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拇书籍 > 中医养生 > 《中医饮食营养学》
编号:112957
第七章 补气类
     常用补气类食物

    【基原】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异名】土豆、山药蛋、洋山芋。

    【性味归经】甘,平。入胃、大肠经。

    【功效】益气健脾,调中和胃。

    【应用】

    1.病后脾胃虚寒,气短乏力:牛腹筋150g,马铃薯100g,酱油15g,糖5g,葱、姜各2.5g,文火煮烂,至肉、土豆都酥而入味。(《传统膳食宜忌》)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和习惯性便秘:未发芽的新鲜马铃薯,洗净切碎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天早晨空腹下一两匙,酌加蜂蜜同服,连续半月至二十天。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食物。(《常见疾病手册》)

    【使用注意】

    马铃薯发芽,须深挖及削去芽附近的皮层,再用水浸泡,长时间煮,以清除和破坏龙葵碱,防止多食中毒。脾胃虚寒易腹泻者应少食。

    【现代研究】

    由于芽与皮内均含龙葵碱,它能破坏红细胞,严重中毒时导致脑充血水肿以及胃肠粘膜发炎、眼结膜炎。龙葵碱主要分布在皮部及芽中。

    【按语】

    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尤以东北产量多而质优,马铃薯是我国人民喜食物。用马铃薯制作的食品较多,目前已有马铃薯淀粉、炸马铃薯片等在市场上出售。马铃薯磨汁可治水火烫伤,加醋外敷,可治腮腺炎。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功能稀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

    2.《湖南药物志》:“补中益气,健脾胃,消炎。”

    【基原】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干实体(菌盖及柄)。

    【异名】香菇、冬菰。

    【性味归经】甘,平。入胃经。

    【功效】益胃气,托痘疹,止血。

    【应用】

    1.胃痉,反胃呕吐:皂荑树蕈,焙干为末,饭前糖水送下。(《家庭食疗手册》)

    2.功能性子宫出血:杨树蕈焙干研末,每服3g,温水下,日服二次。(《家庭食疗手册》)

    3.小儿痘疹干瘪,体虚难出:香菇6~9g,水煎服。(《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痧痘后、产后、病后忌用野生香蕈,其与毒蕈易混淆,误食后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

    【现代研究】

    香蕈中含有降低血脂物质香蕈素,而且含钙、磷较高,可作为天然抗佝偻病的食物。香蕈中的松茸醇,为鲜品香气的主要成份。

    【按语】

    香蕈清香鲜美,能增进食欲,降低血脂,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也可作小儿软骨病的食品以辅助治疗。香蕈多糖有一定的提高免疫作用和抗癌作用,肿瘤病人食用有益。

    【参考文献】

    1.《本草求真》:“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不禁。”

    2.《医林纂要》:“可托痘毒。”

    3.《现代实用中药》:“为补偿维生素D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

    【基原】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肉或全体。

    【异名】,黄。

    【性味归经】甘,温。入肝、脾、肾经。

    【功效】祛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止痔血。

    【应用】

    1.足痿无力:鳝鱼加金针菜共煮。(《山民方食》)

    2.内痔出血:鳝鱼煮食。(《便民食疗》)

    【使用注意】

    凡病属虚热者不宜食。《随息居饮食谱》:“时病前后,疟、痢、胀满诸病均大忌。”

    【按语】

    鳝鱼血外涂治面神经麻痹,左斜涂右,右斜涂左,有一定功效。

    【基原】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

    【异名】鳅,鳅鱼。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经。

    【功效】补中气,祛湿邪,清热,壮阳。

    【应用】

    1.泥鳅煮食。(《濒湖集简方》)

    2.泥鳅同米粉煮羹食。(《活人心统》)

    3.黄疸湿热,小便不利:泥鳅炖豆腐食。(《泉州本草》)

    4.肝炎:泥鳅焙干,碾粉,每日3次,每次10g。(《杏林春满集》)

    【使用注意】

    本品补而能清,诸病不忌。

    【现代研究】

    具有利胆作用。

    【按语】

    据临床观察,泥鳅是治疗肝病、胆囊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的较好食品。

    【参考文献】

    1.《医学入门》:“补中,止泄。”

    2.《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3.《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基原】为鳀科动物鲚鱼的肉。

    【异名】刀鱼。

    【性味归经】甘,温。

    【功效】补气活血,泻火解毒,健脾开胃。

    【应用】

    1.体虚无力:鲚鱼肉、鱼子加调料煮食。(《随息居饮食谱》)

    2.食少腹胀:鲚鱼共姜、葱煮食。(《金峨山房药录》)

    【使用注意】

    有湿病疮疥忌食。《食物本草》:“发疥,不可多食。”《日用本草》:“食之无益,助火动痰。”

    【现代研究】

    含蛋白质、脂肪及微量元素锌、硒等,有利于儿童的脑发育。

    【按语】

    药理研究发现,鲚鱼所含之锌,能使血中抗感染淋巴细胞增加,临床也证实鲚鱼有益于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

    【参考文献】

    1.《随息居饮食谱》:“补气。”

    2.《本草求原》:“贴败疽痔漏。”

    【基原】为动物桂鱼的肉。

    【异名】石桂鱼。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补气血,益脾胃,化骨刺。

    【应用】

    1.虚劳体弱:桂鱼煮食。(《随息居饮食谱》)

    2.骨刺鲠喉:桂鱼胆阴干,用其末酒化温呷,吐之即已。(《千金方》)

    【使用注意】

    《本草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按语】

    本品为虚劳食疗要品,肺结核病人宜食之。

    【参考文献】

    1.《随息居饮食谱》:“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血,运饮食,肥健人。”

    2.《食疗本草》:“补劳,益脾胃。”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异名】大米、粳米。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

    【应用】

    1.婴儿吐奶(脾胃虚弱):粳米炒焦,水煎服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淡竹沥一合(约20ml),粳米一合(约20g),炒黄,以水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

    【使用注意】

    粳米营养丰富,并大多存在于谷皮中,故平时不宜多食细粮,以免由于谷皮的丢失,而减少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此外,粥饭虽是补人之物,但是过量与偏食也不适宜。

    【现代研究】

    粳米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其中磷含量略高于糯米,而糊精含量略低于糯米。

    【按语】

    粳米煮成的粥饭是我国及东南亚等地人民的主食,为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稻有水生、陆生之别。按其粘性可分粳稻、籼稻、糯稻三种。

    粳稻:植株较矮,秆硬叶幅狭,谷粒短圆,米的粘性较强,但比糯米差,胀性小,有除烦止渴的作用。

    籼稻:植株较高,秆硬叶幅宽,谷粒细长,米的粘性差,胀性大。

    糯稻:谷粒有较短圆型的,有细长型的,其米粒中含大量的糊精,粘性最强,胀性小。

    【参考文献】

    1.《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2.《食鉴本草》:“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

    【基原】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肉。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温中,益气,补精,添髓,降逆。

    【应用】

    1.反胃:反毛鸡一只,煮烂去骨,入人参、当归、食盐各15g,再同煮烂,食之至尽。(《乾坤生意》)

    2.中风湿痹,五缓六急,骨中疼痛,不能踏地:乌雌鸡一只煮熟,以豉汁、姜、椒、葱,酱调作羹,空心食之。(《圣惠方》乌雌鸡羹)

    3.肾虚耳聋:乌雄鸡一只,治净,以无灰酒3000m1,煮熟,乘热食之,三、五只效。(《本草纲目》)

    【使用注意】

    凡实证、邪毒未清者不宜食。

    【按语】

    鸡肉含丰富蛋白质,其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故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好的蛋白质食品。对体质虚弱,病后或产后用鸡肉或鸡汤作补品食用更为适宜,尤以乌骨鸡为佳。可用于虚劳瘦弱、骨蒸潮热、脾虚泄泻、消渴、崩漏、赤白带、遗精等。鸡翅膀、鸡脚均能动风、生痰、助火,故肝阳上亢者忌食。

    【参考文献】

    1.《本经》:“丹雄鸡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杀毒。黑雌鸡主风寒湿痹,安胎。”

    2.《日华子本草》:“黄雌鸡,止劳劣,添髓补精,助阳气,暖小肠,止泄精,补水气。”

    【基原】为鸭科动物鹅的肉。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经。

    【功效】益气补虚,和胃止渴。

    【应用】

    1.中气不足,消瘦乏力,食少:鹅一只去毛杂,黄芪、党参、淮山药各30g,共煮熟后食之。(《家庭食疗手册》)

    2.气阴不足,口干思饮,乏力,气短,咳嗽,纳少等:鹅肉250g,瘦猪肉250g,淮山药30g,北沙参15g,玉竹15g,共煮食用。(《补药和补品》)

    【使用注意】

    湿热内蕴者勿食。

    【按语】

    补益及治消渴以白鹅为佳。不宜过量食用,食多则不易消化。

    【参考文献】

    1.《本草拾遗》:“主消渴,煮鹅汁饮之。”

    2.《随息居饮食谱》:“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

    【基原】为雉科动物鹌鹑的肉或全体。

    【异名】鹑鸟。

    【性味归经】甘,平。

    【功效】健脾消积,滋补肝肾。

    【应用】

    1.小儿疳疾:鹌鹑十只,洗净,加少量油盐蒸熟,早晚各吃一次,连吃五日。(《家庭食疗手册》)

    2.肝肾阴虚,腰膝酸痛:鹌鹑一只,杞子30g,杜仲9g,水煮去药,食肉喝汤。(《补药与补品》)

    3.泄痢:鹌鹑肉、小豆、生姜煮食。(《嘉佑本草》)

    【使用注意】

    当外感、痰热未清时不食。

    【按语】

    鹌鹑是补益佳食,鹌鹑肉的营养价值比鸡肉好,有人称之为“动物人参”。其味鲜美,且易消化吸收,适合于孕妇、产妇、老年体弱者食用,也是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病人的良好食品。

    【参考文献】

    1.《嘉佑本草》:“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

    2.《本草纲目》:“滋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热结。”

    常用食品

    【原料】

    白米50~100克,人参10克。

    【制法】

    将人参切成小块,用清水浸泡40分钟,方入沙锅(铝锅)内,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熬约两小时,再将米洗净放入参汤中煮成粥。

    【服法】

    早晚各服一次,常服有效。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

    【应用】

    因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所致的饮食不香,腹胀便溏,稍食寒凉则脘腹不适,甚至腹泻者。

    【注意事项】

    忌铁器,服粥期间忌食萝卜和茶。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粳米洗净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党参、黄芪浓缩液,稍煮片刻即可。

    【服法】

    早晚各服一次,服时可酌加白糖。

    【功效】

    补正气,疗虚损,抗衰老。

    【应用】

    内伤劳倦,年老体弱,久病身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脾虚久泄,食欲不振等症。

    【注意事项】

    连服3~5天后,须间隔2~3天再服。服粥期间忌食萝卜和茶叶。

    【原料】

    白面粉3000克,羊肉100克,羊肚500克,鸡蛋5个,蘑菇200克,韭黄250克,白菜苔500克,生姜、食盐、胡椒粉、料酒、醋各适量。

    【制法】

    将羊肉、羊肚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蘑菇洗净,一切两块。白菜苔洗净,切段。韭黄洗净,剁碎待用。面粉用水和好,稍稍放置,放入韭黄、食盐,揉成面团,擀薄切成面条。羊肉羊肚方加入生姜、蘑菇,置于武火上烧熟,然后将面条下入,烧开,放入食盐、料酒、醋、胡椒粉即成。

    【服法】

    可作正餐食用。

    【功效】

    补中益气。

    【应用】

    脾胃气虚、营养不良所致的短气、懒言,肢体困倦,身体消瘦等。

    【原料】

    人参10克,莲子10枚,冰糖30克。

    【制法】

    将人参、莲子(去心)放入碗中,加洁净水适量泡发,再加入冰糖。将盛药物的碗置于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人参可反复使用3次,次日再加莲子、冰糖和水适量,如前法蒸炖。

    【服法】

    吃莲肉,喝汤,第3次时,同人参一起吃下。早晚各食1次。

    【功效】

    补气益脾。

    【应用】

    病后体弱,气虚自汗,食少倦怠,脾虚泄泻等症。

    【注意事项】

    忌铁器,忌食萝卜和茶。

    【原料】

    嫩母鸡1只,黄芪30克,精盐5克,料酒15克,葱、姜各10克,味精、胡椒适量。

    【制法】

    鸡宰杀后,去毛、爪、内脏,洗净后先入沸水锅内焯致皮伸,再用凉水冲洗,滤干水待用。黄芪洗净,切成6~7厘米长的段,每段剖成两半,纳入鸡腹内。葱、姜洗净后切好待用。将鸡放入汽锅内,加入葱段、姜片、料酒、清水、盐,用棉纸封口,上屉用旺火蒸致沸后约2小时,出屉,捡出葱、姜,把黄芪从鸡腹内取出,码放在鸡上,加胡椒粉调味即可食。

    【服法】

    可佐餐食用。

    【功效】

    益气升阳,养血补虚。

    【应用】

    脾胃食少,气虚乏力,易感冒,血虚眩晕及中气下陷致脱肛、久泻、子宫脱垂等症。亦可作病后体弱及营养不良、贫血、肾炎、脏器下垂患者的保健食品。无病常食,能强身健体,预防感冒。

    参考:进补有哪些种类?

    进补的种类大致可分为药补和食补两大类。细分的话,则有单味补药、补益方剂、补益中成药、单味食补、补粥、补酒、补益药膳等类别。

    单味补药系指单味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单独使用即有补益效用。

    补益方剂大都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作用可靠,组方严谨,是药补的精华所在,如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生脉散等,适用于单一虚证或两种虚证同时存在者。补益方剂可随各人具体的情况对药物组成进行加减,一般须由医师诊断选方。此外,补益方剂需煎煮后服用。

    补益中成药是在补益方剂的基础上,将古今名方制成丸、片、散、膏、丹或糖浆冲剂,便于服用,作用较补益方剂稍缓而持久,如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膏、黄芪生脉饮等。

    单味食补,补益作用较为明显而专一,且同时兼具药与食的两类作用,为大家所喜用,如鲫鱼、羊肉、鸡等。使用效果较为理想。

    补粥是以常见的补益食物或补药与米同煮而成,同样具有药食并用的优点。

    补酒是以补药用酒浸泡或酿制而成,对善酒者既能解其酒瘾,又起到补虚强身的功效和行气活血的作用。

    补益药膳是用补药与食物同时烹调,不但兼具药食功效,而且由于制作精美、色香味俱全,很受人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