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资料下载 在线书籍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中华系列 国外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书店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百拇书籍 > 中医本草 > 《证类本草》
编号:69740
巴戟天
http://www.100md.com 《证类本草》 上一页   下一页

     (巴戟天_(图))

    味辛、甘,微温,无毒。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覆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陶隐居云∶今亦用建平、宜都者,状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用之打去心。唐本注云∶巴戟天苗,俗方名三蔓草。叶以茗,经冬不枯,根如连珠,多者良,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连珠肉浓者为胜。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巴戟天,使。能治男子夜梦,鬼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病患虚损,加而用之。日华子云∶味苦。安五脏,定心气,除一切风,治邪气,疗水肿。又名不凋草,色紫如小念珠,有小孔子,坚硬难捣。

    图经曰∶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之,皆不及蜀州者佳。叶似茗经冬不枯,俗名三蔓草,又名不凋草。多生竹林内。内地生者,叶似麦门冬而浓大,至秋结实。二月、八月采根,阴干,今多焙之。有宿根者青色,嫩根者白色,用之皆同,以连珠肉浓者胜。今方家多以紫色为良。蜀人云∶都无紫色者。彼方人采得,或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此殊失气味,尤宜辨之。一说蜀中又有一种山律根,正似巴戟,但色白。土人采得,以醋水煮之乃紫,以杂巴戟,莫能辨也。真巴戟,嫩者亦白,干时亦煮治使紫,力劣弱,不可用。今两种,市中皆是。但击破视之,其中而紫鲜洁者,伪也。真者击破,其中虽紫,又有微白惨如粉色,理小暗也。

    雷公曰∶凡使,须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却用酒浸一伏时,又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黄,去菊花,用布拭令干用。

    衍义曰∶巴戟天,本有心,干缩时,偶自落,或可以抽摘,故中心或空,非自有小孔子也。

    今人欲要中间紫色,则多伪以大豆汁沃之,不可不察。外坚难染,故先从中间紫色。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后患香港脚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不用米,大黄一两,锉、炒,同为末,熟蜜为丸,温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