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玉机真脏论
太过则令人善怒。
怒,旧本皆作忘。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木太过,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则忘当作怒。
如乌之喙者。
新校正云:平人气象论云,如乌之喙。又,别本喙作啄。
十日之内死。
日,旧本皆作月。王冰注云:期三百日内死,按日当作月。
真脏来见。
旧本皆作来见。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真脏未见,来字当作未字之误也。
若人一呼五六至。
呼,旧本皆作息。新校正云:按人一息脉五六至,何得为死?必息字误,息当作呼。
通评虚实论
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此少一气字,多一上字。王注言尺寸脉俱虚,则不兼气虚也。详前热病,气热脉满为重实,此脉虚气虚为重虚,是脉与气俱实为重实,俱虚为重虚,不但尺寸俱虚为重虚也。
实而涩则死。
涩,旧本皆作逆。王冰注云:逆谓涩也。
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新校正云:按《太素》无手字。杨上善云:足温气下,故生,足寒气不下者,逆而致死。
诊要经终论
足太阳气绝一段,旧误在三部九候论。新校正云:按诊要经终论载三阳三阴脉终之证,此独纪足太阳气绝一证,余应阙文也。
玉版论要
阴用反作。
旧本作阴阳反他。新校正云:按,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反作。王冰注云:反谓反复,作谓作务,反复作务,则病如是。
阴阳别论
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
林亿以别本作四日而生,全元起作四日而已,疑原本作死为非。按,下文云死不治,是统举上文而言,林误。
为偏枯痿易。
王冰注云:三阴不足,则为偏枯,三阳有余,则为痿易。易,谓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
二阳俱搏,其病温。
按,宋本作其气滥。
大奇论
肺雍肝雍肾雍。
新校正云:详肺雍肝雍肾雍,《甲乙经》皆作痈。按,痈作雍,古假借字也。
肾雍,胠下至少腹满。
胠下,旧本作脚下。按,《甲乙经》脚下作胠下,脚当作胠,不得言脚下至少腹也。
脉至如悬雍。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悬雍作悬离。元起注云:悬离者,言脉与肉不相得也。
脉至如颓土之状。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颓土作委土。
脉涩而鼓。
林亿本涩作塞。脉塞而鼓,谓才见不行,旋复去也。
行立常听。
王冰注云:小肠之脉,上入耳中。故常听也。
太过则令人善怒。
怒,旧本皆作忘。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木太过,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则忘当作怒。
如乌之喙者。
新校正云:平人气象论云,如乌之喙。又,别本喙作啄。
十日之内死。
日,旧本皆作月。王冰注云:期三百日内死,按日当作月。
真脏来见。
旧本皆作来见。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真脏未见,来字当作未字之误也。
若人一呼五六至。
呼,旧本皆作息。新校正云:按人一息脉五六至,何得为死?必息字误,息当作呼。
通评虚实论
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此少一气字,多一上字。王注言尺寸脉俱虚,则不兼气虚也。详前热病,气热脉满为重实,此脉虚气虚为重虚,是脉与气俱实为重实,俱虚为重虚,不但尺寸俱虚为重虚也。
实而涩则死。
涩,旧本皆作逆。王冰注云:逆谓涩也。
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新校正云:按《太素》无手字。杨上善云:足温气下,故生,足寒气不下者,逆而致死。
诊要经终论
足太阳气绝一段,旧误在三部九候论。新校正云:按诊要经终论载三阳三阴脉终之证,此独纪足太阳气绝一证,余应阙文也。
玉版论要
阴用反作。
旧本作阴阳反他。新校正云:按,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反作。王冰注云:反谓反复,作谓作务,反复作务,则病如是。
阴阳别论
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
林亿以别本作四日而生,全元起作四日而已,疑原本作死为非。按,下文云死不治,是统举上文而言,林误。
为偏枯痿易。
王冰注云:三阴不足,则为偏枯,三阳有余,则为痿易。易,谓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
二阳俱搏,其病温。
按,宋本作其气滥。
大奇论
肺雍肝雍肾雍。
新校正云:详肺雍肝雍肾雍,《甲乙经》皆作痈。按,痈作雍,古假借字也。
肾雍,胠下至少腹满。
胠下,旧本作脚下。按,《甲乙经》脚下作胠下,脚当作胠,不得言脚下至少腹也。
脉至如悬雍。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悬雍作悬离。元起注云:悬离者,言脉与肉不相得也。
脉至如颓土之状。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颓土作委土。
脉涩而鼓。
林亿本涩作塞。脉塞而鼓,谓才见不行,旋复去也。
行立常听。
王冰注云:小肠之脉,上入耳中。故常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