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二便下血
乙、治法 大便下血,初起宜用槐花、银花各三钱,神曲、山楂炒炭各二钱,加五倍子,以凉血清热,消食化积, 多者加黑荆芥、侧柏炭以止之。便血日久者宜四君子汤加川连,或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之。赤白似冻,当从 痢治(参看第八章)。小便溲血,初起宜清心经之热,用导赤散或清心莲子饮。肾亏而下,病后所致者, 宜用黄 、旱莲草、枸杞子、补骨脂之类以固之。若虚而有热者,用六味地黄丸。因损伤溲血者,腰腑受 伤,宜用杜仲、川断之类,佐以和血养血之剂。尿道受伤,宜用大豆、甘草、 蓄 草、赤芍、生地、车前子以和养清利;伤于外部者,则以大豆甘草汤洗之。
附方
(一)四君子汤 见第三章第五节。
(二)补中益气汤 见第四章第四节。
(三)导赤散 见第四章第一节。
(四)清心莲子饮 治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心烦发渴,及膀胱气虚湿热,阴茎肿痛, 或茎窍涩滞,小便赤或白浊。亦治妇人积热血崩,白浊带下。
石莲肉(去心) 白茯苓 黄 (蜜炙) 人参(各七分五厘) 黄芩 麦 冬(去心) 地骨皮 车前子(炒) 甘草(炙。各一钱)
清水煎服。
(五)六味地黄丸 见第三章第五节。
(六)大豆甘草汤 外用。止痒消疼,解毒。治各种疳疮。
黑豆(一合) 生甘草(一两) 赤皮葱(三茎) 槐条(六十寸)
清水煎汤,候温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