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门
脾胃症辨
人有能食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补脾,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 盖肾火能生脾土也,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脾不病而胃病也,不可补肾中之火, 当补心火,盖心火能生胃土也,世人一见不饮食,动曰脾胃虚也,殊不知胃之虚寒, 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也,不可不辨也。
反胃大吐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谁知是肾水之亏乎, 盖脾胃必借肾水而滋润,肾水一亏,则脾胃之火,沸腾而上, 以致目红肿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时躁时静,时欲饮水,及水到又不欲饮, 即强之饮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黄汤加桂附,水煎服。
外治法,先以手擦其足心,使之极热,然后用附子壹个煎汤, 用鹅翎扫之,随干随扫,少顷即不吐矣,后以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 即安然也,或逍遥散加黄连,亦立止也,无如世医以杂药投之,而成噎嗝矣,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元参( 各壹两) 当归( 伍钱)五味子( 貳錢) 牛膝 白芥子( 各叁錢)
水煎服,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乾而細, 飲食入胃,難於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寒邪犯肾大吐
寒入肾宫,将脾胃之水,挟之尽出,手足厥逆,小腹痛不可忍, 以热物熨之少快,否则寒冷难支,人多以为胃病,其实肾病也, 方用
附子( 壹个) 白朮( 肆两) 肉桂( 壹钱) 干姜( 叁钱) 人参( 参两)
水煎服。 此药下喉,便觉吐定,煎渣再服,安然如故。
呕吐
世人皆以呕吐为胃虚,谁知由于肾虚乎,故治吐不效,为窥见病之根也, 方用
人参 芡实( 各叁钱) 白朮 薏仁( 各伍钱) 砂仁( 伍粒) 吴萸( 伍分)
水煎服。
火吐
此症若降火,则火由脾而入于大肠,必变为便血之症,法宜清火止吐, 方用
茯苓( 壹两) 人参( 贰钱) 砂仁( 伍粒) 黄连( 叁钱)
水煎服。
寒吐
此症若降寒,则又引入肾而流于膀胱,必变为遗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 方用
白朮( 贰两) 人参( 伍钱) 附子 干姜( 各壹钱) 丁香( 伍分)
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补脾之品,则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 势不能不从脐出也。
胃吐
此症由于脾虚,脾气不得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补脾则胃安, 方用
人参 茯苓( 各叁钱) 白朮( 伍钱) 甘草 肉桂 神曲 半夏( 各壹钱) 砂仁( 参粒)
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补脾者何也,盖胃为脾之关,关门之沸腾, 由于关中之溃乱,欲使关外之安静,必先使关中之安宁, 况方中砂仁半夏神曲 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者乎,此脾胃两补之法也。
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肾水虚不能润喉,故喉燥而即出也,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茯苓 麦冬( 各伍钱) 山药( 壹两) 泽泻 丹皮( 各叁钱) 五味子( 贰钱)
水煎服。
此症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肾火虚不能温脾,故脾寒而反出也,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壹两) 山药( 陆钱) 泽泻( 贰钱) 茯苓 丹皮 附子 肉桂( 各叁钱)
水煎服。
[此即八味地黄, 也可用生地桂枝]
胃寒
心肾兼补,治脾胃两虚者固效,若单胃之虚寒,自宜独治心之为妙, 方用
人参 远志( 各壹两) 白朮 茯苓 莲子 白芍( 各参两) 菖蒲 良姜 枣仁( 各伍钱) 半夏 附子 白芥子( 各叁钱) 山药( 肆钱)
蜜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钱。
肾寒吐泻心寒胃弱
此症由于心寒胃弱,呕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止, 五更时痛泻三五次者是也,人以为脾胃之寒,服脾胃之药而不效者何也, 盖胃为肾之关,而脾为肾之海,胃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心包寒甚, 何以生胃土而消谷食,脾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下焦虚冷,何以化饮食而生精华, 故补脾胃,莫急于补肾也。 方用
熟地 茯苓 人参( 各参两) 山萸( 贰两) 山药( 肆两) 附子 肉桂 五味子( 各壹两) 吴萸( 伍钱)
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
人有能食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补脾,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 盖肾火能生脾土也,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脾不病而胃病也,不可补肾中之火, 当补心火,盖心火能生胃土也,世人一见不饮食,动曰脾胃虚也,殊不知胃之虚寒, 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也,不可不辨也。
反胃大吐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谁知是肾水之亏乎, 盖脾胃必借肾水而滋润,肾水一亏,则脾胃之火,沸腾而上, 以致目红肿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时躁时静,时欲饮水,及水到又不欲饮, 即强之饮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黄汤加桂附,水煎服。
外治法,先以手擦其足心,使之极热,然后用附子壹个煎汤, 用鹅翎扫之,随干随扫,少顷即不吐矣,后以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 即安然也,或逍遥散加黄连,亦立止也,无如世医以杂药投之,而成噎嗝矣,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元参( 各壹两) 当归( 伍钱)五味子( 貳錢) 牛膝 白芥子( 各叁錢)
水煎服,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乾而細, 飲食入胃,難於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寒邪犯肾大吐
寒入肾宫,将脾胃之水,挟之尽出,手足厥逆,小腹痛不可忍, 以热物熨之少快,否则寒冷难支,人多以为胃病,其实肾病也, 方用
附子( 壹个) 白朮( 肆两) 肉桂( 壹钱) 干姜( 叁钱) 人参( 参两)
水煎服。 此药下喉,便觉吐定,煎渣再服,安然如故。
呕吐
世人皆以呕吐为胃虚,谁知由于肾虚乎,故治吐不效,为窥见病之根也, 方用
人参 芡实( 各叁钱) 白朮 薏仁( 各伍钱) 砂仁( 伍粒) 吴萸( 伍分)
水煎服。
火吐
此症若降火,则火由脾而入于大肠,必变为便血之症,法宜清火止吐, 方用
茯苓( 壹两) 人参( 贰钱) 砂仁( 伍粒) 黄连( 叁钱)
水煎服。
寒吐
此症若降寒,则又引入肾而流于膀胱,必变为遗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 方用
白朮( 贰两) 人参( 伍钱) 附子 干姜( 各壹钱) 丁香( 伍分)
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补脾之品,则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 势不能不从脐出也。
胃吐
此症由于脾虚,脾气不得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补脾则胃安, 方用
人参 茯苓( 各叁钱) 白朮( 伍钱) 甘草 肉桂 神曲 半夏( 各壹钱) 砂仁( 参粒)
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补脾者何也,盖胃为脾之关,关门之沸腾, 由于关中之溃乱,欲使关外之安静,必先使关中之安宁, 况方中砂仁半夏神曲 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者乎,此脾胃两补之法也。
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肾水虚不能润喉,故喉燥而即出也,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茯苓 麦冬( 各伍钱) 山药( 壹两) 泽泻 丹皮( 各叁钱) 五味子( 贰钱)
水煎服。
此症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肾火虚不能温脾,故脾寒而反出也,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壹两) 山药( 陆钱) 泽泻( 贰钱) 茯苓 丹皮 附子 肉桂( 各叁钱)
水煎服。
[此即八味地黄, 也可用生地桂枝]
胃寒
心肾兼补,治脾胃两虚者固效,若单胃之虚寒,自宜独治心之为妙, 方用
人参 远志( 各壹两) 白朮 茯苓 莲子 白芍( 各参两) 菖蒲 良姜 枣仁( 各伍钱) 半夏 附子 白芥子( 各叁钱) 山药( 肆钱)
蜜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钱。
肾寒吐泻心寒胃弱
此症由于心寒胃弱,呕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止, 五更时痛泻三五次者是也,人以为脾胃之寒,服脾胃之药而不效者何也, 盖胃为肾之关,而脾为肾之海,胃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心包寒甚, 何以生胃土而消谷食,脾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下焦虚冷,何以化饮食而生精华, 故补脾胃,莫急于补肾也。 方用
熟地 茯苓 人参( 各参两) 山萸( 贰两) 山药( 肆两) 附子 肉桂 五味子( 各壹两) 吴萸( 伍钱)
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