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经典古籍(15)

☉ 《新校注陈修园医书:第三辑(精装)》
(清)陈念组 撰著,林朗晖 等校注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7-1
本辑收录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时方妙用》、《十药神书注解》、《景月新方八阵砭》五部医书的新校注本。 《医学实在易》为陈氏遗稿,后由作者孙心兰、心典整理付梓,刊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全书8卷:卷一为中医基础理论,详述了脏腑经络,集四诊遗规,附运气之图说;卷二至卷四分述表里寒热虚实各证;卷五至卷七分别列举各证之常用方药;卷八为补遗并外备诸方,同时介绍妇女经、带、胎、产诸疑难杂症的辨治方法。是陈氏博采经典及诸家元明时贤著作之精华。 《医学从众录》共8卷40篇,刊于道光二十五年。该书分别论述内科常见病证及妇人杂病的辨治方法。是中医入门者补偏救必币之参考书...查看详细

☉ 《新校注陈修园医书:第一辑》
(清)陈念祖 著,傅瘦生,赖雷成,肖钦朗 校注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1
本辑收录陈修园《灵素集注节要》与《神农本草经读》两部医书的新校注本。 《灵素集注节要》系陈修园为启迪后学《灵枢》、《素问》者而集注的。全书十二卷,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有选地将《灵枢》、《素问》的内容按不同性质分为道生、脏象、经络、运气、望色、诊候(包括闻声、问察)、审治、生死、脉诊、病机等十类。阐明古训,言简意赅;沾益后学,畀以津梁,是学习中医基本理论的一部良好参考书。 《神农本草经读》为陈修园精心研读《神农本草经》后所写的心得体会。全书四卷,选录《本经》所列上、中、下365品中的常用药物160种,结合历代医家和个人应用该药的临床经验,对原文加以阐发。全书融贯了《内经》之旨、《伤寒》之法...查看详细
☉ 《信号变换与处理》
邹云屏,李潇 编著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10-1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信号之间的相互变换,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了高速Laplace反变换法。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及其转换,离散时间信号和Fourier变换,Laplace变换和Z变换,离散Fourier变换,快速Fourier变换,高速Laplace反变换,数字滤波器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应用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业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 第一章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1 信号与系统 一、信号 二、系统 1.2 采样和量化过程 一、采样过程 二、采样定理 三、采样保持 四、量化及量化误差 1.3 模/数转换器 一、分类 二、模/数转换原理 三、模/数转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四、模/数转换器与微处理器的接口 1.4 数/模转换器 一、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二、数/模转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三、集成数/模转换器 习题一 第二章 离散时间信号和Fourier变换 2.1 连续时间Fourier级数及其变换 一、周期信号的表示——连续时间Fourier级数 二、非周期信号的表示——连续时间Fourier变换 三、周期信号与连续时间Fourier变换 2.2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 一、序列 二、序列之间的运算 三、常用的典型序列 四、序列的周期性和能量 五、序列的一般表示方法 2.3 离散时间系统 一、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 二、卷积 三、系统的稳定性和因果性 2.4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一、差分方程 二、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2.5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一、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系统频率响应的两个特性 2.6 离散信号(序列)的Fourier变换 一、Fourier变换 二、输出序列与输入序列Fourier变换间的关系 三、Fourier变换的对称性 习题二 第三章 Laplace变换和Z变换 3.1 Laplace变换 一、Laplace变换的定义 二、Laplace变换的收敛 3.2 Laplace变换的性质 3.3 用Laplace变换法分析电路…… 第四章 离散Fourier变换(DFT) 第五章 快速Fourier变换(FFT) 第六章 高速Laplace反变换 第七章 数字滤波器 附录 参考文献...查看详细

☉ 《秀多医学汇集(藏语)》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编委会 编 民族出版社 2006-3-1...查看详细
☉ 《袖珍中医四部经典》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著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1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为祖国医学中的瑰宝,向为医学推崇,列为必读之书,传统上称之为四部经典。 当然,近代医家对第四部经典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神农本草经》,有人则认为是《八十一难经》;将《温病条辨》列为第四部经典则是清代以后的事。我们之所以从其后者,完全是从目前各中医院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的。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战国至秦汉时代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医学专著。它假托为黄帝和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等论医之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经》不但奠定了中医基本理论,而且在疾病认识、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也初步构筑了后世发展的支架...查看详细
☉ 《徐大椿医书全集(下册)》
(清)徐大椿 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本书为临床疾病专着。全书分七卷、三门、首卷为提纲门,卷二为内因门,以下五卷为外礼门,每门下列有临床常见的各种证候,计为七十种。每种证下又详设内因、外证、辨证等项,最后为选方,方后并附方论。全书纲目了然,简结精练。尤为独特的是揭示了每证的“辨治”及方药的相互作用。封于临证很有参考价值。 难病证治卷之一 提纲门 中风 内因 外证 辨证 类中 非风 有邪无邪 肝邪 气脱 痰本 经络痰饮 治痰 治血气 治水火 辨寒热 辨经臓诸证 辨脉 总治 用药佐使 死证 用药 选方 伤风 内因 外證 辨證 脈法 治法 辨治 用药 选方…… 难病证治卷之二 难病证治卷之三 难病证治卷之四 难病证治卷之五 难病证治卷之六 难病证治卷之七...查看详细
☉ 《徐灵胎医学全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1-1
本书详尽介绍了徐氏的生平经历,以及其学术建树和著作考证等,对于后世研究徐灵胎的学术思想有很大启发。书末还附有“论文题录”,全面摘录了1950-1997年间公开发表的现代学者对徐氏学术思想、诊治经验以及生平著述等各方面研究的论文题目,以利读者查阅。本书集古籍整理与现代研究于一体,完整、准确地反映了徐灵胎的医学学术特点,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医籍。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查看详细
☉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盛维忠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8-1
薛己 (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属江苏)人。其一生著述颇丰,本书收有12种,另有后人整理薛氏医案1种,共计13种。其中内科方面有《内科摘要》两卷,系薛已内科代表作,共载医案200余例。全书以虚证立论,认为诸病皆以脾胃、脾肾亏损,命门火衰为要,治疗重在固护脾胃,补益肝肾。个案言简意赅,颇有精意。传染病方面有《疠疡机要》三卷,为麻风病专著,于麻风病本症、变症、兼症及类症逐一介绍。外科、骨伤科、口腔科方面有《外科发挥》八卷、《外科心法》七卷、《外科枢要》四卷、《外科经验方》一卷、《正体类要》两卷和《口齿类要》一卷,分别记述有关病证诊治大法、治疗验案及方药。妇科方面有《女科撮要》两卷、《校注妇人良方》二十四卷...查看详细

☉ 《学术精粹析要》
烟建华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9-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第一经典大作,为历代学习中医者必读之书,也是中医教学主干课程,本书是对其理论精华进行解读的学术著作,被指定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内经选读》的教学参考用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讨论《内经》研读法,提出《内经》理论概要;下篇在分类精选原文基础上,分述注家选要、理论阐发和临证指要等三方面内容。注家选要引录注家有代表性的注文,以加强对经文内涵的理解;理论阐发就章节中重要、疑难的理论问题,从原文和后世发挥两方面对经文的学术内涵加以阐发;临证指要对《内经》重要理论的临床指导作用加以解析,并多附医案。本书内容精良,论述科学,学术性强,可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提高专业素质的教学用书...查看详细
☉ 《血瘀论》
蒋森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1-1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及补益三法为当今中医药研究的三大热点。本书集活血化瘀疗法的传统理论和现代应用于一身,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提出了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收载自创验方八十余首,为一部中西医相结合的血瘀病证专著。值得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阅读。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血与血脉 第二节 血瘀的概念 第三节 血瘀学说的源流 第二章 血瘀的因与病机 第一节 血瘀的病因 第二节 血瘀的病机 第三章 血瘀病证的诊断 第一节 血瘀病证的症状和体征 第二节 血瘀病证的微观检查 第三节 血瘀病证的病机辨识 第四节 血瘀症证诊断 第四章 血瘀病证的治疗 第一节 血瘀病证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 治疗血瘀病证的常用方法及方剂 第三节 治疗血瘀病证的常用药物 第四节 运用活血化瘀法的注意事项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外感血瘀病证治 第一节 伤寒蓄血 第二节 温病热入血分证 第二章 内科血瘀病证治 第一节 中风 第二节 血瘀头痛 第三节 血瘀眩晕 第四节 心痛 第五节 心痹 第六节 肺胀 第七节 黄疸 第八节 肝积 第九节 臌胀 第十节 血瘀胁痛 第十一节 血瘀胃痛 第十二节 血瘀腹痛 第十三节 痹证 第十四节 水肿 第十五节 肺痈 第十六节 肠痈 第十七节 血瘀血证 第三章 妇、外科血瘀证治 第一节 痛经 第二节 血瘀经闭 第三节血瘀崩漏 第四节 血瘀不孕 第五节 症积 第六节 乳癖 第七节 脱疽 参考文献...查看详细
☉ 《血证论》
  1900-1-1
实用中医古籍丛书。...查看详细
☉ 《血证论/经典医学名著》
(清)唐容川 编著,孙玉信,朱平生 点校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6-1
为弘扬祖国医学,满足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需要,特组织部分中医专家,经过严格筛选,综合多种版本,点校出版《经典医学名著丛书》。 点校原则如下: 一、采用现代标点方法,对原文内容重新分段。 二、底本中明显错字、别字,与以径正。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俗写字,在保持原书基础之上,进行个别简化。 三、原书中所涉及处方均按现代格式:[主治]、[处方]、[用法]、[方解]重新排版。原书中方位词“左、右”一并改为“上、下”。 四、为保持底本原貌,凡涉及药物剂量,点校不做改动。所涉及及有毒药物用量偏重者,请参考现代剂量。某些禁用动物药物如:犀角、虎骨、麝香等请使用现代替代药物...查看详细
☉ 《蕈菌医方集成》
陈士瑜,陈海英 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1
本书为集古今药用蕈菌单验偏方的总集,以方为主,方药并重。全书共收药用蕈菌297种(正目153种,附目144种);收古今实用蕈菌方剂3840首(单验方2505首,食疗方1335首)。药物的中文名称原则上皆采用《真菌名词及名称》所用名称,少数根据使用习惯并加注说明。拉丁语言名称皆采用有效学名,对文献中使用较多的异名,则视其需要附列于后。“形态特征”C地宏观特征描述从详,微观特征描述从略。“生态特性”一般只作简要介绍,并列出资源分布状况。使读者能知该药物所生之地,所出之时,能正确地认识和鉴别药物。“附录”为补充性说明,包括以下内容:亲缘关系相接近的蕈菌,大都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如无新的组方...查看详细
☉ 《严用和医学全书——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王道瑞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1
《济生方》(1253)和《济生续方》(1267)系南宋严用和所撰,后世统而称之曰《严氏济生方》。《严氏济生方》医论简明扼要,观点明确,言病之因机脉证并治,丝丝入扣,严谨不苟,其列方既集历代先贤名医之良方,又载己之屡验之效方,如归脾汤、加味肾气丸、实脾散等一直受后世医家所推崇,垂用数百年而不衰。惜原著国内已佚散。 由于古之善本难寻,校雔诚艰。本书作者依据《重订严氏济生方》,参考《普济方》、《医方类聚》、《济生方》(日刊本)等书进行重整。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西医学习中医人员参考,也是中医院校学生和自学中医者的良好读物。 重辑严氏济生方 诸风门 诸寒门 诸暑门 诸湿门 痼冷积热门 五脏门 咳喘痰饮门 宿食门 呕吐翻胃噎膈门(附:咳逆) 胀满门 霍乱门 黄疸门 大便门 蛊毒门 恼悸怔忡健忘门(附:虚烦) 心腹痛门 诸汗门 诸疝门 癫闲门 水肿门 脚气门 消渴门 小便门 腰痛门 诸痹门 癥瘕积聚门 血病门(附:金疮内损瘀血方) 诸虚门 头面门 眼门 咽喉门 耳门 鼻门…… 严用和医学学术思想研究...查看详细
☉ 《验方新编——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验方新 编,(清)鲍相璈 编辑,(清)梅启照 增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1-1
《验方新编》是一部博载民间习用奇验良方为主而兼收医家精论治验的方书。本次整理出版的是清·梅启照增辑的二十四卷本。 本书按人体从头到足的顺序分部,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骨伤等科的医疗、预防、保健的方药与论述,以及怪症奇病的内外治法、方药,辟毒、去污杂法。特别是痧症专篇,详述痧症种类、兼症的内外治法,尤精于民间的刮痧疗法;骨伤跌打损伤专卷,精论了伤损的检查诊断、整骨接骨、夹缚手法及民间手术。 本书具有“亦精亦博,既简既便,病者可按部稽症,按症投剂,犹如磁石取铁”的特点而得到名人学者的赞誉,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一部中医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 卷一 头部 偏正头风 寻常感冒风寒头痛 雷头风痛 热痰 头痛 气虚头痛 厥阴风火上冲头痛 头风目痛 终年头似痛而非痛 脑后作痛 头脑鸣响 头脑晕眩 妇人血风头晕欲死倒地不知人事 摇头下血 脑漏 肾气上攻头顶不能转动 头面发热有光彩他人手近之如火烧 头面肿大 头上生疮如葡萄痛甚 头顶结核如寡蛋响者 头顶生白色肿块 头顶生疮或红或白甚至紫黑色其 人喉有痰涎或能言或不能言 发中生疖如珠相染不已 小儿头面胎毒 头面红疖 头上软疖 头上生疮干而无脓 千层疮 秃头疮 落头疸 头角太阳生疮当日头重如山二日 即变青紫三日青至心胸而死 太阳出血 发瘤 发落重生 发易脱落 发短而少 发黄而赤 发枯不润 少年白发 乌须黑发 头脑内痒渐至发落 头生白屑痒极难忍 治癞子神方 治脑漏神方 面部 面上生疮 面上似疥非疥似癣非癣 面上粉刺 面上雀斑 抓破面皮 面生皱纹 冬天面唇皱破 而上黑气 面黑皮厚 洗面光彩 腮边酸痛发肿 腮颊穿烂 两腮赤肿 小儿腮肿内有硬核 眉部 眉上生疮 眉烂毛脱 眉毛不生 眉毛摇动昼夜不睡唤之不应但能 饮食 目部 洗眼仙方 双目不明 青光瞎眼 两目忽然不见 瞳人反背 小儿瞳神不正 两目夜不见物 风火眼痛 肝热目痛 肾虚目痛 目昏多泪 通治目疾诸方 两目昼夜不闭 小儿疳积瞎眼生翳 珠目蟹眼 眼生萝卜花 眼生星翳 目中胬肉红筋白膜云翳诸症 眼中急起胬肉 目中生管 眼生红子 目中流血 眼中如有虫行痒不可忍 眼中生虫 眼边生虫 眼边湿烂红肿 眼漏流脓 小儿斗睛 眼边忽然红肿发痒 眼皮翻出 白眼珠忽然尽黑毛发坚如铁能饮 食而不能言其形如醉 眼胞生珠生菌坚凝不痛 眼胞痰核 眼珠无故涌出垂下大便下血亦有 不便备L者 眼珠暴出 眼珠缩入 眼珠伤损 眼被伤损不开 箭头入目 蟾酥入目 泥沙入目 尘芒入目 飞丝入目 杂物入目 眼瞠成漏 拳毛倒睫 眼中常见异样禽虫飞走 增补瞽目神方 耳部 两耳聋闭 肾虚耳聋声响如风水鸣如钟磬声 耳内时闻蚂蚁战斗之声时开时闭 耳闭不通又作痛 少壮病后耳闭 风木之郁耳胀欲闭 胆火上郁头重耳胀目微赤 耳鸣耳痒 耳疳震耳缠耳停耳风耳 耳内脓血肿痛有虚有热其症不一 甚至痛不可忍夜难安枕 耳内脓血不干 耳内有虫脓血不止 耳痔耳蕈耳挺 耳内生疔 耳内生粒如棉花子大极痛名耳定 耳内有核痛不可忍 耳内如有虫走或血水流出或干痛难忍 耳内耳外生疮 耳外湿疮 耳后锐毒 耳下生疮 耳被挖伤 两耳脱落并治鼻落 耳中有物不出 壁虎入耳 蜈蚣入耳 蚂蝗入耳 蚰蜒入耳 蛆虫入耳 飞蛾入耳 蚂蚁入耳 诸虫入耳 水银入耳 鼻部 鼻血不止 口鼻流血 鼻忽缩入 鼻忽脱落 鼻孔烂穿 鼻内生虫 鼻中生疮 鼻中生痔 鼻中肉块 鼻流清涕不止 鼻流臭水 鼻塞出水日久不闻香臭 鼻塞不通 各项鼻病 鼻中生毛昼夜可长一二尺渐粗如 绳痛不可忍 鼻垂红线尺许痛甚欲死 鼻大如拳疼痛欲死 诸物入鼻胀痛不出 鼻外生疮 鼻梁窒痹 鼻准红赤 唇部 人中肿大 人中及唇边口角红白颗粒 嘴唇生疮疮内长齿 口唇肿黑痛痒不可忍 嘴唇四围疮如黄蜡 口角生疮 口唇赤肿发痒或破烂流水 口角四围干燥时以舌月朵口水滋润 红肿难堪 口角流涎浸湿红赤 口唇紧小 缺唇 唇破生疮 唇边生疮多年不愈 冬月唇干出血 嘴唇陡然翻突形如猪嘴 口部 口生肉球有根如线吐出乃能饮食 捻之其痛入心 口内上腭生痈 上腭生虫痒不可忍 口舌生疮 口臭难闻 夜卧口渴喉干 口角流涎浸湿红赤 舌部 舌胀满口 舌忽肿出口外或长数寸 伤寒热病后舌出寸余不收 舌出口角时时摇动 舌忽缩入 舌上出血 舌头溃烂 舌上生菌 舌硬生衣 舌下重生小舌 舌下细粒如豆 舌下生数尖或遍口生疮如莲花又如粟米 舌下肿痛 舌下痰包 小舌落下 小舌生红泡子与咽喉症不同 补断舌法 齿部 牙齿疼痛 阴虚牙痛 阴虚邪火上蒸牙痛连及头顶 风热上蒸牙胀头痛 风火牙痛 虫牙作痛 牙根腐烂 牙疼腿痛 盘根牙痛 牙根肿痛 牙腮疼痛初起不红不肿久则溃烂 或有骨出 火郁牙疼结核龈肿 牙缝出脓 牙缝出血 满口牙齿出血 轻粉毒发齿缝出血臭肿 牙根胬肉渐长 齿长数寸 软牙疮 睡卧咬牙声响 牙齿作酸 取痛牙法 牙齿稀疏 牙关紧闭 牙落复生 固齿良法 须部 乌须法 拔白换黑 羊须疮 下颏 下颏脱落 颈项 颈上生疮大如樱桃有五色者疮破 则颈皮断 对口疮 对口之上生疮 颈项直硬不能转侧 闪颈促腰 咽喉 咽喉辨治 单双喉蛾 风火上郁颈肿咽痛 喉痹治法 外缠喉风 内缠喉风 锁喉风 小儿锁喉风 脚根喉风 咽喉肿痛日轻夜重痰如锯声 喉肿心痛闭目不语起首脉散牙紧 发慌手足麻木 喉间作痛烂不收口 喉内生疮鼻孔亦烂 喉疮已破疼痛难食 飞丝入喉生疮 喉癣 风火喉癣 喉内生肉重重叠叠肿起不痛多日 方有臭气透出 喉中结块不通水食危急欲死 喉中忽硬一块如桂圆大吞吐不出不下 喉中生珠 喉中生瘤 喉间肿大又非瘿瘤忽痛忽止外现五色按之半空 喉中结气如梅核样时有时无 老痨喉痛 秽浊上冲咽喉肿痛 喉中作痒 喉症各方 喉内戳伤饮食不下 惊吓失音不语 忽然口不能言 咽喉声哑 咽喉痒痛声哑 阴虚声哑 咳嗽声哑 喉外生痈 秘传通治三十六种喉科 专治咽喉肿痛 又喉鹅方 治烂喉痧症极效方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附录:咽喉秘集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疡科心得集》
(清)高秉钧 著,盛维忠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0-9-1
《疡科心得集》系清代外科学家高秉钧所撰。初刊于嘉庆十年(1805年)。全书包括《疡科临心得集》3卷、《疡科心科集方汇》3卷及《家用膏丹丸散方》1卷。 高氏具三十余年临证经验,于《灵》、《素》研探颇深,且博通经方,洞晓脉理,故其治病强调探其本而不袭其末,谓“外科必从内治”。书中所论不循旧例,每以两证互相发明,其中有两证而同一治者,亦有两证而治各异者,总以虚实阴阳寒热分别,审辨明确,然后或攻或补,治法昭然若揭。 是书文字精炼,要点突出,刊行后多为江浙业疡医者所宗,现今仍系一部实用价值较高的中医外科参考书。 . 卷上 疡证总论 疡科调治心法略义 申明外疡实从内出论 辨脑疽对口论 辨百会疽玉枕疽论 辨夭疽锐毒虚实论 辨大头瘟抱头火丹毒论 辨鬃疽额疽论 辨凤眉疽眉心疔眉发论 辨眼丹眼漏论 辨眼胞菌毒眼胞痰核论 辨鼻渊鼻痔鼻衄论 辨龙泉疔虎须疔颧骨论 辨唇疔茧唇(饣舌)唇疳论 辨口疮口糜论 辨婴孩螳螂子雪口疳梅花疳论 辨牙咬托肋寒热虚实会心变骨槽论 骨槽风①后论 辨牙漏牙宣牙疔论 辨走马牙疳风热牙疳牙菌论 辨舌喑舌痹论 辨木舌舌衄论 辨舌疳牙岩舌疔论 辨悬痈*舌论 辨喉蛾喉痈论 辨缠喉风虚实不同及小儿马脾风论 辨喉疳喉菌论 辨喉痹喉癣论 辨梅核气喉化 辨烂喉丹痧顺逆论 附:王步三先生烂喉丹痧论 辨耳痈耳菌虚实论 辨鸬鹚瘟耳根痈异证同治论 辨发颐豌豆疮论 辨颈痈锁喉痈论 辨风热痰惊痰论 辨瘰疬瘿瘤论 辨缺盆疽臑痈胛痈论 附:汤森亭先生肩臂膊诸痛论 辨夹痈米疽论…… 卷中 卷下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疡科心得集 刘涓子鬼遗方——实用中医古籍丛书》
(清)高秉钧 等撰,田代华,田鹏 等点校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1
《疡科心得集》为清代名医高秉钧撰著。高氏字锦庭,锡山人。曾师从范圣学、杜云门,精通内外科、尤以外科驰名于江浙间。 本书共三卷,成书于嘉庆十年乙丑,是高氏外科临证经验的总结。高氏穷研《内经》,博综经典,主张治外必本于内;治疮疡须分阴阳虚实;提出了毒攻五脏的主要证候;确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证方法;还创立了新的外新编写体例,每以两证互相发明,使各证治法昭然若揭;并于书末汇集了260余首外科常用方剂。该书对当今外科治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点校,以嘉庆十一两丙寅本书初刻本为底本,以尽心斋本、日升山房本和文瑞楼本为对楼本,以所引诸书为他校本,并结合本校和理校,对全书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简明的注释...查看详细
☉ 《疡医大全》
清·顧世澄 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
《伤医大全》,清•顾世澄撰。全书四十卷,初刊于公元一七七三年(清乾隆三十八年)。系汇集上自《内》、《难》、诸经、各家学说,下至当时名医言论,以及古今验方,参以个人实践心得,编纂而成。首列《内经》纂要,次列诊断、臓腑、五军六气等,再按头面、眼目等部位介绍外科、皮肤病的证治以及小儿疮、痘,呹打损伤、急救、诸虫咬伤等。书中所论及方药,引録前人见解,多附顾乐按语及经验方案,全书资料丰富,病名详细,是一部内容较为全面的外科临床参考书。 卷一 《内经》纂要 上古天真论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 生气通天论篇 金匮真言论篇 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离合篇 阴阳别离篇 灵兰秘典论篇 六节臓象论篇 五臓生成篇 五臓别离篇 移精变气篇 汤液醪醴论篇 论要经终论篇 脉要精微论篇 平人气象论篇 玉机真臓论篇 三部九候论篇 经脉别论篇 臓气米法诗论篇 宣明五气论篇 寳命全角论篇 八正神明论篇 离合真邪论篇 通评虚寳篇 太阴阳明论篇 阳明脈解篇 评热病论篇 举痛论篇 腹中论篇 痺论篇 痿论篇 厥论篇……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查看详细
☉ 《疡医大全精要》
赵勇,李明奎 主编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7-4-1
本书虽名“疡医”大全,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目前临床所说的“疮疡肿毒”外科范畴,除外科以外,还涉及内、妇、皮、儿、性病、男科、传染科等,凡有外证可见者,无不涉及,故言此书为外证全书,而不言其为外科全书。本书除汇集上自《内》、《难》、各家学说,下至当时名医言论之外,更可贵的是记述了作者40年临证独特经验,并录其先祖宁华、父青岩家藏秘方,从经文注释、脏腑论述,诸疮诊治之法,到虫兽咬伤,奇证法治,均有广泛记述。因此,该书不仅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疡医大全》全书40卷,有论有述,有注有释,有图有文,有歌有诀,分门别类进行编排。 卷之一 颧脸部 面部望色辨证门主论 面热门主论 面热门主方 面寒门主论 面寒门主方 面痛门主论 粉花疮门主论 粉花疮门主方 面游风毒门主论 面游风毒门主方 面上热毒恶疮门主论 面上热毒恶疮门主方 肺风粉刺门主论 肺风粉刺门主方 雀斑门主论 雀斑门主方 面生黑斑门主论 面生黑斑门主方 痣门主论 痣门主方 脸发门主论 脸发门主方 颧痈门主论 颧骨肉疽门主论 疔疽门主论 托腮痈门主论 腮颔发门主论 颐发门主论 颐发门主方 痄腮门主论 痄腮门主方 大头伤寒门主论 伤寒瘥后遗毒门主论 时毒门主论 时毒门主方 伤寒瘥后碗头疮门主论 鼻部望色辨证门主论 过梁疔门主论 鼻疽门主论 鼻疔门主论 鼻肿门主论 鼻疮门主论 鼻疮门主方 鼻疳门主论 鼻疳门主方 鼻痔门主论 鼻痔门主方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新用 茜根散的临床新用 卷之二 正面耳颏部 耳痈门主论 耳发疽门主论 耳后疽门主论 耳疔门主论…… 卷之三 唇口部 卷之四 舌部 卷之五 齿部 卷之六 咽喉部 卷之七 颈项部 卷之八 脑背部 卷之九 后阴部 卷之十 腿膝部 卷之十一 癞癣部 卷之十二 痘疹部 卷之十三 诸疔部 卷之十四 诸疮部 卷之十五 跌打部 卷之十六 救急部...查看详细
☉ 《疡医大全——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清)顾世澄 编著,叶川,夏之秋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11-1
澄生逢尧舜之世,身为太平之民,每念圣天子宵旰勤劳,唯恐四海乃民有纤芥之苦,御极之始,即下诏征方,汇辑《御纂医宗金鉴》,颁发中外,使穹乡僻壤,凡有疾痛,皆得检方施治,沉疴立起。而各省上宪,又复仰体圣慈,每岁自捐清俸,开设药局以济贫病,其爱民如子,可谓至周极备矣。 澄本一介布衣,赋性迂拙,圣贤之书读而未竟,业医自赡,碌碌无闻。因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安居乐业,悉出皇仁,而君父之恩无由报称,是以诊视之暇,不惮精神劳瘁,搜括古今名医确论,首标《内经》义旨,宣明脉法元微,详分经络穴道,汇集内景证形,上自巅顶,下至涌泉。凡涉外证者,绘图立说,按证立方,诸如汤火刀伤,刑杖跌仆,兽伤虫咬...查看详细
☉ 《养生三要——中华医籍经典注释》
(清)袁开昌 撰,杨柳竹 等注释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1
本书辑录了《内经》、《庄子》、《抱朴子》、《千金方》、《本草纲目》、《医门法律》、《褚氏遗书》、《冷卢医话》等二十余种书籍,及葛洪,李时珍、张景岳、李东垣、张子和、徐大椿、喻嘉言等近三十位医家的有关论述,可谓集清以前养生之大成,因此,此书自1919年刊刻后,即不胫而走,为国内外广大养生者所接纳,作为养生指南之用。 本书乃科学著作,与文学作品迥异,译文的准确性是其第一需要。我们不仅要科学地表述出本书的原汁原味,而且要尽最大努力体现出本书原有的风极及其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特质,体现出书中的甘味之美。因此,在改译时,坚持了严格的直译笔法,只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适当运用了意译,坚持宁存古拙...查看详细
☉ 《养性延命录——中华医籍经典注释》
(梁)陶弘景 撰,宁越峰 注释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1
《养性延命录》原题陶宏景辑。陶宏景,生于公元456年,于536年去世,享年81岁。陶氏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他通过自己养生的心得体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养生学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在静养方面,本书强调益气、保精、摄神是养生大法。认为“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还指出养生宜顺天时、适地理、和阴阳,取其中和,无太过,勿不及。例如“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伤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惚”。只有这样,“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在动养方面,本书指出气功、导引、服气、吞津诸法,都有利于健康。有关方法介绍,如《服气疗病篇》说:“凡行气以鼻纳气...查看详细
☉ 《药师经法研究(第三\四辑)》
吴信如 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8-8-1
《药师经法研究》凝集了作者历年修学药师经法之心得,全书共分四辑,分别为七佛药师经释义、讲记、随笔和杂钞。本书由第一、二辑合编成册。第一辑七佛药师经释义,是对经文的注释、翻译。第二辑七佛药师经讲记,是作者吴立民先生(法名信如)于1992、1993年两次应净慧法师之邀,在柏林禅寺药师法会上讲药师经的记录。吴立民先生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详尽生动,由显而密地讲解了药师经法的微妙深义、法门的方便利益和修持方法,着重讲述了药师法关于饮食(色法)、呼吸(息法)、睡眠(心法)人生三大生活要素的基本认识和修法,并介绍了佛家的生死观。阐明了“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法是药师定的作用,药师定的本质是人体的色法、息法、心法”...查看详细
☉ 《药师经法研究(第一\二辑)七佛药师经释义怀讲记》
吴信如 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7-11-1
《药师经法研究》凝集了作者历年修学药师经法之心得,全书共分四辑,分别为七佛药师经释义、讲记、随笔和杂钞。本书由第一、二辑合编成册。第一辑七佛药师经释义,是对经文的注释、翻译。第二辑七佛药师经讲记,是作者吴立民先生(法名信如)于1992、1993年两次应净慧法师之邀,在柏林禅寺药师法会上讲药师经的记录。吴立民先生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详尽生动,由显而密地讲解了药师经法的微妙深义、法门的方便利益和修持方法,着重讲述了药师法关于饮食(色法)、呼吸(息法)、睡眠(心法)人生三大生活要素的基本认识和修法,并介绍了佛家的生死观。阐明了“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法是药师定的作用,药师定的本质是人体的色法、息法、心法”...查看详细
☉ 《药王千金方》
〔唐〕孙思邈 原著,高文柱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4-9-1
《千金方》是一部文献资料价值、临床学术价值都非常之高的医学名著。此次整理的目的就是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在完整保存古籍内容原汁原味不变的前提下,用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方法,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校勘注释和研究,推出一个高水平的精确版本,而归于普及和实用。 高文柱,1951年11月21日生,河北滦南人。1975年毕业于唐山煤矿医学院,留校在附属医院从事医疗教学工作,1979年考取天津中医学院著名医史文献学家郭霭春教授硕士研究生,1982年毕业,留校任讲师、副教授。1988年考取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医史文献专家马继兴研究员博士研究生,1991年毕业留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查看详细
☉ 《叶天士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黄英志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1-1
《叶天士医学全书》集清·叶天士所编著医学著作之大成。叶天士、名桂,生于1667年,卒于1746年。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江苏吴县。本书包括《临证指南医案》10卷、《幼科要略》1卷、《温热论》1卷、《种福堂医案》1卷、《种福堂公选良方》3卷、《普济本事方释义》10卷、《叶案存真》4卷、《叶天士医案》1卷、《医效秘传》3卷、《景岳全书发挥》4卷、《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2卷、《眉寿堂方案选存》2卷、《未刻本叶氏医案》2卷。 本书主要内容为系统整理辑录了叶氏对中医温病学理论的阐述、对前人方证的研究,及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专题论述了叶天士医学学术思想研究,书末附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本书首次系统整理校注叶天士所著及其门人后学所辑医书13部...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八)》
  1900-1-1...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第十二册)》
(清)陈梦雷 等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1
本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的最后一部分(原卷次五○一——五二○),其内容主要是取材医学和医学以外的其它书籍中有关医学纪事和历史等问题。计有:总论:是从《易经》、《周礼》及《素问》、《灵枢》等书中收集某些有关医学的概论性资料;医术名流列传:从史书、地方志及有关医学著作中收集清初以前的著名医学家的传记,有一二○○多则;艺文:是历代医药书籍中的有研究价值的序和医学家的诗文;纪事:是历代史书、笔记中有关医药的纪事;杂录:是有关书籍中记载的医学事迹和寓言等;外编:为非医学书籍所记载的有关医学传说等。由于本书取材较广,能帮助读者从多方面了解祖国医学的内容和有关的历史资料,可供中西医研究中国医学历史参考之用...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第十一册)》
(清)陈梦雷 等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1
本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的“儿科”部分(原卷次401-500)。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二个部分,一为小儿疾病;二为痘疹专论。在小儿一般疾病部分,分为二十五门,包括胎养、诊断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在治疗的方法上,除了一般方药外,还有针灸、单方等。在“痘诊”专论部分,详尽地叙述了中医对天花、麻疹经验。对于目前研究中医儿科疗法很是实用;尤其本书選列的文献资料,有一部分录自现已少见的古代儿科名著,因此,除了可供中西医临床参考外,也可供学术研究者的参考。 本书(儿科)分上下两册,这是下册,内容为“痘疹”专论。 卷四百五十九 痘疹门 小儿真诀 活人书 痘疹方论 痘疹心传必效良方 河间六书 儒门事亲 斑论萃英 东垣十书 原机启微 格致馀论 平治会萃 卷四百六十 痘疹门 幼科全书 卷四百六十一 痘疹门 幼科全书 卷四百六十二 痘疹门 奇效良方 卷四百六十三 痘疹门 奇妙良方 卷四百六十四 痘疹门 家传痘疹心法 先哲格言 卷四百六十五 痘疹门 家传痘疹心法 卷四百六十六 痘疹门 家传痘疹心法 卷四百六十七 痘疹门 家传痘疹心法 卷四百六十八 痘疹门 家传痘疹心法 卷四百六十九 痘疹门 家传痘疹心法 卷四百七十 痘疹门 秘传片玉痘疹 婴童百部 医学正传 卷四百七十一 痘疹门 明医杂著 痘疹方论 卷四百七十二 痘疹门 古今医鉴 卷四百七十三 痘疹门 博集锋痘方论 医方考 医学纲目 卷四百七十四 痘疹门 痘疹泄秘 卷四百七十五 卷四百七十六 卷四百七十七 卷四百七十八 卷四百七十九 卷四百八十 卷四百八十一 卷四百八十二 卷四百八十三 卷四百八十四 卷四百八十五 卷四百八十六 卷四百八十七 卷四百八十八 卷四百八十九 卷四百九十 卷四百九十一 卷四百九十二 卷四百九十三 卷四百九十四 卷四百九十五 卷四百九十六 卷四百九十七 卷四百九十八 卷四百九十九 卷五百视亲...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二)》
  1900-1-1...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九)》
  1900-1-1...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六)》
  1900-1-1...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七)》
  1900-1-1...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三)》
  1900-1-1...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十)》
  1900-1-1...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四)》
  1900-1-1...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五)》
  1900-1-1...查看详细
☉ 《医部全录(一)》
  1900-1-1...查看详细
☉ 《医道还元注疏》
程雅君,程雅群 著  2008-4-1
《医道还元》是“圣清光绪二十年,岁在甲午,季秋甘九戌刻,降著”,“扳藏粤东省城善书总局”的一本文穰,全书22万余字,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稿,对道学、中医学、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医哲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查看详细
☉ 《医道求真:皇帝内经学术体系研究》
烟建华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1
本书是一部研究《内经》的中医学术理论性专著。笔者从医40余年,不懈求索医道真谛,站在大文化、大科学、大医学高度审视中医学,对《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内涵、形成、发展与研究成果的应用,《内经》五脏概念、神概念、睡眠理论、生命的四时法则以及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内经》理论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了精辟的分析和论述。本书结合现代医学思维模式、理论、研究方法,将《内经》中一些基本概念和抽象理论作了客观地、科学地阐述,对推动中医理论研究和全面认识中医,具有重要的和积极的作用。本书适合于广大中医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者学习参考。 烟建华(1943-),男,河北曲阳人...查看详细
☉ 《医灯续焰》
(清)潘楫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5-1
本书为清·潘楫所撰,共21卷。宋代崔嘉彦撰成《四言脉诀》一卷,后经明·李言闻删补,更名《四言举要》,潘氏在此基础上逐句予以注释撰成此书。该书是一部从脉理入手, 以浮沉迟数为纲,统百病,详诊法,备方剂的综合性医书。其论述精辟,深入浅出,析义详明,又是一部初学中医者入门的上好佳作。 此次整理是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清顺治九年刻本为底本,以《中国医学大成》本为校本校注而成。可供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参阅。 潘隐君邓林先生传①眷晚生蒋芑拜撰隐君姓潘氏,名楫字硕甫,一号邓林。先世三川人。自中允公某,扈建炎皇帝跸,因家武林。十六世传至君。虽不仕,少以孝弟闻闾里。及壮...查看详细
☉ 《医法圆通》
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4-1...查看详细
☉ 《医方集解》
清·汪昂 撰,苏礼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
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养生参考的 ”勿药元诠”。 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查看详细
☉ 《医方集解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3-1...查看详细
☉ 《医方集解(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清)汪昂 著,鲍玉琴 等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3-1
本书为清代医家汪昂所著,共三卷。书中搜集切合实用方剂800余首,分列21门。每方论述包括适应症、药物组成、方义、服法及加减等。该书内容丰富,释义详明,流传甚广,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方剂专著。 此次整理是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残本及清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瓶花书屋刻本为底本校注而成,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及初学中医者参阅。 卷上之一 补养之剂 六味地黄丸 七宝美髯丹 还少丹 黑地黄丸 虎潜丸 天真丸 三才封髓丹 大造九 补天丸 人参固本丸 参乳丸 天王补心丹 孔圣枕中丹 大补阴丸 滋肾丸 斑龙丸 龟鹿二仙膏 补火丸 唐郑相国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参苓白术散 妙香散 玉屏风散 四君子汤 四物汤(见血门) 补中益气汤(见气门) 升阳益胃汤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归脾汤(见血门) 养心汤(见血门)] 人参养荣汤(见血门) 补肺汤 补肺阿胶散 生脉散(见暑门) 百合固金汤 紫菀汤 秦艽扶羸汤 黄芪鳖甲散 秦艽鳖甲散 益气聪明汤 羊肉汤 卷上之二 发表之剂 麻黄汤 桂枝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升麻葛根汤 柴葛解肌汤 柴胡升麻汤 九味羌活汤 十神汤 神术散 葱豉汤 人参败毒散 川芎茶调散 再造散 大羌活汤 桂枝羌活汤 卷上之三 涌叶之剂 瓜蒂散 参芦散 栀子鼓汤 稀涎散 干霍乱吐方 卷上之四 攻里之剂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见血门) 大陷胸汤 小陷胸汤 大陷胸丸 十枣汤 三物备急丸 硇砂丸 木香槟榔丸 枳实导滞丸 倒仓法 蜜煎导法 猪胆导法 卷上之五 表里之剂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桂枝加大黄汤 水解散 防风通圣散 葛根黄连黄芩汤 三黄石膏汤 五积散 麻黄白术汤 参苏饮 香苏饮 茵陈丸 卷上之六 和解之剂…… 卷上之七 卷上之八 卷上之九 卷中之十 卷中之十一 卷中之十二 卷中之十三 卷下之十四 卷下之十五 卷下之十六 卷下之十七 卷下之十八 卷下之十九 卷下之二十 卷下之二十一 附一 附二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医方捷径指南全书——珍本医籍丛刊》
(明)王宗显 辑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5-1
本书是明·王宗显辑,是一部综合性医学方药著作。分四卷,包括有常用药药性及重要方剂歌诀,内容简明扼要。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本书内容,我们对其进行了初步整理。此次校点,选明刊本为底本,以清刻本为校本。在点校整理中对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大致的作了一些处理。本书作为一种初学中医的参考书,还是十分有特色的。这是因为本书作者能从临床实际出发,内容简明扼要,有画龙点睛的特点。 卷之一 医学入门 本草引序 药性赋 诸品药性歌 卷之二 用药发明 药本五味歌 引经报使药歌 六陈歌 十八反歌 又捷径歌 十九畏歌 妊娠服药禁歌 炮制药歌 药象主治五脏法 用药身梢论 类集古方歌决 订补得效诸方歌 卷之三 总论 用药入门要诀 伤寒 六经传变歌 六经正病歌 伤寒表里二症用药歌 阳症阴症 阳症似阴阴症似阳 阳厥明厥 血脉黄歌 湿症黄歌 痓刚柔痓歌 伤寒四症相类歌 伤寒至捷法歌 对症诸汤散 (计二十八方) 小承气汤 瓜蒂散 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 甘桔汤 酸枣汤 十神汤 香苏散 人参败毒散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五苓散 黄连解毒汤 麻黄汤 桂枝汤 白虎汤…… 卷之四...查看详细
☉ 《医古文 (五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12-1...查看详细
☉ 《医古文(第二版)》
许敬生,陈圣安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1-1
《全国中医专业自学考试的应试指南丛书·医古文》,系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医古文》为蓝本,以自学考试大纲为准绳,按照考核目标所规定的识记、领会、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要求,结合现代教育模式的考试题型进行命制和编写的。旨在加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提高“个人自学”的应试能力、“社会助学”的助考水平,以及“考试命题”的合理规范性。 一、本书编写体例,上编“阅读文选”以课文为序,计40篇;下编“阅读指导”以章为序,共6章。分为上篇“试题部分”和下篇“答案部分”,按教材顺序集中编排。 二、本书所列试题的内容,除下编“阅读指导”部分中的个别习题外,其余各题均出于教材以内...查看详细
☉ 《医古文学习指导》
段逸山 主编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9-1
本书上编四十篇阅读文选,本书努力按照直译的要求,全部加以今译。教材下编六章阅读指导,本书以提高形式逐一简明地阐述其主要内容。教材四十六组阅读实践,本书如数作了答案。词汇量的积累对于增强阅读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特设“词语汇释”一项,收录教材各篇常用词汇近1800条,按笔画、起笔顺序排列,也略加释义,并注明出处,权供读者作为教材的小辞典查检。 为了更好地指导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的学习和使用,使学生便于掌握各门学科的要领和重点,并尽早熟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题库考试形式和程序,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同意,决定在完成规划教材和题库编写的基础上...查看详细
☉ 《医家秘奥》
(明)周慎斋 著,王沛 等点校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7-11-1
本书为明代医学家周慎斋学派传学之秘本,由其后世弟子点校而成。全书文字不多,但理论深远,如对脉象的缜密分析,对内伤的阐述发挥,对医案的精辟辨治,远超一般所知所得。对于欲提高中医临床技能和水平者,值得一读。 医家秘奥脉法卷上 医家秘奥脉法卷下 医家秘奥三书卷之一 慎斋师口授记录 医家秘奥三书卷之二 内伤杂语 医家秘奥三书卷之三 医案 风一条 暑三条 痢三条 火症一条 头痛二条 痰二条 心痛一条 嗳气一条 咳逆二条 呕吐七条 身重二条 痿症五条 消症三条 积块二条 虚损十二条 咳嗽七条 吐血五条 肿胀九条 噎膈二条 泄泻四条 自汗三条 喘一条 大小便不通一条 眼痛一条 经水二条 产后三条 附自制丸方……...查看详细
☉ 《医经卷》
牛兵占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7-10-1
《黄帝内经》是我国文化遗产医学典籍中最重要的文献。它存世久远,内容最丰富,理论最完备,并全面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成功地运用了我国古典哲学中阴阳五行学说的合理内核为思想指导,广泛汲取古代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以及社会伦理学等边缘学科的全方位知识,开创并建立了中国医药学自然与人事相参同的医学科学体系,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书是《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之一“医经卷”。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