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漏
治久冷五痔便血(出危氏方)。灸脊百壮。
灸痔(出百一选方)。
鸠尾骨尖少偃处即是穴。麦粒大艾炷。灸七壮。或十四壮。甚者止二一壮。疮发即安。
可除根也。
灸痔法疾若未深。尾闾骨下近谷道。灸一穴便可除去。如传信方。先以经年槐枝。煎汤洗。后灸其上七壮。大称有验。如本草只以马蓝菜根一握。水三碗煎碗半。乘热以小口器瓶瓦中熏洗。
令肿退。于元生鼠奶根上灸(却不可灸尖头。恐效迟)。如患深。用汤洗。未退再洗。令消。
俟灸觉大气通至胸乃效。病虽深。至二十余壮。永绝根本。以竹片护四边肉。仍于天色寒冷时灸。忌毒物。
治痔灸法(出仁存方)。以葶苈子二合。豉一升。捣令细。作饼如大钱浓二分许。取一板当疮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头大。灸饼上。三炷一易。三饼丸炷。隔二日复一灸之。外台灸瘰 。
资生经云。用葶苈子豉作饼灸漏。外台云。不可灸头疮。葶苈气入脑杀人。
又法。平立。量脊骨与脐平处椎上。灸七壮。或年深。更于椎骨两傍各一寸。灸如上数无不除根。
治痔疾如胡瓜。实于肠头。热如溏灰。火发则僵仆(出危氏方)。以柳枝浓煎汤洗。后以艾炷灸三五壮。若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大泻鲜血秽恶。一时至甚。通禁泻后。其疾如失。
灸痔。右以绳围病者项。令两头相柱。展绳从大椎正中量之。垂绳一头。当灸正下。以墨点讫。又量病者口吻两头。接绳头正下复点之。又量病者口吻如前。便中屈绳。接前口吻绳正下复点之。望使相当所三处并下火。重者各五百壮。轻者三百壮即愈。
又法。令疾者平坐解衣。以绳当脊大椎骨中。向下量之。尾株骨尖头讫。再折绳。更从尾株尖头向上量。当绳头即下火。高号州初灸至一百壮。得瘥。后三年复发。又灸之便断。兼疗腰脚。
治五痔痛。穴攒竹治五痔痛。不得大小便。穴会阴治痔 痛。穴飞扬 承筋 委中 承扶治诸痔。宜灸回气三七壮。黄帝针经云。在尾脆骨上一寸半。又连冈穴主之。在回气穴两边。相去二寸是也。各灸三七壮。
治九漏。穴肩井。灸二百壮。
治漏。穴灸鸠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壮。
治诸漏。灸漏同四畔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