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图书编号:1900106030
 
《冠心病临床实用诊断技术(电子书)》
作者:高传玉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23
ISBN:9787564505448 定价: 118.00元
        内容推荐

    在介绍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及应用解剖与变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冠心病诊断的实用关键技术,如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心肌灌注显像、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与心室造影、冠状动脉腔内超声检查等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以期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内容集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并融入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与心得,资料新颖,图文并茂,对心血管病相关专业医疗和科研人员具有重要的学习参考价值。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名单

    内容提要

    序

    前言

    目录页

    1 冠状动脉的应用解剖及变异

    1.1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

    1.1.1 左冠状动脉

    1.1.2 右冠状动脉

    1.2 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变异

    1.2.1 优势冠状动脉

    1.2.2 圆锥动脉的起源

    1.2.3 窦房结动脉的起源

    1.2.4 房室结动脉的起源

    1.2.5 后降支的解剖变异

    1.2.6 左主干短小或缺如

    1.2.7 中间支

    1.2.8 前降支的长度

    1.2.9 左回旋支的长度和管径

    1.2.10 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

    1.3 冠状动脉畸形

    1.3.1 按起源、分布分类

    1.3.2 按是否影响心肌灌注分类

    2 冠状动脉的病理生理

    2.1 冠状动脉循环的生理

    2.1.1 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的解剖与生理

    2.1.2 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

    2.1.3 冠状动脉流量的决定因素

    2.1.4 冠状动脉循环的调节

    2.2 冠状动脉循环的病理生理

    2.2.1 心肌需氧与冠状动脉供氧之间失平衡状态的形成

    2.2.2 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生理

    2.2.3 常见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生理

    3 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的诊断

    3.1 心电图及其导联

    3.1.1 心电产生原理

    3.1.2 心电图导联和电轴

    3.1.3 心电图各波段及命名

    3.1.4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3.1.5 正常窦性心律

    3.1.6 正常心电图

    3.1.7 正常心电图变异

    3.2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3.2.1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期

    3.2.2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3.2.3 再通冠状动脉表现

    3.2.4 心肌梗死部位与闭塞冠状动脉的关系

    3.3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

    3.3.1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

    3.3.2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

    3.3.3 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特点

    3.4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3.4.1 动态心电图基本原理和功能

    3.4.2 动态心电图的操作与分析

    3.4.3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4 心电图负荷试验

    4.1 心脏运动生理

    4.1.1 运动的类型

    4.1.2 心血管系统的运动生理反应

    4.1.3 运动时氧的摄取

    4.1.4 运动时的血流分配

    4.1.5 冠心病患者对运动负荷的反应

    4.2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4.2.1 常用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4.2.2 运动负荷试验的并发症及安全防范

    4.2.3 运动负荷试验的报告内容

    4.2.4 运动负荷试验的目的和适应证

    4.2.5 运动负荷试验的禁忌证

    4.2.6 运动负荷试验的终点

    4.2.7 运动负荷试验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4.2.8 心电图负荷试验结果分析的影响因素

    4.2.9 心电图运动试验各指标的预报意义

    4.2.10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临床应用

    4.3 药物负荷试验

    4.3.1 双嘧达莫负荷试验

    4.3.2 腺苷负荷试验

    4.3.3 三磷腺苷负荷试验

    4.3.4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4.3.5 异丙肾上腺素负荷试验

    4.3.6 麦角新碱负荷试验

    4.3.7 氯化钾负荷试验

    4.4 非运动非药物负荷试验

    4.4.1 过度换气试验

    4.4.2 饱餐及脂肪餐试验

    4.4.3 缺氧试验

    4.4.4 冷加压试验

    4.4.5 精神应激负荷试验

    4.5 经食管心房起搏负荷试验

    4.5.1 机制

    4.5.2 仪器设备

    4.5.3 试验方法

    4.5.4 阳性结果判定标准

    4.5.5 适应证

    4.5.6 禁忌证

    4.5.7 注意事项

    4.5.8 临床评估

    4.6 气体代谢运动负荷试验

    4.6.1 机制

    4.6.2 仪器设备

    4.6.3 试验方法

    4.6.4 适应证

    4.6.5 禁忌证

    4.6.6 注意事项

    4.6.7 临床应用

    4.7 运动试验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的专家共识要点

    4.7.1 对环境的要求

    4.7.2 适应证

    4.7.3 主要设备(心电图记录仪)

    4.7.4 安全性

    4.7.5 禁忌证

    4.7.6 试验终点

    4.7.7 结果分析

    4.7.8 常用运动试验方法

    4.7.9 对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4.7.10 影响结果分析的因素

    5 冠心病与超声心动图检查

    5.1 负荷超声心动图

    5.1.1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用方法

    5.1.2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终止指标

    5.1.3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5.2 超声检查

    5.2.1 超声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5.2.2 正常冠状动脉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5.3 心肌梗死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5.3.1 心肌梗死的病理

    5.3.2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5.3.3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5.3.4 心肌梗死的超声检查

    5.3.5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5.3.6 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5.3.7 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5.4 心绞痛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5.4.1 心绞痛的病理

    5.4.2 心绞痛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5.4.3 心绞痛的超声检查

    5.4.4 心绞痛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5.4.5 心绞痛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5.5 川崎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5.5.1 川崎病的病理

    5.5.2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5.5.3 川崎病的并发症

    5.5.4 川崎病的超声检查

    5.5.5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5.5.6 川崎病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6 心肌灌注显像

    6.1 心肌灌注显像原理

    6.2 心肌灌注显像的适应证

    6.3 心肌灌注显像剂

    6.3.1 99mTc-MIBI

    6.3.2 201、Tl

    6.3.3 其他

    6.4 心肌灌注显像方法

    6.4.1 心肌断层显像

    6.4.2 影像处理

    6.5 影像分析

    6.5.1 正常影像分析

    6.5.2 异常影像分析

    6.6 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6.6.1 冠心病的诊断

    6.6.2 缺血性心肌病与其他心肌病和心肌炎的鉴别

    6.6.3 其他疾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

    6.7 SPECT负荷试验

    6.7.1 负荷试验

    6.7.2 存活心肌测定

    7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7.1 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发展

    7.2 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及影响因素

    7.2.1 心电门控技术

    7.2.2 冠状动脉CT成像的其他影响因素

    7.3 图像后处理技术

    7.3.1 容积再现

    7.3.2 多平面重组

    7.3.3 最大密度投影

    7.3.4 曲面重组

    7.3.5 CT仿真内镜

    7.4 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和局限性

    7.4.1 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的优势

    7.4.2 MSCT的局限性

    7.5 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7.5.1 适应证

    7.5.2 禁忌证

    7.6 冠状动脉CT检查前期的准备工作

    7.6.1 工作人员的准备

    7.6.2 患者的准备

    7.7 MSCT在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应用

    7.7.1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评价

    7.7.2 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

    7.7.3 在冠状动脉支架术中的应用

    7.7.4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7.7.5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7.7.6 对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和先天异常的显示

    7.7.7 心功能评价

    7.7.8 心肌灌注与心肌活性成像

    7.7.9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7.7.10 明确急性胸痛的病因

    8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室造影

    8.1 概述

    8.2 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

    8.2.1 无症状或稳定型心绞痛

    8.2.2 非特异性胸痛

    8.2.3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8.2.4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有直接PCI意图

    8.2.5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8.2.6 Q波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期间

    8.3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技术

    8.3.1 导管入路及方法

    8.3.2 建立动脉通道

    8.3.3 注意事项

    8.3.4 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操作技巧

    8.3.5 其他导管的操作

    8.4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8.4.1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概念及影像差异

    8.4.2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8.4.3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

    8.4.4 冠状动脉狭窄的划分

    8.4.5 冠状动脉造影其他异常所见

    8.4.6 冠状动脉血流

    8.5 左心室造影

    8.5.1 心脏解剖

    8.5.2 导管操作

    8.5.3 对比剂的选择

    8.5.4 压力测定及压力曲线

    8.5.5 正常左心室造影图像

    8.5.6 异常左心室造影征象

    8.5.7 射血分数计算

    9 冠状动脉腔内超声检查

    9.1 血管内超声成像原理及设备

    9.1.1 原理

    9.1.2 设备

    9.2 正常动脉解剖的血管内超声图像

    9.2.1 管腔

    9.2.2 血管壁

    9.2.3 毗邻结构

    9.2.4 血管分叉

    9.3 冠状动脉腔内超声的操作方法

    9.3.1 操作过程

    9.3.2 冠状动脉腔内超声图像

    9.3.3 有关血管内超声的测定方法

    9.4 冠状动脉腔内超声的临床应用

    9.4.1 早期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9.4.2 评估血管造影难以判断的病变

    9.4.3 评估左主干病变

    9.4.4 指导血管内支架的放置

    9.4.5 在血管扩张成形术中的应用

    9.4.6 评价定向性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的效果

    9.4.7 检出冠状动脉血栓

    9.4.8 识别不稳定性斑块

    9.4.9 评价介入治疗后夹层、壁内血肿和其他并发症

    9.4.10 评估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

    9.4.11 评估放射治疗和药物洗脱支架

    9.4.12 测定斑块进展和逆转

    9.4.13 冠状动脉血管壁病变的检测

    9.4.14 序列随访评估自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变化

    9.5 冠状动脉腔内超声的并发症和局限性

    9.6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