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经典古籍(3)

☉ 《长沙方歌括》
武跃进 校注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6-12-1
《长沙方歌括》是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该书是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剂的启蒙读物。张仲景曾为长沙太守,故后人又有“张长沙”之称。 本书由陈氏原文、注释和解说三部分组成:注释部分主要是对古今词义不同的字、词加以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解说部分则主要论述方剂的功用、主治及遣方用药的之理,以期阐述陈氏之学术思想。 全书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实用,适合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阅读、研习。 按语 长沙方歌括小引 长沙方歌括·卷一 医病顺其自然说 征引一 征引二 征引三 考二章 劝读十则 太阳方 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长沙方歌括·卷二 太阳方 白虎加人参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 葛根汤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麻黄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干姜附子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桂枝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茯苓四逆汤 五苓散 茯苓甘草汤 长沙方歌括·卷三 太阳方 栀子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干姜汤 附录家严新案 真武汤 小柴胡汤 小建中汤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桃仁承气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抵当汤 抵当丸 大陷胸丸 大陷胸汤 小陷胸汤 文蛤散 白散 长沙方歌括·卷四 长沙方歌括·卷五 长沙方歌括·卷六 附 全书歌括 校注后记...查看详细

☉ 《长沙方歌括(白话解)——中医歌诀白话解丛书》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2-1
《长沙方歌括》,是清代陈修园所著,他将张仲景《伤寒论》中的113方的方剂组成、功能生活、药物剂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内容,用歌诀的形式编写出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并阐发了有关辩证论治的要旨,颇为实用,便于记诵,是学习记诵《伤寒论》经方的一本上好读物,深受历代中医及广大中医爱好者的重视和欢迎。 由于原书用诗歌韵语写成,虽易诵易记,但文词过简,读之难以深悟。为方便现代读者学习、掌握、应用经方,我们编写出版了《长沙方歌括白话解》一书。本书内容丰富,临床实用,文字通俗,易学易懂。读者学习本书,既可了解《伤寒论》原方的面貌,又可掌握经方的现代用量用法及适应证;既可学到历代名医应用经方之精妙处...查看详细
☉ 《陈瑞春论伤寒(增订本)》
陈瑞春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0-1
本书是我国当代名医《伤寒论》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瑞春先生集半个世纪临床、教学、科研经验而写成的伤寒论专著。全书分理法之学篇、方药运用篇和附论篇三篇共56个专题,较系统地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伤寒论》理、法、方、药的学习和运用方法,对于掌握《伤寒论》,提高诊疗水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全书紧扣临床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到而颇具学术价值的观点,为仲景学说的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本书既可指导各级中青年医师、教师进一步学习掌握《伤寒论》,又可供高级中医药师研修参考。 陈瑞春,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广为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院伤寒教研室主任...查看详细

☉ 《陈士铎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精装)》
柳长华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8-1
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绍兴人。约生于公元1627年,卒于公元1707年。清初著名医学家。陈士铎一生勤于著述,其著作有十六种之多,惜大都亡佚,今将存世之八种。著作汇编一册,包括《外经微言》(9卷)、《脉诀阐微》(不分卷)、《本草新编》(5卷)、《石室秘录》(6卷)、《辨证奇闻》(15卷)、《辨证录》、《辨证玉函》(4卷)、《洞天奥旨》(16卷)。 另外,本书书末还附有“陈士铎医学学术思想研究”论文一篇,对陈氏的生平、学术思想、临床诊治经验等做了概括介绍,便于读者阅读和研究。 本书内容丰富、校注严谨,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参阅...查看详细
☉ 《陈修园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林慧光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0-1
陈修园(1753—1823),原名念祖,号慎修。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教育学。本全书收录他现存世的16部医学著作,包括《灵素节要浅注》10卷、《金匮要略浅注》10卷、《金匮方歌括》6卷、《伤寒论浅注》6卷、《长沙方歌括》6卷、《医学实在易》8卷、《医学从众录》8卷、《女科要旨》4卷、《神农本草经读》4卷、《医学三字经》4卷、《时方妙用》4卷、《时方歌括》2卷、《景岳新方砭》4卷、《伤寒真方歌括》6卷、《伤寒医诀串解》6卷、《十药神书》1卷。 陈修园的著作大多流传甚广,主要由于其文字质朴洗炼,畅达优美,且多以歌诀形式,其内容亦深入浅出,切于实用,非常适合初学者作为入门参考书...查看详细
☉ 《成方切用》
  1900-1-1...查看详细
☉ 《成方切用》
清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10-1...查看详细
☉ 《成无己医学全书(精)/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张国骏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8-1
成无已(1063或1064-1156或1157)宋金时期聊摄(今山东聊城县人)。本书对成无已的两部医学著作给予整理校注,计有《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4卷(《明理论》3卷、《药文论》1卷)。 《注解伤寒论》对张仲景《伤寒论》原书做了逐条注解和阐发,开后世注释《伤寒论》的先河,也是后人研读《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明理论》对《伤寒论》中涉及的50个症状进行释义,并从病因、病机、分型、鉴别及治法等方面进行阐发;《药方论》对《伤寒论》中常用的20首方剂从方义、方制、药理、加减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后世研究《伤寒论》的常见症状及方剂提供了重要资料。 伤寒论五卷: 卷一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痓湿蝎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六 卷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七 卷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九 卷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症并治法第十二 卷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六 卷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七 辨可吐第十九 卷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一 卷十 辨发汗吐后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二 伤寒论方药: 卷一 无方 卷二 方六道 桂枝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赤水玄珠——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明)孙一奎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9-1
《赤水玄珠》三十卷。分七十六门,详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每门又分述各病证之因、证、处方,并附诸家治验,是一本颇具理论及临床价值的中医名著,后世医家多所推重。 本书后又附孙一奎所著另外二书:《医旨绪余》和《孙氏医案》。《医旨绪余》二卷。主述太极阴阳五行之理、脏腑气血、三焦包络、命门相火、经络腧穴、诊断及内伤杂病。《孙氏医案》五卷。由孙氏子泰来、朋来编。系集孙氏部分临证医案而成,主要阐发证治,总结了孙氏的临证经验。 本书适合于各级各类中医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第一卷 风门 明风篇 伤风...查看详细
☉ 《串雅全书》
(清)赵学敏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9-1
本书包括《串雅内编》四卷、《串雅外编》四卷、《串雅补》五卷,合称《串雅全书》。该书是一部整理走方医经验的著作,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秘方、验方、单方等,突出了廉、验、便三大特点。本书对于研究民间医药知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次整理精选佳本,且保持底本原貌,不做任何删改。本书可供中医各科各级临床医师参阅。 串雅内编: 卷之一 截药总治门 黄鹤丹 青囊丸 鲤鲮丸 蜜犀丸 普济丹 蓬莱丸 发汗散附椒杏丸 松梅丸 仙桃丸 余粮丸 八仙丹 花蕊石散 紫阳真君塞鼻丹 神仙太乙膏 人龙丸 截药内治门 治伤寒结胸 拏疟 宣木散 辟瘟丹 截头风 治头痛 鹤顶丹 痰火神方 时行痰嗽 保灵丹 交感丹 治尸厥 独步散 膈气暂开关方 起废神丹 坎离丸 元德膏 解恶仙丹 治老人不寐 安寐丹 泻火圣神汤 鬼毒风气 灵宝化积膏 烧针丸 蚕奁散 截癫 回癫汤 收呆至神汤 逐呆仙方 启迷奇效汤 启迷丹 起痿神方……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书摘插图 卷之一 截药总治门 黄鹤丹 朱衣翁在黄鹤楼所授...查看详细
☉ 《串雅全书(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清)赵学敏 等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1-1
本书包括《串雅内编》四卷、《串雅外编》四卷、《串雅补》五卷,合称《串雅全书》。该书是一部整理走方医经验的著作,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秘方、验方、单方等,突出了廉、验、便三大特点。本书对于研究民间医药知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次整理精选佳本,且保持底本原貌,不做任何删改。本书可供中医各科各级临床医师参阅。 卷之一 截药总治门 黄鹤丹 青囊丸 鲤鲮丸 蜜犀丸 普济丹 蓬莱丸 发汗散附椒杏丸 松梅丸 仙桃丸 余粮丸 八仙丹 花蕊石散 紫阳真君塞鼻丹 神仙太乙膏 人龙丸 截药内治门 治伤寒结胸 拏疟 宣木散 辟瘟丹 截头风 治头痛 鹤顶丹 痰火神方 时行痰嗽 保灵丹 交感丹 治尸厥 独步散 膈气暂开关方 起废神丹 坎离丸 元德膏 解恶仙丹 治老人不寐 安寐丹 泻火圣神汤 鬼毒风气 灵宝化积膏 烧针丸 蚕奁散 截癫 回癫汤 收呆至神汤 逐呆仙方 启迷奇效汤 启迷丹 起痿神方 摩腰丹 贴腰膏 威喜丸 截臌 虫臌 血臌 分水神丹 疝气神方 千金不传韦氏方 去铃丸 腹内龟病 返魂丹 铁刷丸 截泻丸 宁和堂暖脐膏 截水肿 截黄 截痢 加味绿矾丸 贴目取翳 治泪眼 仿西洋眼药 二百味花草膏 截障 开聋 耳聋开窍奇方 通耳神丹 喉风闭塞 吹喉药 黑龙膏 冰梅丸 中分散 仙传急风散 神穴丹 陈氏神效小红丸 稀痘丹 梅花丸 换痘丹 钉胎丸 治伤寒 千金硝石丸 珍珠滚痰丸 三阴久疟立止 神方 卷之二 截药外治门 散毒仙丹 消毒散 阴阳黄 五毒丹 发背膏药 大黑虎膏 一笔消 移毒丹 大提药方 黄提药方 白灵药 红升丹 白降丹 五宝霜 四金刚 五虎下西川 离宫锭 坎宫锭 铁井阑 代刀膏 生肌散 开刀麻药 换皮麻药 生肌散 痈疽 决脓妙法 立消散 灵异膏 千里光膏 万宝代针膏 吹消散 护心散 透骨丹 醉仙散 再造散 大麻风 秘炼治杨梅疮药 乳香散 取疔膏 聚疗毒 消疔 瘰疬奇方 生肌膏 提气汤 三妙散 消瘰疬痰毒 提疬丹 神授五公散 上品锭子 中品锭子 下品锭子 破瘿点药附煎药方 治火丹 治疮二法 擦疮成水 扫疥 七制松香膏 诸疮掺药 破棺丹 一擦光 小金丝膏 截癣 九熏丹 日本国癣药 枯瘤散 敛瘤膏 治瘤 治流火方 取痣饼药 点痣药 点黑痣 治臁疮 透骨丹 胜金丹 松肉葱白膏 小金莲 拶伤 整骨麻药 天下第一金疮 药附二验方 接骨至神丹 阴囊烂尽 美首膏 手足皴裂 治阴蚀 治体气方 痘后生翳 免喉内生蛾 卷之三 截药杂治门 取牙鲫鱼霜二方 去面上刺青 去身臂雕青 取箭镞方 黑发仙丹 取轻粉毒 受打不痛 误吞铁石 脚堿 足趾鸡眼 蛓毛虫伤 红玉膏 竹木刺 治中河豚毒 虎伤 吹耳方 顶药 巴霜顶 四宝顶 牛郎顶 青绿顶附风痰 猝中方 硫黄顶 玉环来笑丹 轻粉顶 黑盐顶 羊荚顶 截疟顶四方 三奇顶 金线顶 砒霜顶附齁 喘痰积方 皂矾顶 碧霞丹 吐蛊 倒顽痰法 阴阳汤 串药 牛郎串 榔霜串附漱齿方 黄甲串 无极丸 备急丸 乌龙串 轻粉串 犀黄串 天一水串 牵牛串 禹功散 双牛串 治痘疮黑靥 五香串 车螯串 八宝串 泻腋气 腹胁痞块 发背初起 逐黄散 绞肠痧 单方总治门 暖益腰膝 都梁丸 白虎丹 卷之四 单方内治门 金粟丸 仙传膏 青藤膏 鸡子饮 白虎历节风 干血劳 治大风 疟疾 猝心痛附阴 毒腹痛方 心疼 腰脚疼痛 筋骨疼痛 水肿 哮喘 痰饮吐水 酒积 酒积酒毒 积块黄肿 风眼赤烂 洗眼中星 红眼 痘入目中 睡起目赤 目生翳膜 喉风 惊风失音 咽中结块 小儿舌膜 鼻血不止 鼻中肉坠 喷嚏丸 灌鼻出涎 耳鸣 耳内肿痛 风热牙痛 痧胀腹痛 暑天怕风 痞块 治痞积 盗汗 消渴饮水 白浊 止呃逆 变通丸 治痢初起 血崩 梦泄 红白淋带 乳汁不通 生乳 乌痧惊风 急慢惊风 小儿舌笋 蚬子水 狐臭 验胎方 神仙外应膏 鼻中出血 稀痘神方 单方外治门 国老膏 乌龙膏 消痈酒 止肿毒 恶疮疗毒 快马痈 寿星散 多骨痈 疔疮 起杖疮疗皮 横痃便毒 一切痈疽 脱疽 指生天蛇 诸疮胬肉 棉花疮 痈肿无头 消瘤 腋下瘿瘤 头疮生蛆 乳痈 乳头裂破 瘭疽毒疮 甲疽延烂 鹅掌风 腿臂湾生疮 散毒 洗癞头方 痰核 咽舌生疮 喉鹅 跌打损伤 金疮 攧扑欲死 金刃不出 被斫断筋 乳岩 火烧疮 火烧烂 火燎油浇伤 汤火伤 癣 水肿脚气 口吻生疮 一抹膏 肛门痔痛 疔疮走黄 发背阴毒 项下气瘿 单方杂治门 误吞铜钱 拔白换黑 竹木刺眼 临杖预服 食生米 齿黄 飞丝入眼 小儿初生无皮 固齿灰 秃鬓发稀 小儿鳞体 儿阴被蚓吹肿 猘犬咬伤 蛇虺咬伤 百脚咬伤 蜈蚣咬伤 蝎毒螫伤 毒蛇咬伤 精清不孕 妇人乳胀 截溺 面上黑气 舌肿 误吞针刺 搽鱼骨鲠 单方奇病门 猴子疳 山鞠散 产后肉线 发癥饮油 截肠怪病 米瘕 灸疮飞蝶 伐毛丹 血壅怪病 眉毛摇动 脐虫 筋肉化虫 热毒 虱出 病笑不休 灸疮出血 睛垂至鼻 离魂 大肠虫出不断 气奔 便后出血 絪缊结 脉溢 寒热 头脑鸣响 荡秽散 烂豆生蛆 肉坏 石室秘方 活水止虱丹 腹中生蛇 杜隙汤 化痒汤 救割全生汤 体中蚓鸣 臂生人面 舌缩入喉 舌血 掌高一寸 男子乳肿 指甲尽脱 指缝出虫 粪门出虫 粪门生虫 眼内肉线 黄雷丸 手皮现蛇 喉中物行 蛇虱 恶肉毒疮 浑身燎泡 肉锥怪病 足疔怪疮 走皮趋疮 热毒湿疮 咽喉怪症 血余 猫眼睛疮 肉人 唇疮生齿 祛火丹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串雅全书/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清]赵学敏 等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2-1
本书包括《串雅内编》四卷、《串雅外编》四卷、《串雅补》五卷,合称《串雅全书》。该书是一部整理走方医经验的著作,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秘方、验方、单方等,突出了廉、验、便三大特点。本书对于研究民间医药知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次整理精选佳本,且保持底本原貌,不做任何删改。本书可供中医各科各级临床医师参阅。 赵学敏又名恕轩,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清代雍正、乾隆、嘉庆年间。他最大的贡献是整理了我国古代铃医、走方医(民间医生)治病经验和明清以来的药物方面的丰富知识。赵学敏生长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父亲当过盐场的盐官,后又在永春、尤溪等地担任地方小官吏。晚年得子...查看详细
☉ 《大辞海-医药科学卷》
夏征农 等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8-1
《大辞海》是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辞书的一个空白。 迄今为止,《辞海》是我国唯一的一部大型综合性辞典,它既收单字和普通词语,又收各类专科词语,兼具语文辞典和专科辞典的功能,收词丰富,检索方便,实用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随着人类知识稷累创新速度的加快和我国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不少文化层次较高的读者对《辞海》的查检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国此在继续编篡《辞海》新版使其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编篡一部比《辞海》规模更大、所收字词更多、内容更丰富的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实属必要。 《大辞海》的编篡以《辞海》为基础,继承《辞海》的优点并加以拓展,以增收《辞海》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和各学科的新词新义为重点...查看详细
☉ 《大观本草(全1册)(精)》
(宋)唐慎微 原著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1
本书的蓝本是宋代唐慎微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大观二年(1108),艾晟将陈承《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的《别说》,辑入书中,改名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大观本草》。 是书3l卷,1卷,载药1745种,新增药628种,附古方三千余首。集唐宋以前,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传记、山经地志、诗赋杂记、佛书道藏等有关本草学的知识,详述各药功用、采集、炮炙、鉴别及名医心得,广涉宋以前秘本500余种,因此保存了许多至今已失传的医药典籍资料。 本书对收录前代有关本草资料,皆原文转录,按历代次序排列,这比《本草纲目》脔切前代本草原始面貌,更具特色。因此,本书为考察古本草发展、单味药历史...查看详细
☉ 《大中华文库:金匮要略(汉英对照)》
(东汉)张仲景 著 新世界出版社 2007-9-1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医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写于公元三世纪初,著者为素有医圣之名的张仲景。这两部著作之于中医犹如牛顿定律之于物理学与欧几里德原理之于几何学。迄今为止,这两部著作不仅依然用作中医院校的教材,也是中医行医和研究者研究中医的参考书。 这两部著作最早为一部书,名为《伤寒杂病论》,流传过程中散失。经后人整理编纂,其中外感热病内容集为《伤寒论》,内科杂病部分则更名为《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 本书为《金匮要略(汉英对照)》。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书摘插图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论十三首 脉证二条 1-1 问曰:“上工治未病...查看详细
☉ 《大中华文库-伤寒论(汉英对照)》
(东汉)张仲景 著;罗希文 译 新世界出版社 2007-9-1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医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写于公元三世纪初,著者为素有医圣之名的张仲景。这两部著作之于中医犹如牛顿定律之于物理学与欧几里德原理之于几何学。迄今为止,这两部著作不仅依然用作中医院校的教材,也是中医行医和研究者研究中医的参考书。 这两部著作最早为一部书,名为《伤寒杂病论》,流传过程中散失。经后人整理编纂,其中外感热病内容集为《伤寒论》,内科杂病部分则更名为《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 本书为《伤寒论(汉英对照)》。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查看详细

☉ 带您走进《备急千金要方》
焦振廉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6-1
本书对孙思邈与《备急千金要方》的编撰、流传与版本、结构层次、内容序列、著作性质、资料来源、儒学蕴涵、道家与道教色彩等进行了概括叙述,并详细介绍了《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生命学、中医疾病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感病学、中医急救医学、本草学、针灸学、养生学、中医医案学、医学伦理学的贡献。全书视角独特,写作队伍权威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从业人员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一、孙思邈的生平事迹 二、孙思邈的历史身份 三、孙思邈的哲学思想 四、孙思邈的医学著作 五、孙思邈的医学思想 六、《备急千金要方》的编撰...查看详细
☉ 带您走进《金匮要略》
梁永宣,甄雪燕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1-1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梁永宣写作,主要介绍了《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发现者、文字及史书记载,以及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金匮要略》的过程、流传可靠性、主要版本及注释整理本等;下篇为同校甑雪燕完成,主要介绍了《金匮要略》的方药特色及其对脉学的贡献、养生预防食疗和临床应用等。全书视角独特,写作队伍权威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从业人员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上篇 走进《金匮要略》文献研究 一、《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发现者王洙 (一)王洙简要生平 (二)王洙主要著述 (三)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历史记载 二、与《金匮玉函要略方》相关的文字及史书记载 (一)关于“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文字考证 (二)与《金匮要略》相关的其他文字分析 (三)历代史志书目中仲景《金匮要略》相关医书的记载 (四)(《金匮要略》之作者 三、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金匮要略》的过程 (一)校正医书局的成立 (二)校正医书局主要成员及所校医书 (三)校正医书局所校仲景医书及今本《金匮要略》名称及内容的确立 四、从历代著作中分析《金匮要略》的流传可靠性 (一)未经北宋校定医书中保留的《金匮要略》 (二)北宋校订其他医书中所载的《金匮要略》 (三)北宋校订仲景医书后宋金诸家所载的(《金匮要略》 五、《金匮要略》现存的主要版本 (一)邓珍本系统 (二)俞桥本系统 (三)徐镕本系统 下篇 走进《金匮要略》临床研究 六、《金匮要略》的方药特色及脉学贡献 (一)《金匮要略》方剂特色 (二)《金匮要略》的用药特色 (三)《金匮要略》的脉学贡献 七、《金匮要略》与养生预防食疗 (一)《金匮要略》养生思想综述——“保身长全...查看详细
☉ 带您走进《神农本草经》
张瑞贤,张卫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4-1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医学经典之一,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其他元典著作一样,《神农本草经》具备原创性精神。 本书作为一部入门书,试图溯本穷源,为没有接触过这部著作的读者扫清阅读的障碍,使学习者能够从《神农本草经》的学科性质、特点、背景知识、传播过程、影响等各方面了解该书,并选取了部分药物进行介绍,从中可以看出《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与现代教科书中的中药有哪些不同。 本书对《神农本草经》问世前后的踪迹、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医学事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并对4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了详细解析。本书写作队伍权威性强,视角独特,内容丰富...查看详细
☉ 带您走进《审视瑶函》
和中浚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1
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中华中医药协会强力推荐。 审视瑶函又名《眼科大全》,是明代著名眼科医家傅仁宇纂辑的专著。全书6卷(卷首1卷),卷首与卷1-2为眼科学基础:前贤医案、五轮八廓定位、运气学说、钩割针烙适应证与禁忌证、用药寒热生熟论、内外二障论、识病辨病金玉赋、目病三因论、原机证治十八条等。卷3-6为眼科临证各论;介绍目病108症、经验汤剂丸散309方、针内障手法、开内障(适应证与手法)图、煮针法(消毒)、眼科针炙要穴图等。 本书从学术源流、学术特色、学术影响、病机阐释、名方解析、病症精华、针灸特色7个方面,详尽介绍了古代中医眼科名著《审视瑶函》的作用与价值...查看详细
☉ 带您走进《世医得效方》
许敬生,刘婕 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6-1
本书首先对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在医学书籍中的地位进行了概括叙述,随后对《世医得效方》的主要学术特点和价值、流传版本进行了介绍,着重对据因辨证、按证遣方、收录方剂、论治杂病、骨伤整复、诊治眼疾、疫病证治、疮肿之疾、小儿病、中风诸证、妇科杂病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述。全书视角独特,权威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从业人员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 一、《世医得效方》是一部什么样的医书 二、危亦林其人 三、《世医得效方》的主要学术特点和价值 四、《世医得效方》流传版本简介 五、据因辨证,按证遣方 六、收录方剂...查看详细
☉ 带您走进《外台秘要》
牛兵占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1
本书分三篇,入门篇介绍了《外台秘要》的成书时代、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王焘的生平事迹、版本流传情况、引用历代文献概述、阅读研究古籍的基本方法;解读篇介绍了伤寒、黄疸、咳嗽、疟疾、消渴等疾病;附篇介绍了原书序、卷七原文。编者力求使读者对《外台秘要》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掌握一定的阅读和研究古籍的基本方法,以便能直接接触《外台秘要》部分内容的原貌,达到直接研读原文的能力。因此,本书适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入门篇 《外台秘要》是一部什么书 王焘里居生平与籍贯 《外台秘要》产生的时代及历史文化背景 《外台秘要》历代整理研究诸家及学术现状 《外台秘要》引用历代文献概述 阅读古书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解读篇 窥《外台秘要》所录“诸论伤寒”——解读中医第一大病 蛊的传说及中蛊毒方 射工传说及射工伤人方 带有美学光泽的神秘疾病 《外台秘要》疗黄疸方 《外台秘要》所记述的“霍乱” 《外台秘要》妙治咳嗽 疟疾——曾经肆虐的病魔 头痛——令人烦恼的“小病” 富贵病——“消渴” 《外台秘要》对“痢疾”的认识 《外台秘要》辑疗诸淋方 真有“鬼剃头”吗 从“消火神丹治疗喉痹”谈起 何谓疮 什么是目风肿 面粉滓的真实面目 你了解龋齿吗 妊娠水气是一种什么病 生理性疾病——妊娠呕吐 《外台秘要》中的“恶疾在风、诸癞”是何病 炎炎夏日谨防喝 卒魇 附篇 《外台秘要》自序 《外台秘要》卷第七心痛心腹痛及寒疝三十二门...查看详细
☉ 带您走进《温疫论》
刘平,刘理想 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1
本书概括叙述了《温疫论》刊行的背景和中医疫病学的发展,着重介绍了其主要学术思想,即瘟疫的病因、辨证、治则、治法、治验和邪伏膜原证的禁忌,并从十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温疫论》的主要成就。作者在后人的传承和发扬中结合现代疾病,阐述了《温疫论》的现实意义和启迪,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与其他疫病学的关系和影响并选重点篇章做了导读。全书对《温疫论》认识深刻,语言精练且通俗易懂,适合广大中医药从业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第1章 《温疫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一、吴有性与《温疫论》 二、疫病含义与范围 三、《温疫论》刊行之前的中医疫病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疫病认识的起源阶段(公元前475-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二)中医疫病在诊疗上的发展阶段(公元前206-公元960年 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三)中医疫病学发展的低潮期(公元960-1127年北宋时期) (四)中医疫病学理法的变革阶段(公元1127-1368年 南宋、金、元时期) (五)中医疫病学理法的成熟和独立分科阶段(公元1368-1644年明代时期) 第2章 《温疫论》的主要学术思想 一、瘟疫的病因 (一)杂气的性质 (二)杂气的特异性 (三)杂气的偏中性 二、瘟疫的辨证 (一)瘟疫的传染途径 (二)瘟疫的侵入部位 (三)瘟疫的临床表现、传变与转归 (四)伤寒与瘟疫之辨别 (五)强调体质因素在瘟疫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重要性 三、《温疫论》的治则 (一)以通行为治 (二)汗吐下引邪外出 (三)法不尽善...查看详细
☉ 带您走进《小儿药证直诀》
张如青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6-1
本书概述了钱乙其人和《小儿药证直诀》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位,着重讲解了其主要学术特色和成就、钱乙亲历的临证医案、对后世中医学术的影响、版本与文献流传情况、中医儿科知识与现代人健康的关系等,并在附录中罗列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阁孝忠《小儿方论》、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小儿药证直诀》所载方剂(按病证分类)。全书对原文的认识深刻,文字描绘精练且通俗易懂,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第1章 《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第一节 宋以前中医儿科史回眸 第二节 关于《颅囟经》一书 第三节 《小儿药证直诀》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四节 《小儿药证直诀》的内容梗概及方治特点 第2章 《小儿药证直诀》的作者钱乙其人其事 第一节 幼年孤苦从养父学医 第二节 治愈长公主女一举成名 第三节 任太医丞声名震京师 第四节 归里治己顽疾兼疗人 第五节 为人旷达博学而多术 第3章 《小儿药证直诀》的主要学术特色和成就 第一节 论小儿先别体质...查看详细
☉ 带您走进《医林改错》
温武兵,温长路 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1
本书是中国科协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出版的《带您走进中医古籍》系列丛书之一。《医林改错》是我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著作。该著作中的解剖学思想和活血化瘀学说,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书包括《医林改错》与王清任、《医林改错》的临床特点和成就、《医林改错》解剖学概念的诠释和《医林改错》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等,全面系统地再现了《医林改错》的学术思想和王清任所创立的学说的科学价值。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还附录了经过校正的初刻版《医林改错》原文。本书资料丰富翔实,内容系统全面,具有学术指导价值和临床研究价值。适于对《医林改错》研究有兴趣的中西医药工作者、医学爱好者阅读与收藏...查看详细
☉ 带您走进《诸病源候论》
王振国,王鹏 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1
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中华中医药协会强力推荐。 《诸病源候论》由隋巢元方等撰写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全书共50卷,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证,共计71门,1739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候等,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与《内》《难》齐名,被列为七经之一。全书内容丰富,涉及的范围广泛,对证候与发病特征描述的十分细致、逼真而准确,对于临床辩证施治极具指导意义,备受历代中医学家的重视。 本书对《诸病源候论》的书名、作者、版本来源、学习方法进行了讲解,对其在皮肤病学、妇科学、养胎思想、儿科学、创伤外科学、寄生虫病学、男科学、五官科学、养生方和导引法等方面所述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解释...查看详细
☉ 《丹溪心法》
(元)朱丹溪 撰,田思胜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7-1
本书是朱丹溪弟子赵以德、刘淑渊、戴元礼整理丹溪之心得,并附以己意而成。内容丰富,首记有医论六篇,次论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近百则。每病均首载丹溪原论,次为原礼之发明,再为方药、附录说明等内容,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朱丹溪临床治疗经验的医著,被公认为研究丹溪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本书最早由杨楚玉于明·成化初年刊行,王季(王献)又增入方剂再次刊行,程充又根据朱丹溪曾孙朱贤家藏版本,重新订正刊行。此次整理以明·成化十八年壬寅程充校刊本为底本。 十二经见证 足太阳膀胱经见证 足阳明胃经见证 足少阳胆经见证 手太阳小肠经见证 手阳明大肠经见证 足太阴脾经见证 足少阴肾经见证 足厥阴肝经见证 手太阴肺经见证 手少阴心经见证 手厥阴别脉经见证心主 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 不治已病治未病 亢则害承乃制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治病必求于本 丹溪先生心法卷一 中风一 中寒二附伤寒伤风 中暑三附暑风注夏 中湿四 瘟疫五附大头天行病 火六 丹溪先生心法卷二 斑疹七 疟八 痢九 泄泻十 燥结十一 霍乱十二 痰十三 哮喘十四 喘十五 咳嗽十六附肺痿肺痈 劳瘵十七 吐血十八 咳血十九 呕血二十 咯血二十一附痰涎血 衄血二十二 溺血二十三 下血二十四 肠风脏毒二十五 痔疮二十六 漏疮二十七 丹溪先生心法卷三 脱肛二十八 呕吐二十九 恶心三十……...查看详细
☉ 《丹溪医集(第二版)——中医经典名著》
(元)朱震亨 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
本书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一生著述的辑集、点校本。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元婺州义乌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朱氏一生著述颇丰,据文献记载,具名丹溪撰者不下二十余种。经考证,其中有其门人所撰,或其私淑者编写,有的则属托名之作。今将丹溪本人自撰,和门人、私淑者整理的著作,凡八种,编辑点校,勒成一册,名曰《丹溪医集》,以飨读者。 丹溪自撰三种。 《格致余论》一卷,撰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是丹溪晚年见解甚深之作。收医论四十一篇,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治疗上注意“滋阴降火”,为反映朱氏学术思想的代表作。 《局方发挥》,全书凡一卷,以问答题例讨论了三十多个问题...查看详细
☉ 《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医家墨书黄帝内经(上、下卷)》
《黄帝内经》千家碑林组委会 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6-1
夫天地滋育万物,万物莫智于人。上古之时,鸿蒙初开,人与自然相亲,心与万物相应,故人体保全,无出于和,违和则病,病则问医。上古医之尊者,岐伯也;医之元典者,内经也。典籍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与岐伯论医道,君臣问答,上穷天纪,下及地理,中悉人事,凡阴阳五行,音律象数、脏腑经络、草木昆虫、四时气一还,莫不涉及,且援诊知政,论医及国,后经 历代医家删繁就简,拾遗补阙,遂成就五千年典籍,泽润九万里苍生,史称《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堪称中国古人关于天地和生命规律认识的大百科全书,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全书20余万言,分《素问》、《灵枢》,共十八卷。 一般认为...查看详细
☉ 《丁甘仁医书二种》
丁甘仁 著,晏飞,张应文 点鹇 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7-8-1
本书含《药性辑要》《沐树德堂丸散集》两部子书。其中,《药性辑要》以1917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铅印本为底本,以陈治平手抄本为主校本,以《本草通玄》、《本草从新》、《孟河四家医集》等为旁校本;介绍了药物的功能、毒性、配伍宜忌、药理及加工炮制,以及作者临证用药心得。《沐树德堂丸散集》以光绪三十三年石印本为底本进行点校。分补心益肾门、诸风伤寒门、妇科丸散门、外科丸散膏丹门等15门,收录古方、时方、中医家必备方及作者的经验方近380首,方后列有功用、用法等。 《丁甘仁医书二种》包含《药性辑要》与《沐树德堂丸散集》两部子书。《药性辑要》,2卷,取材于《本草通玄》、《本草纲日》、《本草从新》...查看详细

☉ 《东医宝鉴校释(精)》
(朝)许浚 著,高光震 等校释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1
《东医宝鉴》由朝鲜·许浚原著,成书于我国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共5篇,23卷。其中内景篇4卷、外形篇4卷、杂病篇11卷、汤液篇3卷和针灸篇1卷。内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内、外、妇、儿临床各科证治,中药和针灸等,是一部切于临床的综合性医书,是朝鲜医家所撰的汉方医(中医)名著。 本书对《东医宝鉴》进行了全面整理,既对全书进行了标点、校勘,对书中难懂的字词进行了注音、释义,对有关名词术语进行了注解,同时还对全书的方剂和中药编制了索引附于书末,以便读者查阅。 该书注解简明,语言精炼,不繁琐考证,对理解原文颇有裨益。对中医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查看详细
☉ 《洞天奥旨/珍本医籍丛刊》
(清)陈士铎 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4-2
本书为中医外科专著,凡十六卷。卷首为经络图穴;卷一至卷四,总论痈疽疮疡之标本、辨脉、善恶、顺逆、并发证、冶法、调护等;卷五至卷十三,列述外科、皮肤科以及跌扑、金刃、虫兽伤等175种病症的证治;卷十四至卷十六,载外科用方281首。 本书集前贤名论、家传刀针良法、作者临床经验于一帙,所论多具创见,辨证明晰,论治详尽。如“咳唾脓血,其气腥臭,人水则沉者,肺痈也;反之,若所唾只是涎沫而无脓血者,则肺痿”。鉴别甚明。又如将乳病分为“乳发”、“乳痈”、“乳疽”、“乳核”、“乳漏”、“乳岩”等,辨治丝丝人扣,颇切临床实用。本书在辨识疮疡之吉凶顺逆及治疗疥癣、痈疽、疮疡、梅毒等外科疑难重症方面...查看详细
☉ 《毒药本草/修订版》
杨仓良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7-1
本书为我国中药史上第一部毒药学专著。该书在全面介绍毒药的同时,有重点地吸取古代名医认识之精华,广泛收集现代药理毒理研究之进展,并有侧重地阐述了著者应用及之认识拙见。 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概论篇,简述毒药的有关概念及特点、毒性及毒理、中毒及防治等。中卷为主治篇,归纳汇编毒药的主治病症。下卷为各论篇,共收录有毒中药903味,按功效主治分25章,以409味常用药为重点,按性味、药理、临床研究、古今验方、古籍摘要、近代经验、毒性及毒理、中毒及防治等栏目进行全面论述,并设“按语”栏以行论证及评述,其中临床应用及中毒防治为重点内容。各间还附表列备用毒药计494味,主要介绍功用、主治、药毒理及中毒防治...查看详细
☉ 读解《金匮》
张再良 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1
《金匮》共25篇,原文凡398条,所用药物约157种,所出方剂有262首(一说除去附方为205首),论及病证主要有40多种(以内科为主,占16篇,兼及妇科、外科等)。 《金匮》从理、法、方、药等具体方面对杂病证治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其中所提出的认识、治法和方药,直到现在仍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历史上对《金匮》的推崇,如张元素说:“仲景药方为后世法,号群方主,治杂病如神。”但对仲景称颂太过。往往有碍于客观地理解仲景的原文,徐灵胎对此有较为公允的认识,他在评价了《金匮》的历史地位后指出:“惜其所载诸病,未能全备,未知有残缺与否,然诸大症之纲领,亦已粗备。后之学者,以其为经而参考推广之...查看详细
☉ 《读医抄本拾遗:附医论》
裘沛然 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6-11-1
前贤曾言:“购书读不如借书读,借书读不如抄书读”,苏东坡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君自知”。这本装帧文雅的书籍即为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老先生七十年前所抄录诵读书稿几经离乱、劫后余存之真迹,其中程门雪、费通甫二先生的讲义,今殆绝迹,弥足珍贵。书后所附《伤寒温病一体论》、《伤寒论研究》两篇医论,凸现裘老深厚的中医功底和对经典的真知灼见。 妇科学 舌苔学 伤寒论选读本 温病抄读 附医论 伤寒温病一体论 《伤寒论》研究...查看详细
☉ 《读医随笔——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清〕周学海 著,阎志安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10-1
本书为清·周学海著。全书六卷,是作者汇集读书、临证之笔记整理而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脉法、运气、方药和临床各种杂证的辨治等。该书论述精辟,多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因此具有很大启发意义,适合于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及在校师生参阅。 卷一 证治总论 气血精神论 升降出入论 承制生化论 虚实补泻 卷二上 形气类 三阴三阳名义一 三阴三阳名义二 三阴三阳名义三 亭骨大骨非一骨也 三焦水道膀胱津液论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合于 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气能生血血能藏气 卷二下 脉法类此卷是发《脉简补义》未尽之余义也 单诊总按不同 浮沉起伏中途变易 脉不应病及脉平而死 脉中有线有吉有凶 脉有数道 止脉形势吉凶辨 摇摆之脉有来去辨 躁脉有浮沉辨 实洪实散虚洪虚散四脉辨 濡弱二脉辨 牢脉本义 弦脉反为吉象说 浮脉反宜见于闭证说 浮脉反不宜发散说 数脉反不宜用清散说 浮缓反不如弦涩说 伏脉反因阳气将伸说 代脉结脉反为阳气将舒伏气将发说 短脉余义 已死有脉复生无脉 胎怪脉鬼胎脉 伏湿冲气脉 结气伏热脉辨 太素约旨彭用光书繁杂无绪...查看详细
☉ 《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释要》
李应存,史正刚 著 民族出版社 2006-12-1
本书分六部分对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进行了释要,其包括写在佛书正面或背面的医书(如P.3481《针灸甲乙经·卷之四病形脉诊》节选本、P.2115《张仲景五脏论》等)、写在儒书正面或背面的医书(如P.3378V《杂疗病药方》等)、写在道书正面或背面的医书(如P.2882V天宝七载张惟澄奏上杂疗病方残卷等)、佛书中本身所包含的医学内容(如S.5598V《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P.3230金光明最胜王经中之香药洗浴方等)、道教所利用的医书(P.4038疗病养生延年方、S.5795辟谷长生方等)及佛道所共用的医书(《备急单验药方》)。这一方面反映了佛、儒、道对中医学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敦煌作为佛教圣地是多种文化交流的有力象征...查看详细
☉ 《范行准辑佚中医古文献丛书(一)》
梁峻 等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4-1
本次影印之辑稿,精选晋唐方书十一种二十册,上自东晋《范东阳方》,下迄唐代《近效方》,多属未刋印之辑复者。各书写有解题,说明考证相关问题、介绍内容梗概、提示辑稿价值等。其中《删繁方》、《经心绿》、《古今绿验方》、《延年秘绿》之解题由梁峻撰写,《范东阳方》、《集验方》之解题由李洪晓撰写,《纂要方》、《必效方》、《广济方》、《产宝》、《近效方》之解题收胡晓峰撰写。为保持辑稿原貌,卷次阙如、内容散漫者,仍依其着。所收《删繁方》一书,虽作者谢士泰生平里籍考证不详,但其内容多引自佚书《华佗绿袟》,该书存 有中医理论在古代的不同记载,如皮、肉、筋、骨、脉、髓之辨证论治方法等。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王玉川先生曾提示笔者要重视对此书的研究...查看详细
☉ 《范行准辑佚中医古文献丛书(一)》
梁峻 等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4-1
本次影印之辑稿,精选晋唐方书十一种二十册,上自东晋《范东阳方》,下迄唐代《近效方》,多属未刋印之辑复者。各书写有解题,说明考证相关问题、介绍内容梗概、提示辑稿价值等。其中《删繁方》、《经心绿》、《古今绿验方》、《延年秘绿》之解题由梁峻撰写,《范东阳方》、《集验方》之解题由李洪晓撰写,《纂要方》、《必效方》、《广济方》、《产宝》、《近效方》之解题收胡晓峰撰写。为保持辑稿原貌,卷次阙如、内容散漫者,仍依其着。所收《删繁方》一书,虽作者谢士泰生平里籍考证不详,但其内容多引自佚书《华佗绿袟》,该书存 有中医理论在古代的不同记载,如皮、肉、筋、骨、脉、髓之辨证论治方法等。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王玉川先生曾提示笔者要重视对此书的研究...查看详细
☉ 《方剂歌诀小灵通》
刘华东 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6-1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4章,分述方剂的起源与发展、方剂与辨证论治、方剂的组方与变化及汤剂的使用。下篇21章,每章下先简要概述定义、分类(驱虫剂、涌吐剂除外)、配伍、使用注意等项,之后每节下方剂均按方名及出处、方剂歌诀、主治、功用、方解、超级链接依次加以说明,切合辨证论治诊疗思路。其中,方剂歌诀中药物排序主要依从方解君臣佐使或药物分类,药物简称遵循前后统一原则,另适当添加主治、功用等内容;方解统一以君臣佐使结构加以阐释,且辅以线条衔接;超级链接着重突出解释从方剂各项中所出现的疑难问题及其他重点内容,还精选了一些与该方组成相近的方剂。附录部分附方剂比较表,列出了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点...查看详细
☉ 《方剂卷(续)——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王均宁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8-6-1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采取合并同类、合理集成的形式,把百种古籍分为医经、伤寒、金匮、温病、方剂、本草、诊法、针灸、推拿按摩、养生、医案、医论医话、通用临床及临床各科若干个类别,部帙较大的图书,则单独成册。每书均采取书前写导读,随文做注释,分章(节)加按语的体例,帮助读者尽快了解内容、掌握重点,并解决阅读上的困难。导读主要介绍作者生平、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学术价值及影响、本次校注整理的原则和方法等。其中重点内容是古籍的学术价值及影响,特别是对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指导作用;还刻意引证了古今名医对该书的评价,以现身说法的形式把读者带进书中来。对原文的整理以点校为主,注释简明扼要,减少过多过繁的考证...查看详细
☉ 《冯兆张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田思胜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8-1
《冯兆张医学全书》共收清初著名中医学家冯兆张纂辑的《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冯氏锦囊秘录痘疹全集》《冯氏锦囊秘录杂证痘疹药性主治合参》三种医著。其中《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二十卷,共包括《内经纂要》《杂证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治疗方论》六部专著。《内经纂要》为其卷首,系摘录《内经》五十一篇原文进行注释,注语切实,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杂证大小合参》十四卷,详阐医理、诊法、辨证及各种杂证的诊治方药,并附有验案;《脉诀纂要》以脉象法天立论,论及脉理、诊法、脉形及死脉,并详论脉候辨讹;《女科精要》三卷,分月经、经病、崩漏、带下、嗣育、胎前杂证、胎产、产后、产后杂证及女科杂证等十门...查看详细
☉ 《奉时旨要——中医经典文库》
(清)江涵暾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9-1
《奉时旨要》为清代医家江涵暾所撰。全书以阴阳五行分属,列为七卷。全书共收录了伤寒、中风、温病等六十余种疾病,以阴阳五行为纲,辑《内经》之要言,诸家之下论,并结合著者十年的实践精华,对所收诸病的病因、病理、证候、诊治等进行了阐述,使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在每一病证之后附有汤头歌诀,便于读者临床使用。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提供了一部理想的参考用书。 卷一 阴属 诸郁 诸疟附三阴疟论治 卷二阳属 伤寒 卷三木属 中风附:厥逆 痉附:瘼疚、颤振、拘挛 眩运 怔忡惊恐 不寐 癫狂 疝 卷四火属 温病附:冬温、温疟 时疫 湿温 暑 痧气 癃闭 秘结 遗精淋浊 便血尿血 鼻衄齿衄 癍疹 卷五土属 臌胀 水肿 积聚 痞满 黄疸 痰饮 噎膈 反胃 (饣曹)杂 三消 关格 呕吐 霍乱 泄泻 痢 卷六金属 劳瘵 咳嗽 伤风发热 喘促 呃逆 声痦 吐血 肺痿 汗 咽喉 卷七水属 风痹附:麻木不仁 痿 头痛“ 心痛、胃脘痛 胸痹 腹痛 小腹痛 胁痛 腰痛 肩背痛 手臂痛 腿痛、大股痛、膝痛 脚气 跋 书摘插图 卷一 阴属 诸郁 郁之为病...查看详细
☉ 《福寿丹书——珍本医籍丛刊》
(明)龚居中 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4-2
《福寿丹书》共七卷,为明代养生专著,成书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内容包括:一福安养篇,主要阐述衣、食、住、行、宜忌与长寿之关系;二福延龄篇,载诸仙修炼图势及秘诀;三福服食篇,录有关抗老防衰、益寿延龄之食疗、食养方;四福采补篇,介绍吕祖采补延年秘箓与房中养生至要;五福玄修篇,授气功、炼丹之术,乾坤交媾之法;六寿清乐篇,宣传清乐之乐;脏腑篇,论述脏腑对人体之重要性与保护之方。 本书明天启四年初刊时名《福寿丹书》(一名《五福万寿丹书》)为六卷本。篇目有“安养篇、延龄篇、服食篇、采补篇、玄修篇、清乐篇”。后于崇祯三年修订时,删去了“玄修篇”和“清乐篇”,增补了“脏腑篇”,取名《万寿丹书》五卷本...查看详细
☉ 《妇科冰鉴——中医古籍名著丛书》
(清)沈金鳌 著,张慧芳 等点校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5-5-1
《妇科冰鉴》为清代柴得华所撰。作者生平不详。仅从序言中得知其“少年病温,几为医误,于是弃儒业医”。“兢兢业业苦攻多年,伤寒方脉未敢稍为惮烦,而于妇科特究心焉”。有感于古书多“论而不详,语而不畅,或存论而遗脉,或有治而无方”,乃编辑本书八卷,分月经、经闭、带下、积聚、嗣育、胎前、生育、产后、乳证、前阴、杂证等十二门。 本书成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海内未见刊行。长春中医学院图书馆所藏者乃手写本。原书序言末有“柴得华”、“丽东”二枚硃红印记。似可认为柴氏所撰原稿之誊清本。 该书体例与《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相似,虽无歌诀,而论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临证加减...查看详细
☉ 《妇科卷(全两册)——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单书健,陈子华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8-1
十年前出版之《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丛书,由于素材搜罗之宏富,编辑剪裁之精当,一经问世,即纸贵洛阳,一版再版,为医林同仁赞为当代中医临床学最切实用、最为新颖之百科全书。一卷在手,得益匪浅,如名师之亲炙,若醍醐之灌顶,沁人心脾,开慧迪智,予人以钥,深入堂奥,提高辨治之水平,顿获解难之捷径,乃近世不可多得之巨著,振兴中医之辉煌乐章也,厥功伟矣,令人颁赞!名老中医之实践经验,乃中医学术精华之最重要部分,系砺练卓识,心传秘诀,可谓珍贵之极。今杏林耆宿贤达,破除“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旧规,以仁者之心,和 盘托出;又经书健同志广为征集,精心编选,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熟谙某一专辑,即可成为某病专家...查看详细
☉ 《妇科秘书八种/珍本医籍丛刊》
[清]陈佳园 等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4-1
《妇科秘书八种》为点校者在整理浙江历代医籍中,发现未经刊刻的妇产科著作多种,均为世之孤本,乃精选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八种,进行点校,整理出版。含《妇科秘方》、《妇科问答》、《张氏妇科》、《妇科秘书》、《产后十八论》、《家传女科经验摘奇》、《钱氏秘传产科方——试验录》及《毓麟验方》八部。书中皆颇多实践经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对中医妇产科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妇科秘方 制药法 调经论 胎前 论胎前诸症 胎前门主方加减活法 胎前方诀 产后 产后门主方加减 产后方诀 万病回生丹治产后十八症 乌金散治产后十八症 黑虎丹治产后血症垂死者即生 妇科问答 经症十八问 胎前三十四问 产后三十四问 杂症四十三问 张氏妇科 白蒲岭张氏女科 广嗣论 胎前论 产后论 妇人月水 种子方 胎前诸症 难产方 产后诸症 安胎逐月主方补 产后总论 生化汤论 妇科秘书 脉法 行经三忌 恶阻论 胞漏并小产论 诸痛论 胎逆上逼胀满子悬论 诸血症论 子肿子气子满论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 子淋论 转胞淋闭论 子嗽论 喘急论 泄泻论…… 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产后十八论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毓麟验方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妇科玉尺——中医古籍名著丛书》
(清)沈金鳌 著,红慧芳 等点校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6-10-1
本书系清代名医沈金鳌所撰,是一部有广泛影响的实用妇科名著。全书六卷,分为求嗣、月经、胎前、小产、临产、产后、带下、崩漏及妇女杂病九门,系统介绍各种妇科疾病的病因、证候、治疗原则及应用方药。作者博学多识广泛征引历代典籍与名医论述,博采众方,取精选粹。编写严谨,条分缕析,提纲挈领。论述诸病证治,平正可法,意在示人以规矩准绳,提供规范。求嗣门并兼述男女不育不孕之病因证治,颇具特色。 自叙 凡例 卷一 求嗣 月经 卷二 胎前 卷三 小产 临产 卷四 产后 卷五 带下 崩漏 卷六 妇女杂病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妇人大全良方》
(宋)陈自明 著,盛维忠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8-1
本书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内容较为系统、全面的妇产科名著。其博引历代前贤于女科之病证方药,结合作者3世家传验方及多年临证经验,按妇女经、带、胎、产之生理、病理特点,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8门,计266论,论述妇产科病证200余种,论下设方,或附医案说明。所载方剂达1118首,不但反映了南宋以前妇产科医学的学术成就,并切于临床应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书中尚保存了大量已佚中医女科文献及其他佚书中的有关资料,对临床及科研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辨识修制药物法度 卷一 调经门 月经序论第一 精血篇第二 《产宝方》序论第三 王子亨方论第四 月水不调方论第五 月水不通方论第六 《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 室女月水不能方论第八 室女经闭成劳方论第九 血枯方论第十 月水不利方论第十一 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论第十二 月水不断方论第十三 妇人杀血心痛方论第十四 崩暴下血不止方论第十五 崩中带下方论第十六 崩中漏生死脉方论第十七 妇人白浊白淫方论第十八 妇众天癸过期经脉不调方论第十九 妇人血分水分肿满方论第二十 卷二 众疾门 《极一方》总论第一 《产宝方》论第二 《博济方》论第三 寇宗奭论第四 通用方序论第五 卷三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妇人中风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 妇人风痹手足不随方论第五 妇人中风自汗方论第六 妇人臂痛方论第七 发人贼风偏估方论第八 妇人偏风口㖞方论第九 妇人血风心神惊悸方论第十 妇人失血过多心神不安方第十一 妇人风邪阗狂方论第十二……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附:方名索引...查看详细
☉ 《傅青主女科/实用中医古籍丛书》
  2000-7-1
本书系一部颇具临床价值的妇产科专书。全书二卷,又名《女科》,论及妇科杂症80种,方83首,2法。另附《产后编》二卷,论述产后诸病40余种。对妇科的常见病证,如各种带下、血崩、经期疾病,妊娠和产后诸证等。论述简要而具有创新性。本书最大特点为,临证重视肝脾肾三脏,治疗重在培补气血、调理脾胃。理法严谨,药简方效,较之其他妇科著作,确有独到之处。 1.女科上卷 2.带下 3.白带下一 4.青带下二 5.黄带下三 6.黑带下四 7.赤带下五 8.血崩 9.血崩昏暗六 10.年老血崩七 11.少妇血崩八 12.交感血出九 13.郁结血崩十 14.闪跌血崩十一 15.血海太热血崩十二 16.鬼胎 17.妇人鬼胎十三 18.室女鬼胎十四 19.调经 20.经水先期十五...查看详细
☉ 《傅青主女科白话解——中医入门必读系列》
(清)杨鉴冰 著,杨鉴冰,王宗柱 译解 三秦出版社 2000-1-1
本文整理校勘选用的底本是清?道光20年嘉陵孙右廉重刻本和青?道光29年恩平县张享焊翰墨园发兑刻本,并补充了"鬼胎"、"种子"两大部分。整理后,有以下特色:在每一章节前说明,简介或提示该章节的内容;在每论之末,附有注释、译文、注者按及现代参考资料并使用白话文,使阅读浅显易懂;每论注文均结合现代中医理论和知识,并相应结合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治认知加以简单介绍;为便于检索,将每论后的附方,以〝方名索引〞,附于书末。 一、本文整理校勘选用的底本系清·道光二十年嘉陵孙右廉重刻本和清·道光二十九年恩平县张享?翰墨园发兑刻本。补充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1月第一版中删去的“鬼胎”、“种子”两大部分...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