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变态反应的类型及检验原则
变态反应(allergy)是由免疫炎症或其他免疫应答机制所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也称为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诱发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也可以是半抗原;可以是外来抗原,也可以是自身抗原。自身抗原引起的病理状态又称自身免疫病(见第二十五章)。
按照发生机制(见第八章)的不同,变态反应可分为若干类型;多数学者习惯上接受4型分类法(表24-1)。
表24-1 变态反应的分类比较
型别
别名
发生机制
主要相关疾病
Ⅰ型
即刻型、反应素型、过敏反应
IgE/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介导的血管和平滑骨反应
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休克等
Ⅱ型
细胞毒型,细胞结合抗原型
IgG,IgM/补体或粒细胞介导的靶细胞溶解和吞噬等
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Ⅲ型
免疫复合物型
免疫复合物/补体介导的组织炎症
血清病、皮肤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Ⅳ型
迟发型(细胞介导型)超敏反应
TH细胞介导的浸润性炎症
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结核病等
(一)Ⅰ型变态反应
诱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原多是外源性的,例如花粉、尘螨、青霉素、食品等,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途径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IgE或IgG4,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使宿主进入致敏状态。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与细胞表面的IgE或IgG4结合,诱导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引起一定部位的血管和平滑肌反应。相关疾病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胃炎、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Ⅰ型变态反应发生迅速,临床常见的严重病例是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患者会很快死亡。但型变态反应一般不引起组织损伤,所以刺激因素解除后康复也快。
Ⅰ型变态反应的检验有多种方法:①皮肤试验,例如青霉素皮试;②激发试验,例如支气管激发试验;③血清IgE测定。Ⅰ型变态反应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实验室检查的主要目是明确过敏原,以采取适当的回避措施,或者必要时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
(二)Ⅱ型变态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涉及的抗原比较复杂,药物、病毒或自身抗原都可成为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IgG或IgM类抗体,抗体可特异性地结合到位于细胞表面的抗原上,活化补体、溶解靶细胞、诱导粒细胞浸润及吞噬作用。涉及的疾病有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部分肾小球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少数情况下,某些抗体与靶细胞结合可刺激靶细胞兴奋,导致非常特殊的效果。例如抗体促甲状腺素受体的抗体可使甲状腺细胞过度分泌甲状腺素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有些抗体诱导ADCC作用引起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素等。这两型特殊的Ⅱ型变态反应曾被命名为Ⅴ型和Ⅵ型变态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的检验主要是针对引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但Ⅱ型变态反应主要涉及血液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有关内容参见血液学检验教材和本书第二十五章。
(三)Ⅲ型变态反应
Ⅲ型变态反应的抗原多是蛋白质分子,刺激机体产生大量IgG和IgM类循环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mmunecomplex,IC)在一定条件下可沉淀于局部组织,激活补体引起炎症反应。涉及的疾病有血清病、结缔细胞病及局部Arthus反应等。
Ⅲ型变态反应的检验主要是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或组织固定的免疫复合物;还可进一步检测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特异性;有时候也可用皮肤试验进行测定。
(四)Ⅳ型变态反应
Ⅳ型变态反应是细胞免疫介导的炎症,没有抗体和补体参与,发生较为缓慢,所以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涉及的疾病有接触性皮炎、结核病、移植排斥性反应等。
Ⅳ型变态反应的检验可从多方面进行。要以用促有丝分裂原或结核菌素检测T细胞的敏感状态;也可用抗原检测机体的特异性致敏状态;还可通过检测细胞因子或者皮肤试验的办法进行检验。
按照发生机制(见第八章)的不同,变态反应可分为若干类型;多数学者习惯上接受4型分类法(表24-1)。
表24-1 变态反应的分类比较
型别
别名
发生机制
主要相关疾病
Ⅰ型
即刻型、反应素型、过敏反应
IgE/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介导的血管和平滑骨反应
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休克等
Ⅱ型
细胞毒型,细胞结合抗原型
IgG,IgM/补体或粒细胞介导的靶细胞溶解和吞噬等
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Ⅲ型
免疫复合物型
免疫复合物/补体介导的组织炎症
血清病、皮肤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Ⅳ型
迟发型(细胞介导型)超敏反应
TH细胞介导的浸润性炎症
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结核病等
(一)Ⅰ型变态反应
诱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原多是外源性的,例如花粉、尘螨、青霉素、食品等,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途径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IgE或IgG4,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使宿主进入致敏状态。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与细胞表面的IgE或IgG4结合,诱导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引起一定部位的血管和平滑肌反应。相关疾病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胃炎、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Ⅰ型变态反应发生迅速,临床常见的严重病例是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患者会很快死亡。但型变态反应一般不引起组织损伤,所以刺激因素解除后康复也快。
Ⅰ型变态反应的检验有多种方法:①皮肤试验,例如青霉素皮试;②激发试验,例如支气管激发试验;③血清IgE测定。Ⅰ型变态反应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实验室检查的主要目是明确过敏原,以采取适当的回避措施,或者必要时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
(二)Ⅱ型变态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涉及的抗原比较复杂,药物、病毒或自身抗原都可成为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IgG或IgM类抗体,抗体可特异性地结合到位于细胞表面的抗原上,活化补体、溶解靶细胞、诱导粒细胞浸润及吞噬作用。涉及的疾病有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部分肾小球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少数情况下,某些抗体与靶细胞结合可刺激靶细胞兴奋,导致非常特殊的效果。例如抗体促甲状腺素受体的抗体可使甲状腺细胞过度分泌甲状腺素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有些抗体诱导ADCC作用引起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素等。这两型特殊的Ⅱ型变态反应曾被命名为Ⅴ型和Ⅵ型变态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的检验主要是针对引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但Ⅱ型变态反应主要涉及血液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有关内容参见血液学检验教材和本书第二十五章。
(三)Ⅲ型变态反应
Ⅲ型变态反应的抗原多是蛋白质分子,刺激机体产生大量IgG和IgM类循环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mmunecomplex,IC)在一定条件下可沉淀于局部组织,激活补体引起炎症反应。涉及的疾病有血清病、结缔细胞病及局部Arthus反应等。
Ⅲ型变态反应的检验主要是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或组织固定的免疫复合物;还可进一步检测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特异性;有时候也可用皮肤试验进行测定。
(四)Ⅳ型变态反应
Ⅳ型变态反应是细胞免疫介导的炎症,没有抗体和补体参与,发生较为缓慢,所以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涉及的疾病有接触性皮炎、结核病、移植排斥性反应等。
Ⅳ型变态反应的检验可从多方面进行。要以用促有丝分裂原或结核菌素检测T细胞的敏感状态;也可用抗原检测机体的特异性致敏状态;还可通过检测细胞因子或者皮肤试验的办法进行检验。
相关目录
... ...
免疫学检验
第二十四章 变态反应的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