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资料下载 在线书籍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中华系列 国外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书店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百拇书籍 > 中医内科 > 《广瘟疫论》
编号:26134
遗证(属病后不表里证)
http://www.100md.com 《广瘟疫论》 上一页   下一页

     发肿

    时疫大势已平,寒热已解,而面目肢体浮肿,有食滞中宫、水停心下、气复未归三种,当分别以施治。

    食滞中宫者,乃病后脾胃大虚,不能消谷。病者胃中枯燥,偏欲多食,食停心下脐上,则水不得上输于肺,肺亦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溢于肢体而为浮肿。其证以心下、脐上有硬处,按之则痛为异,小便或利或不利,当用平胃散加枳实、山楂、麦芽、莱菔子、青皮、神曲为主,硬处消则肿自愈,或加苓、泽兼利水亦可。

    水停心下者,乃脾虚不能消水也,与食滞异者,心腹无硬痛,小便不利也。用苓、泽、车前、木通之类,利其小便而愈。

    气复未归者,吴又可所谓病后气复血未复,气无所归,故作肿也,不可治肿,调其饮食,节其劳役,静养自愈。其异于停水、食滞者,水停身重,小便不利;气肿身轻,小便自利;食滞腹中有结;气肿腹中自和也。

    发颐

    时疫愈后有发颐者,乃余热留于营血也,速以解毒、清热、活血、疏散为主,误则成脓不出,而牙关不开,咽喉不利,多不能食而死,毒内陷而复舌燥、神昏亦死,出脓后气虚血脱亦死,故宜早治也。古方以普济消毒饮为主∶发在耳后,以柴胡、川芎为君;在项下,以葛根为君,在项后或巅顶,加羌、防。此证不可轻补于未溃之先,补早必成脓,尤不可纯用寒凉于将发之际,恐闭遏而毒不得发,故必兼疏散为要。外治,以葱水时时浴之。

    发疮

    时疫愈后,发疮者极多,余热淫于肌肉也,多服清凉养气血药自愈。

    发痿

    时疫愈后,四肢不能动移者,热伤筋脉也,吴氏诸养荣汤酌用,轻者粥食调理自愈。

    索泽

    时疫愈后,身体枯瘦,皮肤甲错者。热伤其阴也,养阴为主,吴氏诸养荣汤酌用,亦有粥食调理自回者。

    发蒸

    时疫愈后,有发骨蒸如劳瘵者,乃余热留于阴分也,不可以其羸瘦而遽用虚损门治法。必察其六府,有结邪,则仍攻其邪为主,次察其经络;有壅瘀,则仍通其壅瘀为主,次察其气道;有痰涎,则仍利其痰涎为主。数者俱无,然后以清热为主,或无邪而阴伤,方可纯用养阴之药,或分其余邪之轻重,亏损之多少,而兼用养阴清热药,进退加减以和之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