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漏
目属肝,内 属膀胱,此盖一经积邪之所致也,故曰热积必溃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竹叶泻经汤主之。大便不硬者,减大黄,为用蜜剂解毒丸主之。不然药误病久,终为祸害。
【大 漏证】大 之间生一漏,时流血水,其色紫晕,肿胀而疼。病在心部,火之实毒。治法宜补北方,泻南方。
【小 漏证】小 间生一漏,时流血,色鲜红。病由心包络而来,相火横行之候。失治则神膏损而明丧矣。
当于北方中补而抑之。
【阴漏证】不论何部生漏,但从黄昏至天晓则痛胀流水,作青黑色,或腥臭不可闻,日间则稍可,非若他证之长流。乃幽阴中有伏隐之火,随气升而来,故遇阴分即病重。治当温而清之。
【阳漏证】不论何部分生漏,但日间胀痛流水,其色黄赤,遇夜则稍可,非若他漏长流也。
治当补正气,清金火。
【正漏证】有漏生于风轮,或正中,或略偏,病至此目亦危矣。若初发破浅,则流出如痰白膏,犹为可救。至于日久而深,则流出青黑膏汁,损及瞳神,即有金丹妙药,难挽先天二五元精,丧明必矣。病属肝肾二部,目窍于肝主于肾,故曰正漏耳。
【偏漏证】漏生在气轮,金坚而位傍,为害稍迟,故曰偏漏。其流如稠浊白水,重则流脓。久而失治,水泄膏枯,目亦损矣。
【外漏证】生于两睥之外,或流脓,或流稠臭水,胀痛则流出,不胀则略止,其害目迟于各漏。久而失治,则睥坏气泄,膏水耗损,目亦坏矣。
【窍漏证】乃目傍窍中流出薄稠水,如脓腥臭,拭之即有,久则目亦模糊也。人嗜燥耽酒、痰火湿热者,每患此疾。久而不治,亦有暗伤神水,耗涩神膏之害,与气壅如痰相似,彼轻此重。如痰乃在外水不清,睑内欲出不得出者;此则从内,邪气熏蒸而出,欲罢不能者。治亦深浅迟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