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毒论第二十二
□
初起寒热交作,头面一处作肿,红赤发热疼痛者易。已成高肿,发热疼痛,有时语声清朗,汤药易入者轻。已溃脓稠,坚肿渐消,疼痛渐减,饮食渐进、身温者吉。溃后脓水渐止,肿退肌宽,神彩精宁,睡卧安稳者顺。
初起多寒少热,头面耳项俱肿,光如水晶、不热者险。已成漫肿无头,牙关紧闭,汤水不入,声音不出者逆。已溃脓水清稀,气味败臭,肿痛不除,如尸发胖者死。溃后臭水淋漓,肿不知痛,手足多冷,常出谵语者死。
□
寒热交作,头眩体痛,六脉浮紧,邪在表也,宜汗散之。头面赤肿作痛,口燥咽干,大便秘实,邪在里也,下之。外有寒热,内亦口干,脉弦有力,表里俱实,发表攻里。表里俱解,肿痛仍不消者,乃瘀血凝滞,宜砭去恶血。砭血之后,肿痛仍作不消者,已欲作脓,宜托脓健脾。肿痛日多而胀痛者,已有脓,急针之,更兼补托脾胃。溃后肿痛不减,脓清腥秽,脾胃弱也,更宜温中健脾。饥年时毒流行传染者,忌用攻发,当和解、宜养正气。
□
一男子耳项肿痛,发寒热,脉浮数。以荆防败毒散一剂,寒退热存;又以连翘消毒饮一剂,便行三次,内热顿退,余肿不消,本方去大黄加川芎数剂而愈。
一男子先发寒热,次日头面俱肿,又二日,口噤汤水不入,诊之脉洪数而有力,此表里俱实也。又咽喉妨碍,汤药难下,先用针刺咽间,去恶血钟许,牙关稍开;以防风通圣散一剂徐徐服之,便去三、四次,肿上砭去恶血,以金黄散敷之。次日肿势稍退,又以普济消毒饮二剂,面肿渐消,惟两耳下坚肿不退,此必作脓;又以托里消毒散数服,候脓熟而针之,次以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陈皮十余剂而敛。
一男子牙根肿痛,次传腮、项俱肿,顿生寒热。此阳明湿热上攻,用荆防败毒散加石膏一剂,寒热顿退,惟腮肿不消,以针刺牙根肿上出毒血,以冰硼散搽之,外敷真君妙贴散,内服牛蒡子汤,数服而愈。
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肿,发热口干,脉洪实而便秘,此三阳蕴热症也。必舍时从症治之,以五利大黄汤一剂,便行二次,赤肿稍退,内热稍疏,又以升麻解毒汤二服,肿亦消而病愈。此为用寒远寒之意也。
一妇人冬月面肿咽痛,口噤难开,脉诊洪数有力;又见房中暖气如烘,此因炉火盛也。以黄连解毒汤加玄参一剂,次日肿消咽利,又用二剂,其疾痊愈。
一男子劳甚,鬓间肿硬,肉色不变。予曰∶劳伤气血,湿痰凝滞之症,与夫外感时毒不同。又诊脉细数而无力,为内伤损病。治当养气血、调经脉,理劳续损治之。彼欲内消,自服仙方活命饮二服,肿不觉消,脾胃已损。又请一医,乃行攻利,复损脏腑;数日后饮食不进,便泄不止,肿硬愈坚,痰涎愈甚。复请视之,辞不可治。予曰∶凡疗理,病有主末,治有权宜。此病初起肉色不变者,血不足也;坚硬不热者;脾胃弱也;脉细数而无力,正气衰也;岂可用前有余之药以攻不足之病。后又强投温中补剂,不应而死。
□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人参 羌独前柴芎桔梗
茯苓枳壳同甘草 寒甚加葱共得名
治时毒初起,头眩恶寒,腮、项肿痛,脉浮者服之。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桔梗 茯苓 枳壳(各一钱) 甘草 人参(各五分)
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寒甚加葱三枝。
五利大黄汤
五利大黄汤黄芩 升麻栀子朴硝评
时毒 肿大便秘 服之敢取即安宁
治时毒 肿赤痛,烦渴便秘,脉实有力者服之。
大黄(煨) 黄芩 升麻(各二钱) 芒硝 栀子(各二钱三分)
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未利者,渣再煎服。
连翘消毒饮
连翘消毒饮芎归 赤芍牛蒡薄荷随
黄芩花粉桔梗草 枳壳升麻共所根据
治时毒表里二症俱罢,余肿不消,疼痛不退者。
连翘 川芎 当归 赤芍药 牛蒡子 薄荷 黄芩 天花粉 甘草 枳壳 桔梗(各一钱) 升麻(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便燥者加酒炒大黄。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将军芍 薄荷芎归草朴硝
桔梗栀翘芩白术 荆芥麻黄滑石膏
治时毒恶寒发热,烦躁口干,表里脉症俱实者。
防风 白芍 薄荷 川芎 桔梗 山栀 黄芩 白术 当归 连翘 荆芥 麻黄 滑石 石膏(各一钱)
甘草(五分) 芒硝(一钱五分) 大黄(酒炒,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温服。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芩连 玄草参陈牛子攒
柴桔翘蓝并马勃 升麻姜蚕共水煎
治时毒、疫疠初觉憎寒发热,肢体沉重,次传头面作肿;或咽喉不利,舌干口燥,烦渴不宁者服。
黄芩 黄连(各二钱) 人参(一钱) 陈皮(去白) 玄参 甘草 柴胡 桔梗(炒,各一钱五分)
连翘 牛蒡子 马勃 板蓝根 升麻 姜蚕(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如大便燥加酒煨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为度;肿势甚者,宜砭去恶血。
通气散
通气散内用玄胡 羊踯躅花与藜芦
川芎牙皂共为末 捻于鼻内嚏无危
治时毒 肿疼痛,咽喉不利,语言不爽者用之。
玄胡索(一钱五分) 川芎 牙皂角(各五分) 藜芦(三分) 羊踯躅花(二钱五分)
为细末,用纸拈蘸药少许, 于鼻内取嚏为效。
托里消毒散(见肿疡门)
治时毒表里俱解,肿尚不退,欲其作脓者服之。
牛蒡子汤
牛蒡子汤用葛根 还将管仲共相呈
江西豆豉同甘草 煎尝时毒可安宁
治时毒热甚肿痛,脉浮数而无力者宜服之。
葛根 管仲 甘草 江西豆豉 牛蒡子(半生半熟,研,各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
治时毒溃后,脓水清稀,形容消瘦,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虚热不睡,自汗、盗汗及不收敛者服之。
□
金黄散(见肿疡门)
黄连解毒汤(见疔疮门)
冰硼散(见咽喉门)
升麻解毒汤(见杨梅疮门)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