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20)

☉ 《中国传统医学漫话》
陶御风 等著  2008-1-1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在拥有9亿多人口的广大农村,人们防病治病,还习惯采用简、便、验、廉的传统治疗方法。传统医药不仅治病疗效可靠,副作用小,而且与现代医药相比,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蕴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性病的康复,老年病的调治,以及健康人的保健摄生等,愈来愈受到关注。这些领域,中医中药历来就有一定的优势,故近年来,中医内科的康复治疗逐步得到重视,并显示出日益发展的趋势。本书从中医与预防保健、临床、康复等4个方面,分10个专题论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概貌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查看详细

☉ 《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耳鼻咽喉常见病防护与治疗》
《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编委会 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7-1
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主要为上呼吸道的疾病,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耳鼻咽喉部位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动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如常见的中耳炎、咽炎、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喉炎、耳聋等。这些疾病如果防护和治疗不当,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容易酿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作者本着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治则彻底的原则,力图通过本书让读者了解并掌握耳鼻咽喉常见疾病的日常防护知识,并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向读者介绍耳鼻咽喉科疾病中一些基本、实用的治疗方法和处理措施,以期增加公众对此类疾病的防治知识,使大家正确掌握防治方法,达到防患于未然之目的。此书对于耳鼻咽喉科同仁来讲,也可作为工作中时常查阅的案头之物...查看详细
☉ 《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京邦炮制新义》
《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编委会 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4-1
本书分上、下篇,其中上篇着重论述中药加工炮制的起源及历史沿革、炮制术语和通论:下篇选择能够充分体现传统炮制特色的天然药物64种,每味中药项下依次按来源、炮制方法、操作要求、炮制研究、处方备用、备注等项进行阐释。本书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将传统炮制理论与现代学说进行了有机结合。 陈成,男,1955年9月生。甘肃省礼县人。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副主任药师、执业药师、甘肃中医学院特聘副教授、国家两部一局确定的全国第二批中医药师承教育出师人员、甘肃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中医药学刊》特邀撰稿人...查看详细

☉ 《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强直性脊柱炎诊疗全书》
《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编委会 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6-1
本书由风湿病专家张安林为主撰写的一部中西医结合诊治强直性脊柱火,实用性较强的专病专著。全书共26章。全面阐述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名称;强直性脊柱炎,儿童强直性脊柱为,女性强直性脊柱炎之流行病学;中医、西医病因病机与病理和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则与治法,护理与预防,转归与预后,锻炼方法,病案等。重点介绍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既有传统中医学的认识,又有现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特点。内容极为全面而丰富,利于推淫,有新的理论,也有新的临床实践。即以张安林的临床经验和科研为基础,吸收了近10年国内外中医、中西医研究成果和行之有效的方药和疗法,撰著成国内关于强直脊柱炎较高水平、全面的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临床专著...查看详细
☉ 《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针灸执脉论治》
《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编委会 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2-1
本书包括针灸理论探讨,腧穴处方发挥,脉象瘵要以及针灸执脉论治法的形成,共四章26节,创立了八则十六法二十九方并进行了系统阐释,侧重以临庆实用为主,所治病症多以灸法获效,其次根据辨证论治使针、灸、药相互配合使用,使临床疗效大增。全书阐述深入浅出,突出临床实用,诶临床针灸执业医师及其他从业医师实用的参考书。 第一章 针灸理论探讨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针灸自然天性 一、针灸禀日月 二、针灸两全之策 第三节 针与灸的关系 一、对针灸治病的看法 二、针与灸的关系 三、针与灸治病产生的不同性 第四节 针灸治病原理和理论指导 一、针灸治病简明原理 二、针灸临床明论指导 第五节 针灸治病要领 一、认识疾病明确辨证 二、巧运针灸方法 三、精益选穴严谨处方 四、妙行针灸刺激量 五、注意自然条件影响 六、提高认识取得信任 第六节 灸法临床发挥 一、改善灸法简便易行 二、发泡灸的原则定义 三、发光灸的机理 四、发泡灸的基本作用 第七节 灸法的防病保健作用 一、灸法防疗保健概说 二、对防病保健的理解 三、灸法防病保健机制 四、灸法防病保健临床应用 第八节 针灸扶正作用 一、对正气的认识 二、针灸扶正作用 三、论扶正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区别 第九节 针法 一、毫针 二、三棱针 第十节 灸法 一、灸料配制 二、灸法 三、灸后处理 四、灸后调摄 五、灸法禁忌 六、灸法活应证 七、注意部位程序 八、施灸壮数 九、灸法补泻之说 第二章 腧穴处方发挥 第三章 脉象举要 第四章 针灸执脉论治法形成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中国太极医学概论》
《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编委会 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6-1
本书采取了戏说、随想的形式,谈天说地,目的就是想用太极阴阳这样的一个简单的、易懂的、清晰的方式来解释中医,使有志于中医学习的那些参袢悟道人士得点水而生涌泉,而一般民众自可随便翻阅,作为科普书籍以供有消遣娱乐中认识中医:中医并不神秘,中医并不深奥,中医也并不遥远。中医就在我们自然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上篇 第一章 太极印象 第一节 太极的由来 第二节 简说太极 第二章 太极图说 第一节 圆中见宇宙 第二节 阴阳鱼 第三节 S曲线的奥秘 第三章 太极和阴阳五行的关系 第一节 太极和阴阳 第二节 太极和五行 第四章 太极医学 第一节 宇宙大爆炸...查看详细
☉ 《中国古代名医成功的奥秘》
薛公忱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1
本书通过对古代14位著名医家的精神世界的全面考察、深入分析,揭示他们成功的奥秘乃至中医药学的思想文化根基,总结中医药学运用传统文化文化的经验教训。意在启示当代人们正确对待中医药学及其中的传统文化。根本目的是为现代名医的培养提供历史参照,弘扬传统中医文化。 本书的基本特色有二:一是实事求是。在翔实考察名医的著作和事迹的基础上,探索他们的思想渊源,揭示其主要观点和贡献。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并参照当代科学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论证中医文化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二是突出个性。在全面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每位名医的个人特征,各人有各人的特殊经历、思想和贡献。唯其如此,才使中医药学丰富多彩...查看详细
☉ 《中国刮痧健康法: 378种病症临床治疗大全》
王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1-1
基础篇 刮痧疗法概论 一 痧的含义 二 刮痧疗法 三 刮痧作用原理 四 刮痧基本手法…… 脏腑学说 一 五脏 二 六腑…… 治疗篇 第一章 内科疾病 第二章 男科疾病 第三章 妇科疾病 第四章 儿科疾病 第五章 外科疾病 第六章 皮肤科疾病 第七章 伤科疾病……...查看详细

☉ 《中国历代名医名术》
刘祖贻,孙光荣 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2-6-1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有全国近百名中医药专家参加,历时十年之久,对战国至清代85位医家其人、其书、其术以“家”为纲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对每位医家按生平考略、师承治学、主要著述、学术经验、研究进展、轶闻趣事、序年记事胪列阐述。资料翔实,考证精确,对有关条目还予以古评今鉴,突出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源流及其学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从医史、文献、临床、各家学说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 1.秦越人 2.华佗 3.张机 4.皇甫谧 5.葛洪 6.刘涓子 7.褚澄 8.陶弘景 9.巢元方 10.孙思邈 11.雷敩 12.王焘 13.王冰 14.蔺道人 15.苏颂 16.钱乙 17.庞安时 18.成无已 19.朱肱 20.窦材 21.许叔微 22.寇宗奭 23.刘完素 24.陈言 25.张杲 26.张元素 27.张从正 28.李杲 29.宋慈 30.陈自明 31.严用和 32.王好古 33.罗天益 34.危亦林 35.倪维德 36.朱震亨 37.滑寿 38.戴思恭 39.王履 40.楼英 41.兰茂 42.虞抟 43.薛已 44.汪机 45.王纶 46.李时珍……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国民间儿疗图解》
刘光瑞,刘少林 编著 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8-4-1
我国民间儿疗施术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效果独特,手法简便,广泛流传于民间,医籍散载,历代相传至今。 民间儿疗施术是传统中医的宝贵遗产之一,我们为振兴中医事业,巡游祖国各地,搜集民间各种奇术异法,将民间各类儿疗施术汇集成《中国民间儿疗图解》一书,以避免儿疗施术及独到之法失传,可供后来者研究参考。 本书第一版发行数万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并荣获西南西北片区优秀科技读物奖及第二届四川省优秀科普读物奖,且受到港台出版界青睐,由台湾千华出版公司列入“国粹精选”,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本。 我们收到许多热心的读者来信,他们希望除介绍各种儿疗方法外,能增加常见小儿疾病的具体操作...查看详细
☉ 《中国民间外治独特疗法(精)》
唐汉钧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1
本书较合全面地收集民间传统外治法,又整理现代杂志等文献中简便、易行、实用的外治疗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今民间独特治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应用上的方法和经验。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篇主要介绍传统外治法70种、现代外治法6种的具体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等。各论篇主要阐述内科、外科、皮肤科、儿科、妇科、五官科、骨伤科、肛肠科等疾病的具体外治法。本收以民间外治法为主,既有敷贴、熏洗等药物疗法、又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如电磁疗法、超声波药物透入法、离子异入法等。针灸疗法已在其他书籍中介绍,故从简。本书可作为临床医生治疗,人民群众防病时的实用参考书。 总论 外治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夏商周时代 春秋战国秦汉时代 晋隋唐时代 宋(金)元时代 明清时代及近代(1840~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当代发展) 外治疗法的种类 传统外治法 药熨疗法 热敷疗法 熨引疗法 热烘疗法 敷贴疗法 薄贴疗法 药膏疗法 箍围疗法 湿敷疗法 敷脐疗法 推擦疗法 擦药疗法 熏洗疗法 熏蒸疗法 冲洗疗法 药筒疗法 神灯照疗法 点眼疗法 金针拨障疗法 吹耳疗法 滴耳疗法 塞鼻疗法 吹鼻疗未能 (口畜)鼻疗法 取嚏疗法 喷雾疗法 吹喉疗法 咽部涂药疗法 灌肠疗法 药栓疗法 插药疗法 药红疗法 拖线疗法 挂线疗法 枯痔疗法 痔核硬化疗法 结扎疗法 垫棉压迫疗法 缠缚疗未能 切开疗法 放血疗法 发泡疗法 刀扎火罐疗法 火格疗法 割烙疗法 烧蚀疗法 刮痧疗法 小儿药熨疗法 小儿药物吹吸疗法 小儿药物敷涂疗法…… 中医外治疗法的机制 外治疗法的临床应用原则 各论 内科疾病 妇科疾病 外科疾病 痔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 伤骨科疾病 五官科疾病...查看详细
☉ 《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
朱学骏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1...查看详细
☉ 《中国舌诊大全(修订版)》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国社区中医》
蔡英奇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5-1
本书共分为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保健、诊断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肛肠科、针灸、推拿、中药学、方剂学等13个部分,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尤其是在内科学方面,重点突出了专病专方及饮食疗法等较为贴近百姓生活、易于掌握与应用的方法,充分体现出中医学不同于其他医学的“绝招”,为社区医生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提供了切合实用的借鉴。对于针灸、推拿等抽象的知识,增加了一些较为传统的歌诀;在方剂学部分将每个药后面也增加了方歌的一栏,这将对广大初学者记忆、掌握提供帮助。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二、中医学基本内容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 一、中医诊断学的概念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三、四诊 四、八纲 五、辨证 第三章 中医养生保健 一、起居有常 二、节制性欲 三、保养精神 四、饮食宜忌 五、养生方药 六、气功引导 七、按摩、针灸 第四章 中医内科 第五章 中医外科 第六章 中医妇科 第七章 中医儿科 第八章 中医皮肤科 第九章 中医肛肠科 第十章 中医针灸 一、针灸的一般知识 二、常见病的针灸治疗 三、常用穴歌诀 第十一章 中医推拿 一、推拿的一般知识 二、推拿的治疗原则及治法 三、推拿注意事项 四、推拿手法 五、常见病的治疗 第十二章 中药学 一、总论 二、分类 三、主治某种疾病的常用药物 第十三章 中医方剂学 一、总论 二、方剂的分类 三、常用药对 附录 常用检验词汇缩写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班秀文》
李莉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7-1
汇读名家经验,汲取临床精化,提高临床水平。 中医界多位院士联合推荐,继“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后的又一套临床巨著。 中医药学 博大精,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有着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内涵浓厚的理论基础,行之有效的辩证论治方法,丰富多样的干预手段,以及注重临床实践的实务风格,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现代著名临床家——班秀文的临床经验,并介绍了其从医过程,是现代中医学术发展概况的反映,它带有浓浓的时代色彩。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把笔墨重点放在医家最擅长治疗的病种上面...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方和谦》
方和谦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0-1
本书为《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全书分为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介绍了著名中医方和谦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书录取了方老的治病精华,是有助于临床医生提高诊病治病技能的有益之作。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医家的遴选本着“著名”、“临床家”的两大原则。“著名”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为标准。“临床家”是指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有医疗特色与专长者。 本丛书正文主要分4部分,即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 医家小传主要介绍医家经历。着重介绍从医的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专病论治以中医的病证或西医的病名统医论、医话、医案几部分内容...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郭振球》
郭振球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0-1
本书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郭振球教授的临床经验纪要。主要对肺、脾、胰、肝、心、脑、肾脏等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医案举隅,专病论治。为了探索中医药微观辨证学的发展趋势,在邪气、脏腑、病形理论及四诊辨证的引导下,结合运用现代技术方法,研制了脏腑、神经、免疫、激素和代谢调节病机链,以阐明疾病证候的实质变化。完成了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的崛起,为新世纪中医药学的和谐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咳嗽 急性支气管炎 弥漫性细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哮病 喘证 肺痨 胃脘痛 浅表性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慢性胰腺炎 萎缩性胃炎 腹痛 慢性结肠炎 胆囊炎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原发性肝癌 肾劳 慢性肾脏病 肝风 原发性高血压病 高血压脑病 心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痛 心绞痛 心动悸 病毒性心肌炎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过早搏动 中风 脑梗死 脑出血 中风偏瘫 无症状性脑梗死 眩晕 脑动脉硬化症 头痛 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 诊余漫话 年谱 书摘插图 咳嗽 急性支气管炎 周某...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乾构》
李乾构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0-1
汇读名家经验,汲取临床精华,提高临床水平。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就是总结在过去的100年历史中,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爱戴的中医临床工作者的丰富经验,把他们的事业发扬光大,让他们优秀的医疗经验代代相传。 本套丛书第一批计划出版140种左右,所选医家均系在中医临床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在全国享有崇高威望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中医临床大家,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等各科的代表人物。书中以每位医家独立成册,每册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 本册为《李乾构》。 李乾构,主任医师...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寿彭》
陈代斌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2-1
李寿彭先生是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万州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本书主要介绍李寿彭先生从医40余年之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分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四个部分,重点突出专病论治。书中所搜集整理各部分内容是李先生几十年临床医疗经验之结晶,可读性与实用性强,临床参考价值高,是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有益读物,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宝贵财富。 医家小传 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1.急性支气管炎案 2.咳喘案 3.麻桑 4.四君四白散治疗肺结核 5.中药治疗肺心病缓解期 6.鼻渊案 7.鼻衄案 8.胸痛案 9.失音案 10.胃病治疗经验 11.腹痛宁煎剂治疗慢性胃炎 12.慢性胃窦炎案 13.胆汁反流性胃炎案 14.痞满案 15.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案 16.胃切除术后呕吐案 17.老年肠胀气案 18.老年性便秘案一 19.老年性便秘案二 20.慢性结肠炎案 21.急性肠炎案 22.益气键脾升阳法治疗霉菌性肠炎 23.贴脐法治疗小儿久泻 24.加味香连厚朴汤治疗儿小泄泻 25.直肠脱垂案 26.肝硬化案 27.加味四逆散治疗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 28.胆囊结石案 29.益气养阴清热法治疗乙型肝炎 30.暑温案 31.温温案 32.湿热案 33.气虚发热案 34.丹莱虎山泽葛汤治疗高脂血症 35.冠心病案 36.眩晕案一(高血压病) 37.眩晕案二(内耳眩晕症) 38.震颤案 39.中风案…… 夜余漫话 年谱 李寿彭老中医年谱...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振华》
郭淑云,李郑生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0-1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医家的遴选本着“著名”、“临床家”的两大原则。“著名”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为标准。“临床家”是指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有医疗特色与专长者。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李振华》,书中正文主要分4部分,即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 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感冒 咳嗽 喘证 哮证 肺胀 胃痛 痞满 腹痛 腹胀 呕吐 呃逆 噎膈 纳差 厌食 胃缓...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邵念方》
邵念方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0-1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就是总结在过去的100年历史中,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爱戴的中医临床工作者的丰富经验,把他们的事业发扬光大,让他们优秀的医疗经验代代相传。本套丛书第一批计划出版140种左右,所选医家均系在中医临床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在全国享有崇高威望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中医临床大家,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等各科的代表人物。书中以每位医家独立成册,每册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本册为《邵念方》。 医家小传 从“傻子”到博士生导师——邵念方的奋斗之路 专病论治 中风病先兆 一、中风病先兆论治 二、治验病案举例 中风病 一、中风病论治 二、治验病案举例 三、中风病论治纵横发微 (一)论中风病腑证 (二)论中风病脏证 (三)内风与中风病病机辨析 (四)中风无风论 (五)中风病诊治撷要 (六)试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先兆 (附:30例病例分析) (七)融汇古今...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盛玉凤》
盛玉凤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0-1
汇读名家经验,汲取临床精化,提高临床水平。 中医界多位院士联合推荐,继“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后的又一套临床巨著。 中医药学博大精,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有着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内涵浓厚的理论基础,行之有效的辩证论治方法,丰富多样的干预手段,以及注重临床实践的实务风格,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丛书的编辑出版是对现代著名临床经验的梳理,也为人们学习、继承乃至发展中医学术奠定了基础。 本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现代著名临床家盛玉凤的临床经验...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海峰》
张小萍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0-1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医家的遴选本着“著名”、“临床家”的两大原则。“著名”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为标准。“临床家”是指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有医疗特色与专长者。 本丛书正文主要分4部分,即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 医家小传主要介绍医家经历。着重介绍从医的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专病论治以中医的病证或西医的病名统医论、医话、医案几部分内容,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把与某一病证相关的医论、医话、医案放在_起。使读者对这一病证的经验有清晰全面的了解,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了解这一病证辨证、治疗的独特经验...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贺普仁》
谢新才 等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1-1
汇读名家经验,汲取临床精化,提高临床水平。 中医界多位院士联合推荐,继“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后的又一套临床巨著。 中医药学博大精,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有着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内涵浓厚的理论基础,行之有效的辩证论治方法,丰富多样的干预手段,以及注重临床实践的实务风格,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书为《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介绍了贺普仁。主要分4部分,即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医家小传主要介绍医家经历...查看详细
☉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四、五、六·全三册)》
董建华,王永炎 主编 北京出版社 2002-2-1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经验的科学。几千年来,中医药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唐朝,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医药学的中心,对亚洲和世界医学的发展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继承的基础上,中医药学又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学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国家出现了“中医热”;世界上一些知名的科学家认为,中医中药可能给生命科学带来新的突破。欧美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中医中药的研究,某些课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中医中药发源地的中国来说,振兴中医中药事业,造福全人类...查看详细
☉ 《中国医学史》
陈邦贤 著  2006-6-1
中国医学是西方医学系统之外,另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中国学界对中国医学史的关注,如二十世纪初,然早期出版之著述,均限西方医学史范畴,且系从外文翻译出版社。中国人研究中国医学史之先驱,首推陈邦贤(1889-1976)。 医学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中国医学史是中华文明大河中之一支流,以其旺盛生命力自立于古今学科之林,传承不辍,生生不息。学者之总结,代不乏人,如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甘伯宗《名医传》、宋周守忠《历代名家蒙求》、明李濂《医史》、清玉宏翰《古今医史》、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等。然涉及医药卫生各领域且以系统论述中国医学编年史之特点之医学通史,当推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为第一...查看详细
☉ 《中国医学史》
常存库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6-1
本教材的编写突出了以下特点:第一,突出了中医学的主线内容。关于《中国医学史》,以往数版教材和各家专著均以中医学史为主要内容,对少数民族医学史、太平天国时期医药卫生情况等专题亦有简要论述,此次编写教材时,编委会集体讨论后认为,本教材应集中体现中医学发展史。如少数民族医学史,前几版教材仅对藏医、蒙医有过片断论述,未能形成体系,且如维医、傣医、瑶医等也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如在本教材中系统介绍则太过冗长,这一重要任务应由此方面的专著来完成。 第二,突出了中医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在教材各章节的题目确定上,本教材力求做到标题能反映内容的核心和主流,各章导语力求从社会的广阔背景上陈述出本时期的医学发展特别...查看详细
☉ 《中国针刀医学临床系列丛书针刀临床误诊误治分析与防范》
李华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1
本书从误诊误治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对针刀误诊误治情况进行深入的研讨。为了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本书收集了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对每一个病例的误诊误治发生原因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全书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在总论部分,重点介绍针刀临床出现误诊误治的原因、预防措施及误诊误治后出现的意外情况;在各论部分,阐述各部位如颈项部、肘部、腰骶部、膝踝部等及其病例的误诊误治分析及防范。本书设有附篇,收集了运用其他方法诊治的、与针刀临床误诊误治有关的病例,以供针刀医生参考学习。 总论 第一章 误诊误治概述 第一节 何谓误诊误治...查看详细
☉ 《中国针刀医学临床系列丛书针刀治疗颈椎病》
王文德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1
本书为《中国针刀医学临床系列丛书》之一。 全书分为九章,在总结针刀治疗颈椎病30年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详细地介绍了针刀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和诊疗思路,分别从经典的传统分型和针刀医学的专科分型两种不同角度论述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针刀治疗及手法治疗,并介绍了颈椎相关疾病和症状的针刀治疗,精选了部分针刀验案,且加以细致人微的剖析,探幽求真,阐述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体会。书中不乏新颖实用的学术观点和先进有效的诊疗方法。 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有理有据、实用性强。适用于广大针刀临床医师和针灸推拿、疼痛、骨伤等科医师参考,且宜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查看详细
☉ 《中国针刀医学临床系列丛书-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
易秉瑛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1
本书立足于临床,突出针刀特色,系统地阐述了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的原理、临床表现及检查,详尽地介绍了治疗方法,具体内容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类风湿关节炎局部关节病变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与其他治法、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等。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将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分为上下两篇。对这两个病的病因、病机、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重点介绍了针刀治疗上述两病的优势及具体的治疗方法...查看详细

☉ 《中国针刀医学临床系列丛书针刀治疗腰椎病》
王自平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1
本书共十章,从解剖、病因、诊断及针刀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方面对腰椎部疾病,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做了全面详尽地阐述,同时对以往较不重视的针刀体表定位和依据精细解剖的针刀治疗安全操作区域做了精确界定,临床实用性较强。本书图文并茂,是作者多年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总结。可供各类、各级临床、教学、科研的医务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针刀医学培训教材使用。 王自平,男,甘肃景泰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长城医院对外办公室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学校临床教学部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现任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院长、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查看详细
☉ 《中国针灸美容抗衰全书》
陈德成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5-1
. 中国的针灸源远流长,在中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治疗各科疾病以外,还在强身健体、美容养颜和抗衰老、延年益寿等方面具有卓著功效。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博览了大量古今文献,是一部能够代表当今本领域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学术与应用相结合的一部专著。本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针灸美容抗衰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强、适用广泛、查阅方便等特点,是广大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以及海内外针灸爱好者的有用工具,也是妇女和老年人自我保健的参考书目,同时也为科研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美容抗衰奠定了基础。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美容与抗衰,介绍了美容与衰老的基础知识...查看详细
☉ 《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精装)》
裘沛然 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1-3-1
一、本书所载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共有265种,多系清代以前有医药文献记录可考者,兼收现代根据中医理论并融合其全学科有关内容发展而成者,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养生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二、为便于教学、临床、科研和国内外中医药爱好者应用,本书将所载疗法分列针灸类、推拿类、外用类、内服类、食疗类、气功类、体疗类、情志调治类、房事调摄类、杂治类等10大类。 三、每一疗法除首列概述说明定义及沿革外,所列各项依次为基本内容、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按语。 四、每一疗法名称原则上依从约定俗成,个别易于混淆或定义不明者,由本书另行定名。对于名称虽异而内容大致相者,则删繁就简...查看详细
☉ 《中国中医考试史论》
梁峻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4-1
中医考试既是现实问题,又是历史问题。围绕中医要不要考试?怎么考试?什么题型能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等问题,历来见仁见智。这是因为,考试既促进学习,又鉴定水平,是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故而客观上成为争论的焦点。 本书从史学角度对中国中医考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书中史论结合、观点精辟、史料翔实,通过古今中医执业考试内容、形式等的系统回顾、比较、分析,可集古今智慧,古为今用,对推进当前的中医执业考试工作有直接借鉴作用。 上篇 旧中国中医考试史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任务的理解 第三节 史料、观点和方法 第二章 清以前中医考试史论 第一节 中医考试溯源 第二节 院校考试的出现 第三节 中医考试的发展 第四节 “翰林医官”的考任 第五节 考课设置的意义 第六节 执业中医的严化 第七节 世医制度的利弊 第八节 清太医院考章研究 第三章 民国中医考试回顾 第一节 民国中医检核考试概论 第二节 民国北京市中医检核考试研究 第三节 民国上海市中医考询情况 第四节 民国广州市中工知考试片断 第五节 民国其他省中医管理概要 第六节 民国中医检核考试资鉴研究 中篇 新中国中医考试问题研讨 第四章 毛泽东与新中国中医政策 第一节 从国情出发...查看详细
☉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2007卷)》
谢建群 主编  2008-4-1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中国中医药年鉴》是反映我国中医药事业和学术进展的资料工具书。自1983年卷创刊,已连续编撰出版了24卷。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决定,自2003年卷起,分“行政”和“学术"两卷出版。本书作为其“学术卷”,主要取材于原《中国中医药年鉴》中的学术进展部分,经栏目调整编纂而成,定名为《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上一年度全国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中发表的优秀论文,经《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编辑部学科编辑筛选论证,列出相关条目,由专业作者编写...查看详细
☉ 《中国中医诊疗疾病十步曲.汉英对照》
张长恩 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8-1
传播中医知识,弘扬中华国粹。 中国中医学至今仍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在世界的医林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其理论博大精深,讲究悟性,所谓“学道容易悟道难”。本书由老中医张长恩教授所著,重点介绍中医看病应掌握的步骤,对后学者领悟中医理论提高临床技能颇有裨益。 《中国中医诊疗疾病址步曲》(汉英对照)共十章,是张长恩教授积累教学、临床50余年经验,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知识浓缩为十步曲,包括“症脉表象”“四诊检测”“划分病域”“诸病分证”“八纲辨证”“辨认方证”“确立治则”“拟定治法”“选方遣药”“观察护理”。其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涉及面大,含有中医经典,《中药学》《方剂学》及临床经验等...查看详细
☉ 《中和医鉴》
余伦文 著  2008-4-1
本书乃余伦文先生所著,以内科为主体,涉及妇科、儿科、外科等多科,并附有治疗验案,其治法用药多能别出心裁,足资借鉴。本书着重论述了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八卦、甲子、按日时开穴的针法及二十八宿知识等,给阅读古典医籍,开了方便之门。为了彰显中医辨证,对八纲辨证,伤寒六经提要,三焦与营卫气血辨证,脏腑辨证等作了收入和论述,对指导临床辨证有很大的帮助。 运气、针法、星宿 论五运六气 子午流注的临床运用 灵龟八法的运用 谈二十八宿及其分野 辨证 论八纲辨证 《伤寒论》六经提要 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查看详细
☉ 《中华独特疗法大成》
王言匀,汤毅,刘庆忠 主编 河北科技出版社 1997-8-1
《中华独特疗法大成》分方法和治疗两篇。方法篇依据用药与否,分为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章,药物疗法按照给药途径分为内服法和外用法两节;非药物疗法根据施术手段分为针灸、推拿、气功及其他4节。这些章节介绍了273种治疗方法的基本内容、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使读者能系统地掌握,为临床运用奠定基础。 治疗篇分为内科、儿科、妇科、外科、眼科、耳鼻咽喉口齿科和骨伤科7章,讨论了337种疾病的综合治疗。对于每一种疾病,在简要介绍该病的定义、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和基本证型之后,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的顺序,综合介绍该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目的是丰富读者防治疾病的手段,提高医疗效果,使之更切合临床应用...查看详细
☉ 《中华临床病理学丛书--软组织病理学》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华临床药物学(上、下册)》
徐叔云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1
《中华临床药物学》共计600余万字。全书主要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并开辟专章介绍有关临床科室用药,以及提供各种药物学参数的附录部分。 总论内容主要是介绍与临床用药有关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并适当介绍有关进展和发展方向。 各论内容按系统疾病用药编排,较全面收载当代药物和可能应市的新药。对广泛应用的重要药物,详细介绍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休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药物相互用用、制剂和用法,并结合临床用药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有关用药方案、用药时机、配伍用药等有关信息。对同类的非重点药物或上市不久的新药采用对比性叙述方法,简要介绍其作用特点...查看详细
☉ 《中华脉神--现代脉诊篇》
许跃远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8-1
现代医学对人体结构与疾病的理化诊断研究成就巨大,这种生物医学模式以极大的生命力推陈出新、席卷全球。当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异军突起时,人们惊异地发现在东方存在着绝异于西医学的纯自然疗法——中医。特别是其徒手诊病及其卓越的实际疗效让世人瞩目。但当考其术理纲纪时,人们发现了异样…… 脉参是中医最具特色的华夏文明,是人类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医学内涵。其大跨越时空,贯穿古今;其小千万信息浓缩于寸。奇可等价于现代诊断,神则触脉知病,断人生死。 许跃远,回族,1955年10月生,安徽寿县人。中医世家...查看详细
☉ 《中华脉诊 >修订版》
刘冠军 著,刘芳 等重订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1-1
切脉是中医学“四诊”之一,是中医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脉诊》一书,分上篇、中篇、下篇及附篇。上篇论述脉诊的意义及其起源与发展等;中篇分别以脉位的浅深、脉数的多寡、脉搏的强弱、脉幅的大小、脉体的长短、脉形的变化、脉律的改变,以及合并脉象,特别是运用对举、比类的方法,论述28种脉象,可帮助学习者达到心中了了、指下即明的目的;下篇介绍脉诊现代研究的新成果;附篇精选部分古代脉学文献,以便读者集中览阅,参考学用。 本书不仅阐古扬今,同时还纳入前人运用脉诊之精华,也展示作者之心得体会,既可供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又可供教学师生研读...查看详细
☉ 《中华泌尿男科学古典集成》
樊友平 等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7-1
洋洋万言,集上自秦汉下迄民国,泌尿男科典籍之大成,鸿篇巨制,荟传统名著与希觏版本,房室养生文献之精华。 本书为一部经过精心选辑的囊括上知秦汉、下迄民国的超大型中医泌尿男科学著作。其中,既广泛辑录传统名著但此前未系统析出泌尿男科学内容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内经》、《金匮》、《巢氏病源》、《千金》、《医心方》、《古今医统》等经典性专卷专编,更首次推出了《济阳纲目》、《外科活人定本·帏战》、《医钞类奏编》、《妙一斋男科》、《素女妙论》等稀见泌尿男科学(含性医学)孤本、善本文献,计50祭篇、200余万言。凡言词古奥、理趣渊微之处,皆有详尽的校释注解,适合泌尿男科学临床、科研、教学专业人员和相关学科工作者...查看详细
☉ 《中华名医谈百病 胃肠疾病》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华眼针》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华药膳防治糖尿病》
李浩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1-1
(一) 糖尿病的诊断 (二) 糖尿病的辨证 一、上消证 二、中消证 三、下消证 (三) 常见并发症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二、低血糖及昏迷 三、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 四、糖尿病性肾病 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附篇一 糖尿病药膳治疗常用中药 附篇二 糖尿病药膳治疗常用食物...查看详细
☉ 《中华医药(第二辑)——中华医药系列丛书》
刘文 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9-1
《中华医药》是中央电视台惟一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电视栏目,这个栏目的开办是弘扬中医药,服务全人类的一件大好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而感到骄傲。当前,中医药仍然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医术药防治疾病的实效性、科学性正逐渐为世界所认同。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的健康造福,这不仅是一种趋势和潮流更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壹 健康话题 老年中风,防是关键 十人九痔...查看详细
☉ 中华医药(第四辑)——《中华医药》系列丛书
刘文 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11-1
《中华医药》是中央电视台惟一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电视栏目,这个栏目的开办是弘扬中医药,服务全人类的一件大好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而感到骄傲。当前,中医药仍然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医术药防治疾病的实效性、科学性正逐渐为世界所认同。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的健康造福,这不仅是一种趋势和潮流更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一 健康话题 生活起居话缘冠心病 冠心病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高血脂能引起冠心病吗 不容忽视的老年病——骨持疏松 骨质是如何疏松的 对症用药防治骨质疏松症 合理饮食防治骨质疏松症 形形色色颈椎病 科不诊断颈椎病 颈椎病——推拿按摩要慎重 自我保健颈椎好 您的月经正常吗 远离痛经的烦恼 月经不调与肥胖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青春期功血 认识失眠 让我欢喜让我忧——如何肥用安眠药 中医与失眠 儿童多动未必是多动症 平衡协调能力训练要及早 牛奶最宜老年人 素食也要讲平衡 饮用水——无害就是有益 饮水机的利与弊 有氧运动与高血压 空调御暑热谨防疾病(一) 空调御暑热谨防疾病(二) 贰 医药名家 郭志强 俞才钧 唐玉秀 陈彤云 周平安 吉良晨 邓成珊 何焕荣 林洪生 费开扬 王书臣 莫成荣 尹常健 黄培新 陈淑长 陈镜合 徐治鸿 罗去坚 蒋伯龄 丁书文 王自敏 郑绍周 唐汉钧 叶成亮 蔡连香 康良石 聂惠民…… 参 专科门诊 肆 养生有道 伍 特别节目 媒体评论 书摘与插图...查看详细
☉ 《中华中医名流:一个魅力中医的现代读本(冬之卷)》
田原,赵中月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1
本书是《中华中医名流》之第二期,它讲述了以治重症心衰闻名的民间大医李可,将亲自讲述他四十年来将几十万例重症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的传奇的人生;还有满医传人神针王修身,以针制病的神奇故事;更有宛西制药总裁孙耀志倾情讲述如何保证药材的地道。五百年的沉淀,五个世纪的轮回,片仔癀背后到底有多少秘密!!《中华中医名流》2007年冬之卷,采用对话体方式,对话中医大家,直面中医本质。 中华名医 老中医李可讲述病与“阳气”——一个起死回生的中医传召 中医名家樊正伦:生活处处有中医 特别关注 纪实:“现代药王”孙耀志及其创造的“仲景文化現象” 对话:两代药王金世元孙耀志 访谈:著名伤寒学家聂惠民与《伤寒论》的“千年之恋” 传奇:张仲景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爱你 民间传真 “神针王”与满医宫廷绝技 但愿春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送给百岁正骨大师“双桥老太太”罗有明 中医正骨被遗忘的“手之魔法” 环球中医 美国你离中医有多远一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部长访问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在美国被肢解的东方医学? 中医传承 今天在中医院校念书 中医大文化 中医传播路在何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座谈会纪要 书摘插图 上篇 李可访谈现场实录 一、隐者话语...查看详细
☉ 《中华自然疗法(精装)》
刘炎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7-1
本书中汇集我国各种非服药的医疗方法,兼收并蓄,待用无遗。以自然为法而用之于身。其中既有为人们所熟知的针灸、推拿、气功等法,还有较少为人们所注意的原属于陶情、养性、练形、摄生诸法,总分为十八章。即于日常生活、饮食、娱乐之中,莫不有自然疗法存焉者。举而出之,以与治病防病相配合,对于医家可依此而触类旁通,由一法而兼及诸法;对于病家则可寓医疗保健于日常生活、饮食、娱乐之中,择其善者而行之,以起医艺组合、药食同治的作用,不亦善夫。 第一章 针刺疗法 内容与分类 一、经络与腧穴 二、毫针刺法 三、治疗原则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一、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二、针刺注意事项 第二章 灸法 内容与分类 一、直接灸 二、间接灸 三、艾条灸 四、温针灸 五、艾熏灸 六、灸器灸 七、天灸 八、其他灸法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第三章 拨罐 内容与分类 一、罐的种类 二、罐的吸拔方法 三、各种拔罐法的选择运用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第四章 刮痧 第五章 推拿 第六章 体育疗法 第七章 气功 第八章 心理疗法 第九章 药敷法 第十章 脐疗 第十一章 熨敷法 第十二章 水疗 第十三章 药膳 第十四章 食疗 第十五章 茶酒疗法 第十六章 生活娱乐疗法 第十七章 杂治类 第十八章 养生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胆病学》
祝德军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1
本书以中西医结合之观点为指导,以临床应用为中心,突出中西医结合的辨证论治。全书共十章,第一章概述了胆病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和中西医结合的认识;第二至三章为胆病的诊断技术、治法及保健;第四至八章为胆道疾病及相关疾病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治疗;第九章为胆病的常用药物;第十章为胆病现代研究之参考资料。胆病之病名诊断采用现代医学之病名及诊断方法;辨证分析则采取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疾病的整体反映与局部征象相结合之方法;治疗处置采用中药与西药相结合,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辨证之依据是中西医结合的,既采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又结合现代医学之各种检查...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