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基础医学 图书编号:23163039
 
《生命真相》
作者:刘量衡 著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1
ISBN:9787535774569 定价: 39.00元
        编辑推荐

    1.作者比较权威,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及纽约州立大学京士郡病理研究院。拥有美国病理专家(解剖学及检验学)文凭及美国家庭医学专家文凭。曾任美国纽约州匹男郡病理专家及法医

    2.书名具有吸引力。

    3.内容新颖,是作者独到思想的精华,讲述的却很通俗,具有高中学历就能读懂。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列举了很多常见的生命现象用以描述生命的真相,综合整理出一个完全客观的、符合现代科学思维的生命概念。其中有些与信息技术、遗传及自组织理论等有关的讨论,只涉及现代高中程度的物理学和生物学基本常识。本书是课余补充读物,不讨论宗教信仰;没有高深的科学和哲学理论,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助于了解生命的最新数据,从科学的观点描述现代人对生命现象应有的认识。

    作者简介

    刘量衡 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及纽约州立大学京士郡病理研究院。拥有美国病理专家(解剖学及检验学)文凭及美国家庭医学专家文凭。曾任美国纽约州匹男郡病理专家及法医。美国联邦移民局委任医生。美国病理学院院士FCAP;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主要著述有:《人为万物之灵》、《物质、信息、生命》。

    目录

    第一篇 生物、信息、生命

    一、物质的概念

    二、生命过程的概念

    三、生物的概念

    四、生物是自组织的整体结构

    五、生命活动的特征

    六、生命活动的本质

    七、生命与“我”

    八、生物必能适应和改造环境

    九、生命的活动模式

    十、中华文化的生命观

    十一、精神、肉体二象性

    十二、人生的真相

    十三、人对生物的基本认识

    第二篇 信息与生命的概念

    一、信息的概念

    二、信息载体

    三、信息的传递

    四、智能信息

    五、信息的特性

    六、熵与信息

    七、人脑认识的信息活动模式

    八、信息与意义

    九、信息与反馈控制

    十、大脑、信息、精神思想

    十一、神经系统的非遗传信息活动

    十二、人脑处理精神活动的方式

    十三、波动模式是信息的载体

    十四、动物的生理波动模式

    十五、超弦理论与波动模式

    十六、颗粒运动模式与思想

    第三篇 生物的信息活动模式

    一、死物质(物理)的信息活动模式

    二、生物的信息活动

    三、生物的两种信息活动模式

    四、生物对环境信息的反应活动

    五、动物的非遗传信息活动模式

    第四篇 生命活性状态

    一、物质的生命活性

    二、信息与生命活性

    三、生命活性现象

    第五篇 死亡的真相

    一、死亡与分解

    二、个体死亡是物种进化必然的选择

    三、局部的细胞死亡与整体的生存

    四、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

    五、现代法律对死亡的定义

    六、人类死亡的法学观念

    七、植物人不是脑死亡

    八、脑死亡是人类临床死亡的指标

    九、医学的临床死亡过程

    十、突发性非自然死亡过程

    十一、死亡后尸体变化现象

    十二、死后生命

    第六篇 特异生命活动现象

    一、微生物的特异生命活动现象

    二、生物及人类的特异生命活动现象

    第七篇 生命与模拟生命

    一、遗传信息与人工(模拟)生命

    二、自然的规律与人工的规则

    三、生物病毒

    四、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五、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六、计算机病毒的类别

    七、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本质上的区别

    八、人造生物与人工生命

    第八篇 精神思想与智能

    一、精神思想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二、生物的原意识状态

    三、人脑的意识状态

    四、大脑与智能

    五、思维的模式——精确和模糊的思维

    六、思想的内容

    第九篇 智能与人工智能

    一、人脑与计算机活动程序本质的区别

    二、人工智能的类型

    三、模拟与实在

    第十篇 生命与自组织耗散结构模式

    一、生命与非生命的自组织

    二、自组织活动过程

    三、生命的自组织活动

    四、生命的自组织耗散结构

    五、生命自组织的调控

    六、自组织的反馈调控过程

    七、生命自组织的内部特征

    八、生物的间接协同行为调控

    九、复杂的生命自组织模式

    第十一篇 概念

    一、概念

    二、事物的概念

    三、物体的概念

    四、形态的概念

    五、模式的概念

    六、事物与过程的概念

    七、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八、生命与时间的概念

    九、生物形态进化的概念

    十、非线性活动的概念

    十一、不确定性的概念

    十二、随机与概率的概念

    十三、对称破缺的概念

    十四、简单与复杂的概念

    十五、秩序的概念

    十六、组织的概念

    十七、分形与混沌的概念

    十八、生命整体自组织的概念

    跋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病理学院士用通俗的语言向你讲述生命的真相!从科学的观点描述现代人对生命现象应有的认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十一、死亡后尸体变化现象

    (1)尸温

    人死后产热停止,尸体热向周围环境发散,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尸冷的进展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尸体衣装情况、尸体内热量和死亡原因等。在春秋季节成年人尸体,室内每小时大约下降0?83℃。水中尸体每小时下降3℃~4℃;在高温季节室外尸体,死后几小时内尸温还能上升。据国内的尸温研究报告,死后4~5小时内,体内产生热尚未完全停止,尸温平均每小时下降0?58℃;死后5~16小时,产热完全停止,尸温平均每小时下降0?97℃;死后16~24小时,因为尸体与环境的温差缩小,尸温下降变慢,平均每小时下降0?54℃。该项研究建立了死亡时间计算公式,经过实际应用得出以下简便公式:

    死后经过时间(小时)=(37℃-尸体直肠温度)÷0?83(系数)

    (所乘系数:春秋季为1,夏季为1?4,冬季为0?7)

    (2)肌肉松弛

    肌肉松弛与临床死亡同时发生,是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瞳孔散大;口微张;面部沟纹变浅;全体肌肉松弛;皮肤失去弹性,待尸僵发生后即自行消失。

    (3)尸斑

    在死亡之后,血液停止循环,但是在6~8小时以内仍然处于液态,血管内的血液由于重力作用向尸体的低下部位移动,坠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并使其扩张,透过皮肤显出紫色斑,称为尸斑。尸斑最早在人死后30分钟出现,一般在死亡1~2小时开始出现。后由于发生死后溶血,尸斑发生永久性变色,不再消失,以后转为尸体腐败。某些中毒尸斑颜色特异,一氧化碳中毒时呈鲜红色,氧化物中毒呈樱桃红色,亚硝酸盐、氯酸钾中毒呈灰褐色,冻死时呈红色。尸斑的形成、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1)尸斑形成的最初阶段,称为坠积期。此期在死后5~6小时内达到明显可见。可持续6~12小时。坠积期尸斑被按压则尸斑退色或消失,出去按压则尸斑又重现。在此前阶段如果变动尸体位置。尸斑也随之改变,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现。

    2)尸斑发展的第二阶段为扩散期。从死亡后发展到扩散期约需8小时(延续至26~32小时)。此期被血红蛋白染红的血浆浸透到周围组织,此时按压尸斑已经不能完全消失,只是稍许退色,停止按压后则尸斑恢复原色也慢。变动尸体位置,部分尸斑可能移位,部分尸斑则保留在原来形成的部位。

    3)在死亡达到18小时之后,尸斑发展的第三阶段,尸体内的血红素已经全部沉积到皮下组织里,此期用手指压迫尸斑不再改变颜色,也不再消失,变动尸体位置则尸斑不再转移。

    4)尸僵

    人死后躯体逐渐变硬而僵直的过程。尸体肌肉僵硬,并使关节固定,则称为尸僵。尸僵可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低、尸体体质情况、死因不同而出现有早有晚。在通常情况下,尸僵在死后1~3小时出现,也有的早在死亡10分钟以后或者晚到7~8小时出现的,但一般不会早于10分钟或晚于8小时。在特殊的罕见的情况下,也有在死后16~18小时出现尸僵的。尸体肌肉僵直一般先出现于数个肌群,经4~6小时扩散到全身,形成尸僵。尸僵的发展顺序有上行次序和下行次序之分。在一般情况下,尸僵是从下行次序开始,由咬肌,逐渐发展到颈部、上肢到下肢;在少数情况下,与此相反,尸僵由下肢向上发展,称为上行次序。在气温适宜,尸体不致很快腐败的情况下,尸僵经过24~48小时或者更长些时间后开始缓解。尸僵缓解的顺序与尸僵形成的顺序相同,即先发生尸僵的肌群先缓解。尸僵的完全缓解多数情况下都发生在死后3~7天。尸僵的出现,消失以及强弱,是要受到尸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的。首先要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周围环境温度高,则尸僵出现早,消失也早。反之,则尸僵出现迟,消失也迟,其次要受到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老年人,小儿,体弱者的尸僵因其肌肉不发达,故出现较早,消失也早,程度也不强,婴儿有时在死后10~30分钟即可发生尸僵。

    人死后之所要发生尸僵现象,是由于死后机体组织缺氧,体内有氧代谢停止,肌肉三磷腺苷ATP的合成下降乃至终止,而分解仍有继续,使其含量不断减少。因为肌肉只有在足量的ATP存在时,才能保持弹性柔软状态,如其含量减少乃至消失,则使肌肉收缩并变得僵硬。到尸体腐败开始的时候,由于肌动凝蛋白分解才使得僵硬的尸体得以缓解。

    尸僵在法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尸僵是较早的尸体现象,只要有一处出现尸僵也可确定死亡。因此,这常常作为判断死亡的一个标准。由于尸僵能固定死后的姿势,因此有助于判断死亡时的状态。尸僵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又可以借此估计死亡的时间。根据尸僵部分被破坏和所固定的姿势,可以推断是否死后移尸。

    在死后4~6小时以内,即尸僵还没有完全形成以前,如果用强力破坏已经发生了的尸僵现象,则不久又会重新出现尸僵,如果是在尸僵完全形成以后,即在死后7~8小时以后,再破坏尸僵,消除僵硬状态,则尸僵不会再重新出现。由于尸体各处的尸僵强度是不一致的,其中最强的是下颌关节。因此,对于搬动过的尸体,通常要检验下颌关节是否僵直,以判断尸僵是存在或缓解。

    (5)尸体腐败

    死后尸体组织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细菌作用下分解的过程称为尸体腐败。尸体腐败过程表现为尸臭、尸绿等。尸体腐败一般在死24小时先在腹部出现。

    十二、人生的真相

    人的躯体是地球上千百万碳基物种中的一员,和其他所有生命与非生命物质一样,共同遵守同样的物理、化学定律。人的生命是38亿年漫长历史的生命进化流的一个分支。在生命的历史进化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的偶然事件,积累了无限适应环境的生存经验,人最终获得了所有生物物种中最优秀的智能。人好像所有社会生物一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懂得敬老爱幼,尊重其他生灵,人采用科学求真的意念来认识自己和现实世界。人具有如此的行为和生活模式,就是因为这样做对地球上生命流的延续很重要。然而,这些都不是物理、化学定律所能够约束的自然规律。

    1?生从何处来

    人由古老的物种进化而来。而古老的物种又由更古老的物种进化而来,直至原始生命自发偶然在地球上诞生的那个时代。生与死一样,都是生殖的必然结果。人只不过是在进化过程中,遗传信息在一次又一次的偶然机会中,通过基因随机组合出来的一群个体。人的生命就是在原来基因库基础上的新一轮的遗传信息随机组合的结果。个人的死亡是生命流中,为保持整体活动的平衡,自然产生的个体淘汰程序。旧个体的死亡就是为新一代个体腾出生活的舞台。个人的躯体可以死亡,生命整体的遗传信息流却常在。归根到底,生命来自生命。

    2?死往何处去

    生命是一个短暂而不可逆转的过程,往事如烟,一去不复返,真正面对的却是混沌而又测不准的将来。在人生过程中,外来环境的变动是随机而测不准的,只有顺着历史所留下的初始条件,在混沌中走向未来。唯有物种进化程序送来的头脑的智能,才是人类能够把握自己前途的最佳保证。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像所有其他过去和未来的生物一样,一代一代周而复始生存繁衍,可惜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过度繁殖,生态环境严重失去平衡,导致地球上生活资源不足,生活环境日渐恶化。在最近的80年间,全世界人口增加了3?3倍(1927年20亿人增长到2007年的66亿人),世界生产总值却增长了20倍,因而使矿物燃料使用量增加了10多倍。1900~1995年间,全球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增加6倍,氮氧化物增加10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1990年全世界人造的农药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是1975年的10倍,大量使用化学合成产品,使许多陆地及海洋生物都直接和间接受到伤害,并引发遗传质畸变以致许多物种灭绝,由此而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未来的日子,科学可以制造出更理想的人工生活环境,人类或可迁移到别的行星上去生活。但是始者自始,终者自终,有生就必有死,任何的生命最终也不免顺着自然规律与地球一起消亡。

    3?精神思想与命运

    自然规律是随机而混沌的,物种进化程序引导生物走向能适应变幻莫测的未来环境中而生存的途径。但是依靠基因的智能部署的进化程序是可靠而缓慢的,因此,近一万年来人类对适应环境能力的进步都是智能创造的效果,智能并非遗传信息,是大脑把后天所获得的环境信息,通过综合处理的信息活动程序而生成的。因此,人的生命存在着两种相互作用的生理活动模式:

    (1)由祖先辈的基因通过进化程序遗传下来一个实物构成的,能进行生理活动的躯体和大脑。

    (2)由大脑通过后天的生理活动生成的精神思想,即大脑百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复杂信息网络活动程序表现的效果。

    这两种相互作用的生理活动模式,只要两者缺一就意味着人生到了尽头,走向死亡。精神思想是表达人类生命活力唯一的标志;是大脑为了适应后天新环境变动而发生的生理功能(思维行为)。人的精神思想包括:爱、信仰、意识、欲望、情感、意志、品格、记忆、智能、学习、语言等人类生命特征。在生活中,随着时间进展,这些生命活动特征的经验积累起来,就成了生命过程的历史痕迹。现代的人喜欢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叫做命运,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大量事物是不能完全程序化的,人必须有能力适应后天新环境的随机变动才会生存下来。这样一来,除了先天遗留下来的因素或者随机突发的外界环境变动之外,现实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就只靠精神思想的主导和安排。目前所感受的一切都是历史的痕迹,人要生存,先要有希望,有信心,这样才会有勇气继续创造明天的机遇。人生的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要人活着,生命之道在于奋勇前进去适应测不准的未来新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唯有精神思想才真正是命运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