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诸方
防风通圣散(《宣明方》)论曰∶风、寒、热,诸疾之始生也。人之脏腑,皆风之起。谓火热,阳之本也。谓曲直动摇,风之用也。眩晕呕吐,谓风热之甚也。夫风热拂郁,风火生于热,以热为本,而风为标。凡言风者,即风热病也。气壅滞,筋脉拘倦,肢体焦痿,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切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而泄,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或表之阳和,正气(卫气是也。)与邪热相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表气寒故战,里热甚则渴。)或疟气久不已者,(经言邪热与卫气并入于里则寒战也,并出之于表则发热,并则病作,离则病已。)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真阴衰虚,心火邪热暴甚而僵仆,或猝中久不语,或一切暴喑而不语,语不出声,或暗风痫者,或洗头风,或破伤风,或中风诸潮搐,并小儿诸疳积热,或惊风积热,伤寒疫疠不能辨者,或热甚怫结而反出不快者,或热极黑陷将死,或大人、小儿风热疮疥及久不愈者,或头生屑,遍身黑黧紫白斑驳,或面鼻生紫赤风刺、瘾疹,俗呼为肺风者,或成风疠,世传为大风疾者,或肠风痔漏,并解酒过热毒,兼解利诸邪所伤,及调理伤寒未发汗,头项、身体疼痛者,并两感诸证。兼治产后血液损虚,以致阴气衰残,阳气郁甚,为诸热证,腹满涩痛,烦渴,喘闷,谵妄惊狂,或热极生风而热燥郁,舌强口噤,筋惕肉 ,一切风热燥证,郁而恶物不下,腹满撮痛而昏者,(恶物过多而不吐者,不宜服之。)兼消除大小疮及恶毒。兼治堕马打扑,伤损疼痛,或因热结,大小便涩滞不通,或腹急痛,腹满喘闷者,并皆治之。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硝(朴硝制过者是。以上各半两)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 栀子(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嗽,加半夏五钱,姜制,此
加减防风通圣散 顶防风疾,常服取效。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薄荷 麻黄 连翘(各半两) 黄芩 桔梗(各一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各二钱半) 乌药 羌活 天麻 僵蚕(等分)
体弱气虚者磨木香。痰涎壅盛者,加南星、半夏、枳实。
搜风顺气丸(《圣惠方》)治肠胃积热,以致膈间痞闷,大便结燥,小便赤涩。肠风痔痛,腰膝酸疼,肢节顽麻,手足瘫痪,行步艰辛,语言謇涩。三十六般风及七十二般气,无不治之。此药宣通气血,清热润燥,通利大小便,则诸病自愈。
车前子(一两半) 白槟榔 大麻子(微炒,去壳,另研) 牛膝(酒浸宿) 干山药(各二两) 枳壳(去穣,麸炒) 防风(去芦) 独活(各一两) 郁李仁(汤泡,去皮研) 大黄(五钱,半生半熟)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酒、米饮任下,早晨、临卧各一服。久觉大肠微动,以羊肚肺羹补之。此药膏粱之家,肥甘大过,以致大便结燥,尤宜服之。
老人大
苏合香丸 疗传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气,猝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痢,淤血月闭, 癖疔肿,惊痫及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小儿用大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鬼不敢近。
凡人痰气及中风痰涎壅上,喉中有声不能下者,青州白丸子同丸,生姜自然汁化下,立效。
产妇中风,小儿惊风,牙关紧硬不开及不省者,擦牙即开,然后用风药治之。
小儿吐泻、惊疳,先用火焙此药,然后用生姜白自然汁化开,白汤调灌。
香港脚冲心,用蓖麻子去壳槌碎,和丸敷,则脚心疼痛,立止。
心腹绞痛,中满呕吐,姜汤化服。
大人小儿伤风咳嗽,姜、葱汁,白汤调下。
中风狂乱,如见鬼神,白汤调服。(方见咳嗽门。)
白丸子(《和剂方》) 治男、妇风痰壅盛,手足瘫痪,呕吐涎沫,及小儿惊风,并皆治之。(方见痰类。)
大秦艽汤(《拔粹》方)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知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营。
秦艽 石膏(各三两) 甘草 川芎 当归 羌活 独活 防风(去芦) 黄芩 白芍药 吴白芷 白术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茯苓(各二两) 细辛(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如天阴雨,加生姜七片。如心下痞,加枳实一钱,煎服。
羌活愈风汤(《拔粹》方) 治肝肾虚,筋骨弱,语言难,精神昏愦,及治风湿内弱,风热体重,或瘦而一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心乱则百病生,静则万病息,此药能安心养神,调阴阳,无偏胜。
羌活 甘草(炙) 防风(去芦) 黄 (去芦) 人参(去芦) 蔓荆子 川芎 细辛(去芦) 枳壳(去穣麸炒) 地骨皮 麻黄(去根) 知母(去皮) 甘菊 薄荷(去枝) 枸杞 当归(去芦)独活 白芷 杜仲(炒断丝) 秦艽(去芦) 柴胡(去苗) 半夏(汤洗,姜制) 浓朴(姜制) 防己 熟地黄 前胡(各二两) 芍药(去皮) 黄芩(去腐) 白茯苓(去皮。各三两) 石膏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遇天阴,加生姜三片煎,空心一服,临卧再煎渣服。常服之药,不可失四时之辅。如望春大寒之后,加半夏、柴胡、人参各二两;望夏谷雨之后,加石膏、黄芩、知母各二两;季夏之月,加防己、白术、茯苓各二两;
望秋大暑之后,加浓朴、藿香各二两,桂一两,望冬霜降之后,加附子、官桂各一两,当归二两。
大乌药顺气散 治诸风气,手足瘫痪。
归芍地黄芎,乌药陈皮龙,香附缩砂枳,芩半与防风,苏桔并甘草,乳没沉香停,姜枣均煎服,诸风气立通。
当归 芍药 生地黄 川芎 乌药 陈皮 地龙 香附子 砂仁 枳壳 黄芩 半夏 防风 紫苏 桔梗 甘草(各半两) 乳香 没药 沉香(各二钱五分。此三味为末,煎熟药加内服。)
上用姜、枣同煎。
匀气散(《瑞竹方》)治腰腿疼痛,手足挛拳。及治中风不语,口眼 斜,半身不遂等证。前代曾服有效。
白术(二两,煨) 天台乌药(一两) 天麻(半两) 沉香 青皮(去穣) 白芷 人参(去芦) 甘草 紫苏 木瓜(各二钱半)
上 咀,作十服。每服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半盏,去渣,温服。
换骨丹《宣明方》治瘫痪中风,口眼 斜,半身不遂,并一切风痫、暗风,并宜服之。
我有换骨丹,传之极幽秘,疏开病者心,扶起衰翁臂,气壮即延年,神清自不睡,南山张仙翁,三百八十岁,槐皮芎术芷,仙人防首蔓,十伴各停匀,苦味香减半,龙麝即少许,朱砂作衣缠,麻黄煎膏丸,大小如指弹。修合在深房,勿令阴人见,夜卧服一粒,遍身汗津满,万病自消除,神仙为侣伴。
麻黄(煎膏) 仙术 槐角子(取子) 桑白皮 川芎 香白术 威灵仙 人参 防风 何首乌 蔓荆子(各一两) 苦参 五味子 广木香(各半两) 麝香 龙脑(少许,研) 朱砂(研,为衣,不拘多少)
上为末,桑白单捣细,秤以麻黄膏和就,杵一万五千下,每两分作十丸。每服一丸,以硬物击碎,温酒半盏浸,以物盖,不可透气,食后临卧一呷咽之。衣盖覆,当汗自出即瘥。
(和胃汤调补。)及避风寒,茶下半丸,盖出汗。入膏时如稠,再入水少许煎动,入药唯少为妙,其麻黄膏不可多。其麻黄膏炼法见后。
秘传祛风散
羌活 独活 山栀 半夏 苍术 苍耳子 甘草 茯苓 陈皮 当归 生地黄 防风 荆芥 汉防己 白芍药 牙皂 威灵仙(各等分)
上 咀。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至一盏,不拘时服。加减于后。
御风丹(《圣惠方》)治一切中风,半身不遂,神昏语謇,口眼 斜。妇人头风、血风,暗风倒仆,呕哕涎痰,手足麻痹。
川芎 白芍药 桔梗 细辛 白僵蚕 川羌活 天南星(姜制。各半两) 麻黄(去根、节) 防风(去芦) 白芷(各一两半) 干生姜 甘草(炒。各七钱半) 朱砂(二钱半,为衣)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熟酒化下,食前,日三服。神昏有涎者,加朱砂二钱半。
续命煮散《大全良方》治风气留滞,心中昏愦,四肢无力,口眼 动,或时搐搦,亡失津液,渴欲饮水。此药能扶营卫,去虚风。中风自汗及产后中风自汗,尤宜服之。
防风 独活 当归 人参 细辛 葛根 芍药 川芎 甘草 熟地黄 远志(去心) 荆芥(各五钱) 官桂(七钱半) 半夏(五钱) 汗多不止加牡蛎粉
上 咀。每服一两,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
独活汤(《大全良方》)治虚风昏愦,不自知觉,手足螈 ,坐卧不宁,或发寒热。若血虚,不能服发汗药,及中风自汗,尤宜服。
川独活 羌活 人参(去芦) 防风 当归 细辛 茯神(去木) 半夏 桂心 白薇 远志菖蒲(去毛) 川芎 甘草(各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川芎石膏汤(《宣明方》) 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渴淋闷,眼生翳膜。此药清神爽志,宣通气血,治中风偏枯,解中外诸邪,调理诸病劳复、传染。
川芎 芍药 当归 山栀子 黄芩 大黄 菊花 荆芥穗 人参 白术(各半两) 滑石(四两) 寒水石 桔梗(各二两) 甘草(三两) 砂仁(二钱半) 石膏 防风 连翘 薄荷叶(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服。水调亦得。忌姜醋发热物。
保命丹(《千金方》) 治诸风痪 ,不能语言,心忪健忘,恍惚去来,头目晕眩,胸中烦郁,痰涎壅塞,抑气攻心,精神昏愦。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蹙,虚烦少睡,喜怒不时,或发狂癫,神情昏乱,及小儿惊痫,惊风抽搐不定,及大人暗风,并羊癫、猪癫发叫。
朱砂(一两) 珍珠(二钱) 南星(一两) 麻黄(去根、节) 白附子(炮) 雄黄龙脑(各半两) 琥珀(三钱) 僵蚕(炒) 犀角(镑) 麦门冬(去心) 枳壳 地骨皮 神曲 茯神 远志(去心) 人参 柴胡(各一两) 金箔(一薄片) 牛黄(三钱)天麻(半两) 脑子(少许) 麝香(少许) 胆矾(半两) 牙硝(四钱) 毫车 天竺黄防风 甘草 桔梗 白术 升麻(各一两) 蝉蜕(半两) 黄芩(二两) 荆芥(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忌猪、羊、虾、核桃动风引痰之物,及猪、羊血。更加川乌炮去皮脐、姜制半夏、白芷、川芎各一两,猪牙皂一两,和前药丸服尤妙。
神效活络丹 治风湿诸痹,肩臂、腰膝、筋骨疼痛,口眼 斜,半身不遂,行步艰辛,筋脉拘挛。能清心、明目、宽膈,宜通气血。年逾四十,预服十数丸,至不生风病。白花蛇(酒浸,焙干,二两) 乌梢蛇(酒浸,焙干,半两)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去土,一两) 全蝎(一两半,去毒) 两头尖(二两,酒浸) 赤芍药(一两) 贯芎(二两) 防风(二两半) 葛根(一两半) 没药(一两,另研) 血竭(七钱半,另研) 朱砂(一两,另研) 乌犀骨(半两) 地龙(半两,去土) 甘草(二两,去皮,炙) 丁香(一两,去枝) 白僵蚕(一两,炒) 乳香(一两,研) 麝香(半两,另研) 片脑(一钱半,另研) 官桂(二两,去粗皮) 草豆蔻(二两) 川羌活(二两) 虎胫骨(酥炙,一两) 玄参(一两) 牛黄(二钱半,另研) 天麻(二两) 威灵仙(一两半,酒浸) 藿香(二两,去土) 天竺黄(一两) 败龟板(一两,炙) 人参(一两) 何首乌(二两)
白芷(二两) 乌药(一两) 安息香(一两) 青皮(一两) 黑附子(一两,去皮,炮) 香附(一两) 白豆蔻 骨碎补(各一两) 黄连(二两)茯苓(一两) 黄芩(二两) 白术(一两) 熟地黄(二两) 松香脂(半两) 大黄(二两) 当归(一两半) 木香(二两) 沉香(二两) 金箔(为衣)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茶清漱下,随证上下,食前、后
搐鼻通天散 治猝、暗中风,倒地,牙关紧急,人事昏沉。
川芎 细辛 藜芦 白芷 防风 薄荷(各一钱) 猪牙皂角(刮去皮,三个)
上为细末,用芦筒纳药,每用少许。吹入鼻中。
麻黄膏(《宣明方》)治中风不省人事,猝然倒地。
上须旺日乙卯者,采麻黄一秤,拣去根一寸长,取东流水三石三斗,以无油腻铛量大小盛五七斗者,可先煮五沸,掠去滓,逐旋添水,尽至三五斗以来,漉去麻黄,淘在盆中,澄定良久,用细罗子滤去滓。取清者铛内再熬至一斗,再澄再滤。取汁再熬至升半以来为度。只是勤搅,勿令着底,恐焦了。熬时忌鸡犬、阴人。澄时须盖覆,不得飞入尘土。其药放一二年不妨。如膏稠,用水解,熬再匀。凡中风猝倒,用此膏加入汤药内服,或用此膏丸药。
三化汤(《拔粹》方)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此导之。
浓朴(姜制) 大黄 枳实 羌活(等分)
上咀。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之,以微利则已。如内邪已除,外邪已尽,当从愈风汤以行中道,久服大风悉去。纵有微邪,只从愈风东加减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失于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为常治之法也。久则清浊自分,营卫自和矣。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硝(朴硝制过者是。以上各半两)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 栀子(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嗽,加半夏五钱,姜制,此
加减防风通圣散 顶防风疾,常服取效。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薄荷 麻黄 连翘(各半两) 黄芩 桔梗(各一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各二钱半) 乌药 羌活 天麻 僵蚕(等分)
体弱气虚者磨木香。痰涎壅盛者,加南星、半夏、枳实。
搜风顺气丸(《圣惠方》)治肠胃积热,以致膈间痞闷,大便结燥,小便赤涩。肠风痔痛,腰膝酸疼,肢节顽麻,手足瘫痪,行步艰辛,语言謇涩。三十六般风及七十二般气,无不治之。此药宣通气血,清热润燥,通利大小便,则诸病自愈。
车前子(一两半) 白槟榔 大麻子(微炒,去壳,另研) 牛膝(酒浸宿) 干山药(各二两) 枳壳(去穣,麸炒) 防风(去芦) 独活(各一两) 郁李仁(汤泡,去皮研) 大黄(五钱,半生半熟)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酒、米饮任下,早晨、临卧各一服。久觉大肠微动,以羊肚肺羹补之。此药膏粱之家,肥甘大过,以致大便结燥,尤宜服之。
老人大
苏合香丸 疗传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气,猝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痢,淤血月闭, 癖疔肿,惊痫及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小儿用大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鬼不敢近。
凡人痰气及中风痰涎壅上,喉中有声不能下者,青州白丸子同丸,生姜自然汁化下,立效。
产妇中风,小儿惊风,牙关紧硬不开及不省者,擦牙即开,然后用风药治之。
小儿吐泻、惊疳,先用火焙此药,然后用生姜白自然汁化开,白汤调灌。
香港脚冲心,用蓖麻子去壳槌碎,和丸敷,则脚心疼痛,立止。
心腹绞痛,中满呕吐,姜汤化服。
大人小儿伤风咳嗽,姜、葱汁,白汤调下。
中风狂乱,如见鬼神,白汤调服。(方见咳嗽门。)
白丸子(《和剂方》) 治男、妇风痰壅盛,手足瘫痪,呕吐涎沫,及小儿惊风,并皆治之。(方见痰类。)
大秦艽汤(《拔粹》方)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知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营。
秦艽 石膏(各三两) 甘草 川芎 当归 羌活 独活 防风(去芦) 黄芩 白芍药 吴白芷 白术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茯苓(各二两) 细辛(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如天阴雨,加生姜七片。如心下痞,加枳实一钱,煎服。
羌活愈风汤(《拔粹》方) 治肝肾虚,筋骨弱,语言难,精神昏愦,及治风湿内弱,风热体重,或瘦而一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心乱则百病生,静则万病息,此药能安心养神,调阴阳,无偏胜。
羌活 甘草(炙) 防风(去芦) 黄 (去芦) 人参(去芦) 蔓荆子 川芎 细辛(去芦) 枳壳(去穣麸炒) 地骨皮 麻黄(去根) 知母(去皮) 甘菊 薄荷(去枝) 枸杞 当归(去芦)独活 白芷 杜仲(炒断丝) 秦艽(去芦) 柴胡(去苗) 半夏(汤洗,姜制) 浓朴(姜制) 防己 熟地黄 前胡(各二两) 芍药(去皮) 黄芩(去腐) 白茯苓(去皮。各三两) 石膏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遇天阴,加生姜三片煎,空心一服,临卧再煎渣服。常服之药,不可失四时之辅。如望春大寒之后,加半夏、柴胡、人参各二两;望夏谷雨之后,加石膏、黄芩、知母各二两;季夏之月,加防己、白术、茯苓各二两;
望秋大暑之后,加浓朴、藿香各二两,桂一两,望冬霜降之后,加附子、官桂各一两,当归二两。
大乌药顺气散 治诸风气,手足瘫痪。
归芍地黄芎,乌药陈皮龙,香附缩砂枳,芩半与防风,苏桔并甘草,乳没沉香停,姜枣均煎服,诸风气立通。
当归 芍药 生地黄 川芎 乌药 陈皮 地龙 香附子 砂仁 枳壳 黄芩 半夏 防风 紫苏 桔梗 甘草(各半两) 乳香 没药 沉香(各二钱五分。此三味为末,煎熟药加内服。)
上用姜、枣同煎。
匀气散(《瑞竹方》)治腰腿疼痛,手足挛拳。及治中风不语,口眼 斜,半身不遂等证。前代曾服有效。
白术(二两,煨) 天台乌药(一两) 天麻(半两) 沉香 青皮(去穣) 白芷 人参(去芦) 甘草 紫苏 木瓜(各二钱半)
上 咀,作十服。每服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半盏,去渣,温服。
换骨丹《宣明方》治瘫痪中风,口眼 斜,半身不遂,并一切风痫、暗风,并宜服之。
我有换骨丹,传之极幽秘,疏开病者心,扶起衰翁臂,气壮即延年,神清自不睡,南山张仙翁,三百八十岁,槐皮芎术芷,仙人防首蔓,十伴各停匀,苦味香减半,龙麝即少许,朱砂作衣缠,麻黄煎膏丸,大小如指弹。修合在深房,勿令阴人见,夜卧服一粒,遍身汗津满,万病自消除,神仙为侣伴。
麻黄(煎膏) 仙术 槐角子(取子) 桑白皮 川芎 香白术 威灵仙 人参 防风 何首乌 蔓荆子(各一两) 苦参 五味子 广木香(各半两) 麝香 龙脑(少许,研) 朱砂(研,为衣,不拘多少)
上为末,桑白单捣细,秤以麻黄膏和就,杵一万五千下,每两分作十丸。每服一丸,以硬物击碎,温酒半盏浸,以物盖,不可透气,食后临卧一呷咽之。衣盖覆,当汗自出即瘥。
(和胃汤调补。)及避风寒,茶下半丸,盖出汗。入膏时如稠,再入水少许煎动,入药唯少为妙,其麻黄膏不可多。其麻黄膏炼法见后。
秘传祛风散
羌活 独活 山栀 半夏 苍术 苍耳子 甘草 茯苓 陈皮 当归 生地黄 防风 荆芥 汉防己 白芍药 牙皂 威灵仙(各等分)
上 咀。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至一盏,不拘时服。加减于后。
御风丹(《圣惠方》)治一切中风,半身不遂,神昏语謇,口眼 斜。妇人头风、血风,暗风倒仆,呕哕涎痰,手足麻痹。
川芎 白芍药 桔梗 细辛 白僵蚕 川羌活 天南星(姜制。各半两) 麻黄(去根、节) 防风(去芦) 白芷(各一两半) 干生姜 甘草(炒。各七钱半) 朱砂(二钱半,为衣)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熟酒化下,食前,日三服。神昏有涎者,加朱砂二钱半。
续命煮散《大全良方》治风气留滞,心中昏愦,四肢无力,口眼 动,或时搐搦,亡失津液,渴欲饮水。此药能扶营卫,去虚风。中风自汗及产后中风自汗,尤宜服之。
防风 独活 当归 人参 细辛 葛根 芍药 川芎 甘草 熟地黄 远志(去心) 荆芥(各五钱) 官桂(七钱半) 半夏(五钱) 汗多不止加牡蛎粉
上 咀。每服一两,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
独活汤(《大全良方》)治虚风昏愦,不自知觉,手足螈 ,坐卧不宁,或发寒热。若血虚,不能服发汗药,及中风自汗,尤宜服。
川独活 羌活 人参(去芦) 防风 当归 细辛 茯神(去木) 半夏 桂心 白薇 远志菖蒲(去毛) 川芎 甘草(各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川芎石膏汤(《宣明方》) 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渴淋闷,眼生翳膜。此药清神爽志,宣通气血,治中风偏枯,解中外诸邪,调理诸病劳复、传染。
川芎 芍药 当归 山栀子 黄芩 大黄 菊花 荆芥穗 人参 白术(各半两) 滑石(四两) 寒水石 桔梗(各二两) 甘草(三两) 砂仁(二钱半) 石膏 防风 连翘 薄荷叶(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服。水调亦得。忌姜醋发热物。
保命丹(《千金方》) 治诸风痪 ,不能语言,心忪健忘,恍惚去来,头目晕眩,胸中烦郁,痰涎壅塞,抑气攻心,精神昏愦。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蹙,虚烦少睡,喜怒不时,或发狂癫,神情昏乱,及小儿惊痫,惊风抽搐不定,及大人暗风,并羊癫、猪癫发叫。
朱砂(一两) 珍珠(二钱) 南星(一两) 麻黄(去根、节) 白附子(炮) 雄黄龙脑(各半两) 琥珀(三钱) 僵蚕(炒) 犀角(镑) 麦门冬(去心) 枳壳 地骨皮 神曲 茯神 远志(去心) 人参 柴胡(各一两) 金箔(一薄片) 牛黄(三钱)天麻(半两) 脑子(少许) 麝香(少许) 胆矾(半两) 牙硝(四钱) 毫车 天竺黄防风 甘草 桔梗 白术 升麻(各一两) 蝉蜕(半两) 黄芩(二两) 荆芥(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忌猪、羊、虾、核桃动风引痰之物,及猪、羊血。更加川乌炮去皮脐、姜制半夏、白芷、川芎各一两,猪牙皂一两,和前药丸服尤妙。
神效活络丹 治风湿诸痹,肩臂、腰膝、筋骨疼痛,口眼 斜,半身不遂,行步艰辛,筋脉拘挛。能清心、明目、宽膈,宜通气血。年逾四十,预服十数丸,至不生风病。白花蛇(酒浸,焙干,二两) 乌梢蛇(酒浸,焙干,半两)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去土,一两) 全蝎(一两半,去毒) 两头尖(二两,酒浸) 赤芍药(一两) 贯芎(二两) 防风(二两半) 葛根(一两半) 没药(一两,另研) 血竭(七钱半,另研) 朱砂(一两,另研) 乌犀骨(半两) 地龙(半两,去土) 甘草(二两,去皮,炙) 丁香(一两,去枝) 白僵蚕(一两,炒) 乳香(一两,研) 麝香(半两,另研) 片脑(一钱半,另研) 官桂(二两,去粗皮) 草豆蔻(二两) 川羌活(二两) 虎胫骨(酥炙,一两) 玄参(一两) 牛黄(二钱半,另研) 天麻(二两) 威灵仙(一两半,酒浸) 藿香(二两,去土) 天竺黄(一两) 败龟板(一两,炙) 人参(一两) 何首乌(二两)
白芷(二两) 乌药(一两) 安息香(一两) 青皮(一两) 黑附子(一两,去皮,炮) 香附(一两) 白豆蔻 骨碎补(各一两) 黄连(二两)茯苓(一两) 黄芩(二两) 白术(一两) 熟地黄(二两) 松香脂(半两) 大黄(二两) 当归(一两半) 木香(二两) 沉香(二两) 金箔(为衣)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茶清漱下,随证上下,食前、后
搐鼻通天散 治猝、暗中风,倒地,牙关紧急,人事昏沉。
川芎 细辛 藜芦 白芷 防风 薄荷(各一钱) 猪牙皂角(刮去皮,三个)
上为细末,用芦筒纳药,每用少许。吹入鼻中。
麻黄膏(《宣明方》)治中风不省人事,猝然倒地。
上须旺日乙卯者,采麻黄一秤,拣去根一寸长,取东流水三石三斗,以无油腻铛量大小盛五七斗者,可先煮五沸,掠去滓,逐旋添水,尽至三五斗以来,漉去麻黄,淘在盆中,澄定良久,用细罗子滤去滓。取清者铛内再熬至一斗,再澄再滤。取汁再熬至升半以来为度。只是勤搅,勿令着底,恐焦了。熬时忌鸡犬、阴人。澄时须盖覆,不得飞入尘土。其药放一二年不妨。如膏稠,用水解,熬再匀。凡中风猝倒,用此膏加入汤药内服,或用此膏丸药。
三化汤(《拔粹》方)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此导之。
浓朴(姜制) 大黄 枳实 羌活(等分)
上咀。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之,以微利则已。如内邪已除,外邪已尽,当从愈风汤以行中道,久服大风悉去。纵有微邪,只从愈风东加减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失于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为常治之法也。久则清浊自分,营卫自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