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理论(1)

☉ 《(便携式)温病学学习记忆手册》
赵岩松,谷晓红 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8-10-1
温病学是中医学经典课程之一,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自明清时期形成独立学术体系以来,温病学的独特辨证体系和治法方药不但指导急性传染性和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而且已广泛地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临床学科中的热性证候的辨治中,并在现代中医急诊医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本书为学习、掌握、记忆《温病学》的便携手册,书中涵盖了温病学的主要内容,并且强化了温病学原著的背诵记忆内容。书中描述提纲挈领,简单扼要,并将易混淆的概念知识作对比,便于理解和记忆。 上篇 温病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第五章 温病的诊断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 中篇 温病证治 第一章 风温 第二章 春温 第三章 暑温 第四章 湿温 第五章 伏暑 第六章 秋燥 第七章 温毒 第八章 温疫 第九章 疟疾 第十章 霍乱 下篇 原著选读 第一章 《温热论》 第二章 《温热病篇》 第三章 《温病条辨》节选...查看详细

☉ 《(中医综合辅导全书)硕研统考必备2008年》
  2007-10-21
本书紧扣教育部考试中心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考试大纲编写。本书提供了大纲所有的考查范围,并按照大纲要求全面整理和收录了各学科的重点和要点,尽量使各学科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重点突出。在本书的第一至第六部分,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六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附有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及历年考试真题。 2007年硕研中医综合备考指导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气、血、津液 第五章 经络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第八章 病机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望诊 第三章 闻诊 第四章 问诊 第五章 切诊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七章 病因辨证 第八章 气血津辨证 第九章 脏腑辨证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解表药 第三章 清热药 第四章 泻下药 第五章 祛风湿药 第六章 芳香湿药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第八章 温里药 第九章 理气药 第十章 消食药 第十一章 驱虫药 第十二章 止血药 第十三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四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五章 安神药 第十六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七章 开窍药 第十八章 补虚药 第十九章 收涩药 第二十章 涌吐药 第二十一章 外用药及其他 第四部分 方剂学 第一章 方剂药 第二章 解表剂 第三章 泻下剂 第四章 和解剂 第五章 清热剂 第六章 祛署剂 第七章 温里剂 第八章 表里双解剂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第六部分 针灸学 第七部分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及理念考试真题...查看详细
☉ 《*中华名老中医学验传承宝库》
邓铁涛 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4-1
《中华名老中医学验传承宝库》主要遴选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1100余位第一、二、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及部分省级名老中医弟子撰写的有关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内容涵盖内、外、妇、儿、皮肤、五官、针推、骨伤、肿瘤和疑难杂症,涉及心脑血管、神经、呼吸、消化、肝胆、肾脏、内分泌、泌尿、血液等系统疾病的诊治思路、辨证施治经验,以及方药配伍的独特运用。集中展示了我国名老中医的临床特色经验和诊治水平,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性和借鉴性,是目前国内名老中医书籍中最为全面的一部大型工具书。适合医学类大、中专院校,中医及综合医院图书馆(室)馆配,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阅读。 第一部分 学验传承...查看详细

☉ 《伤寒论》现代医学评述
孙成斋 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6-1
《伤寒论》是继《内经》后问世的一部经典著作,一直是国内外中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对中医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采用现代医药学研究成果,阐明伤寒和“六经论治”的现代医学实质,对促进中医现代化和融入世界将起到积极作用。本书用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等理论,对《伤寒论》问世的东汉社会环境、自然因素进行考证,并逐条分析《伤寒论》原文,再经合理的归纳与分析,认为急性传染病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六经论伤寒”是不以致病微生物进行传染病分类和疾病分期的伟大创造。证治是针对急性传染病不同病期临床治疗的经验总结,以现代药学及临床学证明,其治疗方案大都是合理、有效的,《伤寒论》六经论的指导思想应该成为中西结合医学的科学组成部分...查看详细
☉ 《百年北京中医》
谢阳谷 主编  2007-10-1
本书是部级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全国首次全面系统论述北京近百年(1900~2000年)中医发展历史的专著。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以史论带史料的方式,对20世纪北京中医丰富、详实的史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北京中医的特点、优势与发展规律,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并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本书按清末时期、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分为三篇。在日趋衰败的清末时期,介绍了中医中独具特色的宫廷医学;在中华民国时期,介绍了中医界人士与疾病、与废止中医药的政策及其言论进行的不懈斗争,中医历经坎坷而得以缓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看详细
☉ 《北山医案》
(日)北山友松 著,(日)北山道修 编,伍悦,林霖 校注 学苑出版社 2008-1-1
《皇汉医学丛书》是由陈存仁先生主编的日本汉方医学经典著作之汇编,1936年初刊。应读者要求,学苑出版社邀请中医古籍专家钱超尘教授、汉方医学临床专家黄煌教授,联袂将日本汉方医学著作中“临床指导性强、有效率高”的专著进行重新精编、增补。 《北山医案》记录了北山友松生平治病的部分医案。本书对各医案的记述全面,脉证俱详,且多有诊疗过程中的治病思路,以及所涉及到的《内经》、《难经》、《本草》等著作的相关论述。即用经典的论述作为辨证论治的指导方针,同时又用疗效来反证经典的权威和正确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告诉今人如何治病。 凡例 北山医案卷上...查看详细
☉ 《本草新编》
(清)陈士铎 著,柳长华 等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9-1
《本草新编》又名《本草秘录》,为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全书共分五卷,卷前首载凡例十六则、劝医六则、七方论、十剂论、辟陶隐居十剂内增入寒热二剂论、辟缪仲醇十剂内增升降二剂论,对该书的编写目的、收药原则、七方十剂之义等进行了说明。卷一至五,以药名为纲,列举了二百七十七味药物,对每一味药物,均先述攻效于前,继发尚论于后。其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论述,能略人所详,详人所略,见解独特,发前人所未发。其对药味选用配伍宜忌的论述,尤切中于临床,实用价值很高。 此次据康熙刻本、清抄甲本为底本,以何高民校订本、清抄乙本、清抄丙丁为校本校点而成,可供中医科研、临床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参考...查看详细
☉ 《碥石集(第7集):著名中医学家经验传薪》
肖鲁伟 等总策划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10-1
《碥石集》自1999年以来已出版七辑。第七辑同样汇集了诸多老中医药学家的研究心得。这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活的经验,是知识和能力的体现,更是他们几十年的研究逐步凝练的智能结晶。本辑收录了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何任、路志正、焦树德、张琪、任继学、周仲瑛、吉良辰、张学文、晁恩祥、李干构、王永炎、石学敏、张伯礼等16位名老中医要学家的经验心得。 中医药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帮助世界人们提升了对中医药学的认识,端正了那些认为中医治不了急、危、重症的人们的错误认识。最重要的是重新振作了中医对自己的认知与信心。 邓铁涛 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 论中医诊治“非典型肺炎”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 朱良春 内科急症应用“六神丸”的探讨 浅谈益肾化瘀法治疗老年期痴呆 颜德馨 急性热病诊治经验 鼠疫中医证治探讨 何任 《金匮要略》脏腑篇说略 湿温证治述要 治肿瘤之经验心得 久治难治病案探要 路志正 肾心痛辩治 焦树德 治愈痞气(肝子)的临床经验 治咳七法 张琪 疫毒痢 任继学 时行感冒 梅毒证治 花柳毒淋 周促瑛 咳嗽辨治十要 “清温异”治高血压病验案 吉良辰 风疹 水痘 张学文 时疫霍乱 烂喉痧 晁恩祥 中医防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治法运用 肺痨 从“SARS”疫情防治谈中医药的临床 李乾构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思路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 王永炎 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 石学敏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张伯礼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若干问题探讨 健脑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查看详细

☉ 《辨证中医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王松俊 著  2008-8-1
无论中医药是存,还是废,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不管中医药何去何从,其科学性争鸣都至关重要。 中医的跨世纪之争,其焦点仍然是中医的科学性争鸣。 中医科学性争鸣,目的是为了寻找中医的科学规律,更是为了遵循科学规律发展中医。 中医科学性争鸣,针对的是中医的科学性,而不是针对中医的文化性;针对的是某个观点,更不是针对提出该观点的某个人。 中医争鸣,提倡客观辩论,反对凭空争论;提倡理性争论,反对感性争吵。中医争鸣,讲求有理有据,即要用科学理论说话,要用事实根据说话。 辨证中医,可以带着感情,但是反对带有偏见。 辨证中医,欢迎参与...查看详细
☉ 《濒湖脉学 奇经八脉考》
(明)李时珍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2-1
《濒湖脉学》为明·李明珍所著。全书不分卷,后附宋·崔嘉彦所著“四言举要”及诸家考证《脉诀》之言。全书共记述了27种脉象,是在《脉经》24脉基础上增加了“长”、“短”、“牢”3种脉象。以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的歌诀形式为表现方式,便于诵习,是学习脉学的必读之书。 濒湖脉学 浮 沉 迟 数 滑 涩 虚 实 长 短 洪 微 紧 缓 芤 弦 革 牢 濡 弱 散 细 伏 动 促 结 代 四言举要 脉诀考证 脉诀非叔和书 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男女脉位 脏腑部位 奇经八脉考 书摘插图 浮 阳 浮脉:举之有余...查看详细
☉ 《博士看中医》
荆志伟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4-1
千百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和中华文化共生息、共盛衰。但时值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信心逐渐减弱。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也渐行渐消,打着深刻文化烙印的中医学也受到强烈:中击。在本书中,刘理想博士回顾了传统文化的百年历程,剖析了中医“边缘化”、”失语”的深层内涵。呼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多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更提出了“复兴中医文化”的时代呼声。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中医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中医与科学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中医的哲学问题 二、走出科学观的误区 三、科学与人文交融的中医科学 四、结语 第二节 重视传统文化...查看详细
☉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毛以林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0-1
目前中医药学的发展可谓一片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却又是危机四伏。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重点扶持,中医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培养层次越来越高,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与此大好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真正掌握中医灵魂——辨证施治的中医师数量越来越少,中医临床疗效的真实性屡遭质疑,中医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可信度正在下降,各种“取消中医”、“废除中医”、“废医存药”的舆论潮涌而上,中医真正的面目已经很难为众人所识,中医发展前景堪忧。 “爱爱医”医学网站建立之初,很多喜爱中医的人士在该网站发文表达对中医未来的前景充满担忧。有我校毕业的学生做中西医结合版块的版主,和我联系,请我给学习中医学子们和青中年中医打打气...查看详细
☉ 《长沙方歌括白话解(第2版)——中医歌诀白话解丛书》
聂惠民 等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1
《长沙方歌括》为清代陈修园所著,本书将《伤寒论》中113方的辨证要点、功能主治、方药组成、剂量拜煎服法等主要内容以歌诀形式编写出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便于记诵,二百多年来受到广大中医及其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但此书终因其文词过简。难以深悟,故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世纪 90年代出版了《长沙方歌括白话解》一书。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本书进行再版修订。 本次修订以突出实用性为宗旨,重点增补两方面内容,一者增补了近几手临床应用经方的佳验;一吝重点深化陈修园“劝读十则”的古今意义,以适应广大读者的需求。 本书可供中医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绪言 一、原著作者陈修园生平简介 二、《长沙方歌括》“卷首”篇学术内涵简介 三、《长沙方歌括》题解 四、陈修园“劝读十则”的古今意义 《长沙方歌括》方歌辑录 《长沙方歌括白话解》 卷一 太阳方 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白虎加人参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 卷二 太阳方 葛根汤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麻黄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干姜附子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桂枝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茯苓四逆汤 五苓散 茯苓甘草汤 卷三 太阳方 栀子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厚朴 栀子干姜汤 真武汤 小柴胡汤 小建中汤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桃核承气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抵当汤 抵当丸一 大陷胸丸 大陷胸汤 小陷胸汤 文蛤散 白散 卷四 太阳方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半夏泻心汤 十枣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赤石脂禹余粮汤 旋覆代赭汤 桂枝人参汤 瓜蒂散 黄芩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连汤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甘草附子汤 白虎汤 炙甘草汤 卷五 阳明方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猪苓汤 蜜煎导方、猪胆汁方 茵陈蒿汤 麻仁丸 栀子柏皮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少阳方 小柴胡汤 太阴方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少阴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黄连阿胶汤 附子汤 桃花汤 吴茱萸汤 猪肤汤 甘草汤 桔梗汤 苦酒汤 半夏散及汤 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通脉四逆汤 四逆散 卷六 厥阴方 乌梅丸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麻黄升麻汤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白头翁汤 霍乱方 四逆加人参汤 理中丸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阴阳易差后劳复方 烧禈散 枳实栀子豉汤 牡蛎泽泻散 竹叶石膏汤 方剂笔画索引...查看详细
☉ 《常见症证中医文献专辑.中风专辑》
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 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1
中风是一大证,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在历代医学文献中蕴藏着很多资料。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特搜集了历代有关文献,辑成本书,以反映历代医家对中风证的认识及其诊断、治疗方法,为中西医师及学习祖国医学者提供了专题研究的参考资料。 全书分成四个部分:经典、前贤论萃、各家医案为选辑部分,其辑录自《内经》以来历代文献中有关中风证治的重要记载和部分验案;馆员心得,则为该馆馆员们对于中风一证的经验心得和治案。最后,附有经效单方及方剂索引,以备查检之用。 一、经典 1.素问 2.灵枢 3.金匮要略 4.中藏经 二、前贤论萃 1.诸病源候论 2.圣济总录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4.济生方 5.河间六书 6.儒门事亲 7.东垣十书 8.丹溪心法 9.卫生宝鉴 10.医经溯洄集 11.证汉要诀 12.奇效良方 13.医学纲目 14.明医杂著 15.医学正传 16.医方考 17.证治准绳 18.医学准绳六要 19.诸证提纲 20.医贯 21.景岳全书 22.医宗必读 23.医门法律 24.寓意草 25.辨证录 26.张氏医通 27.医学心语 28.慎疾刍言 29.金匮翼 30.杂病源流犀烛 31.医林改错 32.医彻 33.医略十三篇 34.类证治裁 35.医学从众灵 36.世补斋医书 37.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各家医案…… 四、馆员心得 单方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陈良夫专辑——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浙江省嘉善县卫生局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1
本书分为陈氏生平和学术源流、学术思想探讨、治疗经验选介、医论拾要、医案选编5部分。 陈氏早年弃儒学医,深得《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奥旨,学验俱丰,长于时症,擅于调理,用药很有特色。且门人甚众,在中医界很有影响。 本书有论有案,是陈氏多年从事临床经验的总结,很有参考价值。 陈氏生平和学术源流 生平简介 学术源流 学术思想探讨 对阴阳学说的认识和应用 阐病论治 悉本脏腑 经纬并用 相辅相成 论痰别具一格 “阴精所奉其人寿”治病注重养阴 治疗经验选介 治疗温病的经验 治疗肝病的经验 治疗痢疾的经验 治疗泄泻的经验 治疗不寐的经验 医论拾要 论温热病 论伏邪 论温病夹痰 论肝病 论痢症 论肿胀 血症小议 论不寐 二便不通从肝治 医案辨论 医案选编 风温 春温 春温发斑 暑湿 湿温 秋燥 温病夹症 痢疾 泄泻 胃脘痛 呃逆 郁症 肿胀 眩晕 耳鸣 不寐 厥症 类中 风淫四末 麻木 咳嗽 咳喘 血症 虚损...查看详细
☉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
陈慎吾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1-1
全书旁征博引,是陈老多年潜心研究《伤寒论》的成果,现经陈老的儿子陈大啟先生及其门生整理出版。书中部分观点与现行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不同,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该书也是伤寒学爱好者值得收藏的精品书之一。 陈慎吾(1898~1972),汉族,名祖望,号慎吾,福建省闽侯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伤寒教研室主任,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和伤寒学家,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先生在几十年研究仲景学说过程中,广纳前贤认识,结合个人临床经验阐发经文,对《伤寒论》有独到见解,在中医临床、教学方面均颇有建树。 第一部分 太阳病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病提纲 2.太阳中风提纲 3.太阳伤寒提纲 4.伤寒传变之脉证 5.伤寒不传之证 6.温病提纲 7.阴阳虚实提纲 8.传经之治法 9.太阳病欲解时 10.太阳俟其自愈证 11.辨寒热真假证 12.桂枝汤证之一 13.桂枝汤证之二 14.桂枝汤加味法 15.桂枝汤证之三 16.坏病变证治法提纲 17.桂枝汤非发汗剂...查看详细

☉ 《出入命门:中医文化探津》
李良松,郭洪涛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3-1
命门者,生命之根本也,乃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人体生化之来源,即《难经》所谓“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中医根植于中华文化,中医的“原气”是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历史。出入命门,即指进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之殿堂。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经、史、子、集中的医学史料和医学思想,全方位探讨中华文化与中医内在关系的学术性著作,让读者能够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典籍对医药与养生的精彩论述。本书是作者多次获奖论著《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的修订本,全书共分3编、13章、84节,70多万字,内容取自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十三经、诸子百家、佛经、道藏、史书、政书、类书、文集、诗词散曲、杂剧、记和明清通俗小说等数十万卷文化典籍...查看详细
☉ 《处方学概论》
  1900-1-1
处方是医院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医药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以极端负责精神,深入分析病情,通晓药物的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药剂学等知识及临床经验,有的放矢地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然后开处方治疗,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本书内容丰富,力求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是临床医师和药师在处方和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很好的参考书,同时也可供医药院校开设本课程作为试用教材。 第一章 国家基本药物 非处方药 处方药 第二章 国家、社会对处方用药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 药事管理与药事法规 第四章 处方用药原则 第五章 处方的格式及要求 第六章 特殊人群用药问题 第七章 药物相互作用 第八章 常见疾病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九章 处方中滥用药物的问题 第十章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附录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附录三: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附录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 附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附录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2000.6.15公布)...查看详细
☉ 《此事难知》
(元)王好古 著;江凌圳 主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4-1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提出了“读经典,做临床”的口号...查看详细
☉ 《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焦树德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
本书作者积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从临床实际病例入手,阐释了中医理论、四诊、治则、方药运用等在学习和掌握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治疗西医病疾时如何运用辨证治的理论与方法。书中结合病例,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会中的精髓进行了论述。作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所述源于临床,高于临床,从临床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深入副省长出,融会贯通,是病案教学中难得的生动而丰富的教材。书中对学生运用辨证论治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理论水平和临床效予以阐发。 焦树德老先生是全国著名的中医专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著作在读者中有深远的影响。本书于20世纪80年代曾于《中级医刊》连载...查看详细
☉ 《大话中医》
周嘉 著 现代出版社 2005-8-1
巴山汉周嘉自序 来龙去脉周嘉谈 第一篇 心想事成 第二篇 怒发冲冠 第三篇 经络,你在何处行 第四篇 中医总在你身边 第五篇 医文不分家 第六篇 弃医从文 第七篇 阳台盛开野菊花 第八篇 象形 第九篇 《象形》补遗 第十篇 证候-你没有错 第十一篇 脾在哪里 第十二篇 民以“脾”为天 第十三篇 肾是什么 第十四篇 中医论“性” 第十五篇 春宵一刻也节制 第十六篇 床上节奏 第十七篇 挺起腰杆来做人 第十八篇 找准一个好中医 第十九篇 怎样看中医 第二十篇 别让一脉定乾坤 第二十一篇 怎样看中医 第二十二篇 炎证与热证 第二十三篇 喝冷饮还是喝热饮 第二十四篇 渴 第二十五篇 问诊小记 第二十六篇 医务与医术 第二十七篇 劝君莫做“抓抓匠” 第二十八篇 差劲医德 第二十九篇 处方笺上的阴影 第三十篇 乖乖变色龙 第三十一篇 红包与鸡蛋 第三十二篇 青竹竿儿伴出诊 第三十三篇 医不叩诊 第三十四篇 鲁迅与中医 第三十五篇 贞节的蟋蟀 第三十六篇 败鼓皮丸 第三十七篇 一碗冷饭一条命 第三十八篇 如果鲁迅信中医 第三十九篇 春眠当觉晓 第四十篇 话说黄梅天 第四十一篇 沉重的翅膀 第四十二篇 理解懒人 第四十三篇 光脚板儿跑大道 第四十四篇 火神菩萨 第四十五篇 头痛医头?……...查看详细
☉ 《丹溪心法评注——中医入门必读系列》
高新彦,焦俊英,冯群虎 等解析 三秦出版社 2005-1-1
本书系朱氏弟子据其学术经验纂辑而成的。先后经过三次修订,以最后一次明代陈允撰修本较为完善。卷首为总论部分,载论文6篇,是朱氏论治疾病的纲领和指导思想。各论共5卷,分列内、外、妇、儿、五官诸科病证共100篇。基本上专病专篇,每篇首冠朱氏原论,次为戴思恭辨证,次列方剂、附录。充分反映了朱氏论治各科疾病的经验和特色。卷末附有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戴良《良溪翁传》,是研究朱氏生平的重要史料。 本书是其临床经验的荟萃,使人受启良多。众所周知,《内经》早有五气之郁的名称。 本书,不重对字词作一般性注释,而是通过现代研究和应用成果加以评析和汉释。 总论 十二经见证 足太阳膀胱经见证 足阳明胃经见证 足少阳胆经见证 手太阳小肠经见证 手阳明大肠经见证 足太阴脾经见证 足少阴肾经见证 足厥阴肝经见证 手太阴肺经见证 手少阴心经见证 手厥阴别脉经见证心主 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 不治已病治未病 亢则害承乃制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治病必求于本 各论 卷一 中风一 中寒二附伤寒伤风 中暑三附暑风注夏 中湿四 瘟疫五附大头天行病 火六 卷二 斑疹七 疟八 痢九 治痢十法 泄泻十 燥泻十 燥结十一 霍乱十二 痰十三 哮喘十四 喘十五 咳嗽十六附肺痿肺痈 劳瘵十七 吐血十八 咳血十九 呕二十 咯血二十一附痰涎血 衄血二十二 溺血二十三 下血二十四 肠风脏毒二十五 痔疮二十六 漏疮二十七 卷三 卷四 卷五...查看详细
☉ 《丹溪学研究》
刘时觉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1-1
朱丹溪是中国医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学术争鸣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朱氏的学术思想、医学理论、医疗技术成就,以及对国内外医学进步的影响,都过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发挥着而且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丹溪学研究》一书对朱丹溪的生平事迹,特别对其在医学理论研究,临证医疗经验总结、创新性贡献的分析研究,学说、学派的传承等等,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有系统的论述,是一部成功的专著。本书浸透了作者十数年间研究朱丹溪的心得,并注入了作者数十年临床研究与教学中医的体会。 李序 林序 第一章 历史 第一节 里籍和家世 里籍 家世 母家和妻族 第二节 生平 年表初稿 生平述略 第三节 师友 师承 友人 第四节 遗迹和纪念物 丹溪墓和丹溪庙 丹溪陵园 丹溪祠 纪念亭和纪念堂 画像和宗谱 第二章 弟子和学派 第一节 入室弟子 第二节 再传弟子 第三节 私淑弟子 第四节 丹溪学派大事年表 第五节 丹溪学派的特点 第三章 著作 第一节 丹溪手著 第二节 后学编集 第三节 托名的伪书 第四节 待考诸书 第五节 亡佚诸书 第四章 理论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医学哲学思想 第三节 阳有余阴不足论 第四节 相火论 第五节 药性理论 第六节 古方不能治今病论 第七节 治疗思想 第五章 病机和治则 第六章 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争 第七章 医案 第八章 临床各科 第九章 丹溪与河间、易水学派的比较研究 第十章 丹溪是否养阴派的讨论 第十一章 杂论 附录 后记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当代名医论仲景伤寒》
刘世恩,毛绍芳 主编 学苑出版社 2008-9-1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之一,张仲景及以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为核心的仲景学说影响了中国医药学近两千年的发展、兴亡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研究仲景学说、不承袭《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就很难论医说道。 本书把要表述的内容分成对张仲景生平事迹的考证和研究、对《伤寒论》文献理论的研究和对《伤寒论》理法方药的研究等若干个专题,本书试图通过对百年来中医界学者研究《伤寒论》情况的简要评述,达到再现近现代对仲景学说传承、发展全貌一斑的目的。 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 (清代)周扬俊 仲景药为盛世法,号群方之祖,治病若神,后之医者宗内经法...查看详细
☉ 《读古医书随笔——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李今庸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
本书收选了我国中医界著名学者李今庸教授刘中医古典著作研究论文21 篇,内容涉及《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等有关成书考证、篇解、析疑、疏义、方考等,体现了作者在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方面深厚的功底和中医文献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造诣。这些文章大多发表过,受到同道的推崇。此次重刊,对从事中医文献理论研究与中医教学人员将大有裨益。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成书地点考 《黄帝内经》的学习方法 《黄帝内经》析疑三十三则 《素问》“运气七篇”成书年代考 《素问》“女子七七”、“男子八八”解 《灵枢》“脉行之逆顺”疏义 试论《黄帝素问直解》 《难经》成书年代考 《难经》析疑一则 论《金匮要略》一书的形成 《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 《金匮要略》析疑七则 《金匮要略》中“天雄散”考 “甘草粉蜜汤”方中之“粉”辨疑 论《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篇题 一点商榷 《伤寒论》句读一则 从我国古代对妊娠正常胎位的认识谈到祖国医学的护养胎孕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导引图》中“肱积”一病考 “侍赢”疏 读史小识...查看详细
☉ 读解《伤寒》
张再良 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1
中医博大精深,《伤寒论》博大精深,我们都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这里要借用余无言在《伤寒论新义·自序》中讲到的对原文注释的态度,所谓“以经注经”、“以精注经”、“以新注经”、“以心注经”。这四个“以”,体现着历史的传承,体现着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应该加以注意的。本着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的责任感,我把自己的阅读理解写出来和大家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最后将本书撰写中的有关问题交代如下: 1.本书分原文读解篇、专题发挥篇和附录。 2.原文读解篇,包括绪言和对《伤寒论》全文的读解。 (1)绪言中介绍了《伤寒论》的沿革、内容及注释、研究、学习的方法...查看详细
☉ 《读图时代符号中国-中医》
吴潇湘,乐林 编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1-1
数千年来,中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神奇的疗效,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医去其粗取精,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至今,并在世界医学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印记,中医当之无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 第一章 认识中医 医药探源 说文解[医] 中医典籍 名家名方 儒、道、佛对中医的影响 第二章 中医奥妙 阴阳五行 脏腑气血 经络穴位 神奇草药 方剂配伍 诊病奇法 第三章 中医养生 古人养生观 千年导引术 饮食养生法 精神养生术 第四章 推拿针炙 推拿疗法 针刺疗法 艾灸疗法 拔罐疗法 刮痧疗法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认识中医 医药探源 早在远古时代...查看详细
☉ 《发现古脉:中国古典医学与数术身体观》
李建民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1-1
本书探讨古典医学中经脉学说的源起。所研究的期间是自战国迄于西汉末,正值医学知识体系从众说纷纭渐趋统一的时代。传统对经脉观念缘起的解释,大致是认为与针灸术有密切关系。始初先民由经验认知刺激个别腧穴有疗病的功效。九针等工具的出现使腧穴位置与主治功效得以确立,遂能依主治性能归纳成经络体系,乃由点而线累积而成。近年新出土的脉书与医史文物显示这样的解释已面,陆修正的必要。本书即欲爬梳上古经脉学说的源流,并探讨当时刚出现与脉学相关的新技术、新工具,以及新身体观。笔者将试图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脉”?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何类文献?此一概念纯属医学范畴吗?曾与哪些医疗技术结合?又是否可能与论脉时无所不在的数术之学割离?最后...查看详细
☉ 《方剂学考试题解》
王景明,于春泉,许招贵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0-1
本书以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基础,由从事一线中医教学工作,并具有丰富教学和命题经验的著名专家教授编写而成。内容包括: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方剂的组成、剂型、煎药法与服药法、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和涌吐剂等共23个章节。本书论述详尽,重点突出,题型多样,启迪思维,难点解析清晰,对于学生重点掌握方剂学理论知识及应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适于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本科生及成人教育学生阅读参考。 适应现代考试模式,内容全、选题精、答题准。 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四章 剂型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五章 煎药法与服药法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六章 解表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七章 泻下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八章 和解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九章 清热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十章 温里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十一章 补益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十二章 固涩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十三章 安神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十四章 开窍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十五章 理气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十六章 理血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十七章 治风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十八章 治燥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十九章 祛湿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二十章 祛痰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二十一章 消食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二十二章 驱虫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 第二十三章 涌吐剂 一、学习要求 二、各型试题 三、参考答案及难点解析...查看详细
☉ 《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王发渭 学苑出版社 1995-8-1...查看详细

☉ 《跟名师学中医:一日五练》
张年顺 主编 中国医药出版社 2004-11-1
在医案练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难以长期坚持和枯燥无味,还有,极易尚无思考,先看答案,大大降低了练习医案的效果。因此,就迫切需要编写一本既实用又有趣,还有监督作用,督促学员必须天天练习的练习册,这就是本书编撰的起因。 本书融名家医案与天文学、气象学、气候学、民俗学与时间医学于一体,以日历的形式编排而成,全书共有365篇,每天一篇,正好一年。每天在做5则名家医案前,首先要记录当天的日出日入时刻,气象天气情况,物候现象,民俗纪念日等,使学员进入一种亲临诊所的感觉,练习医案如同直接诊治病人,实感性颇强。 本书是填充式练习,为了方便学员寻找有关资料,书后有10篇附录,可供选择...查看详细
☉ 《古今名家中风验方赏析》
贾文魁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3-1
本书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囊括了治风药、活血药、治痰药、补益药、温阳药、开窍药、通络药、通腑药等120味中草药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搜集整理了包括丸剂、片剂、胶囊、注射液、口服液、散剂等各种剂型的治疗中风的中成药及现代制剂。第三部分为中风新概念。将近年来国内夕卜中风研究的新进展、新诊疗方法进行了扼要讲述。 本书在总结作者多年临床经验与国内外大量珍贵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阐述了古今名家治疗中风的方剂与用药经验。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囊括了治风药、活血药、治痰药、补益药、温阳药、开窍药、通络药、通腑药等120味中草药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搜集整理了包括丸剂、片剂、胶囊、注射液、口服液、散剂等各种剂型的古今名家治疗中风的中成药及现代制剂...查看详细
☉ 《关幼波临床经验选——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北京中医医院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
本书汇集了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关幼波老先生多年从事临床工作丰富的治疗经验,分为两部分:一是肝病临证体验;二是杂病临床体验。关老先生从事肝病治疗与研究多年,在总结历代医家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对湿热蕴毒、凝痰之说见解独到,治疗肝病常见的胁痛、腹胀、低热、痞块等疗效颇验,并主张病证结合,中西医合参。 关老生先不仅以擅治肝病而闻名,在治疗杂病方面也有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对“气血为病”、“痰生百病”的认识尤为深刻,在治疗规律的研究方面更独特的见解。 全书有论20余篇,附病案110多例,不仅收载了成功的治验,也附有不验的病案,足见大家之风范,本次重刊,为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提供了关老先生丰富而翔实的临床治疗经验...查看详细
☉ 《关注中医》
曹东义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9-1
五四前后“德先生”、“赛先生”来了,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在打倒孔家店的吼声里,在取消汉字走世界统一拼音文字道路的新潮冲击下,指导中医学理论的阴阳、五行,已经被民族精英们打入玄学、迷信的行列。中医学在失去了脏腑解剖正确性之后,又痛失指导理论,即使在临床之中仍然使用这些理论指导,也只能是“私下里”的个人行为,说出去要遭人笑话,想发表出来没有人给你刊登,“中医失语了”,这失语症一发就是几十年,到现在仍然没有痊愈。“万能院士”何祚庥到现在仍然和中医过不去,仍然说中医是伪科学,原因就是中医到现在还使用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科学化”一直是很时髦的口号,从民国到解放初期,一直是中医界的一个响亮的口号...查看详细
☉ 《国医养颜理容(含盘)》
汪慧敏 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6-8-1
本书基于主编汪慧敏教授“妇女欲养颜,先调内分泌”之理论和经验,介绍用传统中医养颜、驻颜方法,详陈增白、除皱、消斑、祛痘、减肥、养颜之单验方、药膳、宜食菜肴、宜食水果、宜用茶点,并附有详细针灸治疗图谱。由香港专家撰写的“玉质兰心”和“面部修饰技巧”,详细介绍了心理养颜和最新化妆知识。 随书赠送由香港专业美容师学会会长陈丽华女士示范的面部化妆之VCD。 汪慧敏: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目前在攻读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为教授,目前仍为浙江省最年轻的中医女教授;为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名中医培养对象;并为中国六大妇科流派之一的何氏妇科第四代传人、国家级名中医何嘉琳的高徒...查看详细
☉ 《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
苏子仁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1
本书收载中草药化学成分名称约2万5千条,以汉英对照和英汉对照分别排列。收集下限至20世纪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设有中文名首字和英文名首字母检索表。附录设有汉英常用化学基团名称和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中、西医药工作人员参考。 汉英词目首字笔画检索 英汉词目英文首字母检索 正文 汉英对照 英汉对照 附录 1 汉英常用化学基团名 2 主要参考资料...查看详细
☉ 《捍卫中医》
曹东义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6-1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取消中医事件”不断升级的历史过程,展现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以及哲学界、科技界、政府部门,团结合作,共同反击“取消中医”错误行为的严正立场和有关论述,客观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第一部分 拉开网络论战的序幕. 1.李恩教授告诉我:张功耀来了 附1 驳《告别中医中药》 附2 《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思路在于发扬中医学术思想》 2.朱良春先生说:论战可分阶段 附 《21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 3.邓铁涛教授说:要告别民族虚无主义 附 《人类不能没有中医》 4.贾谦研究员说:我一直关注 附解读贾谦先生《走出误区...查看详细
☉ 《何平叔点评温病条辩》
何平叔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1-1
《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作者尚《内经》,崇《伤寒》,40余年来潜心于《内经》、《伤寒论》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据此对《温病条辨》主要条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系统点评,提出了颇多与《温病条辨》认识相悖的独到看法。本书言辞犀利而有据,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实践为依据,以疗效为事实,给今人阅读《温病条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至于内容的准确性,则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则,以事实说话,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索判断。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抛砖引玉式地展现了《温病条辨》的阅读体会,进而指导临床,真正做到了在学习中继承,在质疑中进步,给读者展示了一种正确的“学古籍,用古籍”的中医治学方法...查看详细
☉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中医案头必备用书》
冯世纶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1
本书根据著名经大师胡希怒先生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讲述《伤寒病论》张仲景医学特上噗,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分上下两篇,上篇讲解《伤寒论》原文,下篇讲解《金匮要略》原文,其特点是以八纲释六经及方证,并结合临床解读,易于理解和应用。 绪论 上篇 讲解《伤寒论》 第1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条-第30条)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31条-第127条) 第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28条-第178条) 第4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79条-262条) 第5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263条-272条) 第6章 辨太明病脉证并治(第273条-280条) 第7章 辨少明病脉证并治(第281条-325条) 第8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26条-第381条) 第9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382条-391条) 第10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澡(第392条-398条) 下篇 讲解《金匮要略》 第11章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第12章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3章 百合孤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第14章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第15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16章 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 第17章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第18章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第19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第20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21章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十一 第22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第23章 消渴小便利淋病证治第十三 第24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25章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第26章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第27章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28章 疮痈肠痈汤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第29章 趺厥手指臂肿转筋阴孤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第30章 妇女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31章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第32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查看详细
☉ 《华佗研究集成》
钱超尘,温长路 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8-1
诠释原著:再见神医华佗德馨术高一代国手风采。 梳理文献:展示国粹中医继承创新万千医家辉煌。 这本学术著作是《中华古代名医名著研究集成》的第六集,约220万字,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包括华佗生平介绍,华佗研究性著作以及已公开发表的研究华佗及其著作的数百篇论文,几乎囊括了从华佗逝世到2005年底所有和华佗有关的学术著作,对于华佗研究及我国中医药发展史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华佗研究集成》,仍沿用《中华古代名医名著研究集成》丛书的通用体例,除“概说”综述主题和“结语”小结全书外,分设版本、论文、会议、纪念四篇,分别将后世对华佗学术思想的研究、传承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展示和剖析...查看详细
☉ 《皇汉医学》
(日)汤本求真 著,周子叙 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0-1
日本著名伤寒临床家汤本求真所著《皇汉医学》一书,直接启迪了中国近现代众多名医恽铁樵、胡希恕、刘绍武等人的治学之路。全书基本上是以我国医圣张仲景所著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为主,首先加以综合性的注释,如将两书的中心思想阴阳、虚实、表里予以分析,再分述中医治疗法则,又述及中医诊断学如脉学、腹诊等,使读者对中医理论系统先有一个概念。后部再以方剂为主,分述各方的主治证候,并于每方后注明该方所用药的效能,而更广泛地搜罗我国及日本对中医学说和治验病例为旁证,必要时作者还加上按语,阐述其原因。在分述方剂时,大都以《伤寒论》的六经体系为主。 《皇汉医学》是日本人汤本求真原著...查看详细
☉ 《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
方药中,许家松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1
本书对“运气七篇”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与论述。“总论”部分对“运气七篇”的指导思想、自然观、生理病理观、病因病机论、诊治法则、方药理论、运气计算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运用、运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评价,作了全面系统的概述。“各论”部分对“运气七篇”原文逐句加以解释,逐段进行述评,逐篇作出小结。对全文中的难点、疑点和有争议的问题,在比较分析历代医家注释的基础之上,提出作者见解。 中医气化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特点。其内容集中见述于《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一篇”,约占《素问》篇幅的三分之一。由于其内容博大深奥,文字简约,并涉及多学科知识,历来被认为是《内经》中最艰深的部分...查看详细
☉ 《回归中医》
曹东义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1
该书共收录老师近期的专题论文29篇,主要内容大致可以从以下几部分进行概括:1、阐述了中医在未来医学中的地位:中医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医学。2、论述中医与西医的关系:证候不是病灶决定的,病灶与证候分别反映疾病本质;证候动态地反映微观变化,中医通过调整证候治疗疾病;中医四诊基于生物进化最高成就,中医是善于改变微观的医学,不能用西医的标准评价中医。3、对中医学特色的重新思考: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中医特色?为何必须重新认识审因论治,辨证论治不能庸俗化、简单化?如何看待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的关系?为何说外感热病模式转化就代表了学术进步?SARS过去后中医收获了什么?辛温解表是为了散寒还是除热?4、对中医历史问题的新思索:《素问》《灵枢》是《黄帝内经》吗?《伤寒杂病论》是如何撰成的?医《易》关系紧密...查看详细
☉ 《基础中医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科学出版社 1900-1-1...查看详细
☉ 《贾海忠中医体悟:父子亲传实录》
贾海忠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0-1
该书是根据作者给儿子讲授从事中医的体会、感悟、经验整理出来的。 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在提出“大医学”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西医认识疾病上的根本差异与优劣,旨在取消中西医无益的论争,汇通互补,共同维护人类的健康。二、从不同层面上揭示了“证的本质”,提出了辩证水平的层次划分,强调了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客观同一性。三、质疑并纠正了“五苓散是利水方”、“虚实寒热真假与脉症从舍”、“利小便实大便”等错误认识。四、创立了“形神分治”理论,系统阐述了“戏医症”的诊治,阐明了阴阳寒热日节律和年节律的关系;发现了“风神相关”现象;发现了“药物超感官属性”和“中药双向调节”的重大意义...查看详细
☉ 《简易X形平衡法/人体生态平衡二重唱(人体药库学作者周尔晋新著)》
周尔晋 著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5-1
你健康,我快乐,方法在手边,健康在眼前。中医康乐你我他,普及提高靠大家。 一根火柴,两个手指头,花一点闲工夫,打造健康人生!你健康,我快乐!方法在手边,健康在眼前!本书是作者所写的人体生态平衡系列中的第二本书。 本书定名为《简易×形平衡法》,是作者所写的人体生态平衡系列中的第二本书。 作者写书的目的就是要普及中医,不能普及,就意味着不成功。但在普及的同时在原来的基础上要有所提高,没有提高也就没有普及的价值,失去普及的意义。作者花费近3年的时间写了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的《人体药库学》与《人体×形平衡法》的普及本。 普及本有五个标准:安全、简单、容易、速效、长效...查看详细
☉ 《解读中医:中医理论关键问题十讲》
刘时觉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2-1
幽深古奥的中医理论具有超稳定的结构,任何微小的变动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扼杀了任何有效的改革试图,多年来,众多的中医理论著作都只能遵循哲学基础、生理、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法各自独立,基础理论与方剂、药物各成专门的一般方式。在此难以触动的理论框架结构方面,本书具有难能可贵的原创性。 刘时觉,男,1949年生,1982年浙江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历任温州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分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温州市名中医、温州市优秀教师、《温州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委员。长期在一线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笔耕不辍...查看详细
☉ 《解构传统医学》
杨学鹏 著  2008-9-1
什么是解构?为什么要对传统医学进行结构?又该如何实现结构呢? 解构是一种策略,解构传统医学是继承和发扬是中医的发展战略,实现解构需要有与之配套的策略、战术,战略目标。 本书通过解构《黄帝内经》,使传统医学成为要一种合适现代的策略。书中以人的阴阳二气为整体医学指标,概括了生物钟、健康—疾病、生命演化三大整体生命现象。 人的阴阳二气实际上是整体医学指标,概括了生物钟、健康-疾病、生命演化三大整体生命现象。 整体多于部分之和。 ——亚里士多德 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阴阳之在人...查看详细
☉ 《金匮要略一学就通》
林政宏 编著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8-5-1
让你轻松学习中医精华的入门书 《金匮要略》原名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合称为《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笔者在《图解伤寒论》一书中已有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金匮”的含义。是因古人习惯将贵重的物品放在“金匮”中贮存,“金匮”即表示极为珍贵的意思:“要略”两字,顾名思义。则是指简明扼要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测。东汉末年,由于战祸不断。百姓经常迁徙避难,文书保存不易,虽然经过西晋王叔和童新编撰。但《金匮要略》已经不是张仲景原著的全貌,而是经过删减后。所留存下最为宝贵的部分内容。 《金匮要略》的内容为...查看详细
☉ 《金寿山医论选集——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金寿山 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
本书收选全国著名中医金寿山教授论文与读书笔记共34篇,内容广博,涉及中医各个领域。作者以极深厚的治学功底和十富的临床经验与教学经验,对中医发展、中医文献理论、中医临床、中医教育,以及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等内容均有论述,观点鲜明,深中肯綮,反映了作者较深的学术造诣与严谨的治学精神。书中收选的作者已发表的《续》若干篇,这些读书笔记,是作者多年来学有所悟,征有所验的真知与体会,对于中医文献理论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足资借鉴的参考价值。 医学论著 关于继承祖国医学经验的一些看法 谈谈辨中医的病 学习《伤寒论》、温病学说的意义及方法 试论《伤寒论》中的若干辩证法思想 《伤寒论》方在杂病中的应用 《伤寒论》397法113方之我见 温病论治 论叶天士的《温热论》 教学《金匮》的四结合 略谈《金匮要略》对一些病症的鉴别诊断 河间学说探讨 试论“易州张氏学” 张元素方论辑佚 论学习医案的重要性 叶案初探 叶案小议 谈选药 读书偶识 我国最早的医学杂志——《吴医汇讲》 续《医学广笔记》 谈天 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的特点 医家与兵家 从日食谈阳气 谈治肺 谈“废药存医”的危机 格阳与格阴 《内经》论“人” 《内经》论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谈中医理论一脉相承 读医书要从有字处着眼 当归四逆汤、去桂加白术汤两方析疑 治体与治病 谈“热病重舌、杂病重脉” 谈救阴与通阳...查看详细
☉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
张伯礼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0-1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一书由天津中医药大学决定汇集、整理。书中按照名家传略(包括名家简介、业医简史、主要贡献)、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医案选介及论著等目次体例撰述,以翔实的素材,准确精炼地介绍每位名家的学术成长轨迹、学术思想精华、宝贵临证经验、典型诊疗案例。 哈荔田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陆观虎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叶希贤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邢锡波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顾小痴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郭霭春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与经验 论著 任宝成 名家传略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曹一鸣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阮士怡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马新云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杨锦堂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韩锡瓒 名家传略 从医60年的教育思想 中医教育管理的探索 论著 李少川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吴成中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医案选介 论著 李竞 名医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董国立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田芬兰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石学敏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高金亮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韩冰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戴锡孟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黄文政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刘昌孝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论著 张大宁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 张伯礼 名家传略 学术成果 临证经验 论著 陈宝贵 名家传略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医案选介 论著...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