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拇书籍 > 中医方药 > 《眉寿堂方案选存》
编号:14999
燥病
     形脉俱虚,不饥不食。积劳虚人,得深秋凉气外侵,引动宿邪,内蒸而为烦渴,已非柴、芩、半夏之症。急救津液,以清伏邪。

    竹叶 生地 梨汁 连翘 麦冬 蔗汁

    □

    不治失血,独取时令湿邪,得以病减。凡六气有胜必复,湿去致燥来。新秋暴暑烁津,且养胃阴,白露后可立调理方。

    麦冬 人参 大枣 半夏 生草 粳米

    □

    脉虚数,形寒,心中烦热,五更后气升咳呛。当秋分节燥金司令,大热发泄之余,皆能化燥。肺为娇脏,最处上焦,先受其冲,宜润燥以滋其化源。

    冬桑叶 南花粉 生米仁 大沙参 玉竹 蜜炙橘红

    用白糯米三合,淘净,流水泡,取极清汤,代水煎服。

    □

    夜来咳嗽略稀,即得假寐目瞑。夫温邪内热,津液被劫,已属化燥。而秋令天气下降,改色;肺位最高,上焦先受。大凡湿由地升,燥从天降,乃定理也。今皮肤甲错,肌肉消烁,无有速于是也。兹论气分主治,以上焦主气也。议用喻氏方,减去血药,以清燥专理上焦

    经霜桑叶 玉竹 甜杏仁 枇杷叶 甜梨皮 花粉(将滤入生石膏末二钱)

    □

    初秋咽痛发呛,是气交中暑热燥气从呼吸而入。肺位最高,清空失司,惟轻清可解。药过于苦辛寒,胃伤食减,而上焦仍窒。古人谓金空则有声,声嘶脉数,有肺痿之虑。

    甜水梨 兜铃 北沙参 川贝母 诃子皮 蔗浆 甜杏仁

    熬膏。

相关目录

... ...

时疠湿温

卷下

痘科

痧疹

作者:叶天士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卷上

春温

燥病

寒病

冬温

疟疾

女科

幼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