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18)

☉ 《一百天学中医妇科》
戴德英,杨炳初编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12-1
本书首先介绍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妇科疾病常用的中医诊治方法。继而首重分别介绍了妇女经、带、胎、产期常见的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及妇女的阴道、外阴疾病、女性生殖道肿瘤等97种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以及在中医妇科临床确实有效的简便方和中成药...查看详细

☉ 《一百天学中医妇科——中医百日通丛书》
戴德英 等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1
《一百天学中医妇科》是一本中医普及性读物。 本书首先介绍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妇科疾病常用的中医诊治方法,然后着重介绍了妇女经、带、胎、产期常见的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及妇女的阴道、外阴疾病、女性生殖道肿瘤等97种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以及在中医妇科临床实践中确实有效的简便方和中成药。书末附有与中医妇科有关的索引,供读者查阅。 为了贯彻这套丛书的统一性,本书采用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学习六天,共十四周学完的方法。 第一周 总论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史 为什么要另立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二、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特点 骨盆的解剖 外生殖器解剖 内生殖器解剖 邻近器官 三、中医的女性解剖命名 四、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月经的调节 卵巢的生理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妊娠与产育 带下生理 五、病因病理 病因 病理 第二周 六、四诊要点 望诊 问诊 闻诊 切诊 妇科疾病辨证要点 七、妇科常用治法和诊疗方法 常用治法和诊疗方法(一) 常用治法和诊疗方法(二) 八、妇女保健 各论 九、月经病 月经失调 (一)月经先期 第三周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经期延长 (五)月经中期出血 (六)月经过多 (七)月经过少 第四周 痛经 崩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一)青春期功血 (二)更年期功血 (三)育龄期功血 闭经……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附录...查看详细
☉ 《一百天学中医基础——中医百日通丛书》
吴鸿洲,方肇勤,程盘基 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1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一百天学中医基础》运用较通俗文字,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本书首先讲述了中医的精气神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精、经络学说;从第八周开始学习形体与官窍、病因与发病原理、病机;最后的学习摄生、治则治法。通过对本书系统认真地学习和实践,读者对中医基础理论一定会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为贯彻本套丛书的统一性,我们仍旧彩用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学习六天,共十四周学完的方式。 第一周 一 绪论 (一)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概要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 精气神学说 精气神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神学说的应用 一周复习 第二周 三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 四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周复习 第三周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 五 藏象学说 一周复习 第四周 (一)五脏 心 肺 脾 肝 肾 一周复习 第五周 (一)六腑 胆 胃 小肠 膀胱 三焦 (三)奇恒之腑 脑 女子胞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二) 一周复习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查看详细

☉ 《一百天学中医内科》
夏翔 等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0-1
《一百天学中医内科》详细介绍了中医内科最常见的症状、疾病90余种,每一种疾病包括了病因病理、诊断要点、辨证分型治疗,常用的中成药、简便方和食疗方法等内容。在诊断上结合应用了现代医学诊断方法,以供参考。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以便读者查阅。 为了贯彻这套丛书的统一性,我们仍采用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学习六天,共十四周学完的方法。 编者寄语 第一周 一、常见症状 头痛 眩晕 失眠 汗证 口疮 泄泻 第二周 便秘 出血 二、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症 第三周 肺炎 肺脓肿 肺结核 肺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 心肌病 第四周 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 心脏神经症 第五周 四、消化系统疾病 返流性食管炎 食管癌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 胃下垂 肠易激综合征 第六周 肠癌 胃癌 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第七周 急性胰腺炎 肝性脑病 胆囊炎、胆石症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五、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八周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肾盂肾炎 肾结核 泌尿系统结石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九周 六、血液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七、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十周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良性肿瘤 亚急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尿崩症 第十一周 皮质醇增多症 特发性水肿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八、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 重症肌无力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震颤麻痹 第十二周 面神经麻痹 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 癫痫 精神分裂症 神经衰弱 老年性痴呆 第十三周 九、结缔组织疾病 风湿热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肌炎 硬皮症 白塞病 第十四周 干燥综合征 十、新陈代谢疾病 糖尿病 骨质疏松综合征 单纯性肥胖 痛风 高脂血症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一百天学中医内科——中医百日通丛书》
夏翔 等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9-1
《一百天学中医内科》是《中医百日通丛书》中又一本中医临床普及性读物,全书详细介绍了中医内科最常见的疾病80余种,每一种疾病包括了病因病理、诊断要点、辨证分型治疗,常用的中成药和简便方,针灸疗法和食疗法等内容。在诊断上结合应用了现代医学诊断方法,以供参考。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以便读者查阅。 为了贯彻本套丛书的统一性,我们仍旧采用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学习六天,共十四周学完的方式。 编者寄语 第一周 一、常见症状 头痛 眩晕 失眠 汗证 呕吐 泄泻 第二周 便秘 水肿 二、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症 第三周 肺炎 肺脓肿 肺结核 肺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 心肌病 第四周 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 心脏神经症 第五周 四、消化系统疾病 返流性食管炎 食管癌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 胃下垂 胃黏膜脱垂症 第六周 十二指肠壅滞症 胃癌 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第七周 急性胰腺炎 肝性脑病 胆囊炎、胆石症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五、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一百天学中医诊断》
吴鸿洲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12-1...查看详细
☉ 《一个月学开中药方》
韦永红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9-1
本书由中医药学专家结合多年临床教学经验编著而成,共分30讲。前5讲总体论述了方剂学的发展史、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组成、剂型及用法等基本知识;后25讲具体阐述了25种常见病(证)的常用治法和方剂,每讲由概述、常用处方和小结组成。该书以病证为纲,以方剂为目,精析后世公认的经典名方,简明实用,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等学习参考。 第1讲 方剂学形成和发展简史 第2讲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3讲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二、方剂的加减变化 第4讲 剂型 一、选择剂型的原则 二、常用的中药制剂 第5讲 煎服方法 一、煎法 二、服法 第6讲 表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1.麻黄汤 2.桂枝汤 第7讲 便秘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8讲 少阳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9讲 里热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10讲 署病的常用治疗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11讲 里寒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12讲 气血虚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13讲 肾虚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14讲 遗泄病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15讲 神志不安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16讲 闭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17讲 气病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18讲 出血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19讲 瘀血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20讲 风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21讲 燥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22讲 脾胃湿胜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23讲 湿热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24讲 水湿壅盛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25讲 寒湿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26讲 风湿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27讲 痰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28讲 食积证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29讲 肠道寄生虫病的常用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 第30讲 痈疡的常见处方 一、概述 二、常用处方...查看详细
☉ 《一个月学中医诊法》
张登本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9-1
本书以“望、闻、问、切”为主线,共分30讲,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包括整体、头面五官、舌、躯干四肢、皮肤及二阴、排出物等的望诊、闻诊方法;包括寒热、疼痛、出汗、头面五官、躯干四肢、饮食口味、二阴二便以及妇女、小儿的问诊方法;脉诊、按诊和其他诊法。每一讲内容设置科学,以适宜每日研修一讲,同时各讲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是中医诊法不可或缺的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书内容通俗易懂,适合中医院校学生、中医爱好者学习研读。 第1讲 中医诊法的概念、原理及特点 第2讲 中国历代名医的诊法成就 第3讲 整体望诊方法 第4讲 头面望诊法 第5讲 五官望诊法 第6讲 望舌诊法 第7讲 颈项胸腹腰北四肢望诊法 第8讲 皮肤及二阴望诊法 第9讲 排出物望诊法 第10讲 闻诊方法 第11讲 问诊法的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第12讲 恶寒发热问诊法 第13讲 疼痛、出汗问诊法 第14讲 头面五官问诊法 第15讲 躯干四肢问诊法 第16讲 饮食品味问诊法 第17讲 朡腹问诊法 第18讲 二阴和二便问诊法 第19讲 妇女、小儿问诊法 第20讲 诊脉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21讲 构成脉象的要素及正常脉象 第22讲 常见病理脉象 第23讲 常见病理脉象 第24讲 相兼脉、妇女脉、小儿脉诊法及脉症关系 第25讲 按诊法 第26讲 胸腹按诊法 第27讲 尺肤、面部、人中诊法 第28讲 手部诊法 第29讲 耳诊法 第30讲 其他诊法...查看详细

☉ 《医醇賸义——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清·费伯雄 著,王鹏,王振国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本书为清代医家费伯雄所著,共4卷。卷一列脉法、察舌要言、四家异同、重药轻投辨、同病各发、中风、中寒、暑热湿:卷二列秋燥、火、劳伤、脑漏、鼻衄、齿牙出血;卷三列咳嗽。痰饮、结胸、痃疟、黄瘅、三消;卷四列痿、痹、胀、下利、诸痛、三冲。全书以切脉、察舌为诊法之重点,以症状为辨证的主要依据。以治法、方药为施治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对慢性疾病的阐述为多。编次安排上,采取先论病症,次载自拟方,后附诸家验方的格局。全书共载方480余首,其中作者自创新方近200首。 此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书中所述的一些治法成方,都是作者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切实可用,疗效较高,为近世医家所推崇和应用...查看详细
☉ 《医方考》
(明)吴昆 著,张宽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1
《医方考》,明·吴昆著。全书6卷,按病症分为72门,选方780余首方。每门前先叙其病因病机,再汇集同类方于后,对每一方剂的命名、组成、功效、方义、适应证、用药、加减应用、变通得失、禁忌等,详加考释与辨析,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完整而又系统的方论专著。吴氏有感于当时医界中“不明医方之旨与医方之证,而盲目开方治病”的弊端,广摭博采,旁征博弓I,去芜存菁,由博返约,集历代医家之精华,以及自己过人的学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情志等病证常用方剂780余首,编辑成《医方考》一书。书中既收选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方,又收选了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等著名医家的效方...查看详细
☉ 《医方临证指南》
黄荣宗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10-1
本书为方剂学专著。全书共收集正方237首,附方818首,以功效分类,每首方剂内容有药物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运用、参考、歌诀等部分。 本书的特点是将每首方剂与其相类似的多个方剂进行详细的对比,对比其药物之多寡、功效之异同、主治范围之区别等,对初学及临床工作者准确掌握方剂的运用十分有益。因此,本书 对中医临床及教学参考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也可供有志学中医者自学参考。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方剂发展概况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二节 常用的治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 第二节 组成的变化 第五章 剂型 第六章 方剂的用法 第一节 煎法 第二节 服法 附:古方药量考证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附: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走马通圣散;加味三拗汤;杏仁汤:麻黄方;辛平宣肺汤;治喘汤;鼻窦方) 桂枝汤(附: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桂枝汤;桂枝牡蛎汤;豆卷玉屏桂枝汤;加味桂枝汤;桂枝甘草加桂汤〕 九味羌活汤(附:大羌活汤) 加味香苏散(附:香苏散;香苏葱鼓汤) 小青龙汤(附: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麻黄射干方;加减小青龙汤;温肾蠲饮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附:二鲜饮;辛凉宣肺汤;葱鼓桔梗汤;葱鼓汤;活人葱鼓汤;消星饮) 银翘散(附:银翘汤;青板银翘汤;银膏汤;桑菊蓝根汤;升葛银翘散;宣透汤;桑青汤;桑银汤;柴葛知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附:越婢汤;柴葛蒿石汤;解毒达表饮;白凉汤;清肺降胃汤;麻杏三子汤;泻肺汤;加味麻杏石甘汤;麻参汤;麻杏石甘汤加味;加味麻杏生脉散;加味麻杏甘石汤1号方;麻黄银翘汤;加味三拗汤;呼吸道1号方) 升麻葛根汤(附:宣毒发表汤;竹叶柳蒡汤;透疹汤;宣解汤;泻肺汤;浮萍透疹汤;加味甘姜汤;玉麦汤;玉竹石甘汤) 柴葛解肌汤(附:柴葛解肌汤;石知柴葛汤;外感汤;清解汤;桂芍汤;二根汤;辛凉清泄汤;加味香苏饮;疏解汤;三叉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附:荆防败毒散;参苏饮;仓廪散) 麻黄附子细辛汤(附:麻黄附子甘草汤) 再造散(附:升率汤) 加减葳蕤汤(附:葳蕤汤;葱白七味饮;沙竹汤;桑翘汤;清肺六二汤;蝉黄生地汤)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剂 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通阻汤;甘遂杏仁通结汤;桃红解毒承气汤;清解通利汤;清解汤;马齿苋合剂;败酱红藤汤;通变大承气汤;阑尾3号;清胰汤Ⅱ号;清胆涤异汤;通痹消胀汤) 大陷胸汤(附:大陷胸丸) 第二节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附:附子大黄汤;降浊汤;灌肠丸) 三物备急丸(附:白散) 第三节 润下剂 麻子仁丸(附:五仁丸;润肠丸;润肠丸;润肠汤;五子汤;宣肺润肠汤;首乌汤) 济川煎(附:加减济川煎) 第四节 逐水剂 十枣汤(附:控涎丹;舟车丸;疏凿饮子;禹功散;导水丸)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黄龙汤(附:新加黄龙汤;热厥汤;胃肠复元汤) 温脾汤 增液承气汤(附:承气养营汤;养阴除厥汤;通腑泻热灌肠汤)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附方:柴胡枳桔汤;柴胡滑石汤;加味柴胡汤;柴金汤;柴胡变法汤;清化汤;通疟汤) 蒿芩清胆汤(附:柴胡青蒿汤;养阴透热汤;消脂汤;山楂决明汤) 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附:枳实芍药散;柴胡疏肝散;柴苏汤;四左汤;疏滞养肝汤;棱莪四逆散;柴胡疏肝汤) 逍遥散(附: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和肝健脾汤;疏肝汤;补土疏木汤;疏肝和脾汤;健脾疏肝汤; 栀姜汤;胃窦汤;一贯汤;乳房增生I号方;乳房增生Ⅱ号方;乳房增生Ⅱ号方;当归芍药散;五花芍草汤;胃炎饮;复方水牛角片;复肝宁;强肝汤Ⅰ号;强肝汤Ⅱ号;妇科七号片;泻肝解郁汤;爵床汤) 痛泻要方(附:调肝和脾汤) 第三节 调和肠胃剂 半夏泻心汤(附: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 附:治疟剂 达原饮(附:柴胡达原饮;清脾饮) 第四章 清热剂……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医古文》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2-23...查看详细
☉ 《医林改错》
(清)王清任 著,欧阳兵,张成博 点校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1
《医林改错》为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全书两卷,以气血脏腑基础理论为依据,对古典医籍中关于人体脏腑的某些错误进行了厘定。王氏突出血瘀等证的辩证治疗,所载活血化瘀诸方,对后学颇具启发意义。该书论点鲜明,创新性强,文图并茂,重视实践,是一部极具实用价值的重要临床参考书。 上卷 医林改错脏腑记叙 古人脏腑图 亲见改正脏腑图 会厌、左气门、右气门、卫总管、荣总管、气府、血府记 津门、津管、遮食、总提、珑管、出水道记 脑髓说 气血合脉说 心无血说 方叙 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症目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 隔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 下卷 半身不遂论叙 半身不遂论 半身不遂辨 半身不遂本源 口眼歪斜辨 辨口角流涎非痰饮 辨大便干燥非风火 辨小便频数、遗尿水禁 辨语言謇涩非谈火 辨口澿咬牙 记未病以前之形状 论小儿半身不遂 瘫痿论 补阳还五汤 瘟毒吐泻转筋说 解毒活血汤 急救回阳汤 论小儿抽风不是风 可保立场汤 论痘非胎毒 论痘浆不是血化 论出痘饮水即呛 论七八天痘疮作痒 通经逐瘀汤 会厌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说 怀胎说 兼记难产胎衣不下方 痹症有瘀血说 辨方效经错之源 论血化为汗之误...查看详细
☉ 《医灵养生学》
顾汉勇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1-10-1
本书旨在以医学思想指导养生保健,从树立健康的思想入手,通过建立良性健康的思维模式以自养其身。书中对自然与人生的规律、心灵与健康的关系、思维与身体的调整、自我诊查与自我康复的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强调心理保健、身体锻炼和行为修正的有机结合;阐述了调动自身潜能治疗潜在疾病的健康自助技术,为防治疾病、健康促进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第一部分 医灵基础 第一章 医灵养生概论 第一节 医灵养生概念 第二节 医灵养生精要 第三节 医灵养生特性 第二节 医灵养生基本方法 第一节 形体炼养法 第二节 呼吸炼养法 第三节 思维炼养法 第三节 医灵养生基本要求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二节 注意事项 第三节 炼养与医药 第四节 走火入魔的防治 第四章 医灵养生四大绝窍 第一节 借场炼养法 第二节 形气合一法 第三节 灵通激能法 第四节 辨证施功法 第二部分 医灵之道 第一章 道法自然 第一节 天道探源 第二节 全息规律 第三节 平衡规律 第四节 因果规律 第二章 形神一体 第一节 意识活动与躯体活动 第二节 意识病灶与躯体病灶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与自身调节 第三节 人体调控 第一节 人体调控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人体的生理控制系统 第三节 人体的心理调控系统 第四节 人体调控的养生意义 第四章 人体功能态 第一节 功能态的概念 第二节 功能态的分类 第三节 功能态的作用 第四节 功能态的转换 第五节 经气传感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经络的最初认识 第三节 经气传感的实践 第四节 原始的经气传感 第五节 经气传感的应用 第六章 医灵健康 第一节 健康概念 第二节 健康因缘 第三节 健康促进 第四节 病痛破解 第五节 病中明理 第六节 医灵康复 第三部分 养生之理 第四部分 医灵养生 第五部分 医灵诊治 第六部分 医灵古法 第七部分 传统养生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医师速查丛书--临床中医方药速查》
董雪梅,张伟 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1
本书参照《中医病证治疗常规》进行编写,内容包括内、外、妇、儿科200 余种疾病的辩证施治,方剂与药物随证加减,有机地结合;对300 余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作用做了介绍。 此外,本书针对临床及教学中发现的、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解答,为防止可能出现的诊治失误借鉴。 编著者自认为本系列丛书资料齐全,内容规范,简明扼要、查阅方便,实用快捷,节省时间,实际效果如何,还请读者们的临床实践检验,作最后评判。 临床诊疗是件时间性很强的特殊工作,“时间就是健康,时间就是生命”的提法一点都不过分。对每位病员来说,早一点诊断清楚,早一刻合理治疗...查看详细
☉ 《医学三字经》
(清)陈修园 著,王履康 校注 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7-10-1
本书为清代医家陈修园所作。全书分四卷。卷一、卷二简要介绍了从医学源流至临床各科三十五种常见病的症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作者采用三言歌诀的形式书写,附以注释,语言凝练,便于诵读记忆。卷三、卷四载临床常用方一百首,分析各方疗效与配伍,末附脏腑诸说及四诊应用。本书以清嘉庆九年(1804年)正月七日付印的南雅堂版、上海文化书店1917年石印本为蓝本,并参考方药中所著《医学三字经浅说》等进行校勘。凡明显刊误错字,径予更改,不加注明。 本书为清代医家陈修园所作。全书分四卷。卷一、卷二简要介绍了从医学源流至临床各科三十五种常见病的症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作者采用三言歌诀的形式书写...查看详细

☉ 《医学三字经浅说》
方药中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
《医学三字经》为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内容从医学源流到内、妇、儿各科疾病的诊治。因采用“三字”韵语写成,易诵易记,流传甚广。由于内容和文字简约,指导临床尚有不足。 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师从陈修园后裔著名中医陈逊斋先生,对陈门学术有深刻理解。50年代,先生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西医之际,抱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王”的态度,吸取西医的一些方法和知识,来整理中医古籍,著成《医学三字经浅说》一书。 该书以原著论列的疾病为纲,从病因、病机、症状证候、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博引近百种历代有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全面阐释。在治疗方面,补列了五百余首常用方剂...查看详细
☉ 《医学心悟》
(清)程国彭 撰,田代华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医学心悟》为清代名医程国彭撰著。程国彭,字钟龄,天都(今安徽歙县)人。自幼学医,博采众长,医名大振,后积3O年临床经验著成此书。本书共分5卷,末附1卷。书中明确提出辨证八纲、施治八法理论,并对伤寒及内、外、妇、五官疾病作了系统论述。其论全面中肯,语言简明平易,治法切于实用,故自清代以来,成为初学中医者的必读之书。 本书初刊于清雍正十年(1732),此后代有刊刻,版本甚多。本次整理,乃以雍正十年程树滋堂原刻本为底本整理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可供中医各科医生参阅。 首卷 医中百误歌 保生四要 治阴虚无上妙方 人参果 医有彻始彻终之理 內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火字解 脉法金针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医门八法 论汗法 论和法 论下法 论消法 论吐法 论清法 论温法 论补法 伤寒纲领 伤寒主治四字论 经腑论 阴证有三说 论疫 六气相杂须辨论 论中风 中风寒热辨 中风不语辨 中风类中辨证法 杂证主治四字论 入门辨证诀 色 鼻 唇口 苴 目 舌 身 胸 腹 小腹 第二卷 伤寒门 伤寒类伤寒辨 伤寒六经见证法……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附录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医学心悟杂症要义——珍本医籍丛刊》
(清)程国龄 撰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5-1
中医古籍出版社本着发掘整理祖国医学遗产,抢救行将失传的孤善本医籍,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科研、教学人员提供参考资料的宗旨,从1983年起,影印出版了系列医书——《中医珍本丛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等各个方面的论著。由于上述丛书在选择底本上,力求有较大学术价值和文献版本价值,使许多珍贵医书得以面世,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今后,我们将继续编好这一丛书。但是在连楹充栋的中医古籍中,也有一部分珍本虽有很高学术价值,或因年代久远,纸敝墨渝;或因屡经翻刻,错讹百出;或因版本装式,古今异轨,因而不适影印。为此,我社将陆续编辑《珍本医籍丛刊》,对这些古籍适当做一些标点校注后,排印出版,以发皇古义...查看详细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下)——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张锡纯 原著,柳西河 等重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1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该书谈方论药、辨证施治均从实际出发,从不空谈。是书曾多次印行,行销全国,远及海外,曾被广大中医界同仁誉为“第一可法之书”。原书共7期30卷,今为方便读者阅读,以药物、方剂、医论、伤寒论,医案为目对其进行重订,依次为药物篇《原四期),方剂篇(原一、二、三期)、医论篇(原五期),伤寒论篇《原七期)、医案篇(原六期)。 本书内容完整,条目清晰,适合广大中医工作者阅读。 医论篇(原五期) 张序 例言 第一卷 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 续申中医不可废 人身神明诠 元气诠 大气诠 论人身君火相火有先后天之分 脑气筋辨 三焦考 少阳为游部论 左传肓之上膏之下解及病在膏肓之治法 答人问膜原 答人问泌尿道路 答方寄斋问黄庭经后有幽阙前有命门 答刘希文问外肾与睾丸与何脏有密切之关系 答人问胞室子宫气海儿枕 答陈董尘疑《内经》十二经有名无质 深研肝左脾右之理 续申左肝右脾之研究 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 医学宜参看《丹经》论 论哲学与医学之关系 第二卷 石膏生用直同金丹煅用即同鸩毒说 石膏治病无分南北论 答王隆骥君石膏生用煅用之研究 论三七有殊异之功能 羚羊角辨 络石婴奠辨 论马钱子为健胃妙药 论龙骨不可煅用之理 廑虫辨 论鸡内金为治女子干血劳要药 答人疑洗髓丹中轻粉红粉性过猛烈 读高思潜氏野苋菜根对于霍乱之功效书后 读卢育和氏葵能治疟述书后 冬葵子辨 论赤石脂煅用之可疑 辨《伤寒论》方中所用之赤小豆是谷中小豆非相思子……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伤寒论篇(原七期) 王序 高序 张序 题记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医案篇(原六期) 李序 例言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附录一、第一集三三医书评 附录二、种菊轩诗草 附录三、张锡纯创制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医学衷中参西录处方学——民国名医著作精华》
张锡纯 著,吴文清,王致谱 点校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1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系列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选题丛书。 本书作者张锡纯系清末民初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医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流传甚广,影响颇大。其中处方学部分共收方剂173个,每方剂下均说明主治、药物配伍理论根据、加减及服用方法,有些方还用西医理论加以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一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理论上崇尚《内经》,在阐述药性上推尊《本经》,组方法《伤寒》、《金匮》,而对历代医家的学术成就亦兼容并蓄。作为实际派大师,他重视临床实践,提倡在明药性的基础上中西医并用,在坚持发展中医的前提下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体现了他治学重创新,强调紧跟时代潮流的思想。 张锡纯 字寿甫...查看详细
☉ 《医宗必读》
(明)李中梓 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5-1
《医宗必读》是明末中医学大家李中梓,集30余年的深厚学养和丰富经验,精心撰写的一部不朽的名著。全书凡分十卷,各个部分的内容,作者均先取《内经》,次采诸家,并参以己见,辅以医案。可以说是内容全面,精审扼要,切合实用,深入浅出。自成书之日起,就深受欢迎,广为流传,直到今天,盛行不衰。该书是现代中医临床医生必读书籍之一。 医宗必读序 医宗必读序 医宗序 医宗必读自序 凡例 卷之一 读《内经》论 四大家论 古今元气不同论 富贵贫贱治病有别论 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水火阴阳论 不失人情论 疑似之证须辨论 用药须知《内经》之法论 药性合四时论 乙癸同源论 辨治大法论 苦欲补泻论 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仰人骨度部位图 伏人骨度部位图 改正内景脏腑图说 卷之二 新著四言脉诀 脉法心参 《内经》分配脏腑诊候 人迎气口之说 脉有不可言传之说 因形气以定诊之说 诊贵提纲之说 脉有相似宜辨 脉有相反宜参 脉位法天地五行之说 长短二脉不诊于关之说 缓脉非病脉之说 革脉非变革之义 脉以胃气为本 真脏脉见乃决死期 诊法与叔和不同 重阴重阳 脱阴脱阳 阴阳相乘相伏 阴绝阳绝 脉无根有两说 尺寸分经与络 一岁之中脉象不可再见 脉有亢制……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书摘插图 卷之一 读《内经》论 古者庖牺知天而八卦列...查看详细
☉ 《医宗必读——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明)李中梓 著,顾宏平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8-1
全书十卷。卷一为医论图说,医论十四篇,略论医学源流,解剖生理,辨证治法。卷二载新著四言脉诀、脉法心参、色诊。卷三、四为本草徵要,论药四百余味,分草、木、果、谷、类、金石、土、人、兽、禽、虫鱼十一部。各药以歌赋体裁写成,便于诵读,并有小字注文予以阐述。卷五至十,共列伤寒、真中风、类中风、伤风、虚痨、水肿胀满、积聚、反胃噎膈、痢疾、头痛、呕吐哕等三十六种内科杂病的理法方药及医案。本书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李中梓的代表作,版本众多,流传广泛。“明通者读之而无遗珠之恨,初机者读之无望洋之叹”。本书适用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工作者。 卷之一 读《内经》论 四大家论 古今元气不同论 宝贵贫贱治病有别论 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水火阴阳论 不失人情论 疑似之证须辨论 用药须知《内经》之法论 药性合四时论 乙葵同源论 辨治大法论 苦欲补泻论 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仰人骨度部位图 伏人骨度部位图 新改正内景脏腑图 卷之二 新著四言脉诀 脉法心参 色诊 卷之二 本草徵上 草部 人参 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白术 苍术 甘草 黄芪 远志 菖蒲 萎蕤 薯蓣 薏苡仁 木香 石斛 牛膝 芎䓖抚芎附 当归 芍药赤白二种 王味子 丹参…… 卷之四 卷之五...查看详细
☉ 《医宗必读——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明·李中梓 著,郭霞珍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1
本书为明末著名医家李中梓所著。全书共10卷。卷1为医论和图说。医论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分及脏腑、生理等。卷2提纲挈领地阐析中医的脉学、诊法。卷3-4为本草征要,以《本草纲目》为主,精选常用药物400余概括主治功效,并采诸爱学说、参以已见予以阐释。卷5-10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30余种病证的病机和治疗,并附医案。 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址年丁丑(1637)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撰有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药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广泛适用中医临床人员、中医大专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参考使用。 卷之一 读《内经》论 四大家论 古今元气不同论 宝贵贫贱治病有别论 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水火阴阳论 不失人情论 疑似之症须辩论 用药须知《内经》之法论 药性合四时论 乙癸同源论 辨治大法论 苦欲补泻论 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仰人骨度部位图 伏人骨度部位图 改正内景脏腑图说 新卷之二 新著四言脉诀 新著四言脉诀 脉法心参 色诊 卷之三 本草徵要上 草部 人参 天门冬 苍术 远志 薯蓣 石斛 当归 丹参 苦参 紫菀 续断 泽泻 灯心 金银花 柴胡 细辛 荆芥 干葛……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方剂索引 中药索引...查看详细
☉ 《医宗金鉴(中册)/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清)吴谦 等编,郑金生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1
本书90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原判吴谦等编撰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科书。将中医内容分门别,采精发蕴,编成医书15种。其中,上册有《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中册有《删被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和《幼科心法要旨》;下册有《外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和《正骨心法要诀》。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论理深入浅出,颇多圆机活法,语言简明扼要,切合临床实际。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本书问世200多年来...查看详细
☉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中医传世歌诀白话解》
(清)吴谦原 著;郭霞珍,话筱颖,邓小峰 注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1
《医宗金鉴》为清代吴谦等人所著,是清代学习中医的教科书,也是现代学习中医的一部重要读物,特别是其中各科的心法要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四诊心法要诀》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内容简明,实用性强。本书主要是对原文进行逐句语译,对其中比较难解的名词术语进行注释,并对每条歌诀进行医理阐述,内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是学习、研究中医诊断学,打好中医基础理论基本功的辅助读物,适合初学中医者和基层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四诊心法要诀·上 一、总纲 1望、闻、问、切,为识病之要道 二、望诊 2天以五行...查看详细
☉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第3版)》
浙江中医学院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1
《医宗金鉴》系清代吴谦等人所编,是清代学习中医的教科书,也是现代学习中医的一部重要读物,特别是其中各科的心法要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妇科心法要诀》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讨论了中医妇科四大证:胎、产、经、带,内容涉及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 本次白话解主要是对原文进行逐句语译,对其中比较难解的名词术语,作适当注释,并对每条歌诀进行病机分析,医理阐述,临床意义的探讨,对有附方的条文进行方义分析,历代应用介绍等,使全书具备理、法、方、药临床应用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并附部分验案,帮助读者理解应用。 本书广泛适用于初学中医者和基层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查看详细
☉ 《医宗说约/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清)蒋示吉 撰,王道瑞 等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9-1
《医宗说约》,凡六卷。卷之首介绍望、闻、问、切四诊,常用药物320种,以及药物配伍宜忌等;卷之一、二论治内科杂病为主,如中风、伤风、暑病、注夏、温症、炎症、伤食、五郁、诸气、咳嗽、喘急、哮症、泄泻、痢疾、积聚、眩晕、五痹、痿、痫、癫狂、惊悸、怔仲等67种,以及五官科病;卷之三论治伤寒,以六经为钢,传仲景之学,公症证施治,且采陶华《伤寒六书》之长,增益治方数十余首;卷之四主要介绍儿科、妇科常见、多发病之论治,如小儿脐风、撮口、急惊、慢惊、疳积、发热、痧疹斑、呕吐、泄泻、咳嗽、浮肿、黄疸、脱肛、诸迟等20余种症证,并附医案6则;妇科以调经、带下、胎前、产后为序,兼论杂症,凡50余种症证...查看详细
☉ 《疑难病诊治绝招》
  1900-1-1...查看详细
☉ 《疑难病证治(第2版)》
张学文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1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家级名老中医张学文教授在疑难病方面的医疗经验,疗效一流,实用性强。 本书第1版1996年由我社出版后,广受欢迎。本版在各方面都增添了不少实用有效的内容,期望给读者更多帮助。 上篇为疑难病理论阐述部分,旨在启迪疑难病辩证治疗思路;中篇为中医疑难病和西医难治病临床诊疗部分具体反映了名医在每个病上的辨证经验,为本书的主要内容;下篇为中药、方剂在疑难病中的运用体会,这些经验方多为张学文教授自拟,很有价值。 对于有一定临床阅历的中医内科医生,本书将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具体的帮助,有助提高疑难病的疗效。 上篇 第一章 疑难病概述 疑难病的概念 历代医家对疑难病的认识 疑难病与难治病等概念的异同 第二章 研究疑难病的意义 疑难病研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研究中医治疗疑难病的意义 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的优势 第三章 疑难病辨治思路与方法 前车之鉴认真总结 辩证求精求深求细 筛方选药知药善任 创立新论另辟蹊径 觅寻秘方出奇制胜 广开思路中西汇参 汇集众长协同作战 持久战略守方徐图 第四章 疑难病常用治法 启思路活血化瘀 祛痰浊可愈怪疾 顽病痼疾施虫剂 纤维久病须扶正 益中焦疑难可解 通二便可释疑难 治疑难莫忘解毒 补肾活血疑难寻 第五章 脑脏生理病理证治探讨 对脑生理病理的再认识 脑病的病机特点 第六章 疑难病中有关“毒”的理论及临床指导意义 中医学“毒”的理论及古今各家的论述 毒的涵义及其在病因学中的地位 毒的产生 毒的特性 毒的致病机理及解毒的原则 解毒的主要方法及方药 中篇 第七章 中医疑难病证辨治 中风 鼻渊 颤证 心悸 心痛 喘证…… 第八章 西医难治病中医辨治验案 下篇 第九章 疑难病中药应用心得 第十章 疑难病方剂应用体会...查看详细

☉ 《疑难病症从瘀论治》
瞿岳云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1-1
疑难病症的辨证治疗,是中医学研究的新领域;而对疑难病症从瘀论治,则是中医学的亮点之一,既有特色又显神奇。为推广其论治特点和经验,编者求精求验,择取当代名医、学者在内、外、妇、男、儿、骨伤、皮肤、肿瘤、五官等科的疑难病症验案共计300余种,分上、下两篇进行介绍。上篇为疑难疾病,以西医病名编排,其中某些同一疑难疾病录有多个验案,既体现了中医“同病异证异治”的特点,又汇集了各名家临床经验之长。下篇为西医无明确诊断的疑难奇异怪症。本书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便于查阅,实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及杏林后学选读的佳作。 上篇 疑难疾病 第1章 内科疾病 1 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查看详细
☉ 《疑难病症求医解惑》
冯军军,刘艳骄 编著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4-4-1
本书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冯大夫信箱》科普文章汇编之三,通过回答患者的有关提问,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多种常见病和疑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本书经编辑过程中,基本上采用原文书信体的格式,仅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使之更适合读者的需要。 本书内容科学实用,可供一般读者阅读。 上篇 疾病篇 一、内科疾病 1.感冒 2.咳嗽 3.肺放线菌病 4.间质性肺炎 5.支气管扩张 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7.肺癌 8.腹泻 9.便秘 10.反流性食管炎 12.病毒性胃炎 13.应激性肠道综合征 14.克隆病 15.胆石症 16.肝炎 17.肝硬变 18.脂肪肝 19.原发性肝癌 20.心律失常 21.高血压 22.贫血 23.过敏性紫癜 24.高嗜酸细胞综合征 25.恶性淋巴瘤 26.骨髓纤维化 27.多发性骨髓瘤 2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0.痛风 31.糖尿病 32.偏头痛 33.失眠 34.梦魇 35.焦虑症 36.睡眠磨牙 37.面神经炎 38.不安腿综合征 39.自发性多汗症…… 下篇 咨询篇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疑难病症中医治疗研究》
金实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1
本书是关于疑难病症中医治疗研究的临床专著。 总论为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思路。 各论为疑难病症中医治疗研究,采用西医学病名,涉及内、妇、儿、耳鼻喉、皮肤等科疾病49种。各病重点论述常用辩证论治方药、各老中医的辩证诊治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的证治经验、常用中成药物、其他疗法、实验研究进展,最后的〔证治汇补〕栏目对该病的临床证治要点及前面栏目中不便收入的方药应用经验、兼症治疗等临床点滴进行了汇集补充。 本书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各科专家教授执笔编写,内容精炼充实,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及有关专业工作者阅读。 总论 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思路 辩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础和核心 辨病治疗是辨证治疗的必要补充 辨病治疗与辩证治疗的关系 各论 疑难病症中医治疗研究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源性心脏病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功能性消化不良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胃癌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脂肪肝 高血压病 冠心病心绞痛 脑卒中 肥胖症 慢性肾盂肾炎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衰竭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痛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小儿肠炎 小儿哮喘 小儿肺炎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梅尼埃病 慢性咽炎 慢性喉炎 慢性鼻窦炎 子宫肌瘤 细菌性阴道病 不孕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 盆腔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白癜风 湿疹 荨麻疹 银屑病 脱发...查看详细
☉ 《疑难杂病证治精华》
  1900-1-1...查看详细
☉ 《疑难杂病治验录》
  1900-1-1...查看详细
☉ 《疑难杂症临床经验》
  1900-1-1...查看详细
☉ 《易学易记中医诊断手册》
严惠芳,徐学武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9-1
本书以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人卫版)为蓝本,参照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5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精要、实用、易诵、易记”为宗旨,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不强求对所用蓝本教材内容归纳面面俱到,在注重中医诊断传统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完整性同时,着力对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了归纳表解,纲目分明,提纲挈领。 本书的编写是以21世纪课程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为蓝本,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全书公分绪论、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10章,每章内容均用表格归纳与歌诀形式表述...查看详细
☉ 《银海精微》
(清)佚名氏 撰,郑金生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本书出现于明代,是驰名中外的眼科著作。作者不明,所世托称唐·陈思邈撰。道家以目为银海,《银海精微》寓本书乃富含眼科理法方药微妙精华之意。本书既汲取明代及其以前的眼科成就,又增加许多眼病诊治内容,将眼科理论和药物、手术治疗紧密结合起来。全书2卷,列有82种病症。包括肉轮胞睑病12种,血轮大小眦病2种,气轮白睛病13种,风轮黑睛病20种,水轮瞳仁病13种,目痛7种,目痒2种,目外伤3种,目珠胀突4种,全身病所致目疾6种。其中82症之下,有80症分别配有一图,标示病变部位或病态。本书辨证细致入微,文图并茂,立法平正不偏,选方实用有效,成为指导中医眼科临床和研究古代中医眼科成就的重要参考书...查看详细
☉ 《银屑病中医疗法》
王天才 等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2-1
《银屑病中医疗法》是一本内容翔实,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积淀了编著者多年临床经验和研究体会的书。书中闸释了银屑病发病的有关因素;介绍了中医古籍和现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提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分析了银屑病的临床分类与鉴别;在论治方面,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当代医家论治经验,并收录了中医治疗银屑病的成功实践。既有理论研讨和学术建树,又有银屑病中药新药的开发与运用,理仓与实践结合,确是经验荟萃之作。 王天才,男,1955年出生,副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任山西省运城 市银屑病医院院长。1993年获“山西省科技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查看详细
☉ 《银屑病中医新疗法104问》
王天才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1-1
本书是面向银屑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医学科普读物,亦可供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参考。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的问答方式,从中西医对屑病的认识,诊断与治疗、预防及护理、保健和调养知识四个方面,对银屑病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护理、调养过程中经常遇到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科学的解答,特别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很多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本书一本知识性、实用性很强的读物。 王天才,男,1955年出生,副主任医师,1987年在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现任山西省运城市中医银屑病研究所所长。十多年来,在治病银屑病方面,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疗效较佳,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查看详细
☉ 《永嘉医派研究》
刘时觉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0-5-1
林 序 余闽人也,生于榕垣,长于延津。弱冠负笈于浙江大学,至今五十年矣。虽业于医,而性耽于学,复游于艺。熟知两浙地灵人杰,文化之积淀绝富,遂决意老于此邦,视为第二故乡颖。执教于浙江中医学院,学生中有刘时觉者,勤学善悟,每执经问道于余。其时即许彼必有以自树也。今夏,以《中医学教程》一册远寄,颇多创见。经秋至冬,因同与浙江中医盛会而欢聚于湖上,袖《永嘉医派研究》稿来,求余一序。 中国学术思想中,有“永嘉学派”者,千百年来颇受学界推重。永嘉,今仍设县制,然自古来称“永嘉”者,由晋时有永嘉郡,大体如今日之温州地区也。“永嘉学派”以叶适(世称永心先生)为代表;他如薛季宣(艮斋)、陈傅良(止斋)等...查看详细
☉ 《用药心得十讲(第三版)》
焦树德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1
《用药心得十讲》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教授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心得体会。本书文搞曾在《赤脚医生杂志》(现为《中国临床医生》)上以讲座形式连续发表,受到许多读者特别是广大基层医生的欢迎。应读者要求,1977年我社把它汇编成册出版,供基层医生参考。 本书这次的修订工作,改进了上一版的错误,补充了作者最新用药心得;结合当今中医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等对上一版原文中个别内容做了适当调整;书末对第2至9讲各类药物运用心得分别用表格做了归纳,既能清晰的反映出作者的认识与用药经验,也非常有助于学生记忆、复习、比较书中涉及的300多味中药的性味、主要功能、主治、配伍应用、剂量、使用注意等...查看详细
☉ 《优选中医疗法》
秩新 编著 大连出版社 2008-5-1
常言道:“有病乱投医,其实,看医生也有学问。掌握一定知识和技巧,才能经济有效,事半功倍:否则,冤枉钱没少花,病魔锋在!买药应当看疗效,不要看价格,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我们认为,一般内科病应先看中医最划算。凡中医能治者,费用少,若中医弄不表的病在西医那里经过详细查验确诊,再与中医商榷一下,费用将节省很多,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以独具特色的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医学体系,翻开这些医学文献,字里行间无不闪烁者东方智慧的结晶。 在医疗领域,疗效才是评价临床水平的“金标准”。不管中医西医,能把病治好才是良医。花了大价钱没把病治好,对患者是一种损失,对医生也感到惋惜。 ——秩新 本书以中医临床治疗为主...查看详细
☉ 《幼科发挥》
(明)万全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8-1
本书为明·万全(密斋)所撰。著者三世家传小儿科,临床经验颇为丰富,对于每一种儿科疾病,都有其独到见解。书名为《幼科发挥》,即是发挥其个人对儿科疾病见解之意。 书中首先论述小儿初生时的疾病,次按肝、心、脾、肺、肾等五脏顺序叙述。每脏列主病,次及兼证,再次为所生病。在病理方面,多为发挥著者个人见解,处方用药亦多用其家传秘方。每病并附有医案。 原书无标点,经历代刊刻,颇多讹误,此次印行以万全五世孙万达刻本为底本,详加校注。书末附录后世《幼科发挥》增订本的7篇论文及歌赋。此书可供广大医务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卷之上 胎疾 脐风 治未病 治初病 治已病 变蒸 兼证 幼疾 五脏主病·肝经主病 兼证 肝所生病 急慢惊风 急惊风有三因 急惊风证 急惊风变证 急惊风类证 慢惊有三因 惊风后余证 心经主病 兼证 心所生病 诸疮 诸汗 诸热 热有表里 热有虚实 脾经主病 兼证 脾所生病 卷之下 肿 胀病 腹痛(有虫、有积) 积痛 吐泻 呕吐 泄泻 痢疾 疟 疳 疸 调理脾胃…… 附录...查看详细
☉ 《幼科发挥》
明·万全 著,何永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本书为明·万全著。著者三世家传小儿科,临床经验颇为丰富,对于每一种小儿疾病,都有独到见解。书名“幼科发挥”,即是发挥其个人对儿科疾病见解之意。 全书共分四卷,首先总述儿科疾病理论、诊法及小儿初生时的疾病,次按五脏叙述。在病理方面,多为发挥著者个人见解;处方用药亦多半为其家传秘方,每病并附有医案。 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四年保婴堂本为底本,经过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可供中医儿科医、教、研人员参考,也可供其他中医人员参阅。 卷之一 形气发微论 原病论 入门审候歌 观面部五脏形歌 观面部五色歌 三关脉纹变见歌 小儿正诀指南赋 胎疾 脐风 变蒸 变蒸兼证 幼疾 卷之二 五脏诸证 五脏主病 肝经主病 肝经兼证 肝所生病 急慢惊风 急惊风有三因 急惊风证 急惊风变证 急惊风类证 慢惊有三因 惊风后余证 心经主病 心经兼证 心所生病 诸疮 诸汗 诸热 热有表里 热有虚实 卷之三 脾经主病 脾经兼证 脾所生病 肿病 胀病 腹痛有虫、有积 积痛 吐泻 呕吐 泄泻 痢疾 疟 疳 疸 调理脾胃 卷之四 肺脏主病 肺脏兼证 肺所生病 喘嗽 肾脏主病 肾脏兼证 肾所生病 五脏虚实补泻之法 因五邪之气所生病 [附]汤方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幼科发挥/经典医学名著》
(明)万全 编著,黄甡,王晓田 点校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6-1
为弘扬祖国医学,满足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需要,特组织部分中医专家,经过严格筛选,综合多种版本,点校出版《经典医学名著丛书》。 点校原则如下: 一、采用现代标点方法,对原文内容重新分段。 二、底本中明显错字、别字,与以径正。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俗写字,在保持原书基础之上,进行个别简化。 三、原书中所涉及处方均按现代格式:[主治]、[处方]、[用法]、[方解]重新排版。原书中方位词“左、右”一并改为“上、下”。 四、为保持底本原貌,凡涉及药物剂量,点校不做改动。所涉及及有毒药物用量偏重者,请参考现代剂量。某些禁用动物药物如:犀角、虎骨、麝香等请使用现代替代药物...查看详细
☉ 《幼幼集成》
清·陈复正 编撰,杨金萍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本书是一部中医儿科专著。由清·陈复正编撰。刊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 全书共6卷。卷一论述儿科中关于指纹、脉法及保产、调护、变蒸等内容。卷二~四为儿科主要疾病及杂证、疮疡的辨证施治。卷五~六介绍经陈氏增删的《万氏痘麻》歌赋170余首,附方130余首。 本书医论简明,方治详备。除收集了前代儿科文献、民间医疗经验外,并结合陈氏多年临证实践,“存其精要,辨其是非”而成,故日“集成”。 此次整理以清乾隆十五年(1750)登云阁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撰有导读,书后附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儿科临床医生及基层医生参考使用。 《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专著...查看详细
☉ 《幼幼集成/经典医学名著》
(清)陈复正 编著,芦锰,姜瑞雪 点校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6-1
医之为言意也。神存心手之间,心可得解,口不可得言。然而方剂之著无益乎?而非也。观乎《灵枢》、《素问》肇自轩皇,嗣是而医家者流著书立说不一,其人家相祖述,代有师承,于以稽旧闻、谛诊视,救其偏败而济乎殁殆,劂功伟焉!则不事方书,乃神于医者之深造自得,而非可以概天下也。故医者济人之术,而方书之作,则以得诸心者,传诸世以济人于无穷也。独是专凭臆见,既虞师心之滞于偏;墨守成规,又嫌胶柱而不知变。盖观一言之误,胎害匪轻,而叹方书之难言也。虽然为方书难,为方书而及幼科则尤难。何则?呱呱襁褓,啼笑 无端,疾痛疴痒,不能自白;其脏腑未充,则药物不能多受;其筋骨尚脆,则针砭尤非易施;误用刀圭,便伤生理...查看详细
☉ 《瘀血证治——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张学文 编著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0-1
活血化瘀法是针对瘀血内停,脉络瘀阻,血行失常而采取的以改善血液循环、化除体内瘀滞为基点的一种治法。也是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法则。历代医家对此都有不同程序的认识和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在对该法的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皆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绩。从临床角度来看,活血化瘀法不仅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肿瘤等科的多种病证,而且在防治气血瘀滞所导致主诸多疑难杂证时,常可收满意之效。在国外,对本汉的研究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上编 瘀血证治 一、瘀血证及活血化瘀法源流简述 二、瘀血证的病因病机 三、瘀血证的诊断 四、瘀血证的治法方药 (一)理气祛瘀法 (二)温经化瘀法 (三)清热解毒化瘀法 (四)祛风化瘀法 (五)化痰活血法 (六)渗湿活血法 (七)攻下化瘀法 (八)养阴化瘀法 (九)补气化瘀法 (十)祛瘀止血法 (十一)开窍活血法 (十二)温阳化瘀法 中编 临床医案选录 头痛(一) 头痛(二) 头冷痛 面痛 胸痛(一) 胸痛(二) 风湿性心脏病 胃脘痛 胃脘痛兼梅核气 积聚 胁痛 脊背痛 皮痹 热痹 着痹 行痹…… 下编 有关活血化瘀法证治述要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于己百医案精解》
邓沂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
『十五』国家科技术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入选名家学验薪传丛书。 于己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活人无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子课题“于己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成果之一,系统整理了于己百先生有代表性的临床验案,并对其中的理法方药作了完整、翔实的诠释。本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对广大中医工作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于己百教授1920年4月22日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自幼聪慧好学,18岁开始随父学习中医...查看详细
☉ 《俞慎初——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刘德荣,俞鼎芳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10-1
本书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将与某病相关的精彩医论、医案、医话加以系统整理,便于临床学习与借鉴;年谱部分则反映了名医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或转折点。其中内容包括:咳喘的治疗经验、温热病治验举要、头痛等。 俞慎初, 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中医史学家,临床家。 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咳喘的治疗经验 风寒咳喘首当宣肺祛痰 加减止嗽散治疗多种咳嗽 痰浊犯肺注重燥湿化痰 气郁咳喘强调疏肝宣肺 咳嗽日久多从肺肾论治 温热病治验举要 时发暑疟...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