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经典古籍(8)

☉ 《近代中医珍本集--针灸按摩分册》
陆拯 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1
《近代中医珍本集》具有以下特点: 1.划代系统研究,以往文献研究,编纂丛书,大都从纵向入手,跨越朝代,选择部分较好的书稿汇集而成,而本集则便重横向研究,将近代中医学术著作,进行全面调查,系统整理,然后汇编成册,即使近代中医学术有了一个清晰的概貌,又突出了该时期的学术特点和成就。 2.所选书稿上乘,由于掌握资料全面、系统,选择书稿范围大,故入选之书稿均为近代名医代表著作,学术价值高,特色浓厚,实用性强,如沈祖绵的《读素问臆断》、叶霖的《金匮要略阙疑》等,均为名医代表性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3.版本选择优良,凡入选书稿所采用的底本,均为最佳版本,属原版本、稿本、孤本、精写本等...查看详细

☉ 《经典医学名著——世医得效方》
(元)危亦林 原著,许敬生,王晓田 点校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6-1
《世医得效方》为元代危亦林编撰的一部著名方书,也是危氏传世的惟一著作。初刊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危亦林,字达斋,元代江西南丰人。生于1277年,卒于1347年。危氏五代业医,遍及诸科,尤擅骨伤、疮肿、口腔等科。有感于古医方浩繁,难以检索应用,于是将五世累积的经验方剂,用“依按古方,参以家传”的方法,按照元代所定的医学十三科列目,历时十年编成是书。计有正文十九卷,附以孙真人(思邈)养生法节文一卷(即第二十卷),故名之日《世医得效方》。 本书包括中医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全书共载医方3300余首,保存了许多濒于失传的古代验方,如治水肿秘传八方等。 这次整理...查看详细
☉ 《经典医学名著——张氏医通》
(清)张璐 原著,孙玉信,王晓田 主校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7-1
《张氏医通》是清初名医张璐所著,共十六卷。前十二卷至婴儿门,共十六门。其编纂方法,每个病证先列《内经》及《金匮》论述,然后列诸家之说,结合张氏临床经验加以论述,附以治例。本书内容主要叙述内科证治,兼及五官、疮疡、妇人、婴儿各科。本书适合一般临床中医医师及中医药院校师生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卷一 中风门 中风 口眼喁斜 口噤不开 痰涎壅盛 语言蹇涩 左瘫右痪 角弓反张 四肢不举 麻瞀不仁 表虚自汗 神气昏冒 遗尿不禁 不治诸证 卷二 诸伤门 伤寒 阴阳传中 冬温 温病 热病 时行 暑 湿 燥 火 伤饮食 劳倦 虚损 卷三 寒热门 发热 热 潮热 恶寒 振寒 战傈 寒热 疟 厥 诸气门上 气 郁 痞满 腹满 水肿 鼓胀……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专方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祖方 附 张介宾八略总论 附录...查看详细

☉ 《经方化裁——伤寒论现代研究丛刊》
李文瑞 主编 学苑出版社 2005-7-1
本书将《伤寒论》113方、《多匮要略》226方(包括“附方”24张,杂病方2张)分别按“汤类”和“病脉证治方”依次论术。每首方由[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功效]、[主治]和[临证加减]组成。每一方剂根据其临证应用率,少者选摘3-5条;多者达20-30条范例以上,其加减化裁内容各异,以满足医者临证参考与应用。书末备有“方剂索引”、“中医病(症)索引”和“西医病名(症)索引”。 李文瑞,男,1927年11月生,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医院瑞东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研治中心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中日医药学会理事、首批500名全国著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者...查看详细
☉ 《经方实验录》
曹颖甫 著,农汉才,王致谱 点校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7-1
一、本书以民国廿六年(1937年)姜佐景医庐铅印本为底本重加校勘。在整理过程中,对原书中部分与曹氏经方验案无甚关连的冗繁杂说作了必要的删节与(如卷首删却了诸题词、《本书读者评语之一斑》与《医圣张仲景赞》,将“曹颖甫先生方笺”与曹氏亲笔手书“经方实验录序”置书前插页;附录部分删却了第一至第十三篇内容,仅余《本书第一集的检阅和第二集的展望》),其余顺序仍依原书排列。 二、本书以点校为主,凡书中明显刊刻错误,或径改,或于文后加注;对个别难懂字词亦酌加注释;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在卷末细横线之下。 三、原书系繁体字本,今一律晚为规范的简化字;通假字或异体字,或径改...查看详细
☉ 《经方学用解读》
王付 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8-1
本书是河南中医学王付教授(研究生导师)在对经方多年应用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中医药临床研究及理论进展情况总结编撰而成的。全书共分17章,共260个方剂,其中代表方109个,类方151个,本书从辨治基本病证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用基本代表方为术核心,对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适应证、配伍原则、临床应用指导、经方原方以及方剂中主要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无援做了详细介绍。其特色是点拨学生学习应用方剂的思路和要点,产借鉴医案助读介绍实际病例,提高感性认识,加强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从而达到学好用活中医古方的目的。 本书适于中医院校学生、西医学习中医者、各级临床医师参考使用...查看详细
☉ 《经方研究与临床发微》
李赛美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1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珠宝,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了重要贡献,虽然近百年来饱经风霜,但仍屹立于21世纪医学之林。 本书汇集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近10年伤寒学者经方研究的心得和成果。内容:第一篇为经方点读,包括伤寒类方表读、伤寒名方古今运用;第二篇为临床发微,包括汤证运用、病症运用及临证心得;第三篇为思路示范,包括临床研究思路、实验研究思路、文献研究思路三方面。全书从经方学习到临床运用到研究思路,有点有面,纵横交织,真真切切,尤其注重思路、方法的探索,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学院派近年《伤寒论》研究的基本轮廓和概貌,也折射出新一代伤寒人的团队风貌和进取精神。研修经典...查看详细
☉ 《经络图解(第三版)》
蔺云桂 编著 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6-12-1
本图解是根据以《内经》为主的古代医籍的有关记述绘制出来的,它不可能代表经络线路分布的确切情况,而只是一种示意图。作者对图的设计、绘制及经络线的布局,除使其形象化外,其经络线的分布并未超出古代记述的轨辙;但对循行途径不够明确的,或者历来有不同见解的,则根据经络循行规律和人体解剖规律稍加补充。经络线路的循行,均以《内经》记述为依据。在发展中出现的补充线路,如奇经八脉中的维脉线路、足三阴经胸腹部的线路,则以《针灸甲乙经》穴位所述来定位。为了与古代经络图进行对照和参考,笔者采纳了朱琏《新针灸学》中的仿明版古代腧穴经络图。此图虽不能完全代表古代经络图,但在宋代以后的经络图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查看详细

☉ 《精编本草纲目》
崔述生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5-6-1
《本草纲目》乃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内容在现代生活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本书撷取《本草纲目》中的医学精华,重点突出李时珍的药学成就,对中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及爱好者也有很大的裨益 一、本草纲目序例 服药忌食 饮食相克 妊娠禁忌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相反诸药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陈藏器诸月虚药凡例 加工食物的方法 各种有素毒食用害人的果 各种有毒食用害人的鱼 各种有毒食用害人的鸟 各种有毒食用害人的兽 孙真人逐月调养事宜 二、本草百病主治 脾胃 反酸 噎膈 反胃 呕吐 痢 疟 心下痞满 胀满 黄疸 脚气 痿 转筋…… 第一篇 菜 第二篇 果部 第三篇 谷 第四篇 人部 第五篇 兽为 第六篇 禽部 第七篇 介 第八篇 鳞部 第九篇 虫部 第十篇 水部 第十一篇 火部 第十二篇 草部 第十三篇 木部 第十四篇 金石部 第十五篇 味部...查看详细
☉ 《精编本草纲目(插图本)》
王国防 主编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6-1-1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科学遗产,它是由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所著。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欢迎与珍视,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之称,它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 但流传下来各种不同的版本对《本草纲目》所进行的注解,或因文字枯涩不易读,或因错误较多,或因篇章过于繁杂冗长,或因在形式上条理不清,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严重影响了《本草纲目》的权威性,使得不同版本的《本草纲目》的最大缺点是不具有实用性,不利于《本草纲目》更好地普及,为人们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显得有些美中不足,更带些许遗憾...查看详细
☉ 《精编本草纲目(精编珍藏版)》
张浩,崔述生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3-1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编著的一部不朽巨著,从它面世之日直,就一直为人们所珍爱,它的光彩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暗淡。 今我们收集《本草纲目》的各种版本,选择编辑了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的、实用性强的疗方,故名《本草百病疗方》。并且对其顺序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把我们的主要食品菜部、果部、谷部放在前面,并做为重点。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它们的食用价值和加工方法及疗病方。我们都不得知道每种食物对人的补益作用都不同,但我们如果了解了它对人的作用,不是就能更好的利用它了吗? 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对现今已不常用的,例如:水部、人部、石部她选其一小部分,作为点缀,以保持书的基本完整...查看详细
☉ 《精编本草纲目图文本》
沈连生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04-5-1
随着时代的进步,卫生习惯、对药用价值的认训、理论观念等多有变迁。《本草纲目》的许多药物,今天已难以应用或不能应用。本书以实用为原则,浓缩原著中的精华,并据证考实,加以说明。 收载1415张实物彩照,与药物一一对应,包括药物的原植物、原动物、药材和中药饮片,为正确认药和用药,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依据。 《本草纲目》原著中多数药物收有附方,这些附方是众多医家的经验结晶。本书精选其中一些配置简单、作用方便、疗效较好的配方,特别适合实际应用。 浓缩《本草纲目》的实用部分配以精美的实物彩照附方简便有效。 正篇 本草纲目 第一卷 土部 第二卷 金石部 第三卷 金石部 第四卷 金石部 第五卷 金石部 第六卷 草部 第七卷 草部 第八卷 草部 第九卷 草部 第十卷 草部 第十一卷 草部 第十二卷 草部 第十三卷 草部 第十四卷 草部 第十五卷 草部 第十六卷 谷部 第十七卷 谷部 第十八卷 莱部 第十九卷 莱部 第二十卷 莱部 第二十一卷 莱部 第二十二卷 果部 第二十三卷 果部 第二十四卷 果部 第二十五卷 果部 第二十六卷 果部 第二十七卷 木部 第二十八卷 木部 第二十九卷 木部 第三十卷 木部 第三十一卷 虫部 第三十二卷 虫部 第三二三卷 虫部 第三十四卷 虫部 第三十五卷 鳞部 第三十六卷 鳞部 第三十七卷 介部 第三十八卷 介部 第三十九卷 禽部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兽部 第四十二卷 人部 附篇 本草纲目拾遗 卷一 草部上 卷二 草部中 卷三 草部下 卷四 木部 卷五 藤部 卷五 花部 卷五 果部 卷六 诸谷部 卷七 诸蔬部 卷八 禽部 卷九 兽部 卷十 鳞部、介部、虫部 附药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精编黄帝内经(彩色图文版)》
谢华 编著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5-3-1
《黄帝内经》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伟大的奇书,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它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季时节气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分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是一部统领中国医学,古代养生学,气功学的绝世巨著。它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泉源。是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说明人体内外环境统一性的典范,所以它已成为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但由于这部书词义较深,初学者有一定困难,因而用现代语加以语译和解释,使学习者易读易懂,是有其重要作用的。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据许多专家考证,它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民族智慧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查看详细
☉ 《精要》
钱远铭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7-12-1
本书从《本草纲目》中选辑常用药物409种,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虫鳞介禽兽人等六部分,具体药物下则分释名、采制、性味、主治、发明、附方、注、按等八项。本书撷取《本草纲目》之药学精华,突出李时珍的药学成就,博引旁证,实用性强。...查看详细
☉ 《精译医学三字经——中医经典歌诀必读》
刘国生,崔述生,王颖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4-1
本书是对陈修园《医学三字经》的白话注译。注译工作是以陈修园原著的本意为基础而完成的。在此基础之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原著中难懂的字词文意和医理内涵,基本上都做了较为详尽的注解。2、注解之后,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对原文依陈修园本意逐句进行了语译;3、原著所列附方陈修园均集中起来,按章列在正文之后。本书谨依其例而为,但为了寻检的方便,都加了序号。 对《医学三字经》的注译,本书是本着系统而扼要、适详而力精的原则进行的,也非常希望能够做到这些。 一、医学源流 二、中风 三、虚痨 四、咳嗽 五、疟疾 六、痢症 七、心腹痛、胸痹 八、膈食反胃 九、气喘 十、血症 十一、水肿 十二、胀满蛊胀 十三、暑症 十四、泄泻 十五、眩晕 十六、呕、哕、吐 十七、阗狂痫 十八、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 十九、疝气 二十、痰饮 二十一、消渴 二十二、伤寒瘟疫 二十三、妇人经产杂病 二十四、小儿 附录 原文缉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景岳全书(明)》
(明)张景岳 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2-1
作者张景岳,为明代著名中医学家,精研医理,剖析精准,操术明审,决疑生死,博收广采,汇成此书。全书兼64卷,分为16种如下: 传忠录三卷,脉神章三卷,伤寒典二卷,杂证谟二十九卷,妇人规二卷,小儿则二卷,麻疹诠三卷,外科钤二卷,本草正二卷,新方八阵二卷,古方八阵九卷,妇人方一卷,小儿方一卷,痘疹方一卷,外科方一卷。张景岳以为金元以来,刘守真立诸病皆属于火之论,朱丹溪创阳有余,阴不足之说,后人拘执其说,不辨虚实跟寒凉攻伐,贻患不小,张景岳极力提倡人之生气,以阳为主,所以以温补为宗旨,并自成一家,读者可以从此书中尽得张氏之意,更要参考刘朱二氏之学,还要兼采温凉攻补之长,在临症施治时...查看详细

☉ 《景岳全书集要》
(明)张介宾 原著,余瀛鳌 等编选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1
张介宾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本书对其代表作进行了重新点校,并收集、整理了相关方药的临床新用。具体包括了:《从集》、《性集》、《理集》、《明集》、《心集》、《必集》、《贯集》、《天集》等系列。 本书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介宾的作品集,书中主要收录了:《论古今中风之辨》、《论中风属风》、《论东垣中风说》、《论河间中风说》、《论丹溪中风说》、《论真中风》、《论续命等汤》、《论治中风》、《述古治权变》等文章。 从内容上看,这些研究工作,对某一理论、某类具体的理法方药的理论研究较多,从整体研究和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者少;从发展趋上,以现代医学思路和方法指导者越来越多,以中医思路为指导...查看详细
☉ 《景岳全书——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明)张介宾 著,夏之秋 等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5-1
本书为张介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代表作。是在广收博采诸家之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汇编而成。全书共六十四卷。包括:传忠录三卷,脉神章三卷,伤寒典二卷,杂证谟二十九卷,妇人规二卷,小儿则二卷,麻疹诠一卷,痘疹诠三卷,外科钤二卷,本草正二卷,新方八阵二卷,古方八阵九卷,妇人方一卷,小儿方一卷,痘疹方一卷,外科方一卷。 本书适合于各级各类中医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人集 一卷 二卷 道集 三卷 四卷 五卷 六卷 须集 七卷 八卷 从集 九卷 十卷 十一卷 十二卷 性集 十三卷 十四卷 十五卷 理集 十六卷 十七卷 十八卷 明集 十九卷 二十卷 二十一卷 心集 二十二卷 二十三卷 二十四卷 二十五卷 必集 二十六卷 二十七卷 二十八卷 二十九卷 贯集 三十卷 三十一卷 三十二卷 三十三卷 天集 三十四卷 三十五卷 三十六卷 三十七卷 人集 三十八卷 三十九卷 谟集 四十卷 四十一卷 四十二卷 烈集 四十三卷 四十四卷 四十五卷 圣集 四十六卷 贤集 四十七卷 大集 四十八卷 四十九卷 德集 五十卷 五十一卷 图集 五十二卷 书集 五十四卷 字集 五十五卷 五十六卷 五十七卷 长集 六十一卷 六十二卷 六十三卷 春集 六十四卷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九灵针经——中医瑰宝》
仿佛 著 团结出版社 2006-1-1
正宗的传统中医针灸,最早的结晶以汉初就散落各处了,《黄帝内经》中仅保留了部分。但因竹简的缺失与错乱,经文与注释没有分开,很多经文的逻辑关系是错乱的。仿佛先生,重新梳理,集辑而成的《九灵针经》,让我们领略了神真的本来面目。现在大多针灸医生施术,仅仅停留在物理刺激的层面,没有接上医的道脉,真正的针灸 是灵悟的东西,医生与病人之间是灵动的治疗,场的感应,若医生场很乱,医生本身很不敏感,就很难治好别人的病。本书将正宗的传统中医针灸真正的内涵,首次向世人公开,也将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疾病的真相。 仿佛居士陆锦川先生,古道家太极门独派传人,今中华太极学之立学者与授学者,中华秘传气治医学之承传者...查看详细
☉ 《灸具灸法》
贺普仁 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1-1
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灸具灸法又是针灸疗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本书根据灸具灸法方面的古代文献和现代临床资料,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全书共分六部分,从历史沿革到灸法在各科的应用,内容详尽,是一本荟萃灸法治疗经验的 实用性专著。对临床医生、研究人员、针灸学习者和爱好者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第二章 灸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灸法的概念 第二节 灸法与针、药的关系 第三节 灸法的功效及适用范围 第四节 灸法的禁忌证 第五节 灸法的补泻 第六节 施灸的先后顺序 第七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 第八节 异常情况的处理 第三章 灸的原料及制作 第一节 艾叶 第二节 艾绒的制法与保藏 第三节 艾炷的制法 第四节 艾条的制法 第四章 灸法的分类及操作方法 第一节 艾灸法 第二节 其他药物灸法 第三节 电灸法 第五章 现代灸法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 第一节 现代灸法临床应用 第二节 灸法研究进展 第六章 治疗 第一节 内科疾病 第二节 妇科疾病 第三节 儿科疾病 第四节 皮肤科疾病 第五节 外科疾病 第六节 五官科 第七节 伤科疾病...查看详细
☉ 《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
(明)朱橚 原著,王家葵 等校注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1-1
本书图例精准度较高,多数值物能够定科属,部分原植物结合古今使用情况甚至可以推定到种,故本书按语项首先对该品种可能的原植物其源进行描述,如有必要,稍筒述其名实变迁。本书的撰著目的在救度荒年,故全书的写作重点在食用而非药用,若能在古今文献中检得其相关信用情况者,酌情列入并稍加评述,以供药膳食疗以及相关人员参考。同样的原因,本书对药用情况描述较为浅略,多袭用前代本草之说,为便读者,略述其古今应用。少数经济价值(药用、食用)较高的植物,对其现代进展稍予提及。因《植物名实图考》对《救荒本草》的植物名实及应用研究颇为深入,故在按语项将吴其濬的意见尽可能全面地列出,此外,王磐《野菜谱》中与《救荒本草》植物来源相同或相近的条目...查看详细
☉ 《救生集——珍本医籍丛刊》
(清)虚白主人 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9-1
全书分35门,病症方论,20万余字。分列为:意外急救、伤寒中风、通治诸病、临床各科、养生保健、推拿按摩等,汇集方药2000多首。 书中常有一症多方,便于对症选药;又有一方加减治疗诸病之例,且注明该方出处。所以多为后世医家采用。 治法有:内服、外敷、熏蒸、洗涤、熨贴、针灸、填塞、食疗、靡不悉具。 书中所集诸方,平稳妥当,简明扼要,颇多创见,辨证施治,无不神效。故一册在手,医者可按病施药,病家可依方自救。甚至在缺少药之地,亦可救危急于俄顷。 卷一 急救门 治五绝方 治暴死方 治人卒然仆地不语 治惊吓死 治煤毒昏晕 中诸鬼祟 鬼魔鬼打之症 中恶鬼气 尸厥三方 魇死中恶 治中恶三方 卒然发晕三方 凡人惯多魇梦 救自缢死八方 救自溺死及冻死九方 救扑打猝死及压死四方 卒然坠攧筑倒及鬼魇死 救跌打压伤 四物汤 治压死及坠趺死心头温者 感冒门 治感冒初起发热头疼 口渇无汗 清解汤 治伤寒不问阴阳两症 伤风初起治方 伤寒初起治方 加味平胃汤 治盛夏风寒湿热各症良方 救苦丹 诸葛行军散 四时感冒 神救寸金丹 冬月感寒 瘟疫门 时气瘟疫流行二方 秘传除疫救苦丹 辟疫传染方 五瘟丹 辟瘟丹 广济丸 二圣救苦丹…… 伤寒门 中寒门 中风门 风湿痿痹门 中署门 霍乱门 气痛门 泄泻门 痢疾门 疟疾门 卷二 齿牙门 口疮舌病门 耳鼻门 眼目门 咽喉门 头痛门 噎膈翻胃门 呃逆门 咳嗽门 出症门 呕吐门 胀满肿蛊门 腰痛门 黄疸门 痞积门 消渇汗发门 二便门 卷三 妇人门 小儿门 卷四 通治诸病门 疮毒门 伤损门 增补疮毒门...查看详细
☉ 《兰室秘藏》
(金)李杲 著,刘更生,臧守虎 点校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7-1
《兰室秘藏》3卷,金·李杲撰。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其学术思想被后世医家概括为“补土派”。 本书分为21门,载医论21篇,列方280余首,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医论集中体现了东垣“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理论,认为多种病证的发生均与内伤脾胃有关,强调治疗应以脾胃为本。所列诸方,如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法度谨严,匠心独运,均为后世常用的名方。本书充分反映了东垣学说在临床各科的经验与成果,是一部临证实用的综合性医著,对于学习研究东垣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以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卷上 饮食劳倦门 饮食所伤论 劳倦所伤论 脾胃虚损论 中满腹胀门 中满腹胀论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论 心腹痞门 胃脘痛门 酒客病论 消渴门 消渴门 眼耳鼻门 诸脉者皆属于目论 内障眼论 卷中 头痛门 头痛门 口齿咽喉门 口齿论 呕吐门 呕吐门 衄血吐血门 腰痛门 妇人们 经闭不行有三论 经漏不止有三论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卷下 大便结燥门…… 小便淋闭门 痔漏门 阴痿阴汗门 泻痢门 疮疡门 杂病门 自汗门 小儿门...查看详细
☉ 《兰室秘藏——中医经典文库》
(金)李东垣 著,张年顺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8-1
《兰室秘藏》,3卷,金·李东垣撰。全书内容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是李东垣著作中最优秀的一部。书成于1249年至李东垣病逝(1251年)前的2年之间。书名取《黄帝内经·素问》“藏诸灵兰之室”之意,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价值。书成以后,未及刊行即病逝。25年后,即至元十三年丙子(1276年),由其弟子罗天益交付刊行。书中涉及临床各科,以内科疾病所占篇幅最大。对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酒客病、消渴、头痛、呕吐、衄血吐血、腰痛、大便结燥、小便淋闭、阴痿阴汗、泻痢、自汗等15种内科疾病,分别各立一门;对于难于归类者,列入杂病门;还有痔漏门、疮疡门、妇人门、小儿门和眼耳鼻门、口齿咽喉门等共22门...查看详细
☉ 《雷公炮炙论通解——中医入门必读系列》
顿宝生,王盛民 主编 三秦出版社 2001-10-1
《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全面总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技术的第一次大总结,是一部制药专着。初部奠定了炮制学基础,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雷公炮炙论》原著早已亡佚,仅有辑校本。本书以(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为底本。为体现原著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编排体例,同时又便于读者查阅,将268种中药按药用部位与原著的"三品"分类相结合,编排一于附录中,以供大家参考。 雷公炮炙论序 雷斅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 一、矿物类 云母 太一禹余粮 水银 石灰 石膏 石髓铅 龙骨 生银 代赭 白矾 白垩 芒消 朱砂 伏龙肝 金 砒霜 钟乳 消石 铁 梁上尘 黄石脂 铜 滑石 曾青 硫黄 雄黄 蜜陀僧 磁石 雌黄 凝水石 二、动物类 马陆 贝齿 牛黄 乌蛇 乌贼鱼骨 石蜜 石决明 甲香 白马茎 白殭蚕…… 三、根和根茎类 四、茎木类 五、皮类 六、叶类 七、花类 八、全草类 九、果实种子类 十、树脂类 十一、藻菌类 十二、其他类 附录...查看详细
☉ 《类经(全三册)——黄帝内经分类解析》
(明)张介宾 著,孙国中,方向红 点校 学苑出版社 2005-9-1
《类经》是明代末年大医学家张介宾,把《黄帝内经》全书进行分类并注释讲解而成的一部医学经典之作。内容包括: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由于其医学理论深厚、学术研究价值极高,被后世学者所推崇,成为医学入门的指南和必读。 本次校勘整理的《类经》采用明代天启四年金阊童涌泉木刻本为底本,以道光二十年宏道堂木刻本为校本。校勘整理工作历时一年,全书内容完整、点校精细,对原书的体体及错、漏、讹等,均做了详细的调整与校订。是我国目前最完整的一部点校之作。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可称其为当今读者易识,易读,易懂的学医指南经典。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明代浙江绍兴人,生于1563~1640年...查看详细
☉ 《类经:黄帝内经分类解析(上中下三册)》
(明)张介宾 著,孙国中,方向红 点校 学苑出版社 2005-9-1
《类经》是明代末年大医学家张介宾,把《黄帝内经》全书进行分类并注释讲解而成的一部医学经典之作。内容包括: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由于其医学理论深厚、学术研究价值极高,被后世学者所推崇,成为医学入门的指南和必读。 本次校勘整理的《类经》采用明代天启四年金阊童涌泉木刻本为底本,以道光二十年宏道堂木刻本为校本。校勘整理工作历时一年,全书内容完整、点校精细,对原书的体体及错、漏、讹等,均做了详细的调整与校订。是我国目前最完整的一部点校之作。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可称其为当今读者易识,易读,易懂的学医指南经典。 类经(上册) 一卷 摄生类 一、上古之人...查看详细
☉ 《类经——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明)张介宾 编著,郭洪耀 等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2-1
《类经》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继隋代杨上善《太素》之后,对《内经》进行全面分类研究的又一著作,他将《灵枢》、《素问》分作十二大类,三百九十节,共计三十二卷,全书多从易理,五运六气、脏腑阴阳气血的理论来阐发经文蕴义,颇能启迪后人,深为后世所推崇。 《类经图翼》共十一卷,主要是以图解形式辅助《类经》对五运六气学说、脏腑骨度,经络起止、针灸治法等进行说明,该书条理性很强,引证资料丰富,故对后世影响颇大。 《类经附翼》共四卷,主要内容为《易经》与中医理论的联系、古代音律与医学的关系、针灸诸赋,以及作者的多篇学术医论。 本书刻本较多,此次整理,以明天德堂刻本为底本...查看详细
☉ 《类聚方、药征及药征续编》
(日)吉益东洞,(日)邨井杶 编著,徐长卿,伍悦 点校 学苑出版社 2008-1-1
《皇汉医学丛书》是由陈存仁先生主编的日本汉方医学经典著作之汇编,1936年初刊。应读者要求,学苑出版社邀请中医古籍专家钱超尘教授、汉方医学临床专家黄煌教授,联袂将日本汉方医学著作中“临床指导性强、有效率高”的专著进行重新精编、增补。《类聚方》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选出220首方剂,并以方为类目,汇集仲景相关论述,并附以自身经验体会。《药征》收载药物53种,本着“夫欲知诸药本功,则就长沙方中,推历其有无、多少,与其加减,引之于证,则其本功可以知也"的思想,对每味药物首先标明功效,继而选录伤寒方证作为药物功效的证明(考征),并辨别方证伪误(互考),表达个人观点及实践经验(辨误)...查看详细
☉ 《类证活人书》
(宋)牛肱 著,唐迎雪,张成博,欧阳兵 点校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1
《类证活人书》原称《伤寒百部》,穴·朱肱撰。成书于宋·元祐四年己巳(1089)至大观二年戊子(1108),20卷,政和八年(1118),经朱肱重加校正,易名《南阳活人书》。年累经刊刻,遂书又有《朱肱活人书》、《无求子活人书》、《增注南阳活人书》、《增注类证活人书》、《伤寒类证活人书》、《类证活人书》等名。卷幅亦多寡不一,常见21卷或22卷本,为伤塞类著作。卷一至卷十一,以问答为体例,论述经络、切脉、表里、阴阳,剖析伤塞的各种相类证候,畅发促景之奥义;卷十二至卷十五,以方类证辨析《伤寒论》112方;卷十六卷十八,采撷各家方论126首;卷十九卷二十一,兼论妇人、小儿伤塞疮疹等杂方;书末补列“伤寒十劝”等...查看详细

☉ 《冷庐医话——珍本医籍丛刊》
(清)陆以湉 撰,吕志连 点校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12-1
《冷庐医话》,清·浙江桐乡陆以湉著。书凡五卷,自称系“摭拾闻见,……随笔载述。”对医学之派别,医书之善否,医家、病家所当知之事,以及病证、药性、诊察、治疗、保健摄生之方,随意论列。前两卷记述医范、医鉴、诊治、慎药以及对古今医家、医书的评论;后三卷分门收集历代名医治案,凡述一证,必推究其虚实原委,参以己见,详其利弊,言多精审,文笔浅近生动,分析颇有识见。今据1897年乌程庞元澄原版本校点、注释,是一本在中医临床、教学中颇有价值的参考书。 卷一 医范 医鉴 慎疾 保生 慎药 求医 诊法 脉 用药 卷二 古人 今人 古书 今书 卷三 形体 中风 伤寒 阴证阳证 暑 暑风 霍乱转筋 热 热入心胞 疫 痧 疟 三阴疟 痢 泻 疝 咳嗽 噎 吐 头痛 胁痛 腹痛 肝病 七情 不寐 卷四 吐血 诸血 汗 疸 肿 消 伤食 邪祟…… 卷五...查看详细
☉ 《李东垣医学全书——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张年顺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1
李东垣,名杲,为金元四大著名医学家之一,“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历代流传的署李杲之名的书籍很多,今根据任应秋先生的意见,将确为李东垣的七种著作汇编一册,包括《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和《脉诀指掌》。 另外,在本书原著后还附有“李东垣医学学术思想研究”论文一篇,以及“李东垣医学研究论文题录”和“李东垣方剂索引,非常方便读者学习、研究和应用。 内外伤辨惑论 序 卷上 辨阴证阳证 辨脉 辨寒热 辨外感八风之邪 辨手心手背 辨口鼻 辨气少年盛 辨头痛 辨筋骨四肢 辨外伤不恶食 辨渴与不渴 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 辨证与中热颇相似 卷中 饮食劳倦论 补中益气汤 朱砂安神丸 四时用药加减法 除风湿羌活汤 通气防风汤 羌活胜湿汤 升阳顺气汤 升阳补气汤 暑伤胃气论 清署益气汤 参术调中汤 升阳散火汤 当归补血汤 朱砂凉膈丸 黄连清膈丸…… 脾胃论 半室秘藏 活法机要 医学发明 东垣试效方 脉诀指掌 李东垣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李东垣医学学术论文题录 李东垣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李培生医学文集》
湖北中医学院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11-1
本书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和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公开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汇编,基本反映了李老的学术思想和独创的临床诊疗经验。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可启迪后学,将对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论选萃 《伤寒论》的读法 伤寒十辨 论《伤寒论》中之病与证 《伤寒论》合病并病证治规律探讨 试探《伤寒论》证治之常与变 《伤寒论》六经证治之异同辨 略论《伤寒论》六经证候之传与不传 谈谈《伤寒论》之法外有法 谈《伤寒论》中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试论《伤寒论》同脉异汉与异脉同治 论《伤寒论》中之肪与治 标本学说在《伤寒论》中的具体运用 伤寒方可治杂病论 论《伤寒论》中之制方有大小 试论《伤寒论》中恶寒发热的证治 略论《伤寒论》中之烦躁 麻杏类方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 谈《伤寒论》结胸三方的临床运用 谈“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用炙甘草汤 附子汤的临床运用 辨《伤寒论》厥逆的证治 辨治阳结阴结的经验 谈理中汤(丸)之主证、方义与临床应用 谈厥阴冷结证与治法 脏厥与蛔厥及二者兼见证的辨治 略论《伤寒论》之汗 汗法的运用和体会 吐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 运用下法治疗膨胀的体会………… 医案医话 医事余墨...查看详细
☉ 《李时珍研究集成》
钱超尘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8-1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学科学家,400多年来,他的《本草纲目》和其他著述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迄今,《本草纲目》的中文版本已超过百种,还被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俄文、拉丁文、朝鲜文等多种文字在国外传播,被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三代的百科全书。” 本书把《本草纲目》问世以来,特别是近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李时珍生平家世、学术成就、学说发展、临床应用等有关研究的著作、论文、成果等全面情况集于一炉,进行全方位的反映,并提纲挈领地进行综述、分类、剖析,既是对李时珍及其学说的总结,又是对后人研究成果的展示,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系统的研究参考资料。其内容的全面性、资料的广泛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查看详细
☉ 《李时珍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柳长华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1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薪州人。李时珍是明代以来有重要影响的一位医药学家,他临床经验丰富,重视对本草学的研究,一生著述颇多。根据书目与文献的记载,著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命门考》《三焦客难》《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五藏图论》等。本书乃将李氏存世的《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三种,汇为一编,名为《李时珍医学全书》。 本草纲目序例第一卷 序例上 历代诸家本草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 神农本经名例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采药分六气岁物 七方 十剂 气味阴阳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标本阴阳 升降浮沉 四时用药例 五运六淫用药式 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引经报使 本草纲目序例第二卷 序例下 药名同异 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 相反诸药 服药食忌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 药对岁物药品 神农本草经 宋本草旧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上 诸风 痉风 项强 癫痫 卒厥 伤寒热病 瘟疫 暑 湿 火热 诸气 痰饮 脾胃 舌酸嘈杂 噎膈 反胃 呕吐 哕啘 呃逆 霍乱 泄泻 痢 疟 心下痞满 胀满 诸肿…… 本草纲目人部第五十二卷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理瀹骈文(新校版)——中医经典诵读丛书》
王军,曹建春 点校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4-1
《理瀹骈文》原名《外治医说》,为清代吴师机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的专著。作者以毕生的精力对外治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医理药性无二”,“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它所采用的外治法有数十种。作者将外治方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临床各科疾病,对中医外治疗法的总结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后世尊称《理瀹骈文》为“外治之宗”。本书适合中医药理论、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续增略言 理瀹骈文 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 清阳膏 散阴膏 金仙膏 行水膏 清肺膏 渐肺膏 养心安神膏 清心化痰膏 健脾膏 清胃膏 温胃膏 清肝膏 滋阴壮水膏 扶阳益火膏 大补延龄膏 通经膏 固经膏 安胎膏 催生膏 卫产膏 云台膏 补录阳痧救急膏 补录阴痧急救膏 温胃膏 滋肾膏 补录单方膏 治心病方...查看详细
☉ 《聊医珍经》
曹克兰 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1
本书分趣闻故事、中药新用、健方单方三篇。 趣闻故事篇: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当代见闻等形式,叙述中药起源、治病救人的典范事例。普及中医、中药知识。 中药新用篇:介绍传统的中药在当代对某些疾病的特殊疗效。 侓方单方篇:传统医药和现代医学综合应用,将祖传秘方、验方,归为一体。对当前常见病、多发病列出药方、用量标准,介绍制法和服用方法。 本书实用性强,适合家庭自诊自疗。 曹克兰,1931年生,上海奉贤头桥镇人。解放初任头桥镇工会主席、县总工会常委,1951年调入县财政经济委员会、县财贸部。1955年入党。1961年进财政税务部门...查看详细
☉ 《林沛湘——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林寿宁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10-1
本书为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林沛湘教授从医六十余年的经验集萃。分为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四大部分。专病论治对林氏治疗肝症、肾病、心病、胃病、外感及肺系疾病和眼病等的经验作了系统的介绍,诊余漫话则反应了林氏学术思想。 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肝炎 肝硬化、肝癌 胸痹 心悸 心功能不全 慢性肾炎 慢性胃病 慢性腹泻 头痛 眩晕 痹证 低热 外感发热 感冒 咳嗽 哮证、喘证 鼻渊 咽痛 失音 眼病 血证 胸痛 消渴 腹痛 腰痛 瘿瘰 阳痿 淋证 癃闭 中风 癫痫 脏躁 妇科病 诊余漫话 审因论治与辨病治疗 舌脉理论临床运用点滴 《内经》的学习与运用 《内经》解惑九则 治法杂谈 肝病治法发微 营卫刍议 《金匮要略》小议三则 随笔九则 年谱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临床大本草》
张丰强 华夏出版社 2000-2-1
本书简介:第一卷概论;第二卷采制收藏;第三卷药性引经;第四卷用药法则;第五卷脏腑用药;第六卷脉证用药等。...查看详细
☉ 《临证本草》
陶御风 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1
作者从事中医科研与临床近30年,学验俱丰。经10年积累,编著成此书。 本书围绕120味常用中药,从历代本草、方书、临床医著、医案医话、笔记杂著和现代临床报道等文献中,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与这些药物有关的资料,重点收录3味及3味以下药物组成的小方,通过这样的系统发掘和整理,来总结药物的确切效用、应用指征和配用规律,使古今医家的用药经验得到比较真实、完整的继承和发扬。 书中对120味常用中药归纳出4688条效用,分“临证应用”、“临证推广”、“临证参考”三个层面,表述药物应用的主次常变和配伍衍化,对掌握中医辨证用药原则,拓宽治疗思路,丰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查看详细
☉ 《临证秘验录》
朱晓鸣 述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8-1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世界,中医药学正以独特的魅力和疗效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运用,中医药事业正在不断发扬光大。纵观中医的发展史,中医学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又是在实践中总结精华再上升为理论的不断进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诸多医学名家的研究总结对丰富和发展中医医理论与实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孙思邈、金元四大家、李时珍、叶天士等,都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医学水平的完善与提高。因此,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经验,是发展中医事业的重要措施,更有助于年轻学者的学习和提高。因此,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经验,是发展中医事业的重要措施...查看详细
☉ 《临证实验录》
闫云科 著,闫峻 整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10-1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基本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历代医家莫不把它奉为经典,但其文字古奥,其理简其义深,给后世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闫云科先生长期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临床研究,摸索了一套应用「伤寒杂病论」的方法,「临证实验录」即是闫先生应用经方的实录。本书从临床角度展现了「伤寒杂病论」的博大精深,是闫先生对仲景学说的全新诠释。 医之为木,苟非得之于心,而特书以为用者,未能见臻至妙——宋·沈括 发热 案一:麻黄汤证 案二:桂枝汤证 案三:大青龙汤证 案四: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案五: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案六:桂枝加葛根汤证 案七:小柴胡汤证其一 案八:小柴胡汤证其二 案九:小柴胡汤证其三 案十: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一 案十一: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二 案十三:白虎加入人参汤证 案十四:大承气汤证其一 案十五:大承气汤证其二 案十六: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案十七:气虚发热其一 案十八:气虚发热其二 案十九:阴虚发热 案二十:阴阳两虚发热 恶寒 案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案二:麻典附子甘草汤证 案三:大青龙汤证 自汗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大汗亡阳 案一:小青龙汤证 案二:麻杏甘石汤证 案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案四:柴胡桂枝汤证 案五:悬饮咳嗽 案六:膀胱咳 案七:肝咳 喘哮 案一:莫武汤证 案二:误用真武汤案 案三:枳实薤白桂枝汤证 案四:参附汤证 案五:礞石滚痰丸证 喷嚏 咽痛 不食 心下痞 呃逆 呕吐 上吐下泻 胃癌 结胸 脘痛 腹胀 胀痛 胁痛 泄泻 五更泻 痢疾 黄疸 水肿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片 淋证 癃闭 小便失禁 大便失禁 便秘 脱肛 齿衄 再障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尿血 血精 消渴 阳茎痛 不育症 头痛 眩晕 真心痛 失眠 梦交 脏躁 颤抖 麻木 气厥 痫病 崩漏 闭经 经期瘾疹 带下 不孕症 滑胎 妊娠恶阻 产后腹痛 后记...查看详细
☉ 《淋证癃闭卷——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单书健,陈子华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8-1
十年前出版之《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丛书,由于素材搜罗之宏富,编辑剪裁之精当,一经问世,即纸贵洛阳,一版再版,为医林同仁赞为当代中医临床学最切实用、最为新颖之百科全书。一卷在手,得益匪浅,如名师之亲炙,若醍醐之灌顶,沁人心脾,开慧迪智,予人以钥,深入堂奥,提高辨治之水平,顿获解难之捷径,乃近世不可多得之巨著,振兴中医之辉煌乐章也,厥功伟矣,令人颂赞! 名老中医之实践经验,乃中医学术精华之最重要部分,系砺练卓识,心传秘诀,可谓珍贵之极。今杏林耆宿贤达,破除"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旧规,以仁者之心,和盘托出;又经书健同志广为征集,精心编选,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熟谙某一专辑,即可成为某病专家...查看详细
☉ 《灵枢讲义(全两册)》
(日)涩江抽斋著 学苑出版社 2003-5-1...查看详细
☉ 《灵枢经校释(上)》
河北医学院 校释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1
《灵枢经》是《黄帝内经》不可不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全面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摄生等问题,并详叙了脏腑、精、神、气、血、津液的功能和病理变化,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及人体内部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则是更翔实地阐述了经络理论和针法。粗略地统计一下,全书八十篇专论中,与此有关的内容,占了五分之四左右,因此本书是总结汉代以前我国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最重要著述,为针灸学的发展奠立了基础。 《灵枢经》的针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强调守神,候气这些针刺手法中的关键问题,而且先后提出数十种刺法,并对针具使用、针刺部位、针刺深度、针刺禁忌、针刺与四时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查看详细
☉ 《灵枢经校释(下)》
河北医学院 校释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1
本书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医学书籍,全书对《灵枢经》作了较为详细客观的校释,对今天更好地理解这部古典医学书籍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卷之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脏第四十七 卷之八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卷之九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之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卷之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卷之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本书旁校及注释参考书目 附录一 《灵枢经》佚文 附录二 《灵枢经》诸家注解书目...查看详细
☉ 《灵枢经新识》
陈国印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10-1
灵枢经是中医针灸学的经典。本书应用现代医学语言,以中西医结合的思想进行认识。并对诸如经络、卫气、三焦、肝脾等基础理论进行剖析,对其实质提出独到的见解。本书探源而不随流,叛道而不离经,标新而水立异。观点明确,注重实用。无论是中医专家、针灸医生,亦可中西医结合医生,医学院校学生,读过灵枢经的和未读过灵枢经的,都能从本书得到新的收获。 1、九针十二原第一 2、小针解第三 3、本输第二 4、背腧第五十一 5、动腧第六十二 6、经脉第十 7、经别第十一 8、经水第十二 9、阴阳清浊第四十 10、五十营第十五 11、营气第十六 12、禁服第四十八 13、经筋第十三 14、卫气行第七十六 15、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16、营卫生会第十八 17、始终第九 18、根结第五 19、卫气第五十二 20、五乱第三十四 21、邪客第七十一 22、决气第三十 23、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24、海论第三十三 25、五邪第三十 26、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27、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28、贼风第五十八 29、本脏第四十七 30、师传第二十九 31、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32、外揣第四十五 33、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34、五色第四十九 35、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36、逆顺第五十五 37、寿夭刚柔第六 38、本神第八 39、五变第四十六 40、论勇第五十 41、论痛第五十三 42、天年第五十四 43、通天第七十二 44、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45、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46、五味第五十六 47、五味论第六十三 48、肠胃第三十一……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灵枢经直译》
陈忠仁 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1-7-1
《灵枢》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医学文献中一部最早的经典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凡十二卷,八十一篇,详述了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生理、病理,病症、诊断及治疗等,有关针灸方面的论述,尤为丰富而深奥,其中主要有:针具、使用方法、经络的起迄布、穴位及其运用,许多病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等等,因此被后世医家称为“针经”,不仅对我国几千年来的中医、针灸临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历代针灸著作莫不以《灵枢》为准绳。为发掘祖国医学遗产,有必要对它进行认真地学习和研究。 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原文词深义奥,一般读者阅读起来,确有困难,作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读《灵枢》二十载有余...查看详细
☉ 《灵枢悬解》
(清)黄元御 原著,孙国中,方向红 校注 学苑出版社 2008-8-1
《灵枢悬解》是清代御医黄元御撰著。 黄氏一生著述甚丰,医书有十一种:《素问悬解》、《灵枢悬解》、《素灵微蕴》、《难经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伤寒悬解》、《金柜悬解》、《伤寒说意》、《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另有《道德悬解》、《周易悬象》、《黄元御序文集》、《玉楸堂稿》,其中《周易悬象》、《玉楸堂稿》被私人珍藏,余十三种均易找到。 黄氏之书均撰写于乾隆二十一年(1757)之前,当时仅以抄本流传,至道光年才有刻本出现,历咸丰、同治,到光绪六年(1880),其十一种医书,才被后人陆续刊刻,从而广布海内。本书作者家藏咸丰十年(1861)五月开雕,即“燮和精舍”本,及同治七年(1869)成都刻印的《黄氏医书八种》...查看详细
☉ 《刘炳凡临证秘诀》
刘光宪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1
本书从整理炳凡先生的临床经验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展示了刘老娴于经史、精于医典的精神风貌,全国阐述了刘老提出的“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首重脾胃”“脾为女子之本”等学术见解,反映了一代名医学验俱丰的理论素养和临床经验。 全书分上、中、下篇及附篇。上篇分析了刘老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对脾胃学说的贡献。中篇重点介绍刘老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床经验。下篇介绍刘老的用药思路,创制新方及特色用药经验举要。附篇介绍刘老治学方法、医著、年谱。各篇所阐述的学术经验与方药,皆刘老70余年的临床心得,为门人屡经验证之秘诀。 本书是广大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以及中西结合医师、中医药院校学生开卷获益匪浅的珍贵读本...查看详细
☉ 《刘纯医学全书(精)/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姜典华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6-1
《刘纯医学全书》集明代医家刘纯医学著作之大成。刘纯,字宗厚,约生于元末,卒于明永乐中。江苏吴陵人。本书共收录刘纯现存世的医学著作4部,包括《医经小学》6卷、《玉机微义》50卷、《杂病治例》一卷、《伤寒注例》一卷。 本书既有刘氏精心编辑,用歌诀体裁写成的中医入门之作,又有其以《内经》为本,融汇金元诸家学说,系统阐述中医临床各科理法方药的力作;还有其由博返约、传于子孙的枕中秘集,并有校注者研究刘纯医学学术思想的专题论文。 本书校勘严谨,训释精当,是一部较好的临床参考书,可供中医专业人员以及学习中医、研究中医者阅读。 医经小学 卷之一 医学指南总诀 本草第一 药本五味 药性指掌 妊娠服禁 引经药报使 六陈 十八反 十九畏 用药法象 医经小学 卷之二 脉诀第二 诊脉入式 二十四种脉体 怪脉 脉相类 方脉举要 伤寒脉 伤寒死脉 医经小学 卷之三 经络第三 十二经本一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 十五络脉 经脉交会八穴 经穴起止 十二经气血 十二经井荣腧经合穴 经脉流注 十二经纳甲 周身经穴赋 医经小学 卷之四 病机第四 五运主病 六气为病 病机略 伤寒证候 阴虚本病 医经小学 卷之五 治法第五 五郁 三法 五治 七方 十剂 望闻审切例 察病轻重 水火分治 三阴三阳标本分治 辨证用药例略 伤寒汗吐下禁例略 针法 太乙人神 血忌 逐年尻神 逐日人神 禁针穴 禁灸穴 医经小学 卷之六 运气第六 天元五运经天 六化司十二支 运与天岁德符异名 天地左右六步主气交时候 天地三用时位 六十年运气相临异名 定交六气时刻 六化标本正对生成 一岁之中五运交日 五太从运化 五少从运化 五运不及灾官 五郁发期 五脏五邪相乘 六气先取化元 天地药食所宜 运气活法 六气化变胜复淫治略 司天胜复六诊 十二月七十二候 元晃本书后语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