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经典古籍(19)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眼科卷》
和中浚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8-4-1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查看详细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养生卷》
孙中堂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8-6-1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查看详细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伤寒卷》
王振国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7-6-1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查看详细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外科卷》
田代华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7-6-1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查看详细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温病卷》
刘平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7-6-1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查看详细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诊法卷》
蒋力生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7-6-1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查看详细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诸病源候论》
高文柱,沈澍农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8-8-1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采取合并同类、合理集成的形式,把百种古籍分为医经、伤寒、金匮、温病、方剂、本草、诊法、针灸、推拿按摩、养生、医案、医论医话、通用临床及临床各科若干个类别,部帙较大的图书,则单独成册。每书均采取书前写导读,随文做注释,分章(节)加按语的体例,帮助读者尽快了解内容、掌握重点,并解决阅读上的困难。 《诸病源候论》,又名《诸病源候总论》,简称“《巢氏病源》”、“《病源》”、“《巢源》”等,成书于隋大业六年(610年),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因、病机、证候学的专著。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分类。全书50卷,共分70门...查看详细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儿科卷》
郭君双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7-5-1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查看详细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妇科卷》
董尚朴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7-6-1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查看详细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医案卷》
刘更生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7-6-1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查看详细
☉ 《中医藏象学》
张俊龙,郭蕾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1-6-1
本书内容涉及藏象、经络、形体、官窍等的概念及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多个方面,力求阐明中医藏象学的基本概念、内容、理论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专业性著作。...查看详细
☉ 《中医各家学说/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
刘星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1-8-1
本书是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使用的教材,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内容。总论部分介绍了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发展和学术思想。各论部分分别对金元以前著名医家、明代著名医家、清代著名医家和近代著名医家共39位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内容上吸收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医各家学说研究的新进展、新方法和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针对成人教育特点,力求理论紧密结合临床,遵循全面、系统、独特、实用的原则,突出介绍历代著名医家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学术精华,使读者掌握发掘研究古代医家学术思想的方法,并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本书文字表述准确,逻辑性强,可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自学考试应试人员、广大中医药专业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学习指南》
何文彬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0-7-1...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用字研究》
沈澍农 著 学苑出版社 2007-4-1
本书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研究中医古籍用字现象的专著。书中首创性地提出并论述了“异位字”概念,并在此概念之下对中医古籍用字现象进行了分类分析。又举例介绍了异位字解读的方法和一些技巧与注意事项。副篇以组族形式举例解析了一些较为典型的“异位字”的变化情况,构成了一种新颖的辞书样式。书后附有详细的字词头索引,可备检索。 本书站在现代人阅读古籍的立场,将古籍中凡与现代规范相合者视为“正位字”,不合者则视为“异位字”。 本书研究站在语用学的立场,强调对古汉语词语的理解。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多层次的,有字,也有词素、词、词组。因此,异位字的研究虽然较多地研究“字”,却不局限在文字学的范畴...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惜抄本精选 (八)》
佚名,郭永洁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1
《资生集》成书于清代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作者佚名。全书共六卷,卷一、卷二总论经带各病证治,分述内服外治方法,卷三、卷四、卷五概述胎前、临产、产后诸证的病因与证治,卷六论述妇科杂病。各论前引用前人论述,后立各家效验处方。从卷二“带下”起附慎斋按语,全书有双行夹注与眉批,为无名氏批注。该书记载了调经、经闭、血崩、带下诸积、恶阻、子悬、子满、子气、腹痛、腰痛等数十种妇科常见病证,理法方药齐备,施治体现特色,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治经闭善用大黄。作者认为经闭可分血枯致闭、血涩致闭、痰结致闭三种。其中血枯由胃热燥竭所致用玉烛散,由心火上行胞络所致用三和汤,由心脾不足、心火偏亢所致用二黄散、二气丸...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惜抄本精选 (六)》
(清)陈莘田 撰,陈守鹏,查炜点 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1
《陈莘田外科方案》为清代医家陈莘田临证病案,刊行年代不详。陈莘田为清道咸间吴县(今属江苏)人氏,世居长洲枫桥,通内外科,以疡科名医,名重一时。书中以病为纲,分为肺痈、胃脘痈、痰瘿、手腕流注、眉心疔等230门,计录病案658则,并载外科备用汤方36首(其中有3首重复,实为33首)。内容涉及疮疡痈疽、瘿瘤、流注流痰、乳房、皮肤、前阴等疡科疾病。每案先列病情,后载方药。 《疡科指南医案》共分头、鼻、耳、目等二十九部。载有脑漏、鼻脓、耳下结核、目珠疼痛等医案二百多则。作者按人体器官顺序,从头至足,分别论述每个部位发病的症候、病因、病机、治疗和方药。对于初学者系统掌握外科常见病的治疗...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惜抄本精选 (七)》
(南宋)薛古愚 著,(明)郑敷政 编撰,杨悦娅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1
《薛氏济阴万金书》作者薛古愚,字将仕,宋代医家,生卒不详,擅长女科。著有《女科万金方》(简称《万金方》)、《女科胎产问答要旨》(三卷)、《产后歌诀治验》、《玉峰郑氏女科秘传》等,均有抄本传世。《薛氏济阴万金书》三卷,是在薛氏《万金方》基础上,由郑敷政编撰。郑字和阳,明代昆山人,郑氏女科传人,得家传薛氏《济阴万金书》更为铨次,而成《薛氏济阴万金书》。全书涉及经、孕、胎、产及妇科杂病,每证后均有治方,且加减详微,“叙证颇详,立方显豁”,文体流畅简练,论理明彻易懂。理法方药贯为一体,对临床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孕育玄机》有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调经,分为十一篇;中卷述保胎...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十一)》
(明)彭用光 撰,王海丽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作者彭用光,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明代医家。精医术,善太素脉。 除《原幼心法》外,著有《体仁汇编》6卷、《简易普济良方》6卷等。 《原幼心法》共3卷。上卷主要论述孕产及小儿养护所应注意的问题,中卷及下卷以证为纲,将小儿病自幼及长分成27门,每一门又分别论述病因病机、四诊用药、治则治法,并据证定方。书中还采用诗歌、赋形式,并附有图谱,使全文形象易懂,便于记诵。全书方论证治完备,广征博引,间述新见,于治则治法论述颇多。该书具有下述特色:推原本始,重视胎教;以证类方,论述颇多;治法多样,重视外治;广征博引,图文并茂。 《小儿诸证补遗》作者张昶(1563—?年),字甲弘...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二)——一见能医》
(清)朱时进 撰,陈熠,郑雪君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1
作者朱时进,字南珍,清代乾隆年间南汇人。原攻儒业,后受不良相,则为良医的影响,去儒业医三十年,于古今名家辨论,手抄卷汇,编成本书。其采掇名书精华,不为好奇名异,广稽博考,参互错综。先类病形,了如掌上之螺;详分治法,判若水中之犀。使指下分明,胸中有主。即使是初学之士,亦可依类而求,按书而治,故名之曰:一见能医。 《一见能医》一书共分十卷。卷一之“运气司天”取之《医林金镜》,“经论总抄”取之《明医指掌》,“望闻问切”取之《治法汇辨》,“八门看病诀”及卷二之“医门八法”均取之《医学心悟》。其中《医林金镜》及《治法汇辨》两书均已亡佚,本书保存了其部分佚文。卷三、卷四为“辨证”。卷五、卷六、卷七为“病因赋”...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二十)——慎五堂治验录》
(清)钱艺 撰,钱雅乐 等辑,杨杏林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本书前十卷为钱艺所著,后四卷则为钱艺后人续编。书中收录了钱氏及其后人自光绪元年(1880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三十余年间记录的医案、医话共529则。全书不分门类,随诊随录,基本按年代时间排列。从书中收录的医案看,大多数医案属内科病案,其中又以时疫外感病为主,也有不少妇科、儿科、外科案例。许多医案记录十分详细,记叙了整个疾病的发病演变和治疗过程,并且对误治、变症都有所分析,这对指导后学有积极意义。从第十一卷起,同时记录多则医话,是作者对所诊治医案的见解阐述,以及对当时医学界某些时弊的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书中也有一些迷信的地方,如用桃符、历书作为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等。 本书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清代光绪抄本整理...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九)(上下册)》
(清)孙彩邻 撰,赵善祥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1
作者孙采邻,字亮揆,又字竹亭,祖籍崇川,清代名医。其父孙廷问,字雨香,号我舟,著有《寸心知医案》。采邻早年随父习医,后行医于苏州。门人程定治、金传勋与侄孙兰生、孙庆生以及男孙鹤生、孙凤生,均继其业。 《竹亭医案》共九卷,其中内科杂病(包括少量外科病例)六卷、女科三卷。因作者将历年积累的病案似珍珠般地串连一起,故又名《缀珠编》。本书涉及的病种颇为广泛,凡感冒咽痛、湿毒暑热、瘰疬痧痘、霍乱吐泻等等,无不详录在案,且多为复诊医案,使读者对病案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案中的议论与按语也时有神来之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处方用药体现江南医家平正的特色,基本上不用峻烈之品...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十)——剑慧草堂医案》
(清)卧云山人 手录,包来发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剑慧草堂医案》所载医案以内、妇科为主,兼收五官、外科病证,共计67种。上卷载咳呛、音嘶、哮鸣、痰饮、泄泻、痢、疸及风温、风燥、暑湿、疟疾、霍乱、湿热等外感病。中卷列虚损、鼻衄、失血、淋浊、肝胃气痛、胁痛、肿胀、肺痿、痹症、怔忡、痞聚、鼻渊、串疬、肠痈等内、五官、外科病证。下卷专收女科病证,先载咳呛、痰饮、便泻、肿胀、风温、癃闭、肝火、眩旋、心悸、肾积等女科杂病,后列调经、崩、带、子悬、恶阻、产后瘀阻妇科病证。 《孤鹤医案》本书是临床各科的医案集,以病症名为主分为41类,每类有数则至二十余则案例,合计664例病案,其中有不少是复诊病案。以内科疾病为多,另有妇科、外科、五官科疾病及时症...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十八)》
(清)通意子 撰,邓嘉成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贯唯集》一名《通意子医案》,作者号璇玑洞主通意子,不载姓名,生于公元1825年,卒年不详。行医五十年以上,师承有自。《贯唯集》共载医案247则(复诊除外),包括内、妇、儿、眼等科共32个病种,均为“业经见效者”(自序),由其门人辈笔录汇集而成。综观医案主要特点有:辨证精确、治疗有序、处方灵活、防患未然、注重摄生。 《叶天士曹仁伯何元长医案》汇集三人医案于一册。《叶天士医案》体现了叶氏一贯的学术思想。此书录案三百七十八个,其中外感温病医案近一半,种类包括春温、夏暑、冬温和疟疾,其余为消化、呼吸系疾病、外科疮疡痔漏和儿科痘疹。 《曹仁伯医案》重视临床病理辨析,深入追寻起病原因...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十二)——幼科医验》
(明)秦昌遇 辑,张志枫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1
《幼科医验》一名《幼科医案》,分上、下卷,由其孙秦沆(字载明)汇辑,是一部收集了30多种病证的中医儿科医案,内容丰富,理法完备,颇有特色。秦氏认为,新生儿杂病多因胎热、胎毒所致,诊治此类病证多用清热、解毒、凉血之品,善用川连、连翘、银花、丹皮、赤芍、玄参等药物,颇有应验。在治疗小儿疳积之患常投川黄连、银柴胡、地骨皮、胡黄连等清热之品,以消食积化热之虑。 《大医马氏小儿脉珍科》为清末医家马氏所撰,作者名字、生平不详。全书概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阐明小儿诊病的要领,详论小儿常见病证辨证用药的常法,由此可见小儿珍科脉症的全貌。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较详,阐述小儿初生寿夭、初生调摄、惊风痰食、五脏主病之总论...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十九)》
张骧孙 撰,招萼华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临诊医案》中所记医案,收集的是上海及临近地区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著名医家的医案,实属宝贵。 内容广泛,记录真实。医案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内、外、儿、妇各科。本书医案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原始记录的特征,无加工修饰的痕迹。有的医案仅有一次诊治,有的具有多次诊治,均如实记载治疗过程。如钱老荣一案,受惊奔走,哮喘,以三拗汤合旋覆代赭苏子降气法。次诊开出方药,方后记录“此方未服,适痰壅气升而亡”。这说明医案是记录者留作自己总结经验所用,并非加工后供人阅读,因而具有明显的真实性,极具价值所在。 医案完整,再现全貌。书中有多个疗程很长的医案,完整地记录了治疗的过程...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十六)——邵氏方案》
(清)邵杏泉 撰,张苇航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邵氏方案》作者邵杏泉,清末医家。据抄本题记,其为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65年)名医,太平天国时期曾在上海行医。著有《邵氏方案》六卷等,从抄本看,系由其不同弟子抄写整理而成。《邵氏方案》共涉及七十种疾病,包括内、外、妇等科,录医案千余条。其所治疾病以江南一带的多发病为主,患者体质多阴虚、多痰湿,故辨证用药受温病学派的影响颇深。 《邵氏方案》内容较为丰富,涵盖范围较广,案虽简略,但能紧扣辨证要点,用药也有一定代表性,可供目前临床参考。 《临症经应录》作者刘金方,晚清医家。自幼攻读各家医书,融会诸家学说思想与临床经验。《临症经应录》成书于咸丰己未(1859年)...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十三):顾氏医案》
(清)顾文垣 撰,颜新 等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综观《顾氏医案》,顾氏用方加减非常灵活,杂病重视扶正,对外感、内伤疾病的治疗均有心得。顾氏治病重视调养正气,但又不废攻邪。治疗邪气胶结之证时,反对滥用滋补。在诸虚互见的场合,他又以健脾胃、舒中土为首务。用药轻灵流通、甘润柔养为其特点。 《费绳甫先生医案》不知何人何时所抄。共分25类,173则病案,除去前后重复的医案,实有医案110则。从这些医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抄本的一些基本情况。 每则医案都只有一诊,没有复诊。尽管费氏医案涉及面广,内外妇儿各科齐全,但从分类角度来看,每一则医案都不相同。可以想见,这些医案都是从费氏大量的临证记录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有效病例,经过编辑加工...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十四)》
(清)沈又彭,(清)俞震 撰,王文容 辑,陈晓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沈俞医案合抄》系沈、俞两医家医案的合编,共载医案191则,其中俞案106则,沈案85则,内容涉及中风、时证、阴虚阳虚、疟、厥、痫、郁、神昏、眩晕、不寐、肝病、脾胃病等十余种病证。沈、俞两人为同时代的嘉善名医,颇有交情,两位医家的医学风格相近,所撰医案皆“立案明晰,制方轻灵”,甚至有“一鼻孔出气”之说。故后世王文镕将两家医案合编而成本书。 《陈莲舫医案》医理分析,详略得当;辨证论治,不拘成法;药不伤正,调理为先。全书所收医案以内科外感、杂病为主,兼收外、妇科病证126种。上卷载中风、类中、肝风、历节风、春温、风痧、食复、霍乱、囊风、惊风、肺痈、哮喘、咳嗽、呕血、胸痹等42种病证...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十五)》
(清)赵履鳌,(清)赵冠鳌 撰,叶进点 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旌孝堂医案》记载医案近二百。常先论病机,次述脉证,立法处方有当。所载医案包含内、外、妇、伤、五官等多种疾病,从上看,涉及四十余种病证。反映出二位医家学识广博,勤于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医疗经验。 《江泽之医案》原分上下二卷,共272则,涉及病证有54类之多,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外科及五官科。病案中既有外感时病,又有内伤重证,用药繁简不一,剂型丰富多样,基本上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江泽之丰富的临证经验及独到的学术见解。 《王应震要诀》全书首载王应震先生四十四字要诀、示子孙慎医歌、辨寒热虚实损脉法、汤论,以及伤寒和营透表解肌汤、清解风热保肺汤、透发痧疹邪毒汤、润养脾阴汤、补火生土汤的应用经验;次列诊视脉案方法...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四)》
(清)钱敏捷 纂辑,王兴伊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著者钱敏捷,字勤民,江苏太仓县人,定居于昆山县治之南罗庄泾村。清末江苏太仓、昆山一带的名医。父钱艺,字兰陔,晚号隐谷,生于道光十一年,殁于宣统三年。钱艺幼年从其姨丈嘉定蒋氏习医。学成后,于嘉、太一带行医,擅长内科。钱敏捷兄雅乐,字韵之;弟质和,字淡人,又字缓之。兄弟三人皆从父钱艺学医。人皆慕钱氏世医之医术,求治者门庭若市。其医案附于父著之《慎五堂治验录》后。《医方洯度》三卷,载方261首,每方均标出处、主治、煎服法、方信纸。对研究与学习方剂大有裨益,而其特色则寓于方论之中。援引包括著者及其史钱韵之在内45人的300条方率,多有名医之论,诸如叶天士、王孟英、汪讱庵、徐灵胎等人。对每首方子皆条分缕析...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五)——考证病源》
(明)刘全德 撰,黄素英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
《考证病源》重点对七十四种病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阐述,是一本较好的中医病因病机学专书。此外对药物的主治功效、药物引经、切脉主病、临床用药、方剂等方面也予以阐述,可谓是一本较全面的中医入门书。本书特点:歌赋形式,易读易记;病因分析,综汇诸家;考证病源,一统法方。 《儒医心镜》一书,原抄本中未见撰者与抄写者,书中每篇后,有“田氏考之曰”之语,田氏当为整理补充与抄写之人,然其事迹无法考。从此书引用书目看,下至明代,又不避“常”、“玄”等明末及清代之讳,因此,成书年代疑为明朝中期以前。 此书开篇以歌诀形式记述了二陈汤、四物汤及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基本涵盖了此三张方剂在临床上常见的兼症及用药变化...查看详细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伤寒经解》
(清)姚球 著,查炜,陈守鹏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1
《伤寒经解》一书,线装共八册,为清代姚球著。是书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亦有藏本。姚氏籍贯生卒年代已不可考,正史无传。本书刊行于1724年,故知姚氏可能为康熙后期及雍正年代之人。 成书于清代的《伤寒经解》是一本阐发张仲景《伤寒论》经义的专著,也是一本总结清以前《伤寒论》研究的专著,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伤寒论》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作者以成无己本为底本,对《伤寒论》全文重新进行了整理编排。全书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差后复症、序例、辨脉法、平脉法、伤寒论等十一部分,将仲景原文重新分门别类,然后效仿成无己,逐一阐发医理,或综述前贤之妙论...查看详细
☉ 《中医骨伤科古医籍选(供骨伤专业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阙再忠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2-1
中医骨伤科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保障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医骨伤科已由单一的学样发展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除了五年制的本科生外,不少院校还招收了骨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根据国家教委1987年颁发的骨伤专业及培养目标与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司组织全国已成立骨伤专业的院校,组成了教材编写委员会、审定委员会及各分科教材编委会。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各编委认真地进行了教材的编写,力求使这套教材保持中医特色和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注意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本学科发展的新水平...查看详细
☉ 《中医讲稿系列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
李今庸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
《金匮要略》一书,是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实践家张仲景,在上承《黄帝内经》和《八十一难经》等典籍的医学理论,广泛采集众家之方,并结合自己医疗经验而写出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的“杂病部分”,其中包括内科、外伤科及妇产科等疾病,共22篇。它以病证名词为纲,以脏腑为理论核心,以辩证思维论述并奠定了内、妇科疾病的辨证施治理论体系,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宝贵典籍。它以“分类简明,辨证切要,方药精练,经验可靠”为特点,1800年来受到后世医家的高度重视而奉为圭臬,与其他中医经典一起指导着后世医家临床医疗的实践,是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每个修习中医药学者的必读之书。 李今庸...查看详细
☉ 《中医讲稿系列凌耀星内经讲稿》
凌耀星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
学习中医者皆知《黄帝内经》是本难念的经,但这本经到了凌耀星教授手里,枯燥的经典理论学习就变得生动有趣,容易领会,易记难忘,深受学生的欢迎。全书分为三部分,“教学讲座”是给青年教师传授教学《黄帝内经》的方法的讲稿;“《黄帝内经》选讲”是给本科生授课的《黄帝内经》讲稿;“专题讲座”是给高级医生培训班作专题讲座的讲稿,其内容也是围绕对《黄帝内经》理论的阐发与如何指导临床运用,其中虽有《难经》、脉学、藏象学说等专题,但也是在《黄帝内经》理论的指导下阐述的,另外还有国际会议上的发言稿。 本书所载讲稿,大部分是根据凌耀星教授手稿整理;有一部分是根据其课堂录音整理而成...查看详细
☉ 《中医讲稿系列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刘景源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
刘景源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温病学》主讲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温病学》等中医基础学科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在温病学术上造诣颇深。本讲稿是他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温病学》示范教学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而成。 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总论分为六章,分别讲述了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温病的常用诊法、温病的治疗内容。其中尤对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较详细的讲解。中篇各论分为八章,分别讲述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八种温病。书中对每个证候、方药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阐释...查看详细
☉ 《中医筋伤学(供中医骨伤专业用)——中医院课程体系改革系列教材》
王衍全,杨豪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7-1
本书为中医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系列教材之一,编者根据中医院校的体系特点编写了此书。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较全面地论述了筋伤疾病的概述、病因病机、分类、辨证诊断及内、外治法。各论部分分别介绍了肩、肘、腕及手、髋及大腿、膝关节及小腿、踝及足、颌颈、胸背、腰骶、周围神经、四肢血管等部位筋伤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并对筋伤的手法治疗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书既注重发扬中医特色,又吸取了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内容简明、系统,实用性强,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及成教学生使用,还可供骨科临床医师阅读参考。 第1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筋伤学的概念 二、筋的概念 三、筋伤的概念 四、筋伤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筋伤的病因病机 一、筋伤的病因 二、筋伤的病机 第三节 筋伤的分类 一、古代分类方法 二、现代分类方法 第四节 筋伤的辨证诊断 一、临床表现 二、辨证诊断 三、筋伤的并发症 第五节 筋伤的治法 一、筋伤的治疗原则 二、筋伤的手法治疗 三、固定疗法 四、药物治疗 五、练功疗法 六、其他疗法 第2章 肩部筋伤 第一节 肩部扭挫伤 第二节 肩袖损伤 第三节 牵拉肩 第四节 肱二头肌腱断裂 第五节 冈上肌腱炎 第六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第七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八节 肩峰下囊炎 第3章 肘部筋伤 第一节 肘关节扭挫伤 第二节 小儿桡骨头错缝 第三节 肱骨外上髁炎 第四节 肱骨内上髁炎 第五节 旋前圆肌综合征 第六节 旋后肌综合征 第七节 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第八节 尺骨鹰嘴滑膜囊炎 第4章 腕及手部筋伤 第一节 腕关节扭挫伤 第二节 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 第三节 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 第四节 腕管综合征 第五节 指伸、指屈肌腱断裂 第六节 腱鞘囊肿 第七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第八节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第5章 髋及大腿部筋伤 第一节 股四头肌损伤 第二节 股内收肌群损伤 第三节 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第四节 弹响髋 第五节 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 第6章 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 第一节 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 第二节 膝交叉韧带损伤 第三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第四节 髌腱断裂 第五节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第六节 腓肠肌损伤 第七节 髌前、髌下滑膜囊炎 第八节 髌骨软化症 第九节 髌下脂肪垫肥厚 第十节 腘窝囊肿 第十一节 伸膝装置粘连 第7章 踝及足部筋伤 第一节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一、外侧副韧带损伤 二、内侧副韧带损伤 第二节 跗跖关节扭伤 第三节 跟腱断裂 第四节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 第五节 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 第六节 踝管综合征 第七节 跟痛症 一、痹证性跟痛症 二、足底腱膜炎 三、跟骨下脂肪垫炎 四、肾虚性跟痛症 五、跟骨骨刺 第八节 跖痛症 第九节 躅外翻与躅囊炎 第8章 颌颈部筋伤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第二节 颈部急性扭挫伤 第三节 颈椎关节突关节错缝 第四节 落枕 第五节 颈椎病 第六节 肌性斜颈 第9章 胸背部筋伤 第一节 胸壁扭挫伤 第二节 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 第三节 项背筋膜炎 第四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 第10章 腰骶部筋伤 第一节 急性腰扭伤 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 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 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 第二节 慢性腰肌劳损 第三节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四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五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 第六节 骶髂关节损伤 第七节 腰椎退行性滑脱 第八节 腰臀部筋膜炎 第九节 臀肌挛缩症 第十节 梨状肌综合征 第十一节 坐骨结节滑膜囊炎 第十二节 骶尾部挫伤 一、尾骨挫伤 二、尾骨疼痛 第11章 周围神经损伤 第一节 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 一、解剖生理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 三、损伤原因及分类 第二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第四节 上肢神经损伤 一、臂丛神经损伤 二、桡神经损伤 三、正中神经损伤 四、尺神经损伤 第五节 下肢神经损伤 一、坐骨神经损伤 二、胫神经损伤 三、腓总神经损伤 第12章 四肢血管损伤 第一节 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 第二节 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 第三节 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 附方索引...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必读》
  2005-6-3...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必读白话解》
杨进 主编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7-1-1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和《温病学》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它们是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是传承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临床经验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特组织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中医经典必读白话解》,对“中医四大经典”中必须背诵和熟读的原文进行译释。书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在原文下用波浪线标明,其余是必须熟读的原文,并对原文中一些较难懂的名词术语作了简要的注释。由于这些原文都有专门的课程和教材,所以本书对原文的解释主要是语释,不作过多的阐述和发挥。但为了使读者对原文的内容能全面、完整地理解,有些原文的译文中适当加入了一些补充的内容...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必读丛书:金匮要略方论》
(汉)张仲景 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0-1
《金匮要略方论》(以下称《金匮要略》)是一部杂病学著作,东汉张机撰。本书共3卷,25篇,第1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为全书之总括,第2~17篇论及痉病、湿病、百合病、狐惑、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胸痹、心痛等内科病,第18及第19篇的部分内容论及外科病,第20~22篇论及妇人妊娠及产后诸病,第23~25篇,论述杂疗方、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等内容。本书与《伤寒论》一起,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提出了未病先防的概念及三因致病说;书中所载的方剂反映了东汉时期方剂学之成就,显示了东汉时期方剂的组方理论已自成体系,其配伍有君、臣、佐、使及加减变化,所用剂型种类繁多...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必读丛书:灵枢经》
刘更生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0-1
《灵枢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与《素问》共同构成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现存《灵枢经》共81篇,分为12卷,所论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有关问题,特别是对经络腧穴和针刺方法的论述更为详尽,为后世中医学尤其是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是古今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 由于该书成书时代久远,且历经传抄翻刻,字失其真,文有衍脱,阅读有一定困难。本次整理以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赵府居敬堂本为底本,以《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及马莳、张志聪等现存多种校注本进行校勘,对生僻字词适当注音和释义,力求提供一个适合当今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和研究的版本...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必读丛书:温病条辨》
(清)吴瑭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0-1
《温病条辨》清·吴瑭撰著。约成书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是中医温病学的主要代表著作之一。 全书六卷。仿仲景《伤寒论》体例,立温病证治法二百三十八条;并于诸条之下自注自辨,书名“条辨”亦出于此。卷首载“原病篇”,历引《内经》原文并加以诠释阐发,以原温病之始;卷一至卷三将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等四时温病证治分录于上、中、下三焦篇;详尽阐述其辨证纲要、传变规律及其证治方法。上焦篇载治法58条,方46首;中焦篇载治法102条,方88首;下焦篇载治法78条,方64首,并附图一帧。卷四为杂说,包括评论、伤寒注论、伪病名论、温病起手太阴论等专论17篇,专门讨论温病学理论中有待进一步探究辨明的问题...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名著精译丛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中藏经》
黄志杰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8-1
本书包括五部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乃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对后世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是汉代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中藏经》以阐述脏象理论为核心,深入探索了诊断、用药的方法,是古医籍中最具临床参考价值的著作之一;《脉经》为专题讨论脉学之首创,集汉代以前脉学之大成;《难经》以问答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疑难问题,是一部内容简明扼要而意旨深远的古典医学要著。...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文库:本草备要》
(清)汪昂 编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9-1
本书是清·汪昂编撰。乃采集诸家本草简辑而成,将药、证、病因加以联系。首论药性总义,次以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及人等八部分类,收载药物470余种,每药概述性味、功用和主治。 该书既完备又概要,切合临床实用,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及广大中药爱好者参阅。 药性总义 草部 黄芪 甘草 人参 沙参 丹参 元参 白术 苍术 萎蕤 黄精 狗脊 石斛 远志 石菖蒲 牛膝 甘菊花...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文库:本草纲目拾遗》
(清)赵学敏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5-1
读经典 做临床,把自己培养成铁杆中医 ——中医泰斗真言 本书是清·赵学敏所撰,全书共十卷,主要收载《本草纲目》未收录的新品种编成此书,载药921种。其中以未收载的为主,亦有为之补充说明和加以厘正的。此外,本书还发掘了民间验方和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该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一部颇具影响的本草著作。 卷 一 水部 凡二十四种 春水 天孙水 荷叶上露 糯稻露 白云 卤水 竹精 古刺水 强水 刀创水 鼻冲水 丹砂水...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文库:本经逢原》
(清)张璐 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5-1
本书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全书分四卷,记述700余种药物,以临床实用为主。本书是张璐在79岁高龄时的一部佳作,其中记载着他的众多独到见解,使人阅后一目了然,发人思微。 此次整理以清康熙乙亥刊本为底本,以光绪戊申严式诲《医学初阶》本做参校本校注而成。本书可供中医中药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卷一 水部 诸水 火部 诸火 土部 诸土 金部 金 赤铜 铜青 自然铜 古文钱 铅 铅粉...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文库:辨证录》
(清)陈士铎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8-1
《辨证录》为清代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敬述。系综合性医书。14卷。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内容包括内、妇、外、幼等各科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吃泥、胎毒等126门773证,约 1479方。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并说明方药作用,以及配伍关系(略具后世“方解”之雏形)。每一证除有一个主治方外,多数还以双行小字形式附有一备用方剂,以资互参。全书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以“辨病体之异同,证药味之攻补”为特点,故称为《辨证录》。该书虽每以《灵枢》、《素问》、仲景、东垣诸说为立论根据,但师古而不泥古,其辨证尤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文库:得配本草》
(清)严洁 等著,姜典华 等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9-1
本书主要论述药物配伍在临床中的运用,分十卷,共收药物647种,以《本草纲目》分类法分为二十五部。每味药物之下首先简述该药配伍禁忌,次列药物性味、归经、主治等。 该书是一部研究和学习中药临床配伍应用的重要参考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药研究人员及初学中医中药者参考阅读。 卷一 水部十四种 火部二种 土部九种 金部十七种 石部玉石类三种 石部卤石类十五种 卷二 草部山草类五十种 草部芳草类三十种 卷三 草部 隰草类七十一种 草部毒草类二十七种 卷四 草部蔓草类三十七种 草部水草类七种 草部苔草类八种 卷五 谷部麻麦稻粟类十九种 谷部豆类七种 谷部造酿类十三种 菜部荤辛类十四种 菜部柔滑类十三种 菜部瓜菜类四种 菜部水菜类五种 菜部檽类四种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书摘插图 卷一 石部卤石类十五种 玄明粉 辛甘...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文库:读医随笔》
(清)周学海 著;闫志安,周鸿艳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8-1
读经典,做临床,把自己培养成铁杆中医——中医泰斗言。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文库:柳选四家医案》
(清)尤在泾 等著,(清)柳宝治 选评,盛燕江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9-1
尤在泾、曹伯仁、王旭高、张仲华,皆为清代名医。本书选尤氏静香楼医案、曹氏继志堂医案、王氏环溪草堂医案、张氏爱庐医案四家,分门记述而成。书中之医案,以杂病最多,其它各科病证次之。柳氏于每案之后加注按语,评述恰当。 此次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惜余小舍刊本为底本校注而成,可供中医工作者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参考。 评选静香楼医案两卷 上卷 内伤杂病门 类中门 痿痹门 内风门 神志门 痰饮门 咳喘门 失血门 虚损门 汗病门 诸郁门 呕哕门 下卷 伏气门 外感门 评选继志堂医案两卷 湿病门 疟疾门 黄疸门 痹气门 脘腹痛门 瘕癖门 肿胀门 头痛门 肢体诸痛门 诸窍门 脚气门 遗精门 小便门 泄泻门 痢疾门 大便门 外疡门 妇人门 上卷 内伤杂病门 中风门 痿痹门 神志门 痰火门 痰饮门 咳喘门 附录:咳嗽证治 括要 失血门 虚损门 下卷 呕哕门 湿病门 痹气门 脘腹痛门 疝气门 瘕癖门 肿胀门 头痛门 肢体痛门 遗精门 小便门 泄泻门 大便门 虫病门 评选环溪草堂医案三卷 上卷 中卷 下卷 书摘插图 上卷 内伤杂病门 阴亏于下...查看详细
☉ 《中医经典文库:鲁府禁方》
(明)龚廷贤 编,张慧芳 等点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9-1
《鲁府禁方》又名《鲁府秘方》,是明·龚廷贤收集编写的。全书分为福、寿、康、宁四卷,按病证分为中风、伤寒、瘟疫、中暑、内伤、伤食等112门, 按方剂性质分为通治、膏方、杂方3门,合计115门。搜集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的大量的丸、散、膏、丹、汤方,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方剂诸门后,附载有部分医学伦理及养生内容。适合于中医科教研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卷一 福集 中风 伤寒 瘟疫 中暑 内伤 伤食 痰火 咳嗽 齁喘 疟疾 痢疾 泄泻 霍乱 青筋 翻胃 咳逆 嗳气 吞酸 嘈杂 七气 痞满 劳瘵 失血 衄血 眩晕 麻木 癫狂 五痫 健忘 邪祟 怔仲惊悸 卷二 寿集 鼓胀 水肿 积聚 五疸 补益 痼冷 头痛 须发 鼻病 口舌 面斑 牙齿 眼目 咽喉 瘿瘤 结核 肺痈 心痛 腹痛 腰痛 胁痛 痛风 脚气 痜疝 消渴 浊症 遗精 淋症 小便闭 大便闭 大小便闭 痔漏 肠澼 脱肛 诸虫 卷三 康集…… 卷四 宁集 书摘插图 卷一 福集 禁方括曰: 鲁蕃仁主...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