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络次序
(此宗气领营血所行也,营行脉中)
经脉发源在左乳旁下,以手按之有动脉者是也。《素问》名为胃之大络虚里穴,《灵枢》名为脾之大络大包穴。盖脉本营血,乃水谷所主,故以脾胃互称。此只一穴,在左乳旁下,若右乳旁下则无有,不论男女,人人皆然。此等要紧之穴,《内经》言之甚清,验之此身亦甚明,乃诸家竟不知此为何事,可为浩叹(虚里出浏腋下三寸,大包在腹下六寸)。
第一,手太阴肺经从左边虚里穴上注肺,由左腋间走左手大指(寸口脉即此),是从胸走手也(正络入肺)。
第二,手阳明大肠经从寸口斜分至腕臂(反关脉即此),走上至头,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入大肠)。
第三,足阳明胃经从头上接前脉,由胸前而下至足背,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胃)。
第四,足太阴脾经从足指接前脉,由膝而上至胸,注心中,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脾)。
第五,手少阴心经从胸中接前脉,由 间而至手小指,是从胸走手也(正络入心)。
第六,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小指外侧接前脉而上至头,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入小肠)。
第七,足太阳膀胱经从头上接前脉,由背而下至足小指,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膀胱)。
第八,跷脉(男用阳跷,女用阴跷)从胫上接前脉,上至背俞,转从复冲下行于足(正络第九,足少阴肾经从足心接前脉,由膝内而上至胸,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肾)。
第十,手厥阴心主经从胸中接前脉,由 而至手中指,是从胸走手(正络散入膻中)。
第十一,手少阳三焦经从手指背接前脉,由手腕外上至耳侧,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历三焦)。
第十二,足少阳胆经从头上耳侧接前脉,由身之旁下至足,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胆)。
第十三,足厥阴肝经从足下接前脉,由膝而上至胸中,注于肺,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肝)。
以上诸脉,各有两条先行于左者毕,然后再注肺,由右腋间走右手太阴经、手阳明经,以次至足厥阴经,亦如其左,不复繁缀,然后再交于督脉。督脉从右足厥阴经上头而来,由头顶中间入颈,循脊中直下至尾骨,分两支入前阴,合交任脉(此脉只一条,无正络)。任脉,从前阴接前督脉由腹中间上胸,复注于肺,为周而复始(此脉亦一条,正络无)。
以上左右十二经、两跷、督、任,凡二十八脉,共长十六丈二尺,一息六寸计,二百七十息此审次第。 详后营行)。
经脉发源在左乳旁下,以手按之有动脉者是也。《素问》名为胃之大络虚里穴,《灵枢》名为脾之大络大包穴。盖脉本营血,乃水谷所主,故以脾胃互称。此只一穴,在左乳旁下,若右乳旁下则无有,不论男女,人人皆然。此等要紧之穴,《内经》言之甚清,验之此身亦甚明,乃诸家竟不知此为何事,可为浩叹(虚里出浏腋下三寸,大包在腹下六寸)。
第一,手太阴肺经从左边虚里穴上注肺,由左腋间走左手大指(寸口脉即此),是从胸走手也(正络入肺)。
第二,手阳明大肠经从寸口斜分至腕臂(反关脉即此),走上至头,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入大肠)。
第三,足阳明胃经从头上接前脉,由胸前而下至足背,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胃)。
第四,足太阴脾经从足指接前脉,由膝而上至胸,注心中,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脾)。
第五,手少阴心经从胸中接前脉,由 间而至手小指,是从胸走手也(正络入心)。
第六,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小指外侧接前脉而上至头,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入小肠)。
第七,足太阳膀胱经从头上接前脉,由背而下至足小指,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膀胱)。
第八,跷脉(男用阳跷,女用阴跷)从胫上接前脉,上至背俞,转从复冲下行于足(正络第九,足少阴肾经从足心接前脉,由膝内而上至胸,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肾)。
第十,手厥阴心主经从胸中接前脉,由 而至手中指,是从胸走手(正络散入膻中)。
第十一,手少阳三焦经从手指背接前脉,由手腕外上至耳侧,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历三焦)。
第十二,足少阳胆经从头上耳侧接前脉,由身之旁下至足,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胆)。
第十三,足厥阴肝经从足下接前脉,由膝而上至胸中,注于肺,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肝)。
以上诸脉,各有两条先行于左者毕,然后再注肺,由右腋间走右手太阴经、手阳明经,以次至足厥阴经,亦如其左,不复繁缀,然后再交于督脉。督脉从右足厥阴经上头而来,由头顶中间入颈,循脊中直下至尾骨,分两支入前阴,合交任脉(此脉只一条,无正络)。任脉,从前阴接前督脉由腹中间上胸,复注于肺,为周而复始(此脉亦一条,正络无)。
以上左右十二经、两跷、督、任,凡二十八脉,共长十六丈二尺,一息六寸计,二百七十息此审次第。 详后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