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拇书籍 > 中医内科 > 《青囊秘诀》
编号:22788
背痈论
http://www.100md.com 《青囊秘诀》 上一页   下一页
     人有背心间先发红瘰,后渐红肿,此发背之兆也,最为可畏。

    古人云∶“外大如豆,内大如拳,外大如拳,内大如盘”;言其外小而内实大也。然而痈疽等毒,必先辨其阴阳∶有先阴而后阳者,有先阳而后阴者,有先后俱阴者,有先后俱阳者。阳症虽重而实轻,阴症虽轻而实重。先阴而变阳者生,先阳而变阴者死。病症既殊,而何以辨之也?阳症之形,必高突而肿起;阴症之形,必低平而陷下。阳症之色必纯红,阴症之色必带黑。阳症之初起必痛,阴症之初起必痒。阳症之溃烂必多脓,阴症之溃烂必多血。阳症之收口,身必轻爽;阴症之收口,身必沉重。至于变阴变阳,亦以此消息之,断断不差矣。倘见红肿而高突者,乃阳症之痈也,乘其内毒初起,毒尤未化,急以败毒之药治之,可随手而解也。发背而至于横决者,皆因循失治,以至于破败而不可救,阳变阴者多矣。救痈如救火,宜一时扑灭,否则延烧屋庐,不尽不止,切勿见为阳症无妨,而轻缓治之也。

    方用急消汤∶忍冬藤(二两) 紫花地丁(一两) 天花粉(三钱) 桔梗(三钱) 青蒿(三钱) 甘草(三钱)茜草(三钱) 甘菊花(三钱) 贝母(二钱) 黄柏(一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全消,不必四剂也。此方消阳毒之初起者最神,既无迅烈之虞,大有和解之妙。世人不知治法,谓阳毒易于祛除,孟浪用虎野狼之药,虽毒幸消散,而真元耗损于无形,往往变成别病,乃医者成之也。何若此方王霸并施,有益无损之为妙哉。

    秘诀∶背痈急消两地丁,花粉三钱与桔梗,蒿草茜菊同上用,忍冬二两齐煎冲,贝母二钱钱黄柏,初起三剂见奇功。

    方用神散阳痈汤亦效∶车前子(五钱) 贯众(五钱) 甘草(五钱) 天花粉(五钱) 赤茯苓(五钱) 生地(一两)柴胡(一钱) 羌活(二钱) 黄芩(三钱) 紫菀(三钱)

    水煎服,一剂消大半,二剂全消矣。

    秘诀∶神散阳痈阳疽用,急投车前与贯众,甘粉赤苓各五钱,生地一两柴钱攻,羌活二钱芩菀三,服止两剂可奏功。

    人有背心发瘰痒甚,已而背肿如山者,隐隐发红晕如盘之大者,此阴痈初起之形象也,最为可畏,非前症阳痈可比。

    盖阳症有可救之术,而阴岂无可生之理,亦在救之得法否耳。盖阴痈之症,必正气大虚,邪得而入之也。设正气不虚,邪将安入?故救阴痈之症,必须大用补气补血之药,而佐之散郁散毒之品,则正旺而邪自散矣。方用变阳汤∶金银花(八两) 人参(二两) 黄 (二两) 附子(一钱) 黑荆芥(三钱) 天花粉(五钱)甘草(五钱) 白芍(一两) 柴胡(二钱)

    水十碗,煎汁二碗,先服一碗后,少缓,再服一碗,服后阴必变阳而作痛;再一剂而痛亦消,再服一剂而痊愈,竟消灭于无形也。然而世人不致皮破血流,断不肯信,谁能用此等之药,以治发背之阴痈乎?无论病患不肯服,即医生亦不肯用。或医生知用此治疗,而病患之家亦不肯信,往往决裂溃烂,疮口至如碗大而不可收拾,始追悔参 之迟用,晚矣!余所以既论此证,又多戒辞,劝人早服此方,万不可观望狐疑,以丧人命也。盖阳毒可用攻毒之剂,而阴毒须用补正之味。此方用人参、黄 以补气,气旺则阴幽之毒,不敢入心肺之间。而金银花性补,善解阴毒,得参 而其功益大。然非得附子则不能直入阴毒之中,而又出于阴毒之外。毒深者害深,又益以甘草以解其毒。然而毒结于背者,以气血之壅也,壅极者,郁之极也,故加柴胡、荆芥、白芍、天花粉之类,消其痰而通其滞,开其郁而引其经,自然气宣而血活,痰散而毒消矣。

    秘诀∶变阳阴疽初起方,银八参 二附钱,荆芥三钱炒黑用,花粉五钱同在甘,白芍一两柴二钱,变阳三剂自无难。

    此症用锦庇汤亦效∶茯苓(一两) 甘草(一两) 黄 (三两) 黑荆芥(三钱) 天花粉(三钱) 肉桂(三钱)贝母(二钱) 锦地罗(五钱)

    水煎服,一剂而散大半,三剂痊愈。

    秘诀:气血壅滞用锦庇,苓草一两三两 ,荆芥粉桂各三钱,贝母二钱研去心,地罗五钱同煎服,三剂阴毒去十分。

    人有背痈溃烂,洞见肺腑,疮口黑陷,身不能卧,口渴思饮者,人以为阳症之败坏也,谁知是阴虚而不能变阳乎?

    夫背痈虽有阴阳之分,及至溃烂之后,宜补内而不宜消外,则阴阳之症一也。溃烂而至于肺腑之皆见,此乃从前失补之故,使毒蕴而延烧,将好肉尽化为瘀肉耳。肉瘀自必成为腐肉,而腐则必洞见底黑,此等症候,九死一生之兆也。倘胃气健而能食者,犹可救疗;倘见食即恶者,断无生理。虽然,能用参、 、归、熟,亦往往有可生者,正不可弃之而不救也。方用转败汤∶金银花(四两) 白术(四两) 肉桂(三钱) 远志(三钱) 茯苓(三钱) 熟地(二两)人参(二两) 黄 (二两) 麦冬(二两) 当归(一两) 山茱萸(二两) 五味子(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胃气大开者,即可转败为功也。倘饮之而稍能健饭,亦在可救。惟饮之而杳无应验者,是胃气已绝也,不必再治之矣。或饮之而饱闷,少顷而稍安者,亦有生机。此方补其气血,而更补其肺肾之阴。

    盖阴生则阳长,阴阳生长,则有根易于接续,而后以金银花解其余毒,则毒散而血生,血生而肉长,肉长而皮合,必至之势也。倘日以解毒为事,而不补气血之阴阳,则阴毒不能变阳,有死而已,可胜悲叹哉!

    秘诀∶背痈危症转败汤,银花白术四两尝,桂志茯苓各三钱,二两熟地参与黄,麦冬山萸量同上,归两味钱一剂良。

    此症方用变阳汤亦可效∶黄 (三两) 当归(二两) 山药(二两) 肉桂(五钱) 半夏(三钱) 人参(一两) 茯苓(一两)锦地罗(五钱)

    水煎服,四剂愈。

    秘诀∶阴毒不起变阳汤,三两黄 二两当,二两山药五钱桂,三钱半夏草同尝,一两参苓五钱锦,四剂毒化病自康。

    人有背痈将愈,而疮口不收,百药敷之,绝无一验者,人以为余毒之未尽也,谁知是阴虚而不能济阳乎?

    夫痈疽初起则毒盛,变脓则毒衰,脓尽则毒化矣。疮口之不收者,乃阴气之虚,非毒瓦斯之旺也。世人不知治法,尚以败毒之药攻之,是已虚而益使之虚也,欲求肌肉之长,何可得乎?然亦有用补法治之而未效者,何也?以但用阳分之药以补其阳,而不用阴分之药以补其阴故也。盖独阴不长,而独阳亦不生也。凡痈疽至脓血已净,则阴必大虚。若止补其阳,则阳旺阴虚,阴不能交于阳矣。虽阳有济阴之心,而阴无济阳之力,所以愈补阳而阴愈虚,则疮口愈难合矣。治之法,必须大补其阴,使阴精盛满,自然能灌注于疮口之中,不用生肌外敷之药,而疮口之肉则内生矣。方用生肤散∶人参(五钱) 焦白术(五钱) 熟地(二两) 肉桂(一钱) 忍冬藤(一两) 麦冬(一两)当归(一两) 山茱萸(一两)

    水煎服,二剂而肉自长,又二剂而疮口自平,又二剂而痊愈矣。此方补阴之药多于补阳,使阴胜于阳也。

    然而补阳之药,仍是补阴之助,以其能入于阴之中,而交于阳之内也。忍冬藤非特其能解余毒,尚取其能领诸药至于疮间也。

    秘诀∶疮口不收生肤散,人参焦术整五钱,二两熟地一钱桂,忍冬麦归一两山,水煎连来六剂服,生肌长肉自不难。

    此症方用收肌饮亦效∶白术(二两) 熟地(二两) 人参(一两) 山茱萸(一两) 麦冬(一两) 当归(一两) 甘草(三钱)肉桂(三钱) 菊花(三钱) 花粉(三钱)

    水煎服,切戒房事一月,否则变生不测矣。

    秘诀∶收肌二两术熟地,一两参萸麦当归,草桂菊花各三钱,花粉三钱服四剂。

    人有背痈长肉,疮口平满,忽然开裂流水者,人以为疮口之肉未坚也,谁知是色欲恼怒之不谨乎?

    大凡疮痈之症,最忌者房事,其次者恼怒也。犯恼怒者,新肉有开裂之虞,犯房事者,新肉有流水之患,然此犹些小之疮节也。其在背痈,犯恼怒者不过疾病,而犯房事者必致死亡!其疮口开裂者,必然色变紫黑;而流水者,必然肌肉败坏矣。当是时,必须急补气血,万不可仍治其毒。盖前毒未尽,断难收口,既经收口,复至朽坏,实新肉不坚,而自决裂也。况发背新愈之后,其精神气血,尽皆空虚,所以交合泄精,遂至变出非常,舍补气血,又安求生再活乎?然而即补气血,以些小之剂,欲收危乱之功,无异大厦倾颓,岂一木所能支哉?故又须大剂补之而后可。方用定变回生汤∶人参(四两) 黄 (三两) 山茱萸(一两) 茯苓(一两) 忍冬藤(二两) 麦冬(二两) 白术(二两) 当归(二两) 五味子(三钱) 肉桂(二钱)

    水煎服,一剂而肉不腐,二剂而肉生,三剂而皮合,四剂而疮口平复矣。切戒再犯,再犯无不死者,即再服此方,亦无益也,可不慎乎?此方实救疮疡坏症之仙丹,不止疗发背愈后犯色怒之败腐也。人疑泄精以致决裂,宜用熟地以大补之,何故反置而不用?以熟地补阴最缓,而症犯实急,所以舍熟地而用气血之药,急拯其危,非熟地不可用而轻弃之也。此方服数剂之后,各宜减半,而多加熟地,以为善后之计可耳。

    秘诀∶怒欲疮裂回生方,人参四两 三两,萸苓一两桂二钱,忍冬麦术二两当,五味三钱四平复,再犯色戒定不长。

    此症汤用补缝饮亦佳∶人参(二两) 熟地(二两) 白术(二两) 当归(一两) 麦冬(一两) 山药(五钱) 肉桂(二钱)附子(一钱) 白芍(五钱) 五味子(三钱)

    水煎服,十剂愈。

    秘诀∶前方既用服此药,参术熟地二两着,归麦一两药五钱,桂二附一五钱芍,惟有五味用三钱,服之十剂可安乐。

    人有夏月生背痈,疮口不起,脉大无力,发热作渴,自汗盗汗,方用参 大补之剂,更加手足逆冷,大便不实,喘促呕吐者,人以为火毒太甚也,谁知是元气太虚,补不足以济之乎?夫痈分阴阳,疮口不起者,乃阴症而非阳症也。脉大似乎阳症,大而无力,非阴而何?发热作渴,此水不足以济火,故随饮随汗也。既是阴症似阳,用参 阳药以助阳,正气足以祛阴而返阳矣,何以愈补而反作逆冷呕吐之状也?此阴寒之气甚盛,而微阳之品力不能胜耳。非助之以附子辛热之品,何能斩关入阵,以涤荡其阴邪哉!方用助阳消毒汤∶人参(八两) 黄 (一斤) 当归(四两) 白术(四两) 附子(五钱) 陈皮(五钱)

    水煎成膏,分作两次服,凡自汗盗汗、逆冷呕吐诸症,俱可顿除。连服数剂,疮起而溃减半,又用数剂而愈。此方非治痈之法也,然以治痈之法而轻治此等之症,鲜不立亡,可见治痈而不可执也。大约阳痈可服消毒化疾之药,而阴痈不可用消毒化痰之药,舍痈从症,实治痈之变法,医者不可不知也。

    秘诀∶夏月喘促背生疮,盗汗冷逆方无阳,急取消毒参八两,一斤黄 四两当,白术亦四附五钱,陈皮二剂分服康。

    此症方用起陷丹亦效∶人参(二两) 白术(二两) 熟地(二两) 附子(一钱) 当归(一两) 麦冬(一两) 五味子(三钱) 肉桂(二钱) 山药(五钱) 白芍(五钱)

    水煎服,连服十剂愈。

    秘诀∶补虚起陷用参术,二两熟地一钱附,归麦一两味三钱,肉桂二钱山芍五,若能一连服十剂,疮口下陷患自除。

    人有背生痈疽,溃烂之后,或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流清水,自汗盗汗,脓成而不溃,口烂而不收,人以为毒瓦斯之未尽也,谁知是五脏亏损,气血太虚之故乎?凡人气血旺盛,阴阳和平,何能生毒?

    惟其脏腑内损,而后毒瓦斯得以内藏,久之外泄,及至疮痈发出,其毒自不留内。然而脏腑原虚,又加流脓流血,则已虚而益虚矣。观其外而疮口未敛,似乎有余;审其内而气血未生,实为不足。治之法,当全补而不宜偏补,恐脏腑致有偏胜之虞也。方用十全大补汤最妙,以其合气血而全补之耳。然而用之往往不救者,非方之不善也,乃用方之不得其法耳。夫背痈何等之症,岂寻常细小之剂所能补之乎?故必须多其分两,大剂煎服,始克有应验之效。余因酌定一方,以求正于同人∶人参(一两) 当归(一两) 黄 (二两) 熟地(二两) 白芍(五钱)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肉桂(二钱) 川芎(三钱) 甘草(三钱)

    水煎服,一剂有一剂之效也。世疑此方绝不败毒,如何化毒而生肉也?不知痈疽未溃之前,以化毒为先;既溃之后,以补正为急。即有余毒未尽,不必败毒也。盖败毒之药,非寒凉之品,即消耗之味也。消耗则损人真气,寒凉则损人胃气。真气损则邪气反盛,胃气伤则谷气全无,何能生肌长肉哉?惟十全大补汤专补真气,以益胃气,故能收全效耳。且此方不特治背痈之未溃,即疮疡之已溃者,皆宜用之,惜世人未知之也。

    秘诀∶还有人参一两当,黄 熟地整二两,白芍茯苓术五钱,桂二芎草三钱当,此是十全大补剂,自然毒化气血刚。

    此症或疑十全大补汤无化毒之品,又有加减十全大补汤亦可用,备载于后。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当归(一两) 熟地(一两) 麦冬(一两) 甘草(三钱) 五味子(三钱)锦地罗(三钱) 茯苓(五钱) 黄 (二两)

    水煎服。

    秘诀∶加减大补亦妙方,参术归地麦两襄,甘味地罗俱三钱,茯苓五钱 二两。

相关目录

... ...

脑疽论

作者:? 朝代:? 年份:?

上卷

背痈论

肺痈论

无名肿毒论

对口疮论

囊痈论

臂痈论

乳痈论

肚痈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