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中药(19)

☉ 《中药制剂分析——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梁生旺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5-1
本教材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 《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及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本教材的编写力求遵循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中药制剖质量控制的实际需要,并注重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及中药分析的特色和原则。全书共十章,包括绪论、中药制剂的鉴别、中药制剂的检查、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含动物药、矿物药的中药制剂分析、各类中药制剂分析、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测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制剂分析中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简介...查看详细

☉ 《中药制剂技术》
张宪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9-1
本书是全国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医药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以中药制剂技术为核心,以工业生产的中药剂型为主线,重点介绍中药制剂所用辅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时介绍了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及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等内容(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并选择一些常用剂型将车间生产岗位设置与生产工艺流程一并加以介绍,渗透了GMP管理的相关内容。设备图示及制备实例较为丰富,更易加深读者对生产实际的理解。本书为医药高职高专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中药制药企业员工培训及医药工作者自学使用。...查看详细
☉ 《中药制剂前处理新技术与新设备》
蔡宝昌,罗兴洪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11-1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阐明药前处理的技术理论和应用;在详细阐述理论的同时,配以大量的设备示意图和实物图片,以帮助读者从识和理解中药制剂前处理过程以及目前中药制剂前处理常用的技术和设备。中药制剂的前处理包括了中药炮制、有效成分的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干燥、粉碎与筛析、混合与制粒、灭菌等内容,这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此外,药品的包装、制药用水的处理、厂房和设备的要求以及生产管理等与中药制剂前处理的科研、生产相关的共性问题也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内容在其他药剂学专著中极少涉及,作者结合多年从事生产、科研、教学和培训的经验,特以相当的篇幅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制药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现代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概况 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的研究应用 四、药剂学的发展 第二节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一、中药材的产地 二、采收季节 三、药用部位 四、炮制加工方法 五、贮藏保管 六、制剂制作方法 七、服用方法 八、其他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中药制剂前处理的作用 第四节 中药制剂前处理的管理 第二章 中药前处理的生产管理 第一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概述 一、GMP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二、GMP的发展史 三、实施GMP的意义 四、中医药推行GMP的重要性 五、GMP三大目标要素 六、防止药品的污染和混淆 第二节 GMP对厂房与车间的要求 一、厂址的选择 二、厂区规划 三、厂房的设计要求 四、厂房室内装修要求 第三节 GMP对设备的要求 一、设备的设计和选型要求 二、设备的净化、清洗和灭菌要求 三、设备材质、外观和安全的要求 四、设备的管理 第四节 GMP对中药前处理的基本要求 一、中药制剂用药材的处理 二、中药浸出物的制备环境要求 第五节 药品生产管理文件的编制与管理 一、文件编制的目的 二、文件编制的原则 三、文件编制的要求 四、文件编制的分类 五、文件编制的编码 六、文件编制的程序 七、文件系统的管理 八、编制文件的举例 第六节 验证 第七节 GMP认证与管理 一、GMP改造和GMP认证 二、GMP管理 三、GMP认证时的误区 第三章 工艺用水 第一节 水的分类 一、天然水 二、工艺用水 第二节 工艺用水的用途 第三节 工艺用水的制备 一、工艺用水的制备原则 二、工艺用水的制备 第四节 纯化水的操作和管理 一、纯水站的管理 二、纯水箱及输送管道清洗、灭菌的操作程序 三、工艺用水质量监控管理 第四章 炮制…… 第五章 中药提取 第六章 浓缩 第七章 分离纯化 第八章 干燥 第九章 粉碎与筛析 第十章 混合与制粒 第十一章 灭菌 第十二章 包装 附录 Ⅰ.药剂学常用术语 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Ⅲ.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年(1998修订)附录 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Ⅵ.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Ⅶ.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Ⅸ.不同温度的酒精相当于20℃的酒精浓度换算表...查看详细

☉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应用》
蔡宝昌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1
本书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质量控制、成型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目前中药制剂研究和生产中的新技术,包括高通量筛选技术、超临界提取技术、酶提取技术、动态提取技术、半仿生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吸附澄清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口腔崩解技术、微囊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缓释技术、控释技术、靶向技术、指纹图谱技术、高速逆流提取技术、纳米技术、喷雾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中药细胞粉碎技术、微波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固体分散技术、乳化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的是在原传统中药制剂技术基础之上,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成,大部分技术则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药学的发展...查看详细
☉ 《中药制剂学》
  1900-1-1...查看详细
☉ 《中药制药工艺技术解析》
徐莲英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2-1
本书由我国知名的中药药剂学专家徐莲英教授、侯世祥教授主编,全国药剂学领域具较高水平和丰富经验的部分教学、科研、生产工作者历时三年共同合作编著而成。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药剂学家顾学裘教授欣然为之作序。 本书作者围绕中药制药领域的实际状况,针对科研、生产中存在的工艺技术问题,在广泛调研和收集资料、总结科研生产经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总是的形式进行编写,着力挖掘中药制药工艺技术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的内容系作者多年科研、生产工作的结晶,非常宝贵。全书分基本技术和成型技术上、下篇共28章,上篇主要涉及有关中药前处理工艺技术和中工制剂工艺技术两主面的内容...查看详细
☉ 《中药制药设备》
路振山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2-1
本书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划教材,是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用书之一,也可作为中药生产厂家岗位培训教材。 为适应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加速中药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关中职学校编写了中药专业的教学实施方案,确定“中药制药设备”为中药专业规定的三门必修课之一,同时明确了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力求突出中职教育与中药专业的特点,强化教育改革,教学内容体现能力本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把原属于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化工原理的中药药剂学的有关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增加实际生产、操作及维护实践内容...查看详细
☉ 《中药治疗学》
张冰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5-1
中药治疗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简要介绍中药治疗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配伍与处方、合理应用、疗效评价及其不良反应等内容。各论切入内外妇儿五官科常见疾病,以病名为纲、证候用药为目,针对疾病特征、诊断要点做简明扼要的叙述,重点阐述中成药、汤药、验方的应用特点及合理使用,同时列有药例分析及思考题,以便于结合实践学习。本书医药兼备,系统阐述了中药临床应用要点,使执业药师更好地掌握中药临床应用方法与规律,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实现WTO提出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原则。本书适用于执业药师(中药学类)继续教育使用,也可作为,执业药师(药学类)拓展中药学知识及医药院校教育和有关药学、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查看详细

☉ 《中药注射剂的吵良反应》
卢海儒,文友民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1-1
本书是介绍中药济射剂不应的专著,分两篇,上篇为总论,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下篇为各论,分类介绍纳入国家药品标准的116种中药济射剂和34种中药来源(即最初从中药中提取分离,现已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用药信息与不良反应及防治。本书适于医师、药师、护士以及药品监督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研究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相关人员参考。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药品不良反应 一、药品不良反的概念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一)根据表现形式分类 (二)根据临床表现和药理作用的关系分类 (三)以作用机制为基础分类 (四)立体分类法 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表示法 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A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七、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三)环境因素 八、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 九、药品不良反应的治疗 第二章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一、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一)药品上市后监测的必要性 (二)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四)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二、药吕不良反应的判断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 (一)报告程序 (二)报吉范围 (三)报告方式 (四)报告特点 四、对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的监管措施 (一)国外的监管措施 (二)我国的监管措施 五、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六、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取得的成绩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济射剂的不良反应 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类型与特点 三、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一)药物因素 (二)使用因素 (三)患者因素 四、中国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 五、中药济射剂不良反应的治疗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清热类中药注射剂 第二章 补益类中药济射剂 第三章 活血类中药济射剂 第四章 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 第五章 祛风类中药不射剂 第六章 其他中药注射剂 第七章 中药来源的化学药品注射剂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查看详细
☉ 《中药注射剂学》
赵新先 主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0-11-1
中医方剂学的发展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客观地讲,中药剂型的改革工作,要做到既继承中医用药的特点,又要向国际医药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既要巩固和加强中药本身原有疗效,又要方便服用以至能救急拯危快捷投药,这确实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开发、制备已成为中药剂型改革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 《中药注射剂学》一书,正是在中药理论基础上,运用中医用药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和应用的。书中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诸如中药济射剂的基础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技术等做出了精辟地分析和介绍。特别是在解决中药静脉注射剂、复方中药注射剂的组方配伍禁忌问题上...查看详细
☉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
陈士林,肖培根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3-1
本书系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和实践专著,系统介绍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体系,重点介绍了中药资源调查、中药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中药资源野生抚育与引种驯化、栽培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和战略、濒危中药资源评价与监测等,同时附研究实例。本书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供中药资源研究人员及相关产业人员参考。 陈士林(1961-),男,博士,湖北人,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香港理工大学中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以中药资源与开发为研究方向。现任《中草药》副主任编委、《世界科学技术》副主编、《亚太传统医药》副主编委、《理代中药》副主编、《中国中药杂志》编委等...查看详细
☉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
黄璐琦,郭兰萍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7-1
本书全面展示了中药领域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包括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涉及到当今生态学研究的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环境胁迫、植物自毒、光合生理、菌根问题、空间分析、生态恢复、野生抚育、无土培养、生物菌剂等。 本书以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的研究工作为基础,收集整理了当前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最新的成果。从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4个方面,全面展示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就。该书涉及到当今生态学研究的诸多热点问题...查看详细
☉ 《中药资源学/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
方成武,王文全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5-8-1
本书为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供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用)之一。全书内容分上、下两篇,共14章。上篇分别介绍了中药资源与环境、中药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自然分布、保护、开发及可持续利用以及调查。下篇介绍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的中药资源。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在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侧重介绍地道特色资源以及利用及保护现状,是本书的鲜明特色。本书的编写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函授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药师及自学中医者学习的参考书...查看详细
☉ 《中药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刘友平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8-9-1
本教材为《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践教学创新系列教材》之一。全书由上、下两篇共5章构成:上篇为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篇,对从事中药实验研究必须掌握的实验基础知识和系统中药学主要的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下篇为实验方法篇,设置综合性实验项目12个和设计性实验项目8个。 本教材可供全国高等院校及大中专、职业学校中药学、药学、工学(制药工程等)、农学(药用植物保护等)、管理学(医药营销等)及其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使用。 本教材为《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践教学创新系列教材》之一。以“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中药高等教育理念为宗旨编写而成...查看详细
☉ 《中药组织培养实用技术》
冉懋雄 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8-1
本书分上、下篇;共8章。上篇为总论,分4章,阐述了中药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重点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发展简史、基本技术、实验设备,以及中药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与中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等进行论述。下篇为各论,分根及根茎类植物药,全草类植物药,叶类及皮类植物药,花类、果实种子类及其它类植物药的组织培养技术4章;具体介绍了人参、三七、天麻、山药、半夏、川贝母、西洋参、太子参、丹参、何首乌、盾叶薯蓣、浙贝母、黄芪、紫草、长春花、石斛、绞股蓝、银杏、红豆杉、雪莲花、西红花、山茱萸、冬虫夏草等108种名贵、珍稀、濒危、常用植物药的组培快繁育苗与细胞悬浮培养药效成分等组织培养技术...查看详细
☉ 《中医方药学——中医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系列教材》
王宪龄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7-1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26章。上篇总论介绍中医方药的发展史,中药的性能、配伍、作用、方剂及治疗原则,以及方剂的组成和应用;下篇各论按中药的功效分类,分别介绍各类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常用配伍、同类药比较和现代研究,介绍各类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组方分析、临床应用、方歌及按语。内容科学实用,可作为中医院校教材供学生及中医爱好者使用。...查看详细

☉ 《中医风湿跌打药酒的制作与应用》
邓家刚 编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1
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为“风湿药酒”;第二章为“跌打药酒”;第三章为“风湿跌打成药酒”。书呀人收载上自秦汉经典,下至今日市售的各类药酒处方近600首。这些药酒中既有历代流传的名方,如“虎骨木瓜酒”、“史国公酒”、“周公百岁酒”等,也有经现代药理研究、临床观察和长期应用证实具有确切疗效的新一代的药酒,如“抗风湿药酒”、“骨刺消痛液”等。每一药酒项下,又分为主要药物、泡制方法、功效作用、适应病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使用禁忌、适应病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使用禁忌、处方来源、同名异方、药物注释、附注等11个子项,并对这11个子项作了详细的介绍,力求翔实完备。 《中国风湿跌打药酒的制作与应用》是一部系统介绍我国具有浓厚的传统医药特色和民族饮食文化特色的药酒的专著...查看详细
☉ 《中医风湿跌打药酒的制作与应用》
邓家刚 编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1
《中国风湿跌打药酒的制作与应用》是一部系统介绍我国具有浓厚的传统医药特色和民族饮食文化特色的药酒的专著,是作者长期从事专题药酒文献研究的科研成果。 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为“风湿药酒”;第二章为“跌打药酒”;第三章为“风湿跌打成药酒”。书中共收载上自秦汉经典,下至今日市售的各类药酒处方近600首。这些药酒中既有历代流传的名方,如“虎骨木瓜酒”、“史国公酒”、“周公百岁酒”等,也有经现代药理研究、临床观察和长期应用证实具有确切疗效的新一代的药酒,如“抗风湿药酒”、“骨刺消痛液”等。每一药酒项下,又分为主要药物、泡制方法、功效作用、适应病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使用禁忌、适应病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使用禁忌、处方来源、同名异方、药物注释、附注等11个子项...查看详细
☉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王新华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1
本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聘请全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编写的大型丛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中医基础理论分册。 本书的编写,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渊源、历代沿革、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并在总结40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科研及临床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成为一部既能深入系统地发掘前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汲取历代医家的学术精华,又能反映国内外现代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深广度、内容全、论理深、文献精、实用性强等特点的学术专著。 全书分绪论、哲学基础、藏象经终、病因病机、防治康复等五篇,合计18章,可作为具有一定中医理论水平的中医教师、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研究生及高年级大学生强化理论学习的必备参考书...查看详细
☉ 《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手册》
魏睦新,谢立群 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1-1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几经沧桑,其文献之多浩如烟海,每一味药自成一体,性能功效各异,配伍应用变化难测,用量用法,毒性和禁忌等也各有其个性特征,且还涉及中医药基础、诊断学和方剂学等其他相关知识。许多医学生和年轻医师反映“中药难学难记”。本书作为一本阶梯读物,其定位就是帮经过各种学历教育或者自学初步了解中药的读者,真正把临床合理用药问题。编写立足临床,注重实用,博取遴选,力求精当。选择临床最常用的200多种中药,加以剖析描写,在承袭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又辟现代医学研究新领域,以衷中参西的方式,阐述了药物的性效概述、扩展应用、类药比较、配伍剖析、组方示例、药理报道和毒副反应...查看详细
☉ 《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
单兆伟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1
单兆伟教授,男,博士生导师,1940年生于江苏省通州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入江苏省中医院内科工作,并随全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孟河学派传人张泽生教授侍诊10余年,20世纪90年代初,又入全国名老中医徐景藩教授门下,苦学三载,兼收并蓄。临证注重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擅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等之诊治。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江苏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等职...查看详细
☉ 《中医名家谈中成药》
李乾构 编著  2008-4-1
小病可以自诊自疗,对症下药,从而得到简单而有效的治疗 针对93种常见病选购合适的中成药进行自我防治 30味药食同源的滋补类中药和30种营养保健品 364个辨证施治的中成药的具休应用 本书旨在推广、普及中医药知识,满足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施治、强身健体的需要。由原北京中医医院长、国家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编写本书。 首先介绍了中成药的基本常识,然后精选了家庭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中成药及其处方,分别介绍了中成药对常见病的防治、营养滋补类中药介绍,并穿插趣话单味中药的来源、传主、典故。 一书在手,便可对症下药,权威、实用、便携、科学...查看详细
☉ 《中医内科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王永炎,鲁兆麟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1
本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大型丛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的内科分卷。首次对中医内科学术发展史做出梳理和评议,系统阐述了中医内科基本理论、临证思路和学习方法等,全面介绍了57种内科病证的诊疗方法和新进展新经验,综述了各病证近期临床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成果,以医论提要和医案选粹的形式,丰富读者的见识和间接临床阅历。书末附有方剂汇编,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和常用人体医学检验正常参考值等。 本书简介:第一章中医内科学术发展史略;第二章中内科疾病病因病机学;第三章中医医内科疾病的证候与辩证;第四章中医内科治则、治法与护理;第五章中医内科临证思路与病案书写等。 上篇 总论 第1章 中医内科学术发展史略 第1节 先秦时期的中医学术 第2节 两汉-唐宋时期的中医内科学术发展 第3节 金元时期的中医内科 第4节 明清时期的中医内科学术发展 第5节 近代中医内科学术的发展 第6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查看详细
☉ 《中医外治法奇方妙药》
黄荣活 编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1
外治法是中工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民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在历史。医学实践证明,外治法不仅简单易学,使用方便,药价低廉,而且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具有简、便、廉、验、快等优点,所以人民群众喜施乐用,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和普及。 我国古今名医众多,外治法的医学典籍、医案、医话及验方十分丰富,但呈分散、无序状态。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中医外治法,我们结合临床实践,将有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加工和整理,编辑成册。 本书内容包括概论、各论、典型案例三个部分。概论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外治法的理论依据、运用原则及治疗方法;各论部分介绍了临床各科常见病的理、法、方、药约 100种病证...查看详细
☉ 《中医学学习与解题指南——21世纪临床医学辅导教材》
李道本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12-1
本书是依据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第6版规划教材,结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而编写的学习辅导资料。其特点是将教材中每章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重点突出;并精选了部分复习试题,将每章的“知识点”有机地分布在填空题、判断改错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中,同时附有参考答案。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医学类学生(二、五、七年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在职人员学习中医学的辅导资料,也可供相关教师、备课、讲课、选题、组卷参考使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 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 第三章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第一节 脏腑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第三节 经络 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病机 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 第五章 四诊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 第六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脏腑辨证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第一节 防治原则 第二节 治法 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 第八章 中药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 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 第九章 方剂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 第十章 针炙 第一节 腧穴 第二节 十二经脉体表循行规律及其与腧穴的关系 第三节 常用经穴 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 附:常用病证辨证诊治实例...查看详细
☉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④》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 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1
中医药问题历来就是政府、学者、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唯一存活的传统科技知识体系”,不仅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仍旧为民众的健康服务,其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包含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 2007年1月6—7日,来自北京、广西、辽宁、黑龙江、台湾等地,以及韩国的共30位学者,聚首京津间的天鹅湖度假村,以“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为会议主题,结合各自的工作与研究,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讨论热烈。而本书为会议上精彩学术讨论的记录,以飨读者。 主持人的话 开展中医有效性传播 中医的英译和自我认识 中医学证候模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 中医发展需要求真务实 走出中医看中医 中医舌诊之实证研究 中医研究应“求同存异” 如何探讨中医中药理论思路在现代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韩国医疗分类R&D及现况与新动向 在韩医学的精神科领域新活动探讨——以Avatar Program为中心 实行主题计划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 中医需要反思系统 从求证到解析从解析到发现 中医困境与文化之忧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医 中医药学面临三重挑战 实现高水平的中医研究 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对于批判中医更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认识中医理论的结构与历史 中医理论能否变革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结束语 期盼中医学建立客观的评价方法 专家简介 部分媒体报道 后记...查看详细
☉ 《中医药典籍与学术流派研究..厘正》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
彭成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1
本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机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主要从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出发,系统论述了中医药动物实验的理论,介绍了中医药研究各领域的不同动物实验方法,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动物实验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多样性和科学性。 分上、下两篇。上篇对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的概念与内容、地位与作用等进行了论述,对中医药动物实验的思维原理、实验动物与中医药动物实验、实验材料准备与实验室操作规范、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动物实验基本技术方法、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动物实验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和中医药动物实验的局限性等进行了阐释。下篇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具体实验方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医临床各科动物实验、中医方药研究、中医非药物疗法研究等的具体动物实验操作方法...查看详细
☉ 《中医药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9-1
本书介绍了中药高级工必备的中医学、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方面的基础知识;记载383味中药材的性能、应用(其中重点介绍200味),及190种方剂、中成药(其中重点介绍126种)。适合高职中药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中药企业员工培训教材。...查看详细
☉ 《中医药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
邱德文 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1-1
中医药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洗炼,早已形成流派众多的科研思路与方法,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坚持中医研究的正确方向,努力用人类科学的是了新成果来贯穿中医药学的研究,努力让中国医药学这棵中华民族的奇葩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华。 本教材设置了包括前言,导论、中医药学科研的基本知识,科研课题的产生、选择与确定,科研设计的编制原则与方法,中医药学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科研论文的撰写、答辩与发表,科研项目的举例,中医药科研中常用的统计方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希望通过课堂讲授、课后讨论练习,并写出心得体会的方法...查看详细
☉ 《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文集》
王键 主编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8-1
我省是一个中医药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从三国的名医华佗到明清的新安医学流派,可以说名医、辈出,底蕴深厚。安徽的中草药储量丰富,中药材交易在全国处于龙头地位,这些都为安徽的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纳入861行动计划,将中医药医疗保健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作为一门传统学科,既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对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要提高到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民众健康的角度来加以认识。安徽中医药有着辉煌的历史,搞好继承和创新工作更是历史赋予当代人的重要使命。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查看详细
☉ 《中医药膳学》
周俭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1
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中,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而人才标准是中医药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考试是检测人才知识结构、理论水平、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推行人才标准的重要手段。鉴于国际中医药考试和培训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参考教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资格考试部特地组织编写了本套《国际中医药、针灸培训考试指导用书》。本书既是国际中医药培训应试备考的主要资料,也是各会员单位和其他教育机构进行中医药培训的教材。 中医药膳学是中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临床医学治疗学范畴。本学科以中医中药理论为依据,研究药物性能、食物特点以及用膳者本身状况...查看详细
☉ 《中医药膳学》
周俭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1
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中,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而人才标准是中医药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考试是检测人才知识结构、理论水平、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推行人才标准的重要手段。鉴于国际中医药考试和培训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参考教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资格考试部特地组织编写了本套《国际中医药、针灸培训考试指导用书》。本书既是国际中医药培训应试备考的主要资料,也是各会员单位和其他教育机构进行中医药培训的教材。 中医药膳学是中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临床医学治疗学范畴。本学科以中医中药理论为依据,研究药物性能、食物特点以及用膳者本身状况...查看详细
☉ 《中医药膳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谭兴贵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6-1
《中医药膳学》是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为专业基础课,按照本专业教学计划和本课程教学林纲的要求,本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医药膳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其他专业基础课和后期临床课奠定中医药膳和食疗方面的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知识技能的基础。 本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主要阐述中医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药膳学的概念、内容和发展简史;药膳学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中篇为药膳原料,主要介绍常用于药膳的食物160种,药特106种。本篇分项阐述有关药物、食物的异名、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方选、成分、使用注意、参考文献等...查看详细
☉ 《中医药膳学——世纪高等教育精品大系》
何赛萍 主编,王忆勤 等编著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0-1
中医药膳学是中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临床医学治疗学范畴。本学科以中医中药理论为依据,研究药物性能、食物特点以及用膳者本身状况,通过药物和食物配合应用等,达到保健各治疗的目的。中医院校学生通过学习药膳学能拓宽中医领域的知识面,增强养身保健的知识,为以后从事中医食疗、养身、中医科学普及等工作奠定基础。 目前对于古医籍中方剂的整理、开发已具规模,但对其中药膳进行系统整理的书籍尚很少,本教材以挖掘中医药精华为指导思想,载录、整理、开发了中医古籍中的药膳。本书所选载的药膳方,基本来自清代以前中医的文献。 本书共有7章,分别为总论、菜肴药膳篇、药粥篇、药茶篇、药酒篇、面点药膳篇、膏滋篇...查看详细
☉ 《中医药性赋白话解——中医入门必读系列》
(元)李东垣 著,胡锡琴 主编 三秦出版社 2000-1-1
本书释译,力求准确易懂,不失原意,又不乏勘误、评价;采撷当今之规范用药经验,以补原著之药用不足;规范药性之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及归经炮制,使学者有法可依,既可熟背歌诀,又能理解难点,还能切于临床应用,故而本书采用价值颇高。 本书以元·李杲(东垣)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的歌诀为纲。歌诀中的原文、作者注释,全文录入,不改变原书分类和次序。 为了方便读者应用,每药后附“临床应用”,对读者全面了解药物的功用主治,理解原文,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由于主治指掌一节中药物的临床应用,除玄明粉外,均可见于其他章节,故不列“临床应用”条例。因篇幅有限,故诸药后未注济量...查看详细
☉ 《中医药学》
  2003-2-1...查看详细
☉ 《中医药学概论》
王建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1
第五版《中医药学概论》,是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领导与组织下,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突出药学专业的学科特点,以“三基”、“五性”、“三特定”教材编写方针为指导,在第四版《中医学基础》的基础上,由中国药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四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青海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8所院校的专家学者集体研究、修订编写的,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及相关学科使用,以适应新世纪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版的《中医学基础》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为了适应本专业的需要,反映教材的实际内涵,避免与中医院校药学类使用的《中医学基础》(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与诊断学)混淆...查看详细
☉ 《中医药学概论(第6版)》
王建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第6版《中医药学概论》,是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的领导与组织下,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突出药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以“三基”、“五性”、“三特定”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方针,在第5版《中医药学概论》的基础上,由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医学院、桂林医学院以及广东医学院11所专家学者集体研究、修订编写的,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及相关学科使用的教材,以适应新世纪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医药学概论》是概要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方剂学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分为上篇、中篇、下篇...查看详细
☉ 《中医药学概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
郭姣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9-1
本教材课程内容体系科学规范、系统严谨。全书既内容充实,但又十分简明而系统;充分注意到各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呼应,有机结合,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又防止了重要内容的疏漏;遵循以中医学传统内容为主体的原则,还恰当地反映了近年来方药学重要的实验研究和应用的发展与更新。全书主要包括中医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中医学的生命观、疾病观、诊法、防治理论、方药知识等部分,基本涵盖了中医药学的主要知识点。 《中医药学概论》主要包括中医药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生命观、疾病观、诊法、防治理论、方药知识等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医药学的主要知识点。并通过常见内科病证选讲部分...查看详细
☉ 《中医药学基础》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医药学基础(全国医药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
明广奇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6-1
本书是全国医药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之一,依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根据《中医药学基础》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 全书共分为三篇、十五章,分别介绍了中医基础知识(脏腑、经络、阴阳五行学说、精气血津液、体质、辨证、病因、病机等)、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中药以及方剂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剂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适合医药高职教育及专科、函授及自学考试等相同层次不同办学形式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医药行业培训和自学用书。 上篇 中医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药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脏腑 第一节 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附:心包、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的关系 二、脏与腑的关系 三、腑与腑的关系 第五章 经络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四、经络的临床应用 附:经络循行图 第六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七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致病因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致病因素 一、七情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过度 第三节 其他致病因素 一、外伤 二、药毒 三、先天因素 第四节 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五节 内生“五邪” 一、内风 二、内火 三、内湿 四、内燥 五、内寒 第八章 病机 第一节 正邪相争 第二节 阴阳失调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失常 第九章 预防与治则 第一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 治则 一、扶正与祛邪 二、治标与治本 三、正治与反治 四、调整阴阳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十章 诊法 第一节 诊法概要 第二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十一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五、八纲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用 第二节 气血津液病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四、津液病辨证 第三节 脏腑病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的辨证 六、常见脏腑合病的辨证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中篇 中药基础知识 下篇 方剂基础知识...查看详细
☉ 《中医药与微生态学》
姜良铎,赵长琦 主编  2008-9-1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为现代医学进一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提供了新理论,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促进了预防和保健医学的发展,呈现出远大的发展前景。由于微生态学理论和传统中医理论有很大的相关性,并且应用微生态原理治疗疾病和中医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微生态学目前已被应用于现代中药研究,尽管工作起步不久,但迄今的研究已涉及中医学的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书分为三篇,总论和各论从整体与系统分别论述中医药与微生态的关系,在第三篇着重讨论中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的特点及作用。本书力图通过中医药与微生态的比较研究,从而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为更好的研究中医探讨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查看详细
☉ 《中医药之“毒”》
于智敏 编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3-1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医药之“毒”的著作,分上、下二篇。上篇主要从中医理论角度,对古今文献有关“毒”的论述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诸病暴烈,竟相染易,皆属于毒”,“诸病重笃’伤神损络、败坏形体,皆属于毒”,“诸邪秽浊,皆属于毒”,“诸邪迁延,蕴积不解,皆属于毒”的病机原则,使中医之“毒”脉络清楚,理法方药俱全,直接具有丰富中医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的双重作用。下篇主要介绍具体的中药之“毒”,希望对开展有毒中药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本书是介绍中医药之“毒”的专业著作,也可作为科普读物对“毒”作一般性了解。该书融专业性和科普性于一体,适合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教学、科研工作者,在校学生阅读...查看详细
☉ 《中医药专家谈SARS》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组织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5-1
本书简要介绍了中医药对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历史及成功经验,涉及了中医药专家对SARS的基本认识,特别论述了一线专家运用中医药治疗SARS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提出了一些中医养生调护方法,书末还附列了防治“非典”的有关规范、法规性文件等,以期更好地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抗击“非典”工作中参照执行。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可能还会有更新的规范、文件出台,请及时学习了解。 一、论中医诊治“非典型肺炎” 二、“非典”论坛 (一)传染病的历史回顾 1.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 2.烈性传染病的历史回顾 3.中医防治传染病的历史经验 (二)“非典”基本知识 1.对“非典”的认识 2.发病机理 3.传播方式 4.潜伏期 5.易感人群 6.临床表现 7.鉴别诊断 (三)“非典”预防及治疗 1.预防 2.治疗 (四)养生调护 三、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 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 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 “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略) 《“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预防部分修订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中药预防“非典”处方药味解析 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试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中医中药入门一本通》
李继明,杜婕僡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6-1
本书共分三篇十七章。第一篇介绍了中医诊脉、辨舌、药性和汤头入门等基础理论知识,其中包括寒性、热性、温性与平性药物248种,汤头方剂200余首及各种舌苔插图120余幅。第二篇介绍了内经、金匮、伤寒和温病入门等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其中包括中医名家张仲景、陈修园、吴鞠通、薛生白和叶天士等的主要理论与方剂,仅陈修园的《金匮方歌括》和《长沙方歌括》中的方剂就达300余首。第三篇介绍了妇科、产科、痘科、外科、疔科、伤科、眼科和喉科入门等中医临床应用知识,包括傅青主、亟斋居士、陈若虚和曹心怡等中医名家治疗各科疾病的主要理论与方剂。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可供中医师、中药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查看详细
☉ 《中医中药医古文难字字典》
  1900-1-1...查看详细
☉ 《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应试指南与题解(上)(第二版)》
巴元明,黄必胜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1-1
专家编撰再版精选,习题自测应试指南,考试要点精解透析,考前冲刺轻松过关。 本书系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丛书之“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应试指南与题解”(上),包括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学等五门课程,根据《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分为复习指南和习题练习两大部分,并附有参考答案,以供应试者自测参考。每门课程后附有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以供应试者测试复习掌握情况。本书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习题练习针对性强,可供广大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应试参考,同时也可供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应试时强化训练,希冀能、止应试者事半功倍。 第一篇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 外感病证 第二章 肺病证 第三章 心脑病证 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第五章 肝胆病证 第六章 肾、膀胱病证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二篇 中医外科学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 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第四章 外科疾病的病因与病机 第五章 治法 第六章 疮疡 第七章 乳房疾病 第八章 瘿 第九章 瘤 第十章 岩 第十一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第十二章 肛门直肠疾病 第十三章 泌尿、男性前阴病 第十四章 外科其他疾病 第三篇 中医妇科学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第六章 月经病 第七章 带下病 第八章 妊娠病 第九章 临产病 第十章 产后病 第十一章 妇科杂病 第十二章 前阴病 第十三章 常见妇科疾病 第十四章 计划生育 第十五章 妇科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 第四篇 中医儿科学 第一章 儿科发展史与基础理论 第二章 常见病证 第三章 时行疾病 第四章 新生儿疾病 第五篇 中医耳鼻喉科学 第一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发展史 第二章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 第三章 耳鼻咽喉生理学 第四章 耳鼻咽喉各部的检查法 第五章 耳科学 第六章 鼻科学 第七章 咽喉科学 第八章 耳鼻咽喉常见肿瘤 第九章 耳鼻咽喉的常用治疗技术 第十章 耳鼻咽喉的常见手术...查看详细
☉ 《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应试指南与题解(下)(第二版)》
巴元明,黄必胜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1-1
专家编撰再版精选,习题自测应试指南,考试要点精解透析,考前冲刺轻松过关。 本书系全国卫生技术资格考试从书之“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应试指南与题解”中药学部分,包括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及药事管理学七门课程,根据《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分为复习指南和习题练习两大部分,并附有参考答案,以供应试者自测参考。每门课程后附录模拟试卷,以供应试者测试复习掌握情况。本书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习题练习针对性强,可供广大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应试参考,同时也可供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应试时强化洲练,希冀能让应试者事半功倍。 第十一篇 中药学 第一章 中药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三章 中药的用法 第四章 解表药 第五章 清热药 第六章 泻下药 第七章 祛风湿药 第八章 化湿药 第九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章 温里药 第十一章 理气药 第十二章 消食药 第十三章 驱虫药 第十四章 止血药 第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七章 安神药 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九章 开窍药 第二十章 补虚药 第二十一章 收涩药 《中药学》模拟试卷 第十二篇 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三章 茎木类中药 第四章 皮类中药 第五章 叶类中药 第六章 花类中药 第七章 果实、种子类中药材 第八童全草类中药 第九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第十章 树脂类中药 第十一章 其他类中药 第十二章 动物药类中药 第十三章 矿物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模拟试卷 第十三篇 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 中药调剂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制药卫生 第三章 粉碎与筛析 第四章 散剂 第五章 浸提分离与浓缩干燥 第六章 浸出制剂 第七章 分散技术与液体药剂 第八章 注射剂 第九章 外用膏剂 第十章 栓剂 第十一章 胶剂 第十二章 胶囊剂 第十三章 丸剂 第十四章 片剂 第十五章 气雾剂 第十六章 其他剂型 第十七章 长效制剂、速效制剂与靶向给药系统 第十八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第十九章 中药药剂的生物有效性 第二十章 中药新药的制剂研究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定量分析方法 第二十二章 含生物碱类成分制剂的分析 第二十三章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药剂学》模拟试卷 第十四篇 中药炮制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炒法 第三章 炙法 第四章 煅法 第五章 蒸煮(火单)法 第六章 复制法 第七章 发酵发芽法 第八章 制霜法 第九章 其他制法 《中药炮制学》模拟试卷 第十五篇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理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四章 中药新药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药新药的概念和申报时对药理毒理研究的要求 第二节 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解表药 第六章 清热药 第七章 泻下药 第八章 祛风湿药 第九章 化湿药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章 温里药 第十二章 理气药 第十三章 消食药 第十四章 止血药 第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七章 安神药 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九章 开窍药 第二十章 补虚药 第二十一章 收涩药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 第十六篇 药事管理学 第一章 药事管理 第二章 药品管理法 第三章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章 医院药事管理 第五章 药学职业道德建设 《药事管理学》模拟试卷 第十七篇 中药化学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生物碱 第三章 糖和苷类 第四章 醌类 第五章 香豆素 第六章 黄酮 第七章 强心苷 第八章 皂昔 第九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中药化学》模拟试卷...查看详细
☉ 《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应试指南与题解(中)》
巴元明,黄必胜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1-1
本书系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考试丛书之“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应试指南与题解”(中),包括中医眼科、针灸、推拿、骨伤科及中医护理学等五门课程,根据《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分为复习指南和习题练习两大部分,并附有参考答案,以供应试者自测参考。每门课程后附模拟试卷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应试者检验复习掌握情况。本书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习题练习针对性强,可供广大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应试参考,同时也可供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应试时强化训练,希望能让应试者事半功倍。 第六篇 中医眼科学 第一章 中医眼科发展史 第二章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三章 病因病机 第四章 诊断概要 第五章 治疗概要 第六章 眼病的护理与预防 第七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 第八章 胞睑疾病 第一节 针眼 第二节 胞生痰核 第三节 椒疮 第四节 粟疮 第五节 睑弦赤烂 第六节 风赤疮痍 第七节 胞肿如桃 第八节 胞虚如球 第九节 上胞下垂 第九章 两眦疾病 第一节 流泪症 第二节 漏睛 第三节 漏睛疮 第十章 白睛疾病 第一节 暴风客热 第二节 天行赤眼 第三节 天行赤眼暴翳 第四节 金疳 第五节 火疳 第十一章 黑睛疾病 第一节 聚星障 第二节 花翳白陷 第三节 凝脂翳 第四节 混睛障 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 第一节 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能让应试者事半功倍 第二节 绿风内障 第三节 青风内障 第四节 圆翳内障 第五节 暴盲 第六节 暴盲的现代医学观点 第七节 视瞻昏渺 第八节 青盲 第九节 高风内障 第十三章 眼外伤 第一节 异物入目 第二节 撞击伤目 第三节 真珠破损 第四节 化学性眼外伤 第五节 电光性眼炎 第十四章 其他眼病 第一节 疳各上目 第二节 近视 第三节 远视 第四节 目痒 《中医眼科学》模拟试卷…… 第七篇 针灸学 第八篇 推拿学 第九篇 中医骨伤科学 第十篇 中医护理学...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