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尼尔氏病
美尼尔氏病是一种内耳非炎症性疾病,又称“膜迷路积水”,临床以阵发性眩晕、耳鸣、耳聋、头胀满感为特征,属于中医“眩晕”病范畴。
由于本病首先由一位名叫美尼尔(Menire)的法国人所描述,故将其译名作为病名。本病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初诊时累及单耳者较多,随着病情发展,常累及双耳。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发病原因]
本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学说:
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由于植物神经失调,胆碱活动加强,使内耳小动脉发生痉挛,引起局部缺氧,血管瘀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因而产生膜迷路积水。
2.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对保持血管的正常稳定有一定作用。导致低血糖的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是较为重要的原因,其可影响植物神经的正常稳定而致血管发生痉挛。甲状腺机能减退也可引起内耳组织代谢下降,可导致膜迷路积水。
3.新陈代谢障碍。由于内耳缺血导致内耳缺氧,可引起组织代谢的降低,使内淋巴的吸收与排泄失调,形成膜迷路积水。
4.病灶及病毒感染。有文献表明,扁桃体炎、阑尾炎、胆囊炎等病灶存在时可发生本病,腮腺病毒也可能引起本病。
此外,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工作紧张均能影响植物神经的稳定性而诱发本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年老肾虚,精髓不足,髓海空虚,耳窍失养;或思虑伤脾,脾虚气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或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上犯清窍;或肝阴亏虚,阳亢于上,化火生风,上扰清窍所致。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1.眩晕。呈突发性眩晕,感到天旋地转,身体向一侧倾倒感觉,睁眼时明显,闭目时减轻,不敢移动体位,头稍动即觉眩晕加重。眩晕发作高潮时,伴有眼球震颤及恶心呕吐,但神志清楚。数小时或数天后眩晕减轻或消失,可于数周、数月、或数年发作1次。一般在间歇期内所有症状完全消失。
2.耳鸣。患耳常有持续性耳鸣,耳鸣多为低频音,有如蝉鸣、流水声、风声、铃声、滴嗒声等,轻重不一。
3.耳聋。早期常不自觉,一般在发作数次后,方感耳聋明显,多为一侧性,病人虽有耳聋,但对高频音又十分刺耳。在间歇期内听力常恢复,但当再次发作,听力又下降,即出现一种特殊的听力波动现象。晚期,听力可无波动而呈感音性耳聋。
4.头胀满感。患者在发作时,常有一侧头部或耳内有胀满感,头内发闷或头重脚轻。
检查:听力检查,一侧感音性聋。前庭功能检查,眩晕发作时可见眼震及平衡障碍。
[预防措施]
1.凡有本病发作史者,宜避免情志刺激,保持稳定情绪,生活安排要有规律,工作不要过于紧张,以减少复发的机会。
2.本病患者平时宜进低盐少水食品、低脂肪饮食,禁烟、酒、咖啡及浓茶。
3.对患有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糖代谢紊乱,或患有扁桃体炎、阑尾炎、胆囊炎等病者,宜注意治疗原发病,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本病的因素。
4.发作期间,要注意卧床休息,注意防止站立时突然眩晕而跌伤。
5.卧室应保持安静,减少噪声,光线以稍暗为宜,但空气要流通。
[治疗方法]
1.镇静药物。多用于发作期,可口服安定2.5~5毫克,每日3次;乘晕宁50毫克,每日3次;利眠宁5~10毫克,每日3次。此外,也可配合口服谷维素10~20毫克,每日3次,以改善植物神经功能。
2.血管扩张剂。用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可用阿托品0.5~0.8毫克,皮下注射,酌情应用;或口服烟酸50~100毫克,每日3次;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或妥拉苏林25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急性发作期,也可用磷酸组织胺1~1.5毫克溶于250毫升的5%葡萄糖盐水中作静脉滴注,每分钟控制在40滴左右,并应随时注意血压及呼吸变化,可连用2~3日。本药使用前,须先作皮内过敏试验。孕妇、有支气管哮喘或过敏病史者忌用。
3.脱水剂。用以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消除迷路积水。可口服双氢克尿塞25毫克,每日3次,2~3周为一疗程,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或口服醋唑磺胺250~500毫克,每日1次,长期服用时,须同时口服氯化钾1克,每日3次。
4.维生素类。可口服维生素B110~20毫克、维生素B25~10毫克、维生素B610~20毫克、维生素C200~300毫克、烟酰胺50~100毫克,每日3次;或口服复合维生素B2~3片,每日3次。
5.中医辨证论冶。(1)肾精不足型:证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方可选用麦味地黄汤加味(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15克、淮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枸杞15克、菊花10克、石决明15克、牡蛎15克)。(2)脾虚气陷型:证见眩晕乏力、气少懒言、纳差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升发清阳,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陈皮6克、柴胡6克、升麻6克、葛根15克、川芎6克、甘草3克)。(3)痰浊中阻型:证见眩晕胸闷、恶心呕吐、体型肥胖、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健脾除湿,化痰降浊,方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味(天麻10克、白术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8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竹茹10克)。(4)肝阳上亢型:证见头晕耳鸣、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熄风,滋阴潜阳,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20克、怀牛膝10克、桑寄生15克、黄芩10克、炒栀子10克、夏枯草10克、夜交藤20克、茯神10克、甘草3克)。
6.针刺治疗。体针可选用百会、神庭、神门、耳门、内关、申脉、合谷、足三里、丰隆等穴,每次3~4穴,中等刺激。耳针可选用额、心、神门、胃、枕等穴,每次2~3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或埋针。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由于本病首先由一位名叫美尼尔(Menire)的法国人所描述,故将其译名作为病名。本病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初诊时累及单耳者较多,随着病情发展,常累及双耳。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发病原因]
本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学说:
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由于植物神经失调,胆碱活动加强,使内耳小动脉发生痉挛,引起局部缺氧,血管瘀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因而产生膜迷路积水。
2.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对保持血管的正常稳定有一定作用。导致低血糖的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是较为重要的原因,其可影响植物神经的正常稳定而致血管发生痉挛。甲状腺机能减退也可引起内耳组织代谢下降,可导致膜迷路积水。
3.新陈代谢障碍。由于内耳缺血导致内耳缺氧,可引起组织代谢的降低,使内淋巴的吸收与排泄失调,形成膜迷路积水。
4.病灶及病毒感染。有文献表明,扁桃体炎、阑尾炎、胆囊炎等病灶存在时可发生本病,腮腺病毒也可能引起本病。
此外,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工作紧张均能影响植物神经的稳定性而诱发本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年老肾虚,精髓不足,髓海空虚,耳窍失养;或思虑伤脾,脾虚气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或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上犯清窍;或肝阴亏虚,阳亢于上,化火生风,上扰清窍所致。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1.眩晕。呈突发性眩晕,感到天旋地转,身体向一侧倾倒感觉,睁眼时明显,闭目时减轻,不敢移动体位,头稍动即觉眩晕加重。眩晕发作高潮时,伴有眼球震颤及恶心呕吐,但神志清楚。数小时或数天后眩晕减轻或消失,可于数周、数月、或数年发作1次。一般在间歇期内所有症状完全消失。
2.耳鸣。患耳常有持续性耳鸣,耳鸣多为低频音,有如蝉鸣、流水声、风声、铃声、滴嗒声等,轻重不一。
3.耳聋。早期常不自觉,一般在发作数次后,方感耳聋明显,多为一侧性,病人虽有耳聋,但对高频音又十分刺耳。在间歇期内听力常恢复,但当再次发作,听力又下降,即出现一种特殊的听力波动现象。晚期,听力可无波动而呈感音性耳聋。
4.头胀满感。患者在发作时,常有一侧头部或耳内有胀满感,头内发闷或头重脚轻。
检查:听力检查,一侧感音性聋。前庭功能检查,眩晕发作时可见眼震及平衡障碍。
[预防措施]
1.凡有本病发作史者,宜避免情志刺激,保持稳定情绪,生活安排要有规律,工作不要过于紧张,以减少复发的机会。
2.本病患者平时宜进低盐少水食品、低脂肪饮食,禁烟、酒、咖啡及浓茶。
3.对患有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糖代谢紊乱,或患有扁桃体炎、阑尾炎、胆囊炎等病者,宜注意治疗原发病,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本病的因素。
4.发作期间,要注意卧床休息,注意防止站立时突然眩晕而跌伤。
5.卧室应保持安静,减少噪声,光线以稍暗为宜,但空气要流通。
[治疗方法]
1.镇静药物。多用于发作期,可口服安定2.5~5毫克,每日3次;乘晕宁50毫克,每日3次;利眠宁5~10毫克,每日3次。此外,也可配合口服谷维素10~20毫克,每日3次,以改善植物神经功能。
2.血管扩张剂。用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可用阿托品0.5~0.8毫克,皮下注射,酌情应用;或口服烟酸50~100毫克,每日3次;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或妥拉苏林25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急性发作期,也可用磷酸组织胺1~1.5毫克溶于250毫升的5%葡萄糖盐水中作静脉滴注,每分钟控制在40滴左右,并应随时注意血压及呼吸变化,可连用2~3日。本药使用前,须先作皮内过敏试验。孕妇、有支气管哮喘或过敏病史者忌用。
3.脱水剂。用以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消除迷路积水。可口服双氢克尿塞25毫克,每日3次,2~3周为一疗程,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或口服醋唑磺胺250~500毫克,每日1次,长期服用时,须同时口服氯化钾1克,每日3次。
4.维生素类。可口服维生素B110~20毫克、维生素B25~10毫克、维生素B610~20毫克、维生素C200~300毫克、烟酰胺50~100毫克,每日3次;或口服复合维生素B2~3片,每日3次。
5.中医辨证论冶。(1)肾精不足型:证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方可选用麦味地黄汤加味(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15克、淮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枸杞15克、菊花10克、石决明15克、牡蛎15克)。(2)脾虚气陷型:证见眩晕乏力、气少懒言、纳差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升发清阳,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陈皮6克、柴胡6克、升麻6克、葛根15克、川芎6克、甘草3克)。(3)痰浊中阻型:证见眩晕胸闷、恶心呕吐、体型肥胖、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健脾除湿,化痰降浊,方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味(天麻10克、白术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8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竹茹10克)。(4)肝阳上亢型:证见头晕耳鸣、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熄风,滋阴潜阳,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20克、怀牛膝10克、桑寄生15克、黄芩10克、炒栀子10克、夏枯草10克、夜交藤20克、茯神10克、甘草3克)。
6.针刺治疗。体针可选用百会、神庭、神门、耳门、内关、申脉、合谷、足三里、丰隆等穴,每次3~4穴,中等刺激。耳针可选用额、心、神门、胃、枕等穴,每次2~3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或埋针。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