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19)

☉ 《俞慎初——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刘德荣,俞鼎芳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10-1
本书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将与某病相关的精彩医论、医案、医话加以系统整理,便于临床学习与借鉴;年谱部分则反映了名医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或转折点。其中内容包括:咳喘的治疗经验、温热病治验举要、头痛等。 俞慎初, 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中医史学家,临床家。 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咳喘的治疗经验 风寒咳喘首当宣肺祛痰 加减止嗽散治疗多种咳嗽 痰浊犯肺注重燥湿化痰 气郁咳喘强调疏肝宣肺 咳嗽日久多从肺肾论治 温热病治验举要 时发暑疟...查看详细

☉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特色疗法(英汉对照)》
吴敏,张传儒,张琴 编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4-9-1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中医学防治该病历史悠久,积累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使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更加深入、治法不断扩充、疗效逐渐提高。为了总结这些成就,发挥中医物色优势,我们编写了本书。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介绍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要点;中篇介绍了中医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辩证治疗、常用中成药、单方验方、饮食疗法及推拿方法;下篇汇粹了全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对该病的治疗经验。 本书是一部防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参考书,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肾病的特色,可供中西医临床医师参阅,同时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生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参考文献之一...查看详细
☉ 《月经病与不孕症诊治经验》
冯宗文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9-1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诊治述要,有调经种子分期辨治法、不孕症检查概要、常用调经种子经验方、崩漏证治十五法、免疫性不孕症的诊治等十一部分。下篇为例案论治,列医案116例,以之分别论述月经病、不孕症及其相关疾病的辨病、辨证、遣方、用药的经验和思路。可供中医妇科医师参考。 冯宗文,男,生于1939年12月,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人,中医妇科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即在湖北省荆州市中医院工作,直至2000年1月退休。早年拜该院中医妇科名医刘云鹏为师,曾任妇科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刘云鹏的学术经验继承人...查看详细

☉ 《月经病中医诊治》
夏桂成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2-1
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积5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调经必须结合调周,调周才能从根本上调经”的观点,并在阴阳、八卦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检验、微观辩证,形成颇有特色的“月经周期学说及调周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用于临床,疗效显著,乃纂编成册。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设绪论、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防护等6章;各论设11章,其中10章对独特的“归类法”介绍论治诸般月经病证,女性月经周期演变诸多环节的难点、疑点、同点、异点,分析透彻,对策具体。最后一章为常用调理月经周期方药心得,实为夏桂成教授50余年妇科临床心法,极为可贵。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月经的生理特点 一、月经的生理现象 二、月经产生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三、月经及周期的调节系统 四、月经周期中四期的生理特点 第三章 月经的病理特点 一、发病原因 二、病机析要 三、调节失常 四、月经周期中四期的病理特点 第四章 检查与诊断概论 一、四诊与检查 二、辩证与诊断 第五章 治疗概论 一、一般病证治法 二、复杂病证治疗原则 三、调理月经周期法 四、有关的外治法 第六章 妇女保健 一、青春期保健 二、月经期保健 三、更年期保健 四、新婚期保健 各论 第一章 出血性月经病证 一、崩漏 二、月经先期 三、月经量多 四、经期延长 五、经后期出血 六、经间期出血 七、经前期漏红 八、经行吐衄 九、经行便血 十、经行尿血 十一、经行咳血 十二、经行乳衄 第二章 闭经类月经病证 第三章 错杂性月经病证 第四章 疼痛性月经病证 第五章 经间期诸症 第六章 经行前后诸证 第七章 更年期诸证 第八章 青春期诸证 第九章 老年期诸证 第十章 常见计划生育并发症 第十一章 常见调理月经周期方药心得...查看详细
☉ 《月经病中医治疗》
胥京生 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1
月经病系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异常及行经前后、经间期、围绝经期前后出现的诸种症状。月经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本书对中医中药诊治月经病作了系统总结。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述了月经的生理,月经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西医常规治疗及中医常用中药、方剂和特色疗法。下篇主要介绍月经病中每一个病种的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药、中成药、单方验方、食疗、针灸、外治、推拿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先进性的统一,做到内容新颖、资料翔实、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希望成为广大妇科临床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查看详细
☉ 《岳美中论医集——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第一辑》
中国中医研究院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1
本书是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的医论集,共列有35个专题,分别阐述了岳老对中医辨证论治理体系的学术见解,对以内科为主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思路与经验,对临床用药规律的体会与归纳;反映了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用药与专方专药相结合、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等学术观点。 本书在指导中医临床上多有创建,充分反映了岳美中先生所具有的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学术积累,对于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可谓意义非凡。 辨证论治的探讨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钻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做到古为今用 论中医基本功的锻炼 论读古医书与临证 正确理解和运用辨证论治 略论医药结合 谈民间验方的整理研究 论痰和饮的证治 论“伤寒蝉发黄” 论肝病治疗规律 论《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篇” 论张仲景煎药法的特点 外感咳嗽的认证和施治 谈发热的治疗 论肾炎的证治 再论肾炎的治疗 关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 论心痛胸痹证治 冠心病治疗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论肺结核的证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及其后遗症的预防 传染性肝炎证治 麻风文献述评 方剂配伍的探讨 仲景方中应用石膏、附子及其配伍的探讨 谈谈龙骨、牡蛎的配伍 谈附子之应用 谈金匮肾气丸 论凉散风热药之应用 谈谈某些药物的不同作用 论黄芪 论大枣 印尼治结石有效草药猫须草 如何开展中药研究的我见...查看详细
☉ 《岳美中医案集(第一辑)——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中国中医研究院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1
岳美中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在中医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本书分列80余项专题,涉及多种疑难病症如慢性肾炎、尿毒症及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较全面地介绍了岳美中先生宏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医案详明,按语精当,读者通过学习,可细心揣摩先生临证思维的智慧,可掌握先生对一些经方与时方的运用体会和宝贵的用药经验,对提高辨证论治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清热化湿为主治疗尿路结石并左肾功能消失 猪苓汤、石韦散治疗输尿管结石 清热利湿肾法治疗输尿管结石 用温热药治疗输尿管结石 重用通淋利水药治肾结石 猪苓汤、内托生肌汤治疗慢性肾盂肾炎 猪苓汤治疗慢性肾盂肾炎 济生肾气丸治疗慢性肾盂肾炎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湿疹内陷慢性肾炎 调和脾胃方剂治疗肾炎脾湿不化水肿 温化肾阳法治疗慢性肾炎肾变期水肿 防己黄芪汤治疗慢性肾炎“风水” 芡实合剂为主治疗慢性肾炎脾肾俱虚型蛋白尿 慢性肾炎后期的黄芪粥治疗 玉米须及其用于治小儿慢性肾炎 真武汤和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尿毒症 温胆汤加减治疗急性尿毒症 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气陷长期尿血 肾病阳虚的辨证论治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腹胀 当归芍药散治腹痛 生姜泻心汤治干噫食臭腹中雷鸣 痛泻要方治风泄 甘草泻心汤治中焦气虚大便燥结证 小陷胸汤、甘草泻心汤治胃窦炎胃脘痛 资生丸治疗脾虚证 桂枝加桂、理中加肉桂吴萸治奔豚气 耆婆万病丸治小腹彭亨症 大柴胡汤加味治慢性胆囊炎 辨证治疗急性肝炎 泻心汤治疗肝炎腹胀 通阳淡渗法治疗肝炎湿滞 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治黄疸痞满 辨证治疗脾胃阳虚型慢性肝炎 圣愈汤补养法治肝血虚型慢性肝炎 加味抑肝散治疗慢性肝炎 真武汤治浮肿 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脉结代 加味冠通汤治胸痹 凉肝法治疗高血压眩晕 丹栀逍遥汤为主治疗高血压脑病 补虚祛风法治疗眩晕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顽固性癫痫病 祛风散热法治疗头痛 丹栀逍遥散治经期头痛 辨证治疗周围神经炎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痹证 先祛邪后扶正治疗痹证 三痹汤治偏枯……...查看详细
☉ 《孕产妇病症中医治疗》
张嘉俊 编著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8-1
每位女士都经过结婚怀孕、生小孩,或人工流产等这一阶段。由于每位女士的身体强弱不同、居住环境差异、经济状况的富有和一般等,在这一阶段中,有些孕产妇很顺利过这一阶段,有些孕产妇则出现某种病症,给这一阶段中带来辛苦。病症的产生,因在怀孕期需聚血养胎,致使生理变化;在生小孩时或人工流产后流血,造成体质虚弱或孕产后起居不慎、调理不当等。这些病症是孕产妇特有的病症,都是每位女士或男士关心的。 有感于此,本书从临证实用考虑,综合自己50多年的临证经验,并参考了名医精粹,精心编写《孕产妇病症中医治疗》一书,重点介绍怀孕期疾病、产后疾病、人工流产后疾病、乳房疾病等210多种,古方、经验方、秘方1200多首...查看详细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治疗——疑难病中医治疗丛书》
邓成珊,周霭祥 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0-1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本病在我国并非少见。 过去,再障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死亡率很高。近40余年来,经过国内外血液学工作不懈努力及深入探索,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骨髓造血干细胞衰竭的本质等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治疗方法和药物效用已有明显提高,疗效及预后得到较大改善,已有许多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乃至治愈。 本书全面总结多年来我们用中医药治疗和研究再障的成绩和体会,并汇集全国各地的经验和成果。除成人再障外,还包括中医儿科再障治疗特点等内容,力求反映了20世纪末期的学术水平,使之成为全面系统、科学性强的中医中药治疗再障的第一本专著...查看详细
☉ 《脏象理论临证指南——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丛书》
崔应珉,李志安,王宪玲 主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11-1
本书系统阐述了五脏内腑各自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按照脏腑的每一理论逐一阐释其要,列举临床病案,启迪应用思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并对脏与脏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进行理论分述和病案例述。本书体现了脏象理论的全新诠释,侧重了理论对临床的指导,展现了中医名家治疗脏腑病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本融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用性的专著,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 绪言 第1章 心系理论与临床 一、心的主要生理作用 二、心的主要病理变化 三、理论阐要与临床应用 (一)心主血脉 (二)心藏神 (三)心在志为喜 (四)在液为汗 (五)在体合脉...查看详细
☉ 《增补临指南医案》
清.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1...查看详细
☉ 《站稳脚跟》
施安丽 著 花城出版社 2008-4-1
本书教您:自诊、自治、预防、养护心肺肝胆碑胃肾双阴,砭术新说,施氏砭术综合疗法。 施安丽同志时常萦绕于心的一个愿望,就是如何让人民群众在任何环境中,即使条件十分艰苦,借助简便设备,甚至哪怕只有赤手空拳,也能养身健体,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 我相信,无论是中医专业工作者还是老百姓,都可以从此书中获益良多。 ——全国名老中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医药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邓铁涛 我以为,她的这一新作,表达了她多年从事有关研究的坚定理念,同时又通俗地讲解了一些可供采用的实际操作的要领。我相信,这本书,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对相信中医的患者,有理论和实用两方面的意义...查看详细
☉ 《张大昌医论医案集》
张大昌 著 学苑出版社 2008-8-1
张大昌先生对诸子百家、诸家经典无不精通,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医理精辟。为了继承、弘扬中医学术之精华,造福人类,他于1974年将家藏三代的古经方佚书——陶弘景撰《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无私奉现给中国中医研究院。他一生深契《汤液经法》之旨,潜心研究,精益求精。为了继承先师遗愿,本书编者将他撰写的《医哲心法》、《诊疗述要》、《三十六略述》、《汤液经法拟补》、《处方正范》及医案、医话等资料(其中有先师记录本,也有弟子间的抄本),经整理、校订、编辑成此书——《张大昌医论医案集》。 本书从其本质上说是张大昌医学著述的总辑,从中我们可以略窥其学术门径。书中不但有临床方面的宝贵资料,而且在医理与哲学层次上都有深刻的思考...查看详细
☉ 《张磊临证心得集》
张磊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9-1
本书分4篇介绍了著名老中医张磊先生的临证心得,包括张老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医案篇整理了大量珍贵的临床病案及每个病案的证治要点;医话篇是张老多年从医的心得体会,对年轻医师的医德建设和作风养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附篇为张老临床经验的总结。本书内容翔实,可读性强,是中医医师及相关人员行医、做人方面不可多得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医论篇 医生功夫 谈治病求本 浅谈人身之水火 试论《伤寒论》的“扶正固本”思想 漫谈药量大小变化对治疗的意义 略谈小柴胡汤、桂枝汤方证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 谈谈治疗内科杂病的体会...查看详细
☉ 《张琪老中医临证备忘录》
孙元莹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1
张琪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对肾病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本书由张琪教授的学生编著而成,记录并分析了他临证时的典型病例,总结了他的辨证用药经验,对年轻中医师和中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虫类药的应用 1.遗骨搜风、蠲除频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行气开郁、活血通络——治疗阳瘘、不育症 3.破血逐瘀、通络消肿——治疗脑出血 二、治疗劳淋 三、治疗慢牲肺源牲心脏病 四、洽疗老年痴呆 五、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 六、治疗肝炎后肝硬化 1.抑木扶土...查看详细
☉ 《张琪肾病医案精选》
张佩青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8-7-1
本书系张琪教授高徒研究生收集、整理其诊治急、慢性肾病临床经验而撰写的,内容分为医案、医论两篇,书后附有张琪教授治疗肾病常用方。其中医案篇包括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慢性肾衰竭、肾小球疾病水肿、蛋白尿、血尿等的诊治经验与体会。本书以保留老中医诊治经验、均为真实、有效病例,辨证思路清晰,治疗特色鲜明,病案整理体例设坟合理,每个病例附有按语,分析深刻透彻,以指导临床治疗。 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临床尤其中医肾病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阅读参考,可为其在肾病的诊治中提供捷径。 医案篇 第一章 慢性肾衰竭 甘露饮加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肾衰竭 甘露饮加减清胃热、养胃阴、化湿浊治疗慢性肾衰竭 解毒活血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竟 参芪地黄汤加养血活血、解毒活血药治疗慢性肾衰竭 参芪地黄汤加泻湿浊、解毒活血药治疗慢性肾衰竭 参芪地黄汤加活血解毒药治疗慢性肾衰竭 补脾肾化湿、解毒活血、通腑泻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 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衰竭血尿酸高 脾肾双补方治疗慢性肾衰竭 归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高血压 补脾肾泄浊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 化浊饮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 第二章 急性肾衰竭 解毒活血法辨治急性肾衰竭 半夏泻心汤化裁辨治急性肾衰竭 中满分消丸化裁辨治急性肾衰竭 第三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 清心莲子饮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桃黄止血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花粉矍麦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利湿解毒饮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莘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桂枝加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理血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育阴潜阳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参芪凉血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加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茯苓导水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章 IgA肾病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IgA肾病 加味理血汤治疗IgA肾病血尿 补肾法治疗IgA肾病 益气滋阴、清热凉血利湿法治疗IgA肾病 山药固下汤加减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补脾肾、凉血止血治疗轻微肾小球病变肾炎之尿血 参芪地黄汤合清心莲子饮治疗轻微肾小球病变性肾炎 理血汤加收涩止血药治疗尿血 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尿血 小蓟饮子加减治疗尿血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尿血 理血汤、参芪地黄汤、知柏地黄汤三方加减治疗尿血 第六章 肾病综合征 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 清心莲子饮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 麻辛附子桂甘姜枣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 真武汤与参麦饮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 新方流气饮治疗肾病综合征 疏凿饮子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 瓜蒌矍麦丸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 中满分消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 加味牡蛎泽泻饮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 茯苓利水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 第七章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八章 尿路感染 第九章 糖尿病肾病 第十章 过敏性紫癜肾炎 第十一章 尿路结石 医论篇 第十二章 张琪教授辨治过敏性紫癜肾炎体会 第十三章 张琪教授诊治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经验 第十四章 张琪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经验 第十五章 肾小球疾病水肿辨治经验 第十六章 肾小球疾病蛋白尿辨治经验 第十七章 肾小球疾病血尿辨治六法 第十八章 张琪教授辨治lgA肾病尿血证经验 第十九章 张琪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第二十章 张琪教授治疗尿路结石临证经验 附录 张琪教授治疗肾病常用方...查看详细

☉ 《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张宏伟,刘东霞 主编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9-1
张宏伟,男,38岁,医学博士,中医主治医师,现职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急诊科,出身于世医之家,为张氏中医世医之家,为张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先后参编学术专著3部,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开篇 家传史略 第一节 医源先祖张呈元 第二节 大医初成张致东 第三节 一代名医张学文 第四节 四代传人责任重 上篇 学术研究 第一节 温病、热毒与清热解毒法 一、温病 二、热毒 三、清热解毒十二法 第二节 疑难病的概念及其辨治方法 一、疑难病的概念 二、历代医家对疑难病的认识 三、疑难病与难治病的异同 四、中医内科疑难病的范围 五、研究疑难病的重要基础 六、研究中医治疗疑难病的意义 七、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的优势 八、疑难病辨治思路与方法 九疑难病常用治法 第三节 脑病证治与“颅脑水瘀”论 一、脑病证治概论 二、“颅脑水瘀”论 第四节 中医辨治中风病的思路与方法 一、因虚致瘀、瘀阻脑络为中风发病之根本 二、瘀血证侯贯穿病变之始终 三、防治未病...查看详细
☉ 《张聿青医案——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清·张乃修 著,苏礼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张聿青医案》为清·张乃修原著,经其门人吴玉纯(文涵)整理编次而成。 全书20卷,收录张幸青临床诊治医案1100条例,按外感、内伤、杂病编排,于每一病证后附以医案。选案严谨,记录翔实,辨识精细,论证精当,处方确切,记载了张乃修先生疗效卓著的临床经验与用药特点,尤其是每案后的批注,切中肯綮,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医案专著,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临床医生必读之书。 本书是以江阴吴氏铅印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为便于读者学习,撰写了导读,书后附有病证名索引,以便学习中查阅。 卷一 中风 附类中 风温 附冬温 温热 秋燥 卷二 湿温 卷三 伏暑 疟 诸寒热 霍乱 丹痧 附烂喉痧 卷四 虚损 内伤劳倦 卷五 咳嗽 肺痿肺痈 喘 卷六 吐血 衄血 蓄血 便血 溲血 卷七 痰饮 痰湿痰气 气郁 卷八 肝火肝阳 肝风 眩晕 痉厥 痰火 卷九 头痛 附头风 脘痛 胸胁痛 腹痛 附小腹痛 腰痛 身痛 卷十 呕吐 附吞酸 吐蛔 噎膈 附反胃 泄泻 痢 便闭 卷十一 肿胀 黄瘅 痞气 积聚 附瘕瘕 卷十二 痿 风痹 麻木 消渴 卷十三 遗精 淋浊 癃闭 溲数 阳痿 疝气 痔 卷十四 惊悸……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附录 病证名索引...查看详细
☉ 《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现代著名老中医著重刊丛书·第一辑》
上海中医研究所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1
全国著名老中医张赞臣先生,既有深厚的中医学渊源,又师从过多位医学大家,具有精湛的中医临床诊治技术,并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他擅长临床各科,尤其对五官科有很高的造诣。本书的主要内容即收录了张氏于1962—1967年间的部分有相当医学价值的诊疗记录,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学习、参考。 全书分医案、论述和验方三个部分。医案部分以五官科病案为主,兼有外、内、妇科攻案,大部分医案记载比较详细,每案之下另加按语,阐述了治疗的辨证要点、立法依据及用药经验。论述部分,则根据张氏平时讲解医疗经验的记录整理而成,涉及面较广,包括诊断、个人临证体会及对某些药物的鉴别、炮制、应用等。所载验方,是张氏临证常用效方...查看详细
☉ 《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医案头必备用书》
冯世伦 主编,闫志安 等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6-1
本书上篇简述了经方理论及其学术观点,扼要地介绍了六经分证、八纲辨证和经方脉诊的内容。下篇详细介绍了二十七类方证的257个汤方。各汤方均按照组成、用法、方解、仲景论述解析、临证思考、辩证要点及验案进行论述。本书的特点是每个方证皆参考张仲景的论述及临床经验、具体病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适于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冯世伦,男,1938年出生于河北晋州,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任主任医师、教授。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尤其重视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工作,先后师承莉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著名老中医...查看详细
☉ 《张仲景诊断学——张仲景医学全集》
陈家旭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1-1
本书按《中医诊断学》的顺序分章节介绍了张仲景相关诊断学的内容,并结合仲景对特殊的诊法贡献,增加了“试探诊法”和“阴性症状诊断学”。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对原文进行了阐释,又就后边的补遗进行了整理汇编,自成体系,较全面反映了张仲景诊断学学术思想。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医师阅读参考。 第一章 望诊 一、舌诊 二、色诊 三、体态 附一 望诊的现代研究 附二 舌诊的现代研究 第二章 切诊 第一节 脉诊 一、常用脉诊部位 二、寸口脉象 附 寸口脉几种特殊脉象 三、趺阳脉脉象 四、少阴脉脉象 五、张仲景脉学评价 第二节 腹诊 一、腹诊的方法 二、腹诊部位及腹证 三、腹证意义 第三节 肢体切诊 一、按手足 二、按肌肤 附一 脉诊的现代研究 附二 腹诊的现代研究 第三章 问诊和闻诊 一、问病史 二、问症状 三、问治疗经过 四、闻声音 五、嗅气味 附 闻诊的现代研究 第四章 阴性疾状的诊断学意义 一、药物试探 二、饮食试探 三、嗜欲试探 四、闻声音试探 第五章 阴性症状的诊断学意义 一、不呕 二、不渴 三、小便利 四、无热证 五、无里证 第六章 六经辨证 第一节 六经病证临床特征 一、太阳病证 二、阳明病证 三、少阳病证 四、太阳病证 五、少阴病证 六、厥阴病证 第二节 六经病发病类型 第三节 六经病传变 第七章 脏腑辨证 第八章 八纲与病因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病因辨证 第九章 经络辨证 第十章 三焦辨证...查看详细
☉ 《掌纹医学入门》
王晨霞 著 知识出版社 2002-10-1
《掌纹医学入门》分8章,共十万字,精选手图383幅。本书以精练的语言和问答的形式, 将掌纹的生与疾病的关系、掌纹的变化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关系作了全面的介绍。与作者早期出版的《现代掌纹诊病》、《现代掌纹诊病图谱》相比,有拾遗补漏之功。该书借助提问方式澄清了掌纹医学与民间关于掌纹的种种疑问,丰富了掌纹医学诊病的内容。实为发先人之所未发,创先人之所未创,是掌纹医学基研究必不可少的读本。 王晨霞 中国现代掌纹医学专家。 早在1987年,王晨霞就把破译人类掌纹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15年走南闯北,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并把研究的目光投向境外,诊断了15万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区域的患者...查看详细
☉ 《赵昌基临床经验与学术研究》
赵晓琴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3-1
本书共分内科、男科、妇科、肿瘤和杂证五部分,系统介绍了赵昌基临床经验与学术研究。每一章节包含疾病的概念、原始病案资料、详细的诊疗过程,绝大部分病案附有赵教授毕生总结的单方、验方。此外,各病案后均附有理、法、方、药的系统的、精辟的论述,以使读者领会中医大家的临床思维方法,从根本上继承大家的诊疗风范。 独立完成数十万字的验案整理,是一项艰巨而庞大的工程。为了此书尽早与广大读者见面,作者可谓呕心沥血,但由于作者常年奋斗于临床教学第一线,时间难免仓促,其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不吝指正。 内科 1.哮喘(支气管哮喘) 2.喘症(早期肺心病) 3.咯血(支气管扩张) 4.喉痹(慢性咽炎) 5.梅核气(癔病) 6.肺胀(肺气肿) 7.肺痨 8.胃痛 9.腹痛 10.呕吐 11.呃逆(单纯性膈肌痉挛) 12.噎膈 13.泄泻 14.便秘 15.黄疸 16.胁痛 17.鼓胀 18.心悸 19.胸痹心痛 20.眩晕 21.中风 22.失眠 23.痴呆 24.痫病 25.癫病 26.水肿 27.淋证 28.关格 29.遗精 30.郁病 31.血证 32.汗证 33.内伤发热 34.积聚 35.肥胖 36.头痛 37.痹证 38.痉病 39.腰痛 40.痿证 妇科 月经病 1.月经先期(宫血) 2.月经后期 3.月经先后无定期 4.经间期出血 5.月经过多 6.崩漏 7.闭经 8.痛经 9.经行头痛 10.经行吐衄 11.经断前后诸症 12.经断复来 妊娠病…… 男科 肿瘤 杂症 学术探讨...查看详细
☉ 《赵锡武·医疗经验——现代著名老中医著重刊丛书》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1
赵锡武先生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分34个专题介绍了赵老的医疗经验,所涉及内容则以内科为主,包括27个病证。书中阐释病机多从《黄帝内经素问》等中医经典医籍出发,步步深入,有理有据,且易懂易学;辨治疾病则多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依据,充分反映了赵老自己的经验体会,并选取了他亲治的典型医案,提供了疗效确切的治法、效方。 本书体现了赵老用重剂治大病的风格,展示了他擅用经方化裁及抓主证、选用力宏效专药品的治疗特点,是一本理论简要明晰、切合临床实用的参考书,对学习中医学理论和继承老中医经验有一定的帮助。 辨证与辨病 冠心病的病机和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心肌炎的治疗 略谈脉迟 以真武汤为主方配用“治水三法”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急慢性肾炎的病机与治疗 肾盂肾炎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 论五苓散功用 谈表证 发热的治法 小儿肺炎证治 胸膜疾患的治疗 溃疡病的治疗 泄泻证治 疫痢的治疗 疟疾的治疗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 癫痫证治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百合病的治疗 神经衰弱证治 中风的证治 运用地黄饮子的初步经验 寒疝的治疗 男子生殖不能症的治疗 红斑性狼疮的治疗 常见皮肤病的病机和治疗 加味黄土汤治疗先兆流产及功能性子宫出血 眩晕病的治疗(内耳眩晕症的治治疗) 关节炎的治疗 漫谈狐惑病...查看详细
☉ 《针刀医学(供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学专业用)》
吴绪平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3-1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了针刀医学基础理论、针刀医学诊断基础、针刀刀法手法、针刀治疗学基础、针刀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下篇各论,介绍了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包括软组织损伤疾病、骨关节疾病、关节内骨折及骨折畸形愈合、神经卡压综合征,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和整形外科共65种疾病的针刀治疗方法。每一疾病按照概述、局部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等体例进行编写。 本书主要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及骨伤专业开设针刀医学课程使用。本教材的出版,将对推动针刀医学的高等教育、推动针刀医学的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上篇 总论...查看详细
☉ 《针刀治疗腰腹部疾病》
吴绪平,陈波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5-1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了腰腹部骨与软组织的发育、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基础、疾病的诊断、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目的和治疗原则、针刀适应症和禁忌症、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以及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等内容。阐述了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性疾病的病理构架理论二网眼理论,阐述了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从软组织起止点及其行经路线的力学结构解释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病理过程,使针刀对疾病的治疗从“以痛为输”病变点治疗提升到对疾病的病理构架的整体治疗高度上来。下篇各论详细介绍了40余种腰腹部疾病的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针刀治疗以及术后康复等内容。并强调了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查看详细
☉ 《针炙大成》
明·杨继洲 原著,靳贤 补辑重编,黄龙祥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本书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由于作者是经验丰富的中医针灸临床家,使得本书具有鲜明的临床实用特征,其间不乏作者的精辟论述,对明以后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成为针灸临床的必读之书,在当今仍不失为一部具有启发实用作用的临床针灸参考书。且有图表140余幅,十分方便读者理解、记忆。本次整理采取最精良的版本,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为针灸专业人员的必读之书,可供中医临床各科医生研读...查看详细
☉ 《诊家正眼》
(明)李中梓 撰,包来发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5-1
《诊家正眼》是一部中医脉学的名著,明·李中梓撰。本书共二卷,上卷四十七篇,统论脉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临床应用,并简述了望、闻、问三种诊则。 下卷二十九篇,载二十八脉和脉法总论。每种脉象均以四言歌诀的形式论述“体象”、“主病”或“兼脉”,再详加按语,对诸家学说进行评述,尤其对高阳生所撰的《脉诀》着重进行辨误批驳。“脉法总论”认为脉象虽多,然可以表里、阴阳、气血、虚实为纲加以概括。书中论理多以《内经》、《难经》为依据,援引王叔和、李东垣、李时珍等诸家论说,结合编者实践注释发挥、补缺正谬。 本书共分上下两卷,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尽凡居士)撰...查看详细
☉ 《诊家正眼.中医传世歌诀白话解》
李中梓 原著;李晓君,郭霞珍,刘晓燕 注解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6-1
本书是“中医传世歌诀白话解”丛书之一。全书辑录的歌诀摘自明代医家李中梓所著的《诊家正眼》,其将二十八脉的脉象与主病分列为体象歌、主病歌、兼脉歌三项,而本书按照原文、提要、注释、白话解、解析的体例加以注解,是学习切脉的简易读本,适合中医初学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浮脉 一、体象歌 二、主病歌 三、兼脉歌 沉脉 一、体象歌 二、主病歌 三、兼脉歌 迟脉 一、体象歌 二、主病歌 三、兼脉歌 数脉 一、体象歌 二、主病歌 三、兼脉歌...查看详细
☉ 《证治汇补》
(清)李用粹 编著,吴唯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9-1
《证治汇补》为清·李用粹编撰。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汇集了清初以前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的证治经验,并补入作者的心得体会,是一部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 本书为清代医家李用粹编著,汇集了清初以前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的证治经验,并补入作者的心得体会。全书共八卷,分列提纲、内因、外体、上窍、胸膈、腹胁、腰膝、下窍八门,共含八十二类病症...查看详细

☉ 《证治汇补/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清)李用粹 编著,吴唯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3-1
本书为清代医家李用粹编著,汇集了清初以前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的证治经验,并补入作者的心得体会。全书共八卷,分列提纲、内因、外体、上窍、胸膈、腹胁、腰膝、下窍八门,工含八十二类病症。对于各种证候的病因、诊断、治法、方药,辨析详明,切于实用。是一部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 . 卷之一 提纲门 中风 似中风 伤风附:胃风 中寒附:外感阴毒 内伤真阴 暑症附:疰夏 煎劂说 湿温 温症附:风湿 寒温 湿痹 湿热 燥症 火症 卷之二 内因门 气症 血症 痰症 饮症 伤食附:恶食 不能食 伤酒 郁症附:失精脱营 脾胃 劳倦 虚损 痨瘵附:传尸痨 风痨 郁痨 虫症 卷之三 外体门…… 卷之四 上窍门 卷之五 胸膈门 卷之六 腹胁门 卷之七 腰膝门 卷之八 下窍门...查看详细
☉ 《郑钦安医书阐释》
  1900-1-1...查看详细
☉ 《症因脉治》
(明)秦景明 原著,孙玉信,朱平生 主校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3-1
《症因脉治》,为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共4卷。本书论述了与内伤杂病相关的一些病证,主张先辨证候,次查病因,再审脉象,最后决定治法,故以《症因脉治》为书名,是一部提供诊治规范的中医内科名著。作者强调治病应“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脉,据症、据因、据脉施治”,如此则能“节节可证,而法不谬施”,从而为读者辨证论治提供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思路。 全书共4卷,卷首为医论6篇,卷一至卷四,主要论述临床常见病证43种,对每种病证辨症求因,审脉施治,症因脉治,分列明晰,简明实用。 本书以清康熙四十七年攸宁堂藏版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为便于读者学习,撰写了导读,书后并附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症因脉治》
明·秦景明 撰,清·秦皇士 补辑,郭霞珍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1
《症因脉治》,为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共4卷。本书论述了与内伤杂病相关的一些病证,主张先辨证候,次查病因,再审脉象,最后决定治法,故以《症因脉治》为书名,是一部提供诊治规范的中医内科名著。作者强调治病应“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脉,据症、据因、据脉施治”,如此则能“节节可证,而法不谬施”,从而为读者辨证论治提供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思路。 全书共4卷,卷首为医论6篇,卷一至卷四,主要论述临床常见病证43种,对每种病证辨症求因,审脉施治,症因脉治,分列明晰,简明实用。 本书以清康熙四十七年攸宁堂藏版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为便于读者学习,撰写了导读,书后并附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特色疗法(英汉对照)》
汪悦,郭海英 编著,丁年青,郑林赟,冯丽 译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4-7-1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非常丰富,积累了许多治疗经验。由于其独特的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近乎天然的疗法和显著的疗效,运用中医药治疗哮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更好地总结中医药治疗本症的临床经验,我们根据多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编撰了此书。 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着重介绍疾病的概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篇较详实地介绍了本病辩证治疗、单方验方、中成药、外治疗法、针灸推拿及情志、饮食疗法等;下篇则介绍了全国知名老中医一些独特的治疗经验与特色。 本书内容丰富,简明扼要,融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切合临床实用,可作为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及医学院校教学参考用书...查看详细
☉ 《止痛本草——止痛中药临床应用指南》
周慎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8-1
《止痛本草》是一本集古今运用中药止痛药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专著。临床出现疼痛的病证极为繁多,引起疼痛的原因亦极为复既要,各种痛证决非见痛止痛所能奏效。故运用止痛药必须审痛求因,必须以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药理为指导。中医止痛也不排斥使用专药,但传统用药、专药多包含在审痛求因、循因选药之中。本书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广泛搜集中药各种止痛药,分类进行各项研究,集中古今医家用药的理论、经验及现代药理研究,这不但可作为各种痛证辨证用药与专方专药的运用依据,而且对寻找研制各种止痛药也可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 概述 一、止痛中药的含义 二、止痛中药的发展沿革 三、止痛中药的分类 四、止痛中药的现代药理基础 五、止痛中药的常用炮制方法 六、止痛中药的配伍要点 七、应用止痛中药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二章 祛风止痛药 第三章 散寒止痛药 第四章 清热止痛药 第五章 祛湿止痛药 第六章 化痰止痛药 第七章 理气止痛药 第八章 活血止痛药 第九章 通络止痛药 第十章 熄风止痛药 第十一章 制酸止痛药 第十二章 驱虫止痛药 第十三章 化石止痛药 第十四章 解毒消肿止痛药 第十五章 补益止痛药 第十六章 缓急止痛药 第十七章 麻醉止痛药 第十八章 外用止痛药 第十九章 常用止痛效验方 一、古代常用止痛名方 二、现代常用止痛效方 三、古今止痛备用方剂 药名索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治癌家珍 中医家珍祖传秘笈丛书》
李天海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5-1
全书共分癌舌家珍、癌药家珍和治癌家珍3 篇。详细介绍了各种癌症的舌象特点、舌象变化规律;治癌药物的科属、形态、别名、性味、归经和一般功效等。 全书共分癌舌家珍、癌药家珍和治癌家珍3 篇。详细介绍了各种癌症的舌象特点、舌象变化规律;治癌药物的科属、形态、别名、性味、归经和一般功效等。...查看详细
☉ 《痔与肛瘘中医治疗——疑难病中医治疗丛书》
周玉祥 等编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1
中医诊治痔瘘之疾,远承数千年前贤之经验,近取现代医学研究之硕果。尤其是在最近的数十年间,与西医、中西结合医之有志于肛肠学科的同道们相互切有效期、反复问题中,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从科研成果、方法仪器、论文专著、文献资料等方面,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从而将痔与肛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本书汇集古今有益于诊治该病的材料,总于一册。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一章。上篇总论着重阐述痔与肛瘘的基础知识。包括概论、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预防护理及常用中药和常用方剂的介绍。下篇各论则重点介绍各种痔疮与肛瘘的具体治疗方法和进展,包括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整体内容上我们突出中医特色...查看详细
☉ 《中风病辨证与成方治疗》
尹国有,孟毅 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4-1
本书简要介绍了中风的基础知识、诊断与预防,详细论述了中医对中风的认识、临床疗效欠佳的原因、提高疗效的经验与方法。重点阐述了中风的辨症与成方治疗,包括中风的辩证要点,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中风的辨证分型、主证治法、方药方解、临床注意、病案举例,名老中医辨证治疗中风的经验,常用的中药和方剂,以及中风的中成药和经济效方治疗。并有中风患者的护理、饮食起居调理以及运动训练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通俗易懂,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以及中风患者阅读参考。 第一章 中风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脑的解剖及代谢特征 第二节 中风的概念及分类 第三节 中风的发病概况及报警信号 第四节 中风的病因和诱发因素 第五节 中风的临床特点及常见并发症 第六节 中风常用的辅助检查 第二章 中风的诊断与预防 第一节 中风的诊断 第二节 中风的预防 第三章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第一节 理论渊源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治疗原则 第四章 提高中医治疗中风临床疗效的经验与方法 第一节 临床疗效欠佳的原因 第二节 提高疗效的经验与方法 第三节 治疗失当病案举例及防治措施 第五章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 第一节 辩证要点 第二节 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 第三节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 第四节 名老中医辨证治疗经验选录 第五节 常用的中药及方剂 第六章 中成药治疗 第一节 应用中成药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治疗中风常用的中成药 第七章 验方治疗 第一节 应用验方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临床验方荟萃 第八章 中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 第一节 中风患者的护理 第二节 饮食起居调理 第三节 运动训练康复...查看详细
☉ 《中风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指南》
张红星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1
中风病是全球性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合并症多、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本书重点论述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中风病的诊断标准、病因病机、危险因素、诊断学要点、治则治法、辨证治疗及各种疗法,中风病的功能训练、护理、食疗和预防。附录介绍了中风病的常用方剂和穴位。 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方法多样,是专门论述中风病中医治疗与康复的一部临床专著,实用性强。可供中医、中西医人员尤其是从事中风病研究的人员作为临床、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书,同时也适合广大医务人员、医学生、中风病人及其家属参考。 第一章 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一、《内经》时期 二、汉唐时期 三、宋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五、近现代 第二章 中风病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 二、中风病的鉴别诊断 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第三章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一、中风病的病因 二、中风病的病机 第四章 中风病的危险因素 一、年龄与性别 二、家族因素 三、吸烟与饮酒 四、口服避孕药 五、生活习惯 六、既往卒中史 七、高血压 八、糖尿病 九、心脏疾病 十、颈动脉杂音 十一、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 第五章 中风病的诊断学要点 一、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诊察 二、中风病常用的现代诊断技术 第六章 中风病的治则治法 一、治则 二、治法 第七章 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中风病的辨证要点 二、中风病的辨证治疗 第八章 中风病常用中成药 一、丸剂 二、片剂 三、口服液 四、胶囊剂 五、针剂 第九章 中风病的针灸疗法 一、体针疗法 二、艾灸疗法 三、头针疗法 四、眼针疗法 五、耳针疗法 六、舌针疗法 七、电针疗法 八、穴位注射疗法 九、穴位贴敷疗法 第十章 中风病的推拿疗法 一、常用手法 二、手法补泻 三、选穴配穴原则 四、治疗方法 五、注意事项 六、作用机理 第十一章 中风病的其他疗法 一、气功疗法 二、中药脐疗法 三、鼻腔给药疗法 四、指针疗法 第十二章 中风病的功能训练 一、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二、影响中风病康复的主要因素 三、中风病急性期的功能训练 四、中风病恢复期的功能训练 五、中风病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六、中风病语言障碍的功能训练 第十三章 中风病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二、特殊护理 三、褥疮护理 第十四章 中风病的食疗 一、中风病人饮食的一般原则 二 中风病的食疗选方 第十五章 中风病的预防 一、高血压病的防治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三、高脂血症的防治 四、糖尿病的防治 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防治 六、中风病复发的预防 附录一 中风病常用方剂 附录二 中风病常用穴位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风病中医辨治及验方》
潘俊辉 主编 羊城晚报出版社 2004-10-1
本书以国内外先进的、通用的治疗方法为主,某些在试用中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也编入其中。全书共分18章,分别论述了脑血管基础、中风危险因素与分类、中经络与中脏腑、可逆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以及中风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失语疾、精神障碍、癫痫、肢体痛、血管性痴呆、呃逆呕吐、假性球麻痹等的基本理论、诊断要点、治疗机制、治疗方法和验方精选,较全面地介绍近10年来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中风病临床效方和验方300余首,每方按药物组成(穴位组成)、用法、临床应用、经验体会、验方来源的体例编写。同时,在重点阐述中医辨治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介绍各方面的中风病最新治疗进展,力求内容翔实新颖、实用性强...查看详细
☉ 《中风古今名家验案全析》
申洪波,姜德训,白云静 主编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7-7-1
本书为古今验案全析之中风卷,书中着重整理了有关中风的大量近代和现代中医名家医案,并将资料分类处理。本书通过对中风病案的剖析,系统介绍中风的病因病机、辩证规律及其用药特点。对病案理、法、方、药中最具特色的一面,呈现给读者,特别对其中的“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使读者一目了然。 总论 一、中风概述 二、中风的病因病机 三、中风的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 四、中风的类证鉴别 五、中风的辩证诊治 六、中风的预防 上篇 第一章 中风先兆期 一、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二、气虚痰阻 三、肝阳挟痰浊上蒙 四、气血两虚 五、肾阳不足...查看详细
☉ 《中风后遗症中医治疗》
黄业芳 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1
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病人虽然在急性期得到了积极的救治,挽回了生命,但大多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痴呆、四肢抽搐等。这些后遗症往往使病人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困难。如何使这些病人尽快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 本书主要介绍中风的基础知识,中风后遗症的概念与临床表现,中风后遗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风后遗症的一般西药治疗、高压氧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以及常用中药选择、常用方剂选择、常用中成药选择,中风后遗症的常用其疗法...查看详细
☉ 《中风及中风后遗症验方》
  1900-1-1...查看详细
☉ 《中风眩晕的辨证与辨病治疗》
尹国有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1
全书共分三章。 第一章阐述了中风的防治知识。 第二章 阐述了眩晕的防治知识。这两章均首先介绍了该病的基本知识,诊断与预防,中医认识,中医治疗该病的一般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该病的中医辩证分型立法治疗,中医辩证相结合治疗,现代医学治疗,针炎、推拿、气功疗法,饮食起居与护理康复等内容。 第三章介绍了中风、眩晕常用的中药、中成药、方剂及针炙穴位。 第一章 中风 第一节 中风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中风的诊断与预防 第三节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第四节 中医治疗中风的一般思路及 第五节 辩证论治与中医分期分型立法治疗中风 第六节 中医分期辩证分型立法治疗中风 第七节 中医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治疗中风 第八节 中风的现代学治疗 第九节 中风的针灸、推拿和气功疗法 第十节 中风患者的饮食起居及护理康复 第二章 眩晕 第一节 眩晕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眩晕的诊断与防治 第三节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 第四节 中医治疗眩晕的一般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中医辩证分型立法治疗眩晕 第六节 中医辩病与辩证相结合治疗眩晕 第七节 眩晕的现代医学治疗 第八节 眩晕的针灸、推拿和气功疗法 第九节 眩晕患者的饮食起居宜忌 第三章 中风、眩晕常用方药及针灸穴位 第一节 常用的中药、中成药与方剂 第二节 常用的针灸穴位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查看详细
☉ 《中风知要》
张婥,李镤 主编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9-2-1
中风又叫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脑血管病又分为脑出血、脑梗塞两大类,分属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两者治疗有很大不同。医患双方都应弄清差别,区别对等。 本书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中风的诊断,中西医治疗,康复,针灸,食疗等作了详尽介绍,内容全面,简明实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各级医院专科专业医护人员参考;也可供广大中风病患者及家属开展自诊自疗时参考;还可供关心中风病的读者阅读。 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优势与前景 第一节 现代医学防治脑血管病的优势 第二节 中医学对脑血管病防治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 中风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一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 第二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三节 中风与血小板激活因子 第四节 中风与红细胞变形力 第五节 中风与β-内啡呔 第六节 中风与微量元素 第七节 中风病证候学与诊断标准的研究 第八节 中风病证候学与诊断标准的研究 第九节 中风的治法研究 第三章 现代医学治疗中风 第一节 出血性中风 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第三节 缺血性中风 第四节 脑血管病后遗症期的表现和防治 第五节 中风的辅助检查 第六节 中风的护理 第四章 现代康复医学医疗中风 第一节 中风急性期的康复基本训练 第二节 中风稳定的康复训练 第三节 中风语言不利的康复训练 第四节 中风口眼*斜的康复训练(面神经麻痹) 第五节 中风并发症的防治 第六节 康复医学评定 第五章 中风的中医治疗 第一节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中风概述 第三节 中风病辨证施治 第四节 中风病的预防 第五节 中风病的饮食疗法 第六节 中风病常用食物选介 第六章 中风的针炙治疗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常用穴位 第三节 辨证施治 第四节 临床荟萃 第五节 名老中医验案 第六节 特效验方 第七章 常用治疗药物 第一节 常用中成药 第二节 常用中草药 第三节 常用西药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风专辑:当代名医临证精华》
史宇广,单书健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2-10-1
中医学术之精华,以文献形成存在于历代医籍者有之,以理论与临床经验掌握于老中医之手者有之,散在于民间者亦有之。名老中医或禀家学,或承师传,无论理论研究亦或临床实践,各有独到之处,尤可宝贵的是这些理论与经验已经过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实践验证,不断补充发展,日臻完善,弥觉可珍。 中医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之一。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学术发展最基础之工作。史宇广、单书健同志主编的《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丛书,别开生面,每书对一种常见病,广撷精华,汇全国医林名宿治疗某病之独特经验于一帙。或以演论形式论述名老中医自成规律之独到经验...查看详细
☉ 《中国八卦医学》
刘杰,袁峻 著 青岛出版社 2002-2-1
本书以八卦思维模式为纲,以中医各门学科为目,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系统全面地揭示了广义相关论这一医易相通的原理,突出显示了数术逻辑结构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全书共分16章,分别讲述八卦医学史、八卦脏象、八卦经络,八卦病因、诊断、辨证、本草、方剂、针灸取穴、气功修持及八卦医学原理的现代研究等原理。本书内容新颖、添补空白、史料丰富、科学性强。具有独到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刘杰,男,1948年生,198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任济南铁路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南京铁道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安阳周易学院教授。为联合国信息技术促进系统“发明创瓣科技之星”、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卫生部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评定专家...查看详细
☉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临床中医韩百灵》
韩延华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5-1
本书为《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介绍了韩百灵。主要分4部分,即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医家小传主要介绍医家经历。着重介绍从医的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专病论治以中医的病证或西医的病名统医论、医话、医案几部分内容,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把与某一病证相关的医论、医话、医案放在一起,使读者对这一病证的经验有清晰全面的了解,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了解这一病证辨证、治疗的独特经验;诊余漫话则主要是医家们的读书体会、用药心得等;年谱则按照时间顺序。将医家经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逐年逐月列出。 医家小传 大医之路 专病论治 妇科疾病 痛经 闭经 崩漏 经行头痛 经行吐衄 经行乳胀 经断前后诸证 带下病 阴痒 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胎漏 滑胎 妊娠肿胀 子痫 产后发热 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缺乳 产后大便难 不孕症 瘢瘕(积聚) 胞宫内痈 肉瘕 痨瘵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早衰 儿科疾病 其他疾病 红斑狼疮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胁痛 肝积病 黄疸 痹证 中风 狂证 癫痫 诊余漫话 妇科病临床辨治 “同因异病...查看详细
☉ 《中国茶医学:茶与茶色素》
  1900-1-1
茶,是古代中华的一颗璀璨明珠。茶色素,是现代中华的一颗耀眼新星。凡是亲近过茶的人,对清馨的中华茶文化的深邃都会有所感悟。凡是亲近过茶色素的人,对绿色的中华文明的底蕴也都会有所回味。 不知您在翻阅了这本小册子以后,在文化——文明——健康方面又会引发哪些遐想?期盼您的指教。 第一章 茶与医学 第二章 茶与中国药学 第三章 中国茶医学 第四章 中国茶色素医学 后记...查看详细
☉ 《中国传统医学漫话》
陶御风 等著  2008-1-1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在拥有9亿多人口的广大农村,人们防病治病,还习惯采用简、便、验、廉的传统治疗方法。传统医药不仅治病疗效可靠,副作用小,而且与现代医药相比,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蕴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性病的康复,老年病的调治,以及健康人的保健摄生等,愈来愈受到关注。这些领域,中医中药历来就有一定的优势,故近年来,中医内科的康复治疗逐步得到重视,并显示出日益发展的趋势。本书从中医与预防保健、临床、康复等4个方面,分10个专题论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概貌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