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本体受病相传为病
【阐释】此节仍本五行配五脏,每脏各因时因地而有所生化,有所偏盛,而发生各种疾病。不仅本脏可以发病,并可互相传变为病。其传变有四种情况:因相生而传为病者,有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二种;因相克而传为病者,有夫病及妻与妻病乘夫二种。如以肺病为例,除肺脏自病外,如因脾土病而影响及于肺金,或因肺病而影响及肾者,均为母病及子;因肾水病而引起肺金病,或肺病而影响及脾者,均为子病及母;因心火病而影响及肺金,或肺病而影响肝亦病者,均为夫病及妻;因肝木病而致肺亦病,或肺病而影响及心亦病者,均为妻病乘夫。因人身是一个整体,五脏是互相关联影响的,每脏除自病外,均按相生相克规律而与其余四脏发生传变关系。现仅举肺脏为例,其它各脏可以类推。《难经·五十难》说:“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徵邪、有正邪,何以别之?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徵邪,自病为正邪。”此所谓虚邪、实邪、贼邪、徵邪、正邪,即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夫病及妻、妻病乘夫及自病五行传变说之所本。历来医家多本此原则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视其病在某脏传变之先后及症象之轻重而处方用药,多获良效。故郑氏谓:“学者能留心于此,治病便不难矣。”至于郑氏治病用药的要点,则阴阳更重于五行。其具体应用,详见于后三卷阳虚、阴虚及杂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