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轻重
两边齐中,左右俱不仁者最重,不能运动,不知痛痒者,名为不仁,此即仲师所谓卒病(卒病者,陡然猝发,昏不知人也)。或左或右,但中一边者稍轻,此即仲师所谓偏枯也(详《金匮》)。此二者,皆病之大经者也,若中风入脏,则不可救矣。或但口眼 斜,或但臂不举,或但足不用,或但舌喑不能言,或但麻木有定处(麻木即不仁),此五者,皆病之在孙络者,若久而不治,亦能渐入大经矣(左右二十八脉名为大经,三百六十五穴名为孙络)。故在脏者极重,其生死只在二三日间,在大经者稍轻,往往连年累月始可渐愈,在孙络最轻,有不药而亦能自愈者。
以上从病之所在论轻重也。
人身卫气,应于五神则为知觉,温于四体则为运动,原是左右齐应,两边合用,故能使耳目聪明,心思精详,手足便利。若风邪伤卫,有一处不相应,即有一边不为用,则知觉运动皆为之迟钝矣。所谓一马不行,百马休也。所以中风之后,往往多滞钝之病,虽平生极性急爽利之人,亦变而为迂柔宽缓。盖心欲前,而身不与之俱前,以志不能率气(卫气),气不能率形也,是以知觉多错乱迷忘,运动多艰难迟钝。此皆论病后邪风已衰,卫气未撤消也。当夫初亦昏不知人。其风中一边者,昏不知人,即风中小络者,亦昏不知人。以卫气猝为邪风所袭,不能自主也。一二日后,或七八日后,邪风少衰,卫气之已伤于左者,虽未能骤复,其未伤于右者,则必运动,而人事始渐清醒矣。再数日后,或一二月后,未伤之卫气必渐溉及已伤之卫气,于是偏枯者亦渐渐灵活矣。若治之得法,则未伤之卫气既可渐溉相助,而已伤之卫气又可逐日生发,如是则两边均平,而知觉运动依然复旧矣。其辨轻重之法,初起昏不知人,痰鸣气促,一日之后即能平静清醒,此受邪极微,病之最轻者也。或一二日后,始能平静清醒,此受邪略甚,病之稍重者也。或七八日后,或十余日后,始能平静清醒,此受邪较甚,病之重大者也。或仍不能平静清醒,而反息高鸣喘者,此受邪最重,直入于脏,正气尽去,病之不可救者也。
以上从邪风之微甚,诊轻重也。
以上从病之所在论轻重也。
人身卫气,应于五神则为知觉,温于四体则为运动,原是左右齐应,两边合用,故能使耳目聪明,心思精详,手足便利。若风邪伤卫,有一处不相应,即有一边不为用,则知觉运动皆为之迟钝矣。所谓一马不行,百马休也。所以中风之后,往往多滞钝之病,虽平生极性急爽利之人,亦变而为迂柔宽缓。盖心欲前,而身不与之俱前,以志不能率气(卫气),气不能率形也,是以知觉多错乱迷忘,运动多艰难迟钝。此皆论病后邪风已衰,卫气未撤消也。当夫初亦昏不知人。其风中一边者,昏不知人,即风中小络者,亦昏不知人。以卫气猝为邪风所袭,不能自主也。一二日后,或七八日后,邪风少衰,卫气之已伤于左者,虽未能骤复,其未伤于右者,则必运动,而人事始渐清醒矣。再数日后,或一二月后,未伤之卫气必渐溉及已伤之卫气,于是偏枯者亦渐渐灵活矣。若治之得法,则未伤之卫气既可渐溉相助,而已伤之卫气又可逐日生发,如是则两边均平,而知觉运动依然复旧矣。其辨轻重之法,初起昏不知人,痰鸣气促,一日之后即能平静清醒,此受邪极微,病之最轻者也。或一二日后,始能平静清醒,此受邪略甚,病之稍重者也。或七八日后,或十余日后,始能平静清醒,此受邪较甚,病之重大者也。或仍不能平静清醒,而反息高鸣喘者,此受邪最重,直入于脏,正气尽去,病之不可救者也。
以上从邪风之微甚,诊轻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