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 图书编号:20208639
 
《中医经典文库:外科精要》
作者:(宋)陈自明 著,盛维忠 校注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1
ISBN:9787802312838 定价: 8.00元
        内容推荐

    本书为我国早期的外科专著之一。全书分为上、中、下3卷,共有医论54篇,并载痈疽治疗方剂、点烙法、针法及甲疽代指嵌甲方、金疮箭镞伤竹木刺汤火方等数篇。所论多采自前贤之说,并结合作者个人临床经验,指出痈疽病机多为体虚热而荣卫否涩,辨证先须明辨阴阳之证,更当诊其脉与外证,以为权衡。强调“辨之早,治之速”。治法上推崇简便有效之法,如骑竹马灸法、隔蒜灸及单验方等。

    是书文字精炼,方论并重,于临床及科研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卷上

    疗发背痈疽灸法用药要诀第一

    痈疽备论第二

    痈疽灸法论第三

    骑竹马灸法第四

    论隔蒜灸得效须先知庶使预前有备第五

    背疽未有尖顶寻灸穴法第六

    蒜饼施用分其轻重第七

    灸法论要引证辨惑论第八

    灼艾当识痛痒二证论第九

    脑疽灸法第十

    初发痈疽既灸之后服药以护脏腑第十一

    马益卿先生痈疽论第十二

    《三因方》痈疽叙论第十三

    读《素问》良用备要论第十四

    读《千金》良用备要论第十五

    读《家传》别脉辨证论第十六

    痈疽证治第十七

    治痈疽用药大纲第十八

    论呕逆证第十九

    论痈疽其源第二十

    华佗论痈疮第二十一

    论背疽其源有五第二十二

    卷中

    痈疽发背分表里证第二十三

    察疽发有内外之别第二十四

    辨痈疽发背阴阳浅深缓急治法第二十五

    论善恶形证第二十六

    论生死形证第二十七

    形证逆顺务在先明论第二十八审内证用药附

    发背得体治贵在早论第二十九

    疮出未辨津润墨围论第三十

    看验赤色重灸防蔓论第三十一

    论疮口冷滞难合第三十二治背疽掺药方附

    用药温凉须防秘泄论第三十三

    视生白痂切护勿触论第三十四

    体察病人勤心爱护论第三十五

    古人用香药调治有理论第三十六

    饮食居处戒忌第三十七

    论医者贪利更易前方第三十八诸家所用得效名方附

    卷下

    论麦饭石膏治效辽绝第三十九

    论神异膏功用第四十

    疽口紧小而硬论第四十一

    论疽疾变证咽喉口舌生疮甚者生

    红黑菌第四十二

    详审候熟溃脓戒用针刀说第四十三

    论伤割证第四十四

    论痈疽发寒热多汗误用药第四十五

    论因吃毒食发热第四十六

    论疮作渴甚用精调补第四十七

    论疽疾向安忽然发渴第四十八

    论口干与渴证不同第四十九

    论发背有热未有不因虚而得之第五十

    疽疾将安当补气血第五十一

    论服补药捷径第五十二

    调节饮食兼平胃气论第五十三

    疮成漏脉例第五十四

    痈疽杂方

    治痈疽小方三道

    补遗

    痈疽点烙法出陈日华方

    用蜞针法出洪丞相《集效方》

    痈疽经效杂方一十三道

    甲疽代指嵌甲方凡六道

    妇人妒乳乳痈方两道

    金疮箭镞伤竹木刺汤火方共一十四道

    悬痈方

    跋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灼艾当识痛瘁二证论第九

    伍氏方论日:夫灸痈疽发背,其灸法正在不痛者灸至痛,痛者灸至不痛,或有灸而痒者。大抵初灸即痛,毒气方聚,渐次相攻,作痛无疑,皮肉既伤。又有灼艾时,间或作痒,令人抓其旁者。又有初灸而不痛者,毒气内陷,病人昏倦,恶腐结聚,多壮不痛。又云:痒者灸至不痒,痛者灸至不痛,仍服追毒排脓,次乃外敷消肿,内外兼治。又云:痈疽不可不痛,又不可太痛。闷

    乱不知痛者,为难治。脑疽灸法第十

    李氏云:凡脑疽及项已上有痈疽疖毒,断不可用大蒜钱子就疽顶上灸之,灸之则引其气一上,痰涎脓血并起上攻,倾人性命,急于反掌。但当急灸足三里穴并气海穴,乃渐渐服凉胸膈化血之药,人可小安。(此说载《通神方论》)

    足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是穴可灸五壮。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是穴可灸二七壮或三七壮。亦可以骑竹马穴法灸之。凡脑疽咽喉生疽,古法皆不治之证,用此灸法,引毒气归下,其理颇长。得此疾者,岂可坐以受毙,受信而用之。如五香连翘汤、漏芦汤、五香汤去大黄加入参黄芪犀角、国老膏、万金散,皆可选服。……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