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经典古籍(9)

☉ 《刘纯医学全书(精)/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姜典华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6-1
《刘纯医学全书》集明代医家刘纯医学著作之大成。刘纯,字宗厚,约生于元末,卒于明永乐中。江苏吴陵人。本书共收录刘纯现存世的医学著作4部,包括《医经小学》6卷、《玉机微义》50卷、《杂病治例》一卷、《伤寒注例》一卷。 本书既有刘氏精心编辑,用歌诀体裁写成的中医入门之作,又有其以《内经》为本,融汇金元诸家学说,系统阐述中医临床各科理法方药的力作;还有其由博返约、传于子孙的枕中秘集,并有校注者研究刘纯医学学术思想的专题论文。 本书校勘严谨,训释精当,是一部较好的临床参考书,可供中医专业人员以及学习中医、研究中医者阅读。 医经小学 卷之一 医学指南总诀 本草第一 药本五味 药性指掌 妊娠服禁 引经药报使 六陈 十八反 十九畏 用药法象 医经小学 卷之二 脉诀第二 诊脉入式 二十四种脉体 怪脉 脉相类 方脉举要 伤寒脉 伤寒死脉 医经小学 卷之三 经络第三 十二经本一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 十五络脉 经脉交会八穴 经穴起止 十二经气血 十二经井荣腧经合穴 经脉流注 十二经纳甲 周身经穴赋 医经小学 卷之四 病机第四 五运主病 六气为病 病机略 伤寒证候 阴虚本病 医经小学 卷之五 治法第五 五郁 三法 五治 七方 十剂 望闻审切例 察病轻重 水火分治 三阴三阳标本分治 辨证用药例略 伤寒汗吐下禁例略 针法 太乙人神 血忌 逐年尻神 逐日人神 禁针穴 禁灸穴 医经小学 卷之六 运气第六 天元五运经天 六化司十二支 运与天岁德符异名 天地左右六步主气交时候 天地三用时位 六十年运气相临异名 定交六气时刻 六化标本正对生成 一岁之中五运交日 五太从运化 五少从运化 五运不及灾官 五郁发期 五脏五邪相乘 六气先取化元 天地药食所宜 运气活法 六气化变胜复淫治略 司天胜复六诊 十二月七十二候 元晃本书后语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刘冠军——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刘芳 等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10-1
刘冠军(1930-),吉林辉南县人,幼年跟随舅父田润周先生及哲明先生学医,后执教于长春中医学院,现为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刘氏业医近50年,学验俱丰,擅长针炙,兼精内科,在脉诊、经络、子午流注的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曾出版《脉诊》《现代针炙医字根选》《子午流注易通》《针炙学》《中医针法集锦》《针炙明理与临证》等书。刘氏临证时,博采众长,私淑仲景,法效东垣、对脑、神志、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本书汇集了刘氏诊治疾病的验案及其50年的针灸与用药之经验,由于刘氏尤擅针炙,故于“诊余漫话”中还对“毫针剌法及其临床应用”、“按症状取穴法”等进行了论述。 刘冠军 吉林辉南县人...查看详细
☉ 《六经辩证实用解》
贾秀林,贾芳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1
本书以六经为纲,而将原文重新编次,分门别类,使之自成系统、浅深有序、易学易用,以临床实用的为目的,对六经辨治之理、法、方、药进行了全面探入的探讨。...查看详细

☉ 《龙图论医》
吴风非 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8-1-1
从救母亲开始翻书的门外汉,以易学的艺术作眼,肾病、高血压、糖尿病、乙肝治验,中西医争论的终结者。 治法亦有高下,既有神治、气治、形治之别。又有治神、治气、治形之异。药治为治之末,药治三境界,上为神用无方,法无定法;中为审病求机,随机变法;下为辨病求方,随证化裁。本书所论,治其已病,指点下工,术取上乘,理明法著,方正药简。医道中和,医术生化,医法圆通,一以贯之,万变不离其宗。《黄帝内经》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道德术理亘古常在,智思学技不断创新。因而,仲景每言“余皆仿此”。文中所述尽可举一反三。大匠示人以规矩,而不能教人以巧。告一而不知三者...查看详细
☉ 《陆地仙经/珍本医籍丛刊》
〔清〕马齐 等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3-1
本书所收《心医集》、《陆地仙经》、《修昆仑证验》与《养生秘旨》,皆由清人撰述,其内容或为炼功修身之道,或为导引健身之术,或为按摩却病之法,或为养生调摄之说,方法叙述详尽,道理阐释明晰,儒道佛三家之学兼而有之,实属难得的珍贵资料。 心医集 叙 静功 静功妙药醒语 静功妙药八懿 静功妙药前珍 静功妙药九种 闭息 导引 八段锦 八段锦诗 十六字 三字 六字 十二字 七返九还 袁了凡静功诀 纪验 纪验二刻 陆地仙经 陆地仙经序 陆地仙经 〔附一〕治眼九法 〔附二〕茹芎子人道始终 入手 身法 由外入内之功 得手 由内入内之功 由内化内之功 进步 人手 进步 数息 调息 胎息 丘真人呼吸歌 桑榆漫志(摘录) 推蓬寤语(摘录) 修昆仑证验 修昆仑证验序 修昆仑证验小引 揉积论 修昆仑证验 晒说 修昆仑证验跋 养生秘旨 孙真人卫生歌 可惜歌 长生歌 青天歌 养生铭 却病十法 病有十不治 长生在惜精论 前修格言 修行始事 产药川源论 精气神论 仙师六字治病诀 神水滋养法 天机潮候 八段导引法 丹阳祖师回阳固本十六锭金诀 积气生精 炼精化气 仙师口诀 日用经 固精法 运气法 健脾胃法 翻江倒海法 泻命门大法 擦肾腧治频诩法 擦涌泉穴令腰足轻快法 睡诀 固手指诀 舌诀 坐诀 眼诀 漱唾诀 抚摩诀 摆身诀 运手诀 去汗诀 暖丹田诀 三不动诀 三满诀 四大忌 四少诀 洗眼方等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论医中儒道佛》
薜公忱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1-1
在世界科学文化的苑囿里,中医药学堪称古朴苍劲、枝繁叶茂的一株奇葩。虽历经二三千年的风雨霜雪,仍然芬芳馥郁。较之其他国家、民族的先后衰亡的传统医药学,可谓“众芳摇落独 暄妍”。①究其常青不老之秘,仁者智者各有所见,难以完全一致。但有一点可被公认,即其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壤,不断从中汲取水分和营养,这是其顽强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无此源泉则无中医药学。儒、道(包括道家、道教)、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体系,它们对于中医药学的深刻影响,远非其他文化思想派别所能比拟。因此,很有必要从儒、道、佛这一视角,揭示中医药学的丰富文化蕴涵乃至其发展规律;也有必要从中医药学这一层面...查看详细
☉ 《脉法求真》
刘伯祥 著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0-1
本书以《内经》为源,以阴阳为纲,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脉学原理和诊脉方法。指也了自《难经》以来脉学理论的误区,并加以纠正,同时指明了正确的诊脉方法。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全篇主要论述了脉学原理及寸关尺三部诊法,并从“全 息论”角度出发,论证了寸口诊脉分三关侯五脏的科学道理,从而肯定了中医诊脉的科学性。中篇论述了28脉产生的机理、主病及区别要点,并阐述了诊脉中出现的多种情况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下篇主要论述了四时五脏脉法及其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并附以脉案加以说明。 自序 凡例 上篇 脉学的一般理论及诊脉方法 一 脉搏形在怕机理 二 影响脉搏的因素 (一)非疾病因素 (二)疾病因素 三 诊脉时间 四 诊脉部位 五 论“寸口脉衣病分三关侯五脏”的科学性 六 人迎脉、气口脉正误 七 持脉方法 八 病位应从变中求 九 正常人脉象 十 真脏脉 十一 诊脉辨证 (一)“独”字求病位 (二)阴阳求病性 (三)比较求病势 十二 脉象反映病理变化 十三 寸口脉主病脉辨 (一)外感病脉辨 (二)五脏病脉辨 (三)杂病脉辨 1.虚芝病脉辨 2.暑病脉辨 3.黄疸脉辨 4.虐病脉辨 5.黄疸病脉辨 6.失血病脉辨 7.泻、痢病脉辨 8.消渴病脉辨 9.痹病脉辨 10.胸痹病脉辨 11.宿食病脉辨 12.寒疝病脉辨 13.症瘕各聚病脉辨 十四、寸关尺三部脉独见主病(十种脉象主病表解) 上篇注释 中篇 二十八脉辨析及主病…… 下篇 四时五脏脉法及其应用 附:《内经》遍身诊脉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脉经》
(晋)王叔和 著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5-3-1
《脉经》全书共10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该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肿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脉,二十四脉,脉法、伤寒、热病、杂病、妇儿病证的脉证治疗等,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欲学中医,必读《脉经》。 脉经卷第一 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 平脉早晏法第二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平脉视人大不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持脉轻重法第六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平虚实第十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 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 迟疾短长杂病法第十三 平人得病所起脉第十四 诊病将差难已脉第十五 脉经卷第二 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平奇经八脉病第四 脉经卷第三 肝胆部第一 心小肠部第二 脾胃部第三 肺大肠部第四 肾膀胱部第五 脉经卷第四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平杂病脉第二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诊损至肪第五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列期年月第六 诊百病死生决第七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脉经卷第五 张肿景论脉第一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扁鹊脉法第三 扁鹊华佗察声色有诀第四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脉经卷第六 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 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脉经卷第七 脉经卷第八 脉经卷第九 脉经卷第十...查看详细

☉ 《脉经(新校版)——中医经典诵读丛书》
张帆 点校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0-1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为魏晋医学家王叔和所著,约完成于公元三世纪初,全书共十卷。前九卷分为九十七篇,第十卷未分篇,为手检图二十一部。本书以论脉为主,兼论其它诊法,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其中还结合临床阐述了许多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指出了男女妇孺之异,强调了凭脉参证以诊治各种疾病。本书不但是中医脉学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且对中医的学习、研究以及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卷第一 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 平脉早晏法第二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持脉轻重法第六...查看详细
☉ 《脉经——中医十大经典》
〔晋〕王叔和 撰,梁亚奇 校注 学苑出版社 2007-6-1
《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国脉学专著。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撰。 本书十卷,97篇,约8万字。卷一主要论述24种病脉体象、脉理、诊脉法,各种平脉,疾病将瘥和难愈的脉候;卷二论寸、关、尺各部脉象主病9治疗,与奇经八脉的脉象主病;卷三论五脏六腑的平、病、死脉;卷四论遍诊法与独取寸口法的各部脉象主病,以及杂病各种脉候;卷五辑扁鹊与张仲景脉法,扁鹊与华佗察色与闻声要诀;卷六论脏腑病机与病证;卷七论汗、吐、下、温、灸、刺、火、水等治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热病诸证与死候;卷八论杂病脉证和治法;卷九论妇人、小儿诸病证的机理、脉证与预后;卷十为“手检图三十一部”,然图已亡佚,唯存论脉的“前、后、左、右、上、下、中央”诊法及诸种脉象主病等内容...查看详细
☉ 《脉因证治》
(元)朱丹溪 撰,阎平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7-1
本书详称《丹溪朱氏脉因证治》,原题朱丹溪撰,清·汤望久校辑。系后人采集《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书的部分内容编辑而成,共2卷,内容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70篇,每种疾病都完整而井然地列有脉诊、病因、病证、论治(包括方药)四项内容,并述药物加减法,适合临床应用。国内所藏最早版本为清乾隆四十年乙未合志堂刊本,此次整理以此本为底本。 卷上 一 卒尸 二 痹 三 痉即痉也 四 痿 五 厥 六 伤寒 七 大头肿痛附:蛤蟆瘟 八 霍乱 九 瘟病 十 伤暑 十一 疟 十二 疸 十三 劳附:劳极、烦热、劳瘵 十四 热 十五 吐衄下血 十六 下利 十七 泄 十八 自汗头汗 十九 淋附:小便不禁...查看详细
☉ 《漫画黄帝内经素问·入门养生卷》
(沈夏珠编著)(陈聪漫画) 文汇出版社 2002-6-1
本书以漫画的形式介绍了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宝命全形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类论等。 1.【上古天真论篇】 2.【四气调神大论篇】 3.【宝命全形论篇】 4.【生气通天论篇】 5.【金匮真言论篇】 6.【阴阳类论篇】 7.【阴阳应象大论篇】 8.【著至教论篇】 9.【方盛衰论篇】 10.【八正神明论篇】 11.【脉解篇】 12.【五常政大论篇】 13.【刺法论篇】...查看详细
☉ 《霉疮秘录评注》
魏睦森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1
《霉疮秘录》为明代浙籍医学家陈司成代表作之一,系我国古代现在的、惟一的性病学专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本书文字简奥,为古为今用计,圆心注释、评介,名曰《霉疮秘录评注》。 全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霉疮秘录评注,另一部分为陈司成评介。霉疮秘录评注:原书分为总说、或问、治验、方法、宜忌等篇章。今分章评注以供研读。陈司成评介:对原作者陈司成有关史料、学术贡献及国内外影响作了简要的评介,以利于读者对原著的学习、研究。 书中对霉疮(梅毒)的诊治居于当时国际领先地位,至今仍有临床实用价值,尤其对毒性矿物药物(砷剂)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亦可供研制治疗白血病、肝癌等恶疾新药借鉴...查看详细
☉ 《孟河四家医集》
朱雄华 等编纂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1
本书是武进县医学会历时数年,经过广徵博采,整理而成的一部大型医集,它总结了举国闻名的江苏孟河六位医家、费伯雄、费绳甫、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内容有医论、医话、医案、古籍评注、秘方验方集、自编教本、医疗性日记等,这包括了他们的全部印行本、散在民间的许多珍秘本和他们的本人之同类传抄本,经过校勘编审,计得四家二十六种医书。可供临床医师及研究中医学术理论、治疗方法者学习使用。 费伯雄、费绳甫医集 医醇腾义 医方论 费伯雄医案 食鉴本草 怪疾奇方 费绳甫医话医案 马培之医集 医略存真 马培之医案 务存精要 外科集腑 马评外科症治全生集 伤寒观舌心法 药性歌诀 青囊秘传 纪恩录 巢崇山、巢渭芳医集 巢崇山医案 玉壶仙馆外科医案 千金珍秘方选 巢渭芳医话 丁甘仁医集 诊方辑要 丁甘仁医案 喉阔症治概要 丁甘仁晚年出诊医案 脉学辑要 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附录 附录一 孟河医派综述 附录二 孟河学派医人考略 附录三 试探近代常州中医医家的东行发展 附录四 孟河医家新探 附录五 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 附录六 丁派鼻祖丁甘仁 附录七 中药异名、别名注释 再版跋...查看详细
☉ 《秘传中药外治特效方》
全国中药外治专业委员会组织 编写,王明惠,杨磊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9-1
本书荟萃了全国数百位中医药外治专家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外治偏单秘方300余首,所选方剂均经长期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可靠,有的祖传秘方更是屡试屡验。全书按内、儿、妇、外、骨伤、皮肤、五官、男科等八个部分编排,治疗百余种常见疑难病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适合广大基层医务人员选用,也可供广大患者参考。 第一章 内科疾病外治方 痛风砂 三芯泥 头痛酒 气管炎膏 清肺定喘散 肺内感染帖敷法 风塞喘敷膏 点穴法 咳喘痰消膏 止咳平喘散 偏正头痛宁 头风膏 头痛外敷方 冰麝散 芎辛止痛散 纠㖞膏 红星木方 复容膏 芥末外敷方 竹管吸附方 二术散 焦油口眼一次正 醒脑药帽 脑囊虫外敷药帖 治痫酊 朱倍散 眩心枕 清脑降压防瘫防痴药枕 冰遂敷脐散 药物炎 新白通场 尿通散 排毒泻浊液 活髓膏 鼻衄止血粉 益寿降糖膏 温阳固涩行气膏 中毒性肠麻痹中成药验方 通便排气露 截痢散 补脾益肾神阙灸…… 第二章 儿科疾病外治方 第三章 妇科疾病外治方 第四章 外科疾病外治方 第五章 骨伤科疾病外治方 第六章 皮肤科疾病外治方 第七章 五官科疾病外治方 第八章 男科疾病外治方...查看详细
☉ 《秘方大全(名医珍藏)》
良石 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7-1
民间秘方,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价值颇丰的宝藏,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千百年反复难证,延用至今,药简而效宏。它具有“取材方便,配制简便,疗效显著”的特点,故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应用。编者为这部《名医珍藏秘方大全》虚心请教了众多全国著名的老中医,遍收古今,广采博引。书中收录的秘方,皆经过千百年私家秘传,并经名老中医多次验证,疗效理想。本书集实践与医理为一体,内容翔实,说理严密,条目清楚,通俗易懂。其中用药皆寻常之物,易采易得,方徽药简,故于医于民,均可择用。 书中收录的秘方皆经过千百年私家秘传,生命力极强,并经著名老中医的多次验证,疗效理想...查看详细

☉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
明.岳甫嘉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8-1...查看详细
☉ 《名家跌打损伤真传》
(清)沈元善 等著,丁继华 等点校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0-7-1
本书收集了几家中医骨伤科流派的专科医书:如清·乾隆(1736年)沈元善先生编写的《沈元善先生伤科》、1781年霍孔昭的《霍孔昭秘传》、1886年湖南昭潭黄廷爵的《黄氏青囊全集秘旨》、1909年吉林珲春洪氏的《龙源洪氏家传跌打秘方》和清末广西贵县梁佐周父辈的《梁氏家传伤科》。这些医书均系清代的作品,介绍了这些流派的治伤经验和技术,特别是在中医骨伤科用药方面的特长。同时这些医著还反映了那个时代治伤的一般概况和伤科发展的趋势。由于这些医书均系手抄本和石刻本,为了不使其失传,我们将其点校、编印成书,供骨伤科同道们参考用。在点校过程中,修改了明显的错别字,在点校《梁氏家传伤科》一书时,发现书中不少药物的药名为地方名称;为了各地读者阅读和使用方便起见...查看详细
☉ 《名医类案——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明)江瓘,(清)魏之琇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1-1
名医类案(正续编)是由《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两部书组成。前者是由明代名医江瓘父子编集,清代名医魏之琇重订。后者是由魏之琇编集,清末名医王孟英点评。此两部书编写体例相同,所集内容宏富,是集我国古代医案之大成的名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可供中医医、教、研工作者阅读的重要参考书。 卷一 中风 虚风 伤风 迥风 沓风 附漏风 中寒 中热 伤寒 瘟疫 大头天行 沙 卷二 内伤 命门火衰 暑...查看详细
☉ 《名医类编》
清 刘泽芳 著 海南出版社 2002-2-1
第一批所收七种故宫珍秘医书,皆为罕见百实用著以简体排印,精加点校,书末附《点校后记》,概述其内容,简考其作者,明其版本之流传,简述其点校方法,于研究运用此书,裨益宏多。关于此次整理的特点,还有一件小事似应向读者介绍,即每种书前都重新编排了详细的;该详细到每个方子,每种病,每种疗法,甚至每味药,等等,都能在其中查到。 丛书系从《故宫珍本丛刊·医家类》珍秘图书中精选点校而刊行之书。这些医籍均具有珍秘罕见,颇资实用之特点,以久藏于皇宫大内,人罕见之,故引书之刊行,于医史文献之研究,医家临症之运用,均具有重大意义。 序《故宫珍本丛刊》医家类精选整理本 叙 凡例 1 脉诀部 2 药性部 3 金部 4 木部 5 水部 6 火部 7 土部 8 伤寒部 9 婴部 10 形疡部 点校后记...查看详细
☉ 名医类编——《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
(清)刘泽芳 撰,韩刚 等整理 海南出版社 2002-2-1
《名医类编》一书,久藏故宫博物院,未见载诸之书,为海内孤本。2000年,海南出版社《故宫珍本丛刊》,此书始得公诸于世,其珍贵自不待言。有鉴于此,我们对《名医类编》影印本进行了校勘标点,以期方便于各界读者,有裨于中医药之研究。 对《名医类编》的整理颇费时日,其难度之大,出乎预料。其原因有三:第一是没有副本,遇疑似之处,无可参照;第二是此书印刷时大约原版已朽,故书内缺字断文,漫漶难识者比比皆是。第三,原书作者引据资料多不照录原文,即使引用《黄帝内经》,亦往往取其大意而已。凡此种种,皆给校勘工作者增加了困难。鉴于上述情况,虽多方核校稽补,整理后的《名医类编》仍有一些阙如的文字...查看详细
☉ 《名医李时珍治妇科、儿科病妙方》
王剑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1-1
本书病种有53种,病症有812种,妙方有1570首,《名医李时珍治五官司科病妙方》还分别附有从李时珍故乡民间挖掘出的李时珍当年为百姓治病救疾时亲授民众的各种妙方,分别为内科、外科、内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各种疾病174种,妙方523首。 本套丛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查阅方便、制方简便,是广大民众自选自用的实用参考读物。本套丛书出版,目的是让人们使用《本草纲目》更科学、更便捷,使《本草纲目》的医学价值昭然于民,惠及于民,使《本草纲目》这一人类瑰宝大放异彩。 上篇 概论 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 李时珍治百病妙方的学术特色 李时珍的妇科学术思想研究 李时珍的儿科学术思想研究 下篇 李时珍治妇科、儿科病妙方 妇科病 闭经 带下病 妇人阴冷 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直肠脱垂 妇人百病 妊娠呕吐 先兆流产 习惯性流产 胎衣不下 胎死腹中 堕胎 难产 妊娠杂症 产后缺乳 产后自汗、盗汗 产后烦渴 产后寒热 产后腹痛 产后出血 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排尿异常 产后血晕 产后大便难 产后痢疾 产后杂症 儿科病 小儿感冒 风疹 小儿咳嗽 小儿发势 小儿哮喘 小儿腮腺炎 小儿呕吐 小儿胎毒 小儿丹毒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杂病 小儿眼疾 小儿口舌生 小儿鹅口疮 小儿多种疮疾 小儿舌肿 小儿惊劂 小儿癫痫 小儿疳积 小儿大小便异常 小儿蛔虫变 小儿痢疾 小儿几种传染性疾病 小儿杂病 附一 李时珍故乡民间治妇科、儿科病妙方 附二 古今医家常用度量衡换算对照表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名医李时珍治内科病妙方》
王剑等 主 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1-1
《名医李时珍内科病妙方》病种有54种,病症有2258种,妙方有3585首。还分别附有从李时珍故乡民间挖掘出的李时珍当年为百姓治病救疾时亲授民众的各种妙方,分别为内科、外科、内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各种疾病174种,妙方523首。 本套丛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查阅方便、制方简便,是广大民众自选自用的实用参考读物。本套丛书出版,目的是让人们使用《本草纲目》更科学、更便捷,使《本草纲目》的医学价值昭然于民,惠及于民,使《本草纲目》这一人类瑰宝大放异彩。 上篇 概述 一、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 二、李时珍治百病妙方的学术特色 三、李时珍的内科学术思想研究 下篇 李时珍治内科病妙方 一、内科病 伤风感冒 发热 头痛 支气管炎 哮喘 呃逆 呕吐 吐血 渗出性胸膜炎 黄疸 中暑 自汗、盗汗 失眠 休克 精神病 癫闲 脚气病 遗尿 尿血 泌尿系感染 腹痛 泄泻 便秘 便血 遗精 阳痿 水肿 痛风 冠心病 高血压病 中风 糖尿病 肺痿…… 二、多种流行性、传染性疾病 附一 李时珍故乡民间治内科病妙方 附二 古今医家常用度量衡换算对照表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明清临证医话精选》
郭博信 主编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4-1
医话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医智慧的结晶。医话短小精悍,是著者有感而发,信笔写来,直抒其辩证用药的思路,使人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洞察中医的奥妙,每读医话,仿佛有名师在侧,指点迷津,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获益良多。 明理篇 医贵读书择善 合论诸书不得失以示初学从之违 尽论诸书不如无书 业医者须深究古法 习医尤在潜心《灵》、《素》 为医应明彻阴阳 《伤寒论》须善读为益 《伤寒论》中“寒”字有时须作“热”字看 气血精神论 气能生血血能藏气 先天真水论 先天相火论 阴虚阳虚论 推本阴阳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 寒之而热者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治病必求其本 治病之法惟求本为首务 治有层次先后 疏其气血令其达而致和平 反佐以取之 承制生化论 升降出入论 营卫者生身之关键 燥湿同形同病 寒热同形同病 寒热真假辨 治杂证当明气血痰郁 治诸气须兼用和血之药佐之 虚实补泻论 浊气在上不可漫升 补虚当明五脏六腑体用治法 知治法当然又知治法之所以然 医者以见证为治本 治病何者为难 为医者不可偏执一家 血脱益气即是脱益气 下真寒上假热…… 诊脉篇 证治篇 方药篇 附...查看详细
☉ 《明清验方三种/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邱金麟,王风兰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5-1
本书汇集了明、吴旻《扶寿精方》,清·盛景云《益世经验良方》,及清·田绵淮《医方拾锦》三部方书。《扶寿精方》分为上、中、下三卷,选录了临床上颇为实用的养生治病方剂三百五十八首。其中许多是他书所未载,系吴氏采集民间灵验秘方编撰而成。每方功能、主治、组成、炮制、用法赅备,检索方便,颇切实用。《益世经验良方》以《本草纲目》所载方为主,兼采古人屡验之奇方,分门别类,条分缕析。全书一券,分上焦、中焦、下焦、女科、儿科、小儿、杂症诸门,每一门分若干病证,依次介绍每种病的简便治法,其中许多方法是勿须服药的外治法。《医方拾锦》收集了二百五十余首易为人们所忽视的简、便、廉、验方剂,共分头方、目方、耳方、齿方、足方等十七类...查看详细
☉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本草新编》
(清)陈士铎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7-1
《本草新编》又名《本草秘录》,为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全书共分五卷,卷前首载凡例十六则、劝医六则、七方论、十剂论、辟陶隐居十剂内增入寒热二剂论、辟缪仲醇十剂内增升降二剂论,对该书的编写目的、收药原则、七方十剂之义等进行了说明。卷一至五,以药名为纲,列举了二百七十七味药物,对每一味药物,均先述攻效于前,继发尚论于后。其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论述,能略人所详,详人所略,见解独特,发前人所未发。其对药味选用配伍宜忌的论述,尤切中于临床,实用价值很高。 此次据康熙刻本、清抄甲本为底本,以何高民校订本、清抄乙本、清抄丙丁为校本校点而成,可供中医科研、临床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参考...查看详细
☉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洞天奥旨》
(清)陈士铎 著,柳长华 等点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9-1
《洞天奥旨》又名《外科秘录》,为清代名医陈士铎的外科专著。全书分16卷,首载经络图,次为通论四卷,诸症九卷,又有奇方三卷。其对外科疮疡,辨证精当,用法神妙,处方大多屡试屡验,为清代外科上乘之作。 本书自解放以后,从未出版。此次据乾隆五十五年原刻本精校而成,可供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首载经络图穴 卷一 疮疡标本论 疮疡辨脉论 疮疡阴阳论 疮疡善恶论 疮疡经络论 疮疡内外论 疮疡火毒论 疮疡肿溃虚实论 疮疡顺逆论 卷二 疮疡死生论 疮疡呕吐论 疮疡口渴论 疮疡秘结论 疮疡痛痒麻木论 疮疡寒热论 疮疡辨脓血论 疮疡险地论 疮疡死肉论 卷三 疮疡生于富贵论 疔疮形症论 疮疡阴阳真假论 妊娠疮疡论 疮疡肥瘦人不同论 疮疡随症用药论 疮疡开住论 疮疡火灸论 疮疡刀针论 卷四 疮疡敷药论 疮疡治法论 疮疡调护论 舍痈从症论 舍脉从痈论 舍时从痈论 疮疡用金银花论 疮疡不可纯委鬼神论 产妇生疮疡宜用补阴论 疮疡不必随经络用药论 卷五 背发 泥丸发 脑后发 耳后耳下发 耳前发 鬓发 脸发 对口发 目锐眦下发 颐发 唇发 肩臑发 肾俞发 腰下发 卷六 胸乳上发 胸发 额发 两胁双发 流注发 环项发 肾阴发 对脐发 尻发 手背发(附手心发) 足背发(附足跟疽、足心发) 肺痈 肺痿 肠痈 臀痈 卷七 骨痈 腰痈 臂痈 膝痈 腋痈(附马刀挟缨) 乳痈 箕门痈 眉疽 蠢疸 手足指疮(附脱疽) 筋疽痨疽啮疽 中庭疽井疽 合阳疽 卷八 疔疮 骨羡疮 骨毒滞疮 骨痿疮 陈肝疮 赤炎疮 血胤疮 天疱疮 瘰疬疮 内外臁疮 人面疮 血风疮 卷九 杖疮 秃疮 鱼脐疮 阴包毒疮 燕窝疮羊胡疮 胎毒疮恋眉疮 肺风疮齇鼻疮 粉花疮裙边疮 脏毒痔漏疮 阴囊破裂漏水疮胞漏疮 雌雄狐刺疮 水流麻根疮 肥粘疮 千日疮 时毒暑疖 齿踞 白壳疮 卷十 鼻瘜鼻痔 嵌指 鹅掌风 疥疮(附脓窠疮) 坐板疮 喉闭蛾疮 大麻风 蛇窠疮 蜘蛛疮 阴阳湿痰破疮(附脱脚) 杨梅疳疮 杨梅圈疮 杨梅结毒 翻花杨梅疮 阴阳杨梅疮 杨梅癣疮 杨梅痘子 齿窟疮 胎溻皮疮 卷十一 风热疮 黄水疮 伤守疮 手足丫毒疮 胎窬疮 湿毒疮 火丹疮(附赤白游风) 内丹 飞灶丹 吉灶丹 鬼火丹 天火丹 天灶丹 水激丹 胡次丹 野火丹 烟火丹 胡漏丹 粉瘿瘤 筋瘤骨瘤石瘤 气瘤 血瘤赘 肉瘤赘 卷十二 走马牙疳 口疳 鼻疳 喉疳 月蚀疳 旋指疮 袖手疳 臊疳 阴疳 妒精疳 无幸疳伤疮 湮尻疮 落脐疮 脐漏疮 金刃疮(附自刎) 火烧疮 汤烫疮 含腮疮 皱裂疮 漆疮 冻疮 箭毒疮 卷十三 跌打损伤疮(附破伤风) 日晒疮 虎噬疮 犬咬疮 鼠啮疮 马汗疮 火瘢疮 灸火疮 汗渐疮 独骨疮 竹木签破伤水生疮 蛇咬疮 蜈蚣叮疮 蝎伤疮 蜂叮疮 蝲虫伤痛 蠼螋尿疮 人咬伤疮 砒霜累疮 水渍手足丫烂疮 手足麻裂疮 眼丹胞 偷针眼 卷十四 奇方上 疮疡肿溃诸方 救命丹 金银补益汤 人参败毒散 极验溶胶汤 加味十宣散 花藤薛荔汤 消散汤 柞木饮子 回疮金银花散 神效 托里散 神散汤 金银花酒 黄金饮 金银五香汤 英花汤 金银解毒汤 金银 六君汤 消毒神圣丹 散寒救阴至圣丹 立消汤 通气散 内疏黄连汤 内外复煎 散 当归黄芪汤 八仙散毒汤 中和汤 托里散 回毒金银花汤 护膜矾腊九 托里黄芪汤 托里温中汤 托里神奇散 黄芪六一汤 参花汤 独参汤 加 减八味丸 加味圣愈汤 十味托里散 内 托散 止痛当归汤 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 补汤 八珍汤 人参养荣汤 加味养荣汤 治魂丹 内消神丹 梅花点舌丹 飞龙夺命丹 夺命丹 内造蟾酥九 冲和 膏 回阳玉龙膏 洪宝膏 捣毒散 水澄膏 铁井栏 清凉膏 千金方 乌龙扫毒膏 香蟾膏 乌龙膏 东篱散 收毒散 卷十五 奇方中 赛针散 代针散 替针散 针头散 碧落神膏 吸毒仙膏 神膏方 阳 疽末药方 阴毒末药方 定痛净脓生肌膏 阴阳至圣膏 末药方 生肌散 生肌散 补烂丹 生肌散 仙方救命汤 紫菊 数寸 治缠脚生疮 普济方 谈野 翁试验方 孙真人方 千金方 圣 惠方 肘后方 扫癞丹 摘玄方 鹅掌油 鱼脂膏 又方 豆根散 半夏散 绿云散 去苦散 轻粉散 劝医六则 跋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奉时旨要》
清·江涵暾 著,王觉向 点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5-1
《奉时旨要》为清代医家江涵暾所撰。全书以阴阳五行分属,列为七卷。全书共收录了伤寒、中风、温病等六十余种疾病,以阴阳五行为纲,辑《内经》之要言,诸家之正论,并结合著者数十年的实践精华,对所收诸病的病因、病理、症候、诊治等进行了阐述。使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在每一病症之后附有汤头歌诀,便于读者临床使用。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提供了一部理想的参考用书。 卷一 阴属 诸郁 诸疟附三阴疟论治 卷二 阳属 伤寒 卷三 木属 中风附厥逆 痉附疾疭、颤振、拘挛 眩运 怔忡惊恐 不寐 癫狂 疝 卷四 火属 温病附冬温、温疟 时疫 湿温 暑 痧气 癃闭 秘结 遗精淋浊 便血尿血 鼻衄齿衄 癍疹 卷五 土属 臌胀 水肿 积聚 痞满 黄疸 痰饮 噎膈 反胃 *杂 三消 关格 呕吐 霍乱 泄泻 痢 卷六 金属 劳瘵 咳嗽 伤风发热 喘促 呃逆 声瘖 吐血 肺痿 汗 咽喉 卷七 水属 风痹附麻木不仁 痿 头痛 心痛、胃脘痛 胸痹 腹痛 小腹痛 胁痛 腰痛 肩背痛 手臂痛 腿痛、大股痛、膝痛 脚气 跋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金匮要略广注》
(清)李彣 著,杜晓玲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3-1
《金匮要略广注》为清代医家李彣所著,全书二十五篇,分上、中、下三卷,为《金匮要略》全注本。李彣根据《内经》理论,参考历代名医论著,结合自己的观点逐篇逐条注释原文,注文贴切,论析精辟,说理深入浅出,文字优美流畅,治学态度严谨求实,给后世注家以很大影响。 此次据仅存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原刻初印本(孤本)为底本,唯一的手抄本为校本,整理点校而成。可供中医研究、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参考。 卷上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痊湿喝病脉证第二 栝蒌桂枝汤方 葛根汤方 大承气汤方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防己黄芪汤方 桂枝附子汤方 白术附子汤方 甘草附子汤方 白虎加人参汤方 一物瓜 蒂汤方 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第三 百合知母汤方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地黄 汤方 百合洗方 栝楼牡蛎散方 百合滑石散方 甘草泻 心汤方 苦参汤方 雄黄散方 赤豆当归散方 升麻鳖甲 汤方 疟病脉证治第四 鳖甲煎丸方 白虎加桂枝汤方 蜀漆散方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乌头汤方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建中汤方 黄芪建中汤方 肾气丸方 薯蓣丸方 酸枣汤方 大黄黁 虫丸方 卷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甘草干姜汤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桔梗汤方 小青龙加 石膏汤方 越婢加半夏汤方 射干麻黄汤方 皂荚丸方 厚朴麻黄汤方 泽漆汤方 麦门冬汤方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汤方 桂枝加桂汤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胸瘜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 方 人参汤方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橘枳姜汤方 薏苡附 子散方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乌头赤石脂丸方 九痛丸方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厚朴七物汤方 附子粳米汤方 厚朴三物汤方 大柴胡汤 方 大承气汤方 大建中汤方 大黄附子汤方 赤丸方 乌头煎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乌头桂枝汤方 瓜蒂散方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十一 麻子仁丸方 甘草干姜获苓白术汤方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苓桂术甘汤方 甘遂半夏汤方 十枣汤方 大青龙汤方 木防已汤方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泽泻汤方 厚朴大黄汤方 小半夏汤方 己淑苈黄丸方 半夏加茯苓 汤方 五苓散方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桂苓五味甘草汤去 桂加干姜细辛汤方 桂苓五味甘草汤去甘草去桂加干姜细 辛半夏汤方一苓甘五味姜辛半夏加杏仁汤方 苓甘五味姜 辛半杏加大黄汤方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文蛤散方 栝蒌瞿麦丸方 蒲灰散方 滑石白鱼散方 茯 苓戎盐汤方 猪苓汤方 水气病脉证治第十四 越婢加术汤方 越婢汤方 防己获苓汤方 甘草麻黄汤方 麻黄附子汤方 杏子汤方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 桂枝加黄 芪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枳实白术汤方 黄疸病脉证治第十五 茵陈蒿汤方 消石矾石散方 栀子大黄汤方 猪膏发煎方 茵陈五苓散方 大黄消石汤方 卷下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半夏麻黄丸方 桂枝救逆汤方 柏叶汤方 黄土汤方 泻 心汤方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茱萸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猪苓散 方 四逆汤方 小柴胡汤方 大半夏汤方 大黄甘草汤 方 茯苓泽泻汤方 文蛤汤方 半夏干姜散方 生姜半夏 汤方 橘皮汤方 橘皮竹茹汤方桂枝汤方 小承气汤方 桃花汤方 白头翁汤方 栀子豉汤方 通脉四逆汤方 紫参汤方 诃梨勒散方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大黄牡丹汤方 王不留行散方 黄连 粉方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藜芦甘草汤方 鸡屎白散方 蜘蛛散方 甘草粉蜜汤方 乌梅丸方 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桂枝获苓丸方 附子汤方 胶艾汤方 当归芍药散方 干 姜人参半夏丸方 归母苦参丸方 葵子茯苓散方 当归 散方 白术散方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枳实芍药散方 下瘀血汤方 阳旦汤方 竹叶汤方 竹皮 大丸方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半夏厚朴汤方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温经汤方 土瓜根散 方 旋覆花汤方 胶姜汤方 大黄甘遂汤方 抵当汤方 矾石丸方 红蓝花酒方 肾气丸方 蛇床子散方 狼牙 汤方 膏发煎方 杂疗方第二十三 三物备急方 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 诃梨勒丸方 排脓散 方 排脓汤方 紫石寒石散方 救卒死共五方 卒死壮热 者方 卒死目闭者方 卒死张口反折五毒诸膏散方 卒死 四肢不收失便者方 小儿辛死吐利不知是何病方 小儿疳 虫蚀齿方 尸厥共二方 卒死客忤死还魂汤共二方 自缢 死方 中喝方溺死方 马坠筋骨损方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自死六畜肉中毒方 食郁肉漏脯中毒三方 黍米中藏干脯 中毒方 食生肉中毒方 食六畜鸟兽肝中毒方 马肝毒中 人未死二方 食马肉中毒欲死二方 食啖蛇牛肉欲死二方 食牛肉中毒方 食犬肉不消成病方 食鸟兽中毒箭肉毒方 食鲙不化成癓病四方 食鱼后食毒两种烦乱方 食(鱼侯)(鱼夷)鱼 中毒方 食蟹中毒三方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食诸果中毒方 食诸菌中毒闷乱欲死四方 食枫树菌笑而 不止方 误食野芋烦乱欲死方 食蜀椒闭口者中毒四方 食躁或躁方 误食钩吻杀人方 误食水莨菪中毒方 食芹 菜中龙带精毒方 食苦瓠中毒方 饮食中毒二方 贪食食 多不消心腹痛方 通除诸药方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伤寒瘟疫条辩》
(清)杨栗山 著,宋乃光 等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1-1
《伤寒瘟疫条辨》为清代名医杨栗山所著,主要论述了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及用药,书中逐条辨析,故称“条辨”。全书共分六卷,卷一为总论,卷二、卷三为辨证,卷四、卷五为医言辨,卷六为本草辨。杨栗山对升降散的应用颇有特点,其治温十五方对后世影响很大。本书是温病学名著之一,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实用价值。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序六 卷一 治病须知大运辨 脉义辨 脉义辨引 长沙伤寒脉义 《内经》脉义 陶氏伤寒不同诊脉义 伤寒脉证辨 温病脉证辨 温病与伤寒根源辨 温病与伤寒治法辨 行邪伏邪辨 证候辨 寒热为治病大纲领辨 发表为第一关节辨 温病非时行之气辨 杂气所伤不同辨 杂气有盛衰辨 温病瘟疫之讹辨 四损不可正治辨 六经证治辨 坏病辨 两感辨 伤寒合病并病辨 温病大头六证辨 卷二 阳证 阴证 阳证似阴 阴证似阳 阳毒阴毒 表证 表里兼正 里证 面黄 身黄 目暗不明 目赤 目黄 目瞑 目直视 目反折 舌白苔 黄苔 黑苔 舌白砂苔 舌紫赤色 舌芒刺 舌裂 舌短 舌卷 舌硬 唇燥裂 唇焦色 口臭 鼻孔如烟煤……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跋一 跋二 跋三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石室秘录》
(清)陈士铎 著,张灿玾 点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9-1
《石室秘录》为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全书共分六卷,卷一至卷五上,以治法为纲,依次列举了一百二十八种治法。卷下五记述五行、阴阳、脏腑、四时与疾病的关系等十七论及儿科疾病等。卷六设伤寒、中寒、中暑、水湿、热症、燥症、内伤共七门,每门中分别论述了各有关疾病的治法;此后又述血症、腹痛、喉痛等杂症治法十六条。 此次以萱永堂本为底本,以本澄堂、三元堂、菁华堂、清刻本、广益书局本、闵纯夫本为校本精校而成,可供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卷一 礼集 正医法 反医法 顺医法 逆医法 内治法...查看详细
☉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医学三信编》
清·毛世洪 撰,王忠云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5-1
《医学三信编》,简称《三信编》,为清代毛世洪所撰。全书共三卷。上卷为医论部分,择五十余位先哲精理,论述了疾病的新久内外、老少虚实的不同特点,并结合古今及作者自己的体会总结出五条攻补原则;中卷列病症四十余条,辑有常用方剂二百余首;下卷详加辨析中风的病因病机与外风在本质上的不同,以及误治的危害。 本书此次出版以清·道光戊子年(1828年)书带草堂刻本为底本,并参校了《伤寒论》、《伤寒来苏集》等书点校而成。可供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上卷 医学补遗 引言 原诊 攻补论 新久内外老少标本虚实论 药性疏辨 脉义心参 寸关尺部位图 感证钩玄论 彻微论 来复论 时诊疗元 杂言 题《石室秘录》 附录西塘论治感证大法 中卷 感证类要 伤寒六经正治法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感证传变病似相同治法有别 阴阳 两感 吐血 红汗 畜血 口渴 谵语 自利 结胸 傍流 厥逆 发喘 呃逆 呕吐 郁冒 烦躁 悸忡 振栗 惕瞤 撮空 斑疹 发黄 咳嗽 挟痰 挟暑 湿温 风温 痉症 疫疠 脾约 除中 息高 戴阳 直中 反复 遗毒 狐惑 阴阳易 内伤感热似痢 妊娠胎产 四明心法附注杨云峰验舌指南 痧胀抉要说 下卷 中厥条辨 辨非风形证歌 辨中风形证歌 厥仆辨治歌 明哲论选 尊生秘笈 集方附后 决阴煎 酸枣仁汤 外台茯苓饮 还少丹 虎潜丸 固本丸 玉屏风散 仓公白薇散 蒲黄饮 藿香正气散 平胃散 保和丸 大顺散 臭灵丹 四七汤一名七气汤 金匮麦门冬汤 附子粳米汤 甘麦大枣汤 三才汤 琼玉膏 玉女煎 地黄饮子 当归龙荟丸 至宝丹 清心牛黄丸 神仙解语丹 转舌膏 新方吐法 蒸脐法 跋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医学心悟》
(清)程国彭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7-1
本书为清代医学家程国彭所著,全书五卷及附录《外科十法》一卷。程氏在总结前人对医理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验著成此书,对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有精辟阐述。由于论述平易近人,分类纲举目张,论治切实可行,自清代以来,中医之初学临证者多喜阅读此书,成为经久不衰之畅销书。本书历代版本较多,此次精选底本校注而成,供临证者参考阅读。 首卷 医中百误歌 保生四要 治阴虚无上妙方 人参果 医有彻始彻终之理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火字解 脉法金针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辩 医门八法 论汗法 论和法 论下法 论消法 论吐法 论清法 论温法 论补法 伤寒纲领 伤寒主治四字论 经腑论 阴症有三说 论疫 六气相杂须辨论 论中风 中风寒热辩 中风不语辩 中风类中辨症法 杂症主治四字论 入门看症诀 色 鼻 唇口 耳 目 舌 身 胸 腹 小腹 第二卷 伤寒类伤寒辨 伤寒六经见症法 太阳经症 桂枝汤方 麻黄汤方 加味香苏散 柴葛解肌汤 头痛 项脊强 身痛 四肢拘急 发热 恶寒 喘 脉浮 脉伏 阳明经症 葛根汤 目痛鼻干 唇焦、漱水不欲咽 脉长……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明医杂著》
明 王纶 撰明,明 薛已 注,王振国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9-1
全书6卷,为明代王纶所著,薛己注释并加按语,合而成书。书中卷一~卷三主要为医论及杂病证治,包括发热、劳瘵、泄泻、痢疾、咳嗽、痰饮等内科病证及妇产科和五官科疾病的辨治;卷四专论风症;五论小儿诸病症的证治;卷六为附方。 王纶幼承家训,鲁识广博,私淑丹溪,颇有创见。本书为王纶的临床医疗心得,又经薛己加以注释及附按,发王氏之未发,并列举病案以为佐证,议论通达,使其内容更臻完善,为一部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的综合性医著。 卷之一 医论 发热论 补阴丸论 劳瘵 枳术丸论 化痰丸论 备用要方 卷之二 泄泻 痢疾 疟疾 咳嗽 痰饮 拟治岭南诸病 卷之三 续医论 喘胀 气虚血虚 饮食过伤 头痛 眼赤肿痛 耳鸣如蝉 鼻塞 牙床肿痛 小便不禁 男子阴痿 梦遗精滑 妇人女子经脉不行 妇人半产 东垣丹溪治病方论 或问东垣丹溪治病之法 暑病 附滑伯仁先生《诊家枢要》 卷之四 风症 拟治诸方 卷之五 脐风 变蒸 潮热 大小便白 小儿病多属肝脾二经 急惊 急惊变慢惊 惊搐 小儿用药不宜峻厉 惊后目动咬牙 小儿好睡 出痘发搐 益黄散治病 伤风流涕 惊搐等症误用药饵 风斑及脚指常肿 小儿无补肾法 拟定诸方 序次丹溪小儿痘疮治法 卷之六 附方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缪希雍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任春荣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8-1
缪希雍是我国明代末年的著名医家。本书收录了他现存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神农本草经经疏》三十卷、《本草单方》十九卷、《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四卷。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别号觉休居士。约生于明嘉靖三十五年(I546年),卒于天启七年(1627 年)。祖籍江苏常熟,侨居浙江长兴,老于江苏金坛,葬常熟虞山东麓。 《神农本草经经疏》一书凡三十卷,集录药物1400余种。该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编次均一袭此作。卷一、卷二为“续序例上、下”。卷一载读经疏引和“续序例上”,包括原本药物气味生成指归、药性主治参互指归、药性简误指归、论七方本义、论十剂本义、五脏苦欲补泻论、治法提纲、药性差别论等三十三首医论...查看详细
☉ 《内丹养生 功法指要》
 东方出版社 2008-12-23...查看详细
☉ 《内经》
烟建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4-6-1
本书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之一,紧扣《内经》最新教学大纲,以章节为序,分重点难点提示、知识点精析,并在每章后有综合测试题及题解等部分,精简提炼教材内容,采用图、表等便于理解、记忆的形式巧解《内经》知识点,再予以综合能力测试。书后附两套综合模拟试题。本书特点:形式新颖、重点突出、学练结合、讲究实效。 本书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及中医药工作者应对各类考试使用。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综合测试题 题解 第二章 气·阴阳·五行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综合测试题 题解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第二节 精气神 第三节 体质 综合测试题 题解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十二经脉 第二节 奇经八脉 第三节 络脉 综合测试题 题解 第五章 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发病 第三节 病理 第四节 传变 综合测试题 题解 第六章 病证 《内经》综合模拟试题 试题(一) 试题(一)参考答案 试题(二) 试题(二)参考答案 第一节 病证概论 第二节 病证举隅 热病 痛证 咳证 痹证 水病 综合测试题 题解 第七章 诊法 第一节 原理、规范 第二节 望闻问切 第三节 审机求属 综合测试题 题解 第八章 论治 第一节 治疗思想 第二节 治则治法 第三节 疗法类例 药物疗法 针灸疗法 综合测试题 题解 第九章 养生 第一节 天年寿夭 第二节 养生理法 综合测试题 题解...查看详细
☉ 《内经》
王洪图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1-1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是上篇:绪论篇,介绍《内经》的成书及其科技文化背景、学术发展概括;第二部分有中医理论篇,从医学原理、哲学思想和学术专题等加以阐述;第三部分下篇是原文导读,选《素问》36篇,《灵框》20篇,以原文为基础,从原文训解到理论研究、临证指要进行全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是上篇:绪论篇,介绍《内经》的成书及其科技文化背景、学术发展概括;第二部分有中医理论篇,从医学原理、哲学思想和学术专题等加以阐述;第三部分下篇是原文导读,选《素问》36篇,《灵框》20篇,以原文为基础,从原文训解到理论研究、临证指要进行全面阐述;第四部分是附篇,介绍《内经》古韵研究、《内径》研究思路和方法...查看详细
☉ 《内经》
本社 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9-1
《内经》以称《黄帝内经》。本书系王冰所注,以黄帝、歧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巨著,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其内容囊括了多人作品。原书共18卷,即《素问》和《灵枢》各9卷、81篇。书中以医药理论为主,兼及针灸、方药的治疗。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阐述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规律,病证等多方面内容,尊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综括了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学所重视。本书为广大中医师及中医院校师生必备。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查看详细
☉ 《内经》
  1900-1-1...查看详细
☉ 《内经(第2版)》
程士德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之一《内经》第1版于1987年刊行后,受到了广泛好评,成为学习和研究《内经》不可缺少的主要参考书籍之一。为了进一步适应内经教学的需要,反映内经研究和教学的新成果,又组织了对第1版的修订。与第1版相比,一些学术观点得到更新,第1版未阐发或阐发不足的重要理论得到进一步发挥,并适当增加了经文讲解内容,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逆调论》、《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血络论》,以期符合目前内经教学的需要。 全书分九章,依次为: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病证、诊法、治则治法、养生学说等。并设关于篇名、、教学要求、原文、选释、分析、小结等栏目...查看详细
☉ 《内经答问》
吴弥漫 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内经答问》萃集作者多年来研究《内经》的心得体会和学术见解。 该书撷选《内经》的重要学术理论和疑难问题,分为概说、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治法、养生及五运六气、文义诂释等9部分共210题,以设问设答的方式,或阐释发挥经文义理,归纳整理、融会贯通及其理论观点;或探微索隐,解诂训释疑难词句,考据辨析名物,寻绎旨趣;或在剖析历代注家不同见解的基础上参以己见,发遑经义,辨章学术。书中钩玄扼要地探讨《内经》学术精微,又联系实际发挥其临床运用,对中医思维特点和认识方法亦多有阐发。 全书立论平正通达,既深入浅出,又每有独到见解,可作为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内经》时解释疑难...查看详细
☉ 《内经的思考》
张登本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8-1
本书以“东方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新视角解读《内经》的主要理论,使其中所传载的丰富生命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内经》理论体系进行了一次较深刻的文化解读和医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剖析。该书在剖析其中的相关医学知识的同时,着重解读其中所述医学知识发生的社会、人文、天文、历法以及临床实践的相关背景,尽可能地还原其所传载医学知识的精髓和真目,使那些想要了解其中主要医学内容而无暇通览全部原文的志士仁人,能够宏观地、整体地、纵向地、多层面、多靶点地把握其中所传载的医学理论发生背景、发生过程及要旨大意。因此,本书在撰著时一改历代研究《内经》时注重原文训诂诠释...查看详细
☉ 《内经讲义》
王洪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1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概论,介绍有关《黄帝内经》的性质、成书、流传及其学术体系;中篇经文选读,从《内经》中精选出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突出的经文40余篇、段等内容。...查看详细
☉ 《内经讲义(五版)》
程士德  2000-11-1...查看详细
☉ 《内经精读》
烟建华 主编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7-6-1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中医学的第一经典大作,它不仅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也是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基本学术专著。“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中医成才的一条基本途径。将“读经典”放在第一位,是中医培育人才的经验总结。 本书由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编写,体裁新颖,选文精当,文理医理解说深入浅出,适于初中文化以上学习中医或中医爱好者,尤宜于中医大专院校学生阅读,对于中西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者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烟建华,男,生于1943年,河北曲阳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查看详细
☉ 《内经临证发微》
王庆其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0-1
本书系王庆其教授据其多年教研《内经》及临床实践中运用《内经》的经验编撰而成,全书从“阴阳五行篇”、“藏象篇”、“病因病机篇”、“病证篇”、“治则治法篇”共五个方面来阐述经典之要旨。 本书可作为中医临床医师提高临床疗效、融会贯通中医经典的参考书。 本书系王庆其教授据其多年教研《内经》及临床实践中运用《内经》的经验编撰而成,并征集当代医家在《内经》指导下之临床验案,发经旨之幽微,述临证之得失。全书从“阴阳五行篇”、“藏象篇”、“病因病机篇” 、“病证篇”、“治则治法篇”共五个方面来阐述经典之要旨,五大篇又细分为《内经》之原文条目,从《内经》原文条目结合临床医案进行分析...查看详细
☉ 《内经——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复习应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丛书》
杨旭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2-1
本书是为配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内经讲义》而编写的本科复习应试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导性学习用书。分为大纲要求、重点及难点提示、内容精讲、典型例题分析、综合练习、参考答案几方面的内容。 考虑本门课程的特殊性,内容精讲部分录取原文,对教材不完整或有疑义的校注加以补充,对各篇经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内容,作补充或修正性讲解。综合练习中本着避免同一内容或同类内容重复,尽量减少在不同类型题目练习中重复出现。从中可以启发学习者的悟性,扩展思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 上篇 概论 第一章 《黄帝内经》的成书与流传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一 《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 二 书名的含义 三 《内经》的流传 四 《内经》的主要注家与注本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一 《内经》学术体系结构 二 《内经》学术体系的形成 三 《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 四 《内经》学术体系的价值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下篇 经文选读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典型例题分析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第二节 素问·藏气法时论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典型例题分析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第三节 素问·六微旨大论 大纲要求 重点及难点提示 内容精讲 典型例题分析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第二章 藏象 第三章 经络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病证 第六章 诊法 第七章 论治 第八章 养生...查看详细
☉ 《内经选背(中医必背丛书)》
  1900-1-1
中医必背丛书。 本书为适应初学中医者的需要,我们根据历代名医选择读本而成才的经验,结合现行教材学习的特点,参考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大纲,分门别类,组织有关专家,策划并编辑成8册通俗易懂的必背小丛书,从理论到临床,既系统又全面,特别适合初学中医者选择使用。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第五单元 经脉之道 第六单元 百病始生 第七单元 病之形能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 附:主要参考资料...查看详细
☉ 《内经选读》
王玉兴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5-1
全书设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词句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6种题型。命题强调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贯彻考测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原则,重在考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全国中医专业自学考试的应试指南丛书·内经选读》,系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内经选读》为蓝本,以自学考试大纲为准绳,按照考核目标所规定的识记、领会、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要求,结合现代教育模式的考试题型进行命制和编写的。旨在加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提高“个人自学”的应试能力、“社会助学”的助考水平,以及“考试命题”的合理规范性...查看详细
☉ 《内经选读》
王庆其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7-1
《内经》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之后的提高课程,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本教材在学习、总结、吸收建国以来历版《内经》全国统编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世纪对高等中医药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编写体例和内容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 本教材有以上特点: 一、精心选择原文。教材从《内经》162篇原著中精心挑选原文,将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其中的精彩篇节,作为“原著选读”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专设“经文辑录”一项,以辑录与该单元内容相关的其他篇章的原文片断,以保留原著中的精彩佳句,可作为第一部分内容教学或自学时参考...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