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发育
由幼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称为青春期,约自12岁至18岁。在此期间,体格迅速发育,性功能也逐渐成熟。根据生理发育的特点,青春期尚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初期以体格发育为主,身高突增,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除骨骼增长外,全身肌肉及脂肪也大大增加,故体重明显上升,平均每年增重5公斤。中期以内、外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同时出现月经。后期则身材体格基本定型,生殖器官趋向成熟。
女姓生殖器官发育从性腺,即卵巢发育开始。女婴出生时,卵巢内含有众多原始卵泡(至少10万个)。幼年期末,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下丘脑(位于脑底部)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脑垂体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家)的分泌与释放。促卵泡素刺激卵巢内的原始卵泡发育并分泌少量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房和内外生殖器官开始发育,随着卵巢的日益成熟,女孩进入青春期,子宫增大,输卵管增粗,阴道增长变宽,大小阴唇也增大并有色素沉着。此外,其他女性特征亦相继出现,如音调变高,乳房与乳头增大,腋毛与阴毛生长,脂肪积聚于阴阜、肩、胸、臀部,骨盆增宽变大而形成女性体态。由于卵泡发育过程中,伴有周期性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随之增生、脱落与出血,表现为月经来潮。直至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相互调节和制约的关系稳定,月经周期方始建立。
乳房保健
乳房发育有早迟。一般当幼年期即将结束时,在少量雌激素的刺激下,乳腺管细胞增生,乳房即微微隆起。跨入青春期中期后,卵巢发挥生理功能,每月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卵,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雌、孕激素与垂体生乳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乳腺发育,乳房组织内脂肪积聚,乳房渐渐丰满,乳头增大凸出,乳头及其周围的乳晕有色素沉着。不过,乳房大小尚受营养状况、遗传等影响,而且与体型有关。乳房内部主要由脂肪充填,故身材瘦长者,乳房较小平坦;身材矮胖者,乳房较大高耸。
乳房发育是女性最显著的第二性征,体现女性的成熟。但青春期少女大多不习惯,也羞于显露自己的健康美,因此,往往不愿或不敢挺胸而躬身驼背或挑紧身衣穿,日久易造成体态姿势不良,穿紧身衣则影响乳房发育,可致乳头内陷。为避免上述问题,当乳房发育至一定程度(大约16岁左右),已基本定型时,即应佩戴胸罩以支持乳房,使不致因本身重量下垂而影响血液循环,有碍继续发育。
正常月经
在脑垂体促卵泡素的刺激下,卵巢里每个月有成批卵泡生长发育;不过,一般最后仅一个卵泡成熟。成熟卵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尔后,在脑垂体促卵泡素与黄体生成素的协同作用下,成熟卵泡排出一个卵子,留下的空壳即变成黄体。黄体继续分泌雌激素,但主要是产生孕激素,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发生分泌变化。黄体分泌的雌、孕激素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结果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减少,黄体约在14天左右自行萎缩。黄体萎缩,不再产生雌、孕激素,子宫内膜失去性激素支持就脱落,血管破裂,流出来的血,就是“月经”。月经来潮后,下丘脑、垂体所受的抑制也解除,重新活动,卵巢里又有卵泡开始发育并产生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重新生长而修复创面,流血停止,月经也就干净结束。重新长好的子宫内膜不断增生,待等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而产生孕激素,一切变化周而复始。总之,所谓月经,是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直接作用下,增长在先,脱落于后,引起的周期性子宫出血;是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相互调节与制约的结果。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一般在13~15岁间,可因环境、气候、生活条件、营养及全身健康状况的影响而提早或推迟。两次月经相隔的时间,即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称为月经周期,大多28~30天,正常范围为25~35天。正常经血呈暗红色,混有子宫内膜碎片和粘液,偶见小凝血块。经期大多3~5天,正常范围为2~7天。出血总量平均50毫升左右。行经期间,由于盆腔充血,常伴下腹坠胀、腰酸感;个别可有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抑郁或易于激动等;或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如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经期卫生
行经期间,不但全身抵抗力较差,易于感受疾病,并且由于子宫颈微张、子宫内膜剥落留有创面及阴道酸度降低而抑制细菌生长的自然防御作用有所削弱,一旦致病菌入侵,极易引起生殖器官炎症。所以,经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清洁卫生 月经垫宜用质地柔软、吸水性能好的消毒棉垫或皱纸,应以勤换为原则。经期必须保持外阴清洁,清洗外阴用的毛巾与盆不可用以洗脚。洗澡只能淋浴不可盆浴,以防脏水进入阴道。此外,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揩拭,以防污染阴道。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经期必须注意保暖,尤其是下半身的保暖更为重要。应避免用冷水洗头、洗澡和洗脚或淋雨、涉水,更不宜下水田劳动、也不可坐泥地、砖地或水泥地。因为,突然或过强的冷刺激有可能使子宫及盆腔内血管挛缩而引起痛经或月经骤停。此外,经期身体抵抗力降低,受凉后更易感染疾病。
保持心情舒畅 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都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引起月经失常或加重经期反应。脾气急躁者,更需注意克制,否则过于激动,很有可能使月经量减少或突然停止。
饮食适当,睡眠充足 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多饮水,多食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从而减轻盆腔充血。注意劳逸结合,调整作息时间,入夜早眠。
不参加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运动 行经期间,一般体力劳动和户外活动不但无害,反而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腰酸和坠胀等感觉。然而,过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可使盆腔血流过速,引起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
痛经
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难以忍受的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因而影响生活、学习或工作的异常情况,称为痛经。常在初潮1~2年,卵巢已有排卵后始发。一般在经前数小时即感下腹阵发性疼痛,或为持续性而有阵发加剧。
在行经第一天达高峰,经血畅流后逐渐减轻,或在膜状物排出后缓解。疼痛可发射至腰背、大腿、会阴、肛门部,并引起尿频及排便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及血压下降,甚至昏厥。
少女痛经,主要由于子宫内膜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过高,使子宫肌纤维发生强烈的痉挛性收缩引起。另外,子宫内膜不成碎片而是整块脱落,排出困难;或子宫颈口较窄、子宫过度屈曲使经血不能畅流,皆可刺激子宫增强收缩或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疼痛。倘若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纤维与结缔组织比例失常,子宫收缩因而不协调;或身体虚弱,精神紧张使痛阈降低,也会导致痛经。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轻症,行经期间卧床休息,下腹部放置热水袋,口服一些止痛解痉剂,如安乃近、解痛、阿托品、654-2等即可。重症,可服用雌、孕激素制剂作周期治疗,一般至少三个周期,或服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剂,如氟灭酸或甲灭酸;或用前列腺素拮抗剂,如消炎痛栓剂塞肛。
平时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盆腔充血;经前注意保暖,可缓解症状。
闭经
凡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的,称为原发性闭经。月经周期已经建立后,连续3个月以上停经的,叫做继发性闭经。月经的正常来潮有赖于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的功能协调以及子宫内膜能对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起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导致闭经。先天性无子宫、子宫发育不全,先天性无卵巢、卵巢发育不良,染色体缺陷,脑垂体促性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缺乏等是原发性闭经的主要原因。丘脑下部因素,如精神创伤、过度忧虑、抑郁、紧张、恐惧、气候骤变、生活环境突变和经期受寒等常致继发性闭经。全身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严重肺结核或贫血、血吸虫病和疟疾等,其他内分泌腺如肾上腺、甲状腺、胰腺等的功能紊乱,都可影响丘脑下部的调节功能而引起闭经。
月经初潮通常在13~15岁,若年满15岁尚未来月经,应去妇科就诊。首先要除外“隐经”,亦即已有月经来潮,只因子宫颈或阴道闭锁,处女膜无孔等先天性生殖道缺陷而经血不能外流。当然,也可能是初潮延迟。若超过18岁仍无月经或继发性闭经,应尽早查出原因,及时治疗。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月经是子宫内膜在卵巢性激素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子宫出血。卵巢性激素一方面影响子宫内膜的发育,另一方面又通过正负反馈作用(即刺激与抑制)影响下丘脑-垂体的活动。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维持动态平衡,这是月经周期的主要调节机构,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此轴的活动又受大脑皮层控制。因此,从大脑皮层到卵巢,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破坏平衡,导致卵巢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引起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大多由下丘脑管理垂体促性腺激素合成与释放的中枢延迟成熟而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不能正常活动,卵巢排卵发生障碍,卵巢内有卵泡发育,能分泌雌激素却不能成熟。血内雌激素水平随卵泡的生长和萎缩而上下波动,雌激素水平高时,子宫内膜增生;雌激素水平低时,则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坏死、剥脱与出血。
所以,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和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时大量出血;有时先短时间停经,然后出血不止;有时一开始就是不规则出血;也有周期尚准,但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倘若出血多或出血时间长且反反复复,必然引起贫血。因此,必须抓紧治疗。
治疗原则为纠正贫血,补充营养,适当休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性激素止血,然后,诱发排卵,调整周期。病情控制以后,必须注意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防止过度疲劳,避免精神刺激;注意经期卫生,以防复发。
白带异常
女孩到了青春前期,卵巢开始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即有少量白带。此时的白带主要是阴道粘膜渗出物,呈白色稀糊状,无气味。一旦进入青春期,卵巢逐渐发育成熟,并有排卵,内外生殖器发育,白带的质与量即随月经周期而改变。在两次月经中间(相当于排卵期),由于雌激素分泌量多,子宫颈腺体分泌粘液多,所以,白带量多、色透明且有粘性。在行经前三四天内,盆腔充血因而阴道渗出液多,加上在新陈代谢中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多,因此,白带也较多,且浑浊稠厚。不过在正常情况下,白带不会太多,一般仅觉阴部湿润而已。
如果白带量增多,像月经来潮那样一阵阵流出,同时有色、质或气味方面的改变,称为白带异常。少女白带异常,多半是阴道炎症的表现。滴虫感染时,白带呈乳白色和泡沫状,且有外阴瘙痒。霉菌感染所致白带像豆腐渣样或凝乳状,亦伴外阴瘙痒。至于多量无色透明的粘液白带常见于应用雌激素药物后(调经时用),或因运动过量、疲劳过度、经常便秘等盆腔充血者。
一旦发现有白带异常时,应及早就医。疑有滴虫或霉菌感染时,需取白带化验,查找根源,去除病因。滴虫性阴道炎可口服灭滴灵0.2克,每天3次,7天为一疗程。霉菌性阴道炎则服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每天3次,7天为一疗程。
由幼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称为青春期,约自12岁至18岁。在此期间,体格迅速发育,性功能也逐渐成熟。根据生理发育的特点,青春期尚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初期以体格发育为主,身高突增,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除骨骼增长外,全身肌肉及脂肪也大大增加,故体重明显上升,平均每年增重5公斤。中期以内、外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同时出现月经。后期则身材体格基本定型,生殖器官趋向成熟。
女姓生殖器官发育从性腺,即卵巢发育开始。女婴出生时,卵巢内含有众多原始卵泡(至少10万个)。幼年期末,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下丘脑(位于脑底部)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脑垂体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家)的分泌与释放。促卵泡素刺激卵巢内的原始卵泡发育并分泌少量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房和内外生殖器官开始发育,随着卵巢的日益成熟,女孩进入青春期,子宫增大,输卵管增粗,阴道增长变宽,大小阴唇也增大并有色素沉着。此外,其他女性特征亦相继出现,如音调变高,乳房与乳头增大,腋毛与阴毛生长,脂肪积聚于阴阜、肩、胸、臀部,骨盆增宽变大而形成女性体态。由于卵泡发育过程中,伴有周期性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随之增生、脱落与出血,表现为月经来潮。直至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相互调节和制约的关系稳定,月经周期方始建立。
乳房保健
乳房发育有早迟。一般当幼年期即将结束时,在少量雌激素的刺激下,乳腺管细胞增生,乳房即微微隆起。跨入青春期中期后,卵巢发挥生理功能,每月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卵,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雌、孕激素与垂体生乳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乳腺发育,乳房组织内脂肪积聚,乳房渐渐丰满,乳头增大凸出,乳头及其周围的乳晕有色素沉着。不过,乳房大小尚受营养状况、遗传等影响,而且与体型有关。乳房内部主要由脂肪充填,故身材瘦长者,乳房较小平坦;身材矮胖者,乳房较大高耸。
乳房发育是女性最显著的第二性征,体现女性的成熟。但青春期少女大多不习惯,也羞于显露自己的健康美,因此,往往不愿或不敢挺胸而躬身驼背或挑紧身衣穿,日久易造成体态姿势不良,穿紧身衣则影响乳房发育,可致乳头内陷。为避免上述问题,当乳房发育至一定程度(大约16岁左右),已基本定型时,即应佩戴胸罩以支持乳房,使不致因本身重量下垂而影响血液循环,有碍继续发育。
正常月经
在脑垂体促卵泡素的刺激下,卵巢里每个月有成批卵泡生长发育;不过,一般最后仅一个卵泡成熟。成熟卵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尔后,在脑垂体促卵泡素与黄体生成素的协同作用下,成熟卵泡排出一个卵子,留下的空壳即变成黄体。黄体继续分泌雌激素,但主要是产生孕激素,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发生分泌变化。黄体分泌的雌、孕激素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结果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减少,黄体约在14天左右自行萎缩。黄体萎缩,不再产生雌、孕激素,子宫内膜失去性激素支持就脱落,血管破裂,流出来的血,就是“月经”。月经来潮后,下丘脑、垂体所受的抑制也解除,重新活动,卵巢里又有卵泡开始发育并产生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重新生长而修复创面,流血停止,月经也就干净结束。重新长好的子宫内膜不断增生,待等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而产生孕激素,一切变化周而复始。总之,所谓月经,是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直接作用下,增长在先,脱落于后,引起的周期性子宫出血;是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相互调节与制约的结果。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一般在13~15岁间,可因环境、气候、生活条件、营养及全身健康状况的影响而提早或推迟。两次月经相隔的时间,即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称为月经周期,大多28~30天,正常范围为25~35天。正常经血呈暗红色,混有子宫内膜碎片和粘液,偶见小凝血块。经期大多3~5天,正常范围为2~7天。出血总量平均50毫升左右。行经期间,由于盆腔充血,常伴下腹坠胀、腰酸感;个别可有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抑郁或易于激动等;或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如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经期卫生
行经期间,不但全身抵抗力较差,易于感受疾病,并且由于子宫颈微张、子宫内膜剥落留有创面及阴道酸度降低而抑制细菌生长的自然防御作用有所削弱,一旦致病菌入侵,极易引起生殖器官炎症。所以,经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清洁卫生 月经垫宜用质地柔软、吸水性能好的消毒棉垫或皱纸,应以勤换为原则。经期必须保持外阴清洁,清洗外阴用的毛巾与盆不可用以洗脚。洗澡只能淋浴不可盆浴,以防脏水进入阴道。此外,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揩拭,以防污染阴道。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经期必须注意保暖,尤其是下半身的保暖更为重要。应避免用冷水洗头、洗澡和洗脚或淋雨、涉水,更不宜下水田劳动、也不可坐泥地、砖地或水泥地。因为,突然或过强的冷刺激有可能使子宫及盆腔内血管挛缩而引起痛经或月经骤停。此外,经期身体抵抗力降低,受凉后更易感染疾病。
保持心情舒畅 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都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引起月经失常或加重经期反应。脾气急躁者,更需注意克制,否则过于激动,很有可能使月经量减少或突然停止。
饮食适当,睡眠充足 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多饮水,多食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从而减轻盆腔充血。注意劳逸结合,调整作息时间,入夜早眠。
不参加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运动 行经期间,一般体力劳动和户外活动不但无害,反而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腰酸和坠胀等感觉。然而,过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可使盆腔血流过速,引起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
痛经
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难以忍受的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因而影响生活、学习或工作的异常情况,称为痛经。常在初潮1~2年,卵巢已有排卵后始发。一般在经前数小时即感下腹阵发性疼痛,或为持续性而有阵发加剧。
在行经第一天达高峰,经血畅流后逐渐减轻,或在膜状物排出后缓解。疼痛可发射至腰背、大腿、会阴、肛门部,并引起尿频及排便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及血压下降,甚至昏厥。
少女痛经,主要由于子宫内膜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过高,使子宫肌纤维发生强烈的痉挛性收缩引起。另外,子宫内膜不成碎片而是整块脱落,排出困难;或子宫颈口较窄、子宫过度屈曲使经血不能畅流,皆可刺激子宫增强收缩或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疼痛。倘若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纤维与结缔组织比例失常,子宫收缩因而不协调;或身体虚弱,精神紧张使痛阈降低,也会导致痛经。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轻症,行经期间卧床休息,下腹部放置热水袋,口服一些止痛解痉剂,如安乃近、解痛、阿托品、654-2等即可。重症,可服用雌、孕激素制剂作周期治疗,一般至少三个周期,或服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剂,如氟灭酸或甲灭酸;或用前列腺素拮抗剂,如消炎痛栓剂塞肛。
平时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盆腔充血;经前注意保暖,可缓解症状。
闭经
凡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的,称为原发性闭经。月经周期已经建立后,连续3个月以上停经的,叫做继发性闭经。月经的正常来潮有赖于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的功能协调以及子宫内膜能对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起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导致闭经。先天性无子宫、子宫发育不全,先天性无卵巢、卵巢发育不良,染色体缺陷,脑垂体促性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缺乏等是原发性闭经的主要原因。丘脑下部因素,如精神创伤、过度忧虑、抑郁、紧张、恐惧、气候骤变、生活环境突变和经期受寒等常致继发性闭经。全身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严重肺结核或贫血、血吸虫病和疟疾等,其他内分泌腺如肾上腺、甲状腺、胰腺等的功能紊乱,都可影响丘脑下部的调节功能而引起闭经。
月经初潮通常在13~15岁,若年满15岁尚未来月经,应去妇科就诊。首先要除外“隐经”,亦即已有月经来潮,只因子宫颈或阴道闭锁,处女膜无孔等先天性生殖道缺陷而经血不能外流。当然,也可能是初潮延迟。若超过18岁仍无月经或继发性闭经,应尽早查出原因,及时治疗。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月经是子宫内膜在卵巢性激素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子宫出血。卵巢性激素一方面影响子宫内膜的发育,另一方面又通过正负反馈作用(即刺激与抑制)影响下丘脑-垂体的活动。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维持动态平衡,这是月经周期的主要调节机构,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此轴的活动又受大脑皮层控制。因此,从大脑皮层到卵巢,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破坏平衡,导致卵巢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引起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大多由下丘脑管理垂体促性腺激素合成与释放的中枢延迟成熟而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不能正常活动,卵巢排卵发生障碍,卵巢内有卵泡发育,能分泌雌激素却不能成熟。血内雌激素水平随卵泡的生长和萎缩而上下波动,雌激素水平高时,子宫内膜增生;雌激素水平低时,则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坏死、剥脱与出血。
所以,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和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时大量出血;有时先短时间停经,然后出血不止;有时一开始就是不规则出血;也有周期尚准,但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倘若出血多或出血时间长且反反复复,必然引起贫血。因此,必须抓紧治疗。
治疗原则为纠正贫血,补充营养,适当休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性激素止血,然后,诱发排卵,调整周期。病情控制以后,必须注意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防止过度疲劳,避免精神刺激;注意经期卫生,以防复发。
白带异常
女孩到了青春前期,卵巢开始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即有少量白带。此时的白带主要是阴道粘膜渗出物,呈白色稀糊状,无气味。一旦进入青春期,卵巢逐渐发育成熟,并有排卵,内外生殖器发育,白带的质与量即随月经周期而改变。在两次月经中间(相当于排卵期),由于雌激素分泌量多,子宫颈腺体分泌粘液多,所以,白带量多、色透明且有粘性。在行经前三四天内,盆腔充血因而阴道渗出液多,加上在新陈代谢中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多,因此,白带也较多,且浑浊稠厚。不过在正常情况下,白带不会太多,一般仅觉阴部湿润而已。
如果白带量增多,像月经来潮那样一阵阵流出,同时有色、质或气味方面的改变,称为白带异常。少女白带异常,多半是阴道炎症的表现。滴虫感染时,白带呈乳白色和泡沫状,且有外阴瘙痒。霉菌感染所致白带像豆腐渣样或凝乳状,亦伴外阴瘙痒。至于多量无色透明的粘液白带常见于应用雌激素药物后(调经时用),或因运动过量、疲劳过度、经常便秘等盆腔充血者。
一旦发现有白带异常时,应及早就医。疑有滴虫或霉菌感染时,需取白带化验,查找根源,去除病因。滴虫性阴道炎可口服灭滴灵0.2克,每天3次,7天为一疗程。霉菌性阴道炎则服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每天3次,7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