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2938110
 
《小学,请让孩子笑着学(特级教师贴心与家长沟通,如何陪孩子笑着走过小学六年,家长怎样做孩子会爱上学习,如何才能不让孩子伤在小学)》
作者:曾志梅 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111403227 定价: 29.80元
        编辑推荐

    成绩不理想、纪律不遵守、学习跟的累,这些问题家长其实只需与小学老师做好沟通就可解决。国家级特级教师曾老师贴心与家长做沟通,告诉你这些家长该懂的事和那些老师才知道的事。是小学生家长的必读书。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建立良好的亲自关系、家校关系,让孩子从小就爱上学习、快乐学习。

    内容推荐

    如果说人生是一幅风景画,小学就是这幅风景画的底色。小学阶段看似不起眼,却决定着整个人生的色调。如果小学阶段让孩子在爱和阳光的沐浴下,打下快乐、自信、阳光、智慧、儒雅等底色,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自信、快乐、阳光的人。反之,如果小学阶段的底色没打好,就可能为孩子的人生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本书是一位小学特级教师与家长们分享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可能在学校遇到的一些问题,给予家长一些诚恳的教育建议,希望能帮助更多家长更好地配合好老师,教育好孩子,使孩子快乐地度过小学时光,奠定一生成长的基础。

    作者简介

    曾志梅,全国特级教师,国家级优秀教师获得者,拥有25年一线教师经历、15年小学班主任经历、4年特级教师经历、7年校长经历的她了解孩子,爱惜孩子。在她的教导下,很多孩子从班级差生一跃成为年级优秀生,更是有很多的孩子在她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考入全国重点大学。

    目录

    第一章 孩子入学前,家长最该懂的事

    第一节 不择名校就是对不起孩子?

    第二节 名牌小学≠名牌未来

    第三节 好班主任胜过好学校

    第四节 爱工作、爱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第五节 别急着在幼儿园“抢跑”

    第六节 不可忽视的幼小衔接

    第七节 8月出生的孩子更需要关注

    第八节 老师也有错的时候

    第二章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才能教好孩子

    第一节 一定要给老师送红包吗

    第二节 赢得老师的关注有方法

    第三节 老师不为人知的辛酸

    第四节 要不要让孩子上补习班

    第五节 座位真的重要吗

    第六节 考100分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第七节 别相信孩子回家说的所有的话

    第八节 老师为什么不喜欢我家孩子

    第九节 老师处罚了孩子怎么办

    第十节 被老师约见怎么办

    第十一节 家长越真诚,老师越坦诚

    第十二节 孩子作业完不成怎么办?

    第十三节 怎样应对惩罚性作业

    第三章 这样的孩子老师不喜欢

    第一节 爱告状的孩子老师不喜欢

    第二节 太虚伪的孩子老师不喜欢

    第三节 爱惹是生非的孩子老师不喜欢

    第四节 爱撒谎的孩子老师不喜欢

    第五节 成绩太差的孩子老师不喜欢

    第六节 太内向的孩子老师不喜欢

    第四章 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智慧

    第一节 孩子被批评,家长别焦虑

    第二节 孩子被冤枉,家长别着急

    第三节 孩子被体罚,家长别冲动

    第四节 孩子被排挤,家长别忽视

    第五节 孩子被过分重视,家长别高兴

    第六节 孩子被高年级同学欺负怎么办

    第七节 别让同学之间的礼尚往来变了味

    第八节 要为竟选班干部而拉选票吗

    第九节 要不要当老师的“眼线”

    第十节 中途转学,怎么适应新环境

    第五章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怎么办

    第一节 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监督

    第二节 兴趣提升专注力

    第三节 成绩好≠品格好

    第四节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五节 数学能力来自生活

    第六节 接触大自然比上补习班更重要

    第七节 思维训练班真的有必要吗

    第八节 “陪”孩子做作业的技巧

    第九节 为什么孩子考试会作弊

    第十节 孩子厌学一招解决

    第六章 做智慧家长,让孩子早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节 家长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吗

    第二节 家务事也能提高学习能力

    第三节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四节 孩子天天叫不醒怎么办?

    第五节 孩子很宅怎么办

    第六节 如何戒除孩子的网瘾

    第七节 教会孩子正视挫折

    媒体评论

    小学是孩子学习习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选一个好学校不如有个好老师。孩子初上小学,相信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本书揭示了许多小学中老师不说,家长不懂的真相。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家长都有莫大帮助。家有小学生的家长千万不要错过。

    ——从业幼儿教育四十余年,教育专家 叶帮寿

    孩子的心事你知多少?尤其是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很多家长并不了解,有的家长把老师的话奉若圣旨,老师一说孩子的不是就回家责骂孩子。有的家长一味护短,其实这样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怎样才能处理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和老师与学校的家校关系,做一个智慧的家长呢?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有答案了。

    ——国家级青少年心理辅导师 岳华

    不要以为把孩子扔给学校和老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也占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只要成绩好就没有问题了,其实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读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多小学中家长不了解的事情,家长应该更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掌握和老师沟通的方法,避免让孩子在小学中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深圳众乐学机构负责人,著名亲子导师 蓝娅 小学是孩子学习习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选一个好学校不如有个好老师。孩子初上小学,相信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本书揭示了许多小学中老师不说,家长不懂的真相。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家长都有莫大帮助。家有小学生的家长千万不要错过。

    ——从业幼儿教育四十余年,教育专家 叶帮寿

    孩子的心事你知多少?尤其是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很多家长并不了解,有的家长把老师的话奉若圣旨,老师一说孩子的不是就回家责骂孩子。有的家长一味护短,其实这样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怎样才能处理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和老师与学校的家校关系,做一个智慧的家长呢?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有答案了。

    ——国家级青少年心理辅导师 岳华

    不要以为把孩子扔给学校和老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也占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只要成绩好就没有问题了,其实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读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多小学中家长不了解的事情,家长应该更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掌握和老师沟通的方法,避免让孩子在小学中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深圳众乐学机构负责人,著名亲子导师 蓝娅

    家有两个男孩,孩子上学的问题一直是我最头疼的。直到读完这本书,解决了我教育孩子、和老师沟通的许多问题。书里没有高深晦涩的教育理论,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但是却写出了许多小学生家长最想了解的问题。希望这本书能给更多的家长带来帮助,让孩子笑着读完小学。

    ——资深公关人士,两个孩子的父亲 许景霖

    曾老师是一个对孩子非常用心的老师,教育学生有一套特别的方法。我的孩子非常调皮,经常闯祸,但是每次曾老师都耐心地教导,孩子从来不会有逆反的心理。曾老师就像有一根魔术棒一般,能把班级管理的仅仅有条。现在曾老师把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案例总结成书,把教育经验和更多的人分享,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收益。

    ——曾志梅老师学生的母亲 向琴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孩子即将升入小学,能不能适应学校生活?这是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也许孩子正一脸憧憬地想象着小学生活,想高高兴兴地去学校,而家长们却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甚至因此而焦虑。

    进入小学之前,应该给孩子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要不要择名校?择名校对孩子今后的升学到底有多大用处?好不容易入学了,如果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物?家长该怎么和孩子的老师沟通……犹记得我刚踏上教师岗位时,就碰到过一位脾气非常急躁的家长。他为了孩子的座位问题来学校找我要求换座位,由于新学期刚刚调动好座位,暂时不方便换,我对他说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确实有必要的话,一定会给孩子调座位。但是这位家长却坚持一定要马上给孩子换。他在办公室里大声指责我不负责任,说如果不换座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心情,老师付得起这个责任吗?我当时年轻气盛,碰到这样急躁的家长也急了,最后和家长争执了起来。后来在办公室同事的劝解下,这位家长终于离开了。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虽然在以后和家长的沟通中我尽量站在学生与家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过有些家长往往护子心切,只要老师一提到自己孩子的缺点就急于辩驳,把老师说得无言以对。而有些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非常通情达理,能耐心倾听老师的意

    见,并且真诚地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往往更愿意和这样的家长交流,这样让彼此感到舒服的交流往往更能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几年以后,我自己的孩子也上小学了,我既是一名小学老师,又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我也需要面对孩子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去学校开家长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这样的双重角色更让我对学生家长和小学老师这两个角色有了更多的感悟,也从家长和老师的角度总结出了许多家校沟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现在我的孩子早已大学毕业,在孩子上小学的几年中我也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为孩子的成绩发过愁,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花了不少功夫。毕竟在学校作为一名老师教育班级里的孩子和作为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别,我和孩子一起一路摸爬滚打地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想我遇到过的问题也一定是许多小学生家长们正在头疼的问题。

    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想告诉家长更多大家不知道的学校里的事儿和那些老师才懂的事情。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厢情愿或者一意孤行而让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小学是孩子学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可以说家长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建立良好的秩序观,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孩子如何与同学和老师相处……这些都需要家长的帮助。于是我想把这些年我作为家长和一名教了几十年小学的老师积累的经验与问题都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尤其给那些正处在困扰中的家长提供帮助。

    本书旨在引导家长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处理好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实际问题,包含了我对每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孩子的希望。期待家长们读过这本书之后,焦虑的心情能够平复些,利用书中的建议和方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让孩子每天开开心心上学,这将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第一章孩子入学前,家长最该懂的事

    如果说人生是一幅风景画,小学就是这幅风景画的底色。小学阶段看似不起眼,却决定着整个人生的色调。如果小学阶段让孩子在爱和阳光的沐浴下,打下快乐、自信、阳光、智慧、儒雅等底色,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自信、快乐、阳光的人。反之,如果小学阶段的底色没打好,就可能为孩子的人生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现在的家长深知这一点,于是,从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那一刻开始,家长就开始为孩子谋划成长之路。从早教机构到幼儿园,从小学到中学,生怕一个不小心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花钱托关系、买学区房、改户口、半夜排队……都是小CASE,为了让孩子上名校,家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校,真的那么重要吗?

    第一节不择名校就是对不起孩子?

    名校的资源确实比普通学校更好一些,但选择什么样的名校也需要家长量力而行!

    每年暑假,学校开始新一轮招生的时候,我都会接到一堆帮忙的请求:“曾老师,我孩子的户口不在这个学区,但很想进你们学校,麻烦您一定帮帮忙”、“曾老师,一定帮忙想想办法,多出少钱都没有问题,只要能进你们学校就好了”、“是XX推荐我找您的,我小孩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请老师帮忙安排个位子好吗?”……

    看着这些为孩子进名校想尽方法挤破头的家长,我的内心也升起了一种无助感。我很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进梦想中的学校学习。可是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容纳所有的孩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家长们自然会七十二般武艺,全部使出来。

    我曾经劝过很多为找关系挤破头的家长,希望他们放下焦虑,尽量让孩子就读离家近的学校。但家长却告诉我:“曾老师,我们不是不知道离家近的学校对孩子和家长轻松很多,孩子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路上,我们也不用为择校费发愁。可是离家近的学校不是名校,听说他们今年有个年级第一的孩子,去考重点初中的时候没人搭理,因为他的学校不是名校。我担心我的孩子以后也因为这个吃亏。所以既然我们有能力,就要为孩子多做点,让他少走一点弯路。正所谓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听了这些话,我只能无奈的笑笑。不可否认,名校确实有名校的优势,“名校”这个词本身赋予了学校别样的光环,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名校的可挑选范围都更大一些。名校更能吸引优秀的师范毕业生,每年我们学校都能提前在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优秀的人才,从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名校往往能够得到更多资源的倾斜。从名校自身来说,为了维持自己行业“老大”的地位,名校对自身的要求更高。就拿小升初来说,我们对考分的要求比一般的学校高好几个点,对考入重点中学学生的比例要求也更高。这样的后果是学生与老师的压力相对来说都要更大一些。

    教育资源倾斜的后果就是:家长挤破头也要让孩子进名校。在他们看来,孩子进了名校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名牌大学”的大门!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苦,家长越来越累。

    其实,在教育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升学率不再是评判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很多学校把重点放在特色办学上,有的学校以音乐、体育等特长见长,有的则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孩子个性、礼仪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断有新的“名校”冒出来。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想法,真正找到适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学校,而不要盲目跟风。在为孩子寻找学校时,家长一定要多花一点时间和心思去考察自己心仪的学校,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管理方式、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等。从细微的方面入手,逐一考察。

    一、考察学校的办学特点

    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大多更关注学校的口碑、排名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喜欢把目光放在考察学校办学时间的长短、在社会上的口碑、最近几年的相关排名、总体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这些问题上,学校教育的特点,同学之间的竞争是否激励反而不去关注。在我看来,学校的办学特点、对待孩子的态度比口碑、排名更重要。

    我的一个朋友妮妮妈妈,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托了无数关系,让孩子参加武汉一所重点小学的面试考试。我知道那所学校口碑确实很好,学风优良,本身就对口重点中学,是超级名校,但学生之间的竞争状况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每年有上千人报名考试,最终仅录取200人,这200人还要通过3轮考试分批选拔出来。学生如果考试考了班上倒数第一,会全校广播批评。当时我就劝她先考虑清楚让孩子这么背负这么大的压力是否值得。妮妮妈妈毫不犹豫的告诉我,为了孩子的将来,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幸运的是妮妮第一轮考试就被录取了。接到录取通知单时,妮妮妈妈开心的差点蹦出来,比乐透中了头奖还开心。但好景不长,两年以后妮妮妈妈又找到我,想要把女儿转到我们学校。

    “为什么当初花那么大的代价现在却要放弃呢?”我好奇的问。

    妮妮妈妈伤心的告诉我,女儿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每天早上都嚷着肚子痛,头痛,身体不舒服,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却说一切正常。强迫她上学的后果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晚上做作业拖拖拉拉,想方设法逃课。

    在我的印象中,妮妮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小孩,她的巨大反差让我感到惊诧。“唉,这一切都要从那次该死的眼保健操开始。”妮妮妈妈悲伤的告诉我。有一次做眼保健操时,妮妮的书包莫名其妙的掉到了地上,妮妮睁开眼看了一眼,恰好值日的同学经过。就记了下来,并通过广播在全校总结会上点名批评。自此之后,妮妮就受到同学的排挤,成绩一落千丈。期中考试语文又考了最后一名,又被全校广播批评了一次。上学就成了妮妮最害怕的事。老师劝说几次无效之后就要求妮妮妈妈转学。

    与妮妮妈妈一样,很多家长都只关心学校成绩与口碑的好坏,不重视学校的办学特点。有的学校视成绩为第一要务,正如前文中的这所学校,无论大考小考,班上任何一科成绩最后的那一名都要全校广播批评,用官方的话说这样能促进孩子的成绩提高,加强孩子的紧迫感。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适应这样的鼓励方法需要孩子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排名每年都会发生显着的变化,教育资源得到优化。一些基础薄弱校经过整合,教育质量和综合能力很可能会迅速地提升,而一些所谓的“名校”无法适应激烈的学校竞争。所以家长不必过于看中学校的排名和过多考虑学校的发展对孩子的影响,而是要着重“眼前”,看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否真正适合孩子和自己。有的学校偏重英语教育,有的学校以音乐的培养见长,有的学校体育特别出众,还有的学校以学习见长。无论哪一种,真正适合孩子,能让孩子体验到快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名校”。

    二、清楚学校班级的人数

    学校班级人数的多少也是需要家长关心的问题。班级人数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公立名校一般是大班教学,一个班很可能要有几十个孩子。近几年是生育高峰期,学校的班级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就拿我们学校一年级来说,总共7个班,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有60多,饶是这样,每年来我校报名的学生还是挤破头。这样的优势是授课的师资水平是比较高的,可以保证优质的教师资源,但学生多了,老师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上课时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都会打些折扣。

    比较之下,有些普通小学一、二年级一个班的人数才二三十个,高年级的班级人数也不超过40个,虽然老师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对孩子的照顾和辅导更精细。

    三、需不需要寄宿

    现在的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少,但因为学校离家太远,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还是有很多家长不惜舍近求远,为孩子选择寄宿制学校。在我看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寄宿。小学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孩子要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自己本身就有很多需要重新适应的地方。有家长耐心的陪伴,孩子才能更快适应小学。当然,如果家长实在工作太忙,不能保证每天让孩子按时吃饭、睡觉,这就需要让孩子寄宿。至少孩子的生活会很有规律,吃饭、睡觉都能得到保障。而且孩子自己会结交许多同龄伙伴。如果选择寄宿,一定要选择全员寄宿或者有单独寄宿班级的学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每天的心理波动。在孩子刚刚寄宿时,家长也需要付出耐心与时间与孩子好好沟通。

    四、一定要量力而行

    在选择学校时,我常常会看见家长咬紧牙关,不惜加重家庭负担为孩子选择那些需要高赞助费或学费的学校。家长常常存在的误区就是:收费高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在此,我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财办多少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学校。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自己缩衣节食,花费巨资买学区房。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的回答往往是,为了孩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罪都值得。这样的后果就是对孩子的要求奇高。在家长看来,老子花了钱,受了罪你就必须得把学习搞好。孩子成绩有一点点不满意,就会成为被数落的对象:我为你吃了这么多苦,你怎么就是不争气呢?家长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孩子却认为自己无比委屈:又不是我让你受这个苦的,明明是你自己帮我选的,现在你却来怪我。这就会导致孩子与家长的缝隙越来越大,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孩子在这样的情绪下,成绩自然不会理想。

    家长一定要根据自己及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选择孩子喜欢的学校,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曾老师的贴心小叮咛:

    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家长最好亲自去自己心仪的学校蹲点考察。早上上学时和下午放学时尤其重要,观察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与接送孩子的家长聊聊学校的基本情况。多方面评判学校是否适合孩子。也可以带孩子一同前往,看孩子自己是否喜欢这所学校。

    第二节名牌小学≠名牌未来

    小学阶段的学习只是一个基本的起点,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走向。小学读名校并不等于能进名牌中学、名牌大学。小时候年年考第一更不等于永远是第一。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误区,觉得孩子进了名校,就意味着前途一派大好,家长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前途担心。名校虽然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名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出类拔萃,进重点中学,名牌大学。

    进入名牌小学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只是很微小的一步,学习态度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都要靠孩子进入学校后家长与老师共同的努力和培养。

    翔翔和浩浩一样大,他们的父母是好朋友,住同一个小区,上同一个幼儿园。浩浩父母在孩子读幼儿园时,就已经替他物色好了一所知名的小学。为了让浩浩顺利的进入这所学校学习,在浩浩读幼儿园小班的时候,父母就花钱替他找好补习老师,每周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翔翔父母则从未为孩子的学校发愁过,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小时候玩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小学,就上小区旁边那所对口小学就好。进去不用考试,家长不用交赞助费,最最重要的是,翔翔每天走几分钟就能到学校,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路上。当他们从幼儿园毕业后,不出所料,浩浩考进了父母期盼的名校,翔翔则去了小区附近的小学。

    从进入小学的那一刻开始,浩浩和翔翔就过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浩浩的班主任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年青老师,老师很负责,也很上进,为了适应名校强大的压力,为了让自己班的成绩名列前茅,老师每天都要给孩子们布置很多的作业,浩浩经常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而翔翔则遇到了一位没什么责任心的老师,作业特别少,有时候甚至还没有作业。很多时候,浩浩都很疑惑的问爸爸:“为什么翔翔学习那么轻松,而我却要面对这么多的作业呢!”每到这时,爸爸都会很有底气的说:“有付出才有收获嘛,你现在努力的做作业,以后才能考入好的初中、高中,进入名牌大学。翔翔现在虽然轻松,等他以后考不进好的初中,进不了大学,他才会后悔的。”而翔翔的父母好像从来没有为孩子的成绩操心过,他们对翔翔的要求就是轻松、快乐的学习,健康成长。

    在父母的鞭策下,浩浩很努力的做作业,每次看见翔翔在小区里愉快的玩耍时,浩浩虽然很羡慕,但他不断的告诉自己:“我跟他走的路不一样!”

    时间不断的流逝,很快两个孩子都小学毕业了,浩浩进入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翔翔只进入了普通初高中。很快进入高三,那一年的高考,大家都认为浩浩考入重点大学没问题,因为他们学校重点大学录取率高达80%,翔翔能考个二本都是幸运。令人意外的是,成绩出来,浩浩只上了三本线,而翔翔却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重点院校录取。

    类似浩浩和翔翔的例子我看过太多。小学阶段的学习只是一个基本的起点,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走向。小学读名校并不等于能进名牌中学、名牌大学。小学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同样并不意味着与名牌大学无缘。2012年以668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杨元小学就读于一所非常普通的乡镇学校,妈妈身体不好,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帮家里干好农活,为自己做好早饭,步行2里路到学校,放学后,也要先帮妈妈把农活做完才能学习,学习从来没有人辅导监督,高中时他进了一所刚刚开办的民办高中,成为那所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成为恩施地区理科状元。

    学习是一件漫长的事,小学阶段的学习只是最基础的一步。与其挑学校,不如纠正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成长,享受快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累足够的后劲在中学阶段发挥。

    曾老师的贴心小叮咛: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很多,环境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因素。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竞赛,小时候的成功并不等于人生的成功,但小时候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却是长大后成功的动力,家长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

    第三节好班主任胜过好学校

    小学阶段找到一位好班主任,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和生活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能否进名校更重要。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精明,进了好的学校还不够,能遇到好的老师才重要!在分班时,家长会使出浑身解数帮孩子挑选一个“好班”!每当有家长对我提出类似的要求时,我都会问他们:“什么样的班算好班呢?”

    不出所料,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成绩好!”在家长的眼中,孩子成绩好、考入重点中学人数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至于孩子能否接受老师的教育方法、孩子本身是否快乐,那都是次要的。

    天天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家长。在天天读幼儿园的时候,天天妈妈就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天天分一个“好班”。我告诉她,我们分班是实行摇号,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帮孩子改班。幸运的是,分班时天天分到了我们学校成绩最优秀的张老师班上。

    好景不长,开学一段时间后,妈妈发现天天老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作业经常做到半夜。还养成了咬手指的习惯,指甲全被他咬的坑坑洼洼。每次问他在学校怎么样,老师好不好,天天总是含糊其辞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正在妈妈疑惑的时候,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请她去学校谈谈。

    老师一见到天天妈妈,就开始抱怨:“我从来没见过像你家这么皮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时候我在上面讲课,讲到一半的时候,你儿子会像发神经一样在下面哈哈大笑,他一笑,好了,班上的孩子都哈哈大笑起来,班上的纪律被你儿子搞得乱七八糟。别的老师也反映,上课的时候,你儿子手脚老是动个不停,还时不时站起来,戳戳这个,碰碰那个,或者自顾自的在走廊里走几圈。老师都没法讲课。罚他一个人站在一边,他还四处冲着人做鬼脸。我看他肯定有多动症吧,你还是赶紧带他去检查治疗一下,这样的孩子没治好之前别回我班上,影响别的孩子。”

    听了老师的话,天天妈妈呆住了,她从未想过,儿子会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她希望孩子能继续留在张老师班上,毕竟,留在张老师班上等于拿到了重点中学重点班的通行证。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天天妈妈迅速联系了一个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但机构给的报告却是天天没有多动症,一切正常。

    妈妈拿着报告让天天回到了班上,但没几天,妈妈又被老师召集到学习。这次老师更无情:“我带了这么多年学生,像你儿子这样特立独行的还真没见过。这么多任课老师,没有一个说他好的。老师的意见也就算了,现在我天天接到学生的报告,说你们家天天上课故意找人说话,影响别人听课!这几天不断有学生家长找到我,要求把你家孩子赶到最后一排去,免得影响别人。你说你儿子这个德行,我们的工作还怎么做?”天天妈妈苦苦哀求老师再给孩子一个机会,表示一定会好好管。

    但天天对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整天心事重重,考试成绩更是糟糕到底,期末考试的时候,是全年级最后一名。这时,老师又找到了天天妈妈,说孩子成绩这么糟糕,这样下去,只会越来越跟不上,要求让孩子转学。

    焦急的天天妈妈找到我,请教我到底该怎么办。听完她的介绍我建议她最好给孩子换个班。天天妈妈虽然不舍得原先的老师,但还是咬咬牙接受了我的意见。为天天转班时,又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别的老师听说他的情况后,都不愿意接受,最后还是刚刚大学毕业的王老师同意让天天转进来。为此,她特意找到我,请教我怎么对待天天这样的孩子。

    我告诉她,用爱心、耐心和包容心去对待天天。新的学期开始了,开学那天,王老师请天天妈妈送天天到学校,郑重的在门口迎接:“天天,你好,我是你新学期的班主任王老师!欢迎你来到我们班,现在我带你去见你的新同学。”说着,她拉着天天的手进入教室,对同学们宣布:“今天,我们要欢迎一位新同学——天天,他是我们的新伙伴,大家要像对其他同学一样,与天天成为好朋友。”看着同学们热情的笑脸,天天终于开心的笑了。但他上课的时候依然会突然大笑或打扰别的同学。一天,下课后,老师把他留了下来,正当他紧张的以为老师又要处罚他的时候,老师却温柔的对他说:“天天,老师发现你今天上课只大笑了一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步,老师发现天天能控制住自己了。为了表扬你,老师今天请你吃你最爱吃的糖果好吗?”天天呆住了,他从没想过自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还可以因此吃到最爱吃的糖果。以后每次天天有进步,老师都会适当的进行表扬,一朵小红花、一个爱心勋章……在老师的包容与鼓励下,天天逐步好转,上课的时候再也听不到老师的抱怨,一个学期结束,天天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很多家长有着与天天妈妈一样的误区,认为选班时成绩比老师本身更重要。能让孩子成绩好的老师,就一定是好老师。其实一个好老师评判标准有很多项,德智体美劳样样涉及,成绩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小学阶段是打底色的阶段,小学的习惯养成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余秋雨在他的散文集《借我一生》中有一段父子对白,大概意思是父亲问他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余秋雨回答:小学。父亲问他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时期呢,余秋雨回答:小学。父亲似有不解地说:“都是小学?”

    余秋雨的回答没有错,小学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孩子很多基础知识和观点都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老师比好学校更重要。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讲述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