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经典古籍(17)

☉ 《与中医现代临床》
赵进喜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9-1
本书系统整理《内经》有关人体生理、病理和各种疾病辩证、预防、治疗、处方、用针的学术思想,着重介绍《内经》辩证思维方法在现代中医各科的临床应用和指导作用。分列《内经》理论体系形成及其研究方法、《内经》藏象理论、经络学说、体质学说、运气学说、病因病机理论、诊法理论、法则治法理论、《内经》十三方与中医现代临床等部分,并就《内经》有关感冒、咳证、喘证、喘鸣、饮证、汉证、血证、心悸、胸痹、厥心病、真心痛、不寐、多眠、厥狂、痫证、胃痛、噎膈、呕、哕、泄泻、痢疾、腹痛、便秘、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偏枯、薄厥、大厥、风痱、颤证、痉证、肾风、水肿、淋证、癃闭、关格、遗精、阳痿、消渴病、内伤发热、虚劳、腰痛...查看详细

☉ 《喻嘉言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陈熠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1
《喻嘉言医学全书》集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医学著作之大成。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约生于1585年,卒于1664 年,江西新建人。全书收录了喻氏编撰的《尚论篇》4卷、《尚论后篇》4卷、《医门法律》6卷、《寓意草》4卷,以及流传甚少的《(痘疹)生民切要》2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喻氏研究《伤寒论》心得体会、对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发凡起例、治疗痘疹的证治经验,以及其所厘定的病案规范与精湛的临床验案。书后有由整理者撰写的喻嘉言医学学术思想研究,并附建国以来与之相关的论文题录。 本书系统整理校注了喻嘉言医书5部,为简体字、横排本。可供中医专业人员以及学习中医、研究中医者阅读...查看详细
☉ 《喻嘉言医学三书(精装)》
(清)喻嘉言 原著,蒋力生 等校注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6-1
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为清初名医喻昌的代表作。 尚论篇凡八卷,分前后两篇。前为尚论篇,卷首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大意,辨析王叔和、林億、成无已的编次校注之误,并驳斥王叔和序例之非。卷一至卷四以论述六经证治为旨趣,意在恢复仲景寒论原貌,并条分缕析,详加诠释,医家称善。尚论后篇亦为四卷,论述温症、伤寒、真中风、小儿诸症及三阳、三陰含经证方,与尚论篇有相互发明之妙。 医门法律六卷,为喻昌阐释临床辨证论治法则,揭示临床诊治错误的禁例的专著。卷一阐释望色、闻声、问病、切脉等四诊之法则,申明内经及伤寒论治病之律例。卷二至卷六讨论中寒、中风、热温暑二气、伤燥等六气为病及病症、痢疾、痰饮、咳嗽、关格、消渴、虚劳、水肿、黄疸、肺癰等杂病的证治、方叶...查看详细

☉ 《喻选古方试验/珍本医籍丛刊》
(清)喻嘉言 辑,陈湘萍 点校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2-1
《喻选古方试验》一书为清道光十八年戊戌喻嘉言选辑,王光杏录。刊于1838年,是作者选录《本草纲目》中的附方,预以分类编辑而成,是一部综合性医学方药著作。全书共分四卷。卷一合药分剂法则、服药、宜忌及通治方。后三卷每卷之下又分门别类,囊括了内、外、儿、妇产、男科、耳、鼻、咽、喉、口腔、皮、骨伤、痘疹、传染病、虫兽伤、中毒、炼服等各科主治与方剂。选方既有传统古方,又有大量民间单方、验方、偏方等。此书论证精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立法严谨,其方多经验证。“非闻见凿然,不轻下笔,知其不我欺也。取所选录成帙,间有一知半解,触类发明,并以试验方附焉”。 卷一 凡例 合药分剂法则 养生须知 患病须知 服药须知 食物宜忌 通治方 卷二 头病 目病 面病 鼻病 耳病 口舌 牙齿 咽喉 须发 眉 心腹胞胁 腋气 腰痛 手足 诸虫 关格燥结 痔漏 小便诸病 诸淋 遗精梦泄 疝阓 男阴 脚气并足 疟疾 泻痢 卷三 中风 疬风 伤寒 中寒 痼冷 阴证 瘟疫 发热 伤暑 霍乱 咳嗽…… 卷四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御篡医宗金鉴(全三册)》
(清)吴谦 等总修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1-1
医学主要是一门临证学科,性命所*,不可不慎。自束汉张机《伤寒杂病论》之后,医学大昌,至清代各种著述已汗牛充栋,并流派纷呈,良莠杂乱,业者各执一端,常达先贤大旨,自行其是,存方废法,误己误人。为使从业之人有章可循,有规有范,清乾隆朝以太医院吴谦等人奉旨领衔修纂了这部临证医学总集,以期工本清源,为业者立一定之规。时天下医书皆汇集太医院,由吴谦、刘裕铎等[分门聚类、删其杂驳,採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终于成书两部,其一为供初学者入门之用的小而约者。本书则为其大而博者,其内容自仲景《伤寒论》始,终至《正骨心法要旨》,各门各科,无不赅备。因其彰显往哲玄机之妙用,开启医学入门之正道,足以嘉惠当时...查看详细
☉ 《御制本草品汇精要》
(明)刘文泰 等原著,陈仁寿,杭爱武 点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8-1
本书是我国明代编纂修订的一部官修本草著作。全书共42卷,外加1卷和序例等内容,载药1821种,分十部(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内容涉及药物鉴定、炮制、药性理论、临床应用等各个方面,而且还有农业农艺、矿物冶炼、生产自救、抗灾救荒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本书有精美中药彩图1371幅,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绘本草图谱,因此具有相当的中药文献学价值。 本书可供中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以及中药材生产方面的工作者参阅。 首卷 《本草品汇精要》表 奉命纂修官员职名 序例 凡例 神农本经例 采用斤两制度例 雷公炮灸论序 卷之一 玉石部上品之上 三种海药余 一十八种陈藏器余 卷之二 玉石部上品之下 一十七种陈藏器余 卷之三 玉石部中品之上 二十种陈藏器余 卷之四 石玉部中品之下 二十种陈藏器余 卷之五 玉石部下品之上 二十种陈藏器余 卷之六 玉石部下品之下 一十五种陈藏器余 卷之七 草部上品之上 一种唐本余 二十六种陈藏器余 卷之八 草部上品之中 二十种陈藏器余 卷之九 草部上品之下 五种唐本余 一十种陈藏器余 卷之十 草部中品之上 一十二种陈藏器余 卷之十一 草部中品之中 一十种陈藏器余 卷之十二 草部中品之下 一十种陈藏器余 卷之十三 草部下品之上 一十三种陈藏器余 卷之十四 草部下品之中 一十二种陈藏器余 卷之十五 草部下品之下 一十一种陈藏器余 卷之十六 木部上品之上 一十三种陈藏器余 卷之十七 木部上品之下 一十三种陈藏器余 卷之十八 木部中品之上 二十三种陈藏器余 卷之十九 木部中品之下 卷之二十 木部下品之上 一十三种陈藏器余 卷之二十一 木部下品之下 一十三种陈藏器余…… 药名笔画索引...查看详细
☉ 《御纂医宗金鉴(武英殿版排印本)》
清·吴谦 等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10-1
《御纂医宗金鉴》90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院判吴谦等编纂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由武英殿修书处刊行(即武英殿版),成为清代广为流行的医学教科书。 本书为古代医学丛书或全书中内容最为全备、简明、实用者。其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治疗;论理深入浅出,颇多圆机活法,语言简明扼要,取材切合临床实际。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本书问世200多年来,一直为习医者必读之书,为中医各科临床医生所喜爱。本书清代版本甚多,然以武英殿本最为精良。1963年我社曾据武英殿版出版排印本,今参考此排印本,对武英殿版重加整理...查看详细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彭子益 著,李可 主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6-1
本书由“中医复兴之父”,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彭子益所著。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 影视精品推荐:9VCD-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家论坛》五周年特别奉献.第33部 为什么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经半个世纪苦苦搜求,寻找到并亲自主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中医秘籍”? 李可老中医认为:该书作者、清末民初的中医学家彭子益...查看详细

☉ 《袁鹤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袁立人 整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8-1
袁鹤侪先生,研究医学四十年;品端术正,两袖清风;审慎求实,精益求精;经验宏富,疗效卓著。 本书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其中,医家小传简要介绍了医家的生平及成才之路;专病论治意在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将与某病相关的精彩医论、医案、医话加以系统整理,便于临床学习与借鉴;诊余漫话则系读书体会、札记,也可以是习医心得,等等;年谱部分则反映了名医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或转折点。 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论治麻疹 论治疟疾 论治痨瘵 论治结石症 论治肝病 论治胃脘痛 论治经闭 口噤不开案 暑温案 血虚案 经闭案 睾丸结核案 溃疡病术后治验 泄泻案 痢疾案 肝郁案 肝胃不和案 痹证案 风疹案 头痛案 头晕案 胸痛案 咳嗽案 咳血案 喘案 吐血案 睾丸胀痛案 月经不调案 妊娠呕吐案 产后受风案 产后腰痛案 急惊风案 小儿黄疸案 诊余漫话 中国医学源流与发展过程 西医怎样读中医书 论诊断 论《伤寒论》阳明篇之大要 中药杂谈 半夏、大黄、黄连的临床应用 解表药之概略及其分别 论人参的功用 论常山 论桂枝汤加减变通之妙 论芪附、术附、参附三方 伤寒方义辑萃 温病学讲草 年谱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约盦医案全集(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
恽铁樵 著 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7-7-1
《药盦医案全集》八卷,成书于1928年,系恽氏生平临证之验案辑录,由门人顾雨时、李鸿庆、仲添澜编集,章巨膺增选。于1936年辑入《药盦医学从书》。卷一伤寒门;卷二温病门;卷三风病门,分神经病、肝胃病二类;卷四杂病门,分水肿、臌胀、噎膈、喘咳、黄瘅、泄泻、疝气、失眠、消渴、湿热十类;卷五虚损门,分肺病、咳嗽、吐血、遗精、瘰疬、肾病六类;卷六时病门,分疟疾、痢疾、喉疾、麻疹、霍乱、脑炎、肝阳七类;卷七妇科门,分经带、胎前、产后,癥瘕、杂病五类;卷八小儿门,分惊风、天痘、痧疹、咳嗽、食积、泄泻、杂病七类。是书多连续记载危重疾病诊治经过,凡成功与失败案例均详细记述,可资临床借鉴;对于制方用药...查看详细
☉ 《月光(藏语)(026 全两册)》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编委会 编 民族出版社 2006-1-1...查看详细
☉ 《月王药珍(藏语)》
《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编委员 编 民族出版社 2006-1-1
....查看详细
☉ 《恽铁樵医书四种(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
恽铁樵 著,熊俊,邸若虹,袁久林 点校 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7-8-1
《恽铁樵医书四种》由《保赤新书》、《温病明理》、《生理新语》和《脉学发微》四书组成。《保赤新书》八卷。卷一载有小儿难育之故与胎教、卷二述天花症状、发病周期以及种痘、鼻苗、牛痘等,卷三至卷四列痧疹、痧子病症,痧疹用药以及痧子最要药、次要药、不可用药,卷五至卷八发明惊风原理。对痘症治疗主张初期宣肺疏表,中期解肌透疹,后期养阴清化。提出麻疹顺逆辨别及治疗。《温病明理》提出寒温不同,阐述温病的概念、对三焦的认识等,其中有中西医汇通的观点,对清代温病学派多有批评。 《生理新语》以《内经》为基准,以西医生理学为蓝本,结合临床治病经验,阐述中西医学概况、细胞学说、神经学说、腺体学说等...查看详细
☉ 《杂病广要》
丹波元坚 编篡,李洪涛 校注 中医书籍出版社 2002-8-1
《杂病广要》系日丹波元坚编撰。元坚字亦柔,号茞庭,生于宽政七年(1795),卒于安政四年(1857)。曾任幕府医学馆教谕、督事及法眼、法印等高级医位,为江户时期汉方医学考证派权威之一。其著述尚有《素问绍识》、《伤寒广要》、《伤寒论述义》、《金匮述义》、《药治通义》等。 《杂病广要》共四十卷,八十余万字。内容主要为摘辑我国古代医籍中有关内科杂病的专论,收录清代以前的文献凡三百多家。分为外因、内因、气血、脏腑、身体五类,列中风、虚劳等病症七十三门,包括附病在内计八十五种。编写体例未能统一,大致不外名义、源因、病机、脉证、诊断、鉴别、治则、治法、方药、预防、善后、调摄诸项。 杂病广要卷第一 杂病广要卷第二 杂病广要卷第三 杂病广要卷第四 杂病广要卷第五 杂病广要卷第六 杂病广要卷第七 杂病广要卷第八 杂病广要卷第九 杂病广要卷第十 杂病广要卷第十一 杂病广要卷第十二 杂病广要卷第十三 杂病广要卷第十四 杂病广要卷第十五 杂病广要卷第十六 杂病广要卷第十七 杂病广要卷第十八 杂病广要卷第十九 杂病广要卷第二十 杂病广要卷第二十一 杂病广要卷第二十二 杂病广要卷第二十三 杂病广要卷第二十四 杂病广要卷第二十五 杂病广要卷第二十六 杂病广要卷第二十七 杂病广要卷第二十八 杂病广要卷第二十九 杂病广要卷第三十 杂病广要卷第三十一 杂病广要卷第三十二 杂病广要卷第三十三 杂病广要卷第三十四 杂病广要卷第三十五 杂病广要卷第三十六 杂病广要卷第三十七 杂病广要卷第三十八 杂病广要卷第三十九 杂病广要卷第四十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杂病论治精要》
  1900-1-1
执业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临床参考丛书。 本书介绍了44种杂病之因、证、脉、治,其论述病因、病机,能择善而从,务求允当;其于辨证分型,繁简得中,述症明晰;而论治每能斟酌古方,参与新意;疏方究疾病之机,尽调治之理;药味之加减,均合法度;又在每一证型后酌附验案,使理论联系实践的特色尤为鲜明。全书内容科学实用,且有独特之处,可供广大执业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参考阅读。 1 感冒 2 咳嗽 3 气喘 4 失音 5 自汗 盗汗 6 鼻衄 7 齿衄 8 咳血 9 吐血 10 便血 11 尿血 12 心悸…… 附 1 论述选萃 2 头痛从肝论治 3 失眠从肝论治 4 咳嗽从肝论治 5 五更泻辨治...查看详细
☉ 《杂病源流犀烛——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清)沈金鳌 撰,李占永,李晓林,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10-1
《杂病源流犀烛》是《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三十卷,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共六门,每门分若干病证,每病各著源流,详述病证原委,悉其形证,考其主治,因病用方,理法方药甚为契合。卷首(二卷)并有习熟基本诊断需要的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故此书列为尊生书第一种,为自明清以后,最有影响、流传甚广的一部杰世专著。 《沈氏尊生书》,七十二卷,锡山沈君芊绿所著也。沈君著作等身,而此书之成最晚,将付梓,问序于予,予曰:君非业医,通于医者也,予不知医,喜读医书者也,予不能序医书也,请即以所闻于君者序之。君之言曰:医之难人知之,人不能尽知之...查看详细

☉ 《增订通俗伤寒论》
  1900-1-1...查看详细
☉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许洪 编 海南出版社 2002-2-1
丛书系从《故宫珍本丛刊 医家类》珍秘图书中精选点校而刊行之书。这些医籍均具有珍秘罕见,颇资袢用之特点,以久藏于皇宫大内,人罕见之,故此书之刊行,于医史文献之研究,医家临症之运用,均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本身收书七种,皆堪称价值连封存者。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虽不罕题,人多见之,但由日本典药头橘亲显领衔,率其他校*巨子,于日本享保十五年(1730年)依八种朝鲜刻本,六种明初刻本精校之书,则医家远销见之者。此书校...查看详细
☉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
(宋)许洪 编,韩刚 等整理 海南出版社 2002-2-1
《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 丛书系从《故宫珍本丛刊·医家类》珍秘图书中精选点校而刊行之书。这些医籍均具有珍秘罕见、颇资实用之特点,以久藏于皇宫大内,人罕见之,故此书之刊行,于医史文献之研究,医家临症之运用,均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本身收书七种,皆堪称价值连城者。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虽不罕觏,人多见之,但由日本典药头橘亲显领衔,率其他校雠巨子,于日本享保十五年(1730年)依八种朝鲜刻本、六种明初刻本精校之书,则医家几无见之者。此书校雠细密,考注详审。字之脱误者正之,剂量脱落者补之,疑而难明者考之,方名交错、二方混淆难分者存之,以嗣后贤。经过橘亲显校勘之本...查看详细
☉ 《张景岳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精装)》
李志庸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2-1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景岳乃其号,别号通一子。是明代的著名医家。本书收集了张氏平生的主要医学著作,包括《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书。 《类经》是张氏代表作之一,是继隋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之后,对《内经》进行全面分类研究的又一巨著。全书共32卷,分为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大类;各类之下又分360多节,分别摘引了《内经》原文,按节归类;然后详加注解,不仅征引、解释并评论了前人的说法,而且也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该书多从易理、五运六气、脏腑阴阳气血理论等角度阐发经文蕴义,颇能启迪后学。 《类经图翼》...查看详细
☉ 《张璐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张民庆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8-1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老人,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1617年,卒于1699年,享年83岁。 张璐是清朝初期的著名医家,他能“博采众长,贯以已意”,注释《伤寒论》原文,补充诊脉、察色、辨舌等内容,论述各种疾病的辨证施治和方药应用,以内科为主,兼及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由于他是一位有60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学大家,而且才学兼备,所以能以理论联系实际,广搜博览,由博返约,做到“千古明贤至论,统叙一堂;八方风气之疾,汇通一脉”,成就卓著。本书汇集其主要著作《张氏医通》十六卷、《本经逢原》四卷、《伤寒缵论》二卷、《伤寒绪论》二卷、《伤寒舌鉴》一卷、《伤寒兼证析义》一卷和《诊宗三昧》一卷...查看详细
☉ 《张氏医通——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清)张璐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5-6-1
本书是清初名医张璐所著,共十六卷。前十二卷至婴儿门,共十六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其编纂方法,每病先例《内经》及《金匮》论述,次引诸家之说,结合张氏临床经验加以论述,最后附以治例。后四卷,为诸门方论,不分子目。 本书内容,主要叙述内科证治,兼及五官、疮疡、妇人、婴儿各科。 本书作者是一位有六十多年临床经验和才学兼备的大医家,因此书中常能以理论联系实际,由博返约,对于历代典籍能批判地接受。 本书适合一般临床医师及中医药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卷 一 中风门 中风类中汇人 卷 二 诸伤门 伤寒 暑参《绪论·暑证》看 湿湿热 燥 火 伤饮食 劳倦 虚损传尸 卷 三 寒热门 发热 热 潮热 恶寒背恶寒 振寒 战栗 寒热外热内寒 外寒内热 上热下寒 上寒下热 疟 厥 诸气门上 气 郁 痞满 腹满 水肿 鼓胀 积聚 卷 四 诸气门下 痰饮唾 咳嗽 肺痿肺胀 肺痈 暗 喘短气 少气 逆气 哮 诸呕逆门 噎膈 反胃 呕吐哕干呕 漏气 走哺 呕苦 中酸 吐酸 呕水 吐沫 吐蛔 霍乱干霍乱 吐利 关格 呢逆噫气 诸逆冲上 胃脘痈 卷 五 诸血门 诸见血证 衄血大衄 舌衄 齿衄 耳衄 眼衄 肌衄 吐血呕血 唾血 咳血 咯血 血溢 九窍出血 溲血 下血 蓄血 诸痛门 诸痛 头痛头风 雷头风 眉棱骨痛 真头痛 头重 头摇 颈项强痛 天白蚁 面痛 心痛胃脘痛心疝 心瘥 胸痹 腹痛小腹痛 腹中窄狭 当脐痛 胁痛季胁痛 腋下肿痛 腰痛腰酸 腰软 腰胯痛 脊痛脊强尻痛 肩背痛 臂痛手痛 手气 腿痛大股痛 膝痛足跟痛 足心痛 身体痛 卷 六 痿痹门 痹 痛风历节 麻木 痿痿厥 百合 脚气 鹤膝风 诸风门 疠风 胃风 破伤风 跌扑 痉与缵绪二论痉例参看 痢疭 颤振 挛 眩晕 神志门 癫 狂 痫 烦躁与绪论参看 虚烦与绪论参看 谵妄 循衣摸床 喜笑不休 怒 悲 惊 悸 恐 健忘 入魔走火 养性论 卷 七 大小府门 泄泻 痢 大小便不通 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闭癃 淋 小便不禁小便频数 遗尿 小便黄赤 遗精 赤浊白浊白淫 筋疝 前阴诸疾阴缩 阴纵 阴痿 阴冷 阴肿痛 阴 中痒 疝 交肠 肠鸣 肠痛 脱肛谷道痒痛 痔漏 卷 八 七窍门上 目疾统论 开导说 点服药说 钩割针烙说 金针开内障论造金针法 目痛 目赤 目青 目肿胀 目痒 外障 内障 瞳神散大 瞳神紧小 瞳神欹侧 目昏 暴盲 青盲 雀盲 真睛膏损 膏伤珠陷 神水将枯 辘轳转关 神珠将反 瞳神反背 青黄凸出 珠中气动 倒睫拳毛 睥急紧小 风沿烂眼 目泪不止 目疮疣 五疳证 漏睛 不能近视 不能远视 目妄见 目闭不开 目为物所伤 伤寒愈后之病 经逆赤肿 妊娠目病 产后目病 痘疹余毒证 因风证 因毒证 因他证 时复证 七窃门下 耳耳鸣 耳肿痛 耳疹 耳中痒 耳脓 耵聍 虫 入耳中 鼻鼻齆 鼻鼽 鼻渊 鼻息肉 鼻疮 鼻疳蚀 鼻 痛 鼻赤 鼻紫黑 口 齿龋蛀 骨槽风 髭发 唇 舌 面 咽喉哽 卷 九 疮疡门 痈疽肿疡 溃疡 作痛不止 作呕不止 出血不止 肌肉不生 发热不止 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 作渴不止 自汗不止 下痢不止 敷寒凉药 用刀针法 杂 门 汗汗出不治 盗汗 头汗 手足汗 阴汗 半身汗出 不得卧多卧 嗜卧 不能食恶食 饥不能食 不能语 消瘅 痰火 黄瘅目黄 嘈杂暖气 饶 欠嚏 身重解人亦 脱营失精 脱 过饥胃竭 药蛊 臭毒 番沙 岭南瘴毒 虫 蛊毒射工溪毒 诸中毒 药对解法 急救治例 卷 十 妇人门上 经候崩漏 失血心痛 经闭不行 带下 淫浊淋沥 淋辨 泄泻 小便血 师尼寡妇寒热 子嗣 胎教 胎前脉辨 验胎 养胎 恶阻 胎动 漏胎下血惊胎僵仆 胎上逼 安胎 半产 胎不长养过期不产 咳嗽 子烦 类中风 伤风 伤寒 疟 痢 子淋 遗尿 诸血 吐衄 诸痛 子肿 不语 谵语 子悬 子痫乳泣 腹啼 鬼胎 下私胎法断子法 临蓐扶持 伤胎 胞干 难产 产变 摩揣 卧法 催生 饮食宜忌 备法 下死胎法 胎衣不出 交骨不开 阴门不闭 子宫不收 卷十一 妇人门下 产后诸禁 血晕 三冲 三急 三审 呕吐 呃逆 饱闷 谵语如见鬼神 不语 发痉 发热 寒热 中风 咳嗽 发喘 瘛疭 颤振 伤风 伤寒 疟 痢 蓐劳 虚烦 惊悸 多汗 麻木 大小便诸证 诸痛 泄泻 浮肿 诸血 月水不通 诸淋 乳汁 疮疡瘰疬 结核 流注 乳痈乳岩 阴疮 婴儿门上 脉法 面目证 五脏虚实寒热 变蒸 胎证 胎毒 噤风撮口脐风 急欲乳 弄舌 游风猴疳 胎惊 目睛目闰动 唇口蠕动 发搐 癫痫 睡中惊动 目动咬牙 摇头便血 偏风口噤 角弓反张 急惊 慢惊 天钓内钓 盘肠气痛 伤风 诸经发热潮热 伤寒夹惊夹食 咳嗽 喘 吐泻 鬼支病 疟 痢 脱肛 便血 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 遗尿 疳 二便色白 食积 腹痛腹胀 烦渴 汗 黄瘅 蛔 疝 目 耳 鼻塞鼻衄 解颅 龟胸背 虚赢 五迟五硬五软 失音 咬牙 夜啼惊啼 喜笑不休 循衣撮空 寿天 卷十二 婴儿门下 钱氏痘疹论 丹溪参补陈氏痘疹论 薛立斋痘疹大要 魏桂岩逆顺险三法论 翁仲仁痘疹论 痘疹握机论 辨证六则 表里虚实论 气血虚实论 虚证防变论 虚证变实论 虚证似实论 实证似虚论 热证变虚论 毒盛变虚论 气虚血热毒盛三治例 汗下论 所感轻重论 死而复苏论 原委 发热 见点 部位 形色 起胀 灌浆 收靥 脱痂 陷伏 倒黡 夹斑 板黄 焮赤 斑烂 饮食 吐泻 腹痛 腹胀 腰痛 二便秘涩 大便秘 尿涩 痢 惊搐 咳喘 涕唾 咽喉 呛水 失音 寒颤咬牙 发泡 发痒 发渴 烦躁 昏沉 汗出 失血 身痛 头面 正额 手足 唇舌 眼目 余毒 妇人 痘形 异痘 逆证 诸证 看法 用药 禁忌 麻疹总论 例治四十则 水痘 附种痘说 卷十三 专 方……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祖方 附 张介宾八略总论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张珍玉医案医论医话集》
王小平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1
张珍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理论造诣深厚,临证处方用药特色鲜明。本书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子课题“张珍玉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成果之一,系统整理了张珍玉先生有代表性的临床验案、医论、医话,反映了张珍玉先生宏富的学养,对广大中医工作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珍玉教授,是入选“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的全国百名中医专家之一。基础、临床两擅其长。本书系统整理了张珍玉教授的临床经验,以医案与医话为载体,医案选择精准全面,医话密切结合临床实际。 张珍玉...查看详细
☉ 《张志聪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精装)》
郑林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8-1
张志聪医学全书》收录了张志聪现在存世的8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集注》九卷、《灵枢集注》九卷、《伤寒论宗印》八卷、《侣山堂类辩》二卷、《伤寒论集注》六卷、《金匮要略注》四卷、《本草崇原》三卷、《医学要诀》四卷,共45卷,计173万言。这是清代以来较完备的张志聪医学著作全集,为今人研究张志聪的学术思想,学习其治疗经验,提供了一份较完整的文献资料。 《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为阐发《内经》之理,集诸家一得之见。张志聪之注,开集体创作之先河,俾后人读《素问》而知病之所由起,读《灵枢》而识病之如何瘳。《伤寒论宗印》、《伤寒论集注》注解《伤寒论》,虽然维护伤寒旧论,但在理论研究上,能独立思考...查看详细
☉ 《张仲景方剂现代临床应用——张仲景医学全集》
侯勇谋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2-1
本书按方剂功能分为治表剂、攻下剂、涌吐剂、和解剂、温阳散寒剂、清热泻火剂、理气理血剂、祛湿剂和化痰剂、补益剂、收涩剂,以及杂方及其他11章介绍了张仲景153首方剂的现代临床应用,收载了近20年来各种期刊及图书的报道,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广大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第一章 治表剂 一、桂枝汤 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三、桂枝加附子汤 四、桂枝加葛根汤 五、桂枝二麻黄一汤 六、桂枝二越婢一汤 七、桂枝麻黄各半汤 八、麻黄汤 九、葛根汤 十、大青龙汤 十一、小青龙汤 十二、麻黄加术汤 十三、越婢汤 十四、越婢加术汤 十五、麻黄附子细辛汤 十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十七、麻黄升麻汤 十八、麻黄加术汤 十九、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二十、黄芪桂枝五物汤 二十一、桂枝芍药知母汤 第二章 涌吐剂 瓜蒂散 第三章 攻下剂 一、大承气汤 二、小承气汤 三、调胃承气汤 四、麻子仁丸 五、厚朴二物汤 六、厚朴七物汤 七、桃核承气汤 八、大黄附子汤 九、抵档汤(丸) 十、大陷胸汤 十一、大黄硝石汤 十二、大黄牡丹皮汤 十三、三物白散 十四、十枣汤 十五、葶苈大枣泻肺汤 十七、硝石矾石散 第四章 和解剂 一、小柴胡汤 二、大柴胡汤 三、柴胡桂枝汤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六、柴胡加芒硝汤 七、半夏泻心汤 八、甘草泻心汤 九、生姜泻心汤…… 第五章 温阳散寒剂 第六章 清热泻火剂 第七章 理气理血剂 第八章 祛湿剂和化痰剂 第九章 补益剂 第十章 收涩剂 第十一章 杂方及其他...查看详细
☉ 《张仲景及其著作考证》
林佳静,伍悦 点校 学苑出版社 2008-6-1
本书原名《张仲景特辑》,最初在1936年上海国医公会编辑的期刊《国医文献》中所刊出。陈存仁先生在期刊的编辑导言中明确指出:“搜集各方面有价值之论文,作有统系之纂集。不仅使读者得充分研究之材料,且求此刊物,有永久保存之价值。”可见该书之珍贵。《张仲景特辑》为钱超尘先生所收藏。 书中收集文章为当时中国医学院院务情报、国医公会会务情报共48篇,所列文章为清代和民国时期伤寒学派的名家对张仲景姓名事迹、郡望生卒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 事不师古,其法水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 [清代]周扬俊 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病若神,后之医者宗内经法...查看详细
☉ 《张仲景疾病学——张仲景医学全集》
程如海,徐竹梅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1-1
本书以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出现的病名为纲,进行编写。 全书共四章,第一章结论,阐述疾病的命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疾病的症状、证候,辨病与辨证,以期体现张仲景疾病学的理论体系。第二至第四章分别阐述内科疾病,皮肤病与外科疾病、妇科疾病的论治规律,共计51个疾病。 本书对每一疾病的论述,分为概述、辨证论治、补充及医案选录四个部分。概述介绍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疑似病证的鉴别。辨证论治阐述《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该病的辨证要领、病证分型、治法方药、转归预后等,以期体现张仲景辨治疾病的学术思想体系。补充部分收集历代医籍关于该病的精辟论述,以补充张仲景著作中未及的证型及治法方药...查看详细
☉ 《张仲景全书(上、下卷)》
刘世恩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9-1
《张仲景全书》系由南阳张仲景医学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刘世恩等数十位南阳本土在仲景学说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历时15年,精心撰著的有关仲景学说的大型专业类书籍。她是所有参编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项工程的完成,被有关专家视为当代仲景学说领域的一大创举。全书约280万字,分为上编《医圣张仲景像集》、《医圣张仲景传记》、《古今中外(伤寒杂病论)传本辑》;下编《原文类释》、《(伤寒杂病论)方药研究》、《历代伤寒学家简介》,共两编六部。 1. 《医圣张仲景像集》是从海内外征集到的近百幅仲景造像中,精选出的代表佳作,共62帧,远至明清,近至当代,其中,国内作品54幅,日本作品6幅...查看详细
☉ 《张仲景研究集成(上下册·精装)》
钱超尘,温长路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9-1
张仲景是生活在我国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从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出发,结合临床实践,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中医对急性热病和部分疑难杂症的诊治经验,写出了千古不朽之作《伤寒杂病论》,完善、发展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开创了祖国医学六经辨证的先河。 近两千年来,仲景学说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流派,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迄今《伤寒杂病论》的各种版本已达600多种,研究仲景学说的专著已有1000余种,公开发表的各类论文约2万来篇。一个医学家,能如此感动人类、影响社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本书全方位地汇集了仲景生平家世、学说起源、学术精华、研究应用、传承发展等浩繁博大的内容...查看详细
☉ 《张仲景症状学——张仲景医学全集》
李家庚 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1-1
本书是首部对张仲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症状研究的最完备、最系统的专著。系统按[定义]、[分类]论述230多种症状,同时还补充了百世医家的认识及发展,具有较强的文献价值和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又可直接指导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本书可供广大中医院校师生及临床中医师阅读参考。 第一章 全身症状 发热 潮流 往来寒热 恶风寒 振栗 不恶寒 汗出 大汗 多汗 微汗 白汗 黄汗 自汗 盗汗 头汗 手足汗出 不汗出 发黄 头项强痛 项背痛 身疼痛 肢节疼痛 身体疼烦 身肿 身重 身冷 身蜷 身瞤 身痒 身体赢瘦 半身不遂 身形如和 腰痛 肤冷 热在皮肤 肌肤甲错 肌肤不仁 身如虫行皮中状 第二章 头面症状 第三章 四肢症状 第四章 脏腑症状 第五章 胸腹症状 第六章 二阴症状 第七章 其他症状...查看详细

☉ 《张子和研究集成》
钱超尘,温长路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11-1
本书把《儒门事亲》问世以来,特别是现代国内外学者对张子和生平家世、学术成就、学说发展、临床应用等有关研究的著作、论文、成果等集于一卷,通过提纲挈领式地综述和条分缕析式的展示,全方位、多侧面的再现张子和及其学术思想的全貌,以为张子和学术研究的科学定位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必要的参考。其内容的全面性、资料的广泛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目前国内外仅有的。一册在手,张子和学术思想的精华尽在其中。 本书是大型中医药文献丛书《中华古代名医名著研究集成》中的一部,适合于中医药界各阶层读者的阅读和收藏,是中医药院校、科研单位、医疗单位、制药业图书馆及医学工作者个人重要的参考用书。 张子和...查看详细
☉ 《针灸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精译(精)/中医经典名著精译丛书》
  2001-1-1
本书包括四部中医经典名著:《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伤寒论》是中医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其所阐述的辨证论治的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支柱,其方药经千百年临床经验证,疗效卓越;《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辨治杂病的经典名著,总结了汉代以前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有很大的作用;《温病条辨》在总结清代以前温病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治则,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温病辨证体系。 本书对以上四部著作进行语译,既忠实原文,又不失实用性和趣味性,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适合初学中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养生保健者阅读。 针灸甲乙经精译 编译说明 序 序例 卷第一…… 伤寒论精译 编译说明 序 卷第一 卷第二…… 金匮要略精译 编译说明 序 卷上 卷中 卷下 温病条辨精译 编译说明 凡例 问心堂温病条辨自序 问心堂温病条辨原病篇 卷第一 上焦篇……...查看详细
☉ 《针灸甲乙经校注(下册)——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张燦玾,徐国仟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1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炙学专著,也是最早是多地收集和整理古代针灸资料的重要文献。本书的内容主要取材于《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这三部书是晋代以前在医学基础理论和针灸治疗等方面带有总结性的主要医学著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皇甫谧为使针灸学的内容加系统和切合实用,遂将上述三书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编纂,取其精要,删其浮辞,厘定十二卷,从而奠定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开拓了针灸学这一专门学科。 《针灸甲乙经》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甚大,历代医有视为「经典」,整理研究乾不乏其人,特别是近代曾有多种整理本问世,然而这些大多为一家之言。本书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下进行的科研项目之一...查看详细
☉ 《针灸聚英——中医古籍名著丛书》
(明)高武 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10-1
本书乃明代著名针灸医家高武编撰,全书共分四卷,卷一阐述脏腑、经络、腧穴,卷二阐述病证主治,卷三阐述述刺灸方法,卷四记录各种针灸歌鹉。本书内容丰富,主要汇集了明代以前各家针灸学说有关内容,亦包括作者人个的学术思想,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为研究针灸理论与临床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卷一上 五脏六腑 仰人尺寸 伏人尺寸 手足阴阳流注 中指同身寸法 手太阳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卷一下 足少阳肾经 手厥阴心包络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督脉 任脉 冲脉 阴维脉 阴维脉 带脉 十五络脉 十二原穴 五脏募穴 五脏俞穴 八会穴 五脏六府井荥俞经合 卷二 骑竹马法 四花穴法 灸痨穴法 取肾俞法 窦氏八穴 子午流注穴开阖 脏腑井荥俞经合主治 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 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 东垣针法 治例 伤寒 杂病 玉机微义针久证治 卷三 铁针 煮针 火针 温针…… 卷四上 卷四下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第八册)》
曹洪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八,收载《医学集要》五卷。该书为综合性医书,明医家闵道扬(号守泉山人)约撰于十六世纪后半叶。作者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家,有著作多种。该书卷首为〔医学集要家传杂录〕,乃作者家传的一些医疗经验,介绍脉诊、用药等法。正文按病分为七十四门,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症。每门之前先议病因,后附主治方剂。其中的〔守泉曰〕或守泉经验方,为作者自家见解或常用经验方,值得深入整理发掘。该书国内亦未见藏本,今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江户写本予以影印。 本书可供中医研究、临床、教学人员参考,也可供图书馆、数据室以及古医籍珍稀版本爱好者收藏。 《医学集要》...查看详细
☉ 《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第二册)》
曹洪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二,收载《汇聚单方》、《备急良方》二书。 《汇聚单方》(全称《师古斋汇聚简便单方》)七卷,明.吴勉学编辑(约十七世纪初)。该书按病症分为一百十一门,录一千四百六十余方,以汇聚众多民间单方、小方、验方为特色,有益于治疗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对考察药物功效也有重要的作用。然该书存世极少,濒临失传,国内又无明刊及全本,故取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明刻全本为底本予以影印。 《备急良方》为明末医家钱国宾着。钱氏曾游历各地行医,医术精良。其书多载单方、验方,也记录了作者的用药经验。该书国内无存,仅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明天启七年(一六二七)序刊孤本...查看详细
☉ 《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第九册)》
曹洪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九,收载《湖海奇方》《本草新编》二书。 《湖海奇方》(全名《全生类要湖海奇方》)八卷,明•许宏撰于永乐二十年(一四三)。该书为医方书,旨在教人于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中避免伤害,故其中有食忌、解毒、急救等内容。又介绍了许多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自我救治的简捷有效方法,包括平民日常所需的简要易得药方,在医方书中别具一格。此书国内失传,仅日本存有明刊孤本,今据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宣德四年(一四二九)序刊本影印。 《本草新编》五卷,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撰于康熙二十八(一六八九年)。该书收药二百七十二味,药数不多,但议论精详...查看详细
☉ 《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第六册)》
曹洪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六,收载《五脏方》、《医宗三法》、《医学便览》、《医略便视》四书。 《五脏方》(全称《撄宁生五脏补泻心要》)一卷,乃元末明初名医滑寿所撰。该书为脏腑辨证选方用药专著。书中以脏腑为纲,以虚实补泻法为目,兼及五脏生克关系,并罗列相应的主治方剂。该书国内失传,今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日本宝历七年(一七五七)刻本予以影印。 《医宗三法》是以表格为主的临床病因诊治手册,不分卷。明代医家冯愈约撰于嘉靖中。书中归纳疾病常见内因十六种,外因十六种,并用表格列举二百八十五种病症的病因、治法与主药,为古代重要病因专著之一,内容实用而编排新颖...查看详细
☉ 《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第七册)》
曹洪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七,收载《医法指南》十卷,清代医家李梦龙原编,徐人凤补集,首刊于康熙二十六年(二八八七)。该书为综合性医书,主要内容为临证各科疾病诊治法,含内科、妇人科、小儿科、外科一百五十三症的诊治法。作者临床经验丰富,故其治疗处方多切实用。此外该书将药性、脉理、病机作为『医家三要』,收录了许多前人的相关口诀。此书国内失传,今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康熙原刻本予以影印。 本书可供中医研究、临床、教学人员参考,也可供图书馆、数据室以及古医籍珍稀版本爱好者收藏。 序 凡例 医法指南 医法指南卷之一 东垣药性 寒性 热性 温性 平性 药性歌 退热药性 发表药性 利便药性 通经药性 健脾胃药性 消化痰火药性 治冷气药性 涩精兴阳补肾药性 治诸血药性 止泻药性 治痢药性 治疮毒药性 治喉疾药性 眼科药性 咳嗽药性 劈岚瘴药性 止渴生津药性 治小儿木舌重舌鹅口脐风撮 口 治诸凰药性 治肠风酒积药性 破毒消浮药性 追虫去积药性 治牙齿药性 诸病主药 东垣用菜心法 用药凡例 各经引用…… 医法指南卷之二 医法指南卷之三 医法指南卷之四 医法指南卷之五 医法指南卷之六 医法指南卷之七 医法指南卷之八 医法指南卷之九 医法指南卷之十...查看详细
☉ 《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第三册)》
曹洪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三,收载《选奇方后集》、《仁存孙氏治病活法秘方》二书。 《选奇方后集》全名《芝田余居士证论选奇方后集》为南宋余纲所撰著名方书,约成书于十三世纪初。该书原有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然今存世的只有《选奇方后集》残卷四卷(卷二-五)。该书所选方剂多经验效方,其中尤以治眉棱骨痛的选奇汤最为有名。某些方剂下还记录与方剂相关的事例,来说明该方的效果、来源、理论依据等等。该书原帙海内外无存,仅残存四卷,弥足珍贵。今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复制回归该书后集的江户抄本,予以影印。 《仁存孙氏治病活法秘方》十卷(今存九卷)元代医家孙仁存撰。该书为医方书...查看详细
☉ 《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第十册)》
曹洪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十,收载《脉证传授心法》、《回生明论医方》二书。 《脉证传授心法》不分卷,明代医家吴景隆撰于成化二十三年(一四八七》。该书以融会发明脉翠义理为主旨,结合临床诸病,介绍相关的脉与证。我国明清书目未载该书,今亦未见传本。今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江户写本予以影印。 《回生明论医方》(全称《新锲千选回生达贯秘传明论医方》》八卷,明。谢毓秀编集,余象斗增补,刊于明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该书为综合性医书,讲述各科病症的诊治,其中包含谢毓秀家传的许多临床经验。该书国内失传,今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万历二十四年二五九六》双峰堂余氏三台馆刊本予以影印...查看详细
☉ 《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第四册)》
曹洪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四,收载《方氏家藏集要方》、《惠民正方》、《济世丹砂》、《百病回春》四种书。 《方氏家藏集要方》全称《方氏编类家藏集要方》二卷(今存卷上),为南宋方导所编医方书(一一九七)。该书仅有残卷存世,然所收药方多名方、效验方、成药方,且多源于经验,故为世所重。此书国内失传,今据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精美影宋抄本予以影印。 《惠民正方》二卷,明大臣杨四知撰集并刻版于万历十二年(一五八四)。气该书为防蛊治蛊专着,国内无存今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原刊本予以影印。 《济世丹砂》(全称《医学汇纂济世丹砂》),明•黄河约纂于万历前期《十六世纪末》...查看详细
☉ 《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第五册)》
曹洪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
本册書為《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之五,收載《心醫集》六卷。清初醫家祝登元(茹穹》撰於順治七年(一六五0)。該書為臨床綜合性醫書,包括方、脉、臨床病證、醫案及養生靜功等内容。各卷分别有卷名,内容獨立,頗類個人醫學小叢書。作者臨床經驗豐富,療效甚佳,故其醫案每多獨到見解。書中展示了作者常用經驗治方與秘方,并對内、外、婦人、小兒、眼科的許多疾病的診治表達了作者的一家之見。作者特重脉診,有其獨特見解,可供脉學研究者參考。此外,作者偏好靜坐養生,强調練静功以澄心靜志,故在本書中輯錄了閉息、導引、八段錦、呼吸功等靜坐法等内容。該書國内稀見完本,今取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所存完整的祝氏曠曠居家刻原本予以影印...查看详细
☉ 《珍版海外回歸中醫古籍叢書(第一册)》
曹洪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一,收载《活人事证方》二十卷、《活人事证方后集》二十卷。此二书均为南宋著名医家刘信甫所编,约成书于嘉定九年《二二六》。作者临床经验丰富,收集了许多秘传妙方。该书诸方之下,[各有事件引证,皆可取信于人],故书名为[事证]方。所谓[事件引证],包括注明传方人和引书出处、引述药方的经验案例、药方来源及疗效相关的故事、处方原理等等,从而使药方更容易取信于人。书中方剂数量众多,所治疾病门类齐全,保存了大量的宋代医学、本草资料及用药经验,弥足珍贵。该书传人日本后,曾被日本著名的《万安方》、《福田方》等书援引,国内反而罕见引用,今国内未见前、后集全帙存世...查看详细
☉ 《珍本医书集成(全四册)》
裘庆元 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1-1
裘庆元,字吉生,以字行。浙江绍兴人,生于1873年,卒于1947年,享年75岁。 裘吉生是我国中医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早年因罹肺疾,遂矢志学习中医,一面潜心攻读歧黄坟典,一面精心研究各家学说。不多年,造诣日深,医名大振。其时正值西学东渐,废止中医怪论甚嚣尘上,中医事业面临危急存亡之秋,先生毅然以复兴中医为己任,在绍兴创建并主持医学联合会,积极投身中医救亡事业,并与浙江名医何廉臣、曹炳章等创办《绍兴医学月报》,编辑《国医百家丛书》,被世人誉为“浙江三杰”。此后,迁寓杭州,创办三三医社,发行《三三医报》,为振兴中医事业摇旗呐喊。先生有感于中医学术之荒疏,中医古籍之湮灭...查看详细
☉ 《诊宗三昧》
张成博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1
《诊宗三昧》又名《石顽老人诊宗三昧》,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张璐撰写的诊法专著。全书一卷,十二篇。1~2篇阐明医学宗旨,3~6篇专论脉位、脉象、经络之常与变,7篇详载32种脉象,8篇详述古今辨证论脉异同及脉证不合等,9~12篇讨论之顺逆与妇婴之脉。该书文语隽永,论理透彻,是中医临床医师及诊法研究者的较好参考书。...查看详细
☉ 《徵瘕积聚专辑》
  1900-1-1...查看详细
☉ 《证治准绳 上中下》
(明)王肯堂 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1
本书由明代著名医学家王肯堂编辑,约成书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全书分六科(实为五科),即《杂病证治准绳》8卷、《类方证治准绳》8卷、《伤寒证治准绳》8卷、《疡医证治准绳》6卷、《幼科证治准绳》9卷、《女科证治准绳》5卷,共44卷。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的证论方治,所述以证候治法尤详,故名《证治准绳》,又因所论内容为6种,故又有《六科证治准绳》、《六科准绳》之称。 本书内容广博宏丰,理法方药齐备,体例井然有序,不仅有“医家圭臬”之称,还可使“不知医不能脉者,因证检书而得治法”。因此,自有明一代刊行以来,影响甚大,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本书经过整理校点,重新出版...查看详细
☉ 《证治准绳集要》
(明)王肯堂 原著,余瀛鳌 等编选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1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些学者将其分为五个方面: 1.文献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对中医古代医籍进行了大量的收集、保存、点校、注释、语释、影印和出版。这一阶段的文献整理研究,给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的中医作了“留种”的工作。 2.理论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卫生部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许多院校集体编写了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从1958年到上世纪末,共编写了六版教材,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子,主要就是靠这套教材学习中医。 3.临床研究:集中在对证的研究(证本质、证候学)...查看详细
☉ 《证治准绳——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明)王肯堂 著,吴唯 等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6-1
本书为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所撰。全书包括《杂病》八卷、《类方》八卷、《伤寒》八卷、《疡医》六卷、《幼科》九卷、《妇科》五卷,共计六种、四十四卷。其中《杂病》与《类方》两种内容相关,前者专论杂病证治,后者专载所用方药,二者实为姊妹篇。其余四种均独立成篇,分述了伤寒及外、妇、儿科疾病的脉因证治。由于该书详论各科证治,条分缕析;博采众家所长,平正公允。故本书自问世以来,颇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是一部中医临床治疗学的重要著作。 此次整理以明万历间刊本及清金坛虞氏补修本为底本,以清乾隆间敬修堂刻本为校本精校而成。该书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及广大中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第一册 诸中门 卒中暴厥 中风 中寒 中暑 中湿 中气 中食 中恶 五绝 诸伤门 伤暑 伤湿 伤燥 伤饮食 伤劳倦 虚劳 传尸劳 寒热门 发热 潮热 恶寒 往来寒热 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疟 厥 第二册 诸气门 诸气 郁 痞 水胀总论 水肿 胀满 积聚 痰饮 咳嗽 喘 短气 少气 第三册 诸呕逆门 呕吐膈气总论 呕吐 胃反 噎 吐利 霍乱 关格 呃逆 噫气 诸逆冲上 诸血门 诸见血证 鼻衄出血 舌衄 齿衄 耳衄 吐血 咳嗽血 咯血 溲血 下血 畜血 第四册 诸痛门 头痛 面痛 颈项强痛 心痛胃脘痛 胸痛 腹痛…… 第五册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珍本医籍丛刊》
(清)郑元良 编,杨维华等 点校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8-9-1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系古代中医妇科中珍贵医籍,其详尽论述了妇科经、带、胎、产诸证和一些妇科杂病的病因病机和防治措施,有歌诀、问答、论证及立方等内容,创制了大量的妇科治病和保健方面的新方,其方大多组方合理,味简价廉,验之于今,仍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由于此书成书后,作者视为家宝,秘而不传,故版本较少,流传不广。为了发掘祖国医药学宝贵遗产,使更多的中医药爱好者特别是临床妇科医师能读到这本较为重要的妇科专著,我们对此书进行了整理和现代标点。 序 诊脉切要歌 薛氏家传女科歌诀 调经门 论经闭 月经不调类 崩中带下类 调经十五论 调经问答(计七条) 胎前门(上卷) 多男子论 求子论 种子法 受胎论 升精法 转女为男法 怀孕养胎法 诊妇人娠脉歌诀 十月怀胎调治法 妊娠服药禁忌歌 胎前十八论 胎前问答 胎前门(下卷) 产后门 产后二十一论 产后问答 杂症门 杂症问答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