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2853787
 
《会做家务的孩子更幸福 1-10岁孩子做家务指南》
作者:(日)辰已渚 著 ,刘畅 译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1
ISBN:9787540757434 定价: 28.00元
        编辑推荐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会让孩子迷惘——人为什么活着?

    父母的职责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 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会做家务的孩子更快乐,更有责任感

    《会做家务的孩子更幸福:1-10岁孩子做家务指南》不仅是在告诉父母如何教孩子做家务,更是唤醒父母们“要让孩子学会做家务”这样的意识。做家务会不仅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更懂得感恩,真正成长为合格的人,正常应对自己的生活,才更能体验到活着的幸福。

    内容推荐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会让孩子迷惘——人为什么活着?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参与真实的生活,知道美味的食物怎么来的,干净的衣服怎么来的,舒适的环境怎么来的,孩子才会感觉到活着的幸福。

    本书列举了打扫、整理、洗涤、做饭、护理等12项基本家务,每一项都用适合孩子掌握的方法、步骤和细节,以及小窍门等,教父母恰当地引导孩子学会做家务,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理解他人,学会与人沟通,学会自己生活。

    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是一本实用性与操作性很强的书,适合0-12岁孩子的父母阅读。

    作者简介

    辰巳渚,1965年出生,毕业于日本OCHANOMIZU(お茶の水)女子大学文科教育学部。曾经有过职业编辑的经历,最终她作为自由市场策划人独立发展。她的作品很多,例如《“丢弃!”清爽地过生活》、《拒绝!技巧》、《日本人的新做法》等,其中《“丢弃!”技术》成为销售过百万的畅销书。她是一位关注孩子培养教育的母亲,特别是热衷于培养孩子对家务以及各种事物的旺盛的好奇心。

    目录

    序章 从做家务,到养自己

    第一章 打扫

    告诉孩子“打扫”的本质

    打扫的三个关键点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使用吸尘器吸地

    用抹布擦拭

    擦窗户玻璃

    打扫卫生间

    打扫浴室

    清扫门口和门前道路

    帮忙洗车

    让孩子帮忙打扫过程中的发现

    第二章 整理

    告诉孩子“整理”的本质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摆鞋子

    叠被子

    整理书桌

    整理孩子的房间

    收拾客厅

    让孩子帮忙整理过程中的发现

    第三章 洗涤

    告诉孩子“洗涤”的本质

    做好洗涤工作的三个要点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使用洗衣机

    晾晒衣物

    叠衣服

    小件衣物用手洗

    熨烫衣服

    让孩子帮忙洗涤过程中的发现

    第四章 餐桌和餐具

    告诉孩子“餐桌和餐具”的本质

    让餐桌保持洁净的两个要点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摆餐具

    添饭

    吃剩的饭菜要放进冰箱

    饭后收拾餐具

    洗碗

    餐具收纳

    让孩子帮忙做就餐准备过程中的发现

    第五章 烹调

    告诉孩子“烹调”的本质

    让你更擅长烹调的两个要点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一起决定菜单

    跑腿

    切菜、打鸡蛋

    煮汤

    炒香肠

    调味

    蒸米饭

    做饭团

    让孩子帮忙做饭过程中的发现

    第六章 物品更换

    告诉孩子“物品更换”的本质

    物品更换的三个要点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补充卫生纸

    更换毛巾

    更换香皂

    更换电池

    让孩子帮忙更换物品过程中的发现

    第七章 护理

    告诉孩子“护理”的本质

    做好护理工作的两个要点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擦鞋

    把湿的伞或鞋子晾干

    给自行车打气

    晒被子

    刷锅

    让孩子帮忙做护理过程中的发现

    第八章 传递

    告诉孩子“传递”的本质

    传递物品的窍门 133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传阅板报

    送礼

    给客人端茶

    取报纸信件

    让孩子帮忙传递物品过程中的发现

    第九章 倒垃圾

    告诉孩子“倒垃圾”的本质

    扔垃圾的三个要点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清空垃圾桶

    处理厨房垃圾

    捆旧报纸

    把垃圾袋拿到垃圾收集地点

    让孩子帮忙倒垃圾过程中的发现

    第十章 看家

    告诉孩子“看家”的本质

    看家的三个要点

    让孩子帮忙看家的步骤

    锁好门窗

    应对来访客人

    接电话

    让孩子帮忙看家过程中的发现

    第十一章 照顾

    告诉孩子“照顾”的本质

    照顾的三个要点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照顾弟弟妹妹

    给花浇水

    除草

    遛狗

    让孩子帮忙照顾过程中的发现

    第十二章 节日庆典

    告诉孩子“节日”的本质

    过好节日的两个要点

    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节日料理的盛装

    衣服换季

    制作圣诞节蛋糕

    大扫除

    让孩子帮忙做节日准备过程中的发现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的9个效果

    后记

    媒体评论

    这是图书市场上第一本教孩子做家务的图书,在大部分父母的意识中,让孩子做家务是不爱孩子的表现,尤其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哪会有让孩子做家务的,随着不会做家务的孩子长大成人,因此而出现了众多不会做家务的成人,生活不会自理,结了婚,有了孩子,生活便陷入混乱,因此而影响婚姻幸福和生活质量。这样的事类在身边举不胜举。

    这本书不仅是在告诉父母如何教孩子做家务,更是唤醒父母们“要让孩子学会做家务”这样的意识。做家务会不仅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孩子更有学习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更懂得感恩,才能成长为合格的人,才能正常应对自己的生活,才更能体验到活着的幸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推 荐 序

    友童

    很惭愧地说,在我有孩子之前,几乎不怎么做家务。上学的时候,家里的家务活都被我妈妈包办了,我那时候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直到后来上大学甚至工作,我都不太会照顾自己,每次回到妈妈家里,我还是那个等着被照顾的长不大的孩子。后来结婚有了孩子,我这才硬着头皮开始学做家务,那时候的感觉是被逼无奈,所以,每次做家务都情绪不高,有时累了还会对老公“狮吼”一番。

    发现做家务的乐趣,是在我女儿长大一些之后。可能是因着我这个懒妈妈不会帮孩子做事,女儿是个勤快孩子,很多家务事,我是和她一起学习来做的,比如烘培,我在她的兴趣之下,自己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不再觉得做家务是一个繁琐的任务,能够乐在其中,享受过程和结果的美好;这时候,除了看到孩子的成长,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现在,做家务于我,不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修身养性必不可缺的一件事。每次细细地擦完地板、整理完厨房,看着到处干干净净,心里满是平静的喜悦;每次把晾干后叠整齐、带着阳光味道的衣物放入柜子时,自己的心情也充满着阳光;每次做好一顿美味的晚餐,看着老公孩子吃得很满足,自己心里就会被幸福充满。心情烦躁的时候,也可以用做家务来帮助自己,只把心思专注在做家务上面,慢慢地,杂念会被抛在一边,心就能沉静下来,内在的能量也会逐渐恢复。做家务,不再是一件永远也做不完的烦心事。

    很感谢本书的责编樊德凤,给我机会为这本书写序。这本书的书稿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做家务是一门艺术,本书作者显然是这方面的艺术家,她在书里面很详细地列出了各种家务的要点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去做,也专门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相应的指导,非常实用。如果你是一位家务高手,但是不知道如何也让孩子成为这方面的高手,或者,如果你自己本就不擅长家务,我都强烈推荐你看看这本书,它是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指导伙伴。

    我女儿已经上小学了,目前她正在逐步学习做更复杂一些的家务,比如洗菜、晾衣服、擦地、整理物品等等,我能够感觉到,她因为做家务、既照顾到自己也帮助了家人,由此给她带来自信和喜悦。记得以前一位年长的朋友告诉我,她让儿子从小就在家里帮忙做家务,她说,我在为这个社会培养一位好男人、好老公和好公民。是啊,会做家务的孩子,既懂得爱自己、也有能力帮助他人,这样的人今后也会更有责任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所以我想说,会做家务的孩子更幸福,你同意吗?

    从做家务,到养自己

    能够做好自己身边事情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人

    现在早教很流行,很多人说,应该尽早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生存能力,乃至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统合能力等。总之,各种关于早期教育的说法很多。可是现实情况是,各种各样的说法太多了,反而让人不知道到底教孩子什么好了。在这样的世道下,我坚信,一句话概括,父母的职责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并与周围的人构筑起一种良好的关系,而这些是只有生他养他的父母才能教给他的事情。

    “做好自己身边的事情”是指什么呢?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学会一个人生活。

    自己走路、自己吃饭、自己换衣服、自己上厕所大小便等等,孩子在学会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后,才说明他已经从婴儿阶段毕业了。他不再是没有父母照顾就会活不下去,必须要受人保护才能生存了。

    但是,仅仅这样的话只能算是合格了一半,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例如,自己的饭自己做,吃完饭后还能够收拾干净;自己的衣服脏了自己洗,晒干后叠好方便下次取用,衣服旧了还能置换新的;大便后能把弄脏的厕所打扫干净;卫生纸用完了能及时补充进去;房间脏了能及时清理,使自己住得更舒服等等。当一个人能够管理好以上这些身边的事情后,才算是向“一个合格的人”迈进了一步。管理好身边的事情,其实就是在经营生活。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赚取自己糊口的食粮,就是一个合格的人了。我认为,人不管做什么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够养活自己,这是最低限度(当然,夫妻之间相互了解、合理分工的情况也是很多见的)。然后,在工作过程中,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拥有想要守护的家人,在某片土地上扎根生活——也就是说,不是自己过得好就行,而是要与某个人一起生活,理解责任和幸福的含义。这时,孩子就真的长大成人了。

    我之前写过一本书,叫做《促进孩子成长的每日规则》,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养孩子就是为了有一天把他从家里赶出去。”我是怀着一种强烈的感情说出这句话的,我希望孩子们即使有一天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也能很好地生活。

    不会做家务是令人感到羞愧的

    以前有个电视节目,会在马路上随机对过往的公司女白领出一些题目让她们做。例如“做一顿饭”。结果是,有人用洗涤剂淘米,有人不知道应该放多少水,把饭做得烂乎乎的。然后,大家再一起对这些不会做饭的人评论一番。就是这样一台有点讽刺挖苦性质的节目。这个节目要向广大观众传递的信息,简而言之就是“即使是大学毕业的人,即使在一流的企业里工作,不会做饭的话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人”。不过这个节目有点男女差别对待的感觉,我认为一个人,不论男女都必须要会做饭。

    在过去的“猛烈职员”时代(译者注: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很多公司职员为了出人头地,牺牲了自己和家庭生活,一心为工作的时期),妻子会为早上出门上班的丈夫准备好套装,为下班回来的丈夫烧好洗澡水,也做好饭,连被子都在白天晒得暖暖的了。丈夫回到家后,洗个澡,喝点小酒,然后就直接睡觉了,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给妻子去收拾。在那个时代,也许这样的男性没什么,但是这和小孩子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人不管多能赚钱,但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事情都不做,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自己给自己选衣服,跟工作中自己要了解自己的企划案在实质上是一样的。而自己动手做出自己想吃的饭菜,与实现企划从实质上来说也是一样的。

    虽然我们可以在忙的时候拜托别人帮我们做这些身边的事,但是一旦需要自己动手的时候也一定要能够胜任。那些连自己身边的事情都不会做的人,我在工作上也不会信任他。

    不管怎么说,对一个人来说,活着度过每一天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你在工作、学术上多么了不起,连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的人,就算把自己的工作、学识说得再好,我也全当他在凭空讲故事。当然,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在家吃完饭就把碗一扔,脱下来的衣服也堆在那里,身边的事情全部让妈妈做,自己只顾着学习的孩子,就算他的成绩在学校排第一,我也会十分担心他们的将来。在学习准备考试的时候,妈妈送来消夜,孩子连声谢谢都不会说,吃完还把碗筷丢给妈妈去洗,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他长大成人后,在职场和家庭中会有怎样的表现。

    也许没有人会说出口,但是不会做家务就是一种耻辱。还有,就算是会做家务,但却不去做,这和不会做是一样的。

    做家务就是养活自己

    为什么我会说“不会做家务是一种耻辱”呢?我前面说过,做家务就是做“自己身边的事情”。所以,所谓家务其实就是养活自己。人作为一种生物,需要用自己的力量来养活自己。我们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做很多事,例如吃饭、洗澡、穿衣服、睡觉,等等。这些为了维持生活所做的各种工作我们统称为“家务”。别的不说,如果自己无法养活自己,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吗?

    可能“家务”这种叫法不太好。因为只要一提到“家务”,人们脑子中自然会想到“那是家庭主妇做的事情”、“那是不能赚钱的无偿劳动”。

    战后,在男女平等的观念下成长起来的那代人,他们在结婚以后,对于“工作的丈夫比较伟大,只会做家务的妻子要完全服从丈夫”这一观念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因而引发了“主妇论争”。人们发现“主妇做家务虽然没有拿到劳动报酬,但是这与丈夫上班赚钱一样都是劳动,所以丈夫和妻子都是劳动者”。这个发现本身是很必要的,但遗憾的是它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那就是让“家务就是劳动”这种印象深深地扎根于人们心中。家务就是“劳动”,而“劳动”给人的印象是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家务”也就带有了“要快点结束,从其中解放出来”的色彩。

    其实,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买东西等“家务”是让人们能真切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的工作。当然,除了快乐以外,也会让人觉得麻烦、费力、费时间,但这些是和快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认为做事越认真越投入,就越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从这一点上来说,人生也是一样的。

    自己管理生活带来的喜悦

    我26岁的时候终于如愿开始一个人生活了。当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解放感和自由感以及伴随而来的喜悦。我出生以来第一次感觉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每天要想应该吃什么,然后买材料,做饭做菜,吃完后还要自己洗碗。我将每周日规定为“洗涤日”,把床单、浴巾等大件的织物洗掉,然后在上午把它们晾干,下午收进来,弄得香香的再叠起来。以前和父母住的时候,我非常讨厌打扫卫生,但是自己住以后,打扫也只不过是“不那么喜欢”的事情而已了。特别是地板打扫干净以后会觉得心情很舒畅,所以只要一想到就会马上拿起抹布擦地板。身体和内心所感受到的喜悦无法很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有了“我真的用我的身体在活着”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与其称为“喜悦”,不如说是“充实感”更贴切。我想,这种感觉可能与凭借一己之力安排维持自己周围的事情有着深层的联系。这种感觉直到现在还在支撑着我,它让我拥有了“我就是我”、“我是大人”这样的自信。

    我把“家务”叫做“家庭工作”。它之所以重要,除了因为我认为它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人的必备条件外,同时也是因为我了解其中的喜悦。如果父母不教孩子做家务的话,那么孩子一生都不会了解这深藏其中的喜悦,这样孩子恐怕会很遗憾吧。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却无尽的喜悦,我们才能认真地度过漫长人生的每一天。请父母在教孩子做家务的时候,除了要认识到孩子“必须要学会做家务”的严酷现实外,同时也要怀着“做家务是很快乐的”心情来教他。如果父母都排斥做家务,孩子怎么会喜欢呢?

    关于父母的表率作用,我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凡是小时候看到父亲参与育儿和家务工作的男性,自己有了孩子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参与育儿和做家务。要知道,孩子不仅仅会学到父母特意教授的东西,也会看穿父母实际的想法,并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学习。

    教孩子做家务的步骤

    我出版的这一系列的第一本书《收拾房间,促进孩子成长》中,建议以年龄为标准,分步骤地教孩子收拾房间。书中我认为教孩子收拾屋子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3岁前、3-6岁、6-10岁。教孩子帮忙做家务也可以按照这样的三个阶段进行。

    3岁以前,可以说是婴儿阶段的延续,孩子还不能离开父母的照顾。但是,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在慢慢增加,这也是每天都能收获喜悦的时期。父母可以像做游戏一样让孩子帮忙做些小事,例如,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取报纸,帮妈妈开门等,或是在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守护他就可以了。

    可能有过育儿经验的人都会知道,孩子还会出现主动要求帮忙的阶段,特别是3-6岁时达到顶峰。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成就感。随着逐渐能够区别自我和他人,孩子在家庭中也会主动寻找自己的位置,好奇心也变得越来越旺盛。看见妈妈拿着菜刀,他就会脚前脚后地嚷着“让我也切切看”;看见妈妈用吸尘器,他就会一把抢过来说“我也想试试”;妈妈晾衣服的时候,他永远会在妈妈前面,自己拿着T恤往晾衣架上挂,而且很认真,很卖力,甚至连衣服领子都要拉变形了;妈妈要拧开瓶盖的时候,他也会抢着说“我能拧开”,但结果很可能是瓶子里的东西洒了一地。

    在幼儿园也是这样的。我孩子的一个小朋友看见我想把东西放到孩子的置物柜里去的时候,马上跑过来说“我来”,就帮我把柜门打开了。看见幼儿园老师拿着很多笔记本或毛巾走过来的时候,小朋友们也会抢着帮老师拿。

    大人们虽然很高兴孩子能这样做,也喜欢看他们努力做事的样子,但是有时候太忙了,真的不愿意陪他们这么玩。曾经有一段时间,孩子跟我说他要帮忙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有点烦,想着“不会吧,又来了”。但是,我知道这是孩子帮忙做家务开始时期的表现,虽然配合他们很麻烦,但是只要在这个时期为孩子打好了做家务的基础,那么之后就能水到渠成地进行了。

    “火、菜刀、锅子太危险了,不许碰!”“鸡蛋、玻璃、瓶子会碎的,妈妈来做,你去旁边玩。”“厕所、垃圾太脏了,这事情你不用做。”……妈妈不应该像这样让孩子远离家务,而是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让事情变得没有危险。

    当然,也不是说每次孩子提出要帮忙的时候父母都要配合。只要在自己心情和时间允许的时候,跟孩子说“来,今天让你来做吧”,这样就足够了。

    另外,这个时期也可以从简单的帮忙开始向树立孩子的责任意识过渡了。“吃饭前摆好筷子”、“给院子里的花浇水”、“取报纸”等,这些没有任何危险,孩子一个人就可以做的事情,都可以当做孩子的任务固定下来。这时孩子还比较单纯,不会讨厌地一直问“为什么”等问题,妈妈说什么他们就认为是什么。然后,听到妈妈的表扬也会很高兴。

    我认为这个时期开始让孩子帮忙做家务的话,“我也要做家务”这样的观念就会自然地在孩子的心里产生。

    自立阶段

    6岁上小学以后,孩子就从幼儿向儿童转变了。身体越来越结实了,能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相对而言,对他们来说危险就越来越少。此外,孩子也慢慢具备了社会性,他们会学着遵守规则,考虑周围的人和事,也会和朋友齐心合力地做某件事。

    我认为,这个时期开始到10岁之前,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做自己身边的事情,同时也要让他明确在家庭中自己的责任。不过,一直很单纯的孩子这时也开始不听父母的话了。

    首先,他们主动要求帮忙的情况越来越少。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除了做家务以外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与其黏着父母不如和朋友、兄弟一起玩,或者一个人玩也好。

    其次,他们觉得父母的说教越来越多。“你已经不是上幼儿园的小孩子了……”在父母这样的说教下,帮忙做家务变得更没有意思了。父母的说教让孩子厌烦,而不说他他就慢慢什么家务也不做了。怎样才能让不喜欢做家务的孩子动手做家务呢?我本来觉得父母不应该采取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这样的态度。我本来是个很随便的人,不会以父母自居对孩子说教,但是我的孩子对我和我爱人说的话做出了不同反应,这让我不得不好好反省一下。“让你做你就做”、“这件事必须现在做,快去做”。如果父母显示出了强硬的态度,孩子最终还是会行动起来的。但是如果父母有“你不想做的话,不做也可以”这样的想法的话,孩子就会敏感地察觉到,并且一动不动。所以,不管怎样,让孩子先动起来,慢慢地他总会习惯的。我的孩子经常会抱怨“为什么要我做”(当然不会让他爸爸听到),可是我一说他,他就马上起身走开了。我深切地体会到“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所以让孩子做家务的时候,父母开口命令他去做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重要的就是制订规矩确定孩子的责任。必要的话,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约定责任范围。“吃饭前你能负责摆好碗筷吗?”如果孩子说不能的话,“那你能做什么呢”,父母也可以这样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要是孩子说“什么都不想做”的话,那就什么都不让他做,但是要跟他说:“妈妈做饭,爸爸洗碗,只有你什么都不做,不是很奇怪吗?”相信孩子会理解的。

    等到孩子上了小学高年级以后,家庭中的各种规矩已经形成,不用父母说教孩子就会想着帮忙做家务了,这是最理想的。

    顺便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这本书里列举的帮忙做家务的项目都是以六七岁的孩子为对象设计的,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求要宽松些,而对年纪较大的孩子,要求则要更高一些,具体还要由父母掌握。另外,不同性别、性格的孩子对家务工作的关心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父母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出要求。

    口令是“立即行动”,然后要说“谢谢”

    我开始一个人生活、学习做家务已经15年了,现在我和丈夫可以包揽四口之家的所有家务,幸福地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领悟了一些事情:家务劳动最好勤动手。打扫每天早上做会比较轻松,买菜也是每天买比较轻松,就连鞋子的护理也是每次穿完就做比较轻松。只不过,每个人工作情况不同,有的人孩子还小等等,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勤”的频率不同罢了。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勤”就好了。

    例如,我非常喜欢洗衣服,很想每天洗,但是早上孩子上幼儿园以后那一整块可以用来工作的时间我又不想用来洗衣服,觉得太浪费了。因此我决定那个时间绝对不去碰篮子里的脏衣服。护理鞋子的话,因为我一般不会长时间穿同一双鞋,所以会等到换季的时候一起护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我就不喜欢打扫,不管怎样都没有办法每天去做。这种情况下,“发现了就马上动手去做”这个原则派上用场了,也是最有效率最轻松的方法。发现屋子里什么地方脏了的时候,不要想着“暂时还没关系”装着什么都没看到,而是在发现屋子有灰尘的时候马上动手用吸尘器吸地,这样才能保持房间的清洁。发现窗子玻璃脏了,马上用抹布擦干净就可以了。

    即使无法做到以上两点,只要不断地在心里提醒自己“尽可能地勤做家务”和“发现了就马上动手去做”,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让孩子从小就牢记这两点做家务的原则吧。

    过去的电影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人们回家脱下大衣以后马上用刷子刷去表面的尘土,睡觉以前把房间整理干净,早上起床后马上打扫房间,傍晚时外出购物等等。可是随着战后合理化、高效化思想的高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已经丧失了这种生活上的勤勉精神。

    因此,就要使用“立即行动”这一口令。

    “立即行动”可以让人拥有愿意活动的身体,也可以让人拥有喜欢工作的心。在孩子磨磨唧唧不想帮忙的时候,虽然对他说“快点做”也是可以的,不过为什么不试试“立即行动”呢。如果孩子立刻过来帮忙了,父母也别忘了向他表示由衷的谢意。

    为他人着想的意识,是从觉得自己对他人有用的喜悦中产生的。

    不干涉孩子劳动

    当孩子颤颤巍巍地拿着菜刀切东西的时候,当孩子用吸尘器打扫地板但刷头不断碰撞家具的时候,父母需要的是守护和忍耐。虽然,自己动手的话可能更轻松更快也打扫得更干净,可是我认为父母不应该干涉孩子的劳动。遇到特别难的地方可以稍微帮忙,其他都让孩子自己做是最好的。不过这是需要忍耐力的,你能否做到即使非常想帮忙也忍着直到孩子把事情全做完呢?妈妈只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告诉孩子“葱要这样切”或者“妈妈切一根给你看哦”,之后的都交给孩子就行了。如果孩子做出了很怪异的,或者很危险的举动的话,妈妈就要具体地告诉他到底哪里错了,应该怎么做,而不能说“这样不行”之类的话直接否定他。否则只会让孩子生气,失去做事的意愿。不过,不管怎么说父母都是教的一方,所以不需要担心自己做得不好。在孩子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父母可以跟他说“不行的话试试这样做”,然后教他具体的做法,或者直接问他“你哪里不明白呢”。……