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24)

☉ 《中医基础学/21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迟华基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5-8-1
本书共分11章,分别为绪论、中医药学哲学基础、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与发病、病机、病证、防治原则及养生等内容。在编写中吸收了历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优点,融合、充实了《内经》的相关内容,较好地解决了《中医基础理论》与《内经》内容重复问题,并配以大量图、表,使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像语言,生动、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本书可供全国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及中医爱好者自学使用。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药学和中医基础学 第二节 中医基础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三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 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五节 中医基础学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学习方法 第七节 《中医基础学》和《内经》的关系 第八节 计算机实验:“天人相应”思想 第二章 中医药学哲学基础 第一节 元气论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动物实验:肺通调水道 第四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血 第三节 津液 第四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第五节 动物实验:气随血脱...查看详细

☉ 《中医基础学科图表解丛书——中医内科学图表解》
汪悦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1
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理性认识感性化,复杂问题条理化。 本书以图表的形式,介绍中医内科学的主要内容、主要知识点。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主要介绍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其特点,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外感六淫、内生五气、脏腑病征和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下篇分肺系、心系、脾胃系、肝系、肾系、气血津液和肢体经络七个章节,分别介绍各系统常见病证的概念与重要的历史沿革、讨论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辨证论治、临证备要等。 本书的特点是简明,扼要、能用图表表述的尽可能用图表表述,是一本方便、实用的教学参考书。主要供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或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使用...查看详细
☉ 《中医急诊学》
任继学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8-1
本书为了适应当今日益发展的医学趋势,解决中医治疗急性病证的疑难棘手问题,弥补单纯用西医西药治疗急性病证所造成的缺陷及不可逆转的后遗症,特根据中国传统历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现代中医治疗急性病证的相关资料结合编者在治疗急性病证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而编撰此书。 本书内容分上篇、下篇。 上篇为总论,首先着重阐述中医急诊的概念、特点、性质、地位与任务,以及各急性病证的发展源流等;其中,论述中医急性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調护等。 下篇为各论,按综合急救,内科,骨、外科,妇、儿科,其他各科急症五大系列编写,计10余个学科,每种病证按释名、临床病象、病位、病性与病情、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处理、辩证施治、预防与調护、医案精选、历代医书相关内容选要...查看详细

☉ 《中医急诊学》
姜良铎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1
本系列教材采用了“政府指导,学会主办、院校联办、出版社协办”的运作机制。本系列教材立中产改革,更新观念,以新的专业为依据,以国家规划教材为重点,按主干教材、配套教材、改革创新教材分类,以宽基础、重实路为原则,是一套以国家规划教材为重点,门类齐全,适应培养新世纪中医药高素质、创造性人才需要的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编写实施“精品战略”,从教材规划到教材编写、专家审稿、编辑加工、出版,都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层层把关,步步强化,使“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贯彻全过程。在出版方面,出版社全面提高“精品意识”、“质量意识”,从编辑、设计、印刷、装帧质量,在各个环节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力争出版高水平的精品教材...查看详细
☉ 《中医急症方剂手册》
张金鼎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8-1
中医对急症的治疗,一方面取决于敏捷而正确的辨证与辨病,另方面需要迅速的处方用药,这就需要一本《中医急症方剂手册》,及时查阅、选用,便于尽快有效地抢救急症病员,特别对广大青年中医、中西结合医务工作者始于中医急症工作的农村、工矿、边远地区中西医药人员更为需要。 本书博采古今实用急症名方,共收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等科临床常见急症百余种,急症方剂529首,以现代医学病名为方组,按中医方剂学序列撰写,方药与疾病结合,急症临床实用。其间既有古代医家治疗急症的经方时方,又有近现代医家抢救危重病员的效方验方,以及建国以来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新方新药;其中不乏中医传统的丸、散、膏、丹、汤剂...查看详细
☉ 《中医急症学》
涂晋文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1
本书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和审定,供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专科中箕学专业使用的教材。 本教材共分为总论和各论二部分。其中总论介绍了中医急症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发展概况、基本特点、治疗原则。各论在上篇详细分述了以内科为主的觉急症的概念、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处理、辩证施治以及护理措施等内容,为全书的重点,其下篇扼要介绍了觉内科急症的西医诊断和救治方法。此外,结合临床实际需要,有关章节附录了气管插客术、呼吸机使用技术等常用急救措施的操作方法及流速事项。 总 论 第一章 中医急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研究范围 第二章 中医急症学发展概况及前景展望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前景展望 第三章中医急症学的特点 第一节 基本特点 第二节 病因病机特点 第三节发病传变特点 第四节 诊察特点 第五节 治疗特点 第六节 急症的常用治法 各论 上篇 第一章 外感高热 第二章 喘脱 第三章 大咳血 第四章心痛 第五章 急性胃脘痛 第六章 呕血、黑便 第七章 关格 第八章 中风 第九章 急黄 第十章 昏迷 第十一章 抽搐 第十二章 中暑 第十三章 厥脱 第十四章 急性吐泻 下篇 第一章 心跳骤停与心肺复苏 第二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一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二节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三节 心房颤动 第四节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第三章 心律失常 第四章 急性中毒 第一节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第二节 催眠药安定药中毒 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 第四节 毒蛇咬伤 第五节 蜂螫伤 第五章 淹溺 第六章 电击伤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医减重塑身全书:最完善的中医瘦身疗法》
吴明珠 著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6-8-1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超过正常水平的一种非正常状态,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如人体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多数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主要是由于营养过剩或者营养失衡,造成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的结果。 本书提供如何检视个人的肥胖指数,计算食物热量,并认识传统医学的理论。运用中医的智慧,应用中药、针灸、经络按摩、药茶等方法,有效地减重塑身。 大家参考这本《中医减重塑身全书》,再依据发生的病因病机,采用中药复方或专方进行治疗,以调整脏腑功能、祛除痰脂等病理因素,从而达到减肥健身、轻身美丽的效果,让大家减重更简单、更自然...查看详细
☉ 《中医鉴定学——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大专系列教材》
刘芃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6-1
为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配合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目标,在 《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结合大专系列教材》编委会教材编写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编写了本教材。 本教材以面向基层和农村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需要为主导思想,突出中医药理论及其特点,反映中医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注重创新性与实践性,着重于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以及常用中药品种暨鉴别方法,并提供学生自学的内容材料。 本教材结合专科及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撰写,全书分5篇及附录,共24章,收载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240种,每种药材载有中文名、汉语拼音名、药材拉丁名、来源、植物形态描述及植物图、主产地、采收加工方法、性状鉴别特征与药材图、药材横切面与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及显微特征图、主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方法及功效等...查看详细

☉ 《中医讲稿系列-印会河中医学基础讲稿》
印会河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
本讲稿是依据1978年全国中医学院统编教材《中医学基础》编写的,包括了中医诊断的内容,授课对象主要是中医专业的本科生及各类中医进修班,计划为120学时。 本讲稿的特点完全是口语化,反映了教师的备课和讲解过程,如语言生动通俗,中医特点分明,还有启发式的设问、图示表解、原文注释、单元小结等等,处处从方便学生学习出发,便于学生自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印教授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在讲稿中也有反映。书中各章节均有一些独特的见解,特别是辨证部分,结合临床,寥寥数语,道出了各证候的特点和治疗要点,对提高临床疗效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讲稿中还引用了许多古代中医名家的精辟言论...查看详细
☉ 《中医教程新编》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医教您防治过敏性鼻炎》
田道法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3-1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耳鼻咽喉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的迅速发达,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还在不断地上升。本书对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诊疗进行了全面讲解。 本书主要是为了提高人民大众对过敏性鼻炎的防治知识而编,适用于具有一定阅读和自学能力的非医学专业人士。同时,本书也系统性地收录了不少相关专业内容,可供从事科普宣传的相关专业人员参考,还可供相关专业医学生和初级专业医师作为入门之用。 本书对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诊疗进行了全面讲解。内容包括对过敏性鼻炎的基本知识进行了概括叙述,分别介绍了其临床分类、临床表现及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治疗厒是、现代名老中医治疗经验和各种疗法及康复疗法...查看详细
☉ 《中医教您防治眼底出血》
罗建国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1
《中医教你一招》丛书以更加全面、细致地给人民的健康事业送上一份包括对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内容的健康大餐。对每一种疾病的介绍都具有中医学的特色;除把中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独特疗法介绍给读者外,也把常用的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作了必要的介绍,使人们有更多的比较和更宽泛的选择,以突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详细介绍了眼底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现代治疗方法、名老中医治疗经验、单验方治疗、针灸推拿疗法、饮食疗法及预防与护理,适合初、中、高级医务人员临床参考,可供眼底出血患者阅读,以指导康复。 作者详细介绍了眼底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现代治疗方法、名老中医治疗经验、单验方治疗、针灸推拿疗法、饮食疗法及预防与护理...查看详细
☉ 《中医教您防治肿瘤》
王文萍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3-1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肿瘤的防治知识,讲述了肿瘤的基础理论、肿瘤的预防和不良生活方式 与肿瘤的关系,着重阐述了各部位肿瘤的分级预防、临床表现和;台疗,以及中医对肿瘤患者的特殊诊断技巧和独到治疗方法,并有日常饮食调理及宜忌。全书内容丰富,表述细腻,适合肿瘤专科医师、肿瘤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第1章 概述 一、肿瘤的种类 1.良性肿瘤的命名 2.恶性肿瘤的命名 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二、癌细胞的特征与癌症的分期 1.癌细胞的特征 2.区分肿瘤的TNM期 三、生活方式癌与引发癌症的原因...查看详细
☉ 《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
申漳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1-1
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论、元气论、阴阳论、五行论等哲学不同于以主客二分哲学为代表的主流哲学,可称为另类哲学,即主客合一或心物合一哲学,其思维方法为意象思维。中医不是以实体为中心,而是以关系为中心,可称为关系医学。《内经》所用方法是意象思维方法,具体表现为技术与理论合参、医者与患者合参、关系与实体合参、知识与悟性合参。《伤寒论》是中医技术典范,《伤寒论》中的辨证不是辨病原、病位实体,而是辨关系,辨阴阳、五行、八纲、经络等各层次、各种关系。 申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在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体科学小组办公室长期从事人体科学研究工作。著有《简明科学技术史话》(获国家科技图书二等奖)、《天惑——特异功能与气功探秘》...查看详细
☉ 《中医筋伤内伤学——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供中医骨伤等专业用)》
涂国卿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1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遵循“基础理论够用、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宗旨;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岗位需要为前提,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侧重点;力求体现中医骨伤特色与专科特点,又突出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注重选取本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培养城乡基层中医卫生保健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服务。 本书共计六章。第一章概论,简要介绍了中医筋伤内伤学含义、性质、范围、发展简史及学习要求与方法;第二章筋伤学基础,介绍筋伤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介绍了脊柱部、上肢部及下肢筋伤的诊治;第六章内伤病症,主要介绍了内伤概论、损伤内证及常见内伤病证的诊治...查看详细
☉ 《中医筋伤内伤学习题集(供中医骨伤等专业用)》
涂国卿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1
《中医筋伤内伤学习题集》是根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教学的需要而编写。本习题集的编写以骨伤专业教学计划和本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以2005年版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筋伤内伤学》为依据,以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素材,力求体现中医骨伤特色和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同时也参考了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的有关题型和要求。 编写习题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复习和自测,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同时通过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指导学生适应和参加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以及其他各类考试,并为各校建立题库...查看详细

☉ 《中医进补全书》
项平,王旭东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1-10-1
本书介绍了中医的补益机理和方法,突出中药、方剂、食物、药膳的进补,扼要介绍虚损导致的常见病证及其治疗。...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精讲.实用中医系列》
吴润秋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1-1
本书精选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湿热论》、《温病条辨》六部经典医著中理论上最常用的经典原文以及临床上最实用的病证方。通过介绍原著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主要内容以及主要学术思想,逐步引出原文导读、原文、注释、语译、提要,归纳出本段(本条)原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阐述和分析,引导基层医生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学习中医经典。 《内经》导读 概述 一、《内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思想 第一章 原文导读·素问部分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节选)...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名方应用便利手册》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文库:汤液本草》
(元)王好古 著,竹剑平 主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3-1
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①书目权威:丛书书目先由全国中医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一流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论证、筛选,然后经专家顾问委员会审核、确定,均为中医各学科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②版本精善:在现存版本中精选其中的最善者作为底本,让读者读到最好的版本;③校勘严谨:聘请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功底、熟谙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的专家、学者精勘细校,最大限度地还原古籍的真实面貌,确保点校的高质量。 卷上 五脏苦欲补泻药味 脏腑泻火药 东恒先生《药类法象》 用药法象 药性要旨 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图 升降者天地之气交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药类法象 标本阴阳论 五方之正气味 东恒先生《用药心法》 随证治病药品 用药凡例 制方之法 用药各定分两 用药酒洗曝干 用药根梢身例 用圆散药例 升合分两 君臣佐使法 治法纲要 药味专精 汤药煎造 古人服药活法 古人服药有法 察病轻重 海藏老人《汤液本草》 五宜 五伤 五走 服药可慎 论药所生 天地生物有厚薄堪用不堪用 气味生成流布 七方 十剂 卷中 草部…… 卷下 书摘插图 五脏苦欲补泻药味 肝苦急...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文库:外科精要》
(宋)陈自明 著,盛维忠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7-1
本书为我国早期的外科专著之一。全书分为上、中、下3卷,共有医论54篇,并载痈疽治疗方剂、点烙法、针法及甲疽代指嵌甲方、金疮箭镞伤竹木刺汤火方等数篇。所论多采自前贤之说,并结合作者个人临床经验,指出痈疽病机多为体虚热而荣卫否涩,辨证先须明辨阴阳之证,更当诊其脉与外证,以为权衡。强调“辨之早,治之速”。治法上推崇简便有效之法,如骑竹马灸法、隔蒜灸及单验方等。 是书文字精炼,方论并重,于临床及科研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卷上 疗发背痈疽灸法用药要诀第一 痈疽备论第二 痈疽灸法论第三 骑竹马灸法第四 论隔蒜灸得效须先知庶使预前有备第五...查看详细
☉ 《中医经络探秘 下》
李定忠,李秀章 编著 解放军出版社 2004-1-1
本书紧紧把握经络的特殊传导规律和经络环这一基本结构,依靠内病外治、整体调整、双向调整机制、科学地、成功地创建了经络环皮部挑治法。其特点有三:一是高效速效;二是文泛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疾病;三是促使组织新生,有抗衰老及美容作用。因此,本书以介绍皮肤病治疗为主,同时对经络美容、抗衰老及各科各系统疾病的整体调整也略加介绍。 第一编 经络治疗学总论 本编分为五章,重点介绍经络诊断,经穴治疗规律,经穴疗法对各系统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的调整作用,常用经穴及行之有效的经穴治疗方法。突出之处在于重视实效,而且是以作者自身经验为基础,以求最高治疗效果。 第二编 皮肤病经络治疗学各论 本编共分18章介绍...查看详细
☉ 《中医经络探秘(上):经络传导与内病治机理的研究及应用》
李定忠,李秀章 编著 解放军出版社 2004-1-1
本书是作者集47年临床工作者经验及实验研究的结晶,是继承祖国医学的灿烂文化和国内外现代学术资料的综合体。本书是从感性认识到实验研究,逐步升华到理性认识,从中找出规律,创建方法,指导临床实践,大幅度提高疗效,在理论与实践反复验证的基础上探索经络的实质。 第一编,经络感传的临床研究。 从循经感传入手,汇总了自己和国内外几十年感传观察资料,观察到生理性感传,病理性感传和自主性感传;观察到感传的许多规律性变化,观察到一点通多径、多点通一径的全息特征;观察到生理性经络环和病理性经络环的形成,演变和差异,并巧妙地总结出两者规律性制约前系,创造出独特的高效疗法。 第二编...查看详细
☉ 《中医经络图典:溯源·释义·养生》
周春才 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2002-10-1
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为一体,使其不但对广大读者具有发蒙解惑之功用,也可对医学工作者有一定的启迪与助益。 与作者在多国和地区屡屡再版的《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易经图典》、《中医养生图典》、《中医药食图典》等一样,本书也得到了专家的首肯和好评,认为是对人助益良多的好收,故特别推荐给广大读者,以使中国文化的这一瑰宝,得以普及和弘扬。 “经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腧穴(穴位)则是经络在人体表的反应点,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早已为世人所共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养生保健的需求与日俱增。本书就是作者以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深刻理解...查看详细
☉ 《中医精髓图解》
汤泰元 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97-8-1
本书为国内首次以图解形式来表达古老而深奥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用西医现代科学知识和理论来诠释中医学的阴阳、脏腑、精、神、气、血、津、液和病因、病理、辨证等富含哲理的中医术语及其理论;为架通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作出了大胆的尝试。 本书的模式图,内涵丰富,一目了然,形象生动,易于记忆。文字说明,通俗易懂,概括性强。可供大中专医学院师生和各级临床医护人员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学习参考。 序 前言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概述 第二节 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第二章 脏腑学说 第一节 五脏 第二节 六腑 第三节 奇恒之腑 第四节 脏腑相关生理 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神 第二节 气、血 第三节 津液 第四节 精、神、气、血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一节 手三阴 第二节 手三阳 第三节 足三阴 第四节 足三阳 第五节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第五章 四诊方法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第六章 病因辨证 第一节 六淫 第二节 七情 第三节 饮食、劳逸 第四节 疫疠 第五节 外伤和虫兽所伤 第六节 痰饮 第七节 瘀血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表证与里证 第二节 寒证与热证 第三节 虚证与实证 第四节 阴证与阳证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九章 脏腑辨证 第十章 六经辨证 第十一章 卫气营血辨证 第十二章 三焦辨证 第十三章 预防与治则...查看详细
☉ 《中医康复学(高医教材)》
胡幼平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6-1
《中医康复学》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或康复医学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适应21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高等医学院校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编写而成。可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类、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使用,亦可供中医康复临床医师参考之用。 本教材主要系统介绍中医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观点、临床常用疗法和临床实际运用。注意汲取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中医康复学的研究成果和中医院校的教学实际,使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中医康复学的研究主要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查看详细
☉ 《中医抗癌进行时: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
范先基 等著,王三虎 点评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1-1
本书以日记体格式真实动态的记录了通过中医抗癌的临床实践。日记的记录者为王三虎教授在西安柳州两地的学生,时间跨越两年,主要记录诊疗情况抒发临床学习心得展现医患关系,可为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些借鉴。 《中医抗癌进行时--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连载已历时10个多月,期间我们收到许多读者来信来电,有的对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种癌症的理法方药发表看法,有的就文中病例谈个人认识,还有癌症患者的求医问药。中医药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作者挖掘导师学术思想、忠实记录临床诊疗过程的写作风格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正如作者所言,文中所记只是中医抗癌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只是中医治病的沧海一粟...查看详细
☉ 《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8-12-23
本书分为7篇,共36章。其中包括中医科研设计、统计学、统计软件3大部分。在第1版的基础上,新增了医学文献资料的查阅、体外实验、中医科研动物模型的研制、层次分组设计、尧敦设计、裂区设计、临床科研方法、新药中药研究、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方法、主成分分析、均匀设计、汇后分析、统计软件、中医实验性科研论文的撰写等章节。建议研究生教学时讲授本书全部内容,一般中医科研设计部分为54-72学时,统计学部分为60-72学时。本科生教学时讲授第1-第5章、第8-第9章、第10章(1-4节)、第16章、第17章(1-4节)、第18章、第20章、第22-第23章、第25章、第36章,课时36-60学时...查看详细
☉ 《中医老年病临床实践》
  2001-10-1...查看详细
☉ 《中医老年医学基础与实践》
李建生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1-1
本书共计6章,首先介绍了人口老化的发展概况,老年学、老年医学、老年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阐述脏象、经络、气血精津液、心理等方面的老化及其与临床的联系。着重从衰老的原因、机制和延缓衰老的对策与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有关中医对衰老的认识与延缓衰老方法。为了更好理解老年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系统的介绍了老年病的病因与发病和病机、老年病的四诊与辨证方法、老年病的治则与治法的具体应用等。本书作为中医学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试用,可供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参考使用,也可供老年保健工作者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朋友参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年龄的划分与寿命 第二节 老年医学与老年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节 中医老年医学基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老年生理变化 第一节 脏象的生理变化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变化 第三节 皮、肉、骨的生理变化 第四节 气、血、精、津液的生理变化 第五节 心理的变化 第三章 衰老与延缓衰老 第一节 中医对衰老机制的认识 第二节 延缓衰老的对策与方法 第三节 中医药延缓衰老的方法 第四章 老年病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 第二节 病机 第五章 老年病诊法 第一节 四诊 第二节 老年病辨证 第六章 老年病的治则与治法 第一节 治则 第二节 治法...查看详细

☉ 《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大系-中医预防医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预防医学》编委会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9-1
本书阐述中医预防医学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中医预防医学的目的的意义;中医预防医学的基本法则等内容。...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
袁长津,罗坤华 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9-1
本书依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编写,对中医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重点内容以变换题型的方式分编成医师、中药、护理三个分则。 医师分册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知识,中医诊疗技术、中医药病历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共2300多个问题,3870多个多个自测试题和答案。 中药分册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药品检验、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剂、药品调剂、药品储藏保管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共1350多个问答题,1800多个自测试题及答案...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
袁长津,何清湖 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9-1
本书依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编写,对中医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重点内容以变换题型的方式分编成医师、中药、护理三个分则。 医师分册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知识,中医诊疗技术、中医药病历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共2300多个问题,3870多个多个自测试题和答案。 中药分册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药品检验、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剂、药品调剂、药品储藏保管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共1350多个问答题,1800多个自测试题及答案...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三基”训练(中药分册)》
袁长津,刘绍贵 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9-1
本书依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编写,对中医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重点内容以变换题型的方式分编成医师、中药、护理三个分则。 医师分册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知识,中医诊疗技术、中医药病历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共2300多个问题,3870多个多个自测试题和答案。 中药分册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药品检验、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剂、药品调剂、药品储藏保管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共1350多个问答题,1800多个自测试题及答案...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试题集
陈燕 主编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8-4-1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日新月异地快速发展,护理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对于护理人员,在要求学习掌握现代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提升护理质量和效果。为此,湖南科技出版社通过精心策划和选题,拟定编纂本书以帮助提高业务人员技术素质。 全书共分四章二十节。第一章为医学基础知识,第二章为护理专业基础知识,第三章为临床护理基本知识,第四章为临床护理技能. 本书采取多种试题结构,以知识点出题、以试题构架学科章节。知识点的选取以“应知必备、实用够用”为原则,纳入最基础、基本、重要、常用、实用的内容...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
上海中医大学 编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6-12-1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执业医师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上海中医药大学组织资深教师与医师,编写本书,供各级中医执业医师培训辅导和命题考试使用,这对规范和强化中医医务人员岗位培训中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依据内容,分为“基础篇”、“经典篇”、“临床篇”三大部分。 全书内容一律以问答式撰写,以冀形式生动浅易,读来一目了然。编写过程中,力求体例简明,内容全面,深入浅出,难易有度。因本书综合了基础、经典、临床等诸多内容,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统稿过程中,我们依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将类同的知识点以“优前删后”为原则作适当处理。 基础篇 中医基础理论 概论 阴阳五行学说 气血津液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病因病机 养生与治则 中医诊断学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八纲辨证 病性辨证 脏腑辨证 中药学 总论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其他药 方剂学 解表剂 泻下剂 和解剂 清热剂 祛暑剂 温里剂 补益剂 固涩剂 安神剂 开窍剂 理气剂 理血剂 治风剂 治燥剂 祛湿剂 祛痰剂 消食剂 驱虫剂 涌吐剂 经典篇 黄帝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临床篇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骨伤科 眼科 五官科 针灸 推拿...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200解》
于天星 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9-1
本书从中医临床实际出发,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对临床常见的200个题目,予以通俗解说。全书共分四部分:在“病证解”中对26种病证的治疗要点,采用新的学术见解予以分析说明。“医案摘录”部分,收集了作者临床治疗记实,从中可了解作者如何认证,如何选方遣药。“医论”部分反映了赵锡武先生的扶阳抑阴论等学术思想及根据中医“心阳布于表”而从实践中总结出表药治心病的观点。最后附录了临床选方用药备忘录,其特点是以中西合参的思路选药组方。总之,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学术上有独到见解,适用于广大基层中医药人员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参考。 第一篇 病证解 1.腰痛治疗解(一)...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备要.国学中医研习》
强刚,陈更新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6-1
本书把着眼点瞄准选书与读书的诀窍,理解与记忆的方法,识病与辨证的思维,立法与处方的技巧,常法与变法的融通,意在引导读者在摒弃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陈腐学习方法的同时,交给读者打开学习中医之门的钥匙,通过轻松愉快的研习掌握新知,从理性思维中领悟真谛。 第一章 中医临证指要 一、熟读王叔和,还要临证多 二、中医临证四要素 三、中医辨证论治要领 第二章 内科临床诊疗 一、治疗感冒,勿忘辨证 二、感冒流行,防治并举 三、慢性支气管炎重在扶正固本 四、病毒性心肌炎治宜扶正祛邪 五、冠心病心绞痛注重标本兼治...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
张树生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9-1
本书共分六章,分别从风、湿、寒、燥、瘀(郁)、虚等立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疾病,系统地反映了中医的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学说、治疗学说,内容丰富,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使用价值较高的中医专著。这本书广泛地适用于城乡中医临床工作者、自学爱好者及家庭自疗。 第一章 风证论 第一节 总论 一、风之含意 二、风病诊断纲要 三、风病治法纲要 第二节 各科风病辨治 冒风 伤风 中风 心风 肝风 脾风 肺风 肾风 胃风 风痱 风癔 风湿 风痹 痛风 刺风 风温 暑风 风搐 风痫 风痉 破伤风 风痢 洞泄 飧泄 风秘 肠风 风哮 风水 风眩 头风 雷头风 风疟 鹤膝风 风毒脚气 风引㖞斜 子痫 产后痉 胎风(含脐风) 急惊风 慢惊风 风痧 风隐疹 风瘙痒 浸淫疮 血风疮 风热疮 痘风疮 疠风 乌癞 鹅掌风 风癣 眉风癣 四弯风 白屑风 肾囊风 唇风 肾气游风 旋螺风 钮扣风 赤白游风 紫癜风 油风 白癜风 风疬 五风内障 风弦赤烂 风赤疮病 暴风客热 痘风眼 凝脂翳 喉风 声嘶与失音 骨槽风 风热牙疳 第二章 湿证论 第一节 总论 一、湿之含意 二、湿病诊断纲要 三、湿病治法纲要 第二节 内科湿病辨治 冒湿 伤湿 中湿 湿温 湿痉 湿咳 湿痰喘 痰湿头痛 湿聋 痰湿眩晕 多寐 湿热神昏 湿汗 湿郁 湿痹 湿疟 痞 痰湿呕吐 湿霍乱 第三章 寒证论 第四章 燥证论 第五章 瘀证论 第六章 虚证论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得配本草》
(清)严洁,施雯,洪炜 纂,郑金生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本书由清代三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严洁、施雯、洪炜相互切磋,共同撰成于1761年,共10卷,载药655味。每药记载畏恶反使,主治功能,配伍运用,辨药优劣,炮制,禁忌,怪症专治等与临床用药紧要内容。其中尤以药物的简单适宜配伍最有特色,故书名为“得配”。如怀牛膝条:“得杜仲,补肝。得苁蓉,益肾。配川断肉,强腰膝。配车前子,理阳气。”此外,该书药物炮制与功效简明扼要紧密结合,亦为该书特色。如生地黄条:“鲜用则寒,干用则凉。上升,酒炒。痰膈,姜汁炒。入肾,青盐水炒。阴火咳嗽,童便拌炒。” 本书内容简明实用,用药经验丰富,对临床灵活运用中药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是一部切合临 床用药实际的药书...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丁甘仁医案》
丁甘仁 著,苏礼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全书分为8卷。卷一为伤寒、温病验案,卷二至卷六分为内科杂病验案,卷七为妇科验案,卷八为外科验案,后附膏方。书后附有喉痧症治概要与诊方辑要。全书共收载作者临床典型医案400余首。 丁甘仁为近代著名医家,师出名门,学验俱丰,是“孟河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颇有影 响,曾于1924年得到孙中山先生亲颁的“博施济众”匾额。本书所选医案翔实,辨证精详,用药 灵活,多有重病险症的治验,颇有启迪,是近代不可多得的优秀医案,是临床医生提高诊疗水平 的重要参考书。 卷一 伤寒 风温 暑温 湿温 痉症 卷二 霍乱 泄泻 痢疾 疟疾 喉痧 白喉 痧后 卷三 中风 类中 神志 内伤杂病 不寐 肝气肝阳 头痛眩晕 卷四 咳嗽 痰饮、哮喘 肺痈 吐血 卷五 痿痹 诸痛 脘胁痛 少腹痛 虫痛 消渴 肿胀 肿胀概论 脚气 黄疸 呃嗳 卷六 疝气 癃闭…… 卷七 卷八 附一 诊方辑要 附二 喉痧症治概要...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经效产宝 女科辑要》
唐·昝殷 撰,清·沈尧封 辑,朱定华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经效产宝》3卷,续编1卷。唐·昝殷撰,为我国现存最早之产科医学专著。卷上列述妊 娠病证12论、产难4论,包括安胎、食忌、恶阻、漏胞下血、身肿腹胀、胎衣不下以及难产诸疾 证治与方药;卷中、下分列产后25论,阐述产后诸疾防治及其方药证治。续编介绍唐、宋间周(廷页)、李师圣、郭稽中等产科方论。全书注重妇女妊娠期以养胎保胎为主,治疗上力求调理气血、补益脾肾为辅,对后世妇产医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不可多得的中医产科临床参考书之一。 经效产宝 卷之上 妊娠安胎方论第一凡十一道 妊娠食诸物忌方论第二凡五道 益气滑胎令易产方论第三凡一道 妊娠恶阻呕吐不食方论第四凡四道 胎动不安方论第五凡十八道 妊娠漏胞下血方论第六凡六道 妊娠心腹腰痛方论第七凡十一道 妊娠伤寒热病防损胎方论第八凡五道 妊娠患淋小便不和方论第九凡二道 妊娠下痢黄水赤白方论第十凡七道 治妊娠水气身肿腹胀方论第十一凡四道 妊娠《千金》易产方论第十二凡六道 治产难诸疾方论第十三凡十二道 难产死生方论第十四凡八道 难产令易产方论第十五凡七道 胎死胞衣不出方论第十六凡十八道 卷之中 产后心惊中风方论第十七凡七道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八凡十五道 产后渴不止方论第十九凡二道 产后淋病诸方论第二十凡六道 产后虚赢下痢方论第二十一凡三道 产后腰痛赢瘦补益玉门不闭方论第廿二凡七道 产后中风方论第二十三凡十五道 产后余血上抢心痛方论第二十四凡六道 产后汗不止方论第二十五凡五道 产后冷热痢方论第二十六凡二道 产后虚赢方论第二十七凡三道 产后烦渴方论第二十八凡二道 产后烦闷虚热方论第二十九凡六道 产后血瘕方论第三十凡四道 产后余疾痢脓血方论第三十一凡八道 产后小便赤方论第三十二凡二道 卷之下 产后小便遗血方论第三十三凡四道 产后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十四凡四道…… 续编 女科辑要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内经知要》
明·李中梓 辑注,胡晓峰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内经知要》为明·李中梓辑注。全书2卷。上卷有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5篇;下卷有经络、治则、病能3篇。书中将《内经》重要原文节录归类,并加以注释。所选内容少而精,可概括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又分类清楚,注释简要,为研究《内经》各家所推崇。 本次整理,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扫叶山房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便于读者学习理解。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卷上 道生 阴阳 色诊 脉诊 藏象 卷下 经络 治则 病能...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内外伤辨感论》
(金)李东垣 撰,李一鸣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全书3卷,凡26论。书中论述了内伤与外感的病因、病状、脉象、治法等,卷上论辨证,卷中论饮食劳倦所伤,卷下论饮食内伤。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并创制补中益气汤等名方,对中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本书是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内外伤辨惑论卷上 辨阴证阳证 辨脉 辨寒热 辨外感八风之邪 辨手心手背 辨口鼻 辨气少气盛 辨头痛 辨筋骨四肢 辨外伤不恶食 辨渴与不渴 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 辨证与中热颇相似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饮食劳倦论 补中益气汤 立方本指 朱砂安神丸 四时用药加减法 除风湿羌活汤 通气防风汤 羌活胜湿汤 升阳顺气汤 升阳补气汤 暑伤胃气论 清暑益气汤 参术调中汤 升阳散火汤 当归补血汤 朱砂凉膈丸 黄连清膈丸 门冬清肺饮 人参清镇丸 皂角化痰丸 白术和胃丸 肺之脾胃虚方 升阳益胃汤 双和散 宽中进食丸 厚朴温中汤 肾之脾胃虚方 沉香温胃丸 神圣复气汤 内外伤辨惑率卷下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 编,刘景源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编写。全书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所收方剂均系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 本次整理,以元版宗文书堂郑天泽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是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从事中药炮制、制剂、调剂研究工作的必读书籍之一,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药学、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卷之一 治诸风附脚气 至宝丹 灵宝丹 润体圆 乌犀圆 牛黄清心圆 摩挲圆 透冰丹 龙脑天麻煎 牛黄小乌犀圆 娄金圆 龙虎丹 麝香天麻圆 龙脑芎犀圆 银液丹 和太师牛黄圆 碧霞丹 雄朱圆 八风丹 牛黄生犀圆 辰砂天麻圆 青州白圆子 辰砂圆 牛黄金虎丹 防风圆 川芎圆 薄荷煎圆 天南星圆 犀角圆 皂角圆 小续命汤 防风汤 排风汤 大通圣白花蛇散 消风散 羌活散 八风散 清神散 虎骨散 骨碎补圆 [绍兴续添方] 乌荆圆 加减三五七散 太阳丹方见伤寒类 如圣饼子方见一切气类…… 卷之二 治伤寒附中暑 卷之三 治一切气附脾胃积聚 卷之四 治痰饮附咳嗽 卷之五 治诸虚附骨蒸 卷之六 治积热 卷之七 治眼目疾 治咽喉啮 卷之八 治杂病 治疮肿伤折 卷之九 治妇人诸疾附产图 卷之十 治小儿诸疾附诸汤诸香 附:指南总论三卷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瘟疫论》
明·吴有性 撰,张志斌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本书由明代著名中医温病学家吴有性编撰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2卷。吴有性生活于明代晚期,那时其家乡一带连年发生疫病流行,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可见疫病危害之严重。吴有性此书的问世,在当时乃至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戾气”病因等学说思想的提出,开创了中医温疫认识的新时代,最终在清代形成了一个中医学术流派——温病学派。《温疫论》大致是吴有性随笔记录而成,体现了吴有性对温疫的新认识,从病因病机、感邪途径、传变规律、辨证体系、治法方药,到诊断治疗中必须注意的问题等等,均详加论述。对当今温病理论的发展及温病的临床治疗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验方新编(下册)》
(清)鲍相璈 纂辑,(清)梅启照 增辑,苏礼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验方新编》为清代鲍相敖纂辑,梅启照增辑。全书共24卷,是一部博载民间习用奇验良方为主,兼收医家精论治验的方书。所收验方大多简便易求,切于实用。 本书上册为清代鲍相敖纂辑内容,计16卷。卷1~8,按人体部位从头到足的顺序,分为53部杂症论述其内外治法。卷9~16,分别论述妇科、儿科、外科、急症、内科诸病等治疗方法及方药。 下册为梅启照增辑内容,计8卷。卷17~19,按人体部位从头到足的顺序,分为40部杂症论述其内外治法。卷20~24,分别介绍妇科、儿科、痧症、骨伤科、痈疽疔疮等病症的治疗方法及方药。书末附咽喉秘集1卷,载咽喉诸疾的辨证治法方药,并附图说明。 本次整理...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张氏医通》
清·张璐 著,王兴华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1
《张氏医通》是清代初期著名医家张璐的代表性著作他“博采众长,贯以己意”,详细论述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和方药应用。以内科为主,兼及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由于他是一位有60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学大家,而且才学兼备,所以能以理论联系实际,广搜博览,由博返约,做到“千芒一明贤至论,统叙一堂;八方风气之疾,汇通一脉”,成就卓著。本书共16卷,内容以杂病为主,兼及外感,编纂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种疾病证治,并附以验案。其中卷一~卷七为内科,卷八为五官科,卷九为外科,卷十、卷十一上篇为妇科,卷十一下篇、卷十二为小儿科,卷十三~卷十五为专方,卷十六为祖方。先将各种疾病分门别类,再按照具体疾病与证候类型阐述病因病机...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针灸资生经 针经摘英集》
(宋)王执中 编著,(元)杜思敬 敬辑,黄龙祥,黄幼民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针灸资生经》由宋代针灸家王执中编于南宋1180~1195年。7卷。是一部文献价值、临床价值均较高的针灸书,对后世针灸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书卷1所载腧穴365个,详介腧穴定位和针刺法,明清的针灸铜人腧穴标注也多采用了这一定位法,并配有36幅腧穴图,形象直观;卷2是王氏针灸临证体会的结晶,集中体现了王氏对取穴、施炙、炙后护理、针灸禁忌以及针药关系等针灸学基本问题的独到见解;卷3~7是在收集前贤腧穴主治症的基础上按病症排列,相当于诸病通用穴,方便临床针灸医生辨症选穴,篇末还附有大量验方、医案,颇切临床实用,这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此外,王氏临证取穴很注重选取疾病反应点,并名之曰“针灸受病处”...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中藏经》
谭春雨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中藏经》旧题汉·华佗撰。本书历来多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本书3卷。上、中卷有49论,分论天地、阴阳、水火、寒热、虚实、脉色、脏腑辨证及痹证、痞证、中风、水肿、脚气、淋证、瘕瘕、积聚、痈疽、疔疮等。论中有详述病源、病理,有兼叙诊断、治则。下卷记载治疗各种疾病方剂60余首。 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十三年戊辰阳湖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华氏中藏经卷上 人法于天地论第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生成论第三 阳厥论第四 阴厥论第五 阴阳否格论第六 寒热论第七 虚实大要论第八 上下不宁论第九 脉要论第十 五色脉论第十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生死要论第十三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积聚瘢瘕杂虫论第十八 劳伤论第十九 传尸论第二十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华氏中藏经卷中 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论痹第三十三 论气痹第三十四 论血痹第三十五 论肉痹第三十六 论筋痹第三十七 论骨痹第三十八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华氏中藏经卷下 附录 《中藏经》八卷本比三卷本多出方剂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常见状术语规范》
黎敬波,马力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12-1
本书系统整理了临床常见症状2000余条,对症状术语进行了解释和规范,弥补了国标《中医 临床诊疗术语》无“症”术语之不足。全书资料来源可靠,内容充实,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规范 意义,是中医药工作者必备案头参考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第一章 自觉症状 一、寒、热、汗症状 二、疼痛症状 三、饮食口味症状 四、精神、情志及睡眠症状 五、全身不适症状 六、五官不适症状 第二章 舌、脉象及小儿指纹 一、舌象 二、脉象 三、小儿指纹 第三章 言语、声音、气味症状 一、言语 二、声音 三、气味 第四章 二便及排泄物症状 一、二便症状 二、痰、涎、涕、呕吐物症状 第五章 男性、女性症状 一、男性症状 二、女性症状 第六章 形体、头面、四肢体征 一、身体形态 二、头面体征 三、五官体征 四、颈项、胸背体征 五、乳房体征 六、脘腹、腰部体征 七、四肢体征 八、肛门体征 九、疮疡体征 十、皮肤体征 十一、肿瘤、*核体征...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