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14)

☉ 《外科发挥——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明·薛已 著,胡晓峰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本书由明代著名医家薛己编著,是一部载有大量外科医案的临床专著。共8卷。以肿疡、溃疡、瘰疬、杨梅疮等31种病症为纲,每一病症先简述脉证治则,次列病案,详记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症状、治疗过程、病情分析、诊断及治疗方药,全书附方约200首。特点:①诊断注重望诊和切诊,辨证准确。②治疗以内治为主,长于温补。全书200首方剂,除10余首为外用方外,其余均为内治方。③医案均为薛己亲自诊疗的案例,可信度高。全书叙述简明,医案真实,层次清晰,实用性强。本次整理精选底本,内容准确,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学习查阅。本书为中医外科医生所必备。也可供其他中医临床医生参考。 卷一 肿疡谓疮疡未出脓者 溃疡谓疮疡已出脓者 溃疡作痛 卷二 溃疡发热附恶寒 发背 脑疽 卷三 鬓疽 时毒谓毒发于面鼻耳项 疔疮 臀痈附腿痈并腿痛脚气 卷四 脱疽谓疔生于足趾...查看详细

☉ 《外科疾病外治法——现代实用外治法丛书》
李天望,杨明会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1-1
本书系统介绍了骨科、肛肠科、内科急症、皮肤科中近60种常见的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外治疗法及防护措施与现代研究等内容,外治疗法为全书的重点,包括了针炙、推拿、理疗、中药外治等。全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本书适用于临床医师、医药院校阅读参考。 第一章 骨科病证 一、颈椎病 二、肩周炎 三、肱骨外上髁炎 四、肱骨内上髁炎 五、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六、腕管综合征 七、慢性腰肌劳损 八、腰椎间盘突出症 九、强直性脊柱炎 十、梨状肌综合征 十一、坐骨神经痛 第二章 肛肠科病证 一、外痔 二、混合痔 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四、直肠脱垂 五、直肠息肉 六、肛门直肠狭窄 七、肛裂 八、内痔 九、肛瘘 第三章 内科急症 一、急性胰腺炎 二、急性胆囊炎 三、胆石症 四、胆道蛔虫症 五、泌尿系结石 六、肢端动脉痉挛症 七、急性阑尾炎 八、急性肠梗阻 九、肠粘连 十、肾绞痛 十一、前列腺炎 十二、前列腺肥大 十三、鞘膜积液 十四、下肢静脉曲张 十五、腱鞘囊肿 第四章 皮肤科病证 一、烧伤 二、丹毒 三、带状疱疹 四、湿疹 五、白癜门 六、黄褐斑 七、风疹 八、疣 九、脂溢性脱发……...查看详细
☉ 《外科家珍 中医家珍祖传秘笈丛书》
李天海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5-1
全书包括疮疡病、瘿瘤、乳房病、皮肤病、肛门直肠前阴病、五官科病、周围血管病等,共10章约33万字,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疾病防护等。 全书包括疮疡病、瘿瘤、乳房病、皮肤病、肛门直肠前阴病、五官科病、周围血管病等,共10章约33万字,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疾病防护等。...查看详细

☉ 《外科精义——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元·齐德之 撰,胡晓峰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本书由元代御药院外科太医齐德之所著,是在收集前贤有关诊治痈疽、疮疡论述及古今名医诸家方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简编类次而成,成书于1335年。2卷。上卷为外科医论35篇,论述疮肿的诊法,辨疮疽肿虚实、深浅、善恶等法,以及疮肿内服及外治诸法,论述五发疽、附骨疽、阴疮、时毒、疗疖、瘰疬、痔疮等病的诊治。下卷载外科常用汤、丸、膏、丹等140余首方剂,详述方剂主治,药物组成、用量服法等,实用价值较高。卷末记载了60余味外科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单方主治疾病。作者诊治外科疾病强调整体观念,脉证合参,内治开创内消法和托里法两大法则,外治有砭镰、针烙、灸疗、溻渍、追蚀诸法,对后世外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查看详细
☉ 《外科熏洗疗法》
尚德俊 等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1
本书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尚德俊教授等编写。全书共10章。主要对外科熏洗疗法的特点、应用原则、作用原理、种类、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在临床常见的75种外科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了介绍。书末为临床外科常用治疗方剂,共194首,均为有效方剂。 全书约12万字,凝聚了尚教授40年的心血,部头虽小,但科学性、实用性强,可供中西医外科、皮肤科和骨科医生参考。 第一章 何谓熏洗疗法 第二章 熏洗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熏洗疗法的特点 第四章 熏洗疗法的应用原则 第一节 辨病与辩证相结合 第二节 重视临术辩证论治 第三节 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五章 熏洗疗法的作用原理 第六章 熏洗疗法的种类和应用方法 第一节 溻渍法 第二节 淋洗法 第三节 熏洗法 第四节 热罨法 第七章 熏洗疗法的操作过程 第一节 熏洗疗法所用的器具 第二节 熏洗前的准备 第三节 操作程序 第四节 治疗的时间与疗程 第五节 熏洗时注意事项 第八章 熏洗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九章 熏洗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一节 外科疾病 1.疖 2.痈 3.急性蜂窝织炎 4.丹毒 5.急性乳腺炎 6.急性淋巴管炎 7.急性淋巴结炎 8.甲沟炎 9.化脓性指头炎 10.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1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12.慢性溃疡 13.热力灼伤 14.龟头包皮伤…… 第十章 外科常用方剂 主要参考文献...查看详细
☉ 《外科正宗——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陈实功 编著,吴少祯 等点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3-1
《外科正宗》系由明代陈实功编著的一本外科专著,成书于1617年。 外科正宗自序历下李沧溟先生尝谓:医之别内外也,治外较难于治内何者?内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此而不得其方,肤俞之疾亦膏户之莫救矣。乃今古治外者岂少良法神术哉!或缘禁忌而秘于传,或又蹈袭久而传之讹,即无所讹,而其法术未该其全,百千万症,局于数方,以之疗常症,且不免束手,设以异症当之,则病者其何冀焉。余少日即研精此业,内主以活人心,而外悉诸刀圭之法,历四十余年,心习方,目习症,或常或异,辄应手而愈。虽徼及岐黄之灵,肉骨而生死,不无小补于人间,自叩之灵台,则其思虑垂竭矣。既然念余不过方技中一人耳,此业终吾之身...查看详细
☉ 《外科证治秘要——珍本医籍丛刊》
(清)王旭高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5-1-1
本书一卷,系清末无锡名医王旭高先生所著,内容概括了中医外科临床辨证论治常法,言简意赅,叙证扼要,用方平妥,故能由博返约,要言不烦,实为中医外科入门之书。该书虽文字简略,原为先生课徒之书,但对初期临证者确有帮助,因临床病证千头万绪,方剂药物繁复不一,初临病人,未免茫然。若能辨证得其要领,论治明其常法,则临床施治便有方向可循,为进一步深入钻研开辟门径。 本书中“总论、论阳和汤、论用药”三章原于“各论”之后,今更置于前。为给初学者带来方便,我们将《外科证治秘要》一书中所述方剂增附于后,以便查询和监证参考之用。 总论 论阳和汤 论用药 各论 脑疽对口 百会疽 玉枕疽 天疽锐毒 抱头火丹 大头瘟 鬓疽 额疽 眉心疔 眼丹 眼瘘 眼胞痰核 鼻渊 鼻痔 鼻衄 龙泉疔、虎须疔、颧骨疔 木唇 茧唇 舔唇疳 口疮 雪口疽、梅花疳、糜口疳 牙咬托腮骨槽风 牙咬传变骨槽论 牙痈 牙疔 牙瘘 牙宣 风热牙疽 走马牙疽 牙菌、舌菌 牙岩、舌岩论 舌疳 木舌 舌衄 上腭悬痈……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外科证治全生集》
清·王维德 撰,胡晓峰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本书由清代外科名家王维德在总结自己40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以祖传秘方编成,于康熙五年(1740)刊行。1卷。分论证、治法、医方、杂证、制药、医案六部分论述。其中介绍常见外科病证治法65种,常用外科效方75 首,内、妇、儿科杂病验方48首,200余味药物的性能及炮制,医案15则。作者以治疗外科疮疡而擅长,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外科辨证论治法则,重视疮疡阴阳辨证,治疗上提倡”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临床治病疗效卓著,自诩“治病历四十余年。用药从无一误”。备受后世医家推崇。所收录的家传秘方,如:阳和汤、犀黄丸、醒消丸、小金丹等,至今仍是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本次整理,精选底本,增加导读,编制方剂索引和药物索引附于书末...查看详细

☉ 《外科症治全生集——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清〕共洪绪 著,夏羽秋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7-1
本书系清·王洪绪所撰。全书共四卷,为外科专著,包括痈疽疮毒总论、临证医案、诸药制法及外科方剂。其中所载阳和汤、犀黄丸、阳和解凝膏等名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故本书在中医外科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 此次校注以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为底本,精校而成,供中医工作者临床参考。 卷一 痈疽总论 部位论名 烂溃不敛 患孔毒根 翻花起肛 毒气攻心 阴症门 阴疽论 阴疽治法 流注 甲疽 井泉疽 瘰疬 小肠疽 鹤膝风 横痃 乳岩 贴骨疽 骨槽风 恶核痰核 石疽 善癀头 鹅掌风 鹅爪风 冻疮 阴疽用膏议 阳症门 痈疖 牙痈 发颐遮腮 子痈 囊脱 赤游螳螂子 疔毒 红丝疗 刀镰疗 走黄 杨梅结毒 诸疮 癞疥 绣球风 脓疥门杂 脓窠 坐板湿毒 猴狲 疳 恶疮极痒 蜡梨疮 不痒恶疮 头面肥疮 臁疮 烂疮 漆疮 患疮日久 疮瘋 火珠 流火 诸癣 蛀发癣 阴顽恶癣 痔漏 外痔 内痔 痔漏成管 石疖 大痈溃后议 有阴有阳症门 肺痈肺疽 发背 脱骨疽 天蛇头 耳后锐毒 驴眼 牛程蹇 悬痈 乳痈又名妒乳 鱼肚痈 痘毒 咽喉口舌门 喉痹 乳蛾 喉癣 喉珠 锁喉 缠喉风 喉闭 牙疳 走马牙疳 牙蚀 风火虫牙 舌上出血 小儿口疳 舌肿 口疳时发 舌硬生衣 热痛喉症 附:视咽喉七症诀 附:制喉枪法 杂症门 汤火烫 狗咬 跌打骨断 闪颈促腰 骨鲠 天丝入目 尘屑入目 赤眼淹缠 孩童目疾 痘后目疾 鼻衄 乳悬 卷二 卷三 卷四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第2版)——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
林毅,蔡炳勤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1
《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自2000年出版以来,得到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欢迎。为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反映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的新进展,该丛书近期又进行了全面修订,共计16分册,本书为其中之一。 本书选择了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的外科疾病16种,对每一种疾病均杂第1版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临床工作的进展情况,力求突出性、系统性、实用性,从14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其中“诊断”部分反映了国内外最新诊断标准。“治疗”部分阐述了中西医治疗的原则和法官年法,中医特色鲜明,西医内容内容精当。“难点与对策”部分将捆扰临床医生诊断与治疗的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作者临床心得提出相应对策,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查看详细
☉ 《外伤科病证治精要》
章正兴,白书臣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1-1
本书编者收集整理了近10年来全国各地名老中医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对100 余种外科、骨伤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外治疗法、内外合治、单方验方、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诊治经验,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医诊治外伤科疾病的最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第一部分 外科疾病 1 浅表软组织疾病及特异性感染 2 颈部外科疾病 3 胸部外科疾病 4 腹部外科疾病 5 泌尿男生殖系外科疾病 6 肛肠外科疾病 7 周围血管外科疾病 8 外科其他疾病 第二部分 骨伤科疾病 1 骨折与脱位 2 骨与软组织疾病...查看详细
☉ 《外治秘方(名医珍藏)》
良石 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0-1
所谓外治方法,就是将药物加工配制成一定的剂型,通过皮外施药而达到治病目的的,种常用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和其他疗法相比较具有两个明显优势首先有许多患者不易服药,如儿童和重病患者等,外治法对这类患者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当有些患病部位无法施以手术时,外治法的优越性更为显著且外治方法具有药简而效宏,取材方便且易操作、药价低廉而无不良反应等诸多优点,因此它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本书精心筛选了散失在民间的500多个外治秘方,这些外治秘方可治疗常见疾病130多种。本书的特点是一病多方,为方便读者,我们按照药物的外治方法分为八个部分,您喜欢用哪种方法就到相应内容中去寻找...查看详细
☉ 《汪受传儿科医论医案选》
万力生 主编 学苑出版社 2008-7-1
汪受传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汪受传教授擅长治疗小儿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对小儿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泄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本书为“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丛书之一,汇编了汪受传教授关于中医儿科学的医案。 上篇 医论 一、胎毒学说辨析 二、胎怯辨证论治探析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从肝经邪火论治 四、补肺固表调和营卫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五、病毒性肺炎的辨治经验 六、哮喘的辨治经验 七、运脾、补脾话健脾 八、消积必须导滞...查看详细
☉ 《王庆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王中礼 主编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1
王中礼,男,59岁,河南新郑人。副主任医师,现任西安市新城区中医医院痔瘘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陕西分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出身于中医世家,以痔瘘疾病的中医诊疗为特长。先后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获得市级医疗技术“创新能手”“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开篇 家传史略 第一节 创始儒医 王君玉堂 第二节 二世医杰 群贤辈出 一、痔瘘圣手王庆林 二、肛肠名家王芳林 三、步入医界王杏林、王正才 四、痔瘘名医陈秀君、司湘云 五、痔瘘专家司松芳 第三节 三世医秀 中礼掌门 一、痔瘘掌门王中礼 二、美籍中医王锦儒 三、王庆林传人 四、王芳林传人 上篇 学术研究 第一节 首创肛门病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探究肛门病的发展历史 一、夏商时期 二、两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时期 五、宋金元时期 六、明清时期 七、近代痔瘘医学的发展 第三节 阐述肛门直肠解剖生理 一、肛门 二、肛管 三、肛管上端边缘 四、齿状线 五、直肠 六、肛门直肠肌肉 七、肛门直肠血管 八、肛管直肠淋巴组织 九、肛门直肠神经支配 十、肛门直肠周围间隙 十一、肛门直肠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十二、肛门直肠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独倡肛门直肠病的范围 一、肛门直肠区域的界线 二、肛门直肠科的病种 第五节 简述痔瘘病因的古今认识 一、我国古代对痔瘘病因的探究 二、现代医学对痔瘘病因的认识 第六节 肛门疾病中医诊法概要 第七节 系统论述肛门病辨证方法 中篇 临床经验 第一节 痔核的分类与诊治 第二节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第三节 肛瘘 第四节 肛裂 第五节 肛管直肠脱垂 第六节 肛门皮肤瘙痒症 第七节 直肠息肉 第八节 肛管直肠狭窄 第九节 肛管直肠部肿瘤 第十节 环状痔的改良术式 第十一节 痔瘘术后各种情况的处理 第十二节 王氏骨质簪换药法 附:部分肛门疾病图 下篇 医案医话 第一节 痔 第二节 肛裂 第三节 肛痈 第四节 肛瘘 第五节 脱肛 第六节 蛲虫症 第七节 肛周湿疹 第八节 便秘 第九节 直肠淋巴肉芽肿 第十节 术后小便癃闭 第十一节 论大便下血的原因 第十二节 夹管止血药捻治疗痔术后出血 第十三节 痔疮的辩证论治 第十四节 中医针灸在美国 附篇 传世秘录 第一节 家传秘方 第二节 弟子名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王锡章医案》
王清国 主编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1-8-1
本书收选内科病证42种124例,妇科病证46种147例,儿科病证38种147例,均按中医病证分类。内容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证典型病案。在病种、病例末尾,有方解、按语、综述,作为辨证及处方用药的提示。 每案均旁征博引,在辨证立法、遣方化裁、用药配伍等方面,大多具有王锡章老先生的独特之风格和创新见解,且深入浅出,易学易用。 本书供中西医务人员和学习祖国医学者参考运用。 卷一 内科医案 传染病 暑温 风温 春温 湿温 湿热 痢疾 霍乱 肺癆 疟疾 杂病 头晕 头痛 眩晕 怔忡 真心痛 心悸水肿 腰痛 痹证 胃脘痛 呕吐 呃逆 泄泻 黄疸 便秘 咯血 呕血 便血 鼻衄 自汗 盗汗 感冒 遗精 淋证 浊证 疝气 水肿 小便失禁 脱肛 咳嗽 哮喘 痰饮 癥瘕 危重证 卷二 妇科医案 卷三 儿科医案...查看详细
☉ 《王新陆中医内科治疗经纬》
 科学出版社 1900-1-1...查看详细

☉ 《王育群学术经验撷英——龙华名医临证录》
王育群工作室 编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5-8-1
王育教授是沪上名医群星中的闪亮之星。他一直从事中医内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呼吸、消化、肾病等科室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对这些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科研上也有显著成绩。临床上擅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映化、脂肪肝等肝脏疾病,特别是运用活血化瘀为主治“乙肝”八法更是其精华所在。 本书凝聚了王教授40余年临诊的精华,其真切的经验介绍,富 于发展独创的理论剖析,均将给同道和后学者驻避迪。全书病案完整,具有代表性,理论基础深厚,分析透彻,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对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领域的肝病临证治疗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将使阅读者深受裨益。 本书是教授学术经验的总结...查看详细
☉ 《王智贤老中医六十年杂病治验实录》
王智贤 主编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5-1
本书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丰富,大多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也有一些疑难病,罕见奇病。书中介绍了94个疾病,151个证型,列举了129个治验病例和166个方剂,还有针灸、偏方、食疗等简便疗法。很符合广大农村的实际需要。 二、以中医理论为主,每个病都列有概述,病因病机,主要临床表现及辩证施治原则,也结合和借鉴一些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和诊断技术,如B超、CT、检验学、病理学等,互相融合以提高诊疗效果。 三、书中使用的166个方剂都是通过吸取先贤精华,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拟订而成。每个方剂均按理、法、方、药原则,提纲挈领说明主治、作用、适应范围,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每味中药的作用原理...查看详细
☉ 《望舌识病的奥秘》
来一鸣 杭州出版社 2000-1-1
前言 答记者问 一、舌的部位 二、正常舌苔 三、舌诊的初步知识 四、一看便懂的舌苔 五、病情好转的舌苔 六、病情恶化的舌苔 七、怪异舌苔 八、疑难舌苔 九、一舌一病苔 十、一舌二病苔 十一、一舌三病苔 十二、一舌四病苔 十三、一舌五病苔 十四、一舌六病苔 十五、假苔 十六、其他望诊 十七、看相望舌 十八、舌下静脉望诊 十九、危重病舌 作者敬告读者 后记...查看详细
☉ 《望手诊病图解》
赵理明 编著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本书由著名的中医手诊专家赵理明编著。该书是作者长期从事临床手诊经验之总结,共囊括了百余种疾病的望手诊断方法,有一看即会、一用就灵之特点,为早期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参考,并附临床图谱及彩色图谱160多幅。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手诊常识,对手掌各部位划分、名称、含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下篇介绍了临床各种疾病的望手诊病法,对60余种常见病的手像表现、中医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附有清晰的手像图。附录介绍了手掌墨印传真图谱和彩色图谱的分析与实例。全书内容实用,图文并茂,图片清晰、直观。有看图识病、通俗易懂的特点。 上篇 手诊入门 一 中医手诊医学 二 指甲各部位划分及常见甲型 三 常见指甲诊病法 四 手指掌纹各线名称及位置划分方法 五 手掌酸碱区划分法 六 手掌三大主线年龄划分法 七 五指诊病法 八 手型大小与身高映病法 九 手掌与人体内脏对应示意图 十 手掌九宫八卦划分法 十一 手掌九星丘划分法 十二 手掌对应脏腑病理区域划分法 十三 手掌病理形纹及常见符号 十四 正常手掌比例区分法 十五 观手色泽诊病法 十六 手掌纹墨印传真方法 十七 细微掌纹彩色摄像模糊处理法 下篇 临床望手诊病法 第一部分 头颈部 一 头痛 二 脱发 三 眩晕 四 近视 五 脑出神 六 脑肿瘤 七 鼻咽炎 八 中耳炎、耳鸣 九 脑动脉硬化症 十 颈椎病 十一 甲状腺机能亢进 十二 失眠 第二部分 胸部 一 肩关节周围炎 二 食道炎 三 肺结核 四 支气管炎 五 肺气肿 六 肺癌 七 低血压 八 高血压 九 心脏疾病 十 心肌梗塞…… 附录...查看详细
☉ 《微创埋线减肥》
孙文善,戴淑琴 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7-9-1
肥胖,除了因体形胖大影响形体美观外,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发病根源,因而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传统针灸医学在减肥治疗中由于安全无副作用等的优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近年来兴起的微创埋线的应用大大简化了针灸减肥繁琐的操作模式。本书详细介绍了应用微创埋线方法治疗肥胖的最新技术和临床经验,分别从肥胖的形成机理,肥胖的分类,微创埋线技术操作和注意事项,常用穴位的主治、功能和解剖,微创埋线减肥疗法,辅助治疗和临床治疗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本书编写以全面、新颖和临床实用为原则,力求能够满足临床医师的实际需要。本书适合各级医院临床医生、医疗美容减肥机构医务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和肥胖症患者阅读参考...查看详细
☉ 《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
本书分为两部分:眼科临床经验和经验方及常用方。第一部分收选眼科病案87例,对每一病案的诊治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介绍,突出了眼科疾病辨证论治的特点,体现了韦文贵老先生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第二部分所介绍的经验方和常用方,是韦文贵老先生多年从事眼科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在 “主治”中介绍了韦老先生应用的方法和体会,切合临床实际,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指导作用。 韦文贵老先生幼承家学,继承祖传“金针拨白内障手术”,从事眼科临床工作60余年,对角膜病和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有独持之处,效果显著。本次重刊,将有助于中医眼科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 第一部分 眼科临证经验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巩膜炎 麻痹性斜视 真菌性角膜溃疡并前房积脓 匍行性角膜溃疡 树枝状角膜溃疡 角膜翳 青光眼 老年性白内障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渗出性视网膜炎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神经乳头炎 球后视神经炎 小儿视皮质盲 视神经萎缩 儿童视神经萎缩 (一)结核性脑膜炎后(4例) (二)化脓性脑膜炎后(3例) (三)肺炎合并脑炎后(4例) (四)乙型脑炎后(1例) (五)中毒性脑炎后(2例) (六)重型破伤风脑病后(1例) (七)中毒性痢疾后(2例) (八)外伤后(2例) (九)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后(2例) (十)麻疹高烧后(1例) (十一)原因不明者(2例) 第二部分 经验方及常用方 内服药 [汤剂] 一、疏风剂 (一)经验方 1.偏正头风方 2.湿热头痛方 3.风热头痛方 4.见风流泪方 5.平肝止泪方 6.双眼肿胀如桃方 7.治蟹珠方 8.补肝散 (二)常用方 9.羌活胜风汤 10.防风羌活汤 11.驱风一字散 12.驱风散热饮……...查看详细
☉ 《胃病自然疗法》
谢英彪…[等]编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1
一 胃病的基本知识 二 食物疗法 三 药茶疗法 四 药膳疗法 五 针刺疗法 六 艾炙疗法 七 拔罐疗法 八 敷贴疗法 九 脐疗法 十 肚兜疗法 十一 按摩疗法 十二 体育疗法 十三 精神疗法...查看详细
☉ 《胃肠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刘晓伟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1
本书是中医临床案例教学系列丛书之一。全书精选了古今近100位著名中医医家近200多个胃肠病医案,按胃炎、消化性溃疡病、食管疾病、炎性肠病、胃癌、吸收不良综合征、腹部结核、肠道肿瘤等病证分类编排,涉及胃肠常见及疑难病证16余种,包括病史、辨证、诊治经过、处方及详细解析,重点指出医案的精要之处,揭示名医独特的学术思想,知常达变的诊治技巧和遣方用药特色。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案例教学时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第1章 胃炎 第一节 慢性胃炎 第二节 急性胃炎 第2章 消化道溃疡 第一节 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 胃溃疡 第3章 食管疾病 第一节 贲门失弛缓症 第二节 胃食管反流病 第三节 食管癌 第4章 炎性肠病 第一节 Crohn病 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 第5章 胃癌 (一)大体类型 (二)组织类型 一、辨证论治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第6章 吸收不良综合症 第一节 泄泻 第二节 虚劳 第三节 小儿疳证 第四节 小儿食积 第7章 腹部结核 第一节 肠结核 第二节 结核性腹膜炎 第8章 肠道肿瘤 第一节 肠道良性肿瘤 第二节 大肠恶性肿瘤 第三节 胃肠淋巴瘤 附录 适用方剂...查看详细
☉ 《胃肠病外治独特新疗法——内病外治·外病外治独特新疗法丛书》
韩玉旋 等主编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9-8-1
本书为《内病外治·外病外治独物新疗法丛书》之分册,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了胃肠病外治的渊源、发展过程、外治机理及常用外治方法;中篇详细论述了呕吐、呃熟悉、噎膈、反胃、胃痛、腹胀、胃下垂、腹痛、痢疾、泄泻、便秘等常见胃肠病症的外治施治方法及注意事项;下篇重要介绍目前临床上治疗胃肠病症的外治高效新疗法。本书内容丰富,方选简便验廉,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适合临床医师和广大群众及中医外治爱好者阅读参考。 邱天道,执业中医师,副主任医师,第四十七届国际尤里卡金奖获得者,比利时王国政府骑士勋章获得者,内病外治·外病外治独特新疗法丛书总主编。 上 篇 第一章 胃肠病外治概论 第二章 胃肠病外治特点 第三章 胃肠病外治机理 第四章 胃肠病外治方法简介 一 灌肠点滴法 二 鼻嗅法 三 敷脐法 四 熨脐法 五 艾灸法 六 热熨法 七 穴位注射法 八 兜肚法 九 药包热敷法 十 中药离子透入法 十一 羊肠线埋植疗法 十二 拔罐疗法 中 篇 第五章 呕吐 第六章 呃逆 第七章 噎膈 第八章 反胃 第九章 胃痛 第十章 腹胀 第十一章 胃下垂 第十二章 腹痛 第十三章 痢疾 第十四章 泄泻 第十五章 便泌 下篇 第十六章 胃肠病外治方法及药物高效验方选粹 一 敷贴疗法 二 薄贴疗法 三 热熨法 四 熨脐法 五 敷脐法 六 兜肚法 七 灸法 八 灌肠疗法 九 穴位注射疗法 十 埋线疗法 十一 淋洗法 十二 涂擦法 十三 栓塞法 十四 握药法 十五 发泡法 十六 鼻嗅法 十七 烟熏法 第十七章 胃肠病非药物外治高效验方选粹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胃肠病验方——最新高效病症验方丛书》
肖达民 主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9-1
本丛书包括头痛、骨与关节、糖尿病、心血管病、肾病、肝胆病验方。 本书着重介绍食道和胃肠道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慢性食管炎、胃痛、胃痉挛、慢性胃炎、慢性表浅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上消化道出血、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霉菌性肠炎等37种,验方282首。每首验方都是原作者反复验证,证实疗效可靠才收集的,故参考性、实用性强,可供群众、医生应用和参考。 反流性食管炎验方 慢性食管炎验方 外伤性食管炎验方 胃炎验方 胃痛验方 胃痉挛验方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验方 慢性胃炎验方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 萎缩性胃炎验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 疣状胃炎验方 癌前胃粘膜固有腺全体减少验方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验方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验方 胆汁反流性胃炎验方 贲门炎验方 胃节律紊乱综合征验方 胃轻瘫综合征验方 胃咽相关症咽方 胃下垂验方 胃结石验方 幽门梗阻验方 胃肠神经官能症验方 胃潴留难方 功能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验方 消化性溃疡验方 上消化道出血验方 细菌性痢疾验方 肠易激综合征验方 溃疡性结肠炎验方 慢性非特异性遗疡性结肠炎验方 慢性结肠炎验方 霉菌性肠炎验方 放射性结肠炎验方 其他腹泻验方 药物治疗后消化道反应验方...查看详细
☉ 《魏长春中医实践经验录.增编版.中医临床家丛书》
魏长春 原著,魏睦森,陈蓉蓉 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1-1
本书荟萃已故名老中医魏长春先生研探医理、临床实践60余年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的自撰文稿与诊治案例,是一部堪称近代中医临床带教的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10卷,收录了医家本人的医论、医案、医话和20多位医界耆宿的学术经验:涉及中医诊断、辨证、治疗等多方面的内容;除单列“效方选辑”卷外,全书共收载其常用验方近百首。 本书还专篇讲述中医养生保健、饮食治病的方法。对大众读者也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魏长春(1898—1987),字文耀,浙江宁波慈城人(今属宁波市)。初学药业,后学中医,继拜浙东名医颜芝馨为师,1918年悬壶,1956年受聘赴杭,翌年任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查看详细
☉ 《温病大成(第二部)》
曹洪欣 总主编,张志斌 主编 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7-8-1
《温热论》、《温证论治》实为同一著作的两种传本,为温病通论著作。由清·叶桂(天士)口述,其弟子顾景文执笔著录。本是叶氏师徒之间的问答授课,原无书名,后因整理者不同而形成以上两种传本。由华岫云修改整理者,名《温热论》,首刊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唐大烈修改整理者,名《温证论治》,收入《吴医汇讲》,首刊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两书比较,文字表述有较大的差异,而主要内容则区别不大。全文十分简短,仅四千余字。叶天士认同吴又可温邪“由口鼻而入”的观点,但对于感邪之后,病邪在人体内的传变过程,却提出了由浅而深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4个病机层次。“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查看详细
☉ 《温病大成(第一部)》
曹洪欣 总主编,王致谱 主编 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7-8-1
《温病大成》为温病学专题文库,融合丛书、类书、全书、书目4种文献的特点,形成系统的带有简要注释的温病学文献集成。全书分6部:通论Ⅰ、通论Ⅱ、通论Ⅲ、专病、温病医案、温病综合研究。 本书为其第一部,具体收录了:《瘟疫辨论》、《伤寒瘟疫条辨》、《瘟疫条辨摘要》、《医略十三篇》、《时疫温病气运征验论》等。 《温疫论》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中医学原创思维与原创成果的杰出体现。2卷,明·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此书大致为随笔劄录而成,不甚诠次,其原创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创立“戾气”病因学说。吴氏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查看详细
☉ 《温病方证与杂病辩治》
张文选 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1
温病的方证是《温病条辨》等书的核心理论,辨方证论治是温病辨治学的理论精髓。本书提出了温病的方证理论体系,把93首温病方以方类证,分为31类,先论方的结构特点,后论证的特 征,再论临床应用。打破了既往以温病及三焦卫气营血为纲的框架,突出方证体系,以方为纲,以证为目的论述温病的辨治。 根据作者多年的研究与临床体会,提出温病方可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杂病。在温病方的临床应用方面,本书不谈温病方治疗温病,专论温病方治疗杂病。书中特别介绍了刘渡舟、赵绍琴、孟澍江、王正宇等先辈们用温病方治疗杂病的经验,介绍了辨温病方证方法在治疗杂病中的应用心得。 阅读本书,对于学生...查看详细

☉ 《温病舌诊图谱(第2版)》
张之文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1
本书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中医温病舌诊知识的专著。本书在1版的基础上又增加温病型舌诊图片及斑疹、白瘩图片30余幅,现全书图片180余幅。每幅图片后都用简明扼要地文字概括了温病舌象的特征、辨证意义及治疗方药,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书后附有斑疹、白瘩等图片并做简要说明。为便子读者学习查阅方便,书后还附有查舌辨症歌和方剂索引。 本书编排体例以全国现行统编教材《温病学》为蓝本,读者可将本书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同时本书也适用于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温病舌诊的注意事项 1 注意舌象的动态变化 1.1 苔色变化 1.2 舌苔厚薄变化 1.3 舌苔润燥变化 1.4 舌色变化 1.5 舌质荣枯变化 2 注意季节变化对舌象的影响 3 注意昼夜时辰对舌象变化的影响 4 注意与染苔的鉴别 正常舌象 温病常见舌象变化 1 白苔 1.1 薄白欠润...查看详细
☉ 《温病条辨——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清·吴瑭 著,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1
本书是清·吴瑭(鞠通)所著,为明清医学中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 全书共6卷。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 由于本书所以论据和治疗方法,都是明清以来医家的实践经验,颇切实用;本书中创制的一些方剂和“桑菊饮”和“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所广泛应用,因此,本书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研究温热病所不可少的参考书。 卷首 问心堂温病条辨原病篇(引经十九条) 卷一 上焦篇(法五十八条...查看详细
☉ 《温病学读本/基层中医临床医生学习与提高丛书》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00-1-1...查看详细
☉ 《温病学——国际中医药、针灸培训考试指导用书》
周丽雅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1
《国际中医药、针灸培训考试指导用书》涵盖中医、中药、针灸、按摩推拿、正骨、中医护理6个专业方向的28个科目。 每一科目内容有“考试大纲”、“应试指南”和“习题”三部分。“考试大纲”列述考核知识点,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认知层次;“应试指南”是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的细化和讲解,是应试者备考必须阅读的主要内容和考试命题的资料依据。“习题”是根据“考试大纲”和“应试指南”组织的部分例题,本套国际中医药、针灸培训考试指导用书可供国际中医药、针灸各类、各级从业人员水平、资格与职称考试的应试者、国际中医药教育机构在校生、中医药各专业培训班学员,以及在中国就读的外国留学生和进修生使用...查看详细
☉ 《温病学家治疫病经验:探讨中医对》
肖林榕 等编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5-1
在历经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中华民族战胜过无数次“温疫”的肆虐,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医温病学理论体系与临床治疗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使得中医药战胜“温疫”的能力.达到—个全新的高峰。为此,本书立足于“古为今用”的原则,以科学的、通俗的、普及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以明清温病学家为主的治疗“温疫”的学术思想、诊疗方法、治疫经验等内容,以期为今天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论 第一章 中医药治疗疫病的发展历程 一、初步形成时期 二、发展时期 三、发展成熟时期 第二章 中医辨证论治疫病的原则与方法 一、八纲辨证 二、六经辨证 三、病因辨证 四、卫气营血辨证 五、三焦辨证 六、对疫病特征的认识 七、治疗特点 八、治疫常用方法 第三章 中医治疗疫病的现代研究 一、基础研究 二、临床研究 三、方药研究 各论: 第一章 创立“戾气致疫”学说的吴有性 一、富有创新的学术思想 二、名方的应用与研究 第二章 叶天士治疫病学术思想及临床治验 一、阐明温病发生、发展机理及其与伤寒的区别 二、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纲领 三、丰富温病诊法内容 四、重视顾护津液 五、治验分析 第三章 集温病学大成的吴鞠通 一、成名历程 二、主要学术成就 三、吴氏名方及应用 第四章 集湿热证治之大成的薛生白 一、湿热病辨证论治要领 二、诊疗特色 三、病案选读 四、对现代临床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 博采众长的王士雄 一、治学精神和医德医风 二、治法举要 三、用药特色 四、咳嗽治法及病案 五、温病治法及病案 六、研究白虎汤及其变法 七、治疫方剂的现代应用 第六章 治疫病名家余霖 一、学术经验 二、主要论著 三、治疫名方清瘟败毒饮及应用 第七章 擅治火热疫毒证的杨璿 一、学术成就 二、名方研究与应用 第八章 倡融伤寒与温病为一体的俞根初 一、主要学术思想 二、著名治疫病方剂蒿芩清胆汤的研究及应用...查看详细
☉ 《温病学图表解——中医基础知识图表解丛书》
杨进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1
本书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主任杨进主编。全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为温病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的内容有温病的发展概况、温病的特点及分类、病因与发病、辨证理论、常用诊法、治则和治法、预防和护理等。中篇为各种温病的具体证治,包括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瘟疫、疫诊、疟疾、霍乱等病。下篇为名著选,收录了清代温病学的代表著作: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温热病篇》和吴鞠通《温病条辨》选。 本书作者从当前中医高等教育温病学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充分、完整、系统地反映了温病学课程中的理论和证治方法内容,对温病学课程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尽可能用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查看详细
☉ 《温病学习题集》
杨进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9-1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新世纪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药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出版后,我们组织原教材编委会编写了与上述规划教材配套的教学用书——习题集,目的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以习题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强化,也为学生自我测试和应考提供便利。 本套习题集与已出版的七年制规划教材配套,所命习题范围与现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教学大纲和规划教材一致。习题覆盖规划教材的全部知识点...查看详细
☉ 《温病学选背(中医必背丛书)》
王笈 主编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1
《温病学》是中医必修课之一。该书核心心理论——卫气营血与三焦辩证理论体系,对临床外感病与各科热证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温病学》论述温病诊治过程所体制的整体观、动态观,理法方药一致的思维方法,对中医临证具有典范作用,因而本书历来被视为学习掌握中医特色理论、培养提高中医自身辩证论治基本素质的必读之书。 为此,我们在编写写本书时,本着“方便学习,服务临床,撷其精髓,简明扼要”的原则,以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温病学教材为蓝本,对总论、各论、名著选背三部分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本书为适应初中学医者的需要,我们根据历代名医选择读本而成才的经验,结合现行教材学习的特点,参考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大纲...查看详细
☉ 《温病学与中医现代临床》
赵进喜 等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8-1
本书以中医学术为主体,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系统介绍温病学在中医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对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和内、外、妇、儿各科杂病的指导意义。分为温病学说与伤寒理论的关系、温病发病学说与中医现代临床、温病学诊察方法与中医现代临床、温病学辨证方法与中医现代临床、温病学治法理论与中医现代临床、温病学方剂临床医案以及温病学家学术思想与中医现代临床等七部分,并列举诸多病例。全书突出“古为今用”和“学以致用”的精神,注重实用。适合于临床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温病学研究者、高等中医院校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 赵进喜 男,河北省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查看详细
☉ 《温病专辑——当代名医临证精华》
史宇广,单书健 主编 中医古藉出版社 1999-5-2
史宇广、单书健同志主编的《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丛书,别开生面,每书对一种常见病,广撷精华,汇全国医林名突治疗某病之独特经验于一帙。或以演论形式论述名老中医自成规律之独到经验,或以医话形式叙述名老中医对某方、某法及某药之运用体会。 中书着眼于名老中医经验之细微处,故能取巧求精,而非面面俱到,或重复泛论。同时,由于本丛书以常见病分集论述,使丰富多彩的名家治验,纲明目细,便于查阅,故可合坊者得其要领,易于师法。览一篇可尽得当代名医于某病之各独到诊疗经验,其实用价值,不言而喻。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套丛书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名老中医各具特色的理论风解和治疗规律,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素材...查看详细
☉ 《温热论湿热论》
清·叶桂 撰,清·薛雪 著,张志斌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温热论》(另一传本为《温证论治》)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编撰。内容简短,仅四千余字,却对温病理论与临床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本书是从事中医温病医、教,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中医各科临床医生均有参考价值。 鉴于本书有《温热论》与《温证论治》两种传本,且两书的文字表述有较大的差异,故本次整理以《温热论》为主,其后附录《温证论治》。前者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卫生堂刻本为底本...查看详细
☉ 《瘟疫学新编》
张之文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9-1
本书首先对瘟疫理论进行概括、归纳,阐述其基本特点,便于学习者了解和把握其内涵、实质。而后介绍传统瘟疫理论,分湿热疫、暑热疫、温热疫、寒疫以及杂疫,内容涉及众多与瘟疫有关的中医名著,如《温疫论》、《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伤寒瘟疫条辨》、《松峰说疫》、《增订通俗伤寒论》、《温病条辨》、《时病论》、《疫喉浅论》、《疫痧草》以及《伤寒序例》、《伤寒总病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景岳全书》等。之后介绍现代常见瘟疫的辨治,涉及当前流行的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SARS、人禽流感等。书后附瘟疫医案和防治方剂。 本书结合当前瘟疫流行,系统整理历代著名医家防治瘟疫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精华...查看详细
☉ 《无症状疾病的中医治疗》
王新陆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0-1
无症状病主要是指典型疾病前的无症状期或临床不表现典型症状的一类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类疾病越来越多地被揭示出来,而成为临床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为适应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们对无症状疾病的概念、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临床内、外、妇、儿、肿瘤等无症状疾病的中医治疗进行了全面论述,以期为临床、教学、科研服务。 本书简明扼要,明了清晰,主要适用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及高等医药院校的广大师生。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无症状疾病的概念和范畴 第二节 无症状疾病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第三节 无症状疾病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无症状疾病的辨证方法 第五节 无症状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六节 无症状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二章 内科无症状疾病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血液系统疾病 第五节 泌快活系统疾病 第六节 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病症 第七节 神经精神病症 第三章 外科无症状疾病 第四章 妇科症状性疾病 第五章 儿科无症状性病症 第六章 眼科无症状疾病 第七章 肿瘤 第一节 恶性肿瘤 第二节 良性肿瘤 第八章 其他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
张效雷 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9-1
本书采用历史主义的手法,以“论从史出”的方式,对“废止中医”思潮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了系统的爬梳和科学的分析,资料翔实,以史带论,史论结合,说理清晰,论断新颖,出语警策,视野广阔,眼光独到,持论公允,行文流畅,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一气贯通,发聋振聩,图文并茂,颇具学习和收藏价值。 张效霞,男,医学博士。1985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8年制少年班,1993年分配至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03年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以发生学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归真返朴的整理研究,重还中医之本原。现任教于山东中医药大学。 参编著作10部...查看详细
☉ 《吴氏妇科精粹》
吴品琮,吴毓驩 著 宁波出版社 2008-6-1
吴氏素瑞安湖岭雅瑶,四代为医,专长妇科。吴毓驩、吴吕琮,父子二人,少承家业,专攻岐黄,不慕闻达,唯求实学,孜孜不倦,潜心行医五十余载,撷取先哲精华,承华启后,协同编写专著,名曰《吴氏妇科精粹》,洋洋数十万信。 全书由医论、医案、验方三部分组成。医论为吴多妇科临床见解及经验总结,包括在《中医杂志》、《浙江中医杂志》、《新中医》等中医药刊物已发表的论文。医案基本上按《中医妇科学》统编教材没完内容顺序,分为月经、带下、妊娠、产后及妇科杂病等。验方系祖孙四代在妇科临床反复验证确系有效之方剂。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部分 医论...查看详细
☉ 《五官病中医外治法》
徐三文 等主编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8-5-1
中医外治是最能体现中医学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方法,仍被广泛而卓有成效地应用于现代临床,并深得广大患者的欢迎。本书从【病因病理】、【诊断要点】、【外治方法】、【现代研究】等四个部分系统介绍了常见眼科疾病、常见耳部疾病、常见鼻部疾病、常见咽喉部疾病、常见口腔科疾病等25种常见病证。 中医诊治五官病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方法,仍被广泛而卓有成效地应用于现代临床,并深得广大患者的欢迎。本书从中医外治法的角度来探讨,大量参考国内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自身的临床经验,博采众说为一体,以指导临床诊治为宗旨...查看详细
☉ 《五官科学(供高职护理英护助产检验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工艺影像技术中医中西医》
 科学出版社 2004-9-16...查看详细
☉ 《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大观》
田合禄 等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1
五运六气医学,不仅是时间医学,还是空间医学,作者称之为中医时空医学。五运六气是外感病之源,研究外感病不能脱离五运六气,离开五运六气而论外感病,犹如瞎子摸象,所以张仲景着《伤寒论》、吴瑭着《温病条辨》、雷丰着《时病论》等都谈病原在五运六气。因此,五运六气是诊治疾病的大纲。 五运六气不但是外感病之源,也是杂病之源。人之有生,一禀于父母之精,二禀于天地之气。受于父母之精为有形之阴,乃遗传之因素为先天;受于天地之气为无形之阳,乃生化之因为后天。但致病因素有三: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天地自然环境因素,三是社会环境因素。今只论自然环境运气致病因素,不论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田合禄...查看详细
☉ 《五脏杂病论治与调护》
何太清 主编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2-7-1
本书按心、肝、脾、肺、肾五脏系统地论述了各自的组成、功能活动、病例变化、治则药例及调护,重点介绍了20种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该书是一本普及与提高兼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书,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中医院校学生的课外参考书。 第一章 心脏疾病 第一节 心脏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心脏的功能活动 第三节 心脏的病理变化 第四节 心脏疾病的治则药例 第五节 心脏疾病的调护 第六节 心痛 第七节 心悸 第八节 脱证 第九节 百合病 第二章 肝脏疾病 第一节 肝脏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肝脏的功能活动 第三节 肝脏的病理变化 第四节 肝脏疾病的治则药例 第五节 肝脏疾病的调护 第六节 眩晕 第七节 中风 第八节 厥证 第九节 痉病 第三章 脾脏疾病 第一节 脾脏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脾脏的功能活动 第三节 脾脏的病理变化 第四节 脾脏疾病的治则药例 第五节 脾脏疾病的调护 第六节 痰证 第七节 积聚 第八节 泄泻 第九节 痢疾 第四章 肺脏疾病 第一节 肺脏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肺脏的功能活动 第三节 肺脏的病理变化 第四节 肺脏疾病的治则药例 第五节 肺脏疾病的调护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痈 第八节 肺痿 第九节 肺胀 第五章 肾脏疾病 第一节 肾脏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肾脏的功能活动 第三节 肾脏的病理变化 第四节 肾脏疾病的治则药例 第五节 肾脏疾病的调护 第六节 消渴 第七节 腰痛 第八节 淋证 第九节 遗精 附录:方剂索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西医不治之症的中医治疗验案》
肖相如,侯中伟,陈松鹤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4-1
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总觉得西医帮助渡过了急、危、重等诸道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让中医来调养。因此,说到底,中医只能用来治一些死不了的病。中医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就让这本书来回答这个问题。 祝谌予 李可 杜雨茂 周仲瑛 刘弼臣 高辉远 何任 邓铁涛 米伯让 让珍玉 陈苏生…… 十九位中国大医妙手回春,力挽狂澜,拯球众生,再次证明,西医认为不能治的许多疾病,中医能治西医疗效不佳的许多疾病,中医疗效好。 1993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的一位教授得了糖尿病,自己用西药治疗,但是总烦躁不安,疲乏无力,出汗,他跟我说,是糖尿病损害了他的神经系统...查看详细
☉ 《系统学与中医药创新发展》
戴汝为 著 科学出版社 2008-4-1
21世纪发达国家从信息时代迈向“概念时代”,这为注重整体观念和形象思维的中国传统医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时代机遇。当今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医药的发展应该以人体复杂系统为基础,结合系统科学、认知(思维)科学、复杂性科学交叉研究;从系统学的理论高度,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论;充分吸取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以人为主、人机结合,综合专家体系、古今中外相关的知识信息,集成计算机群的高性能,发挥其整体优势,从而于无所不在的网络空间构建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为中医药研究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智能平台。 本书可作为系统科学、认知(思维)科学、复杂性科学、中医药专业等领域的研究生教学参考书目...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