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医学史---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 |
作者:常存库,张成博 主编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2/8/1 |
ISBN:9787513209878 |
定价: 20.00元 |
|
内容推荐
常存库等编著的《中国医学史》是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基础上编写而成,介绍了中医学自古及今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陈述,理清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展示中医学的历史成就.阐明中医学术特点,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中国医学史》的教学对象是中医药院校各专业五年制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源流,理解中医学的特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本素质。同时,也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巩固中医专业思想,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 一、原始医药经验积累 二、中医学术体系形成 三、实用经验扩张发展 四、学术理论总结探索 五、中医学鼎盛与创新 六、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一、周代至三国时期的医药成就 二、晋代至唐代的医药成就 三、宋代至元代的医药成就 四、明代至清代的医药成就 第三节 中医学的学术特点 一、中医学的观念系统及其特点 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特点 三、中医学的技术系统及其特点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一、考古发现 二、神话与传说 第二节 卫生保健 一、居处 二、衣着 三、食物与用火 四、导引 五、婚配 第三节 医药知识 一、药物 二、针灸 三、外治法 第四节 多种医药起源论 一、医源于圣人 二、医源于巫 三、医源于动物本能 四、医食同源 第五节 中医学起源的地域与人文因素 一、中医学起源的地域因素 二、中医学起源的人文因素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前21世纪前476年) 第~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一、对疾病的认识 二、对疾病的诊治 第二节 药物知识 一、药物数量与种类 二、酒与汤液的意义 第三节 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 一、卫生保健活动 二、医事制度建设 第四节 医学理论的萌芽 一、相关的哲学思想 二、病因学 三、预防思想 四、中医学术的历史方向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前475~265年) 第一节 诸汉墓出土医书 一、内容概述 二、出土医书分析 第二节 四大经典的内容与价值 一、《黄帝内经》 二、《黄帝八十一难经》 三、《神农本草经》 四、《伤寒杂病论》 第三节 理法方药体系和辩证论治原则 一、理、法、方、药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二、辨证论治原则的基本精神第四章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两晋~五代,265~960年) 第一节 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 一、《黄帝内经》的整理注释 二、《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注释 第二节 脉学与病源证候学的总结 一、脉学的总结与普及 二、病源证候学的探索 第三节 综合方书的编撰 一、《肘后救卒方》的特点与成就 二、《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医学成就 三、《外台秘要》的成就与价值 第四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药物学著作的出现 二、药物种类的丰富 三、分类方法的进步 四、药物炮制规范的建立 五、炼丹术与制药化学 六、国家药典的出现 第五节 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 一、针灸 二、外科 三、伤科 四、妇产科 五、儿科 六、按摩科 七、五官科 八、内科 第六节 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 一、医学教育 二、医政制度 第七节 中外医药交流 一、中朝医药交流 二、中日医药交流 三、中印医药交流 四、中越医药交流 五、中国与阿拉伯诸国的医药交流第五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宋~元,960~1368年) 第一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一、改进医事管理 二、开设国家药局 三、发展医学教育 第二节 古医籍的整理与方书成就 一、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二、方书的编著与发展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综合性本草学成就 二、本草学的专题研究与发挥 第四节 医学各科的成就 一、病因病机的发挥 二、诊断学的进展 三、解剖学与法医学 四、针灸学 五、内科 六、外科 七、伤科 八、妇产科 九、儿科 第五节 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 一、刘完素与火热论 二、张元素与脏腑辨证论 三、张从正与攻邪论 四、李果与脾胃论 五、朱震亨与滋阴论 六、王好古与阴证论 第六节 中外医药交流 一、中朝医药交流 二、中日医药交流 三、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医药交流 四、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医药交流 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1840年) 第一节 中医学的成熟与昌盛 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学术团体 二、临证各科的发展 三、方剂学的成熟与发展 四、医事制度与卫生预防 第二节 医学的创新趋势 一、药物学的发展与探索 二、传染病研究的方向与成就 三、解剖生理学的探索 第三节 经典医籍注释 一、儒学对中医经典研究的影响 二、《内经》的注释及分类研究 三、《伤寒论》的研究 四、《神农本草经》辑复研究的高潮 第四节 中外医药交流 一、中国与朝鲜、日本的医药交流 二、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医药交流 三、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的医药交流第七章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鸦片战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40—1949年) 第一节 中医学的一般状况 一、文献整理研究与一般医学著述 二、药物学与方剂学成就 三、临证各科成就 四、中医学校、学会与杂志的创办 第二节 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 一、西方医学的传入 二、西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科学化思潮 一、中西医汇通派及主要代表医家 二、中医科学化思潮 三、中西医关系的科学与文化分析第八章 中医学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后) 第一节 中医事业的方针、政策 第二节 中医事业的繁荣 一、中医医疗 二、中医教育 三、中医科研 四、新闻出版与学术团体 五、中药生产与科研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的兴起 第四节 中医学在国外 一、国外中医学术团体 二、国外的中医医疗 三、国外的中医科研 四、国际中医教育 第五节 中医现代化的前景与展望 一、学术思想活跃,学术视野开阔 二、科研水平不断升级 三、科研成果日益丰硕附录一中国历史年代简表附录二中国医学大事年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