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西医结合(8)

☉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
季钟朴 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2-1
本书是一册综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在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实践方面进展的专著。 主要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途径,各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学,有关中医、中药、基础、临床各科的最新研究进展等,同时列举中西医结合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西学中工作者及其他中医、西医、大专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季钟朴,1913年生于江苏常熟。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曾在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执教,并兼任教育长;1949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兼生理教研室主任:1954年调卫生部,任医学教育司司长,后兼卫生部科委副主任:1978年调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院长...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学》
李志英 主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1-8-1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急救医学成为一门新的临床学科。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是急救医学的分支。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仪器设备等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为了适应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的发展和需要,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等9所院校眼科共同编著了《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学》。 一、本书的编写目的是充分展示目前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水平。提高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诊治的标准化、规范化,防止和减少误诊;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的诊疗水平。 二、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临床的初、中级眼科医师,也可作为临床全科医师、医学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临床参考书...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张梅芳,邱波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3-9-1
本书为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之一。本书拓宽了诊疗视野,打破以往中、西医眼科之间各自独立的格局,选材尽量体现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相关古医籍内容力求论述精辟、切合临床实际,同时汲取现代医学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新经验。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部分,共有3章,绪论部分系统论述了中西医眼科发展简史;中西医眼科基础部分重点介绍了眼部解剖生理、眼科常用检查法、病因病机、脏腑气血津液理论、眼科中西医常用治法、常规用药及手术等。下篇各论部分,共有16章,分述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内容包括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治疗、中医药其他疗法等...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李传课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8-1
本书系中国医结合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根据该专业的培养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主要供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使用。 本书分为上篇、下篇及附篇。上篇介绍眼科的诊疗基础知识,下篇介绍眼科病症的中西医诊疗方法,附篇介绍眼部肿瘤、先天异常等相关知识。 本书编写的宗旨是中西医结合。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眼的解剖生理 第一节 眼球 第二节 视路 第三节 眼附属器 第四节 眼解剖名称中西对照 第三章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一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 第二节 眼的五轮概说 第三节 眼与经络的关系 第四章 眼病病因病理概要 第一节 眼病病因 第二节 眼病病理 第五章 眼科诊断 第一节 眼科向诊 第二节 视功能检查 第三节 外眼检查 第四节 内眼检查 第五节 眼压检查 第六节 前房角镜检查…… 第六章 眼科治疗概要 第七章 眼病的护理与预防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眼睑病 第二章 泪器病 第三章 结膜病 第四章 巩膜病 第五章 角膜病 第六章 晶状体病 第七章 青光眼 第八章 葡萄膜病 第九章 玻璃体病 第十章 视网膜病 第十一章 视神经病 第十二章 眼肌病 第十三章 眼眶病 第十四章 屈光不正 第十五章 眼外伤 附篇 附一 眼部肿瘤 附二 眼部先天异常 附录一 眼科有关正常值 附录二 方剂索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疡科学(张庚扬)》
张庚扬,王军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11-1
本书内容包括总论篇和各论篇两部分。总论篇主要介绍疡科发展简史、疡科疾病的命名、疡科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介绍疡科常用抗菌药物、诊疗技术、麻醉以及疡科现代研究进展等。各论篇介绍疡科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周围血管疾病、损伤、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疾病等,共70余种疾病;介绍每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等内容,能够反映疡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及当代疡科基础及临床研究水平,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还编写了方剂索引附于书后。 总论篇 第一章 疡科发展简史及疾病命名 第一节 疡科发展简史 第二节 疡科疾病的命名 第二章 疡科中医证治 第一节 病因病机 第二节 诊法与辨证 第三节 治法 第三章 抗菌药物在疡科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抗菌药物治疗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常用抗菌药物 第四节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第五节 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 第四章 麻醉 第一节 局部麻醉 第二节 椎管内麻醉 第三节 全身麻醉 第五章 疡科诊疗技术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疡科治疗原则 第二节 疡科手术基本技术 第三节 疡科创面的治疗 第四节 现代疡科诊疗技术 第六章 疡科疾病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中医外治法的研究 第二节 周围血管疾病研究 第三节 乳房疾病研究 各论篇 第七章 外科感染 第一节 疖 第二节 痈 第三节 丹毒 第四节 急性蜂窝织炎 第五节 急性淋巴结炎 第六节 急性淋巴管炎 第七节 急性脓肿 第八节 全身化脓性感染 第九节 破伤风 第十节 坏死性筋膜炎 第十一节 结核性淋巴结炎 第十二节 气性坏疽 第十三节 皮肤炭疽 第十四节 褥疮 第十五节 窦道、瘘管和溃疡 第八章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一节 手掌间隙感染 第二节 甲沟炎 第三节 脓性指头炎 第四节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第九章 甲状腺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三节 甲状腺腺瘤 第四节 甲状腺炎 第五节 甲状腺癌 第十章 乳房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急性乳腺炎 第三节 浆细胞性乳腺炎 第四节 乳房纤维腺瘤 第五节 乳房囊性增生病 第六节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第七节 乳腺癌 第十一章 周围血管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下肢静脉曲张 第三节 血栓性浅静脉炎 第四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五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六节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第七节 糖尿病足 第十二章 损伤 第一节 烧伤 第二节 冻伤 第三节 毒蛇咬伤 第十三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第十四章 肛门直肠疾病 第十五章 泌尿男性生殖疾病 附录 方剂索引...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药理与临床》
黄德武 等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2-1
全书共48章,主要涉及中西药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外周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自体活性物质药理、内脏系统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抗病原微生物药理、影响免疫功能药理、抗肿瘤药理、美容药理、延缓衰老药理和抗寄生虫药理十二个部分。 总体以西药药理学撰写为主体框架,导入相关中药并予以阐述。总论部分阐述中西医结合药理出现的必然趋势以及发展方向。各论部分分章节介绍,用现代药理学理论阐述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用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理论对比阐述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等,寻找中西医药物结合应用的切合点,使读者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指导中西医结合用药...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要领记诵歌诀》
金果 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1
全书共分为四篇八章。第一篇诊断纲论将体格检查、辩证分型、物理检查汇成新型的诊断方法,第二篇治疗纲论论述了注射、穿刺、急救、针灸、穴位注射等技术的临床实际操作,第三篇 病症纲论论述了主要病症以及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措施,第四篇方药纲论介绍了方剂和中药、西药的用途及主治等。 本书彩歌诀形式,中西医相结合,突出临床实际,论述简明扼要,汇集了作者从医40余年经验的精华,可供广大医务人员参考阅读。 刘凤翔,笔名金果。汉族,1937年3月10日生,四川德阳市人。1961年移居新疆塔城市。中西 医结合医师,从医四十余载。诗词楹联文学作品,在医四十余载。诗词楹联文学作品...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医学》
张文康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0-6-1
在中药的中药、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在中药材研究,炮制加工研究,单味药有效活性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的药动学、作用原理和配伍等方面的研究,中药制剂,包括剂型改进和新剂型研究,以及中药的药性研究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上术中西药结合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在《中西药结合医学》中将予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回顾我国40多年的中西医结合历程,总结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党的中西医结合方针及新时期提出的“促进中西医结合”远大目标的确立,是指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 前言 第一卷 总论 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概述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的定义和内涵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与“中西医汇通”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发展简史 第一节 历史悠久的中外医药交流 第二节 中西医汇通派及产生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指导思想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的发展 第五章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经验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中西医结合机构建设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机构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科研机构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成就与展望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成就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西医结合方法论概述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40年来中西医科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进一步解放思想与开拓思路 第二卷 基础医学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阴阳学说研究方法与途径的探讨 第二节 脏象学说研究方法与途径的探讨 第三节 四诊研究方法与途径的探讨 第四节 经络研究方法与途径的探讨 第二章 阴阳学说研究 第一节 阴阳对立与统一的研究 第二节 阴阳转化与互根的研究 第三节 阴阳平衡的研究 第四节 国外阴阳研究概况 第五节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脏象学说研究 第一节 肾的研究 第二节 脾(胃)的研究 第三节 肺的研究 第四节 肝的研究 第五节 心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经络学说研究 第一节 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 第二节 经络生理物理的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第三节 可见经络现象与循经感觉异常现象的研究 第四节 经络化学特性的研究 第五节 经脉-脏腑相关与经-经脉相关的研究 第六节 经络气血实质的假说与相关实验 第七节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针刺镇痛学说研究 第一节 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 第二节 针刺麻醉的研究 第三节 新型技术与针具的应用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针刺镇痛研究的意义 第五节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卷 临床医学 第四卷 药学 第五卷 附篇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精)》
张东友 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9-1
笔者从20世纪90年初即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和全国大多数同道一样,苦于没有一本全面系统这门学科的指导性书籍,一直在迷茫中摸索。为结束这种被动局面,笔者在各地同行鼓励下,在省内相关医院专家的协助下,搜集国内外有关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历时两载寒来暑往,在这新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将此书终于奉献给您。 本书总论部分介绍本专业基础知识,供西医和中医同道初步了解这门学科发展理论基础。各论部分按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研究范畴逐步展开,重点放在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和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对中西医结合影像技术学、针灸影像学、基础和试验研究以及中医中药在介入放射学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简要介绍。由于这门学科正处于发展阶段...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运动创伤学》
张世明 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7-1
新中国运动创伤学走过了五十年的光辉历程。广大医疗、科研工作者用辛勤的劳动为中国的体育卫生事业作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特别是为中国优秀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摘金夺银、为国争光上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当今中国正逢体育盛世,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此乃国家之大事和殊荣!今吾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之约,编写一本中西医结合运动创伤学专著,不胜感谢,为之鼓舞!这也是我多年来在运动创伤工作中的一个愿望。 在贺龙元帅“把体育医院办起来”的指示和亲切关怀下,1958年10月1日在成都体育学院正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体育医院,开创了中医在运动医学领域中推广应用的先河。1984年底,经国家科委批准...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诊断学》
陈群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3-8-1
本书为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之一。作者在系统介绍中西医诊断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诊断方面的研究资料,以中医的诊法和病证为纲,进行本书内容的编写。本书的编写力求体现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全书内容除绪论外共分三篇:第一篇为中医诊断学基础,内容包括四诊与辩证,共11章,起主要名词术语的中英双语注释附于书后;第二篇为西医诊断学基础,内容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心电图及影像诊断4章,起主要名词术语在文中进行了中英双语注释;第三篇为中西医结合诊断...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诊疗黄竭斑》
叶世龙 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1
作者以长期从事黄褐斑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为基础,参以古今中外有关黄褐斑的诊疗资料。立足于新颖实用。以突出中医辨证论治为重点。分4章系统论述了黄褐斑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并附有历代有关本病的治疗方剂和研究文献。本书中西兼备。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尤其是医学美容工作者和专业美容师必备的参考书,也是广大美容爱好者。特别是黄褐斑患者问因寻药的首选读物。 第1章 病因病理 一、中医病因病机 (一)胞宫失常 (二)冲任损伤 (三)肝气郁结 (四)精血不足 (五)肾阳亏虚 (六)脾胃不调 (七)浊热内盛 (八)感受外邪 二、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黑素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二)酪氨酸酶的影响 (三)性激素的影响 (四)性调节激素的影响 (五)妊娠的影响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 (七)促黑素细胞激素的影响 (八)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影响 (九)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十)某些药物的影响 (十一)日光照射、热刺激的影响 (十二)某些化妆品的影响 (十三)某些疾病的影响 (十四)皮损区微生态失衡的影响 (十五)自由基损害的影响 (十六)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十七)维生素缺乏的影响 (十八)微量元素异常的影响 (十九)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二十)精神因素的影响 (二十一)饮食因素的影响 (二十二)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十三)炎性介质等的影响 (二十四)原因不明 第2章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一、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第3章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方法 二、中医诊断标准 (一)辨证要点 (二)色斑辨证 三、西医诊断标准 四、鉴别诊断 第4章 治疗 附录A 黄褐斑治疗方剂 附录B 历代黄褐斑文献辑录...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诊治丛书-骨髓炎》
蓝世龙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5-1...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纤维化(包销5000)》
董瑞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1
本书特点: 本书在参考国内中医研究肺纤维化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作者20余年从事中西医结合研治肺纤维化的临床经验与心得体会; 书中提出肺纤维化的病理机制是“虚、痰、瘀、毒”,创建了通络益肺治疗原则.辅用内病外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与气功疗法,用于临床治疗收效显著;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提出肺纤维化康复与养生方法,为肺纤维化患者指出了康复指导思想和具体路径。 本书语言简明易懂,重点突出,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肺纤维化诊治的思路与经验体会,不仅可供中西医呼吸科医生参阅,也可作为广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配合医生康复疾病的必备参考书。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总结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纤维化的专著...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炎、肝硬化与肚癌》
李发旺 主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8-7-1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大多数是由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肝和丙肝)发展而来的。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本书从西医和中医两个角度系统地介绍了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还阐述了肝炎的预防、肝硬化的院外治疗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尤其乙肝治疗、肝癌治疗部分都是目前的最新方法。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患者及家属从中受益。编著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有关资料,编写了《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炎、肝硬化与肝癌》一书,旨在介绍有关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的基础知识,指导广大患者正确对待此类疾病,既不要痳痹大意,又不能过于紧张,做到定期检查,合理治疗;使患者及家属能认识到这类肝病的危害...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诊治骨质疏松症》
刘庆思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10-1
本书根据国内外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见解,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名中医刘庆思教授主编而成。 本书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不仅介绍了现代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也包括了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在阐述病理基础的同时,重点介绍了临床实用方法。期望对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能有一些有益的帮助,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由于骨质疏松症具有发病率高和后果严惩的特点,已经成为一个严惩的社会问题和医疗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也是医务界的研究热点...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诊治口腔黏膜疾病》
林仲民 等编著 新华出版社 2009-8-1
我国口腔医学几十年来沿袭西方医学,作者从医半个世纪以来所学习的知识也是这一套。近些年来虽然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经络研究、电子显微镜、PCR技术等应用带动了口腔科学的发展,但缺乏我国古代医学相结合的内容,这种现状亟须改变。祖国医学中理、法、方、药以及民间验方,在医疗中很有特色,可供参考。挖掘与弘扬祖国医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本书就是总结作者经验,融入祖国医学的理论,使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 几十年来作者从医感到口腔黏膜病为什么难治,症结所在是,部分医者把疾病扣病症混淆起来,或者条件无力完成诊断与治疗,故本书将疾病与病症分开也就突出这一点。20世纪,世界医学科学飞快进步...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王少华,扈昕虹 主编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4-5-1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简明介绍了肾脏病基础知识,重点从中西医结合角度介绍了常见肾脏病的诊断、治疗和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研究的最新进展及个人辨证论治经验,还阐述了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替代疗法和肾脏相关疾病的调养与护理。可供临床、科研工作者及广大肾病患者参考。 王少华,女,42岁,解放军第465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1983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获长春中医学院硕士学位;2002年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临床研究。运用补益脾肾、泻湿祛法浊、解毒活血之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了很好疗效...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应该习题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唐启盛 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3-1
本习题集根据最新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其目的是让应考者全面、准确、迅速掌握考试重点和答题要点,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以便考出好成绩。本书是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者的必备用书。 编者中既有多年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的医疗专家又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以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指导,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蓝本进行编题。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们参考了多方面的相关材料,结合医学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编排上努力做到与教材的一致性。题型包括A1型题、A2型题、B型题。编写中增加以小案例出现的A2型题比例,使考试者能够更深刻、更灵活地掌握考试大纲内容...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良方妙法》
徐明雄,徐家礼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5-1
本书共收载骨科常见、多发、难治病20种,详细论述了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酷暑、诊断要点、防治方法、研究进展。其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为重点。在研究进展项中,编者汇集了近年来国内大量的文献资料,反映出中西医结合防治骨伤科病的前沿状况。 第一章 严重创伤和急救 第一节 创伤性休克 第二节 脂肪栓塞综合征 第三节 挤压综合征 第二章 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 尺桡骨骨折 第二节 肱骨髁上骨折 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 第四节 股骨干骨折 第五节 胫腓骨骨折 第六节 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 第三章 外伤性脱位 第一节 陈旧性髋关节脱位 第二节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 第四章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第五章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第六章 骨质疏松症 第七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八章 臀肌筋膜挛缩综合征 第九章 跟痛症 第十章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二、慢性骨髓炎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第十一章 腰椎结核 附录一 骨科常用临床检查方法 附录二 骨科常用的治疗及操作技术 附录三 骨科常用方剂...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
伊智雄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
本书共12章,系统、详尽、深入地论述了股骨头坏死一病的应用解剖、病因、生理、病理、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重点介绍了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各种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如小针刀疗法、中药离子导入、中西医介入疗法、微创手术等。本书是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的经验总结。内容图文并茂,实用可读。主要供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关心股骨头坏死一病的人员学习。 第一章 髋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 第一节 髋部的胚胎和发育 一、髋骨的骨化过程 二、股骨近端的骨化过程 第二节 构成髋关节的骨性结构 一、髋骨 二、股骨上端 第三节 构成髋关节的非骨性结构 一、髋关节囊 二、髋关节的韧带 三、滑膜及滑膜囊 第四节 髋关节周围的肌肉 一、浅层肌肉 二、深层肌肉 第五节 髋关节的血液供应 一、股骨头、股骨颈血液供应的来源 二、股骨近端的各组血液供应 第六节 髋关节的神经支配 第七节 髋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体表标志 一、髋部表面解剖 二、髋部骨性标志测量 三、下肢长度的测量 第八节 股骨头坏死与血液供应的关系 一、儿童 二、成人 第二章 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 第一节 生物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生物力学的研究范围和分类 二、和生物力学有关的概念 三、骨力学 第二节 髋关节的生理及力学特性 一、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 二、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与解剖 三、髋关节的力学特性 第三节 髋关节的运动学 一、髋关节运动的受力分析 二、髋关节的运动范围 三、髋关节运动的特点 第四节 髋关节的静力学与动力学 一、髋关节的静力学 二、髋关节的动力学 第五节 股骨头坏死时对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 一、股骨头的机械强度下降 二、股骨头的压力增加 三、髋关节应力集中 四、髋关节生物力学杠杆不稳 五、髋关节不同心 六、关节软骨退行性变 七、关节面磨损 第三章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理学 第一节 股骨头坏死概述 一、定义 二、分型、分级 第二节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学 一、内因 二、外因 第三节 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 一、坏死期 二、修复期 第四节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一、血液运输破坏学说…… 第四章 中医学病因病机 第五章 股骨头坏死的检查 第六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七章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检查与诊断 第八章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第九章 股骨头坏死的西医疗法 第十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疗效评价 第十一章 股骨头坏死的康复疗法 第十二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关节炎》
刘献祥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7-1
本书由福建中医学院刘献祥教授、林燕萍教授主编,包括上、中、下篇和附篇。上篇阐述了骨性关节炎的流行态势、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篇详述了诊断模式的构建、治疗规范的建立;下篇介绍了骨性关节炎科研模型的建立、科研指标的选择。附篇简述了构成关节的功能单位、关节功能的力学理论依据。 全书近30万字,既有临床诊疗模式,又有科研思路,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贯穿始终,不仅为临床提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新技术、新方法,还为科研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骨性关节炎的新视野、新思路,是目前较全面体现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骨性关节炎的一部专著。 本书主要供骨伤科医师参考,也可供相关学科临床医师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
伊智雄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
本书共12章,系统、详尽、深入地论述了颈椎病一病,包括颈椎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颈椎病的病因病理、中医病机、检查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辨证,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治疗和预防。重点介绍了颈椎病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各种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如小针刀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硬膜外腔中西药物灌注、介入疗法、微创手术等。本书是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的经验总结。内容图文并茂,实用可读。主要供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关心颈椎病一病的人员学习。 第一章 颈椎及其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 第一节 颈椎及其连接 一、颈椎 二、颈椎的连接 第二节 椎管及其内容物 一、椎管的组成 二、椎管和内容物 第三节 颈项部肌肉 一、前外侧组 二、背侧组 第四节 颈部血管 一、颈部动脉 二、颈部静脉 第五节 颈部神经 一、脑神经 二、脊神经 三、颈部交感神经 第六节 颈椎及其周围结构的体表标志 一、颈椎 二、骨及骨性标志 三、颈部分区 四、其他 第七节 颈椎病的解剖学基础 一、颈椎病的退行性变的解剖学基础 二、颈椎病病理分型的解剖学基础 第二章 颈椎的生物力学 第一节 生物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何谓生物力学 二、应力与应变 三、弹性和弹性模量 四、黏弹性的特点 第二节 颈椎与脊柱的功能单位及其力学特性 一、颈椎和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 二、颈椎和脊柱的生物力学与解剖 三、脊柱的功能单位 四、脊柱的力学特性 五、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六、椎弓及关节 突关节 的力学特性 七、韧带的力学特性 第三节 颈椎与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其生物力学 一、脊柱生理性弯曲的形成 二、影响颈椎和脊柱生理性弯曲的因素 三、颈椎和脊柱生理性弯曲的生物力学 第四节 颈椎的运动学 一、颈椎的运动形式及其力学分析 二、颈椎运动的特点——耦合运动 三、颈椎的运动范围 四、颈椎运动对椎管内容物的影响 第五节 颈椎与脊柱的稳定性和脊柱不稳 一、脊柱稳定性与脊柱不稳的概念 二、颈椎结构与其稳定性的关系 三、颈椎周围的肌肉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四、颈椎组织结构的可塑性 五、颈椎临床不稳定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因素 六、功能训练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第六节 颈椎的静力学与动力学 一、颈椎力学的一般情况 二、不同姿势与动作时颈椎的受力情况 第七节 颈樵痛的临床生物力学 一、颈椎痛病因学的生物力学因素 二、颈椎病的诊断与生物力学 三、颈椎病中的筋伤、骨错缝与生物力学…… 第三章 颈椎病的病因病理 第四章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第五章 颈椎病的检查 第六章 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七章 颈椎病的中医学辩证 第八章 颈椎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第九章 颈椎病的西医疗法 第十章 颈椎病合并症及其治疗 第十一章 颈椎病的康复疗法 第十二章 颈椎病的预防...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疼痛》
刘怀清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1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是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面临着“白发浪潮”的冲击。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也是对医学提出的新任务。研究老年医学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在老年人健康保护、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两者不可或缺。 疼痛学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2007年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了“疼痛科”,提出了医院疼痛科的建设部署。疼痛医学属于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疼痛科的医师知识面要宽,临床经验要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不论在学术理论还是操作技能上...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科疾病》
王君龙 主编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1
本书突出了中西医结合在男科学方面的优势,面向临床,注重实用,兼顾普及大众医生学知识,力求以临床实践和诊治男科常见疾病的实际需要出发,博采中西医学之长,从西医学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及预防保健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同时又从中医学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力争做到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中西汇通,联合施治,共除顽疾。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男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中西结合手段的不断增强,国内外学术活动空前活跃,使得中西医两种医学在男科学方面的新理论和新疗法不断涌现,而且能在防治男科多种疾病方面扬长避短,密切结合,相得益彰...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第四版)》
张秉琪 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6-1
本书收集了民间有效单方、偏方、药膳和饮食治疗、体育治疗等内容。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或掌握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基本知识,而且对提高中老年夫妇的性生活质量也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在前几版次的基础上新增补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增添了“男性性反应周期的生理过程”和“老年男性的性功能问题”,为夫妇间性生活的协调与和谐提供了基础知识,以帮助预防和治疗性功能障碍。 编者在前几版次的基础上新增补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增添了“男性性反应周期的生理过程”和“老年男性的性功能问题”,为夫妇间性生活的协调与和谐提供了基础知识,以帮助预防和治疗性功能障碍...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外科病的良方妙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病的良方妙法丛书》
刘行稳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2-1
本书详细介绍了头部外科、颈部外科、胸部外科、腹部外科、肛肠外科、男性前阴病、周围血管疾病以及外科其他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中西医防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等。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供从事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使用。 第一章 体表感染 疖 痈 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管炎 急性蜂窝织炎 丹毒 第二章 颈部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瘤 颈部淋巴结结核 第三章 乳房疾病 急性乳房炎 乳腺增生病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癌 第四章 腹部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急性胆囊炎 胆石症 急性胰腺炎 急性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 急性肠梗阻 腹股沟疝 第五章 肛肠疾病 内痔 外痔 肛裂 肛管直肠息肉 肛管直肠脱垂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瘘 第六章 周围血管疾病 下肢静脉曲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性静脉炎 第七章 其他疾病 烧伤 冻伤 毒蛇咬伤 褥疮...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冯天有 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7-1
颈肩腰腿痛等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缺勤和丧失(部分)劳动、生活能力的疾病,也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除小儿较少见外,其余年龄均可患病,尤以青壮年及重体力劳动者多见。其发病原因模糊不清,而治疗效果又常令人失望,俗称“痛人腰痛,医生头痛”。 本书分为学术理论研究、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概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肢腰臀部软组织损伤等专题,论述其发病学的新观点、诊断学和新内容、治疗学的新方法。书中汇集了全军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中心近20年来的主要成果论文(包括部分英、日文版)近70篇。本书对医院骨科、外科、骨伤科、软伤科、正骨科等医师及基层全科医师具有参考价值。 学术理论研究 一代新医——记空军某部军医冯天有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关节损作 坚持中西医结合 更为地为患者服务——向民间医师学习、整理的推广新医正骨疗法的体会 坚持中西医结合方法 为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医学做贡献 浅析冯天有教授有关损伤退变脊柱疾病的学术研究 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概论 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发病学探讨 单(多)个椎体位移的机制探讨 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发展与治疗的商榷 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诊治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实施要领 非手术治疗脊柱损伤退变性疾病护理进展 62 例飞行员脊柱体检临床分析 椎体位移离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手法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 椎体位移与椎间盘内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 颈椎病 颈椎病 介绍一种颈椎病新疗法及其机理探讨 延髓型颈椎综合征 延髓型椎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 青年人早期颈椎病的特点及预治 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及手法治疗 分析、学习冯氏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得位法治愈疑难寰枢椎半脱位的范例 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护理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脊椎型颈椎病的护理特点 改善血液循环在颈椎病保守治疗中的观察与护理 颈椎病经起眼部症状85例临床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伴三叉神经痛12例 颈椎病引起顽固性呃逆一例报告 颈椎病合并出现痉挛性斜颈一例 颈椎错缝致严重颈神经后根病一例 歼击机飞行员颈椎X线表现调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及其原理探讨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的探讨…… 椎弓峡部裂及脊椎滑税症 四肢腰臀部组织损伤 英、日文版文章 附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于秀辰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1-1
糖尿病足的致残率高,而患者手术后失去的不仅是肢体,还有工作能力和对生活的信心。因此预防、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降低截肢率十分重要。 本书共19章,包括概述、糖尿病足的中医沿革、发病机制、病机、辨证依据、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诊断流程、诊断和鉴别诊断、西医内科治疗、西医外科治疗、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感染性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常用中成药、患者的心理调节和护理、案例和中医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等内容。重点从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分别对糖尿病足的病因、诊断、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外科人员参考。 于秀辰...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临床与基础与研究(崔乃强)》
崔乃强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11-1
本书就胰腺炎这一临床常见急腹症的相关前沿问题进行论述,并加入编者单位的诊治经验和 体会,有较大的临床指导价值。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基础篇,主要阐述胰腺炎的基础理 论,包括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影像学检查及祖国医学对胰腺与胰腺炎的认识等;中篇为临床篇,主要阐述轻型胰腺炎与重症胰腺炎病因、病理、重症度判定方法、自然病程、中医见证规律及中西医 结合治疗要点等;下篇为实验研究,就急、慢性胰腺炎的基础研究方法与现状做较详细论述。 该书是一本汇集高水平的西医及中医胰腺外科诊断及治疗经验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外科专 著。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吴咸中院士担任丛书总主编、本书荣誉主编;中国中西医 结合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乃强教授担任本书主编;全部编者都是长期从事胰腺外科临 床一线的腹部外科医生...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习题集》
刘亚娴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5-1
本套习题集所命习题范围与现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教学大纲一致。习题覆盖规划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对必须熟悉、掌握的“三基”知识和重点内容以变换题型的方法予以强化。内容编排与相应教材的章、节一致,方便学生同步练习,也便于与教材配套复习。题型与各院校现行考试题型一致,同时注意涵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型。命题要求科学、严谨、规范,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课程重视临床能力的培养。为方便学生全面测试学习效果,每章节后均附有参考答案。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成人教育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人员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与教材配套学习和应考复习使用。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习题 答案 第二章 肿瘤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习题 答案 第三章 肿瘤的诊断 习题 答案 第四章 肿瘤的治疗 第一节 外科治疗 习题 答案 第二节 放射治疗 习题 答案 第三节 化学治疗 习题 答案 第四~六节 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其他治疗 习题 答案 第七~八节 中医药治疗...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贾英杰)》
贾英杰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11-1
本书是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与天津市南开医院等单位联合编写的一部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专著。 全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和附录四部分内容。上篇为总论,共九章,系统地论述了肿瘤的病因与发病、诊治、研究进展,以及并发症、放化疗副反应的中西医防治、康复护理等。中篇为各论,共十章,对31种肿瘤从诊断策略、中西医治疗、疑难点处理、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在参考AJCC、UICC及我国各医学会制定的诊疗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肿瘤临床工作实际,兼顾最新临床研究进展,突出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尤其在诊断与鉴别中首次写入主症辨析的内容,尝试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从理论到临床的自然衔接...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全书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策》
麻柔,刘锋 主编  2008-6-1
本书共分七章,详细、系统地介绍了白血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白血病的诊断、白血病的综合治疗策略、慢性白血病、白血病合并症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的护理与康复等内容,全书内容极为丰富,系统性、科学性较强,临床极为实用。 本书可作为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血液病与肿瘤临床工作的医生及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第一章 白血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第一节 白血病的流行病学 一、白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白血病的年龄、性别、种族、类型、地区及时间分析 第二节 白血病的病因学 一、中医学对白血病因病机学的认识...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学》
高国俊 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5-1
本书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治疗肿瘤的专著。介绍各种常肿瘤的中医治疗秘诀验方,西医外科根治手术,放疗的新技术、化疗的最佳方案和21世纪肿瘤治疗免疫生物疗法和最新抗癌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充分发挥两个优势,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本书是当代著名癌症治疗专家编写的精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高国俊,江苏省苏州吴县第三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1940年生,常州人。毕业于苏州医学院。现任苏州医学院苏港合作苏州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春力而凡药业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新加坡—苏州肿瘤康复治疗中心主任(筹)。一直从事治疗肿瘤的研究,发明“鲜天门冬制剂”治疗乳房小叶增生、肿瘤...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
崔乃杰,秦英智,傅强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11-1
本书由四个相对独立而又存在广泛内在联系的部分组成,分别对重症医学的基本问题、临床常见危重病、急性器官功能障碍及危重病常用诊疗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 第一篇为重症医学的基本问题,对当前重症医学的焦点问题,如ICU的发展和建设、炎症反应与脓毒症、应激反应、凝血与纤溶反应、免疫失衡等进行深入介绍与探讨。此外,由知名专家用大量篇幅从中医角度阐述了危重病常见的几个证型,如热毒证、血虾证、正邪盛衰与扶正固本、阳明病证、厥证与脱证等,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帮助。第二篇对临床常见危重病按病种进行阐述,对有明确中西医结合优势的理论及技术进行重点描述,注重阐述疾病向危重发展的重要环节及防治措施...查看详细
☉ 《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
尚德俊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
在我国,周围血管疾病是常见疾病。近20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然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性血管病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推测,我国2000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就有2000万例,并以每年60万例的数目在递增;糖尿病性坏疽也有100万例。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研究已经走过40多年漫长历程。从1954年开始,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个疾病为开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病串证,同病异治...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 肛肠病学》
李国栋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9-1
本书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系统、全面地详细论述了结肠、直肠、肛门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类和各种治疗法及有效单方验方,着重理论联系实践,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所介绍的方法简便有效。并且结合现代医学进展,图文茂地论述了大肠、肛门局部解剖、生理和检查方法,供其层医师和专科医师临床参考。 第一章 肛肠病学发展史 第一节 中医肛肠病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国外肛肠病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肛肠解剖学与生理学 第一节 结肠、直肠、肛门的解剖学 一、肛管 二、直肠 三、肛管直肠特异性解剖结构 四、肛门直肠部肌肉和韧带 五、肛管结缔组织 六、肛管直肠周围间隙 七、肛管、直肠的血管 八、肛管直肠的淋巴 九、肛管直肠的神经 十、结肠 第二节 肛肠的生理学 一、大肠的吸收与分泌 二、大肠的运动 三、排便 第三章 中医肛肠生理与病因病机 第一节 中医肛肠生理 第二节 中医肛肠病与脏腑经络关系 第三节 中医肛肠病的病因病理 第四章 检查方法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第二节 一般检查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第四节 内窥镜检查 第五节 X线检查 第六节 病理学检查 第七节 其它检查 第五章 治疗学 第一节 西医治疗原则和常用方法 第二节 中医辨证施治 第三节 肛肠疾病的术前准备 第四节 肛肠疾病的术后处理 第五节 常见术后并发症原因与处理 第六节 麻醉 第七节 护理 第六章 肛管部疾病 第一节 内痔 第二节 外痔 第三节 混合痔 第四节 肛窦炎 第五节 肛裂 第六节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第七节 肛瘘 第八节 肛门乳头瘤 第九节 肛门部癌 第十节 肛管狭窄 第七章 直肠部疾病 第一节 直肠脱垂 第二节 直肠结肠息肉 第三节 直肠癌 第四节 放射性直肠炎 第五节 直肠前突 第六节 直肠阴道瘘 第七节 直肠狭窄 第八章 结肠疾病 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 第一节 克隆氏病 第三节 肠道易激综合征 第四节 结肠癌 第九章 肛门皮肤病 第一节 肛门湿疹 第二节 肛门尖锐湿疣 第三节 肛门瘙痒症 第四节 肛门癣 第五节 肛门周围化脓性汗腺炎 第六节 肛周神经性皮炎 第七节 肛周毛囊炎 第十章 肛肠科其它疾病 第一节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第二节 盆底肌痉挛综合征 第三节 肠道菌群失调症 第十一章 肛肠专科常见症状诊治 第一节 慢性腹痛 第二节 慢性腹泻 第三节 便秘 第四节 便血 附录一 临床检验正常值 附录二 常用中药方剂索引 1内服方剂 2外用方剂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 疼痛学/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
韦绪性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0-4-1
本书以适应临床之新需求。全书凡18章,对疼痛临床的150余种疾病,从基础理论到临床诊疗,作了很系统的阐述,融汇了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对疼痛的诊疗经验,不仅实用性强,且颇多创建,弥足珍贵。书后附录有关诊断检查的参考值,以及中医病名和方剂索引等,方便读者检读。 本书编写的宗旨是:一、以中医学术为主体,全面、系统探究疼痛学术理论和诊疗经验,丰富和完善《中医痛证诊疗大全》所构建的中医疼痛学理论框架和诊治规律,从整体上提高疼痛学科的临床和学术水平;二、积极融汇西医、中西医结合疼痛临床和科研成就,较好地体现与揭示其诊治疼痛的思路、规律和学术骨髓;三、注重介绍最新成果和临床研究动态...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查房手册(上下)》
石学敏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1
本书按学科类别,共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针灸、骨伤等部分。每部分均由在各自学术领域有造诣的知名专家主持编写,参编者均为各科具有多年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验的人员。在编写体例方面,本书疾病均以西医病名和临床常见症状为主,每个病症又从入院评估,病情分析、治疗计划、疗效观察、预后评估等内容具体论述,力求条目清晰,寻于查寻。由于不同学科有其各自的特点,各部分的体例在上述总体原则下略有不同。此外,计量单位均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本书重点突出临床实用性,所选病症种类主要是需住院治疗的临床常见、多发病,以及部分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其具体内容,既涵盖了国内外最新中西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精)》
石效平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2-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为保障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诊疗方面,三者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大力发展,使其基本形成了一门较为独立的中西医结合学。中西医结合最大的优势是反映在临床诊疗方面。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医和西医两套理论和诊疗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医疗实践中,西医努力学习和掌握系统的中医知识,中医学习和掌握系统的西医知识,对临床疗效的提高非常重要,现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共识。但目前国内还未有一套系统的大型中西医诊疗丛书出版...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朱智泉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1
全书包括鼻、咽喉、气管食管、耳四部分。以西医学疾病名称为主,尽可能与中医病症名称对照,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都从中医及西医方面作了介绍。...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
鹿道温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1
本书为《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之一,共分五篇,90余万字。总论汇集了本学科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现代听力学、鼻变态反应学及新型鼻、喉、气管、食管内窥镜等诊疗技术,并对中医作了概述。在各论中对每一疾病均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叙述,理论联系实践,突出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疗法。具体介绍了常见手术、急症手术和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如喉切除手术发音重建术等。在中医方面除深化了中医理论和辨证施治外,收集了许多验方、名医经验,尤其着重介绍了针灸和各种中医外治经验,体现了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本色,对缺少中医专门论述的许多疾病如鼻窦囊肿、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爱滋病在耳鼻喉科的表现等均作了较全面的中医论述...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妇科学》
洪家铁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10-1
本书是一部采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的编撰方法,介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妇科临床参考书。全书约100万字,分为九篇,书末附有中药方剂索引与妇科常用理化检查的正常值。第一篇为概论,其它八篇为各论。概论中用中西医两种理论介绍了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女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妇女保健等有关理论。各论中分为女性生殖器官炎症、肿瘤、非赘生性疾病,生殖器官变位,月经病,功能异常,与妊娠产褥期有关的疾病,与妇科有关的其他系统疾病等95种疾病。每种疾病均分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部分进行论述,并将诊断提示、治疗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作为重点,把名老中医经验、他人诊治经验集要尽量采编其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及实用价值...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
杨毓华,王友和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1
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是研究运动的系统伤病的临床科学。其内容非常广泛丰富,经数十年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了总结我国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与教学所取得的丰富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反映了中西医临床骨伤科的最新理论和最新进展,我们组织陕西十多位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家教授,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融进了当代与前世从事骨伤科专业同道的临床精华,编著了该部实用价值较高的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著。 本书从绪论、总论、急救、骨折、脱位、软组织病、骨病到常见骨伤手术入路,全面阐述了中西医骨伤科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书中配有插图692幅,更使读者一目了然。书后附有中医处方索引...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急症学(精)/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
崔乃杰,石学敏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为保障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诊疗方面,三者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大力发展,使其基本形成了一门较为独立的中西医结合学。中西医结合最大的优势是反映在临床诊疗方面。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医和西医两套理论和诊疗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医疗实践中,西医努力学习和掌握系统的中医知识,中医学习和掌握系统的西医知识,对临床疗效的提高非常重要,现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共识。但目前国内还未有一套系统的大型中西医诊疗丛书出版...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精神病学(精)/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
周庚生,胡纪明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1
本书分总论、各论二大部分,共一十九章,为了让读者了解精神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本书总论部分对精神疾病的症状学、病史采集、病因学、治疗学作了较为诚意细的介绍,同时也概述了中医心理学与中医精神病学的全貌,并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 各论共设计十章,篇序大致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编排。诊断标准也以CCMD-2-R为主,并参考ICD-10、DSM-IV。由于本书对每一疾病都按西医、中医二层次叙述,因此,尽量选取中医对该病也有一定认识的疾病作介绍。诸如偏执性精神病、神经症中强迫征、疑病症、人格障碍、意向控制障碍,自古以来祖国医学很少论及...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老年病学(精)/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
杜建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1
《中西医临床老年病学》一书,经过两年来全体编著者的共同努力,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们以开拓的精神,写出编写大纲,提出编写要坚持求实、求准、求新、求特、求全等原则,并立足临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指导实践,又以实践印证理论;内容涉猎临床50多种常见多发病,每种疾病分别从三个层次叙述,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诊疗方面要突出“四新”,即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新方药。 本书编写的宗旨是:介绍西医诊疗,发扬中医学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提高临证治疗水平,服务病人。为提供一本能中、能西、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法,供各级医院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各科的中、高级医师参阅...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皮肤病学(精)/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
王坤山 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2-1
全书共分三篇二十八章,论述临床常见皮肤病220余种。第一篇共三章,其中既有祖国医学论治皮肤病的措施、方法,也有现代医学诊治皮肤病的最新技术和防治措施;既有皮肤病常用实验诊断方法,也有皮肤病皮损识别的提示。该篇内容有利于读者掌握皮肤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二篇共二十一篇,是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一种疾病,均以西医病名为纲,分别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论述其诊治。对临床常见病,如带状疱疹、牛皮癣、白癜风、淋病、尖锐湿疣等在治疗部分则尽可能详尽介绍,而对临床不常见的疾病,如皮肤肿瘤等则简要论述,以突出临床,注重实用。第三篇共四章,主要介绍皮肤病康复原则以及家庭护理常规...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神经病学——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精装)》
王玉来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1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反映了当代中西医诊疗水平。每一种书一般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本学科临床基本知识和技术,并对本学科临床诊疗中具有一般性的问题设专题进行介绍。各论主要介绍疾病的诊疗。以西医病名为纲,中西医内容分述。对每一疾病,均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论述其诊治。 西医内容包括:〔概述〕、〔诊断要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诊断提示〕〔治疗方法〕、〔治疗提示〕。中医内容包括:〔辨证纲目〕、〔辨证选方〕、〔专方验方〕、〔其它疗法〕、〔中成药〕、〔名医经验〕。中西医结合内容包括:〔治疗思路与方案〕、〔诊疗经验集要〕。 西医部分的〔诊断提示〕和〔治疗提示〕是本书重要特色之一...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外科学》
艾儒棣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1
本书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介绍了中医外科的辨证治法;第二篇介绍了西医外科基础;第三篇则从中西医两个角度阐述了外科各病症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篇 外科学总论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基础 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四章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第二篇 外科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无菌术 第三章 手术学基础 第四章 麻醉…… 第三篇 外科学各论 第一章 烧伤 第二章 颅脑损伤 第三章 颈部疾病 第四章 乳房疾病…… 附方...查看详细
☉ 《中西医临床外科学(精)——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
韦绪怀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10-1
为了探索中西医结合在外科领域中的新路子,总结经验,推广成果,促进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所迅速发展,我们编写了这部国内第一部独具特色的外科诊疗专著。本书坚持中西医结合,博采众长,融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学科理论、诊疗经验为一体,冶古今诸种疗法、诊治提示为一炉。既荟萃了不同学术体系名老外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又充分展示了当代中西医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全书100余万字,详述了254个外科疾病的诊治,每病以西医病名为纲,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内容依次分述,三方通融,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对每一外科病诊疗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较好地体现了特色鲜明、体例新颖、重在临床、突出实用等特点...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