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拇书籍 > 中医综合 > 《病理学》
编号:8133
第一节 充血
http://www.100md.com 《病理学》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充血
慢性肺淤血/
第一节 充血
慢性肝淤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hyperemia),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

    一、动脉性充血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arteial hyperemia),又称主动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简称充血。

    【原因】

    凡能引起细动脉扩张的任何原因,都可引起局部器官和组织的充血。

    细动脉扩张是神经体液因素作用于血管,使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的结果。许多动脉性充血是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的生理性活动,如进食后的胃肠粘膜充血,体力运动时横纹肌充血等。这种由于生理性代谢增强所引起的局部充血,称为生理性充血。有些病理过程的某一阶段,也有动脉性充血的参与,例如炎症反应的初始,由于致炎因子的刺激所导致的轴索反射和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局部组织的细动脉扩张,这时的充血,是动脉性充血。此外,体内还有不少反应性的动脉性充血,例如局部器官和组织长期受压(如绷带包扎肢体或腹水压迫腹腔器官)后,组织内的血管张力降低,若一旦压力突然解除,爱压组织内的细动脉乃发生反射性扩张,发生局部充血,称为减压后充血。

    【病变及后果】

    动脉性充血的器官和组织内血量增多,体积可轻度增大。充血如发生于体表,可见局部组织的颜色鲜红,温度升高。动脉性充血是暂时性的血管反应,原因消除后,局部血量迅即恢复正常,不遗留不良后果,对机体无重要影响。炎症反应的动脉性充血,是一系列血管反应的初始,它参与炎症血管现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静脉性充血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又称被动性充血(passive hyperemia),简称淤血(congestion)。

    静脉性充血远较动脉性充血多见,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病理意义。它可发生于局部,也可发生于全身。

    【原因】

    静脉性充血的原因很多,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静脉受压静脉受压使其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可导致相应部位的器官和组织发生静脉性充血。常见的例子如妊娠子宫压迫髂静脉引起的下肢静脉性充血,肿瘤压迫静脉引起相应器官或组织的静脉性充血,肠套叠、肠扭转和肠疝时肠系膜静脉受压引起局部肠段严重的静脉性充血,以及肝硬变时肝内肝静脉分支受增生肝实质结节压迫引起门静脉所属器官的静脉性充血等。

    2.静脉腔阻塞静脉血栓形成可以造成静脉腔的阻塞,可以引起相应器官或组织的静脉性充血。但由于静脉的分支多,只有当静脉腔阻塞而血流又不能充分地通过侧支回流时,才发生静脉性充血。

    3.心力衰竭二尖瓣瓣膜病和高血压病引起左心衰竭时,可导致肺淤血;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右心衰竭,可导致大循环淤血。

    【病变】

    静脉性充血的组织和器官,可由于血液的淤积而肿胀;发生于体表的静脉性充血,由于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局部可呈紫绀;又由于局部血流淤滞,毛细血管扩张,使得散热增加,该处体表的温度因而降低。静脉性充血的组织,镜下呈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有时还伴有水肿。由于局部血液氧分压降低,器官和组织相对缺氧,代谢功能可因而减弱。

    【后果】

    静脉性充血对机体的影响决定于淤血的范围、淤血的器官、淤血的程度、淤血发生的速度(急性或慢性)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全身性淤血影响许多重要器官的功能,可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如肾、肝、肺),局部性静脉性充血则主要影响局部器官的功能。

    较长期的静脉性充血,使局部组织内代谢中间产物蓄积,从而损害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高,加之淤血时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升高,导致局部组织发生水肿,严重时甚至发生漏出性出血。如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严重时肺泡腔内可出现水肿液,甚至出血。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常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因而被称为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图3-1)。

    长期淤血,由于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中间产物堆积,还可引起实质细胞的萎缩和变性。如慢性肝淤血时(图3-2),肝细胞萎缩(主要在肝小叶中央带)和脂肪变(主要在小叶周边带),以致肝切面呈现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nutmeg liver)。较急性且程度严重的肝淤血可引起肝细胞坏死。

    某些器官,慢性淤血引起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其间质细胞却可增生。例如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结缔组织则增生,最后形成淤血性肝硬变。

    由于静脉通常都有丰富的吻合支,因此当某一静脉发生阻塞时,其吻合支能及时扩张,有助于局部血液回流,起了代偿作用。这种通过吻合支的血液流通,称为侧支循环。最典型的例子是肝硬变时部分门静脉系统的静脉血流通过侧支循环回纳于右心。重要的途径如下:①经胃冠状静脉→食管下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此时食管下段和胃底的粘膜静脉高度扩张、弯曲,突出于粘膜表面;②经重新开放的脐静脉→脐周腹壁静脉→腹上静脉→乳内静脉→上腔静脉,患者脐周腹壁静脉高度扩张、弯曲,形成所谓“海蛇头”(caput medusae)样的形态;③经肠系膜下静脉→痔静脉丛→髂内静脉→下腔静脉,痔静脉丛高度扩张,形成痔疮。

    侧支循环具有一定程度的代偿作用,但当淤血的程度超过侧支循环所能代偿的范围时,终归会出现静脉性充血所招致的各种病理变化。例如肝硬变时尽管有上述的侧支循环,患者仍然出现淤血性脾肿大、胃肠淤血和腹水。此外,侧支循环虽然有代偿静脉回流的积极意义,但侧支静脉过度曲张,有时却可继发地发生破裂(例如食管下段的静脉曲张,可发生致命的大出血)。

    图3-1 慢性肺淤血

    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漏出性出血并出现心力衰竭细胞

    图3-2 慢性肝淤血

    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脂肪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