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资料下载 在线书籍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中华系列 国外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书店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百拇书籍 > 中医内科 > 《时病论》
编号:20600
拟用诸法六
http://www.100md.com 《时病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辛散太阳法∶(见前)

    通利州都法∶(见前)

    增损胃苓法∶(见前)

    宣疏表湿法∶治冒湿证,首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

    苍术(一钱,土炒) 防风(一钱五分) 秦艽(一钱五分) 藿香(一钱) 陈皮(一钱五分) 砂壳(八分) 生甘草(五分)

    加生姜三片,煎服。

    此治冒湿之法也。君以苍术、防、秦,宣疏肌表之湿。被湿所冒,则气机遂滞,故臣以藿、陈、砂壳,通畅不舒之气。湿药颇燥,佐以甘草润之。湿体本寒,使以生姜温之。

    辛热燥湿法∶治寒湿之病,头有汗而身无汗,遍身拘急而痛。

    苍术(一钱二分,土炒) 防风(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羌活(一钱五分)独活(一钱五分) 白芷(一钱二分) 草豆蔻(七分) 干姜(六分)

    水煎服。

    法中苍、防、甘草,即海藏神术散也,用于外感寒湿之证,最为中的。更加二活、白芷,透湿于表;

    草蔻、干姜,燥湿于里。诸药皆温热辛散,倘阴虚火旺之体,勿可浪投。

    清宣温化法∶(见前)

    宣透膜原法∶(见前)

    宣阳透伏法∶(见前)

    祛热宣窍法∶(见前)

    润下救津法∶(见前)

    苦温平燥法∶治燥气侵表,头微痛,畏寒无汗,鼻塞咳嗽。

    杏仁(三钱,去皮尖,研) 陈橘皮(一钱五分) 紫苏叶(一钱) 荆芥穗(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蜜水炒) 白芍(一钱,酒炒微焦) 前胡(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五分)

    水煎,温服。

    凡感燥之胜气者,宜苦温为主。故以橘、杏、苏、荆以解之,加白芍之酸,桂枝之辛,是遵圣训“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是也。秋燥之证,每多咳嗽,故佐前、桔以宜其肺,肺得宣畅,则燥气自然解耳。

    金水相生法∶

    松柏通幽法∶治燥结盘踞于里,腹胀便闭。

    松子仁(四钱) 柏子仁(三钱) 冬葵子(三钱) 火麻仁(三钱) 苦桔梗(一钱) 栝蒌壳(三钱) 薤白头(八分) 大腹皮(一钱,酒洗)

    加白蜂蜜一调羹冲服。

    此仿古人五仁丸之法也。松、柏、葵、麻,皆滑利之品,润肠之功非小,较硝、黄之推荡尤稳耳。丹溪治肠痹,每每开提上窍,或以桔梗、蒌、薤开其上复润其下。更加大腹宽其肠,白蜜润其燥,幽门得宽得润,何虑其不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