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2865174
 
《让“中游”的学生游上来(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她培养了一群阳光少年和一个优秀的女儿)》
作者:白惠珠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1
ISBN:9787508071282 定价: 28.00元
        编辑推荐

    1.传道 授业 解惑 一部当代版的师说。

    2.“新教育”的实验,“新教育”的硕果。

    本书的主题是让“中游”的学生游上来。

    学生群体中有个普遍的现象:学习成绩呈纺锤形(或枣核形)。优秀生和后进生是相应的两端,其余大部分则是在中间阶段上下浮动的学生。其他方面同样如此:身体素质、自理自律、工作学习、行为习惯、爱心、责任感、与人交往和合作……

    所以,在作者的育人理念中,“中游”是一个动向的指标,代表的是不同学生在现阶段所处的位置。“游上来”,意指向更高的目标不断进步。作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个性和特点,各自的长处和能力存在着差异,有待开发的潜能也不同。如果教育者能够因人而异地采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施教,那么每个人就可以在原有的层面(中游)不断地游上来(上游)……

    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资深教师,白老师非常了解“教育”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她相信学生的潜力,并且知道如何去挖掘这种潜力。

    中游学生如何游上来?白老师在书中提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并且用真实故事作为例子,娓娓道来,说服力很强。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她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让羞怯的人变得勇敢,让骄傲的人学会谦虚,让自卑的人变得自信,让粗心的人学会细心,所以,不仅是中游的学生往上游,下游的学生往上游,上游的学生也要往上游。

    ——新教育改革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

    “一次次,在事实面前验证了爸妈的正确,让我不由得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地不断地听他们的忠告。虽然有很多次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我并不认同他们的观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从事教育27年的教育心得。也是一本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故事形式呈现的、可读性非常强的教育工具书。

    全书由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我与女儿的教育故事”。书中,作者着重对女儿在初高中时期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学习当中遇到各种困难时如何进行引导和点拨的过程进行了回顾,希望更多的中学生也像女儿一样“做一只目标明确的小船”“有计划地高效率做事”、“如何排除学习和成长中的各种‘干扰’”、“学好副科、消灭偏科”“以照镜子的方法找出学习中的模糊区域从而查漏补缺”,从而“让成绩和友谊与理想共舞”……

    从故事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是作者在教育方式和方法运用上的“用心”和“有心”,成就了女儿的出类拔萃:中招时考入本地最好的重点高中;高考前提前半年被保送至国家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即考入国家级新闻单位。

    第二部分:“我与学生的教育故事”。作者曾将一个班的八十个学生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毕业。作为教育者,她从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出发,努力使每个孩子都健康阳光地成长。她带领学生在班级创办文学社、让学生自己办报并发行;让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课、给家长讲课、举办新闻发布会、演讲……这班学生升入各个中学之后,有很多成为了所读学校的“上游”先锋:有四个学生分别在四所重点中学排名年级第一;更多的学生排名班级第一、前五、前十;担任班长、团支书的有十多个;有的担任学校的社团团长;更多的学生在中学任学科代表……

    ——本书介绍的教育方法操作简单而有效。尤其作者独到的“间接教育”的艺术,像光泽的贝壳撒落在行文之中。

    ——本书以大量鲜活的实例,以及对这些实例的剖析,让我们看到了施教操作的可行性、高效能。

    作者简介

    白惠珠 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85年毕业于开封师专。在郑州市金水区某重点小学任教20多年。最喜欢看到学生像小树一样抽枝长大;最崇尚叶圣陶的名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目录

    第一辑 激励·点拨·谋跨越——我与女儿的教育故事

    1.给女儿的第一封信

    2.赏识激发潜能

    3.抓住“模糊”不放松

    4.学问,重在问

    5.提前量

    6.排干扰的策略

    7.照镜效应

    8.错题本是个宝贝

    9.孩子“没有”逆反期

    10.学习,只有现在进行时

    11.学习没有重、难点

    12.怎样学好所谓的副科?

    13.在校参加活动多,好不好?

    14.换老师的风波

    15.有计划做事效率高

    16.心甘情愿受这份“罪”

    17.爸爸的批评

    18.父母“错误”导致“问题孩子”

    19.做一只目标明确的小船

    20.火车上的圣诞节

    21.孩子成长的每个拐点

    22.帮孩子度过成长阶段的适应期

    23.“伟大”的学生

    24.友谊与成绩齐飞

    25.每一次批评都是一种提高

    26.有些事情不需要尝试

    27.你是谁的追星族

    28.不在生活上攀比

    29.早恋:黑板上的关键词

    30.《爱与成长》述说成长故事

    第二辑 哺育·互动·共成长——我与学生的教育故事

    1.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幸福

    2.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3.孩子写作业,陪与不陪有说法

    4.作文,从写拼音日记开始

    5.怎样面对孩子说谎的“天性”

    6.转学对孩子有影响吗?

    7.让孩子有尊严地改正错误

    8.发现家里的钱少了,家长怎么办?

    9.孩子的座位,大人的痛

    10.男生当“孕妇”的奇特体验

    11.平凡中的感动

    12.爱的包裹单

    13.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14.如何让孩子与书交朋友

    15.读出《论语》中的智慧

    16.能力,在活动中振翅高翔

    17.我特懊悔,为什么没有举手呢?

    18.与孩子互换角色

    19.让更多的孩子超越自我

    20.特殊的作业——给妈妈讲课

    21.打开学生的魔力盒

    22.我们的报纸诞生了!

    23.奇观,街头叫卖的报童

    24.阳光少年成了小作家

    25.善“赶”的鸭子易“上架”

    26.博客圈和圈子以外

    27.最浪漫的教师节

    28.老师,再见! 孩子们,再见!

    感谢生活(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6.排干扰的策略不少人都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是智力水平在起着重要作用。我不敢苟同这个观点。作为从教多年的一线老师,我认为,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并不大。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呢?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再加上与一些同事、家长的交流,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除了性格差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校、家庭、社会等的因素之外,还跟一个人学习时的心态有很大关系。一个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直接影响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感到轻松、愉悦,才会专注和严谨,才能有成就感。也就是说,学生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但是,学习本身是要付出辛苦的,需要专注投入的。当你钻研着数学题时,旁边的同学在说笑,你很难不受干扰;当你在背诵着古文时,客厅里的电视在演着吸引人的电视节目,你也难以无动于衷;你很用功地学了两个月的英语,可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你还能否继续保持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开学了,走进教室的不是你熟悉和喜欢的老师,你能否从感情上立刻接受……以上种种,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态。对这些干扰学习的因素,我让白雪用三个字来面对:排干扰。 这句话自从白雪上中学后我经常说。初三时,他们班换了物理老师,因为教学习惯和教学风格和原来的老师相差较大,同学们刚开始不适应,抵触情绪很大。我对白雪说:“这就是一个干扰,排除掉,你就胜利了。大家都排除掉,全班的学习效果就会好起来。”因为我经常对白雪打“思想的预防针”,因此遇到上述情况她都能较快地排除于扰,尽快调整好学习状态。关于电脑对学习的影响,我曾在“有些事情不需要尝试”一章里写过。当时白雪说:“有那么多人对电脑入迷,我也不能保证我不会上瘾。既然这样,我没必要让自己上瘾之后再花工夫戒。”听她说出这样的话,我赞赏她又排除了一个学习上的干扰。白雪爸爸回到家,我还用激动的口气把这事告诉他:“这可是个大干扰啊,谁抵挡得住这个诱惑,谁就是个了不起的人。” 我相信白雪听了这句话,会在思想上强化这种“能排除干扰的人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的意识,会在行动上做得更好。的确’,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每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诸如某次考试失利、班里同学这段时间情绪浮躁、身体不适、同学矛盾等问题时,不但情绪会受影响,而且会以此作为自己学习成绩受影响的借口,而白雪却能把这些干扰有效排除掉。她在高一时写了一篇随笔《理智与任性》,其中写到了我们对她的排干扰教育。从小受爸妈“排干扰”理论的影响,我渐渐成为一个很理智的人,禁得起许多的诱惑:无论是来自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来自男生的还是游戏的,来自闲适的还是来自疯狂的。所有这些,只要我认清楚做与不做之间的孰轻孰重,我就可以控制欲望而选择理智。理智与感情,看似无情与有情、无义与有义、现实与浪漫,实乃成败之关键。历史上,有许多理智战胜了感情的典型事例。楚汉争霸几春秋?帝业相成谁为寇?曾经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楚霸王,为何落得个韩信萧何反讨故主、红颜知己虞姬自刎帐中的结局?当初险些命丧鸿门俯首帖耳的刘邦何以战胜项羽?项羽是一个热血男儿,性情中人,往往意气用事,而刘邦则总是理智冷静,从不冲动……结果,后人看到的是,在“吾将取而代之”和“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言壮语中,刘邦因理智夺得了天下,而项羽则因事事难以“舍得”而葬送了掌中江山……愿我们在选择中成长,在成长中理性起来。不为其他,但愿我们都能无悔地朝着梦想奔跑……令人高兴的是,我把“排干扰”理论讲给了很多朋友的孩子,他们听后都得到了启发,朋友在电话中对我说:“孩子恍然大悟,说心里好像开了一扇窗似的明亮。”白雪爸爸一个同学的女儿,与从小把她带大的奶奶感情深厚。在她上高中时,奶奶去世了,当时正值她期末考试,父母忍痛让她回校。可是,她人在学校心却还在家里,她因悲痛而看不进任何书。“那天晚上,同学们都在进行考前的复习,而我一个人坐在校园一角伤心。忽然,我想到了白阿姨说的‘排干扰’三个字,我想:这不就是干扰吗?再没有哪个干扰能比得上奶奶的离去对我的影响更大了,我要排掉它!我要战胜自己,对得起奶奶的期望,因为奶奶一直希望我学习好,给她争气。想到这,我的心真的一下子变得平静了,复习资料上的字变得清晰了。我为自己有了排干扰的能力而高兴。并且,”这孩子用清澈的眼睛看着我说,“从那以后,任何干扰,只要我想排,都能排除掉。”那天,听孩子讲着她的排干扰经历,我又感动又兴奋。我为这个孩子用强大的意志力排除了干扰而感动,也为自己帮助一个孩子度过了她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而兴奋不已。我有个医生朋友,她的女儿悠悠在初中时看电视入迷,一百多集的韩剧她天天看。朋友说:“每天晚上十点以后才开始演,我能让她看吗?第二天还上不上学?上学了还怎么听课?可她不听,等我们卧室的灯熄了,等我们睡着了,她再把电视机打开,调成静音状态。你想想,盯着屏幕看字幕多毁眼睛啊。”看朋友着急的样子,我说了我对孩子迷恋电视的看法:“韩剧的剧情轻松,节奏缓慢,孩子迷恋它可能跟学习上的压力过大有关,也可能是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这时候,你不应该一味地批评,而应该冷静地分析原因,理解孩子面临的困难,真正说到她的内心里面,让她戒除这个电视瘾。”’ 我对朋友说了“排干扰”理论:“你试试看,我相信你把道理给悠悠讲透了,她也会排除这个干扰,把心思用到学习上的。”没想到朋友对我说:“身体上的病我治行,心里的病啊,还是你这个灵魂的工程师给她治吧。”到了周末,我和白雪约她们母女在校园里打羽毛球。休息时,我和悠悠、白雪聊天,从孩子们的喜好开始说起,谈到了韩剧。我说:“啊,韩剧是好看,但是节奏太慢了,我估计像你和白雪这种对学习时间抓得紧的好学生不会喜欢的。太耽误事儿了,是不是?如果赶到周末的话,看一两集还可以。”谈话一开始,我没有问悠悠看不看电视剧,我权当不知道她看。并且,我说她是一个对学习时间抓得紧的好学生,肯定地说她不会喜欢看韩剧。之所以对她作出这种正面的判断,是我相信这样的话不但能起到“我在别人眼中是个这样的人啊”的提醒作用,更能起到“我要把坏习惯改掉,保持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光辉形象”的激励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其实,对一些善于自省的学生来讲,他犯错误的时候,根本无须老师的批评。一句肯定他的话,足以起到提醒和批评的效果,因为他把自己在老师或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看得很重。工作中,我用这种不批评的策略,使一个个学生自觉、自律,使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风积极向上。看着悠悠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接着说:“阿姨曾给学生也给白雪算过一笔账,每天看两集《还珠格格》,一周下来就是十集,看完四十集之后,就要面临一个月后的月考了。如果是韩剧就更不得了,等它一百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演完,咱们的一学期也就结束了。你们同学没算过这笔账吧?”“没有……” 我接着她的话又追问一句:“能猜出他们听了什么反应吗?” 她眼睛一边转,一边摇头。我笑了,边笑边说:“有的学生说,太可怕了,考试肯定玩儿完。有的说,老师!我后背发凉,今后再也不看了。”悠悠不好意思地也笑了,我接着说:“悠悠,你把这笔账算给你的同学听一听,大家也会觉醒的,肯定能自觉排除这个学习上的大干扰。它耽误的并不仅仅是看电视的时间,因为你看后还要想剧情啊,你们到一起还要议论啊。太耽误事儿了,是不是?”悠悠抿着嘴唇重重地点了下头。我又进一步说:“不过,看电视剧的同学也有收获,最起码他明白:观众喜爱电视剧,说明演员演得好,说明他们对待工作很认真、很敬业、很努力、很勤奋、一丝不苟……”我连着用了几个形容词,然后对她们说:“知道吗?有时候,一个镜头他们要拍摄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才会满意,怎么会不被大家喜欢呢?你们呢,是学生,那就要在学习上认真、努力、勤奋、坚持、一丝不苟,做个成绩突出的好学生。对不对啊?”朋友说,那天之后,孩子除了看新闻和访谈类的节目,再也不看长长的电视连续剧了。 P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