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视器
视器visual organ是感受光线刺激并将之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器官。这种冲动经视神经和中枢神经内的传导通路到达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器由眼球及附属装置构成。
一、眼球
眼球eyeball位于眶腔的前部,借筋膜与眶壁相 连,眶腔的后部充以眶脂体,垫托眼球。眼球呈大致球形,其前、后面的正中点,分别叫做前极anterior pole和后极posterior pole。平前、后极连线的中点所做的环形线,叫做中纬线或赤道。在矢状方向,通过眼球前、后极的连线,叫做眼轴;由瞳孔的中央点至视网膜中央凹的连线,叫做视轴。视轴的前点偏于眼轴的内侧,而中面凹位于于眼轴的外侧,因而视轴与眼轴以锐角相交叉。眼球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组成(图10-24)
眼球壁包括外、中、内膜三层。
(一)外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又称纤维膜,起着支持和保护眼球壁及其内容的作用,前1/6叫做角膜cornea,是致密面透明的膜,其曲度大于眼球壁的其它部分,有屈光作用。角膜内无血管,但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稍分布,对痛、触觉极为敏锐,故当炎症时常有剧痛。后5/6叫做巩膜sclera,呈乳白色,不透明,巩膜前端与角膜相续部分的深部,生有环形的静脉窦,叫做巩膜静脉窦sinus venosus sclerae ,后端在视神经穿 出部位,巩膜包于视神经的周围,形成视神经鞘。
图10-24 眼球的构造
(二)中膜
含有丰富的血管丛和色素细胞,故又称为血管膜或色素胞。中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等三部分。
(1)虹膜iris是中膜的最前部,为圆盘状薄膜,呈冠状位,中央有圆孔,叫做瞳孔pupil。虹膜内有两种不同方向排列的平滑肌,一部分环绕在瞳孔的周围,叫做瞳孔括约肌sphincterpupillae ,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支配;另一部分呈放射状排列于瞳孔括约肌的外周,叫做瞳孔开大肌dilatorpupillae,受交感纤维支配。在强光下或视近物时,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量;在弱光下或远望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开大,使光线的进入量增多。虹膜的颜色由于色素的多寡的进入量增多。虹膜的颜色下于色素的多而深浅不一。
(2)睫状体ciliarybody是中膜中部最厚的部分,衬于巩膜与角膜移行部的内面。后部平坦,叫做睫状环;前部有许多突起叫做睫状突。由睫状突发出许多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内生有平滑肌,叫睫状肌,睫状肌的纤维位于睫状突内侧部分者环行,位于外侧的部分前后纵行,前端附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后端附于睫状体的后缘和脉络膜的前缘,睫状肌受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支配,环形肌收缩使睫状突向内伸,纵行肌则牵睫状体和脉络膜向前,协助睫状突内伸,使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由于本身的弹性作用而加大自身的曲度,以适应近物。反之,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被牵紧,晶状体也被拉薄,曲度变小,以适应看远物(图10-25)。
图10-25 眼球前半(后面观,示睫状体)
(3)脉络膜choroid是中膜的后2/3部,为衬于巩膜内面的一层薄而柔软的膜,与巩膜结合疏松,其间有淋巴间隙,向后经视神经周围的鞘间隙通蛛网膜下腔。其内面与视网膜色素细胞层紧贴,后方有视神经穿过。脉络膜的功能是营养眼球并吸收眼内分散的光线,以免扰乱视觉。
(三)内膜
内膜即视网膜retina,衬于中膜内面,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色素部,由单层色素上皮构成;内层为神经部,又依其构造及附衬的部位不同,分为视部(位于后2/3部)、睫状体部和虹膜部。其中仅视部具有感光功能,其余二部不能感光,称为盲部。视网膜两层在某些疾病时互相脱离,叫做视网膜剥离症。
视网膜视部的后部厚,向前逐渐变薄。后部有一白色的圆形隆起,是视神经的穿出部位,叫做视神经盘opticdisc(视神经乳头),盘的中央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视神经盘没有神经细胞,不能感光,生理学上叫做盲点。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毫米的稍下方,有一黄色的小圆盘,叫做黄斑macula lutea,其中央为一小凹,叫中央凹foveacentralis,是感光(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的地点。上述结构可用眼底镜在活体上观察(图10-26)。
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复杂,将在组织学中叙述,本节仅做概略介绍。视网膜神经部由三层神经细胞构成,最外层为感光细胞,紧贴视网膜外层的色素上皮,有感受强光和色彩的视锥细胞和感受弱光的视杆细胞两种。中层为双极细胞。内层为节细胞,节细胞发出的轴突集中于视神经盘,形成视神经、穿过眼球壁的内、中膜,外膜包绕于其周围,构成视神经鞘。
眼球内容物是透明无血管的组织,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具有屈光作用。它们使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线能够进入眼球并在视网膜上成像。
(一)房水aqueous humor
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眼房内。眼房chamber是位于角膜与晶状体、睫状体和睫状小带之间的腔隙,它被虹膜分为前、后两部,分别称为前房和后房。前、后房借瞳孔相通。前房周边部,虹膜与角膜相交处,叫做虹膜角膜角。房水除具折光作用外,还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房水由睫状体的血管渗透和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入于后房,经瞳孔入前房,再经虹膜角膜角入于其深部的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眼静脉,房水经常循环更新,保持动态平衡,若回流不畅或受阻,则致房水充滞于眼房中,使眼内压升高,患者视力受损,视野缩小并伴有严重头痛,称为青光眼。
图10-26 眼底
(二)晶状体lens
位于虹膜后方,玻璃体的前方,呈双凸透镜状,前面较平坦,后面凸隆明显,具有弹性,不含血管神经,外面包以透明的高弹性薄膜,叫晶状体囊。晶状体本身由许多平行排列的晶状体纤维组成,其周围部称晶状体皮质;中央部称晶状体核。晶状藉众多睫状小带系于睫状体上,前已述及晶体曲度的变化,取决于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晶体的作用在于通过其曲度变化,调整屈光能力,以使物像聚焦于视网膜上。老年人晶体的弹性减退,睫状肌呈现萎缩,调节功能降低,出现老视。若晶状体因疾病、创伤、老年化而变混浊时,称为白内障。
(三)玻璃体vitreousbody
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充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除具有屈光作用外,还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若玻璃体混浊,则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若其支撑力减弱则可发生视网膜剥脱。
二、眼的附属装置
眼的附属装置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以及筋膜和眶脂体等,对眼球起保护、运动和支持作用。
是位于眼球前方的屏障,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可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为睑裂,裂的内、外端分别叫内眦和外眦,内眦钝圆,外眦较锐。
眼睑的外面为皮肤,内面为结膜,中间夹以皮下组织、肌层和睑板。皮肤和结膜相互移行部为睑缘,睑缘前缘生有2-3排向前弯曲的睫毛,睫毛的根部生有睫毛腺,此腺发炎称为麦粒肿。睑缘的后部,有一排睑板腺的开口。上、下睑缘靠近内侧端处,各有一个小乳头状突起,其顶部有一小的开口,叫做泪点。内眦与眼球间有一微凹的间隙、叫做泪湖,是泪水集聚的地方。睑的皮下组织疏松,脂肪极少或无有,可因积液而肿胀。皮下组织的深面为肌层,肌层主要为眼轮匝肌(属面肌),受面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睑裂闭合;上睑还生有提上睑肌,以腱膜止于上睑的根部,受动眼神经支配,收缩时可使上睑上提,开大睑裂;此外在其深面,上、下睑还有一些平滑肌束,附于上、下睑板,称为睑板肌或muller氏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可使睑裂开大。肌层的深面为睑板tarsus,呈半月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与睑缘垂方向排列的睑板腺,以成排的小管开口于睑缘,分泌脂性液体,以润滑睑缘并防止泪液外溢。睑板腺阻塞发炎时,称为霰粒肿。
图10-27 眼眶(矢状断面)
结膜conjunctiva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富含血管。覆盖于眼睑后面和眼球的前面。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三部:即睑结膜、球结膜和二者的结合部即结膜穹窿。睑结膜贴于睑板后面,透明而光滑。球结膜覆盖巩膜前方的部分较疏松,容易推动,而在角膜周缘部结合紧密,并移行于角膜上皮。结膜穹窿分为上穹和下穹,有较多皱襞,以利于眼球运动。当睑裂闭合时,结膜则形成位于上、下睑和眼球之间的囊,称为结膜囊。
(图10-28)
泪器lacrimal apparatus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一)泪腺lacrimal gland位于眶上壁外侧的泪腺窝内,呈扁椭圆形,有10余条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的外侧部。泪腺分泌泪液,借瞬目活动将之涂于眼球表面。
(二)泪小管lacrimalductule上、下各一,分别位于上、下睑的皮下,起自泪点,分别向上或下垂直走行,再折向内侧水平走行,开口于泪囊。
图10-28 泪器
(三)泪囊lacrimal sac位于眶内侧壁前部的泪囊窝内,为一膜性囊,其上端为盲端,下端移行于鼻泪管。眼轮匝肌有纤维越过泪囊深面并与囊壁相连,肌收缩时可牵拉泪囊使之扩大,以利泪液流通。
(四)鼻泪管nosolacrimal duct紧贴于骨性鼻泪管的内面,为续于泪囊下端的膜性管,开口于下鼻道的外侧壁。
(图10-29)
眼球外肌ocular muscles属横纹肌,包括上、下、内、外4条直肌和上、下2条斜肌及1块上睑提肌,前6块都是牵拉眼球向各方向转动的肌肉。
上直肌superiorrectus、下直肌inferiorrectus、内直肌medialrectus和外直肌lateral rectus均起自视神经管周围的总腱环,分别行于眼球的上、下、内侧和外侧各方,止于眼球巩膜赤道线以前的各相应面。上斜肌superior obliquus也起自总腱环,在上直肌和内直肌之间纤维斜向上内行,以细腱通过眶内侧壁前上方的纤维滑车,折向后外,止于眼球巩膜赤道线的后外方。下斜肌inferior obliquus起自眶下壁内侧近前缘处,斜向后外行于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止于眼球下面巩膜赤道线的后外方。
眼球的运动以眼球前极或瞳孔的位置为基准,由于上、下直肌的位置与眼轴形成约25℃的夹角,故上、下直肌可使瞳孔向上、下转动的同时,还使瞳孔转向内侧。内、外直肌可使瞳孔向内、外侧转动。上斜肌可使瞳孔转向下外方;下斜肌则使瞳孔转向上外方。当注视物体时,两眼的眼肌共同协调动作,侧视时,一侧的外直肌与另一侧的内直肌同时收缩;聚视时两眼的内直肌同时收缩。
上睑提肌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位于上直肌的上方,起自视神经上方的骨面,止于上睑,作用为提上睑和开大睑裂。
(图10-27)
图10-29 眼肌
硬脑膜在视神经管处分为两层,内层包绕视神经形成视神经鞘,外层附于眶壁移行于眶骨膜。眼球的外面从角膜缘以后的部分,为纤维组织薄膜所包绕,叫做眼球筋膜或眼球鞘fasciae sheath of eyeball,又名Tenon氏囊,该鞘与巩膜间存有一空隙,叫做巩膜外隙,与眼球形成犹如球窝关节样结构,以保证眼球的转动,在各眼球外肌的外面包有眼肌筋膜,如套袖样,以实现各肌的灵活运动。
在眼球、眼肌、视神经及泪腺之间,充以脂肪组织,它们对眼球起着支持和弹性垫的作用,这些脂肪团块称为眶脂体adipose body of orbit.
三、眼及眶的血管和神经
(图10-30)
(一)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是颈内动脉的颅内分支,与视神经一起从视经管入眶,在眶内,动脉先居于视神经的外侧,继而在上直肌和下方越过视神经的上方至眶的内侧壁前行,终支形成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分布于额部皮肤及睑。行程中发出分支供给眼球、眼球外肌、泪腺等器官。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artery of retina,是眼动脉在入眶后即发出的细小分支,先行于视神经的下方,继而穿入视神经并行于其中央,从视经盘中心穿出,立即分布为上、下两支,每支再分为鼻侧支和颞侧支,营养视网膜的内层,但黄斑的中央凹无血管分布,临床上常用眼底镜观察此动脉。
眼动脉的分支及供给范围见下表
图10-30 虹膜动脉和涡静脉
(二) 眼静脉有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收集眶内结构及眼球的静脉,眼上、下静脉均起于眶的前内侧,因而与内眦静脉间有吻合。眼上静脉向后行,经眶上裂汇入海绵窦;眼下静脉向后行分为两支,一支注入眼上静脉,另一支经眶下裂注入翼丛。
眼球的静脉回流有三个途径:视网膜的静脉血汇入视网膜中央静脉;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静脉血汇入涡静脉,涡静脉位于眼球血管膜的外层,有4-6条,在赤道线的稍后方穿出巩膜;眼球前份的虹膜等处的静脉血经睫状前静脉回流。这些静脉均回流于眼上、下静脉。
眼球及眶内结构的神经支配较为复杂,视神经传递视觉冲动;眼球外肌由Ⅲ、Ⅳ、Ⅵ脑神经支配,眼球及眶内结构的一般感觉由Ⅴ脑神经第一支眼神结支配,此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平滑肌及腺体。
(一)视神经optic nerve,为第2对脑神经,它与一般神经不同,实为第3级神经元的轴突构成。视网膜的三层细胞均为神经细胞,在胚胎发生上它们由前脑泡两侧突出的视杯演化而来,第一级神经元为视锥和视杆细胞;第二级为双极神经元;第三级为视神经节细胞。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向视神经盘聚集,再穿眼球壁后行,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视神经外面也与脑组织一样包有与三层脑膜相延续的膜,蛛网膜下腔也延续到视神经周围,故颅内压增高时,视神经盘可出现水肿。
(二)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内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均起自中脑,经脚间窝出脑,行于海绵窦外侧壁上部,自眶上裂入眶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支配下斜肌的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组成,在睫状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经睫状短神经,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完成调视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三)滑车神经thochlear nerve含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在下丘下方出脑,绕大脑脚前行,穿经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向前内行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从上面进入并支配上斜肌。
(四)展神经abducent nerve含躯体运动纤维,起于脑桥,从延髓脑桥交界处出脑,前行至颞骨尖端入于海绵窦,位于颈内动脉的外侧,经眶上裂入眶,从内侧进入并支配外直肌。
(五)眼神经ophthalmicnerve是三叉神经第一支,为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半月节发出后,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和滑车神经下方经眶上裂入眶,分支分布于硬脑膜、眼眶、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以及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的皮肤。
(1)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 较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至泪腺。另外有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纤维,经翼腭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经颧神经交通支加入泪腺神经,支配泪腺分泌。
(2)额神经frontal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前上方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的外侧支为眶上神经supraorbital nerve,经眶上切迹(孔)分布于额部皮肤;较小的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supratrochlear nerve分布于上睑、鼻背和额部皮肤。
(3)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nerve在上直肌和视神经之间前行,达于眶内侧壁,分出睫状节长根(感觉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的粘膜和鼻下部的皮肤。
(六)交感神经纤维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自颈8和胸1节段脊髓,经颈交感干至颈上节,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的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丛,至睫状神经节(穿过),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支配瞳孔开大肌和眼球内血管。另外交感神经纤维还支配睑板肌。
一、眼球
眼球eyeball位于眶腔的前部,借筋膜与眶壁相 连,眶腔的后部充以眶脂体,垫托眼球。眼球呈大致球形,其前、后面的正中点,分别叫做前极anterior pole和后极posterior pole。平前、后极连线的中点所做的环形线,叫做中纬线或赤道。在矢状方向,通过眼球前、后极的连线,叫做眼轴;由瞳孔的中央点至视网膜中央凹的连线,叫做视轴。视轴的前点偏于眼轴的内侧,而中面凹位于于眼轴的外侧,因而视轴与眼轴以锐角相交叉。眼球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组成(图10-24)
眼球壁包括外、中、内膜三层。
(一)外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又称纤维膜,起着支持和保护眼球壁及其内容的作用,前1/6叫做角膜cornea,是致密面透明的膜,其曲度大于眼球壁的其它部分,有屈光作用。角膜内无血管,但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稍分布,对痛、触觉极为敏锐,故当炎症时常有剧痛。后5/6叫做巩膜sclera,呈乳白色,不透明,巩膜前端与角膜相续部分的深部,生有环形的静脉窦,叫做巩膜静脉窦sinus venosus sclerae ,后端在视神经穿 出部位,巩膜包于视神经的周围,形成视神经鞘。
图10-24 眼球的构造
(二)中膜
含有丰富的血管丛和色素细胞,故又称为血管膜或色素胞。中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等三部分。
(1)虹膜iris是中膜的最前部,为圆盘状薄膜,呈冠状位,中央有圆孔,叫做瞳孔pupil。虹膜内有两种不同方向排列的平滑肌,一部分环绕在瞳孔的周围,叫做瞳孔括约肌sphincterpupillae ,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支配;另一部分呈放射状排列于瞳孔括约肌的外周,叫做瞳孔开大肌dilatorpupillae,受交感纤维支配。在强光下或视近物时,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量;在弱光下或远望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开大,使光线的进入量增多。虹膜的颜色由于色素的多寡的进入量增多。虹膜的颜色下于色素的多而深浅不一。
(2)睫状体ciliarybody是中膜中部最厚的部分,衬于巩膜与角膜移行部的内面。后部平坦,叫做睫状环;前部有许多突起叫做睫状突。由睫状突发出许多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内生有平滑肌,叫睫状肌,睫状肌的纤维位于睫状突内侧部分者环行,位于外侧的部分前后纵行,前端附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后端附于睫状体的后缘和脉络膜的前缘,睫状肌受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支配,环形肌收缩使睫状突向内伸,纵行肌则牵睫状体和脉络膜向前,协助睫状突内伸,使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由于本身的弹性作用而加大自身的曲度,以适应近物。反之,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被牵紧,晶状体也被拉薄,曲度变小,以适应看远物(图10-25)。
图10-25 眼球前半(后面观,示睫状体)
(3)脉络膜choroid是中膜的后2/3部,为衬于巩膜内面的一层薄而柔软的膜,与巩膜结合疏松,其间有淋巴间隙,向后经视神经周围的鞘间隙通蛛网膜下腔。其内面与视网膜色素细胞层紧贴,后方有视神经穿过。脉络膜的功能是营养眼球并吸收眼内分散的光线,以免扰乱视觉。
(三)内膜
内膜即视网膜retina,衬于中膜内面,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色素部,由单层色素上皮构成;内层为神经部,又依其构造及附衬的部位不同,分为视部(位于后2/3部)、睫状体部和虹膜部。其中仅视部具有感光功能,其余二部不能感光,称为盲部。视网膜两层在某些疾病时互相脱离,叫做视网膜剥离症。
视网膜视部的后部厚,向前逐渐变薄。后部有一白色的圆形隆起,是视神经的穿出部位,叫做视神经盘opticdisc(视神经乳头),盘的中央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视神经盘没有神经细胞,不能感光,生理学上叫做盲点。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毫米的稍下方,有一黄色的小圆盘,叫做黄斑macula lutea,其中央为一小凹,叫中央凹foveacentralis,是感光(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的地点。上述结构可用眼底镜在活体上观察(图10-26)。
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复杂,将在组织学中叙述,本节仅做概略介绍。视网膜神经部由三层神经细胞构成,最外层为感光细胞,紧贴视网膜外层的色素上皮,有感受强光和色彩的视锥细胞和感受弱光的视杆细胞两种。中层为双极细胞。内层为节细胞,节细胞发出的轴突集中于视神经盘,形成视神经、穿过眼球壁的内、中膜,外膜包绕于其周围,构成视神经鞘。
眼球内容物是透明无血管的组织,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具有屈光作用。它们使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线能够进入眼球并在视网膜上成像。
(一)房水aqueous humor
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眼房内。眼房chamber是位于角膜与晶状体、睫状体和睫状小带之间的腔隙,它被虹膜分为前、后两部,分别称为前房和后房。前、后房借瞳孔相通。前房周边部,虹膜与角膜相交处,叫做虹膜角膜角。房水除具折光作用外,还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房水由睫状体的血管渗透和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入于后房,经瞳孔入前房,再经虹膜角膜角入于其深部的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眼静脉,房水经常循环更新,保持动态平衡,若回流不畅或受阻,则致房水充滞于眼房中,使眼内压升高,患者视力受损,视野缩小并伴有严重头痛,称为青光眼。
图10-26 眼底
(二)晶状体lens
位于虹膜后方,玻璃体的前方,呈双凸透镜状,前面较平坦,后面凸隆明显,具有弹性,不含血管神经,外面包以透明的高弹性薄膜,叫晶状体囊。晶状体本身由许多平行排列的晶状体纤维组成,其周围部称晶状体皮质;中央部称晶状体核。晶状藉众多睫状小带系于睫状体上,前已述及晶体曲度的变化,取决于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晶体的作用在于通过其曲度变化,调整屈光能力,以使物像聚焦于视网膜上。老年人晶体的弹性减退,睫状肌呈现萎缩,调节功能降低,出现老视。若晶状体因疾病、创伤、老年化而变混浊时,称为白内障。
(三)玻璃体vitreousbody
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充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除具有屈光作用外,还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若玻璃体混浊,则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若其支撑力减弱则可发生视网膜剥脱。
二、眼的附属装置
眼的附属装置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以及筋膜和眶脂体等,对眼球起保护、运动和支持作用。
是位于眼球前方的屏障,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可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为睑裂,裂的内、外端分别叫内眦和外眦,内眦钝圆,外眦较锐。
眼睑的外面为皮肤,内面为结膜,中间夹以皮下组织、肌层和睑板。皮肤和结膜相互移行部为睑缘,睑缘前缘生有2-3排向前弯曲的睫毛,睫毛的根部生有睫毛腺,此腺发炎称为麦粒肿。睑缘的后部,有一排睑板腺的开口。上、下睑缘靠近内侧端处,各有一个小乳头状突起,其顶部有一小的开口,叫做泪点。内眦与眼球间有一微凹的间隙、叫做泪湖,是泪水集聚的地方。睑的皮下组织疏松,脂肪极少或无有,可因积液而肿胀。皮下组织的深面为肌层,肌层主要为眼轮匝肌(属面肌),受面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睑裂闭合;上睑还生有提上睑肌,以腱膜止于上睑的根部,受动眼神经支配,收缩时可使上睑上提,开大睑裂;此外在其深面,上、下睑还有一些平滑肌束,附于上、下睑板,称为睑板肌或muller氏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可使睑裂开大。肌层的深面为睑板tarsus,呈半月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与睑缘垂方向排列的睑板腺,以成排的小管开口于睑缘,分泌脂性液体,以润滑睑缘并防止泪液外溢。睑板腺阻塞发炎时,称为霰粒肿。
图10-27 眼眶(矢状断面)
结膜conjunctiva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富含血管。覆盖于眼睑后面和眼球的前面。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三部:即睑结膜、球结膜和二者的结合部即结膜穹窿。睑结膜贴于睑板后面,透明而光滑。球结膜覆盖巩膜前方的部分较疏松,容易推动,而在角膜周缘部结合紧密,并移行于角膜上皮。结膜穹窿分为上穹和下穹,有较多皱襞,以利于眼球运动。当睑裂闭合时,结膜则形成位于上、下睑和眼球之间的囊,称为结膜囊。
(图10-28)
泪器lacrimal apparatus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一)泪腺lacrimal gland位于眶上壁外侧的泪腺窝内,呈扁椭圆形,有10余条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的外侧部。泪腺分泌泪液,借瞬目活动将之涂于眼球表面。
(二)泪小管lacrimalductule上、下各一,分别位于上、下睑的皮下,起自泪点,分别向上或下垂直走行,再折向内侧水平走行,开口于泪囊。
图10-28 泪器
(三)泪囊lacrimal sac位于眶内侧壁前部的泪囊窝内,为一膜性囊,其上端为盲端,下端移行于鼻泪管。眼轮匝肌有纤维越过泪囊深面并与囊壁相连,肌收缩时可牵拉泪囊使之扩大,以利泪液流通。
(四)鼻泪管nosolacrimal duct紧贴于骨性鼻泪管的内面,为续于泪囊下端的膜性管,开口于下鼻道的外侧壁。
(图10-29)
眼球外肌ocular muscles属横纹肌,包括上、下、内、外4条直肌和上、下2条斜肌及1块上睑提肌,前6块都是牵拉眼球向各方向转动的肌肉。
上直肌superiorrectus、下直肌inferiorrectus、内直肌medialrectus和外直肌lateral rectus均起自视神经管周围的总腱环,分别行于眼球的上、下、内侧和外侧各方,止于眼球巩膜赤道线以前的各相应面。上斜肌superior obliquus也起自总腱环,在上直肌和内直肌之间纤维斜向上内行,以细腱通过眶内侧壁前上方的纤维滑车,折向后外,止于眼球巩膜赤道线的后外方。下斜肌inferior obliquus起自眶下壁内侧近前缘处,斜向后外行于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止于眼球下面巩膜赤道线的后外方。
眼球的运动以眼球前极或瞳孔的位置为基准,由于上、下直肌的位置与眼轴形成约25℃的夹角,故上、下直肌可使瞳孔向上、下转动的同时,还使瞳孔转向内侧。内、外直肌可使瞳孔向内、外侧转动。上斜肌可使瞳孔转向下外方;下斜肌则使瞳孔转向上外方。当注视物体时,两眼的眼肌共同协调动作,侧视时,一侧的外直肌与另一侧的内直肌同时收缩;聚视时两眼的内直肌同时收缩。
上睑提肌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位于上直肌的上方,起自视神经上方的骨面,止于上睑,作用为提上睑和开大睑裂。
(图10-27)
图10-29 眼肌
硬脑膜在视神经管处分为两层,内层包绕视神经形成视神经鞘,外层附于眶壁移行于眶骨膜。眼球的外面从角膜缘以后的部分,为纤维组织薄膜所包绕,叫做眼球筋膜或眼球鞘fasciae sheath of eyeball,又名Tenon氏囊,该鞘与巩膜间存有一空隙,叫做巩膜外隙,与眼球形成犹如球窝关节样结构,以保证眼球的转动,在各眼球外肌的外面包有眼肌筋膜,如套袖样,以实现各肌的灵活运动。
在眼球、眼肌、视神经及泪腺之间,充以脂肪组织,它们对眼球起着支持和弹性垫的作用,这些脂肪团块称为眶脂体adipose body of orbit.
三、眼及眶的血管和神经
(图10-30)
(一)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是颈内动脉的颅内分支,与视神经一起从视经管入眶,在眶内,动脉先居于视神经的外侧,继而在上直肌和下方越过视神经的上方至眶的内侧壁前行,终支形成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分布于额部皮肤及睑。行程中发出分支供给眼球、眼球外肌、泪腺等器官。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artery of retina,是眼动脉在入眶后即发出的细小分支,先行于视神经的下方,继而穿入视神经并行于其中央,从视经盘中心穿出,立即分布为上、下两支,每支再分为鼻侧支和颞侧支,营养视网膜的内层,但黄斑的中央凹无血管分布,临床上常用眼底镜观察此动脉。
眼动脉的分支及供给范围见下表
图10-30 虹膜动脉和涡静脉
(二) 眼静脉有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收集眶内结构及眼球的静脉,眼上、下静脉均起于眶的前内侧,因而与内眦静脉间有吻合。眼上静脉向后行,经眶上裂汇入海绵窦;眼下静脉向后行分为两支,一支注入眼上静脉,另一支经眶下裂注入翼丛。
眼球的静脉回流有三个途径:视网膜的静脉血汇入视网膜中央静脉;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静脉血汇入涡静脉,涡静脉位于眼球血管膜的外层,有4-6条,在赤道线的稍后方穿出巩膜;眼球前份的虹膜等处的静脉血经睫状前静脉回流。这些静脉均回流于眼上、下静脉。
眼球及眶内结构的神经支配较为复杂,视神经传递视觉冲动;眼球外肌由Ⅲ、Ⅳ、Ⅵ脑神经支配,眼球及眶内结构的一般感觉由Ⅴ脑神经第一支眼神结支配,此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平滑肌及腺体。
(一)视神经optic nerve,为第2对脑神经,它与一般神经不同,实为第3级神经元的轴突构成。视网膜的三层细胞均为神经细胞,在胚胎发生上它们由前脑泡两侧突出的视杯演化而来,第一级神经元为视锥和视杆细胞;第二级为双极神经元;第三级为视神经节细胞。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向视神经盘聚集,再穿眼球壁后行,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视神经外面也与脑组织一样包有与三层脑膜相延续的膜,蛛网膜下腔也延续到视神经周围,故颅内压增高时,视神经盘可出现水肿。
(二)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内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均起自中脑,经脚间窝出脑,行于海绵窦外侧壁上部,自眶上裂入眶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支配下斜肌的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组成,在睫状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经睫状短神经,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完成调视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三)滑车神经thochlear nerve含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在下丘下方出脑,绕大脑脚前行,穿经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向前内行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从上面进入并支配上斜肌。
(四)展神经abducent nerve含躯体运动纤维,起于脑桥,从延髓脑桥交界处出脑,前行至颞骨尖端入于海绵窦,位于颈内动脉的外侧,经眶上裂入眶,从内侧进入并支配外直肌。
(五)眼神经ophthalmicnerve是三叉神经第一支,为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半月节发出后,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和滑车神经下方经眶上裂入眶,分支分布于硬脑膜、眼眶、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以及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的皮肤。
(1)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 较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至泪腺。另外有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纤维,经翼腭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经颧神经交通支加入泪腺神经,支配泪腺分泌。
(2)额神经frontal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前上方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的外侧支为眶上神经supraorbital nerve,经眶上切迹(孔)分布于额部皮肤;较小的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supratrochlear nerve分布于上睑、鼻背和额部皮肤。
(3)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nerve在上直肌和视神经之间前行,达于眶内侧壁,分出睫状节长根(感觉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的粘膜和鼻下部的皮肤。
(六)交感神经纤维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自颈8和胸1节段脊髓,经颈交感干至颈上节,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的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丛,至睫状神经节(穿过),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支配瞳孔开大肌和眼球内血管。另外交感神经纤维还支配睑板肌。
相关目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