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15)

☉ 《临床心脏康复指导》
(美)帕斯凯(Pashkow,F.J.),(加)达菲(Dafoe,W.A.)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0-5-1
本书是由美国、加拿大、德国、丹麦等国的50位心血管病专家合作编写。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心脏康复的知识以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书中共包括6篇25章,分别论述心脏康复的现代观点,心脏功能评估与运动处方,心血管病康复的医学、心理、社会、二级预防等问题,以及康复程序设置与功能等。本书读者对象为心脏科临床医师及从事心脏康复研究的医务工作者。 第1篇 临床心脏康复学 第1章 心脏康复是综合性心血管医疗模式 第2章 内科医生与心脏康复 第3章 心脏康复框架下的生活质量改善 第4章 结果评估 第2篇 功能评定与运动处方 第5章 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6章 心肺运动试验 第7章 其他无创性诊断方法:左室功能、灌注和代谢试验 第8章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监督 第一节 关于运动处方组成的展望 第二节 将运动康复原则应用于日常工作和娱乐活动 第三节 心脏移植病人的运动处方 第3篇 心血管病康复的医学思考 第9章 心衰病人的康复 第10章 心律失常、安装起博器和除颤器病人的心脏康复 第11章 伴发内科病 第一节 高血压 第二节 糖尿病 第三节 周围动脉疾患 第12章 冠脉搭桥术的非心脏病并发症和病人普遍关注的一般问题 第13章 成年人锻炼中常见的肌肉与骨骼问题 第4篇 心血管病康复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第14章 对心脏病人的心理干预 第15章 抑郁症与冠心病的预后 第16章 心脏病病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 第17章 职业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恢复工作的可能性 第5篇 二级预防的选择问题 第18章 脂质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心脏康复阶段斑块稳定和消退的可能性 第19章 戒烟是心脏康复的关键因素 第20章 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特异性问题 第6篇 程序设置与功能 第21章 预防心脏病的方案设计及实施 第22章 程序标准与组织问题 第23章 心脏康复的程序模式 第一节 机构性程序 第二节 社区性心脏康复 第三节 家庭性心脏康复 第四节 合作性程序:Coors酿酒公司 第五节 合作性心脏康复程序:波音公司 第24章 心脏康复的“坚持”与动力 第25章 心脏康复新技术 附录A 日常活动、家务劳动、娱乐活动和职业活动所需能量表 附录B 各种心脏异常病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建议...查看详细

☉ 《临床新疾病研究》
张书岭,张炬 主编 北京出版社 2003-1-1
本书所收录新发现疾病213个,依据其所属系统与科别分属于14章。本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是全面、系统、准确、实用。全面,是指本书对新发现的疾病,及国内外文献资料都尽量收集,不使遗漏。系统,是指全书自成系统;同时也指书中每个疾病的内容具有系统性。准确,是指书中各方面内容,都力求准确,包括疾病发现的时间、发现者、首报刊物、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对目前尚有争议、难以辨析者,将予以并录同存,留待以后和解决。实用,因为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临床各科医务人员、科研人员,以及教学人员,所以在编写时特别重视其实用性,这方面的内容将更为详实。以每个疾病章节之后,还附录了主要参考文献...查看详细
☉ 《临床休克学》
邓普珍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1
本书是一部关于临床休克的专著。本书分总论、各论及药物篇共三篇,总论概述了休克的病因、分类、病理、发病机制、诊断、监测、治疗原则,以及严重临床表现的机制与防治。各论详细叙述了各类休克的病因及治疗。药物篇介绍了抢救休克常用的各类药物。各类既叙术字对休克的传统认识,又介绍了近些年来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深度认识休克的新理论与新实践。 本书可作为临床医生医学研究、抢救休克患者及教学的专业参考书。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休克的的病因与分类 第二章 休克病理形态学改变 第三章 休克的发病机制 第四章 休克的临床诊断 第五章 休克的监测 第六章 休克的治疗原则 第七章 休克的中医药治疗 第八章 休克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第九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肺) 第十章 休克时的心功能障碍(急性左心衰竭) 第十一章 休克时的脑缺备、缺氧性损害 第十二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肾) 第十三章 休克时肝实质的损实 第十四章 休克与急性胃黏膜损伤 第十五章 休克时肠道的变化与细菌、内毒素的移位 第十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七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二篇 各论 第一章 感染性休克 第二章 失血性休克 第三章 创伤性休克 第四章 烧伤休克 第五章 心源性休克 第六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低血压和休克 第七章 热衰竭 第八章 过敏性休克 第九章 神经源性休克 第十章 脊髓休克 第十一章 麻醉与休克 第三篇 药物篇 第一章 抗菌药物 第二章 抗休克药物 第三章 扩容药与纠酸药 第四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五章 其他药物...查看详细

☉ 《临床袖珍手册 内科 第2版》
戴瑞鸿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10-1...查看详细
☉ 《临床血管介入治疗学》
李茂全 等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2-1
我国的介入放射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尤其介入治疗,可谓开创了微/少创诊疗的先河。迄今介入诊疗技术已广及全身各系统和多种疾病和病变,疗效不断有所提高,其中各部位和各类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血管介入治疗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甚至各单位的血管介入治疗及学术水平的发展颇不平衡,对重要、常见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尚未形成系统、规范化程序。 值此时刻,李茂全教授等六位主编并组织19个国内外单位,共46位专家、教授共同编著出版了《临床血管介入治疗学》。本书的特点是突出临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充分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和相关的基础知识...查看详细
☉ 《临床血流动力学》
张钧华 等主编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10-1
本世纪80年代初,北京医科大学组团去美国相关医学中心考察、进修、学习一年,我们监测配以心电图监测,已使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由15%降至10%左右。在此过程中首先对冠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心衰、休克,以及各种心肌病、心衰、肺栓塞等的临床和血流动多巴酚厂胺、多巴胺、氨力农、洋地黄,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各种β-阻滞刑,钙拮抗剂(三种),中药生脉散,均分别进行过床旁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观察和监测,使得应用这些血管活性药物时做到心中有数,对药性、药量,作用时间均有所遵循,前后发表了论文20余篇,90年代巯甲丙脯酸问世,在动物实验中对冠脉循环储备观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人的冠脉循环监测。首先引进一系列冠脉循环监测的仪器如导管...查看详细
☉ 《临床血液病学》
罗绍凯等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3-1-1...查看详细
☉ 《临床血液动力监测学》
游卫华 等主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4-1
第一部分 总论 一 临床血液动力学监测概述 二 心导管术和床边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发展 三 导管/指引钢丝/穿刺针及扩张管 四 血液动力学监测的仪器与设备 五 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适应症 六 导管的静脉插入技术 七 经皮穿刺动脉插管技术 八 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基本项目、计算机及临床算义 九 血液动力学监测的维持和护理 十 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并发症 十一 血液动力学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十二 血流阻力 十三 心排血量的测定 第二部分 各论 一 左心衰竭 二 双侧性心力衰竭(全心衰竭) 三 右心室心肌梗塞 四 肺栓塞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六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七 心包填塞 八 急性二尖瓣返流及室间隔穿孔 九 血流动力对心电图的影响 十 人工心脏起搏器对流动力学的影响 十一 机械勇气(人工呼吸机) 十二 心脏患者的非心脏手术 十三 感染性和失血性休克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临床血液净化学》
关广聚,时一民 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1-1
本书在讲述肾脏疾病的基础理论、血液净化技术发展和现状的同时,重点结合作者的经验,介绍血液净化技术在各临床学科的应用,治疗原理,各种急、慢性开发症及其防治知识,帮助临床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脂净化和免疫吸附技术方面,作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一些特殊疑难问题,一并在本书中作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血液交净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技术血液滤过、腹摸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及结肠透析等,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脂务症,自身的免疫性疾病等,充分反映了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查看详细
☉ 《临床血液透析学》
马鸿杰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1
本书共分为二十七章。作才在充分说明血液透析原理基础上,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血液透析和血液净化的周边知识。在阐述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中,详细论述了慢性肾衰血透患者的并发证之处理、透析病人的用药特点、临床护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以及血透机器的使用 等。...查看详细
☉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
谭齐贤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1
本书分为五篇十四章。这五篇分别为“绪论”、“造血检验”、“红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和“血栓与止血检验”。除第一编绪论外,其他各篇都从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密切相联,使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服务于临床。每项实验都描述了“原理”、“参考值”、“临床评价”。具体的实验方法实验注意事项、方法学评价将在与教材配套的《临床血液学实验指导》(第二版)中详述。 本书继承和发扬第二版教材的特色,在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基)的基础上,突出“新”和“精”、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内容上,重点和篇幅均有改进,这些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血液学领域新发现、新发展的方向...查看详细
☉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实验指导》
许文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1
为了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需要,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医学检验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全国部分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编写了《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实验指导》一书,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和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教学使用,也可供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参考。 全书共分5章。第一章介绍了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技术;第二章~第四章分别叙述红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血栓与止血检验的方法;第五章简要讨论血液学检验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在检验方法的介绍中,主要讨论了方法的原理、材料、操作、注意事项、结果判断、临床意义和评价。 编者主要参考了国内外血液学检验的有关参考文献...查看详细
☉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第4版)(附光盘)》
许文荣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本书第3版内容丰富、知识性、实用性强,得到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广泛好评。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临床血液学无论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第3版出版至今已经有四年多了,为了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新世纪教学与改革的需要,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医学检验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邀请了全国部分从事教学和医疗工作,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修订和编写了本书。本书主要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类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供广大临床医师、检验工作者、研究生和参加职称考试人 员的参考...查看详细
☉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习题集》
夏薇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的检验医学专业五大主干学科之一。对于本门课程学生普遍反映学起来很吃力。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抓住重点,应广大学生要求,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了这本医学检验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的配套习题集。 本习题集以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第4版为蓝本,参编人员多数为该教材的作者,他们多年从事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的教学工作,有着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本书编写了1500余道各类型试题,同时给予了较详尽的解答。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题等主观试题,同时也包括选择题(A1、A2、A3、A4型题、B1型题和X型题...查看详细
☉ 《临床血脂学》
赵水平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1
血脂主要是指存在于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冠心病急性事件(冠脉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起重要作用。人类探索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研究已经历了100余年,充分认识到,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已进行了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其结果反复证实: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不仅能显著减少冠脉事件发生的危险,而且是目前针对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一项最有效措施。这些临床研究的丰硕成果又转而推动了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基础研究,从而使临床血脂学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现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卫生部近期公布的国人健康调查资料表明...查看详细
☉ 《临床循证治疗手册——呼吸疾病》
董碧蓉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23
进入21世纪,临床医学的科学化导致了医学知识体系的深刻变化,随着循证医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意识到知识更新的迫切性。循证医学倡导认真、明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最好的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对患者作出医疗决策。 作为临床医师,我们每天面临许多临床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根据既往的经验,询问高年资医师,查询教科书,根据推理或动物试验结果,或零散的临床研究文献,意见不统一时,由多位医师讨论。这些方法长期以来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临床疑难问题。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患者及其家属知识水平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增加等...查看详细

☉ 《临床循证治疗手册——内分泌分册》
田浩明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是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选择三方面恰当结合的基础之上,认真、慎重地将已存在的最新、最好的客观科学依据用于指导解决临床问题。目前,临床医学模式正进行着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化。最佳研究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核心问题。新的研究证据往往纠正陈旧的结论,并代之以更准确和真实的结论,而且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不断用更新的、更可靠的证据代替以往的证据。而国内外各种医学组织的临床指南,如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定的糖尿病防治指南,都是建立在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之上...查看详细
☉ 《临床循证治疗手册——肾脏疾病》
樊均明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
循证医学是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医学模式,是医学界近年提及率最高的名词之一。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最佳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即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目的是保证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 循证医学与传统的经验医学有着重要的区别。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医生多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研究报告来处理患者(经验医学),对所使用的证据检索欠系统欠完全,对文献的评价缺乏标准,评价欠严格、偏倚多,因此其指导临床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均不能得到保证,可能使一些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不被临床采用,而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却长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查看详细
☉ 《临床循证治疗手册——消化疾病》
王一平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1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临床实践中个人经验十分有限,单凭个人临床经验和(或)不完善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临床实践,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临床医学的需要。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医学领域中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循证医学。 这是一本强调怎样应用循证医学证据于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新书。很多优秀的教科书注重疾病的病理生理,并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本书并不旨在取代这样的书,而注重于临床治疗依据的证据。作者应用循证医学知识和方法,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最强有力、最新的证据,对治疗性随机试验和这些随机试验的系统评价进行分析,同时也介绍了有关疾病等的诊断要点。 这是一本强调怎样应用循证医学证据于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新书...查看详细
☉ 《临床药理学》
戴德哉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1
《临床药理学》阐述临床合理用药及其相关理论。总论:临床试验,血药浓度与药效的相关性,血液浓度与药效之间的动力学关系,及按一次血药浓度测定预测临床药效,肾病、肝病明的药代动力学,极端年龄状态下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特点,遗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临床药理学中受体及药效学评价。各论:详细论述各种重要疾病的临床用药及进展,反映当代药物临床药效的新理论。附录中“英国的临床药学”,由贡国药师A Savage撰写,介绍英国医院中临床药学的概况。 总论 第1章 概论及临床试验 第2章 血浆药物浓度及监测的临床意义 第3章 临床药物动力学基础 第4章 药物处置及转化 第5章 遗传药理学 第6章 疾病对药物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第7章 孕妇、哺乳期、小儿及老年人用药 第8章 药物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 第9章 临床药理学与爱体药理学 第10章 血液浓度和临床药效关系-药效的动力学 各论 第11章 治疗精神病药物 第12章 治疗抑郁症药物 第13章 治疗焦虑药物及催眠药物 第14章 治疗帕金森病药物 第15章 治疗癫痫病药物 第17章 治疗席子以血性心力衰竭药物 第18章 治疗高血压病药物 第19章 治疗冠心病药物 第20章 治疗心律失常药物 第21章 治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 第22章 使用短效钙拮抗剂的不良反应 第23章 治疗休克药物 第24章 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 第25章 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物 第26章 治疗肝脏疾病药物 第27章 治疗糖尿病药物 第28章 治疗恶性肿瘤药物 第29章 治疗细菌感染药物(1)-总论 第30章 治疗细菌感染药物(2)-磺胺类及喹诺酮类 第31章 治疗细菌感染药物(3)-抗生素 第32章 免疫调节药物 第33章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第34章 时间药理学 附 英国的临床药物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查看详细
☉ 《临床药理学》
赵香兰,黄民 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8-1
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药物品种和数量迅猛增长。以患者为对象,利用现代理论、现代技术研究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与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探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制定个体化剂量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已成为一门医学与药学、药理学与治疗学紧密结合的现代新兴科学,即临床药理学。 目前,国内出版的临床药理学方面的书籍大多数为参考书,教材为数不多,而且篇幅较大,适合教学用者更寥寥无几。本教材适合临床药理学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教学使用,主要侧重临床药理学总论的内容。本教材的特点是:既着重临床药理学的基础内容的阐述,使学员熟识和掌握.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规律;同时又充分介绍近年来本学科领域进展迅速的内容;并且着重基础内容讲深讲透...查看详细
☉ 《临床药理学》
  1900-1-1...查看详细
☉ 《临床药理学 第二版》
李家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5-1...查看详细
☉ 《临床药物变态反应诊断与处理》
李世荫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3-1
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药物变态反应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著作。 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总论共8章,分别阐述药物变态反应的性质、发生机制、发生的危险因素、诊断、处理、预防及抗变态反应药物等。第二篇临床各论,共12章,分别讨论药物变态反应所致各种病变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第三篇药物各论,共6章,分别讨论各种常用和较常用药的变态反应。本书的特点为科学性与实用性并重,既有现代国内外研究新进展的介绍,又有临床经验的总结,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实用性强。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临床各科医师、药师、护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者和有关的防治研究工作者,也可供医药院校师生及青年医师参考学习...查看详细
☉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1900-1-1...查看详细
☉ 《临床药物监测与评价》
  1900-1-1...查看详细
☉ 《临床药物使用手册》
  1900-1-1
该手册收载了众多近年上市的新药,编排的形式有利于从治疗角度查阅,而内容既有对收载药品的药效学与药物动力学的简明阐述,又有对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的警告。因此,该书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包括临床医师、临床药师、护理人员、医学院校师生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A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B 血液及造血器官药物 C 心血管系统药物 D 皮肤药物 G 泌尿生殖系统药物及性激素 H 激素(不包括性激素) J 一般全身用抗感染药物 L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物 M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N 神经系统药物 P 抗奇生虫药物 R 呼吸系统药物 S 感觉器官药物 V 其他 中文药名索引 英文药名索引...查看详细
☉ 《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
贾公孚,谢惠民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
药物新用和联用已成为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近十余年的国内外文献为基础。从中西医结合及中西药比较药理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临床常用中西药物新用联用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本书概述中介绍药物新用的原则和方法,药物新用与新药开发,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物联用及其相互作用,中西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及合理用药等。本书分两部分。记述中西药物800余种,全面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药理及功效,新用的方法和疗效,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等等,并附有参考文献,药名对照和病症用药索引,本书为安全合理地开展中西药物新用和联用,提供了不可或缺少的参考资料。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全面系统、资料新颖、实用性较强...查看详细
☉ 《临床药物应用指南》
郑秀凤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1
药物的临床应用,若应用得法,可起到良好甚至奇特的功效,如应用不得法,不但贻误治疗,还可引起不应发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宁波大学医院捐资人、名誉院长汤于翰博士在建院起始,就再三提出希望编一本药物临床应用方面的手册或指南,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物。这一倡议得到我学院兼职药理学专家郑秀凤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我院焦效兰教授的配合下,主编了本书。郑教授还积极组织,并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耿宝琴教授、魏尔清教授、方理本教授等专家共同参与,这些教授都具有丰富的药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参编,无疑使本书大为增辉。 全书共十五章,药物倾向于按疾病系统分类,与以往编写的确良各类药物手册有别。每个药物按作用与用途、用法、注意点、制剂四个部分叙述...查看详细
☉ 《临床药物治疗学》
姜远英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1
随着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协调发展,药学科学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药学科学正在由过去的化学模式向化学一生物学一医学模式转变,医院药学也面临着由面向药品向面向病人转变,由药品供应为主向合理用药为主转变。21世纪药学工作的重点将是新药创制和合理用药。为适应合理用药工作的需要,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药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研究决定编写《临床药物治疗学》教材,系统地阐述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合理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原则。 《临床药物治疗学》共22章。总论部分10章,主要介绍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包括药动学基础和给药方案设计、病人的疾病、生理状况及遗传特征等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新药临床评价等...查看详细

☉ 《临床药物治疗学(第3版)(精装)》
陈文彬,罗德诚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1
和本书第一、二版,第三版保持本书的特色,即由每章由总论和各论组成。在总论中,一般地介绍系统解剖生理,疾病分类,疾病表现的共同特点与治疗原则,在各论中,针对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及临床表现,提出疾病的治疗原则与具体治疗方法。为便于读者能迅速查阅到所需了解的药物,本版继续按第二版的方式编排中、英文和英、中文药名对照索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三章 寄生虫病 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九章 代谢性疾病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结核病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第十二章 免疫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恶性肿瘤 第十四章 中毒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精神障碍 第十七章 儿科疾病 第十八章 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药物治疗及避孕药 第十九章 眼科疾病 第二十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 第二十一章 皮肤科疾病 第二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 第二十三章 临床麻醉药物治疗学 中文药名索引 英文药名索引...查看详细
☉ 《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二版)》
罗顺德 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1
本书以临床各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为主线,以病统药,首先概述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重点叙述了药物治疗的原则、治疗药物的分类以及治疗药物个论,基本反映了当今药物治疗的现状、水平及最新进展,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现代药物治疗学的专著。 本书对医、药、护专业人员及高等医药院校的师生,尤其是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及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本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疾病选用药物,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临床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症状,药物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案等,对于一些重点药物作了详尽的论述,反映了当今药物治疗学的最新进展...查看详细
☉ 《临床药物治疗学(精)》
  1900-1-1...查看详细
☉ 《临床药学》
李焕德,程泽能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
本书主林对临术药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包括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群体药物动力学、体内药物分析、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给药方案设计、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监护、中毒抢救、药学文献、临床药学中的护理问题以及中药临床药学等章节。各章节均从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论述,许多内容也是任教老师多年工作的实践和积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对供临床药师、临床医师、医药院校教师和广大中级医药卫生人员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对进一步推动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临床药动学 第三章 群体药物动力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估计方法 第三节 NONMEM法求算PPK参数 第四节 PPK的优点及应用 第五节 群体药物动力学应用实例 第四章 体内药物分析 第一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任务与特点 第二节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简介 第三节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质量控制 第四节 体内药物分析应用实例 第五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 第三节 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 第四节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新进展 第五节 药物化内过程的非线性特征与给药方案设计 第六章 药物相互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物吸收环节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药物分布环节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药物代谢环节的相互作用 第五节 药物排泄环节的相互作用 第六节 与中药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第七节 药物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第八节 药物在体外相互作用 第七章 药物不良作用 第八章 药学监护 第九章 常见药物急性中毒的抢救及治疗 第十章 药学文献的检索 第十一章 药学文献计量学 第十二章 中药临床药学 第十三章 临床药学中的护理问题...查看详细
☉ 《临床液体治疗》
李文硕,王国林,于永浩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1-1
本书是临床输液治疗方面的专著,书中对动静脉穿刺术、常用输液剂使用、临床输液监护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介绍,并给出了适合液体治疗的疾病治疗方法。本书是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液体治疗是经静脉输入与细胞内、外液的电解质成分、含量、渗透浓度相一致的输液剂,使体液功能得以维持的治疗措施。液体治疗不仅包括治疗各种疾病所进行的临床专科输液,还包括为获得特殊治疗目的所进行的输液,如输入血液成分治疗、载体输液、营养支持输液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液体治疗的发展史 第二节 实施液体治疗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章 动静脉穿刺置管术 第一节 外周动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术 二、外周动脉穿刺置管术 第二节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及中心静脉压测定 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二、中心静脉压测定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S—G导管置管术 一、S—G双腔与三腔导管 二、S—G导管置管术 第三章 常用输液剂功用与输注时注意事项 第一节 与液体治疗相关名词解释 第二节 常用输液剂功用 一、维持输液剂 二、补充输液剂 三、渗透压输液剂 第三节 输液剂的滴注速度 一、单一电解质输液剂 二、复方电解质输液剂 三、渗透压利尿剂 四、血浆蛋白输液剂 五、营养输液剂 第四章 液体治疗护理 第一节 液体治疗的护理技术与操作 一、静脉输液步骤 二、静脉穿刺术 三、静脉液体治疗并发症与防治 四、液体治疗护理注意事项 第二节 特殊病人液体治疗护理 一、小儿液体治疗护理 二、老年病人液体治疗护理 三、危重症病人液体治疗护理 四、输血治疗护理 五、静脉营养治疗护理 六、病人自控镇痛泵的护理 第五章 液体治疗监测 第一节 一般情况监测 第二节 循环功能监测 一、血压监测 二、脉搏监测 三、CVP监测 四、心排出量(CO)监测 五、Sp02监测 六、ECG监测 第三节 血液成分监测 一、血清钠浓度监测 二、血细胞比容监测 三、血浆胶体渗透压监测 四、血糖监测 五、乳酸盐监测 六、血气监测 七、血渗透浓度监测 第四节 肝肾功能监测 一、肝功能监测 二、肾功能监测 第六章 安全大输液与液体治疗并发症治疗 第一节 安全大输液 第二节 液体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第七章 内科患者液体治疗 第一节 消化液丢失的液体治疗 第二节 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液体治疗 一、病理生理改变 二、急性肠梗阻的液体治疗 第三节 急性胆道感染与胆囊炎患者的液体治疗 第四节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液体治疗 第五节 高血糖的液体治疗 一、糖的生理知识 二、高血糖的相关病理生理与临床知识 三、高血糖的液体治疗 四、严重高血糖的诊断与治疗 五、高血糖病人围术期血糖调控 第六节 肾衰竭的液体治疗 一、急性肾衰竭的液体治疗 二、慢性肾衰竭的液体治疗 第七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液体治疗 第八节 热疾病的液体治疗 第八章 外科患者液体治疗 第一节 休克的液体治疗 一、新休克学说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参数 二、出血及低血容量 三、晶体液与胶体液复苏 四、感染性休克的液体治疗 第二节 围术期液体治疗 一、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 二、术前输液 三、术中输液 四、术后输液 第三节 烧伤患者液体治疗 一、体液渗出期与水肿回收期的体液改变 二、烧伤患者的体液失衡 三、烧伤患者的液体治疗 第九章 神经外科患者液体治疗 一、女性体液分布特点 二、影响水盐代谢的女性激素 三、伴有水盐代谢障碍的妇科疾病 四、妊娠的体液改变 五、妊娠合并症的液体治疗 六、羊膜腔输液 第十章 神经外科患者液体治疗 第一节 神经外科液体治疗相关基础知识 第二节 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电解质失衡治疗 第三节 神经外科患者液体治疗的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特殊患者液体治疗 第一节 老年人液体治疗 一、老年人体液容量变化 二、老年人体液电解质变化 三、老年人体液调节因素的变化 四、老年人常见的体液容量及电解质失衡 五、老年人液体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小儿患者液体治疗 一、小儿体液的组成和分布 二、体液的调节 三、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四、临床常用输液方案 第十二章 营养支持治疗 第一节 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肠外营养治疗 一、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 二、各种肠外营养液 三、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四、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实施 五、肠外营养治疗的并发症 六、肠外营养治疗的监测 第十三章 输入血液成分治疗 第一节 血液生理 一、血细胞特性 二、血浆 三、止血 第二节 输入红细胞的治疗 一、红细胞的保存 二、各种红细胞液成分 三、红细胞输入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输入血小板的治疗 一、血小板的制备 二、血小板输入的临床应用 三、无效性血小板输入 四、输血小板反应 第四节 分离血浆的输入 一、新鲜冰冻血浆(FFP) 二、冷沉淀物 三、白蛋白 四、纤维蛋白原(Fg) 第五节 输血反应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 二、发热输血反应 三、输血过敏反应 四、其他输血不良反应 第六节 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逆转录病毒感染 二、肝炎感染 三、疱疹病毒感染 四、寄生虫感染 五、梅毒传染 六、细菌感染 第七节 自身输血 一、术前采集自身血液并保存 二、术中术后血液收集 三、血液稀释 第十四章 血浆代用品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血浆代用品的药理作用 一、天然胶体溶液 二、人造胶体溶液 第二节 血浆代用品的临床应用 一、右旋糖酐 二、羟乙基淀粉 三、明胶 第十五章 载体输液 第一节 载体输液相关基础知识 一、经静脉给药的优点及适应证 二、静脉给药的缺点及危害 三、载体输液的注意事项 四、载体输液的特殊技术 第二节 常用的载体输液 一、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 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三、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四、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五、抗凝与溶栓 六、化疗 七、能量合剂的应用 第三节 载体输液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配伍禁忌 二、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附 水的功能...查看详细
☉ 《临床医师口袋丛书--内分泌代谢疾病手册》
于德民,张喆 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1
本书分别从概述、论断、治疗等方面论及,尽量反映当今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治的最新水平和观点。这本书本着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简练、深入浅出、简明实用的原则,在内容上介乎于大型学术专著和简明的临床应用手册这两类参考书之间,内容全面而又庞杂繁复;查阅方便又不至于过于简单,以现代性、实用性为特点。适用于大多数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中青年医师和技术人员的需要。 在日新月异的高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现代医学迅速发展,需要临床医生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技术,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疾苦。根据这一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便携式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专业参考书。 第一章 内分泌代谢急症 第一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二节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第三节低血糖昏迷 第四节乳酸性酸中毒 第五节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第六节粘液性水肿昏迷 第七节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完危象 第八节嗜铬细胞瘤危象 第九节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危象 第十节垂体卒中 第二章 下丘脑及垂体疾病 第一节下丘脑综合征 第二节尿崩症 第三节垂体性侏儒症 第四节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第五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第六节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 第七节垂体肿瘤 第八节性发育不全症 第九节神经性厌食症及神经性贪食症 第三章 甲状腺疾病 第四章 甲状旁腺疾病和代谢性骨病 第五章 肾上腺疾病 第六章 性腺疾病 第七章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 第八章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第九章 肥胖症 第十章 脂质代谢紊乱 第十一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第十二章多发性内分泌疾病综合征 附录:内分泌代谢疾病常用药物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临床医师速成手册——血液科疾病》
乔振华 主编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8-1
《血液科学疾病》为临床医师速成手册系列丛书之一,分总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常用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各论内容丰富,包含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程序、诊断标准和诊断治疗原则。本书条理清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别适用于医学院学生和基层医学院医师使用。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血液系统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第二章 造血与造血调控 第三章 血液的系统疾病的分类及常见症状和体征 第四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二篇 各论 第六章 贫血概述 第七章 缺铁性贫血 第八章 巨幼细胞贫血 第九章 铁代谢异常的贫血 第十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十一章 血红蛋白病 第十二章 红细胞膜病变引起的溶血病 第十三章 红细胞酶缺陷性疾病 第十四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第十五章 争性失血性贫血 第十六章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第十八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十九章 白血病总论 第二十章 急生白血病 第二十一章 少见类型的急性白血病 第二十二章 慢性白血病 第二十三章 恶性淋巴瘤 第二十四章 浆细胞病 第二十五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 第二十六章 组织细胞增生症X 第二十七章 类脂质沉积症 第二十八章 骨髓增殖性疾病 第二十九章 出血性疾病概述 第三十章 血客性紫癜 第三十一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三十二章 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 第三十三章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第三十四章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第三十五章 血栓性疾病 第三十六章 脾功能亢进 第三十七章 妊娠与血液病 第三十八章 外科手术与血液病 第三十九章 成分输血与输血不良反应 第四十章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 第四十一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临床医学导论(孙宝志)》
  1900-1-1...查看详细
☉ 《临床医学概论》
  1900-1-1...查看详细
☉ 《临床医学概要》
  1900-1-1...查看详细
☉ 《临床医学概要Ⅰ》
 科学出版社 1900-1-1...查看详细
☉ 《临床医源性心脏骤停》
王立祥,刘惠亮,杨贵荣 主编  2008-10-1
本书紧紧围绕医疗干预中可能发生意外心脏骤停这一严峻主题。阐述了临床医师在实施诊治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原因机制及预防处理,并附有针对不同原因个体化应对的典型病例,其立意新颖、层次分明,赋予了本书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全书整体结构框架由“绪论”、“药物篇”、“检查篇”、“操作篇”、“麻醉篇”和“手术篇”组成,由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专家撰写。他们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切身经验教训,参考最新的医学文献,拓展了心肺复苏的理论,探索了用药、检查、操作、手术麻醉中发生心脏骤停的个体化的预防处理方法。目前在临床医学领域,医疗干预相关的心脏骤停增多,与之相关的医患纠纷数量增长,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查看详细
☉ 《临床医院感染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0-1...查看详细
☉ 《临床胰腺病学》
(西)多明戈(Dominguez,J.) 著,赵玉沛 主译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7-5-1
本书为国外胰腺病学专著,作者为当今世界胰腺病领域的权威专家。 全书系统介绍了近年来临床胰腺病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有机融合了循证医学和经验医学,对各类胰腺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精辟深入的讲解。 书中配有大量图表资料,使论证生动形象。 在每一章后附有详细的参考文献资料,方便读者查阅参考。 对所有治疗胰腺疾病的消化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而言,本书是一部实用价值极高的工具书。 第1部分 急性胰腺炎 第1章 急性胰腺炎临床定义与分类 第2章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第3章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临床关键点 第4章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 第5章 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原则 第6章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早期评估 第7章 影像学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临床分期及相关并发症检测中的应用 第8章 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治疗 第9章 急性胰腺炎的疼痛治疗指南 第10章 胰腺炎急性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时机、方式与疗程 第11章 急性胰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原理、指征及临床应用方案 第12章 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的机体调节:前景展望 第13章 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应用原则 第14章 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指征 第15章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第16章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何时观察?何时引流?如何引流? 第17章 胰腺脓肿的治疗方法 第18章 腹腔镜手术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第19章 如何防止急性胰腺炎的复发 第20章 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的普遍观点 第2部分 慢性胰腺炎和囊性纤维化 第21章 慢性胰腺炎临床的定义与分类 第22章 慢性胰腺炎的流行病学:低发病率?低诊断率? 第23章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有诱因的遗传病? 第24章 慢性胰腺炎的病生理学 第25章 胰腺囊性纤维化的遗传学和临床相关性如何? 第26章 酒精性胰腺损伤的相关机制 第27章 为什么慢性胰腺炎很难确诊——早期诊断的临床要点 第28章 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与分期的作用:MRCP与MRI能否完全取代ERCP与CT? 第29章 超声内镜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地位 第30章 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结果是否应作为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金标准? 第31章 胰腺功能检查对慢性胰腺炎、囊性纤维化及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和分期是否必需?怎样进行临床常规应用? 第32章 慢性胰腺炎患者的随访:采取的措施及可预期的并发症 第33章 慢性胰腺炎疼痛的保守治疗:临床治疗指导 第34章 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疼痛:真正有效还是仅仅可行? 第35章 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的治疗:实践指南 第36章 囊性纤维化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获得良好结果的处理手段 第37章 与胃肠手术、糖尿病、AIDS相关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治疗 第38章 慢性胰腺炎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时机 第39章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术式选择与疗效 第40章 慢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处理:何时观察?何时引流?如何引流? 第3部分 胰腺癌 第41章 胰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第42章 胰腺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临床相关概念 第43章 胰腺癌发生的遗传学基础:哪些内容可能和临床相关? 第44章 胰腺癌的临床评估:早期诊断是否可行? 第45章 肿瘤标记物能够给胰腺癌带来什么? 第46章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第47章 影像学在胰腺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 第48章 超声内镜在胰腺癌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价中的作用 第49章 胰腺癌根治术前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是否必需? 第50章 腹腔镜与腹膜细胞学检查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第5l章 胰腺癌的疼痛治疗原则 第52章 可切除胰腺癌的最佳手术方案 第53章 可切除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辅助治疗及新辅助治疗 第54章 内镜技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第55章 胰腺癌的姑息性化疗及放疗 第56章 胰腺癌的新兴疗法及基因治疗 第4部分 胰腺囊性肿瘤 第57章 胰腺囊性肿瘤的谱系及分类 第58章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59章 超声内镜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第60章 胰腺囊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查看详细
☉ 《临床疑难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精要》
姬美容,谢毅 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10-1
近代免疫学、细胞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查虽然有助于血液病诊断,但血细胞形态学仍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血液病医师必须掌握的诊断技巧,本书系作者40余年来从事临床血细胞形态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一本关于疑难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专著。 作者通过对实际病例的临床资料搜集和2000余幅具有诊断价值的显微镜下细胞图像观察,结合现代血液病诊断方法,说明了针吸细胞学(包括骨髓涂片、血片)和淋巴结(或皮损)印片检查对诊断疑难血液病的价值,并对易混淆的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了有见地的看法。本书将有助于血液病学同仁学习如何在显微镜下对细胞形态进行临床思考和诊断。疑难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研究是血液病学知识来源之一...查看详细
☉ 《临床营养》
张爱珍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自身的健康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面对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更好地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要,医护人员逐渐重视对医学营养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该知识是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整体护理所必需的学习内容,也是对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2000年10月我国出版的第一部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规划教材《临床营养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与好评。 我国卫生部把临床营养学作为护理学专业本科与专科教育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这是对当前护理学的新定位,也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2001年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办发[2001]86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l-2010年)的通知...查看详细
☉ 《临床营养基础》
(捷克)索博特卡 主编,蔡威 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8-1
本书结构类似于教科书,是欧洲临床营养继续教育课本。从学习目的、基本概念、常用临床方法到最新进展,内容甚为丰富。它介绍了营养不良在各种状态下发生的情况及对人体的影响,各种营养素在体内代谢特点及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和作用;重点介绍肠外和肠内营养应用指征、各种应用方法的合理选择及并发症防治,并着重对各类疾病合理营养提出应用原则。本书各章节均由现任欧洲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会的资深教授撰写,极具权威性,且涵盖面广。除适合临床营养工作者外,也是医学生、临床医师很好的参考书。每章节后附有近年参考文献,有利进一步学习。本书结构层次清晰、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译文表达通俗易懂,对各科临床医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查看详细
☉ 《临床营养新概念与新技术》
曹伟新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1
全书共分13章,除介绍营养基础知识、临床营养治疗组织管理外,还分述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并就老年营养、糖尿病、骨髓移植、儿科等营养治疗分章逐一作了介绍。...查看详细
☉ 《临床营养学》
蔡东联,史琳娜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3-1
本书由国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联合编写,全面论述了营养基础知识,并密切联系临床各学科,介绍临床营养治疗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全书共3篇25章,内容包括临床营养知识及各种饮食、肠内肠外营养、各类人员及各种环境营养、各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各临床学科的营养治疗、危重患者营养治疗和咨询、食品卫生管理及加工、营养科管理等。书后附录提供了重要的营养参考标准及指南,详细介绍了全自动临床营养治疗系统(CNT-MS)的使用。内容翔实新颖,实用性很强,可作为高等院校必修或选修课程的教材,供临床、营养、药学、口腔、麻醉、卫生管理、护理等专业使用,也是临床医师必备参考书,同时也适合大众阅读参考...查看详细
☉ 《临床营养学》
安建钢,蔡东联,高永瑞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3-1
临床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从营养学角度研究食物、营养素与饮食因素对人体健康及在各种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人体在上述状态下对食物和素的需求,探讨在当前生产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如何合乎营养原则的日常或治疗食谱,以保证各种人群,尤其是各种疾病状态下的人群合理营养,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绪论 第一篇 营养学基础 第1章 各类营养素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 第二节 脂类 第三节 蛋白质 第四节 能量平衡 第五节 维生素 第六节 无机盐 第七节 膳食纤维和水 第2章 各生命期营养 第一节 婴幼儿期 第二节 青春期 第三节 妊娠期 第四节 哺乳期 第五节 老年期 第3章 各类不同劳动生活环境人群的营养 第一节 高温环境 第二节 低温环境 第三节 高原环境 第四节 接触有害物质 第4章 常见营养缺乏病 第一节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第二节 锌缺乏病 第三节 缺铁性贫血 第四节 维生素A缺乏病 第五节 维生素B1缺乏病 第六节 维生素B2缺乏病 第七节 维生素D和钙缺乏病 第5章 营养状况调查和评价 第一节 膳食调查 第二节 体格营养状况检查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第二篇 临床营养概论 第6章 医院饮食 第一节 营养治疗概述 第二节 医院基本饮食 第三节 营养治疗饮食 第四节 试验和代谢饮食 第7章 经肠营养支持 第8章 胃肠外营养支持 第三篇 营养治疗 第9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营养治疗 第10章 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治疗 第11章 泌尿系统疾病营养治疗 第12章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营养治疗 第13章 肿瘤营养治疗 第14章 儿科疾病营养治疗 第15章 妇产科疾病营养治疗 第16章 应激性疾病及术后营养治疗 第17章 特殊症状营养治疗 实验内容 附录 媒体评论...查看详细
☉ 《临床营养学》
焦广宇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1
《临床营养学》于2001年出版,由于内容全面并具有突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深受全国各地同行的厚爱,至今已经过多次印刷。临床营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医学等多门学科相关。自2001年以来,这些相关学科的教材都已经陆续修订,修订内容涉及营养学基础理论与疾病的诊断标准、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等,临床营养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也应该随之发展,才能更好地与临床结合,配合临床治疗。因此,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组织、指导下,我们对第1版教材进行了修订。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调整了编者的人员构成,本版编者中大部分是从事临床工作、有多年临床营养治疗工作经验的专家,这是保证理论联系实际、临床营养结合临床治疗的基础...查看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