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资料下载 在线书籍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中华系列 国外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书店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百拇书籍 > 中医内科 >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编号:98074
8.14 Oddi括约肌测压

     适应症

    · Ⅰ型:患者存有胆源性腹痛,并符合以下1~2项客观标准者:

    (a)肝功能异常(≥2次记录)

    (b)胆总管扩张(>12mm);或

    (c)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胆总管排空延迟(>45min)

    · Ⅱ型:出现于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前。如患者有上述1~2项异常,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可确定是否需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如患者有上述三项异常者,内镜或手术治疗前无需行Oddi括约肌测压。

    · Ⅲ型:胆源性腹痛患者(无胆管梗阻的客观证据),在排除肠易激综合征及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临床评估后,可考虑行Oddi括约肌测压

    (Ⅰ~Ⅲ型的分型标准为Genen标准)

    ·复发性胰腺炎,或无器质性病变的胰源性腹痛患者

    · 慢性胰腺炎患者。

    · 胆总管结石患者。

    禁忌症

    · 缺乏经验的内镜检查技术人员。Oddi括约肌测压需要熟练的内镜及插管技术;Oddi括约肌测压曲线需能被正确理解并分析,否则禁行该项检查

    ·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并发症

    · Oddi括约肌测压术后,胰腺炎危险性增高。如下列情况:

    (a)经胰管插管,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者

    (b)使用无吸引通道的水灌注导管

    · 胆管炎

    · 十二指肠穿孔(少见)

    · 出血(少见)

    · 常出现无临床胰腺炎症状的高淀粉酶血症。

    仪器

    · Oddi括约肌测压固态导管(单通道),或有1~3个压力通道(1.7mm),带或不带吸引通道的灌注式导管

    · 水灌注系统——灌注速度0.12~0.25ml/min (无菌水)。Oddi括约肌测压要求无菌操作,盛水容器及注水通道均应严格消毒

    · Polygraf测压仪

    · 计算机

    · 软件

    · 内镜(十二指肠镜)

    · 测压导丝(必要时)

    · 喷雾麻醉(如:利多卡因)

    · 注射器

    · 镇静剂(咪达唑仑(midazolam)或安定(diazepam)

    · Cholecystokinin(静脉注射用CCK)

    · ERCP材料

    (a)造影导管及造影剂(稀释至30%)

    (b)X线机

    (c)铅衣及甲状腺护领等防护设备

    · 4×4纱布

    · 手套

    · 治疗巾。

    术前准备

    · 术前禁食一夜(6~8小时),以防插管时误吸

    · 签署同意书(如医院有此规定)

    · 向患者说明检查过程,取得合作

    ·术前给于镇静剂。尚无证据表明镇静剂会影响Oddi括约肌运动。用咪达唑仑(midazolam)或安定(diazepam)静脉注射,局麻咽喉部至达到适当的镇静效果。

    · 若进行ERCP造影,则所有人员需穿上铅衣及甲状腺防护领

    · 根据使用手册标定导管。

    检查步骤

    Oddi括约肌测压检测指标如下(图8.96):

    · 胆总管压力

    · 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

    · 时相性收缩压力

    · 十二指肠压力

    检查步骤如下:

    图8.96 Oddi括约肌(SO)定点牵拉测压图。图示十二指肠基础压。当测压导

    管经由SO插管置入胆总管时(CBD),此时压力升高。之后,再经由SO缓

    慢向外牵拉测压导管。图中Oddi括约肌基础压约为30mmHg。

    1 患者取插管及ERCP造影检查体位(左臂置于背后,以便容易调整至适当的姿势)。

    2 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乳头部位。

    3 插管方法有二种:

    (a)先经Oddi括约肌插入ERCP导管。通常,会注入造影剂来显像胆系,由造影证实导管已进入胆总管。经ERCP造影导管,插入长度至少为300cm的测压导丝至胆总管中。之后退出造影导管,将测压导管藉由导丝插入胆总管。一旦测压导管进入正确位置,即可退出导丝

    (b)藉由十二指肠镜帮助,经活检通道直接经乳头将测压导管插入胆总管。之后,可经导管通道注入少许造影剂,证实导管位置。

    4 插管后稍等片刻再进行检查,以减少误差。

    5 待压力曲线稳定后再记录胆总管内压。

    6 按2mm梯度缓慢外拉测压导管,每次间隔2分钟(SPT)。牵拉导管过程中即可查见Oddi括约肌高压区。当所有三个通道均进入高压区后,记录至少3~5分钟的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

    7 记录Oddi括约肌时相性收缩(在基础压力之上)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及传播方式。

    8继续外拉导管。当压力通道进入十二指肠,即可见压力下降至胆总管压力以下,此时记录十二指肠压力。

    9 必要时重复进行SPT,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

    10 可给患者静注CCK。正常人静注CCK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应下降,时相性收缩的幅度降低、频率减慢。

    术后注意事项

    · 拔出测压导管

    · 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 待镇静剂作用消失后,患者方可离开医院

    · 咽喉部麻醉作用消失前,禁食禁饮

    · 停止静脉输液

    · 清醒后6~8小时内禁止驾车

    ·患者清醒后可能会忘记术前交代的注意事项,因此应以书面方式交代注意事项

    · 咽喉部麻醉作用消失后24小时,仅能进清淡流质饮食

    ·根据导管使用说明书,及医院有关规定,清洗、消毒测压导管

    · 分析检测资料。

    资料分析

    正常值

    · 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10~20mmHg(即相对于十二指肠内压的压力)

    · 时相性收缩幅度:100~140mmHg

    图8.97 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紊乱患者,Oddi括约肌(SO)测压表现。(a)SO基础

    压力升高,时相性收缩传播方式失调;(b)SO逆向性收缩;(c)时相性收缩幅度增

    高; (d)蛙皮素不能抑制SO运动;(e)图示SO基础压力为80mmHg。在此基础上可见Oddi

    括约肌时相性收缩。(a)-(d)用图经Almqvist& Wiksell许可,引自Funch-Jensen

    P.Sphincter of Oddi Motility.ActaChirug Scand.1990;Suppl.553。

    图8.98 同时显示影像监测及压力曲线。

    · 时相性收缩频率:3~6次/分

    · 逆行性收缩:5~20%。

    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的测压表现

    (图8.97及8.98)

    · 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升高——较十二指肠压力高40mmHg

    · 胆总管/十二指肠压力梯度升高

    · 收缩频率增快——超过10次/分

    · 以逆向性收缩为主(>50%的时间)

    · 括约肌压力对CCK的予盾性反应增加

    · 时相性收缩幅度增加——大于200~300mmHg。

    上述指标中以基础压力升高意义最大;其它指标的意义尚未完全阐明。

    注意事项

    · 插管后,Oddi括约肌活动刚开始会增强,所以应保持导管静置数分钟,之后才进行检测

    ·腹压增加(如作呕、呃逆、深呼吸等)会传至检测系统,而引起误差

    · 导管移位会导致术后分析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