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资料下载 在线书籍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中华系列 国外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书店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百拇书籍 > 中医医案 > 《程杏轩医案》
编号:9073
台静亭州尊阴阳两亏伤及奇经
http://www.100md.com 《程杏轩医案》 上一页   下一页

     复诊寒热依然,神采更倦,前方初服,微见痰红,疑系附子温燥所致。续服五剂,红不再吐,口并不渴。仲圣云∶身大热而反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且越人明以阳维为病,苦寒热为训,岂寒栗如此,经年累月,憔悴不堪,不从温补,尚有何策可施耶?王太仆云∶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旨可悟矣。虽内经有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之言,丹溪有治用清凉之案,然与此似乎不合。无如补虚门中,归脾、十全、补元煎、养营汤之属,均已服过,即治奇经之鹿茸河车,亦无应验。殊为棘手。但细详脉证,总不外乎阴阳精气两亏,张介宾所谓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古人复起,不易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