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非寒病恶热非热病论
精神外驰,嗜欲无节,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实非有热,当作阴虚治之,而用补养之法可也。
或曰∶恶寒非寒,宜用寒药,恶热非热,宜用补药,甚骇耳目,明示我之法可乎?予曰∶进士周本道,年逾三十,得恶寒病,服附子数日而病甚,求予治。诊其脉弦而似缓,予以江茶入姜汁、香油些少,吐痰一升许,减绵大半,周甚喜。予曰∶未也,燥热已多,血伤亦深,须淡食以养胃,内观以养神,则水可生而火可降。彼勇于仕进,一切务外,不守禁忌。予曰∶若多与补血,凉热亦可稍安。内外不静,肾水不生,附毒必发。病安后,官于婺城,巡夜冒寒,非附子不可疗,而性怕生姜,只得以猪腰子作片,煮附子,与三帖而安。予曰∶可急归。知其附毒易发。彼以为迂。半年后,果发背而死。
又司丞叔,平生脚自踝以下常觉热,冬不可加绵于上,常自言曰∶我禀质壮,不怕冷。予曰∶此足三阴之虚,宜早断欲事,以补养阴血,庶乎可免。笑而不答,年方五十,患痿半年而死。
观此二人治法,盖可知矣。或曰∶伤寒病恶寒、恶热者,亦是虚耶?予曰∶若病伤寒者,自外入内,先贤论之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