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群水疱,伴有刺痛的疱疹性皮肤病。老年人患本病常常症情严重,难以忍受,且愈后仍遗留较长时间的皮肤刺痛或不适,故又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据统计,约有80%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缠腰火丹,或蛇串疮。
[发病原因]
1.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是本病的直接致病原因,病毒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感觉神经系统的组织,它能沿着周围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组织内繁殖。
2.诱发因素。当身体遭受外伤,毒性药物或其它感染等影响时,潜伏的病毒就开始活动起来,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发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周围感觉神经分布区的皮肤出现水疱,如果病人抵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可能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化火,火毒外泛肌肤,或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蕴结皮肤所致。老年人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滞血瘀,肌肤失养,也可导致本病。
[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多发生在春秋季节。皮疹发生之前,病人常有轻度发热,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1~2天后,患处皮肤上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内,红斑上出现粟米渐至绿豆大小水疱,密集排列成串。疱内水液由清亮转为混浊,5~6天后疱液吸收结成干痂,痂皮脱落后遗留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部分水疱擦破后露出湿润面,易合并感染。若病重者,数群水疱互相联合成大片损害,甚则出现血疱,水疱通常发生在身体的单侧,不超过正中线,常按受损神经分布的区域出现,多发生在胸胁、背部,其次为面、颈、腹部。
疼痛是本病的又一主症,常在皮疹出现之前或与皮疹同时出现,疼痛的程度有轻重不同,有的很轻微,有的难以忍受。老年患者疼痛较剧甚至在皮疹消失后数周或数月仍有皮肤疼痛。
本病一般在2~3周痊愈,重者病程长达一月左右,或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额部带状疱疹可波及眼球,而致视力障碍,甚则失明。若患者患有肿瘤、何杰金氏病、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等,则可发生全身性水疱,伴高热、头痛,甚则引起死亡。
[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2.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春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3.防止外伤。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4.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尽量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5.增进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治疗方法]
1.减轻神经痛。各种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安替比林、安乃近、消炎痛等都可以选择使用,疼痛十分剧烈时可暂用磷酸可待因;维生素B1皮下注射100毫克,每日1次;维生素B12100~500微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脑垂体后叶素0.5~1毫升肌注,每日1次;疱疹后遗神经痛者,可用维生素E400~1600毫克肌肉每日注射。
2.封闭疗法。按照神经支配区,在脊髓旁相应的神经根处注射普鲁卡因,可使神经痛暂时减轻。如果患处是三叉神经支配区,可在枕骨粗隆压痛点由皮下注射70%酒精0.2毫升,三叉神经痛可迅速消失。
3.预防感染。若水疱溃破后合并化脓菌感染,局部红肿痛甚、伴明显发热者,可适当选用抗菌素治疗,如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次40~80万单位,每日1~2次。
4.外用药治疗。水疱大而多,或糜烂渗湿严重,可选用溶液湿敷,如罗布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亦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土茯苓2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马齿苋20克、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黄柏20克、大黄20克)煎煮取液湿敷;皮疹以糜烂为主,渗液少,或有少量结痂,应外搽油剂,以保护皮疹,常用青黛散加植物油调外敷,或三妙散加植物油调外敷。亦可用雄黄解毒散加油调外敷。
5.灸法。一般在发病早期,用药艾外灸患处,可减轻患处疼痛,同时也可缓解病情的发展,常用药艾在患处以患者能忍受为距离外灸,每日灸3次,每次15分钟。
6.中医辨证施治。皮疹色红,疼痛剧烈,甚则有血疱,伴口苦咽干,大便干结,部位在胸胁或腹侧者,辨证为肝经火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克、黄苓10克、板蓝根20克、生山栀1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6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以清泻肝火,清利湿热;水疱大而多,且糜烂渗湿严重者,伴有食散减退,腹胀便溏,辨证为脾经湿热者,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制川朴10克、制苍术10克、陈皮10克、焦白术10克、防风10克、生山栀10克、赤猪苓10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大青叶15克、鸭跖草10克、生甘草6克)以健脾利湿;疱疹消失后仍剧痛不止,辨证为气滞血瘀,方选逍遥散加减(柴胡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素10克、炙乳没各6克、赤白芍各10克、生龙牡各12克、珍珠母3克、田三七3克),以行气活血止痛。
7.单方验方、成药。当归粉,每次用0.5~1克,4~6小时服1次,服后止痛效果好;当归浸膏片,每次4~5片,每日3次,治后遗神经痛有效;板蓝根或大青叶30克,煎汤代茶饮用。
[发病原因]
1.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是本病的直接致病原因,病毒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感觉神经系统的组织,它能沿着周围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组织内繁殖。
2.诱发因素。当身体遭受外伤,毒性药物或其它感染等影响时,潜伏的病毒就开始活动起来,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发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周围感觉神经分布区的皮肤出现水疱,如果病人抵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可能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化火,火毒外泛肌肤,或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蕴结皮肤所致。老年人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滞血瘀,肌肤失养,也可导致本病。
[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多发生在春秋季节。皮疹发生之前,病人常有轻度发热,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1~2天后,患处皮肤上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内,红斑上出现粟米渐至绿豆大小水疱,密集排列成串。疱内水液由清亮转为混浊,5~6天后疱液吸收结成干痂,痂皮脱落后遗留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部分水疱擦破后露出湿润面,易合并感染。若病重者,数群水疱互相联合成大片损害,甚则出现血疱,水疱通常发生在身体的单侧,不超过正中线,常按受损神经分布的区域出现,多发生在胸胁、背部,其次为面、颈、腹部。
疼痛是本病的又一主症,常在皮疹出现之前或与皮疹同时出现,疼痛的程度有轻重不同,有的很轻微,有的难以忍受。老年患者疼痛较剧甚至在皮疹消失后数周或数月仍有皮肤疼痛。
本病一般在2~3周痊愈,重者病程长达一月左右,或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额部带状疱疹可波及眼球,而致视力障碍,甚则失明。若患者患有肿瘤、何杰金氏病、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等,则可发生全身性水疱,伴高热、头痛,甚则引起死亡。
[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2.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春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3.防止外伤。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4.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尽量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5.增进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治疗方法]
1.减轻神经痛。各种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安替比林、安乃近、消炎痛等都可以选择使用,疼痛十分剧烈时可暂用磷酸可待因;维生素B1皮下注射100毫克,每日1次;维生素B12100~500微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脑垂体后叶素0.5~1毫升肌注,每日1次;疱疹后遗神经痛者,可用维生素E400~1600毫克肌肉每日注射。
2.封闭疗法。按照神经支配区,在脊髓旁相应的神经根处注射普鲁卡因,可使神经痛暂时减轻。如果患处是三叉神经支配区,可在枕骨粗隆压痛点由皮下注射70%酒精0.2毫升,三叉神经痛可迅速消失。
3.预防感染。若水疱溃破后合并化脓菌感染,局部红肿痛甚、伴明显发热者,可适当选用抗菌素治疗,如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次40~80万单位,每日1~2次。
4.外用药治疗。水疱大而多,或糜烂渗湿严重,可选用溶液湿敷,如罗布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亦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土茯苓2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马齿苋20克、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黄柏20克、大黄20克)煎煮取液湿敷;皮疹以糜烂为主,渗液少,或有少量结痂,应外搽油剂,以保护皮疹,常用青黛散加植物油调外敷,或三妙散加植物油调外敷。亦可用雄黄解毒散加油调外敷。
5.灸法。一般在发病早期,用药艾外灸患处,可减轻患处疼痛,同时也可缓解病情的发展,常用药艾在患处以患者能忍受为距离外灸,每日灸3次,每次15分钟。
6.中医辨证施治。皮疹色红,疼痛剧烈,甚则有血疱,伴口苦咽干,大便干结,部位在胸胁或腹侧者,辨证为肝经火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克、黄苓10克、板蓝根20克、生山栀1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6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以清泻肝火,清利湿热;水疱大而多,且糜烂渗湿严重者,伴有食散减退,腹胀便溏,辨证为脾经湿热者,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制川朴10克、制苍术10克、陈皮10克、焦白术10克、防风10克、生山栀10克、赤猪苓10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大青叶15克、鸭跖草10克、生甘草6克)以健脾利湿;疱疹消失后仍剧痛不止,辨证为气滞血瘀,方选逍遥散加减(柴胡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素10克、炙乳没各6克、赤白芍各10克、生龙牡各12克、珍珠母3克、田三七3克),以行气活血止痛。
7.单方验方、成药。当归粉,每次用0.5~1克,4~6小时服1次,服后止痛效果好;当归浸膏片,每次4~5片,每日3次,治后遗神经痛有效;板蓝根或大青叶30克,煎汤代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