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2901305
 
《你的N岁孩子系列(4-6岁)(全球阶梯教养圣经,耶鲁大学20年研究成果,全球畅销30年)》
作者:[美]路易丝·埃姆斯,[美]弗兰西斯·伊尔克 著,玉冰 译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1
ISBN:9787539045900 定价: 75.00元
        编辑推荐

    4-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摆脱了家长的照顾,甚至有了独立的想法和行为。孩子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日益增多,因此,孩子处于很活跃的阶段,但生长较缓慢,速度平稳。由于言语和思维的不断发展,意志上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4-6岁的孩子开始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别人或自己提出的目的,不受周围情境的影响。在这个阶段该如何与孩子共处,怎样才能让孩子平安度过愉快的幼年呢?

    《你的4岁孩子》《你的5岁孩子》《你的6岁孩子》介绍孩子此时时身心发展特质和成长规律;孩子4-6岁时引导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介绍4-6岁孩子的日常作息习惯;为父母讲解4-6岁孩子的管教方式;让父母了解4-6岁孩子的心智能力;告诉父母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该入学。

    内容推荐

    《你的4岁孩子》狂野而美妙的年龄--语言表达力飞速成长的一年

    四岁孩子心理的关键,在于他们更高的身体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到了一起。他们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有着变幻莫测的想象力,做什么都“过度”;但是快到五岁之前,他们却一反常态,变得沉静而知足。了解这个阶段孩子发展的特征及原因,并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家长们的首要选择。

    《你的5岁孩子》开朗预约的年龄--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

    五岁孩子在饮食、睡眠、排泄、穿衣、洗漱等方面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能力,知道自己如何吃饭了,夜间睡眠大多是愉快而顺畅的,大小便也基本可以完全自理了,情绪和身体状况都朝着正方向发展。但是在五岁半到六岁之间,孩子的紧张情绪较之前有所增加,宣泄的力度也有所增强。

    《你的6岁孩子》叛逆而甜美的年龄--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典型的六岁孩子,是一个小小矛盾体,集两个极端于一身。他最大的苦恼是既依赖妈妈,又想要离开妈妈,期盼走向独立,所以六岁是孩子与母亲真正开始分离的起点。大约从五岁半到六岁半之间,孩子的许多行为似乎从各个方面一起忽然转身,都朝向明显对立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六岁的太过精力旺盛而且强横刁蛮,转向七岁的太过忧郁而沉寂的过程中,期间却会有一段日子是孩子的美好最为绽放的时刻,也是让家长最为享受的一段亲子时光。

    作者简介

    路易丝·埃姆斯(1908-1996),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毕生致力于儿童发展、儿童养育实践研究,其教育理念影响了两代美国年轻父母。

    弗兰西斯·伊尔克(1902—1981),美国儿童行为学博士,与路易斯?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书都成为畅销书。

    目录

    《你的4岁孩子》

    第一章 极富创造力,又极具破坏力--

    四岁孩子的身心特征

    1.四岁到四岁半:招牌特征--做什么都过度

    喜欢新奇,情绪趋于两个极端

    行为与想象力变幻莫测

    内心需求生活中的规范和规矩

    典型特征--做什么都过度

    对排泄行为和说脏话感兴趣

    2.四岁半到五岁(快到五岁之前):由激情张狂向内敛沉静逐步转变

    情绪变化捉摸不定,不易转移其注意力

    好坏意识出现,并意识到长辈的权威

    3.给父母的提醒

    关注不同孩子的独特成长进程

    正确面对孩子的个体差异

    第二章 积极主动的协同游戏--

    四岁孩子的人际交往

    1.同龄孩子之间:交往自主灵活、积极主动,喜欢集体活动

    “朋友”一词得到概念化的提升,同伴关系相对和谐友善

    已掌握丰富的交往词汇,同伴交流增多

    交往行为夸张、嚣张,但又渴望同伴的认同

    喜欢充满创意和想象的集体活动

    夸张的友爱行为

    强烈的团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2.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好坏依年龄和喜好而定

    对婴儿期的小弟弟或小妹妹通常比较友善

    对年龄大的兄弟姐妹状况难料

    父母应正确面对孩子间的打架

    3.幼儿园:老师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环境设施+众多同龄玩伴=四岁孩子的快乐童年

    第三章 理解孩子的基本个性--

    与四岁孩子相处的技巧

    1.与孩子和睦相处的15个技巧

    技巧一:和孩子一起去探寻奇遇

    技巧二:用“冷处理”或“添油加醋”的方式对付孩子的张狂

    技巧三: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文字游戏

    技巧四:控制自己的负面反应

    技巧五:要有专门陪孩子玩的时间

    技巧六:巧妙地给孩子设定一些规范

    技巧七:适当地给孩子一点甜头

    技巧八:用富有挑战性的事物吸引孩子

    技巧九:避免和孩子进入“雷区”

    技巧十:使用正面而幽默的指令

    技巧十一:用“惊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技巧十二:巧妙地使用“耳语”和夸张的语言

    技巧十三: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赞和嘉许

    技巧十四:建立良性的亲子沟通,紧密的亲子关系

    技巧十五:正确地利用电视

    2.管教孩子:合理限定孩子的生活环境,帮助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明智宽容的管教理念

    选择对孩子有效的管教方式

    管教原则:父母的步调始终保持一致

    3.给父母的提醒:你需要避免做的事情

    第四章 身体与心智突飞猛进--

    四岁孩子所具备的能力

    1.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速度和进展模式

    运动能力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

    平衡控制能力获得提高

    手指的灵活度和精细度提升

    “多动症”

    2.视觉能力:

    以行为为导向,视觉空间变大,视觉反应更加外向

    视觉空间增大

    热衷于各种视觉动作

    视觉以行为为导向

    3.动作协调能力

    手眼协调能力提高

    绘画能力增强

    能够灵活运用剪刀

    语言表达更加有序

    4.玩耍与嬉戏:

    变幻莫测,极具创造性;喜爱户外活动和角色游戏

    喜欢户外运动

    无尽的想象与幻想

    角色游戏

    绘画以及其他游戏

    戏剧性的故事+丰富的画面=孩子最爱的书籍

    享受音乐的美

    越来越受电视的吸引

    喜爱小动物和植物

    5.交流能力:以同龄人为主要交流对象,互动交流增强

    不时地和成年人交流

    以与同龄人交往为主,互动性增强

    “派别”分明

    享受语言的乐趣

    用语言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语言与思维能力双向发展

    语言的学习突飞猛进

    “十万个为什么”

    强烈的表达欲

    思维能力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第五章 迅速、简单加新奇--

    四岁孩子的生日派对

    1.前期准备

    小客人的数量

    成年人的帮忙

    2.时间安排

    15:30~16:10:小客人各自单独玩玩具

    16:10~16:15:派送礼物

    16:15~16:40:用餐

    16:40~17:00:自由玩耍时间

    17:00:散场

    3.温馨小提示

    第六章 父母的接纳是孩子生活快乐的保障--

    四岁孩子的日常作息

    1.饮食:有独立饮食的能力,食欲和速度逐渐提升

    四岁到四岁半:基本可以独立饮食,但往往有偏食现象

    四岁半到五岁:食欲和饮食速度都有所提高

    警惕食物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2.睡眠:自己睡大床,很少需要午休

    睡大床好处多

    睡眠时间安排

    睡眠质量

    关于午休

    3.排泄:自理能力增强,在乎自己的隐私

    小便方面

    大便方面

    4.洗澡:父母稍作提醒,孩子自主完成

    5.穿衣:父母稍作准备,孩子独立完成

    6.用夸张的行为宣泄紧张的情绪

    7.健康方面

    第七章 由幼稚向成熟过渡--

    四岁孩子的心智能力

    1.“行动本身体现心智”-给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环境

    在阅读中自然习字

    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

    选择学校--以孩子的行为年龄为依据

    2.对时间的感知

    3.对空间的感知

    4.对数量的感知

    5.对幽默的感知

    6.编说故事的能力

    7.创造力: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

    给孩子一片天,让创造力自由飞翔

    第八章 爱他如他所是--四岁孩子的个体差异

    1.多角度观察、判断孩子的个性

    2.威廉姆.H.谢尔登博士的体型心理学

    体型分类

    体型总特点

    不同体型孩子的具体特点

    吃饭

    睡眠

    和其他人的关系

    情绪表达

    3.父母的苦恼

    圆型孩子

    方型孩子

    长型孩子

    4.给父母的提醒

    圆型孩子

    方型孩子

    长型孩子

    针对体型分类的特别告诫

    注重孩子的自我意识

    第九章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麻烦--

    源自家长们的真实故事

    1.女儿什么规矩不肯听,让妈妈讨厌透了,该怎么办?

    2.四岁孩子有时不说实话,怎么办?

    3.孩子有个幻想小伙伴,这是不是个大问题?

    4.孩子老是哼哼唧唧,怎么办?

    5.四岁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6.孩子老是把头蒙在被子里睡觉,怎么办?

    7.孩子常做噩梦,怎么办?

    8.四岁的孩子还尿床,正常吗?

    9.治疗仪可以帮助稍大一些的孩子戒除尿床习惯吗?

    10.孩子经常吸吮大拇指,怎么办?

    11.怎么跟小男孩说家里有了新宝宝?

    12.四岁孩子有自慰习惯,怎么办?

    13.孩子喜欢玩性游戏,怎么办?

    14.孩子忽然很怕死,怎么办?

    15.怎样告诉四岁孩子,爸爸妈妈要离婚了?

    16.应该怎么对待双胞胎上学的问题?

    17.一个上过幼儿园的男孩子,会不会觉得学前班很无聊?

    18.该不该让孩子上小学学前班?

    结束语

    《你的5岁孩子》

    第一章乖顺、安静而内敛——五岁孩子的身心特征

    第二章亲密融洽、和谐共处—— 五岁孩子的人际交往

    第三章自主性和能力增强——五岁孩子的日常作息

    第四章用爱和关注来感染孩子——五岁孩子的管教方式

    第五章爱玩儿、爱读、爱创造——五岁孩子所具备的能力

    第六章思维的“试运行”阶段——五岁孩子的心智成熟

    第七章儿童成长测验—— 五岁孩子上学的依据

    第八章及时帮助和引导孩子——五岁孩子的生日派对

    第九章理解并尊重孩子——五岁孩子的个体差异

    第十章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麻烦——源自家长们的真实故事

    《你的6岁孩子》

    媒体评论

    我要郑重地向所有的家长们推荐这本书,看看它是用怎

    样的关怀,向想要了解孩子的人讲述孩子,又是用怎样朴实贴切的招数在帮助它的读者。

    ——李跃儿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中国芭学园创始人。

    这是一套研究1-14岁孩子发展规律的书,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父母,都希望在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帮助孩子成长,都希望孩子具备善良、有责任感和自律等优秀的人格品格,由此,这套书能够帮助到中国的父母们。

    ——胡萍 中国儿童性教育的先驱,《成长与性》等书的作者。

    儿童成长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这套书详细解释了

    各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规律、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让父母们有案可寻,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小巫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的斯波克博士”。 我要郑重地向所有的家长们推荐这本书,看看它是用怎

    样的关怀,向想要了解孩子的人讲述孩子,又是用怎样朴实贴切的招数在帮助它的读者。

    ——李跃儿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中国芭学园创始人。

    这是一套研究1-14岁孩子发展规律的书,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父母,都希望在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帮助孩子成长,都希望孩子具备善良、有责任感和自律等优秀的人格品格,由此,这套书能够帮助到中国的父母们。

    ——胡萍 中国儿童性教育的先驱,《成长与性》等书的作者。

    儿童成长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这套书详细解释了

    各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规律、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让父母们有案可寻,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小巫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的斯波克博士”。

    相比较个人发展和心理认知的专业书籍的晦涩,《你的N岁孩子》系列更加生动,语言容易理解。在这里,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家里的那个宝贝,也能更加走进他们的内心。

    ——兰海 上濒教育机构创始人,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特邀专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五岁到五岁半:宣泄行为少了很多,主要用语言宣泄紧张

    五岁不是一个偏于紧张的阶段,因此,一般来说五岁的孩子和他更小的时候相比起来,宣泄紧张情绪的动作自然而然地就少了很多。

    这个时段里,孩子脸上的怪异表情已经很少,不过他偶尔还会有些眨眼睛、皱鼻子的动作。虽然大部分孩子仍然会把手放进嘴里、挖鼻孔、咬指甲,或吸吮拇指等等,但是往往都只是其中之一罢了,不会样样都来。

    尽管大多数的孩子已经不再吸吮拇指,不过少数孩子还会继续这种动作,尤其是当他很累、或者该上床睡觉了的时候。孩子看电视、听故事的时候,也容易出现这种动作。假如你的孩子还情不自禁地做这样的动作,你就由着孩子去吧。

    如果孩子的吸吮行为越来越少,你又想帮助他早点儿戒掉这个动作;或者是你已经实在受不了孩子继续吸吮,那么可以试试看在孩子的拇指上贴一个创可贴。如果孩子吸吮的是他的小毯子什么的,你也可以把这些东西收起来,让他拿不到。不过,正如凯瑟琳·恩斯特在她的《丹尼和他的大拇指》一书中所倡议的那样,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知道应该让孩子觉得吸吮拇指不是什么坏行为,不必非要孩子戒掉不可。孩子早些时候的其他一些紧张宣泄行为,比如说使劲摇晃床栏,或者往床栏上撞脑袋之类的动作,大多已经消失了。还有,五岁的孩子也不怎么需要打滚撒泼之类的发泄途径了。

    在行为测定之中我们发现,五岁孩子宣泄紧张情绪,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不再像四岁多的孩子那样,需要靠大幅度的身体动作或者情绪化的渠道来宣泄。孩子在学校里感到紧张时,他的手可能会在自己的头或是身体的某个地方迅速地游走一下,比方说,捏捏自己的大腿,抓抓自己的胳膊或小腿,揪揪自己的衣服,或者稍微从椅子里欠欠自己的屁股,等等。

    自慰的现象似乎是件很个人的事情,我们尚未发现这个动作严重到有谁报告说看见别的孩子如何如何的程度。不过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会伤害到孩子。做父母的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动作,只需简单地告诉孩子回自己屋里去做,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行了。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