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资料下载 在线书籍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中华系列 国外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书店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百拇书籍 > 中医医论 > 《吴医汇讲》
编号:115238
痧疹今昔不同,治法亦异说
http://www.100md.com 《吴医汇讲》 上一页   下一页

     夫痧之与痘,同一胎毒也,而有府藏之分焉。其发也,亦有出迟出速之异,以伏藏之地有远近也。第痧之一证,古人治法,惟以升麻葛根汤为祖剂,芫荽酒之外治而已。其有风寒外束,内毒难出而喘急者,麻杏石甘汤主之。若夫轻浅之证,竟有不必延医,自用樱桃核、粗草纸、棉纱线煎汤饮之而愈者。即其发也,不过周时而透,透之后亦仅二三日而自愈矣。今之痧也则不然,有二三日而方透者;有四五日而终未透者;或身肢虽达,而头面不透,咳声不扬,喘逆气粗,闷伏危殆者;又有一现即回,旋增喘促、狂躁、闷乱,谓之隐早者;更有痧虽外达,而 红紫滞,或目封,或 赤,谵语、神昏、便秘、腹痛,或便泄无度,种种热盛毒深之象。以向来痧疹门方治之无济,仿治痘之法,先以紫雪芳透于前,继以犀、羚、芩、连、丹、地、石膏、人中黄大剂清凉解毒,始得转重为轻,易危为安。或有病深药浅,而至于危变者,几同痘疮,有顺、险、逆之别。嗟嗟!同一痧也,何今昔不侔若此耶?揆其所以然,大率迩年来种痘盛行,胎毒未得尽泄,借此痧症以泄其毒者有之;抑或近来时厉之气甚于昔日,以致症之险重者有之。要在临此证者,无执前人之治,因时制宜,因证立方,圆机活泼,勿以痘重痧轻而忽之,庶无愧为司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