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22)

☉ 《中医儿科概要:英文》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经典选释》
刘弼臣 编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6-1
本书系“东方小儿王”、“中医儿科之父”——刘弼臣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长达60余年的实践经验,在散佚的儿科古典著作中选出诗歌236首词曲、216首赋文、16篇分为[:、中、下三集,命名为《中医儿科经典》。其中对儿科辨证论治,遣方用药颇具代表性;有关知微识变,预后判决,亦很有深知卓见;尤其诗词歌赋是我国特有的既有声韵又有歌咏的文学艺术形式,古代很多医家都乐于采用这种体裁来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治经验,以体现“文是基础医是楼”。本书以浅显词语,将原文逐一注解、语译,以利阅读,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宝贵资料,充分体现了刘氏对中医儿科学的贡献,为广大儿科中医药医教研下作者,尤其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儿科研究生提供了一部宝贵的必修教材...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临床实践》
俞景茂 主编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5-12-1
该丛书凡十八部,囊括了中医各个科学,且各具特色。如内科,以心、肝、脾、肺、肾分为五大系统;如男科、割伤、妇、儿、眼、耳鼻喉、针灸、皮肤科等,均突出了本科的特长。针对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又设老年病专门内容。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和痊愈十分重要,本丛书设有护理一集,以补其他临床丛书之不逮。这样编排布局,既突出了中医学的临床特色,又使中医学随着时代的步伐而适应疾病谱的变化。 本套丛书的特点,包括内科心肝脾肺肾、外科、泌尿男科、骨伤科、妇科、儿科、针灸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老年病科、护理等,体现了经典著作在临床上的应用,又具有临床思维方法应用的具体体现...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
汪受传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7-1
本教材共分十章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第二章 儿童保健,第三章至第十章是中医儿科学临床知识,系统介绍了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系病证、肝系病症、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附录有小儿推拿疗法、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正常值等,以及本教材中所有方剂、中成药的索引。本书中所列药物用量,新生儿病指新生儿用量,其他各章一般指1-3岁小儿用量,其余年龄儿童可酌情加减。药物煎煮时的先煎(如灵磁石)、后下(如薄荷)名煎(如车前子)、烊化(如阿胶)以及另冲服(如羚羊角粉)等特殊用法一般未注,临床当根据《中药学》学过的知识应用。 总论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第四节 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第五节 儿科诊法概要 第六节 儿科治法概要 第七节 中医儿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一节 胎儿期保健 第二节 新生儿期保健 第三节 婴儿期保健 第四节 幼儿期保健 第五节 学龄期保健 第六节 学龄学期保健 第七节 青春期保健 各论 第三章 新生儿病 第一节 胎怯 第二节 硬肿症 第三节 胎黄 第四节 脐部疾患(脐温、脐疮、脐血、脐突)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肺炎喘嗽 第四节 哮喘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五章 脾系病症 第一节 鹅口疮 第二节 口疮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腹痛 第五节 泄泻 第六节 厌食 第七节 积滞 第八节 疳证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六章 心肝病证 第一节 夜啼 第二节 汗证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四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第五节 多发性抽搐症 第六节 惊风 第七节 癫痫 第七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第三节 尿频 第四节 遗尿…… 附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
张伟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1
本书主要作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本科生复习应试及考研指导参考书,亦可作为七年制本硕连读、中医专科生、中医自学考试及初、中级中医儿科医师晋升职称的复习参考书。本书的编写目的是使学生在对《中医儿科学》进行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重点、难点,并通过内容精讲及综合练习以期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 根据本丛书编审委员会精神,首先由主编拟定编写体例、编写,由全体编者分工编写,其中第七章肾系病证、第八章儿科时行病证、第九章寄生虫病、第十章其他病证由张伟编写;第一章的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变蒸及保育原则,第二章的儿科诊法概要、辩证概要、儿科治疗概要及第三章的脐风、硬肿症、脐部疾患...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
汪受传 等主编 中国中药出版社 2002-6-1
《中医儿科学》是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专科)的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的精神,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供中医专业(专科)使用。 本教材是在前几版本科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科教育层次进行编写的,努力突出适用性。体现中医专科面向基层是编写本教材遵循的主要原则,因此不论在病种的选择方面,疾病的描述、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力求实用。同时,也努力体现中医儿科学的特点,保持中医特色,心理避免也中医基础理论、内科、针灸等学科的重复。 全书共分四章,内容有儿科学基础、常见病证、时行疾病、新生儿疾病,另外还附加了方剂索引。为了使学生对常见的儿科疾病、时行疾病有较系统的概念和执行国家规定的传染病管理制度...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
汪受传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8-1
本教材共分10章,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第二章儿童保健,第三章至第十章是中医儿科学临床知识,系统介绍了新生儿病、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心系疾病、肝系疾病、肾系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附录有小儿推拿疗法、正学儿童体格发育衡量标准等,以及本教材中所用方剂、中成药的索引。本书中所列的药物用量,新生儿病一章是指新生儿用量,其他各章一般指1-3岁小儿用量,其余年龄儿童可酌情加减。药物煎煮时先煎(如灵磁石)、后下(如薄荷)、包煎(如车前子)、烊化(如阿胶)以及另冲服(如羚羊角粉)等特殊用法一般未注,临证时当根据《中药学》知识使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学会中医儿科学认识和处理儿科疾病的思维方式及具体方法...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
李家庚 等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1
本书以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为依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编写,涵盖了教材的各个章节。其针对学习者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及重点内容,以试题的形式进行讲解,起到解惑答疑作用。其中许多试题均是历年学生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也有不少题目来自不同部门的考试题库。全书由重点提示、答题技巧、试题荟萃、参考答案及模拟试题等部分组成,旨在使学习者在全面系统复习、掌握重点的同时,提高应试水平。 本书适合于中医自考生、函授生、职称晋升人员、本科生及研究生考试复习参考。 第一章 试题荟萃 第一节 名词解释 第二节 填空题 第三节 选择题 第四节 判断题 第五节 问答题 第六节 病案题 第二章 参考答案 第一节 重点提示 第二节 解题技巧 第三节 名词解释 第四节 填空题 第五节 选择题 第六节 判断题 第七节 问题解答 第八节 病案分析 第三章 模拟试题 第一节 中医儿科本科考试试题 第二节 中医儿科函授班考试试题 第三节 五官专业儿科考查试题 第四节 护理专业中医儿科学试题...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
耿少怡,刘惠聪 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7-1
《全国中医专业自学考试的应试指南丛书·中医儿科学》,系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医儿科学》为蓝本,以自学考试大纲为准绳,按照考核目标所规定的识记、领会、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要求,结合现代教育模式的考试题型进行命制和编写的。旨在加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提高“个人自学”的应试能力、“社会助学”的助考水平,以及“考试命题”的合理规范性。 全书设A型选择题,B型选择题、X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术语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病案分析题等8种题型。命题强调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贯彻考测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原则,重在考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 新编英汉对照》
汪受传 主编;李永安,郭小民 主译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2-11-1
中医儿科学,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运用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种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本书作为《(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的临床学科分册之一,讲述了中医儿科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简述了诊断和治疗要点,重点对儿科临床常见的40种疾病的诊断、辨证和治疗进行介绍。希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中医儿科学有比较全面的基本掌握。 本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共5章43节。总论是对中医儿科学基础的概述。各论对儿科病证的论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概述】介绍该病的概念,发病情况、中西医病名的关系、病因病机...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 (供中医专业用)》
江育仁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12-1...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
秦艳虹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4-8-1
本书是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用)之一,系统介绍了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小儿的年龄分期、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特点、喂养与保健、小儿诊法、小儿治法;重点论述了小儿常见疾病、时行疾病、小儿杂病及新生儿疾病的理法方药和辨证论治规律。本书的编写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医师及自学中医者的学习参考书。 序 编写说明 1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1.1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阶段 1.2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阶段 1.3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阶段 1.4 中医儿科学的创新阶段 2 年龄分期 3 生长发育 3.1 体格发育 3.2 动作的发育 3.3 语言发育 4 生理病理特点 4.1 生理特点 4.2 病理特点 5 喂养与保健 5.1 护胎养胎 5.2 初生婴儿的护养 5.3 小儿的保健 6 小儿诊法 6.1 望诊 6.2 闻诊 6.3 问诊 6.4 切诊 7 小儿治法 7.1 小儿内治法的用药特点 7.2 小儿常用内治法则 7.3 小儿常用外治法 7.4 其他疗法 8 小儿常见疾病 8.1 感冒 8.2 咳嗽 8.3 肺炎喘嗽 8.4 哮喘 8.5 乳蛾 8.6 鹅口疮 8.7 口疮 8.8 泄泻 8.9 厌食 8.10 积滞 8.11 疳证 8.12 惊风 8.1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8.14 急性肾小球肾炎 8.15 肾病综合征 8.16 病毒性心肌炎 9 时行疾病 9.1 麻疹 9.2 奶麻 9.3 风痧 9.4 丹痧 9.5 水痘 9.6 痄腮 9.7 顿咳 9.8 小儿暑温 9.9 疫毒痢 10 小儿杂病 10.1 紫癜 10.2 遗尿 10.3 夜啼 10.4 夏季热 11 新生儿疾病 11.1 胎黄 11.2 五硬 11.3 脐风 11.4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方剂索引 中成药索引...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入门——中医入门丛书》
谢国材,李捍东 主编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2-5-1
为使中医药学得以发掘、继承、光大,成为更多人民大众健康与保建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应汕头大学出版社之邀,编写了这套《中医入门丛书》。本丛书作为引导初学者跨进门槛之书,力求深入浅出,眉目清楚,易学易懂,使读者对中华医学有个基础性的了解,使初学者有门径可循,有阶梯可上。 本套丛书主要供中西医院校的学生、中医函授学员、基层医务工作者、西医学习中医的医务人员等阅读参考。同时,也可用于弘扬我国儒医相通的传统,为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一般读者大众了解中医学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的读物。 本丛书具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性,也具有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 前言 第一章儿科基础知识 第一节小儿生长发育与养育 第二节小儿重型理病理特点 第三节四诊概要 第四节辨证要点 第五节冶疗概要 第二章新生儿病证 第一节胎黄 第二节胎寒 第三节脐部疾患 第四节脐风 第三章虚弱儿病证 第一节纳呆 第二节疳证 第三节五迟、五软 第四节解颇 第五节汗证 第四章小儿常见病证 第一节感冒 第二节咳嗽 第三节乳蛾 第四节小儿哮喘 第五节鹅口疮 第六节口疮 第七节泄泻 第八节痢疾 第九节呕吐 第十节积滞 第十一节 腹痛 第十二节 蛔、蛲虫病 第十三节 惊风 第十四节 痫证 第十五节 小儿水肿 第十六节 遗尿 第十七节 尿频 第十八节 夜啼 第十九节 心悸 第五章时行疾病…… 第六章小儿皮肤病证 附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中国现代科学全书·医学》
郭振球 主编 长春出版社 2000-3-1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为中医儿科学基础,包括儿科学概述,儿科学的起源及其历史沿革、儿科生理与病因病理、育儿与保健、和科诊法学、辨证学、治法学和症候学。各论为儿科疾病证治学、分别对新生儿疾病、螺旋体感染、小儿结核病、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营养缺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与辨证论治,进行了较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介绍了近50年来取得的证治学的研究成果,并论述了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趋势。 郭振球,1926年12月出生,湖南长沙人。现为湖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卫生部高等医药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中医复习考试要点指导丛书》
秦艳虹 主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1
本书以新世纪全国高等教育中药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七版教材为蓝本,并参考中药院校教学大纲的命题要求而编写,部分内容还参考了《中医儿科学》六版教材。主要适合于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各类中医自学考试者、临床医师以及本学科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以达到对《中医儿科学》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掌握,自我检测,提高应试水平的目的。 全书共分儿科学基础、常见病证、时行疾病、新生儿病等十章。每个章节按学习要求、重点内容、归纳总结编写,每章后有测验题,并附有参考答案。其中重点内容包括概念要点、病因病机要点、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要点、辩证论治要点等。测验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及病案分析等...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汪受传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1
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临床分支学科,几千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远古时期神农尝百草的经验医学开始,到逐步建立起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近50年来,更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医儿科学发展新阶段的显著特点是,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高速发展与现代技术的进步,学科间交叉渗透,中医儿科学在保持其自身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和提高自己,开始了中医儿科学现代化的历程。本书编写,就是立足于满足中医儿科高级专门人才学习和提高的需要,适应学科发展,力图充分反映学科学术进展,照顾到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不仅介绍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的进展,总结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查看详细
☉ 《中医儿科治疗大成》
刘弼臣 等主编 河北科技出版社 1998-4-1
全书共分5章,第一章总论,主要叙述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知识,穿插介绍古今医家的学术思想,重点阐述“少阳”学说,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依据,贯穿每个病证的始终,也是撰写全书的中心指导思想。第二章叙述22种常见证候,其中包括小儿闭、厥、脱、癫、狂、病、惊、疳、吐、泻等危急重症。第三章叙述29种临床常见的时行疾病,相尖于现代的传染病。第四章叙述48种小儿常见病证,其中包括西医学的病种,而中医辨证论治确有疗效的疾病。第五章叙述了多种新生常见疾病。书中每个病证均以体现中医特色为主,重点突出辨证论治,力求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简明扼要,专门介绍内治疗法并设备选方剂以扩大治疗思路。书末附有常用中药和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中医耳鼻喉科学》
谷志平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9-1
《全国中医专业自学考试的应试指南丛书·中医耳鼻喉科学》,系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为蓝本,以自学考试大纲为准绳,按照考核目标所规定的识记、领会、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要求,结合现代教育模式的考试题型进行命制和编写的。旨在加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提高“个人自学”的应试能力、“社会助学”的助考水平,以及“考试命题”的合理规范性。 全书设A型选择题,B型选择题、X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术语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病案分析题等8种题型。命题强调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贯彻考测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原则,重在考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看详细
☉ 《中医耳鼻喉科学》
周凌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2-1
本书主要作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复习应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参考书,亦可作为七年制学生、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学生及研究生、中医自学考试生及初、中级中医耳鼻喉科医师晋升职称的复习参考书。本书的编写目的是使用学生在对《中医耳鼻喉科学》进行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为蓝本,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划分掌握、了解两个层央,并在内容精讲部分展开介绍。本书体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三、四、五章分别为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耳箅咽喉的病因病机概述...查看详细
☉ 《中医耳鼻喉科学(英汉对照)》
严道南 主编;李永安,周永明 主译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2-12-1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疾病防治的临床学科。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介绍了耳鼻咽喉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耳鼻咽喉疾病的辨证方法和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大法。下篇为各论,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常见的耳科疾病、鼻科疾病和咽喉科疾病共计29种。其中简要论述了疾病的基本概念、主要病因病理、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方法,有的病种还介绍了简单实用的单方验方、外治法等。有关针灸、推拿和养生康复方面的内容,另外专册介绍,本书不再赘述。 总论 第一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一节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二节 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 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二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常规检查 第一节 耳科的常规检查 第二节 鼻科的常规检查 第三节 咽喉科的常规检查 第三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辨证方法 第一节 耳科疾病的辩证方法 第二节 鼻科疾病的辨证方法 第三节 咽喉科疾病的辩证方法 第四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大法 第一节 耳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大法 第二节 鼻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大法 第三节 咽喉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大法 各论 第一章 耳科疾病 第一节 外耳道炎 第二节 外耳湿疹 第三节 分泌性中耳炎 第四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第五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第六节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第七节 突发性聋 第八节 梅尼埃病 第二章 鼻科疾病 第一节 鼻前庭炎 第二节 鼻前庭湿疹 第三节 急性鼻炎 第四节 慢性鼻炎 第五节 萎缩性鼻炎 第六节 变应性鼻炎 第七节 鼻息肉 第八节 急性鼻窦炎 第九节 慢性鼻窦炎 第十节 鼻出血 第十一节 鼻外伤 第三章 咽喉科 第一节 急性扁桃体炎 第二节 慢性扁桃体炎 第三节 急性咽炎 第四节 慢性咽炎 第五节 扁桃体周脓炎 第六节 鼻咽癌 第七节 急性会厌炎 第八节 急性喉炎 第九节 慢性喉炎 第十节 咽异感症 第十一节 癔病性失音 后记...查看详细
☉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王士贞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1
本书是根据2001年12月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一版)主编、副主编会议”精神,由全国13所中医院校联合编写的教材,主要供中医院校中医及针灸擒拿专业五年制学生使用。 本教材共分上篇、下篇和附篇三部分共十二章。上篇为总论,包括绪论、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耳鼻咽喉病的病因病机概述、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及耳鼻咖啡病的治疗概要,系本书的纲领,是中医鼻咽喉科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下篇为各论,分别论述耳、鼻、咽喉科觉的疾病,在每一病种下列有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辩证及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及护理、参考资料等项...查看详细
☉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精编教材)》
熊大经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6-1
本教材按照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精神,由精编教材编审委员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在对统编五版及其他各版《中医耳鼻喉科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供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各专业使用。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临床学科,历史沉淀出丰富的、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同时,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具有“孔小、洞深、窦道狭窄”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现代科学技术已非常自然地融入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之中,使本学科日臻完善,并有效地指导临床。 本教材在五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及教学实际略有调整...查看详细
☉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精》
王永钦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1
该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陆续推出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21种之一。全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的发展水平与成就。在编写过程中,将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的基础理论连贯起来,以反映上述各学科的整体性、统一性。同时有益于专科基础理论与整个中医学基础理论的衔接与应用。在临床诊断方面,作者本着资料详实、实用性强的原则,对疾病的沿革、古今病因病理、临床征候、辨证施法、专病专方等均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与论述。在中西医结合方面, 适当吸收西医学的病种与病名以满足临床诊病需要。 基础篇 第1章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发展史 1.1 萌芽、奠基时期(原始社会-秦汉) 1.2 临床发展时期(晋-唐) 1.3 整理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1.4 鼎盛时期(时代-清代) 1.5 学科建立时期(新中国时期) 第2章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的基本特点 2.1 整体观念 2.2 辨证论治 第3章 耳鼻咽喉口腔与阴阳五行学说 3.1 耳鼻咽喉口腔与阴阳学说 3.2 耳鼻咽喉口腔与五行学说 第4章 耳鼻咽喉口腔解剖与生理概述 4.1 耳的解剖与生理 4.2 鼻的解剖与生理 4.3 咽喉的解剖与生理 4.4 口腔的解剖及生理 第5章 耳鼻咽喉口与脏腑经络相关学说 5.1 耳鼻咽喉口与脏腑相关学说 5.2 耳鼻咽喉口与经络的关系 5.3 耳鼻咽喉口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6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6.1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病因 6.2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病机 第7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诊法 第8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辩证 第9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治法 疾病篇 第1章 耳科疾病 第2章 鼻科疾病 第3章 咽科疾病 第4章 喉科疾病 第5章 口腔科疾病 药物篇 第1章 耳科类药物 第2章 鼻科类药物 第3章 咽喉科类药物 第4章 口腔科类药物 附篇...查看详细
☉ 《中医方剂学入门——中医入门丛书》
谢国材,李捍东 主编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2-5-1
为使中医药学得以发掘、继承、光大,成为更多人民大众健康与保建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应汕头大学出版社之邀,编写了这套《中医入门丛书》。本丛书作为引导初学者跨进门槛之书,力求深入浅出,眉目清楚,易学易懂,使读者对中华医学有个基础性的了解,使初学者有门径可循,有阶梯可上。 本套丛书主要供中西医院校的学生、中医函授学员、基层医务工作者、西医学习中医的医务人员等阅读参考。同时,也可用于弘扬我国儒医相通的传统,为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一般读者大众了解中医学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的读物。 本丛书具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性,也具有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三章方剂的组成 第四章剂型 第五章汤剂的用法 第六章解表剂 第七章泻下剂 第八章和解剂 第九章清热剂 第十章治署剂 第十一章开窍剂 第十二章温里剂 第十三章补益剂 第十四章固涩剂 第十五章安神剂 第十六章消导化积剂 第十七章理气剂 第十八章理血剂 第十九章治谈剂 第二十章祛湿剂 第二十一章 燥剂 第二十二章 治风剂 第二十三章 涌吐剂 第二十四章 驱虫剂 第二十五章 痛疡剂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医防治泌尿及血液系统肿瘤》
胡海翔,李洪娟 主编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5-1-1
作者们在临床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文献,深深地感到中医学确确实实有许多治疗肿瘤独特疗效的方药及方法,而作者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常常应验。同时也体会到作为一名临床医师为在浩瀚的医籍当中寻找一良方妙法,而占用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基层医师更难觅杂志书籍,难于及时了解治疗的动态。于是萌生了编写一部防治肿瘤的书籍,一方面是便于临床医师,在繁忙的工作中较为容易地了解到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另一方面借以展示中医药在防治肿瘤方面的成果。作者们在贵州科技出版社熊兴平同志的鼎力支持下,组织了北京部分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的中青年专家编写了这套《中医防治肿瘤丛书》。本套丛书共分《中医防治消化及呼吸系统肿瘤》、《中医防治乳腺、妇科及皮肤肿瘤》、《中医防治泌尿及血液系统肿瘤》及《中医防治头颈及骨软组织肿瘤》4个分册...查看详细
☉ 《中医防治学》
师建梅,张弘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0-8-1
书是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的教材。它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中医防治学的发展概况、基本思想。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大部分。上篇预防,主要讲述养生防病、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并对一些常见疾病的末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下篇治疗,主要讨论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治疗方法及多种治疗手段。本书体现了防中有治、治中有防、防治结合、重在预防的基本思想;并始终贯穿人体-自然-社会的一体观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及辨证调护、辨证施治的辩证观。本书还吸收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医防治学研究的新观点、新思想、渐成果,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中医传统思想、结合当代研究成果的特点...查看详细
☉ 《中医防治医源性疾病》
邢哲斌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10-1
重视医源性疾病的防治,是中医的一大优势,也是中医具有无限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一优势多被人们所忽视。为了弘扬中医药学的这一优势,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笔者在研究、编著、出版《医源性疾病学》之后,继续编著了本书,以弘扬中医的优势。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了中医对医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对医源性疾病的防治:下篇介绍了中医防治医源性疾病的发展,主要是对现代西医药所致医源性疾病的防治,并收载防治57587例,以供国内外同道借鉴。 上篇 中医重视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第一章 中医对医源性疾病的认识 第二章 中医防治医源性疾病的基础 第三章 中医重视医者的素质 第四章 中医理论片面的补充纠正和发展 第五章 中医诊治失误的早斯防治 第六章 针灸失误的早期防治 第七章 中药毒副反应的早期防治 第八章 丹石养生危害的防治 下篇 中医防治医源性疾病的发展 第九章 中药毒性的深入认识和预防 第十章 针灸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十一章 气功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十二章 药物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十三章 体质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十四章 器材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十五章 麻醉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十六章 手术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十七章 输注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十八章 放化疗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十九章 节育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二十章 透析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二十一章 移植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第二十二章 护理性医源性疾病防治 附录一 恶性肿瘤常用中草药 附录二 恶性肿瘤常用中草药方剂 主要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医肺病良方》
孙世发 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5-3-1
本书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孙世发教授主持编撰而成。书中介绍了常见肺部疾病的中医证型和临床表现,以病辨证施治,推荐了治疗这些肺部疾病的古今食方500余首,并附有方名索引。文字精练,所选方剂科学实用,信息来源准确,可供基层医师参考使用,也是广大患者的保健用书。 第一章 急性支气管炎 一 急性支气管炎风寒束 肺型治疗方 八味生姜煎 人参荆芥散 止嗽露 杏苏二陈丸 金沸草汤 紫苏散 疏风止嗽丸 二 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型治疗方 二母散 人参清镇丸 川贝止咳露 小黄丸 天门冬剪 止咳橘红口服液 牛黄蛇胆川贝散 风热咳嗽丸 玉环煎 生干地黄散 宁嗽丸 半夏散 加味款冬汤 百部根饮 华盖散 防风汤 麦门冬煎 芩暴红止咳片 柴胡镇咳片 凉肺汤 蛇胆贝母片 清宁膏 清金散 清肺抑火丸 紫菀散 薄杏汤 三 急性支气管炎燥邪伤肺型治疗方 二母石膏汤 子母两濡汤 天门冬汤 止咳橘红丸 贝母梨膏 冲和神功丸 宁嗽丹 杏仁明煎 桑丹泻白汤 清肺定咳汤 噙化丸 四 急性支气管炎痰湿阻 肺型治疗方 川贝止嗽合剂 白术汤 白附丸 半夏糖浆 宁肺清金丸 百梅止咳冲剂 华盖散 苏陈九宝汤 杏酥散 杏苏止咳糖浆 金水膏 治咳片 养肺汤 桔梗前胡汤 理肺丸 散痰汤 温肺散 陈皮汤 橘红痰咳颗粒 五 急性支气管炎肺气虚损型治疗方 八宝饮 人参丸 人参散 人参饮 人参半夏丸 五果茶 平补汤 平陈汤 宁嗽膏 百花煎丸 补脾散 益气宣郁汤 第二章 慢性支气管炎 第三章 肺炎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 第五章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第六章 肺结核 第七章 肺脓肿 第八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九章 肺癌...查看详细
☉ 《中医风湿病学》
陈德济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1-1...查看详细

☉ 《中医妇产科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刘敏如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1
本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陆续推出的大型丛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的中医妇产科学分卷。分6篇。总论篇在近几十年广大妇产科医生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医妇产科理论作了较多补充与发展,临床指导性更加突出。疾病篇介绍了110余种妇产科病种,突出中西医诊断,治疗内容详尽实用。第三篇展示了当代妇科名家的学术思想特点和临床经验特色,继承性强。第四篇结合当今临床和科研工作实际需求,介绍了必要的西医妇产科知识与诊疗技术。第五篇对妇产科历代文献摘录类编,资料性强。附篇内容为关于女性解剖、生理、检查及辅助检查的图示集,妇产科常用中成药汇编,方剂汇编,本书主要参考书目等。 绪论 第一篇 总论篇 第一章 中医妇产科解剖生理学概论 第二章 中医妇产科疾病病因病机学概论 第三章 中医妇产科诊断学概论 第四章 中医妇产科辨证概要 第五章 中医妇产科治法学概要 第六章 妇女保健与康复概要 第二篇 疾病篇 第一章 月经病 第二章 带下疾病 第三章 妊娠疾病 第四章 妊娠合并症 第五章 产时病 第六章 产后疾病 第七章 不孕症 第八章 妇科杂病 第九章 外阴、阴道、盆腔疾病 第十章 乳房疾病 第十一章 老年妇科病 第十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第十三章 性传播疾病 第十四章 计划生育及其并发症 第三篇 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集粹 第四篇 现代妇产科基本知识与技术借鉴录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基础 第二章 女性生殖生理学基础 第三章 妊娠及产褥生理基础知识 第四章 妇产科检查与辅助检查 第五篇 中医妇产科学古医籍参考文献 附篇 附一 女性解剖、生理、检查及辅助检查图示 附二 妇产科常用中成药 附三 方剂汇编 附四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查房手册》
林浩 主编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1
查房是每个临床医师的日常工作这一。它不仅是上级医师指导下级医师的带教形式,而且是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乃至主治医师的实践学习过程。因此,查房对每个医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中西医学两个理论体系的差异,中西医查房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更由于传统医学流派的多样化和辨证论治原则的灵活性,中医查房的实际情况更是百花齐放。 由于临床各科庞杂高深,疾病过程千变万化,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在这数年多的撰稿时间中,尽管我们已付出了最大努力,一定还有许多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专家教授和各级医师不吝赐教,以期完善修订。建议临床医师的阅读本丛书时,适当参考各种教材、药典和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指南等权威读物...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处方手册》
刘学华,何贵翔 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7-1
本书是中医妇科临床处方应用的专著,由长期从事妇科临床的专家、学者、医师及研究生协同完成,立足于中医妇科临床,以常用方、有效方为主体,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在辨明病证的基础上,根据证候的具体变化,合理、准确地使用传统中医复方,以提高临床疗效。 本书以西医妇科疾病为纲,中医证假为目,按病分类分为38章,内容齐全,通篇均按病证条分缕析,以证列方,共计收载妇科常用方剂1600余首,是专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务工作者编撰的临证参考书。是书集理、法、方药、验案及实验研究于一体,并择优加以收载,为目前中医妇科临床不可多得的处方经验医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术参考价值。 第一章 月经病 第二章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第三章 崩漏 第四章 原发性闭经 第五章 闭经 第六章 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七章 黄体功能不全 第八章 痛经 第九章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第十章 经行吐衄 第十一章 经行情志异常 第十二章 经期荨麻疹 第十三章 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十四章 带下病 第十五章 外阴炎症 第十六章 阴道炎 第十七章 子宫颈炎 第十八章 子宫内膜炎 第十九章 盆腔炎 第二十一章 妇女生殖道化脓性感染 第二十二章 妇女外阴瘙痒症 第二十三章 盆腔瘀血综合 第二十四章 妊娠病 第二十五章 妊娠兼夹症 第二十六章 妊娠高血压 第二十七章 难产 第二十八章 更年期综合征 第二十九章 妇女不孕不育症 第三十章 产后病 第三十一章 不孕症 第三十二章 阴缩 第三十三章 子宫脱垂 第三十四章 阴吹 第三十五章 妇女精神抑郁 第三十六章 妇科肿瘤 第三十七章 绝育方 第三十八章 计划生育方...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防病养生》
邓伟民,黄伟毅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4-1
本书以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及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阐述各类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防治要点,与西医的诊疗特点进行对照,着重介绍了中医对妇科保健养生的观点和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和性传播疾病等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护理、饮食疗法,以及现代医学研究新认识、新观点作了详细的分类叙述,对日常生活中的女性保健养生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指导,既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也适合医务工作者参考。 邓伟民,男,1959年出生,广东大埔籍,医学硕士,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华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月经病、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纲要》
袁家麟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5-1
中医妇科是中医学颇具特色的一门学科。该书总结了袁家麟教授多年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是在其教学讲稿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完善编著面成的,具有概念清晰、逻辑性强、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等特点。以一见分明的表格容括理法方药,用药简殊效的病例诠释理论,囊括辨证施治、针药并兴等多种疗法,把妇科常用方药编成言简易记的口诀,在临诊注意事项中融入个人体会与经验,为有志于学习中医妇科学者提供了理论系统、内容全面、易于理解、便于掌握、适于实践的妇科专著。 袁家麟,字正洋,男,1940年3月15日出生。1972年2月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1983年8月起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护理学》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
夏桂成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1
本书分列上篇、下篇、附篇。上篇计10章。是全书的理论中心,也是我们多年来所倡导的“月经周期与调周法”,是迄今为止对余在中余妇科理论探索(包括临证印证、不断完善)方面最为全面的反映。 下篇计9章,按传统的经、带、胎、产、杂病顺序进行论述。考虑到妇专科发展的需要和以往妇女杂病的概念模糊,故将妇科杂病分化为不孕症、盆腔生殖器官炎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外阴与阴道疾病、乳房疾病等。对各病证均从病因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临床体会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其中,病因病理、辨证论治两项,力求符合临床实际,突出主证型的论述和辩治,尽可能反映也主证型发展的纵向辨治规律。 附篇有2章...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临床实践》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
罗颂平 等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0-1
本书上篇介绍了中医经典著作对妇产科的论述和古代有代表性的中医妇科名家;下篇介绍了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学术观点、临床经验与著述;附篇收集了有代表性的妇科医案。本书内容丰富,要点突出,引导读者了解中医妇科学的源流与发展、理论与临证特色。可供中医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学习,亦可作为中医妇科医师在职继续教育的教材和中医院校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上篇 中医古籍中的妇科理论与名家医著 第1章 中医经典著作对发立科学的论述与现代临床应用 第一节 《黄帝内经》中的妇产科学理论与病证 第二节 《难经》相关妇产科经文类证与临床应用 第三节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经文类证与临床应用 第2章 《妇人大全良方》导读 第一节 陈自明生平介绍 第二节 《妇人大全良方》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第3章 《景岳全书·妇人规》导读 第一节 张介宾生平介绍 第二节 张介宾的学术思想 第三节 《妇人规》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第4章 《傅青主妇科》导读 第一节 傅青主生平介绍 第二节 傅青主的医学学术思想 第三节 《傅青主妇科》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下篇 现代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 第5章 钱伯煊…… 第6章 王渭川 第7章 韩百灵 第8章 哈荔田 第9章 罗元恺 第10章 黄绳武 第11章 何子淮 第12章 宋光济 第13章 朱南孙 第14章 蔡小荪 第15章 夏桂成 第16章 刘敏如 附篇 其他医家医案选录 其他医家医案选录...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汤证诀》
徐小亭 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5-1
本书以歌诀形式对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证治进行了分类介绍,用七言一句道出某汤对某证,使复杂的汤证。用几句话便能概括,文字简练,读来顺口押韵,好学易记,书后附有妊娠禁用药及歌诀、方剂索引等,便于读者阅读使用。本书适于中医院校学生、临床中医师、初学中医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第一章 妇科总论 第二章 脏腑辨证治疗汤证诀 一、调肝 二、健脾 三、补肾 四、病在气 五、病在血 第三章 月经病汤证诀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经行吐衄 五、痛经 六、经闭 七、崩漏 八、经行便血、尿血 九、经行过多、过少 十、经期发热 十一、经行浮肿 十二、经行泄泻 十三、经行眩晕 十四、经行头痛 十五、经行乳房胀痛 十六、经行红疹 十七、经行神志异常 十八、绝经前后诸证 第四章 带下病汤证诀 第五章 妊娠病汤证诀 一、妊娠恶阻 二、胎动不安、胎漏、堕胎、小产 三、妊娠腹痛 四、滑胎 五、转胞 六、子痫 七、子淋 八、子肿 九、子嗽 十、子烦 十一、子喑 十二、子悬 十三、子晕 十四、妊娠消渴 十五、妊娠泄泻、泻痢 十六、胎死不下 十七、难产、异位妊娠 十八、胎萎不长 第六章 产后病汤证诀 一、胞衣不下 二、恶露不下、恶露不绝 三、产后血晕 四、产后痉 五、产后腹痛 六、产后腰痛 七、产后身痛 八、产后大便难 九、产后发热 十、产后排尿异常 十一、产后泻痢 十二、产后蓐劳 十三、产后自汗、盗汗 十四、缺乳 十五、乳汁自出 第七章 妇科杂病汤证诀 一、癥瘕 二、脏躁 三、不孕症 四、阴脫 五、阴痒 六、阴疮 七、乳痈、乳岩 八、产后产门不收、阴门肿胀热痛 九、阴吹 附录A 妊娠禁用药 附录B 新编中药药物功用歌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
罗颂平,孙卓君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7-1-1
教材编写的宗旨是以案例式教学法,建立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使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础上,通过学习临床案例,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妇科临床诊疗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中医药理论来认识和处理妇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各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医妇科学课堂教学;也可用于本科、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妇科实践教学中的辅导与考试;还可以作为中医师资格考试的复习辅导用书;并能用于妇科专业医生提高临床水平的参考书。 前言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医妇科学基础 第一节 女性解剖与生理特点 第二节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三节 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法概要 第四节 预防与保健 第三章 月经病 第一节 月经先期 第二节 月经后期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第四节 月经过多 第五节 月经过少 第六节 经期延长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 第八节 崩漏 第九节 闭经 第十节 痛经 第十一节 经行乳房胀痛 第十二节 经行头痛 第十三节 经行发热 第十四节 经行身痛 第十五节 经行泄泻 第十六节 经行浮肿 第十七节 经行吐衄 第十八节 绝经前后诸证 第十九节 经断复来 第四章 带下病 第五章 妊娠病 第一节 妊娠恶阻 第二节 妊娠腹痛 第三节 异位妊娠 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第五节 坠胎、小产 第六节 葡萄胎 第七节 滑胎 第八节 子满 第九节 子肿、子晕、子痫 第十节 妊娠小便淋痛 第十一节 妊娠身痒 第六章 产后病 第七章 妇科杂病 第八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九章 女性生殖功能调节及其周期性变化 第十章 妇科体格检查与常用特殊检查 第十一章 计划生育 参考文献 附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
谈勇 主编,肖平 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9-1
本教材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系列之一。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和阐述妇科疾病病因病机、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本教材的编写根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委员会”的编写要求,本着突出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的基本原则,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编写而成。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结合女性生理解剖特点,重点介绍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法概要等基本理论...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
李家庚 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1
本书以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为依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编写,涵盖了教材的各个章节。其针对学习者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及重点内容,以试题的形式进行讲解,起到解惑答疑作用。其中许多试题均是历年学生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也有不少题目来自不同部门的考试题库。全书由重点提示、答题技巧、试题荟萃、参考答案及模拟试题等部分组成,旨在使学习者在全面系统复习、掌握重点的同时,提高应试水平。 本书适合于中医自考生、函授生、职称晋升人员、本科生及研究生考试复习参考。 第一章 中医部分试题荟萃 第一节 名词解释 第二节 填空题 第三节 判断题 第四节 选择题 第五节 问答题 第二章 西医部分试题荟萃 第一节 名词解释 第二节 填空题 第三节 判断题 第四节 选择题 第五节 问答题 第三章 参考答案 第一节 重点提示 第二节 答题技巧 第三节 中医部分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三、判断题 四、选择题 五、问答题 第四节 西医部分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三、判断题 四、选择题 五、问答题...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
马宝璋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3-1
本书以中医专业第6版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为蓝本,并参考其他各版教材及兄弟院校内编教材,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疏理和归纳。其中典型例题分析、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单项选择是A1型、A2型、B1型 题;多项选择题D型、X型题)、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题等各种题型齐备,试题容量大,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呆以满足各种类型考试的需要。读者充分练习后,完全可以解决本科应考及考研、自考等问题。特别是单项选择题的A1型、A2型和B1型题,还可以解决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的应考之需。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二、中长妇科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一、夏、商、周时代 二、春秋战国时代 三、秦汉时代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 五、唐代 六、宋代 七、金元时代 八、明代 九、清代与民国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典型例题分析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一、阴户、玉门 二、阴道、子门 三、胞宫 典型例题分析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一、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 二、脏腑与胞宫 三、天癸的生理基础与作用 四、气血对胞宫的生理作用 典型例题分析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一、月经 二、带下 三、妊娠 四、产育 典型例题分析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第四章 女性和病理特点 第一节 病因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一、淫邪因素 二、情志因素 三、生活因素 四、体质因素 典型例题分析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第二节 病机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一、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 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三、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 典型例题分析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下篇 各论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
尤昭玲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3-1
全书分总论、各论、附录三大部分。其中总论部分,系统、全面、实用地介绍了中医妇科的学术理论及临床诊治的源流,发展概况,基础理论,治法,预防与调护。各论部分,本着全面、具体、丰富、实用、重在诊法及治疗的原则,介绍了本学科94种疾病的中医诊治。附录部分,整理收集了433首方剂的索引,257种临床中成药主要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来源,285种主要参考书目,供中医妇科医师、高校师生临床及教学时参考。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畴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源流与发展 第二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 男女差异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 第三节 月经 第四节 带下 第五节 妊娠 第六节 产育 第三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病机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诊法与辨证 第一节 妇科疾病的诊法 第二节 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第二节 外治法 第三节 针灸推拿疗法 第四节 饮食疗法 第六章 预防与调护 第一节 月经期调护 第二节 妊娠期调护 第三节 产褥期调护 第四节 哺乳期调护 第五节 绝经前后期调护 下篇 各论 第七章 月经病 第一节 月经先期 第二节 月经后期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第四节 月经过多 第五节 月经过少 第六节 月经延长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 第八节 崩漏病 第九节 痛经 第十节 闭经 第十一节 经行发热 第十二节 经行头痛 第十三节 经行身痛 第十四节 经行眩晕 第十五节 经行乳房胀痛 第十六节 经行泄泻…… 第八章 带下病 第九章 妊娠病 第十章 临产病 第十一章 产后病 第十二章 妇科杂病 附录...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
刘宏奇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2-2-1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妇科学基础。各论介绍了妇科常见疾病的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 新编英汉对照》
谈勇 主编;李照国,成培莉 主译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2-10-1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主要临学科之一,具有较为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卓著。为促进中医妇科学的学术理论、治疗技术走向世界,造福于全人类,我们在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和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成此书。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共有三章,主要介绍中医对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 以四诊为纲,辨证为要,介绍妇科疾病的诊察要点,突出介绍妇科的特色;并提纲挈领地介绍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各论部分共有八章,介绍常见病31种,临床各节以西医病名为纲,概述部分介绍该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临床特征;诊断要点部分用简练明快的语言阐述本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鉴别诊断;辩证论治部分包括主要证候、治法、方药和加减;其他疗法部分包括了中成药、单验方、外敷薰洗等有确凿疗效的特色疗法、诊法及治疗内容...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第二版)》
刘敏如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1
全书结构分总论篇、各论篇和附篇三大部分。 总论篇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对女性解剖生理特点的认识,妇科病的病因病机、诊法与辨证概要、治法概要、预防与保健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各论篇分别介绍了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乳房疾病、前阴疾病和妇科杂病的诊疗规律等,是本书的重点所在。附篇介绍了西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生理、妇科检查及常用特殊检查等,并介绍了妇科临床按西医妇产科疾病认识的部分重要病种和计划生育内容,尤其是增补了一些上一版没有的而中医药治疗又具一定优势或疗效较好的病种,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马宝璋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6-1
本书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促进中医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精神编写的中医专业规划教材。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专业临床的主干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熟悉与了解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经、带、胎、产、杂等疾病的辨证论治。本教材编写内容突出了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造就中医药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材。本书总论7章,阐述中医妇科学的基本原理。各论7章,阐述妇科常见疾病的辨证治疗。其中,根据典籍记载与实际需要,为了妊娠病与产后病的衔接,增编了临产病l章;原妇科杂病中的前阴病,因有其解剖和生理特点,故分立l章...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修订版)》
马宝璋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1
为发展普通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加强专科教材建设,提高专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出版了专科中医学专业17门教材。 本套教材主要是为培养适应县、乡、厂矿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中医临床人才服务的。计有《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西医临床基础》、《西医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急症学》、《针灸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概论》、《农村卫生防疫》等十七门专科中医学专业主要课程教材。 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中医特色与专科特点...查看详细
☉ 《中医妇科学歌诀》
曹四豪 编著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8-9-1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妇女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即经、带、胎、产、乳及一些杂病为其所特有,中医妇科学也就因其特殊性而自成体系,并以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卓越的治疗效果而受到医家的重视,历来为每个中医生的必修学科。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系统地总结了由古至今中医妇科学的精华,代表了中医妇科学的学术水平,包含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概括了中医妇科学的常见病种和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学习中医妇科学的范本。因此,掌握好本教材的知识是每个中医生的学习任务。 背诵歌诀是帮助学习的有效方法,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歌诀丛书”很受读者喜爱。为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中医妇科学》...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